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散文心得體會(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7W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1

看罷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總覺得要寫下點什麼!不寫的話,就好像有一件心事沒去完成一樣,深夜也難以入睡!這就如同我每去一個地方,總要留下幾張照片,以證明我來過···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通用17篇)

說實話,看先生的《我們仨》只花了我很少的時間!我是禮拜天去圖書館借的這部作品,昨晚深夜的時候就已經看完啦,而這一切只因我沉迷於先生的故事中,難以自拔!而在看完的那一刻,我卻有一股巨大的衝動,一定要寫一篇讀後感,一定要寫!所以說,在夕陽下沉的這個時候,我坐在窗戶邊寫下這篇讀後感!以證明看完這部作品後,我曾有這樣的感動,心悸有如此顫動過···

要我來說,先生的這部作品是談不上偉大的!因爲它畢竟只是一部甚爲簡單的回憶錄!或許用“動情”來形容更爲貼切!對,是這樣的,這是一部絕對的動情之作!是一位已達九十二歲高齡的老人,面對着喪夫逝女的巨大悲痛,在牀榻前完成的動情之作!先生以她那純樸的語言將讀者們拉入到她的生活中,感受她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所以在字裏行間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先生對逝去親人的無比追憶與懷念,甚至於爲之落淚!而就我個人而言,當讀到作品最後時,我彷彿感覺到先生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趴在牀上不斷啼哭的嬰兒,她需要親人的懷抱,她需要親人的溫暖···任身邊的人在怎麼相勸,她卻始終啼哭着,因爲她太思念她的親人啦!是那種痛徹心扉的思念!所以我說,這部作品撞擊着讀者的心靈,澎湃着讀者的真情···

一對夫妻,一個女兒,構成了先生的一家!這確實是一個極爲普通的家庭!但是,這也是一個悲情的家庭!起先,我並不這麼覺得,只是在讀完整部作品後,我才發出這樣的慨嘆!我總結了一下,這種悲情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我該說,先生的一家始終顛沛流離,從國外輾轉到國內,而後在國內又不斷地移居,只是到先生年老時纔有了一個穩定的居所!是啊,先生家庭的這一路上,飽受了太多的心痠痛楚,而這又是常人所無法體諒的!第二,我該說,先生並沒有一個快樂的晚年!事實情況也確實是這樣的,當先生與丈夫錢鍾書還在世的時候,他們那被先生喻爲“此生唯一傑作”的可愛女兒便因病先離他們而去!一年後,丈夫錢鍾書又離先生而去!此後,在這個世上便徒留先生一人,孤獨地承受着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想想,一個年過九十的老人是如何一個人承受着這巨大的悲痛的!我們雖能想象的出,但我們絕不會理解出先生的痛楚!!!

細看書中,先生無比的懷念着自己的女兒!那書中所描寫的場景一一再現,讓我們感受着一個平凡母親對孩子的百般疼愛,看出一個可愛孩子對母親的萬般孝敬!而當女兒真的離自己而去時,先生便將對女兒的思念幻化成了這部作品!因爲在一開始,先生並沒有寫回憶錄的想法,反而是自己的女兒在生病住院期間一直在寫着《我們仨》,只是後來女兒離去,先生爲完成女兒的這一心願才下筆寫這部回憶錄!而我們所要清楚知道的是,當時先生的身邊已沒有了女兒,沒有了丈夫,只先生自己···

我在想,先生寫這部回憶錄就只是爲了單純的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嗎!想必沒這麼簡單吧!先生或許是在用她的方式叩問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始終銘記一個永恆的話題:親情!是啊,偉大、無私的親情!先生的家庭是那麼的平凡,但爲何當我們這些讀者去拜讀時,仍會被深深地打動呢!我想,這是因爲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也一直懷有着一份親情!只是我們都太過於遺忘,只是在被別人感動時,我們纔想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人啊,爲何一定要這樣呢!難道一定要等到失去後才學會珍惜嗎

最後,我得說明一下!先生的《我們仨》是指丈夫錢鍾書,女兒錢媛(先生與丈夫都叫女兒爲“阿圓”)還有先生自己楊絳!而我爲何要稱呼楊絳女士爲“先生”呢!其實是這樣的,我看完這部小說後,查閱了相關的資料,我看到很多的讀者都稱呼楊絳女士爲“先生”,想必都是爲了表達心中的那份崇敬之情吧!所以我也沿用着這個傳統,稱楊絳女士爲先生,同樣,也是爲了表達我的崇敬之情!還有,作品中有一段寫的極爲動情,也倍爲傷感,看到這段話時,我的心中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淒涼!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樂樂地一起過日子。””

“人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着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纔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此刻,夜幕已經降臨,略有涼意!從窗戶向外望去,校園裏的路燈都已亮起,爲步行的人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2

