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4W

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我是黨員,你們上有老,下有小,入戶摸排的任務都交給我吧。”面對單位分配入戶摸排任務時,英山縣供銷社業務股負責人__說。

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3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英山縣供銷社全體黨員幹部職工無懼無畏,勇敢擔當,衝鋒在前,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共產黨員和供銷人的初心與使命。

__,1972年生,中共黨員。自1月23日接到疫情防控任務至今,他沒有休息過一天。入戶摸排、物資配送、卡口值守、超市值班,哪裏需要,哪裏有就他的身影。

此次疫情防控,縣供銷社承擔着全縣應急物資儲備中心的建立和城區3家超市、2個卡口的值班值守及社區131戶169人的包保,還有10個“三無”小區980戶的配送等任務。

本來,單位採取的輪流值班,但__不管是否自己當值,每天都準時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爲了減少其它同事的工作量,他親自參與了單位所有包保戶的上門摸排。後來,按上級要求,必須包保到人時,他又主動承擔着11戶38人的包保任務,是單位包保戶數人數最多的,其中有3戶還是孤寡老人。

有人好心提醒__說:“你傻吧,擔負的疫情防控任務那麼多那麼重,還危險,別人都是能避就避。”

__淡淡一笑說:“誰不怕累,誰不危險,誰不想歇一歇,但是疫情防控責任重於泰山,只有大家齊心協力,疫情才能早日戰勝。相比堅守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吃這點苦和累又算什麼?”

2月18日零時起,英山縣採取封閉管理,居民所有生活物資由社區和單位包保幹部統一代購配送。__又踊躍報名,主動擔起物資採購員,每天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羣等渠道收集包保戶訂單,對不會使用上述方式的他都要親自上門詢問,確保每一戶每一人不因封閉管理而遺漏。

縣供銷社黨委書記徐衛國說:“這次疫情,__同志特別能吃苦,對上級和縣社黨委的安排,他從不講條件,主動請纓,勇挑重擔,默默無聞,用實際行動踐行着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守護武漢,他們挺身而出

今年25歲的武漢經開外國語學校教師董夢婷,是忙碌在武漢沌口方艙醫院裏的一名志願者播音員。她每天早上6點鐘從家裏出發,前往方艙醫院,和危犇、王雨慧、胡紫寒等志願者一起爲病人們提供播報等服務。

“我們會在病人吃早飯、午飯的時候進行播報,比如公佈新消息、讀一些文章和感謝信,傳播正能量,爲他們加油鼓勁,同時也會向病人推薦科普書籍,並記錄發生在艙裏的暖心故事。”董夢婷說。

前幾天,住在沌口方艙醫院裏的一位患者徐海霞對董夢婷她們說,想爲艙裏的醫護人員唱首歌,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經過一番協調和廣播通知,徐海霞的要求很快得到了滿足。“現在,M19牀的病友徐海霞爲大家帶來一首《感恩的心》”“病毒無情,人間有愛,相信大家一定會早日康復,親愛的艙友們讓我們一起加油”……歌曲唱完,她們不忘及時爲病人加油鼓勁。

作爲一名武漢人,董夢婷告訴記者,她身邊有很多人都成了志願者。“我身邊的人要麼堅守在戰‘疫’前線,要麼成爲志願者,我也想做一些事情,朋友、同事們也都很支持、關心我,每天都會問我‘到家了沒有’‘今天身體怎麼樣、有沒有不舒服’,我們齊心協力、衆志成城,一定能夠早日戰勝疫情。”董夢婷說。

“借用一位病人的話,‘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之光增輝日月’,我慶幸能有機會爲武漢出一份力,我們也都堅信,武漢會好起來的!”胡紫寒說。

