新常態心得體會(通用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9W

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1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新理念將決定未來發展路徑,成爲引領社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新常態,去尋找新的發展思路,去走新的發展路徑,樹立發展新理念。

新常態心得體會(通用8篇)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形成新常態,這新常態不僅是速度狀態,更是發展狀態,不僅是發展條件和環境的新常態,更是發展理念和模式的新常態。認識、適應、引領、發展社會新常態,是一個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性思維的過程,帶來的是發展方式、發展動力、體制機制的根本性轉變,從而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跨越。

要達到一個新常態發展共識就是要有發展的眼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勇於實踐。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精神支柱,一個國家不能沒有精神力量,一個政黨不能沒有精神追求,一個社會不能沒有價值標準,這精神支柱、精神力量、精神追求、價值標準就是這新常態中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精神食糧,只有不斷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真抓實幹,堅持改革創新發展,在“變”中凝聚智慧和力量,推動社會創新驅動,形成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新格局,讓發展、改革的成果惠及到人民羣衆的身上,讓人民羣衆的“菜籃子”鼓起來,讓人民的“錢袋子”漲起來,讓人民的生活更有盼頭。

充分發揮“五大發展理念”的效用,要有創新的思維和行動,要有統籌協調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有持續推進綠色發展的頭腦,要有“時不我待”改革開放的胸襟,要有不斷推進人人蔘與、人人盡力、共享發展的理念,全面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引領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形成新常態,激活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各方的智慧和積極因素,形成最大的“公約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穩步前進。

黨的xx屆五中全會爲我們規劃了“十三五”的藍圖,爲我們指明瞭方向,時機難得,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思維,創新理念,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協調統籌發展,奮力作爲,形成新常態,引領社會革新新格局,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2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爲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正視的新課題。市委會提出的創建“三個生態”,既是當前應對之策,也是長遠發展之謀。

讓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成爲適應新常態之魂。適應新常態就是要有政治擔當、責任擔當,這是政治生態應具備的核心和關鍵。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每一名領導幹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只有擔當盡責,纔會使政治生態名副其實,充滿活力。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經歷的歷史過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經濟規律的客觀反映,是成長過程中積聚發力的前期轉折。各級領導要以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擔當精神,勇於擔當,積極適應,按照市委會提出的講政治、講大局、講規矩、講團結“四講要求”,政治擔當;按照責任幹事、爲民謀事、勤奮理事、合作成事“四個堅持”,使命擔當;按照簡單共事、真誠相待、作風民主、自律嚴格“四點共識”,合作擔當。這樣適應新常態,方顯有識、有膽、有謀、有勇,才能抓到實處,才能顯效有爲。

讓活力迸發的經濟生態成爲適應新常態之要。新常態新在發展經濟的理念和思路,其核心還是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目的是在適應中探索規律,在適應中穩步發展,在適應中蓄勢待發。新常態應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總體思路,不論是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激發經濟發展活力,還是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積極發現和培育新增長點是動力之源、活力之源。活力迸發的經濟生態有利於培育新的增長點。堅持市場要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各個層面激活發展要素,讓一切發展源泉充分涌流。堅持創新要實,靠產業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在石油石化、煤炭生產轉化“兩個千億級產業鏈”延鏈、補鏈、擴鏈上創新創造,在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循環鏈建設上創新突破,把慶陽最大的資源優勢轉化爲富民興市的經濟優勢。

讓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成爲適應新常態之基。新常態的特徵之一,就是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羣衆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自然生態是經濟發展的根基,是適應新常態之本。適應新常態就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着眼於開發資源與保護環境的有機結合,統籌於當前發展與造福後代的協調統一,這既是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的應有之義,也是新常態下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所在。要讓自然生態成爲適應新常態之基,必須自覺遵守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堅決不上污染項目,堅決不做短期項目,堅決不爲政績項目。堅持依靠資源,但不依賴資源,開發資源,但不出賣資源,加快由“黑色印象”向“綠色主題”轉變,走出一條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高度融合的綠色崛起之路。堅持實施“再造一個子午嶺”和“固溝保塬”兩大生態工程。堅持優化生態佈局,提升環境質量,讓人民羣衆共享“生態紅利”、分享“綠色福利”。這樣適應,方使新常態成爲有源之水,纔會有新生態“清如許”的盛景。

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3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爲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正視的新課題。市委常委會提出的創建“三個生態”,既是當前應對之策,也是長遠發展之謀。

讓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成爲適應新常態之魂。適應新常態就是要有政治擔當、責任擔當,這是政治生態應具備的核心和關鍵。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每一名領導幹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只有擔當盡責,纔會使政治生態名副其實,充滿活力。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經歷的歷史過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經濟規律的客觀反映,是成長過程中積聚發力的前期轉折。各級領導要以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擔當精神,勇於擔當,積極適應,按照市委常委會提出的講政治、講大局、講規矩、講團結“四講要求”,政治擔當;按照責任幹事、爲民謀事、勤奮理事、合作成事“四個堅持”,使命擔當;按照簡單共事、真誠相待、作風民主、自律嚴格“四點共識”,合作擔當。這樣適應新常態,方顯有識、有膽、有謀、有勇,才能抓到實處,才能顯效有爲。