爲什麼天地這般複雜地把風約束在中間?硬的東西把它擋住,軟的東西把它牽繞住。不管它怎樣猛烈的吹;吹過遮天的山峯,灑脫繚繞的樹林,掃過遼闊的海洋,終逃不到天地以外去。或者爲此,風一輩子不能平靜,和人的感情一樣。也許最平靜的風,還是拂拂微風。果然紋風不動,不是平靜,卻是醞釀風暴了。蒸悶的暑天,風重重地把天壓低了一半,樹梢頭的小葉子都沉沉垂着,風一絲不動,可是何曾平靜呢?風的力量,已經可以預先覺到,好像蹲伏的猛獸,不在睡覺,正要縱身遠跳。

只有拂拂微風最平靜,沒有東西去阻撓它:樹葉兒由它撩撥,楊柳順着它彎腰,花兒草兒都隨它俯仰,門裏窗裏任它出進,輕雲附着它浮動,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讓它搓揉。隨着早晚的溫涼、四季的寒暖,一陣微風,像那悠遠輕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現出憂喜不同的顏色。有時候一陣風是這般輕快,這般高興,頑皮似的一路拍打撥弄。有時候淡淡的帶些清愁,有時候潤潤的帶些溫柔;有時候亢爽,有時候淒涼。誰說天地無情?它只微微的笑,輕輕的嘆息,只許抑制着的風拂拂吹動。因爲一放鬆,天地便主持不住。假如一股流水,嫌兩岸縛束太緊,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沒了邊界,便自由了。風呢,除非把它緊緊收束起來,卻沒法兒解脫它。放鬆些,讓它吹重些吧;樹枝兒便攔住不放,腳下一塊石子一棵小草都橫着身子伸着臂膀來阻擋。窗嫌小,門嫌狹,都擠不過去。牆把它遮住,房於把它罩住。

但是風顧得這些麼?沙石不妨帶着走,樹葉兒可以卷個光,牆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樹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捲起大浪,把大塊土地吞沒,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腦幾掃個乾淨。聽它狂嗥獰笑怒吼哀號一般,愈是阻擋它,愈是發狂一般推撞過去。誰還能管它麼?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雲壓近了地,太陽沒了光輝,地上沒了顏色,直要把天地搗毀,恢復那不分天地的混沌。不過風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將出去。不管怎樣猛烈,畢竟悶在小小一個天地中間。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動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壓伏下去。

風就是這般壓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起成一片凌亂,自己照舊是不得自由。未了,像盛怒到極點,不能再怒,化成懨懨的煩悶懊惱;像悲哀到極點,轉成綿綿幽恨;狂歡到極點,變爲淒涼;失望到極點,成了淡漠。風盡情鬧到極點,也乏了。不論是嚴冷的風,蒸熱的風,不論是衷號的風,怒叫的風,到末來,漸漸兒微弱下去,剩幾聲悠長的嘆氣,便沒了聲音,好像風都吹完了。但是風哪裏就吹完了呢。只要聽平靜的時候,夜晚黃昏,往往有幾聲低籲,像安命的老人,無可奈何的嘆息。風究竟還不肯馴伏。或者就爲此吧,天地把風這般緊緊的約束着。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3

近日讀完了楊絳的散文集,感想頗多,收穫亦頗多。我是在學完《老王》後買了她的文集的。厚厚的一本書裏,藏着無數個故事。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當屬《幹校六記》。《幹校六記》分爲六篇短文,即《下放記別》,《鑿井記勞》,《學圃記閒》,《小趨記情》,《冒險記幸》,《誤傳記妄》,分別講述了楊絳先生下放到農村後的六件事情。讀罷此文,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下放這麼辛苦的事情,在楊絳先生的筆下竟然如此的溫暖而充滿情趣。在幹校的生活本身根本不可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下放,意味着告別家鄉,離別親人,想想,一個個都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知識分子,倏的就被要求去幹農活,一個養尊處優的學者一下子淪就爲了一個賣勞力的苦工。在那個黑暗到看不見一絲曙光的年代裏,很多人甚至做好了“一去不復返”的準備。

然而在楊絳先生的眼裏,下放不過是一次特殊的人生經歷。離別固然是痛苦的,但是她認爲她和丈夫錢鍾書先生所在的幹校離的很近經常可以見面,而對於女兒,“她不是一個脆弱的女孩子,我該可以撇下她。”在勞動的時候,不論是當地人還是一同下放的“校友”,大家都很照顧她,讓她幹最輕的活,幹最簡單的活。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作品裏說幹校生活很辛苦,很困難,然而這樣的情緒在楊絳散文中卻少有見到。難道是幹校和幹校之間的差別不成?我看不然。怕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吧。悲觀主義者們總喜歡拿困境和最美好的東西作莫名其妙的對比,最終得出悲觀的結論。好與壞總在一念思量,在客觀環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態度也許會收穫完全不同的生活。然而,細細想來,《幹校六記》也不是全然不悲的。作者只不過是運用一種冷幽默的方式,從另一個角度,平靜地詮釋着文革的荒唐和悲哀。

