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培訓心得(通用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W

中學語文培訓心得 篇1

10月14—25日,有幸參加了杭州師範大學舉辦的高中語文教師教學研究專題培訓班學習,按照學習計劃我有序地完成了培訓學習的任務,收穫頗多。

中學語文培訓心得(通用6篇)

在這期間,共觀摩了來自四所省一級重點中學的八位優秀語文老師精彩而有特色的優質課;還聆聽了三位大學教授和六位特級教師或省內名師的講座。他們是構建浙派語文教育的領軍人物和理論的創導者。從張紀良特級教師處,看到了一位名師的成長之路,雖然充滿艱辛,但樂趣無窮,榜樣的力量在激勵着自己;胡勤等老師的講座,又讓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理解;王光龍教授的講座從一定理論高度對語文課程學習方式的轉變做了闡述,加深了對學習方式轉變的認識;彭小明、蔡偉兩位教授的講座,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具體實踐操作的指導,深入淺出,非常有指導意義;另外四所重點高中的教研組長的講座,體現了各自的語文教學的特色,有極大的借鑑意義。由衷感謝組織者的精心安排。

當中感受最深的是杭二中錢增興特級教師的講座,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錢老師《閱讀教學設計主問題策略探究》講座,從兩大方面做了闡述。一是課堂教學問題,二是主問題設計三步曲。有理論研究,又有具體事例分析,既有高度,又有實際操作,非常實用。試摘錄部分觀點:教學中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來帶動整篇文章閱讀的提問設計,稱之爲“主問題”設計。它是對大面積教學中提問設計的一種創新。

1、“主問題”是對文本的概括和提煉,是一種整體閱讀的問題設計。

2、“主問題”是在教師對文本熟練掌握的基礎上設計的,幾個重要的“主問題”之間,是科學有序。

3、“主問題”的設計着眼於學生長時間深層次的學習活動。

所以,“主問題”就是閱讀教學中質高意遠的課堂教學問題設計,具有“一問抵許多問,一問領多思”效果。然而,“主問題”的設計必須關注語文學習的讀、寫、說、思活動,關注學生更全面更自主的發展。因此錢老師將主問題設計概括爲九個字,即聚焦準、脈絡清、探究深,非常準確。

杭二中兩位老師的公開課正好是錢老師這一教學理念的很好註腳。如上《記念劉和珍君》的老師,整堂課緊緊抓住兩個詞語:哀悼和憤怒,引導學生閱讀文本,解決一個個小問題,真正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課堂教學非常完整流暢,賞心悅目。

另外還引發我對一個問題的思考,就是多媒體與黑板的關係。自從使用多媒體以來,許多老師就很少甚至不用多媒體了,所有的內容都在課件上,意味着所有內容都有了老師的預設,對課堂的生成置之不理或一棍子打死,因爲不那樣就與原來不一致了。而杭二中兩位老師的幻燈片都不超過十張,而都使用了黑板,我想這是主問題策略的必然:主問題用多媒體顯示,這是預設;小問題不能都做預設,要那樣就禁錮了課堂,禁錮了學生的思考。

通過學習有了很多的想法,但思考都還不成熟。在培訓過程中,通過專家們地引領、點撥,是對我原有的教育觀念的一次“洗腦”,摒棄了許多舊觀念,舊方法,給予我的是更多的反思、自省和重構,爲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摸索、創新,奠定了基礎。我想這就應該是本次培訓的最大收穫。

這一階段的學習馬上要結束,我會將這裏學到的帶回學校去,在我的教學工作中努力實踐、探索,努力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中學語文培訓心得 篇2

10月14日在浯溪三中舉行了“國培計劃“祁陽縣國中語文鄉村教師工作坊C546項目第二次線下培訓,這次培訓的重點是作文教學。此次培訓聽了吳春來《在情景中細描人物》作文示範課及作文講座《作文教學的五五法則》,受益匪淺。教師要解決學生的厭煩寫作的心理,首先要從自己入手。

(一)敬業精業,授課精彩。要努力認真鑽研教材,精心構思、設計課堂環節,力爭每一堂課都是精品。讓學生感到聽老師講析作文或課文就是一種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來感染和引導學生。精湛的藝術,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這種氛圍中逐漸萌發對文學、對寫作的興趣。

