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新課改心得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6W

培養和激發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中學生學好語文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本站爲大家準備的國中語文新課改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國中語文新課改心得3篇
國中語文新課改心得範文1

不知不覺間課改的列快車已十年了,身爲第一線的任教老師,從課改理念的學習,到深入課堂進行課改實驗,本人從中受益匪淺,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教學的思考促進本人的專業成長,專業成長讓本人嚐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新的語文課改基礎教育課程要求教師要改變多年來習以爲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爲、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這對老師是一次機遇、一個挑戰、一次考驗,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運用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本人以高潮的熱情,本着“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的原則,在語文教學新課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經驗,權作拋磚引玉。

一、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課標,轉變教學觀念。

本人把新課標中定量性的規定熟讀成誦“依法行教”。經過十年的教學實踐,本人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以“貫徹以學爲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爲主”新課改指導思想。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本人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在讀課文後根據本人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的佈置,從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可以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並取得成就感。

二、改變傳統的教師角色,尋找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契合點,優化教學效果。

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大多都有這樣的這樣的體驗:學生會因喜歡、崇拜某一教師而對其所任課程產生濃厚興趣,並會努力將它學好。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說過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在學習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這種健康的學習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教師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會使學生受益匪淺。因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的行爲、活動已經潛移默化地達到了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語文教師尤其如此。本人們的語文教學內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爲主體的華夏民族數千年的文化結晶。語文教師作爲這種文化的直接傳播者,更應該向這種規範和要求看齊,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滿腔熱情,勢必使學生產生共鳴,直接對其產生深遠的教育意義。

比如本人班的學生何裕鵬,語文基礎差,是屬於基礎差的學生,本人秉着課改“改變傳統的教師角色,尋找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契合點,優化教學效果”課改新理念,本人經常發現他的優點,尊重他,表揚他,而且利用課堂上的潛移默化,讓這位難教的學生從心裏接受一些好的教育理念,結果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他第一個交家庭作業,課上經常舉手發言,對語文的興趣日益濃厚,慢慢地開始看課外書籍,期末考試從不合格提升爲63分。有效課改教學在他身上得到體現。

三、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

新學期伊始,不馬上急於教課文,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縱觀瞭解全冊書的內容結構。介紹學習方法,如:什麼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善於利用網絡資源,善於利用校內、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提出學習要求,如:每週要背誦並默寫“課外古詩詞背誦”其中的一首。一學期內要閱讀完“名著導讀”中的所有作品,並寫好讀書心得等。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方向。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爲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爲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爲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

本人認識到語文是一門交際工具的學科,是人類語言的基礎,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本人特別注重對學生字詞句的積 累,這是學生理解說話寫作的基石。針對那些放不開手腳,靦腆害羞,知識面窄,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加強誦讀,特別是現代文的誦讀,優美的語段的背誦,古詩文的背誦等;加 強造句練習;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特別是課前 5 分鐘演講,既鍛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又實施了有效教學。學生敢說了,逐漸會說了,也提高了作文能力。 再次,認識到實施有效教學,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

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裏、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課外找錯別字、病句交流與展示,月球知識擂臺賽,新聞發佈會,故事《寓言四則》、《女媧造人》),討論會(《風箏》),朗誦比賽(《理想》、《天上的街市》、《靜夜》,並附有一定的評分標準),演課本劇(《皇帝的新裝》),辦手抄報,編習作集(要求學生在寒假把這個學期裏所寫的周練、習作編成一本作文集)。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而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應該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

四、重視創設學習語文的環境,提供展示學生成果的機會。

培養學生擁有較爲完整的閱讀體系是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向閱讀要寫作能力。”學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情感是教學藝術之魂,沒有情感的融入,教學藝術之花就不能開放。而語文教學就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情來溝通與學生的聯繫,以情來陶冶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本人蔘考新課標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幫助他們建立寫作素材庫,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衆人之長於已身”。

五、在課上努力營造融洽的氛圍。

學生只要有疑問,隨時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隨時可以發表,師生平等對話,同學間無拘無束地交流。課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特別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繫現實、密切聯繫學生經驗世界的教育資源,如節日、紀念日、剛發生的身邊事、國家大事、國際新聞等,使語文課程內容不再侷限於教科書,成爲不斷充實、不斷更新的長流活水。

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使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使之在最佳的狀態下自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使學生在自己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熱情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師生、生生、人機的三向交互活動中掌握了基本知識與技能,形成了良好的個性。同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也簡化了教師的教學操作,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於教學本身,從而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在課改過程中,本人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行爲,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在培養學生優化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也實現了自己在專業上發展和人生的成長。

國中語文新課改心得範文2

“人類沒有想象,如同鳥兒失去了翅膀”。可是舊課程卻在很多地方無情的扼殺了學生的想象思維,致使學生的思維僵化、呆板,無新鮮活力。新課程改革針對此積弊,鮮明的提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直言不諱的請老師住嘴,這無疑給沉悶的語文課堂注入了一股清風,直吹入了學生的心田,於是學生終於擁有了一片暢想的天空。