作者是在安慰自己,也是在安慰千萬和她處境相同的人。她努力地用喜劇的語言來沖淡悲劇的傷感,使經歷過那段黑暗的人們,能夠獲得一絲慰藉,而不會把悲傷的情緒傳染給那些沒有經歷過文革的人。她不希望讀者隨着她痛苦。文章裏應當有個真實的自己。在楊絳的文章裏,我讀出了她的樂觀,她的豁達,她的瀟灑,她的睿智,她的平和,當然也有她的無可奈何。像楊絳他們這樣老一輩的作家經歷了戰爭的動盪,文革的煎熬,早已將生死,悲歡,得失看得很淡很淡了,因而他們可以平靜地敘述動亂年代各種令人心酸的故事,因而他們的歡樂才真正感人至深,他們的悲傷才真正震人心魄。正是楊絳的散文讓我明白了,原來有一種歡樂很悲傷,有一種悲傷很淡定。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4

看到並記住畢淑敏這個名字,始於一篇《孝心無價》的文章,文章用確切而真實的句子告誡全世界的孩子:趁着父母健在,趕快孝順,因爲世界上有些事是可以彌補的,有些事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所以,我深深感激這樣一個女人,她能用精彩的文字和真實的案例敲響對衆生的親情警鐘,讓這個世界少了幾個必須尋找“後悔藥”的普通人。這纔是作家對社會的真正貢獻。

重讀畢淑敏源於她《提醒幸福》。文章和題目一樣,沒有多餘的文字和廢話,就像一針醒酒劑,讓讀者被眼睛吸收,深入靈魂。它體現了一種人生態度,是對“知足常樂”的另一種解讀。達到了現代人浮躁抑鬱的心理焦點,所以被選入國中語文課本。

《不宜重逢》寫了很多人用事實驗證過的道理。每個人都經歷過初戀或者暗戀的時候。過了幾年幾十年,還是不要刻意見面的好。俗話說,相見不如懷念。事情變了,我想在心裏回憶過去,真誠的祝福也在心裏。我的暗戀雖然苦澀,但不表白的時候是一種勇氣的缺失。現在我不忍心不提,也不忍心打擾心裏的清泉。不說,不說,說了就是不對!

教育孩子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她以心理學博士的'專業知識,給青少年講述《我的成長我做主》這本書裏一系列心理學問題的答案,幫助他們擺脫孤獨、狹隘和悲觀,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喜歡畢淑敏,因爲她是一個平平淡淡的女人,一個有着深刻社會責任感的女人,一個因爲閱歷而沒有年齡感的女人。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這樣的女人,與音樂和書籍互動,善良和誠實,她們是否美麗並不重要,而會像散發陽光的花草一樣,在她們周圍打扮得越來越漂亮。

我最喜歡畢淑敏的《提醒幸福》。它指出,當你生活中快樂或悲傷時,你應該提醒自己正確看待事情,特別是記住關於快樂的提醒。給我很大的感觸。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經歷都不會一帆風順,也許是意外,也許是綁匪,也許是破產危機,會給你造成災難或損失,甚至讓你一無所有。這時候有的人傷心欲絕,埋怨別人,有的人“不喜物,不悲”。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些災難。“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我很開心,因爲我們還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錢丟了,可以再賺。至少,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這也是一種幸福。“當我們不再享受健康時,最勇敢的人仍然可以微笑着說:“我很快樂,因爲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不一樣。應該說是上帝把你當回事,可能會讓你生活艱難。我記得有個作家說過:“每個人都是上帝咬的蘋果。如果他特別偏愛你,缺陷會更大。”。出生的時候我們沒有選擇,只能勇敢面對,努力奮鬥。這些挫折過後,會有美好的一天等着你。“不經歷風雨怎麼看彩虹?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人生就是這樣。先苦後甜,這纔是最真實的人生。

人從出生開始就對一切負責,竭盡全力去完成一切,因爲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意外,這些意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人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壽命有多長。如果一切都是草率的,他們爲自己和他們的生存使命感到難過,所以我們必須每天做好這件事,保持真實。就算有一天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要對得起自己,白活。

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災難來了,要提醒自己冷靜樂觀的對待。別忘了提醒自己,當你充滿野心的時候,災難隨時都會降臨到你身上。所以要倍加珍惜和享受幸福。我們要知道,幸福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會存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樂觀地對待生活,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豐富多彩,世界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女人是社會責任感很深的女人,是因爲經歷而沒有年齡感的女人。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這樣的女人,與音樂和書籍互動,善良和誠實,她們是否美麗並不重要,她們會像散發陽光的花草一樣,在她們身邊打扮得越來越漂亮。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5

有一種文體如和煦的春風,吹拂着讀者的臉頰,又如滔滔的江水拍打着失敗者那乾枯的心靈。咦,那是什麼?哦!原來是散文。

既然是散文,畢淑敏則是那散文中最有創作力的作者之一,在我初讀此書時,一種莫明的親切感、一種難得的求知慾也油然而生,它讓我不停斷、也不厭倦地往下讀,有時我會隨着作者的不幸而潸然淚下,或是因作者的美滿結局而歡心雀躍!我記得我第一天讀畢淑敏的散文,它叫《我的故事》,它把自己的悲慘和她妹妹的幸福寫得淋漓盡致,它寫出了母親對她的不公,但她仍然憑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外國語附屬中學,以及後面的參軍入伍當上了軍醫,當然還有成爲博士生時的風光,這些林林總總的好事她一筆描過,文章中主要寫得還是那些淒涼的過去,但是從字裏行間根本無法看見她對生活和她父母的恨,而更多的是一種希望,是對新生活的嚮往。