讓活力迸發的經濟生態成爲適應新常態之要。新常態新在發展經濟的理念和思路,其核心還是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目的是在適應中探索規律,在適應中穩步發展,在適應中蓄勢待發。新常態應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總體思路,不論是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激發經濟發展活力,還是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積極發現和培育新增長點是動力之源、活力之源。活力迸發的經濟生態有利於培育新的增長點。堅持市場要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各個層面激活發展要素,讓一切發展源泉充分涌流。堅持創新要實,靠產業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在石油石化、煤炭生產轉化“兩個千億級產業鏈”延鏈、補鏈、擴鏈上創新創造,在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循環鏈建設上創新突破,把慶陽最大的資源優勢轉化爲富民興市的經濟優勢。

讓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成爲適應新常態之基。新常態的特徵之一,就是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羣衆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自然生態是經濟發展的根基,是適應新常態之本。適應新常態就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着眼於開發資源與保護環境的有機結合,統籌於當前發展與造福後代的協調統一,這既是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的應有之義,也是新常態下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所在。要讓自然生態成爲適應新常態之基,必須自覺遵守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堅決不上污染項目,堅決不做短期項目,堅決不爲政績項目。堅持依靠資源,但不依賴資源,開發資源,但不出賣資源,加快由“黑色印象”向“綠色主題”轉變,走出一條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高度融合的綠色崛起之路。堅持實施“再造一個子午嶺”和“固溝保塬”兩大生態工程。堅持優化生態佈局,提升環境質量,讓人民羣衆共享“生態紅利”、分享“綠色福利”。這樣適應,方使新常態成爲有源之水,纔會有新生態“清如許”的盛景。

立足新理念才能把握大局,順應新常態方可乘勢而進。築牢政治生態的基座,才能托起經濟生態的“大廈”,營造自然生態的“美景”,更能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4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新理念將決定未來發展路徑,成爲引領社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新常態,去尋找新的發展思路,去走新的發展路徑,樹立發展新理念。

指出,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形成新常態,這新常態不僅是速度狀態,更是發展狀態,不僅是發展條件和環境的新常態,更是發展理念和模式的新常態。認識、適應、引領、發展社會新常態,是一個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性思維的過程,帶來的是發展方式、發展動力、體制機制的根本性轉變,從而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跨越。

要達到一個新常態發展共識就是要有發展的眼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勇於實踐。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精神支柱,一個國家不能沒有精神力量,一個政黨不能沒有精神追求,一個社會不能沒有價值標準,這精神支柱、精神力量、精神追求、價值標準就是這新常態中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精神食糧,只有不斷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真抓實幹,堅持改革創新發展,在“變”中凝聚智慧和力量,推動社會創新驅動,形成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新格局,讓發展、改革的成果惠及到人民羣衆的身上,讓人民羣衆的“菜籃子”鼓起來,讓人民的“錢袋子”漲起來,讓人民的生活更有盼頭。

充分發揮“五大發展理念”的效用,要有創新的思維和行動,要有統籌協調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有持續推進綠色發展的頭腦,要有“時不我待”改革開放的胸襟,要有不斷推進人人蔘與、人人盡力、共享發展的理念,全面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引領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形成新常態,激活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各方的智慧和積極因素,形成最大的“公約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穩步前進。

黨的xx屆五中全會爲我們規劃了“十三五”的藍圖,爲我們指明瞭方向,時機難得,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思維,創新理念,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協調統籌發展,奮力作爲,形成新常態,引領社會革新新格局,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5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新理念將決定未來發展路徑,成爲引領社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新常態,去尋找新的發展思路,去走新的發展路徑,樹立發展新理念。

指出,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形成新常態,這新常態不僅是速度狀態,更是發展狀態,不僅是發展條件和環境的新常態,更是發展理念和模式的新常態。認識、適應、引領、發展社會新常態,是一個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性思維的過程,帶來的是發展方式、發展動力、體制機制的根本性轉變,從而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跨越。

要達到一個新常態發展共識就是要有發展的眼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勇於實踐。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精神支柱,一個國家不能沒有精神力量,一個政黨不能沒有精神追求,一個社會不能沒有價值標準,這精神支柱、精神力量、精神追求、價值標準就是這新常態中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精神食糧,只有不斷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真抓實幹,堅持改革創新發展,在“變”中凝聚智慧和力量,推動社會創新驅動,形成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新格局,讓發展、改革的成果惠及到人民羣衆的身上,讓人民羣衆的“菜籃子”鼓起來,讓人民的“錢袋子”漲起來,讓人民的生活更有盼頭。