(二)教師下水,現身說法。身教勝於言教。教師的一舉一動,比千言萬語還要有說服力和感召力。在作文教學中,凡是要求學生寫的作文,老師堅持與學生同題寫作,平等研討,共同修改。也許教師的這種做法會使學生感到寫作不再那麼難,作家也不是高不可攀。“作文其實就是寫身邊的人和事,抒發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好的作文必須要有獨到的思想和藝術見解。”學生對作文一旦有了全新的認識,就會徹底打消畏難、厭煩心理。

(三)典型引導,正面鼓勵。對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不說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話;不做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事。堅持多從學生的作文中找評析範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獨到之處,力爭每學期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都有被選做範文的機會,我相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作文教學中,我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多去反思,探討,我相信寫作之花一定會讓我們擷取。

中學語文培訓心得 篇3

今年8月,我參加了高中語文課改遠程培訓,通過學習,有了新的認識。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社會性的發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爲學生的樂園。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去點燃這把火把,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

一、深鑽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能力爲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以上目標達到之後,知識的獲得將是很自然的事。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

二、因材施教,注重學生髮展。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程活動設計的首要目的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引導他們體驗情感,培養能力,構件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深入地瞭解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學生好奇心強,有活力,情感單純而強烈,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處在形象思維強而抽象思維正在形成階段,由於學生們受到現代各種傳媒的影響,有較廣的知識面,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能根據學生們的情感和年齡特徵,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爲切入點進行教學,再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一定會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課程的改革,需要學校、家長評價觀念的轉變,需要每一個人思索我們用什麼樣的評價觀念纔能有利於下一代更加健康地發展。新教材突出教學方法的轉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一開始,就運用親身體驗與親身實踐的新型方式進行學習。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的主角是教師,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衆與聽衆。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爲學生纔是課堂的主題,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到知識。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現在的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魚,最重要的是授之漁。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爲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三、轉變觀念,注重“過程”。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果,而忽視親歷親爲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我最初的認識是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即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爲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去做:

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蒐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並製作教具,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二、在教學中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並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培訓後,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體會並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

中學語文培訓心得 篇4

大學培訓班104名學員參加了我校舉行的培訓。短短8天時間,他們聆聽了10餘位學者專家的專題講座,我校孫雪梅老師和另外兩位外校老師就《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一課進行了精彩的同課異構。以下是黃燕老師的聽課感受。

12月20日上午,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的大階梯教室裏濟濟一堂,四川省高中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在我校熱情綻放。今天培訓課題是對語文教學的同課異構,即用不同的教學設計去構造同一堂語文課。

冬日的晨霧並沒有遮擋住語文課堂的陽光,溼冷的空氣中彌散着語文課堂的熱情。本次同臺獻課的有來自綿陽中學實驗學校的任文川老師,成都七中劉源老師和我校孫雪梅老師。三位老師以其敏捷的才思和深邃的才情給在座的老師獻上了三堂精彩紛呈的語文課——曾榮獲普利策新聞獎的《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他們所教授的內容雖然相同,但是三位老師所傳遞的語文教學之美卻是截然不同的:綿陽中學任汶川老師對文本的深沉探索,七中劉源老師真誠地和學生一起溯游文本,我校孫雪梅老師懷着對歷史的深情祭奠讓人動容,他們的語文課堂無一不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綻放的思維之光。

課堂上,《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讓學生懷着沉重的心情去緬懷那段不忍回顧的歷史,讓孩子們在擁有美好的世界裏去追問歷史留給我們的思考,讓在座的所有老師也隨着三位老師的講述找尋那種油然而生的使命感。語文課堂不僅是傳授之乎者也的花園,更多的應該是讓學生們在老師的精神感召之下有一種責任感和反思精神的陣地。

這次培訓時間很短,三堂課留給我們更多的思索應是如何在語文課堂裏營造更多的美,思想之美和語言之美,人文之美和人性之美。這次的培訓不僅僅是一堂堂語文課,更讓我們感受到是一場場精神盛宴,讓我們向語文教學更深處漫溯吧!