在我讀第二遍時,不知怎的,我讀出了另一種東西——感恩,讀出了她對周圍事物的感恩,大至世界,小到家庭,感覺她後面美好的生活都是由於她的母親。之後的幾篇文章都讓我有深深的體會,我明白了人世間許許多多的是是非非,還真是磨難,一種對困難的堅貞不屈,當然還有愛,有母愛、父愛和男女之間的真摯愛情。但在我看來,作者追求的是一種博愛,還有一種對生活的觀念。

在散文的旅途中有困厄和風雨、艱難和險惡,但是這不會阻止真正旅行者的腳步,散文正是以一種充滿未知的魅力激起人們不倦的嚮往。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6

剛上完《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頗有感受。課文記敘了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讚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這篇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凝鍊,句式參差多樣,篇幅較長,是一篇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教材。

如何根據教材提高學生語文整體素質出發,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和諧發展,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呢?我的做法是:

1、這篇文章雖然語言凝鍊,感情真摯,可由於課文所寫故事離生活較遠,給學生理解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難度,所以我在上課開始,先結合地圖簡單地向學生介紹了課文的寫作背景,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然後我根

據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樣不僅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一開始就讓學生走進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誼。

2、注重體現字、詞、句、篇的訓練。本課教學對字詞句的理解我不是議到表面,而是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要求,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讓學生從字面去理解,並說出比喻意,然後再聯繫上下文去理解這個詞。“雪”指困難,誰遇到了困難?遇到了怎樣的困難?“炭”本文指什麼?“送”大娘是怎樣送的?通過理解這個詞,使學生理解了整段內容,對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課文的重點句子讓學生改變說法,並把改好的句子與原句進行比較,體會句子在文中的含義、作用,並通過理解重點句子而牽一髮動全身,使學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義。

3、提出的問題有概括性。比如在分析第二段時,我提出小金花是個怎樣的孩子?從哪些地方看出來?這一問題把整段的內容都概括了出來,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去學課文。通過討論學習,把小金花的特點分析的很透徹。

4、注重朗讀訓練,讀中悟情。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可見讀的重要性,本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各種形式的讀,有教師範讀,自由讀,有個別讀,有齊讀,讓學生從讀中體會中朝軍民的深厚情誼,進而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5、注重培養學生想象力。該文語言凝鍊,爲培養學生的語感,我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內容,啓發他們展開想象,豐富課文內涵,拓寬思想,強化積累。如啓發學生想象:八年來,志願軍爲朝鮮人民做了哪些事?課文後三個自然段,通過朗讀引導,讓學生想象千千萬萬個大娘、小金花、大嫂到車站送行的情景,這樣不僅對學生理解課文很有幫助,而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7

窗外,依舊車水馬龍,窗內,我輕輕將這本《畢淑敏散文集》合上,小心翼翼地放回書架。

畢淑敏,一個多麼柔和雅緻的名字,連帶她筆下的文章,也如她的名字、本人一樣,睿智不失柔雅,多思不失理性。沒有太過華麗的點綴,只有將對人生、生活的感悟融進文中,打開人們的心靈窗戶,於是,在她的筆下,我看見了一位深思的智者。

她的文章,如同春日裏和煦的春風,雜着人生百味,真、善、美,便隱在了這字裏行間中,描繪成燦爛的人生百觀,她曾說:“優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她的話,十分樸素,但它所發出的美麗卻是如此的安詳,柔婉,如果一定要給她這本散文集做出評價的話,請允許讓我將它比作一盞上好的人蔘烏龍茶吧,它清香撲鼻,令人受益無窮,在我的眼中,大多女性作家的文風無非是多愁善感、風花雪月,我不斥責也不認可,而畢淑敏女士的文章,詮釋了世間最美好的愛,我敬佩她所對幸福的感悟:幸福不是金錢,是人世間那些微不足道的所給予你的。

閱遍全書,我最喜歡的便是《讓我們傾聽》,畢淑敏女士捕捉到了生活中一個十分弱小,甚至並沒有很多人注意的美德,便是“傾聽”,她以她娟秀的文筆娓娓道來——傾聽,在他人語速不滿時,你有沒有認真的傾聽呢?她從一個實驗——認真與不認真傾聽帶給他人的感受從而感嘆道:要在相當短暫的時間內,讓別人聽懂了你的.話,讓你聽懂了別人的話,並且在兩顆頭腦之間產生碰撞,這就變成了心靈的碰撞,令我深深明白;在你的朋友遭受挫折時,請一定要認真的理解、傾聽你的朋友。

外面忽的下起雨來,打斷了我的思酌,不由自主把視線轉至那本一直在靜默的《畢淑敏散文集》上,我不禁衝着它莞爾一笑:是啊,讓我們一起,去感悟畢淑敏所提倡的“人性的愛撫”吧,讓我們懷着感恩之心,去關愛身邊的那些人!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8