一、在朗讀課文時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傳統語文教學中,在朗讀方面長期存在兩個失誤:一是學生課堂朗讀少,二是放錄音或教師範讀多。課文錄音我們已無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較高朗讀水平的教師與課文錄音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準確的朗讀,圓潤的發音,感情的把握等等,無不讓人交口稱讚。如此以來,教師個人水平是得到較好的發揮了,但在佩服之餘,我們是否也該爲學生想想?在老師讀之前,學生有沒有讀過課文,找出生字詞,查查字典?對課文內容理解了嗎?對文章感情吃透了嗎?若沒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老師就讀了,那麼學生不用解決字詞,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煩;不用去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個大麻煩。他們完全可以模仿老師去朗讀,甚至也可以讀得聲情並茂,但他們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學到了一點“形”而已,真正的“神”卻領悟不出,形神兼備也就無從談起。針對這些失誤,新課標註重學生的自我朗讀體驗,倡導“四步讀書法”,即讀準(要動手查字典)、讀暢(要反覆讀,達到熟練)、讀情(要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基調)、讀境(要發揮想象,仔細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淺入深的把握課文,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實現了自我與作者的心靈交流,此時的朗讀便不再是“見字出聲”而是“內明於心,外達於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礎上的朗讀,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瀉,洶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園,鳥語花香,於人於己,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質疑解惑中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韓愈說:“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由此可見,學生有疑問是很正常的;古語又說:“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由此更可見質疑的重要性;而愛因斯坦在成名後介紹經驗時也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究底的追究問題罷了。”可是傳統教育卻恰恰沒有給學生的質疑解惑留下暢想的餘地。往往是課堂上老師精心設計出種種問題,制訂出標準答案,再一步步引導學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裏跳。 “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的佔據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全由學生自主解答或小組班內合作解答,學生把握課堂的權利大了,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以後的語文課堂上,沒有了師道尊嚴,學生便敢大膽發言了;沒有了老師的大問小問,學生的質疑聲反而多了;沒有了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也豐富多彩了。這樣的課堂,老師輕鬆了,效率卻提高了,學生思維也活躍了,誰能說這不是留給學生一片暢想天空的功勞?

新課改,以其鮮活的生命力會在語文課堂上紮下了深根,願全體語文教師着眼與學生的未來,認真反思,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國中語文新課改心得範文3

隨着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我校廣大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經過努力,我校課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教改初期,仍然走了不少彎路。如:爲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以至於在一段時間裏課堂上活動雖然很多,形式也豐富多彩,熱鬧是熱鬧了,可是熱鬧過後留下的卻微乎甚微——各種各樣的活動及其豐富的形式讓學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此外,爲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在課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課外相關信息,讓學生自己找出課文中自己最喜歡、最感動的內容,並闡述爲何選擇這些內容的原因,不管這些原因是否成立,似乎都是課堂的“標準答案”,都應該得到老師的讚揚和認可。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非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麼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於教學目標的要求。

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這裏的“平等”絕不是師生在任何事務上都是絕對平起平坐,更不是說教師與學生具有平等的知識水平。教師在尊重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又是高於學生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鑑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因此,教師應在堅持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在某些方面又要高於學生。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並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該教學目標,而是憑藉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 “潤物細無聲”纔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教師要把預習、導讀、複習、練習都納入課堂。教師指引,讓每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去實踐,教師的主導作用則畫龍點睛地突顯在學生思維受阻時給予指導和解決,使整個學習過程能把握重點,易化難點,激發疑點,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還可以讓師生始終聚焦於教材,同時也節省了大量課內外學習語文的時間,以便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更多的課外閱讀。

教師要把握好課堂討論。在近幾年的語文課堂上,我們常見“你覺得哪裏寫得最精彩”,“文章的哪裏令你最感動”等問題,這些問題本身提得很好,但我們在設計這些環節時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讓學生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得到什麼?是對寫作手法的瞭解?還是對內在含義的領悟?學生應該從哪個角度,用什麼方法和思路去闡明“精彩”、“感動”的緣由呢?漫無目的的提問,隨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勞動。因此,課堂上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此外教師面對學生的討論時要注意適時調控。

教師在朗讀教學中要授之以“漁”。朗讀是品味文章的一個重要手段,好的朗讀是建立在瞭解文章內容、揣摩文章語言和體會文章情感基礎之上的,這些基礎,只是反覆朗讀或空泛地評價朗讀的好壞都是無效勞動。多問幾個“這裏應該怎樣讀”,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應該用什麼語氣語調來讀” ,“爲什麼要這樣讀”等,這樣在教會了學生朗讀的方法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文章的情感,可謂一舉兩得。

以上是我在語文課改中的點滴感悟,從中不難發現,實行課改並非只是教學方法的轉變,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思想、觀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內容,它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個脫胎換骨的轉變,而轉變的唯一途徑就是鑽研新課程標準,並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更新,不斷突破,這樣才能成爲一名優秀的課改教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