中學語文培訓心得 篇5

7月22日至7月24日,莫旗教研培訓中心完成了新一輪第三期繼續教育中學語文教師的培訓。本次培訓在我中心和各位學員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地完成了培訓任務,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本次培訓應出勤139人,實出勤126人,參訓人員在三天的培訓中都表現了極大的熱情,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在培訓結束的時候都紛紛表示,本次培訓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培訓形式都很適合一線教師的專業發展,收穫頗豐。

培訓之前我中心本着分科編班、按需設置課程的原則,在總結前兩期繼續教育培訓經驗的基礎上,開展了培訓調研,廣泛徵求一線教師的意見,設計了本學期國小語文的課程菜單,依據教師的需要,確定了培訓主題。並通過“專家引領、課例觀摩、交流研討”的研訓一體的培訓形式,由南京和莫旗教研員一起引領學科教師進行深入的探討交流。本次培訓內容爲《課外閱讀的探究》、《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關於課堂模式轉型的嘗試》。學員們學習熱情高漲,都說這樣的課程設置爲廣大的一線教師解決了很多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既學習了專業知識,接受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同時通過課例觀摩,可以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及時和教育同仁進行交流探討。南京專家的講座、做課和點評,爲我們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從本次的培訓大家可以看出我中心對培訓工作的力度之大,也使學員們通過本次培訓充分地感覺到我中心在培訓工作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這種爲一線教師的服務意識。

爲了更好地改進我們的培訓工作,使繼續教育培訓更加符合廣大一線教師的需求,在培訓結束後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學員們的反饋信息可以看出,學員們對本次培訓的課程設置及培訓形式都非常滿意,紛紛表示這種培訓方式是最有效、收穫最大的,希望在以後的培訓中能看到更多的名師的課,解決了很多教師們在教學工作中感到困惑的問題,對提高教師們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都有實際意義。

本次培訓班級管理仍然採取對號入座的方式,在出勤上嚴格遵守請假制度,並及時公佈出勤情況,做到班級管理透明化、公開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使我中心的培訓工作在各方面都日趨完美,把繼續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中學語文培訓心得 篇6

爲人師者,必有德。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傳到授業解惑”是我們的職責;“爲人師表”更是我們的使命。所以,高尚的品德是我們必備的素養。

在20xx年的暑期師德專題培訓會上,鄭建海局長作了深刻的報告,他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更是對教師們寄予了厚望。

一、他希望教師們能增強“三感”,踐行使命。首先,對學校要有認同感,包括認同意識、團體意識和。惟其如此,教師才能把“教學”當成一項“事業”,用心經營,而絕非僅僅只是“謀生”的一份職業。其次,對學生的責任感,包括對教師職業的敬畏、對成長中生命的尊重,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高中時期的學生,正值人生中對重要的階段,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這一階段通過他所接觸的人、事、物而逐漸定型,而在這一階段,陪伴學生最多的是老師,故而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也是老師,所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本着“負責”的原則,以德爲先,妥善處理。再者,是對職業的自豪感,包括髮現職業的價值、尋找過程的幸福和點燃創造的激情。如此,纔可使得教師在工作中獲得幸福感、滿足感和成就感。

二、他希望教師在教書育人之中能提升“三力”即學習力、創造力和引導力。學習力包括把學習作爲自覺追求、加強專業閱讀及團結互助。《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如此他們纔會自覺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專業閱讀量,並提升他們的團體意識。教師的創造力表現在探索“以學定教“的新型課堂,並要經常性地開展教學反思。創造,對於任何一個團體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教師,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難免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要保證課堂永遠是年輕有活力的,就一定要有創新,在創新中讓學生獲得知識,汲取養分。引導力,包括引導學生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確定正確的人生規劃。引導者的身份,何其重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時刻關注着學生的身心健康,認真細緻地將他們引導到正確的人生道路上,儘可能地爲他們的美好未來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他希望教師在爲人處世中能胸懷三心:愛心——博愛、尊重、寬容並嚴慈相濟;耐心——尊重規律,認真傾聽、學會等待;細心——關注每個教書育人的細節、每個學生成長的足跡、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無“心’之事必不能成。尤其是教育教學,“心嚮往之”,纔會有燦爛的陽光,才能開出美麗的花朵,才能勾勒出美好的未來。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是一項偉大的工程,而我有幸能成爲其中的一員,我願修養品德,提升專業素質,盡己所能,使我的學生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