合上書,不知到底是什麼心情,是喜是憂?喜的是朱自清這種強烈的愛國心與正義感,而憂的是在那個時代,即使愛國,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次瞭解朱自清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沒有華美的詞藻,文章卻這般清新自然,令我受益匪淺,而更難得的是朱自清這強烈的愛國心。

《自種人——上帝的驕子》等都是鮮明的`愛國主義文學作品,“這是襲擊,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了自尊,一面感着空虛,一面卻又感着憤怒,於是有了迫切的國家之念,我要詛咒小小人的!其中,明顯地也可感到朱自清對國家的尊重,一個對中國人侮蔑的人是可恥的,是“沒有種的”,朱自清用筆用心同一切壞人進行着鬥爭,對於一切不人道的行爲進行斥責。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朱自清無論是文章還是他的人格,都令我所佩服,特別是他對史可法,文天祥等英雄民族氣節的崇敬,更可以看出他骨子裏的豪氣是他不可少的一部分。

經過一番反思,我終於得知自己的心情是喜的,喜中國文學史上曾經有這麼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給我們後代留下了這麼多可貴的精神食糧,喜他用筆揭開了這麼多醜陋的東西,讓人覺醒。

就是這些可喜的地方。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9

自從讀過朱自清爺爺的《背影》以後,我便喜歡上了這樣富含真情的文字,有時簡練,有時細膩,無不透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如《背影》《冬天》等文章,寫父親的動作只用寥寥數筆,卻刻畫出父親對兒女無言的愛。而《匆匆》《綠》等文章,卻又用細緻的筆觸,描寫出環境的優美清麗。

尤其是《白馬湖的回憶》一文,描寫的景物和環境真是美妙極了。你聽:“白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來,水是滿滿的、軟軟的。小馬路的西邊,一株間一株地種着小桃與楊柳,小桃上各綴着幾朵重瓣的紅花,像夜空的流星,楊柳在暖風裏不住地搖曳。”

每每看到這樣的語言,我就禁不住要大聲地朗讀起來,彷彿自己就置身於文中所描繪的畫面中,成了那個身穿長衫,於湖邊背手而立的學者,那種感覺真讓人全身心的愉悅與嚮往啊!

在這些文字中,我清楚地感受到朱自清爺爺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家國的赤子之心。是啊!“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無數看似相同的清晨和黃昏,總是那樣輕易的流逝了,我們如何不趁着青春年少,去努力,去留下一些美好的痕跡呢?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10

一篇篇動人的文章,一個個溫暖的哲理匯成一本書,讓我深有感悟。

《我很重要》極爲令我印象深刻。

我重要嗎?我與作者有着共同的想法。似乎,我與所有人比起來,我與世界偉人比起來,我是地球上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一顆沙,是的!我與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比起來,我不重要;我與比我成績好的同學比起來,我不重要;我與上千個人比起業,我只是個普通的學生,我更不重要。哪怕地球上少一個人,還能夠減少世界上的一點資源……

有時,我確實認爲我不是異常重要,我不能爲我自我做出異常大的表現,也不能爲別人做些什麼,甚至有時還會傷害自我,傷害別人。

可是,我對父母來說。我,很重要。對於朋友來說,我很重要,大家不捨得放棄那段完美的友情,對於未來來說,又怎樣能說我不重要?我們都是未來的種子,期待着開花!

對,我很重要!對我自我說,對大地說,對所有人說!

其實,除了我與作者同樣觀點,重要是我對自我的一種鼓力,我只是給予自我一種強大的信心。

畢淑敏也是給予自我有一種信心,要應對生活,甚至應對困難與失敗。要給予自我信心,都說自信是成功的基礎。是的,如果沒有自信,就不能應對生活。

每個人都會念咒,大聲說出“我很重要”。這個咒語不能使你得到富貴,不能使你的錢包瞬時間變得鼓鼓囊囊。可是,它能讓你重新恢復生命活力。

如果是一位病人,對自我說“我很重要”。我要堅持的活在這世界上,我的肩上扛着整個家庭。如果是一位教師,對自我說“我很重要”我要堅持把知識教給更多的孩子。如果是一位失敗的演出者,對自我說“我很重要”。我不能放棄我的人生夢想,加油!讓觀衆耳目一新。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之所以平等,是因爲每個人都很重要。

我還在讀國小時候,教師讓每一位同學都擔任了自我想我的工作,等我一回來,一大羣同學吵得要我幫他們換表揚信(當時的一種評優評先的獎勵)難道我能說我不重要嗎?