充分發揮“五大發展理念”的效用,要有創新的思維和行動,要有統籌協調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有持續推進綠色發展的頭腦,要有“時不我待”改革開放的胸襟,要有不斷推進人人蔘與、人人盡力、共享發展的理念,全面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引領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形成新常態,激活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各方的智慧和積極因素,形成最大的“公約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穩步前進。

黨的xx屆五中全會爲我們規劃了“十三五”的藍圖,爲我們指明瞭方向,時機難得,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思維,創新理念,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協調統籌發展,奮力作爲,形成新常態,引領社會革新新格局,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6

日上午,在我縣縣委中心組(擴大)理論學習會上,南京大學**教授作了題爲《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專題講座,觀點鮮明,分析透徹,講座內容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理論性和指導性,對我縣加快創新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結合自身實際,體會歸納爲四要:

一、要經常深入一線,與羣衆面對面瞭解情況,心貼心交流看法,深入瞭解黨的政策在基層的落實情況、基層工作存在的問題、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困難,認真傾聽羣衆的呼聲,虛心徵求羣衆的意見,着力解決羣衆生產生活中的矛盾和問題,做到情況在一線瞭解、工作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作風在一線轉變。

二、要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積極探索幫扶長效機制,幫助村居理思路、強素質、建班子、定製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黨員幹部要主動與貧困家庭結成幫扶對子,實施“一對一”幫扶,着力解決困難羣衆具體問題,促進了村居的和諧與發展。

三、要堅持從羣衆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從羣衆最期盼的事情抓起,通過蹲點、走訪調研、現場辦公、結對幫扶等形式,着力辦民生大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認真梳理羣衆訴求,列出計劃、制定措施、逐件落實,切實做到辦好一批實事、解決一批難事、化解一批矛盾、樹立一批典型。

四、要把結窮親作爲應盡義務,把辦實事作爲責任所在,把促發展作爲使命擔當,滿腔熱情地爲羣衆辦實事、解難事,進一步密切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強化爲民意識、提升服務能力,樹立務實形象,爲泗陽的和諧穩定、健康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7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強改革創新,奮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進一步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要求更加緊迫。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我們必須立足自身優勢,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以新理念引領發展新常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切實轉變發展方式,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堅持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創新發展,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着力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堅持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而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之間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異較大、城鄉發展不平衡、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軟”,等等。如果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木桶短板”效應就會愈加突顯,一系列社會矛盾會不斷加深。這就需要我們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堅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加強城鄉互動,推進城鄉公用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讓城市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傾斜,加快補齊發展“短板”,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和整體性。

堅持綠色發展,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十分嚴峻,人民羣衆對清新空氣、乾淨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而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才能讓羣衆“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才能保障人民羣衆健康生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綠色發展,恪守生態環境“責任紅線”,積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築牢生態安全屏障,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爲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堅持開放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打開窗子,才能實現空氣對流,新鮮空氣才能進來”。當前,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夠高,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磨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這就需要我們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進一步優化開放結構,進一步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爲發展拓展新空間、注入新動力,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產業良性互動的格局,全方位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堅持共享發展,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就是要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要看到,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共享發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緊抓好,“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羣衆帶來更多獲得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充分調動人民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站在新起點,開啓新徵程。“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要實現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新理念把握引領發展新常態,着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不斷開拓“十三五”發展新境界。

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8

9月26日本人蔘加了縣委中心組理論擴大學習會,認真聆聽了南京大學洪銀興書記的講座,對中國經濟新常態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結合工作實際,本人有了進一步的思考,現將學習體會彙報如下:

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即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就應當以科學而冷靜的態度直面現實:第一,要從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型情結中掙脫出來,以平常心態對待一個並不算快速的、自然而然但確實有效的增長速度。要重塑經濟增長的心理底線,認清經濟發展的規律。要清楚地把握當前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創新,是調結構,是追求經濟增長的結構效應,即通過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提升帶動經濟發展,而不是水平結構,即平面複製原來的產業結構。更不能迎合錯誤的速度情結而盲目刺激。必須明確,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重視就業,但這種就業應當是貨真價實的就業,而不應當是僞就業。

第二,在“新常態”下應當抓緊完成旨在建設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任務。經濟發展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微觀層面的事,是經濟規律自發作用使然。要正確處理宏觀調控和制度建設的關係。從世界經濟史的角度看,相當多的宏觀調控是顧此失彼、按了葫蘆上來瓢,我們切不可過高估計了宏觀調控的作用,更不能讓宏觀調控耽誤了我們的改革。

第三,通過合適的制度安排,激發大衆的創新。對於中國經濟而言,一個產業空間很大,跟到人家後邊模仿着做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不創新就不能發展、就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程度。我們必須通過制度安排,例如平等進入、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淡化官本位;鼓勵適當的冒險;包容各種創新伊始的“異端”;杜絕各種尋租的機會,把企業家精神引導到真正的創新而不是官商勾結的尋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