班長一走,全班頓時炸開了鍋,教師一走,更是瘋狂,所以說每個人都是重要的。

期望我每一天都充滿活力,因爲,我很重要!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11

看了《畢淑敏散文選》,我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觸動,書中的每一篇都是我的導師,教給我一些平凡而又偉大的道理,正如作者所說“在散文選中,有一些有感於人心繁複的文章,這些文章是和我讀心理學課程有關,心理學是一門活潑生動並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學問,當我學習它時,常常沉浸在大的快樂和哀傷之中,因爲它觸動了我心中積滿蛛網的角落。當陽光射進來的那一刻,生命因此而魅力迸射”。

作者似乎對人世間的一切都有自己的見解,其中非血之愛讓我感受很深——血緣之愛無法選擇,是我們感受到人間最初的溫暖和光明,教我們成人,血緣之愛是水天一色的淳厚綿長,非血之愛,是每個人思考與成長,比循規蹈矩的血緣,更考驗一個人的心智。非血之愛,這種愛更加無私,正因爲有了這種愛,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近了,真情濃了,感動多了,社會美了,世界小了,母親笑了。血緣之愛,世界上並不缺少,天經地義。

愛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是一種責任,一種幸福,一種崇高的精神,這種愛是比天空和海洋更博大的宇宙,在那獨特的天空下,有着億萬顆的星星,閃爍着耀眼的'光芒。一顆小行星劃下,就是愛的雨絲,綴起滿天清光。

讓我們一起體會這非血之愛的韻味吧!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12

有一種文體如和煦的春風,吹拂着讀者的臉頰,又如滔滔的江水拍打着失敗者那乾枯的心靈。咦,那是什麼?哦!原來是散文。

既然是散文,畢淑敏則是那散文中最有創作力的作者之一,在我初讀此書時,一種莫明的親切感、一種難得的求知慾也油然而生,它讓我不停斷、也不厭倦地往下讀,有時我會隨着作者的不幸而潸然淚下,或是因作者的美滿結局而歡心雀躍!

我記得我第一天讀畢淑敏的散文,它叫《我的故事》,它把自我的悲慘和她妹妹的幸福寫得淋漓盡致,它寫出了母親對她的不公,但她仍然憑着自我的努力考上了外國語附屬中學,以及後面的參軍入伍當上了軍醫,當然還有成爲博士生時的風光,這些林林總總的好事她一筆描過,文章中主要寫得還是那些淒涼的過去,可是從字裏行間根本無法看見她對生活和她父母的恨,而更多的是一種期望,是對新生活的嚮往。在我讀第二遍時,不知怎的,我讀出了另一種東西——感恩,讀出了她對周圍事物的感恩,大至世界,小到家庭,感覺她後面完美的生活都是由於她的母親。

之後的幾篇文章都讓我有深深的體會,我明白了人世間許許多多的是是非非,還真是磨難,一種對困難的堅貞不屈,當然還有愛,有母愛、父愛和男女之間的真摯感情。但在我看來,作者追求的是一種博愛,還有一種對生活的觀念。

在散文的旅途中有困厄和風雨、艱難和險惡,可是這不會阻止真正旅行者的腳步,散文正是以一種充滿未知的魅力激起人們不倦的嚮往。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13

我已經不是第一次拜讀朱先生的作品了,但每一次讀總能讀出不一樣的味道。虛虛實實,朦朦朧朧中我不斷探尋着自己的心路歷程,卻無法觸及作者的真實心跡。

這次我乾脆買了那本《朱自清散文集》。

品讀着《荷塘月色》中“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這些優美的句子。讀着讀着我也似乎也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齊欣賞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內心的彷徨與迷惘,而我的情緒也隨着波動起來。

還有《背影》這篇文章,給了我無盡的感動。小時候躺在地板上仰着頭看它,覺得那篇幅裏籠長,語言直白無韻,便丟在一邊;七年級時在課本上遇到它,竟也能品味得父子親情一二,卻也只是拼命記錄老師所講,怎樣可能真正感受到作者的全部真情?此刻再回過頭來看,感覺其文筆樸實無華,頗得讀者之心,篇幅短小精悍,卻在流露真情的同時,抨擊大革命落敗後使其家庭變故的黑暗社會,令人感動,令人憤怒!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讀了《匆匆》這篇文章後,這句話被我牢牢記在心中。《匆匆》主要講的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侯,楊柳枯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去了,爲什麼不復返呢?是啊!時間一但去了,就無法復返。無論你在幹哪件事情,時間都會慢慢地流過。想想自己,平時在學校裏嬉戲的時候,在和同學玩鬧的時候,時間不知不覺地就過去,最後我明白了,要做時間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鐘,那麼生活就會變得更有好處。

散文選中還有許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從一件件小事中,能夠悟出一個個大道理,這些都是靠平時積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不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完美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我品味着它們給我帶來的完美感受,那滋味在心底一圈一圈的盪漾開去。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14

當我們在最困難時受到他人的關懷與幫助時,我們是否會爲那一個小小的舉動而感到心暖;當我們在窘迫時,有人出面替你解圍時,你是否會感激他,銘記在心?記憶的花叢中豔麗的花有無數,但過於的豔麗,卻如過眼雲煙,再多的豔麗花,也不足爲奇。然而在我的腦海深處,確有這樣的一朵花,令我銘記在心,它,就是感動之花。

還記得,那是國小三年級的時候,因爲要測試體藝二加一,我們報了滑輪項目的男生女生都帶了滑輪鞋到學校來,一到下課之時,便一個個都像趕集似的,飛快的套上滑輪鞋,腳底一蹭,飛快地衝了出去,有的同學甚至到了上課的時候也不脫下來。有一回,我們向學校的小賣部衝去,準備買些零食解饞,通往小賣部的路中,有一段是斜坡,還是混雜着石子的,我滑到斜坡前停下了,心想,

我對斜坡沒有什麼經驗,我到底該不該闖呢?當我看到周圍的同學一個個都順利得溜過是,我也鼓起勇氣滑了下去,誰知,就在快要溜完斜坡時,一個小石子改變了我輪子的方向,我一個重心不穩,摔倒在了地上,當我站起來時,膝蓋處一陣陣刺痛傳來,我低頭一看,不好,膝蓋出血了,前面的夥伴一個個都已經溜得沒影了,我無助得站在一旁,傷心地哭了起來。然而,一旁走過的學長學姐們卻都漠然的走過。這時,迎面走來兩位女老師,正在聊天,當她們看見我一個人在那邊抽噎時,立即跑了過來,把我扶到一旁的石凳上坐下來,問我是怎麼回事,我抽抽搭搭地將我摔倒的過程告訴了這兩位老師,她們聽清楚我所描述的事情之後,立即幫我脫下滑輪鞋,穿上運動鞋,準備把我扶往校醫室,就在這時,同學們都回來了,站在我旁邊。原來,到小賣部時,同學們都發現我不見了,按原路找了回來,發現了我受傷了,幾名熱心的女同學便將我扶起來,去校醫室。我連謝謝也來不及說,便被同學帶去了校醫室,我只能用飽含感激的目光回頭看那兩位老師,而她們這時也正用關切的眼神看着我,知道我們消失在轉角處。

那一剎那,我的心彷彿被什麼東西給填滿了,哦,那是感動綻放時的花香啊,每當我回想起這件事時,一股名叫感激的花香便會衝進我的心底,久久不散。那兩位老師或許會很快將這件事遺忘,對於她們來說,也許是微不足道的。可是,那對於小小的我來說,她們向我伸出援助之手,使我避免遭遇窘境給我帶來了多大的影響啊。在此之後,面對我所能幫助別人的地方,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因爲我知道,始終有這樣兩位老師,她們的舉動在我的心中永恆,她們是我人生的老師,是她們澆灌了我人生的感動之花。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15

那時,我坐在七年級八班的教室裏,用着我最愛的隨筆本,任晚風徐徐吹過凌亂的髮絲,一點一點的在文字中訴說着我在一八的生活。

那時,時間很寬裕很寬裕,寬裕到我都能在課外活動時間構畫出一副一八的風景畫了,我和好朋友們能相互調侃着哪位隔壁班的帥哥,能相互誇讚着哪個明星的演技好,就算有時會鬧些小情緒,也不過睡覺的功夫便忘得一乾二淨了。

那時,我以爲三年的時間有很長,九年級對我來說還很遙遠;作業能寫上一個週末,沒能擠出時間多陪陪你們,這是我一直以來都很遺憾的事。

現在,我走到了畢業季,想起三年前的那場分離。現在的我,也許是多了幾分勇氣和執着,不再有當年的彷徨和無措,不再需要你們“不要分心”的句句叮嚀,你們期待的眼神,變成了我努力學習的最大動力。

現在,我不敢浪費一分一秒,彷彿課間趴在桌上休息都是一種心理上的煎熬。我不敢再在網上搜索令我移不開眼神的電視劇,不敢再踏進那讓我沉醉的書屋,從此,五顏六色的畫筆似乎都跟我短暫地道了別,黑白琴鍵也似乎都蕩上了灰;我也曾向同學傾訴過現在的生活很累,可每當想起你們說“上學是最輕鬆的”時候時,我都責備自己太矯情。

你們說現在苦一點兒,累一點兒是爲了以後有更多選擇的機會,你們坦言跟我說起你們的過去和一些遺憾,我在覺得惋惜的同時更多的是,留給自己這個“完成你們夢想”的目標。

我知道,你們聽到老師說我有進步時,比中了一百萬都高興,實際上,我最感謝的是你們注重過程比結果還重要!

知道嗎,其實我不太會表達的,一句簡單的“我愛你”都十分難說出口。所以請你們一定相信,那些憋在嘴裏沒有說出口的話啊八成都是愛你們的,不管是高興時,亦或是生氣時,都沒有變過!

對了,最近我在學校挺好的,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你們就不要爲我操心了,還是多陪弟弟學習新知識吧。你們也是,天轉涼了,注意添衣;下過雨後的空氣都像我們去三亞熱帶雨林的潮溼味,興許是我太念舊,也太想你們了。

只是有一個問題近期一直困擾着我——“物是人非”……我們班有些同學九年級後好像有些失去最本真的自我,我一直偷偷認爲自己有讀心術,仿若看到他們隱藏在長大的面具背後的臉有些假,我想幫助他們,卻又不知道如何幫,我害怕漸漸的我也會變成“不喜歡的他們”,所以只好把自己封閉,讓學習充斥着頭腦。現在,手中的筆就是打開心靈之門的鑰匙,你們可以幫助我解決這個難題嗎?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16

暑假裏的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虹橋花市買花。偶然間,我們看到一個學掏藝的地方,那裏可美麗了,有各種各樣陶瓷做出來的東西,有茶壺,有杯子,有花瓶,有葫蘆,還有筆筒等。他們的顏色可好看了,有紅的,有黃的,有半藍的……

我覺得很有趣,所以就在那裏學陶藝,那裏學的人很多,買的人卻很少。因爲大家都想學會陶藝,可以把作品放在家裏做裝飾,還有,自己做的比人家做的更有意義。我在那裏學得很開心,我一共分四次做,第一次做泥條,第二次做泥板,第三次用機器做,第四次上色。上完色,那裏的人就會幫你拿到窯裏去燒,燒完以後你就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帶回家了。

我一共做了四樣東西,第一次,我去做了兩樣東西,一樣是香菸缸,一樣是籃子。

我先做香菸缸,香菸缸非常簡單,只要先拿出泥板拍,再拿出一快泥,用泥板拍把泥打成一塊泥板,再在泥板上刻出各種圖形,做香菸缸的底。我刻了一個愛心做底,還要在底上塗一圈泥漿,再搓幾根泥條圍在底的上面,在泥條中間也要塗一點泥漿,塗泥漿的作用就是要讓泥條固定住,不讓它掉下來。再搓一根短短的泥條粘在愛心的旁邊,裏面套上一個小圈圈,這就是我做的香菸缸了。

第二樣我做的是一個籃子,籃子的做法和香菸缸差不多。

第三樣我做的.是一個小杯子,杯子就有點難度了。首先要打一塊長方形的泥板來做杯子的身體,還要用尺和刀把泥板割成一塊長方形。再打一快泥板,用圓規劃一個圓做杯子的底。但是用圓規的時候,圓規有一個固定的針會在杯子底的當中留下一個小窟窿,但是沒關係,只要用一點點的泥補上去就沒事了。塗一點點泥漿在底的四周,再把泥板圍上去,把多出來的地方切割掉,再用泥漿把兩頭連接起來。這樣,杯子的身體就做好了,然後再搓一根泥條,把它一分爲二,再把它們的身體粘在一起,再將它們的頭和尾巴都塗上泥漿,然後再把它們貼在杯子上面,這就是杯子的把手。我再給杯子做了一個蓋子,我還在蓋子上做了一個小兔子,小兔子很可愛。這就是我做的小杯子。

第四樣我用機器做了一個小陶罐,首先我拿了一塊泥,用線把它切割成一塊塊的,澆上水,揉一下,使這塊泥變得軟一點,再把它放到機器上,把機器開關打開,轉盤轉了起來,我用雙手捂着泥,用兩個大拇指放到泥的中心,在它中心挖出一個口子來,並且用力往下壓。做着做着,口子挖好了,我再把它的底用力往下收,我還給這個瓶子做了一個喇叭口。可是,一不小心,我把喇叭口做壞了,我就把喇叭口給拿掉,扔進水裏。雖然口子做壞了,可是我不灰心,繼續做,我給小陶罐做了一個小口子。

最後一次,我給小作品上顏色,我給香菸缸塗上了黃色,給小藍子塗上了紅色和黃色,給小杯子塗上了半藍色,我還給小陶罐塗上了藍色。我非常喜歡我的小作品,它們非常可愛,我把香菸缸送給了爸爸,把小陶罐送給了媽媽,媽媽很高興,誇我是一個聰明的小孩子,媽媽用小陶罐裝棉花棒,每次洗完澡,就不用到小盒子裏去拿棉花棒了。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 篇17

品讀着《荷塘月色》中“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這些優美的句子。讀着讀着我也似乎也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內心的彷徨與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隨着波動起來。

還有《背影》這篇文章,給了我無盡的感動。小時候躺在地板上仰着頭看它,覺得那篇幅裏籠長,語言直白無韻,便丟在一邊;七年級時在課本上遇到它,竟也能品味得父子親情一二,卻也只是拼命記錄老師所講,怎麼可能真正感受到作者的全部真情?現在再回過頭來看,感覺其文筆樸實無華,頗得讀者之心,篇幅短小精悍,卻在流露真情的同時,抨擊大革命落敗後使其家庭變故的黑暗社會,令人感動,令人憤怒!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讀了《匆匆》這篇文章後,這句話被我牢牢記在心中。《匆匆》主要講的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侯,楊柳枯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去了,爲什麼不復返呢?是啊!時間一但去了,就無法復返。無論你在幹哪件事情,時間都會慢慢地流過。想想自己,平時在學校裏嬉戲的時候,在和同學玩鬧的時候,時間不知不覺地就過去,終於我明白了,要做時間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鐘,那麼生活就會變得更有意義。

散文選中還有許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從一件件小事中,能夠悟出一個個大道理,這些都是靠平時積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不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我品味着它們給我帶來的美好感受,那滋味在心底一圈一圈的盪漾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