在武漢,志願者就像一束束陽光,溫暖着這座英雄的城市,也溫暖着身邊每一個人

陳煥桃是武漢市漢南區湘口街雙塔社區的一名退休幹部。疫情發生以來,他不顧個人安危,連續多日奔走在大街小巷、各個小區,給居民量體溫、消毒、送藥,以社區防疫志願者的身份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家裏有沒有從外地回來的打工人口啊?儘量少出門,出門一定記得戴口罩。來,把體溫量一下。”每天早上8點半,戴着口罩、穿着志願者馬甲、拿着體溫測試儀的陳煥桃總會準時出現在社區裏,挨家挨戶上門給居民測量體溫。排查工作結束後,陳煥桃會再回到社區領取消毒藥水,對居民樓的入口和樓梯、垃圾桶進行消毒,儘管經常會汗流浹背,但他從沒有過一句怨言。“能夠爲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貢獻我的微薄之力,累點也值。”陳煥桃說。

暖心的瞬間無處不在,武漢正在慢慢甦醒。

“黃老師,我在宿舍放了幾包醫用外科口罩,放假前沒拿回去,您把那幾包拿去吧,就在南八506的一號牀旁的桌子上……”近日,江漢大學教師黃韻雅收到了一位學生發來的捐獻口罩信息。這段時間以來,黃韻雅一直在通過朋友圈等平臺積極爲武漢籌集物資、善款,得到了大量親朋好友的支持。

像黃韻雅一樣,很多武漢市民的微信頭像上多了四個字“武漢加油”,他們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儘自己所能,爲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

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媽媽,你要保護好自己哦。”“媽媽,你放心,我們有‘代班媽媽’張老師呢!”2月16日,浙江衢州市衢江區實驗國小一年級學生張梓欣和張梓悅姐妹倆,正在用黨員老師張一萍的手機和媽媽視頻。

姐妹倆的媽媽金玲玲是衢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護士,也是衢江區首批援鄂醫療隊伍中的一員。2月9日,金玲玲和同行的醫護人員一起奔赴武漢,由於丈夫工作比較忙,她把一對雙胞胎女兒託付給了年邁的爺爺奶奶。

爲了讓一線醫護人員能夠在前方安心戰“疫”,衢江區從生活服務、人文關懷、安全防護、組織保障4個方面,爲醫護人員及家屬提供暖心貼心服務,特別是對援鄂的醫護人員,實行“一人一幫扶”的個性化定製幫扶舉措,切實解決醫護人員後顧之憂。

學校要上網課,爺爺奶奶年事已高,不會使用電子產品。瞭解到金護士家的情況後,衢江區教育局立即安排黨員教師張一萍作爲姐妹倆的結對教師。張老師不僅第一時間給兩個孩子送去了平板電腦、課外書和新學期教材,還堅持每天上門給孩子輔導作業。

“張老師,你看我今天戴的髮卡好看嗎?”“老師,我的髮卡是蝴蝶結。”幾天下來,兩個孩子跟張老師越來越熟悉了,一見到張老師總有說不完的話。“我會經常跟她們聊聊天,孩子們也會把心裏話跟我分享,感覺就像自己的小孩一樣,我就是她們的‘代班媽媽’。”張老師說。

在衢江,黨員志願者當起“代班媽媽”的不止張一萍一個人。目前,衢江區委組織部、教育局、團委等單位聯合組建10個志願服務團,每團3人,每團聯繫若干戶服務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及其家屬,爲他們按需提供服務。

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4

2月20日下午3點,濟南遙牆國際機場,一曲《我和我的祖國》,在候機大廳久久迴盪,合唱的是一批特殊的旅客……

馳援湖北醫療隊的徵集令一發,山東各醫院的羣裏踊躍響應,短時間內,經過層層篩選,加上緊鑼密鼓的培訓,山東省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迅速組隊,當日整裝待發;170名醫務人員來自呼吸、重症醫學、感染性疾病、中醫藥等不同專業。

自1月25日開始,山東省已先後派出12批1743名醫療、護理、疾控人員,奔赴湖北武漢、黃岡、鄂州,開展醫療救治和檢測檢驗工作。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山東省省長龔正多次赴機場爲支援湖北醫療隊送行。接到對口支援黃岡任務後,山東專門成立了疫情防控前方指揮部,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副省長孫繼業掛帥出征。

異地支援,方言迥異,如何溝通?“你蠻槓”(你非常棒)、“莫和不過”(不要害怕)……山東支援湖北醫療隊製作的一本武漢方言實用手冊,一度在網上刷屏。

原來,2月7日,山東省第五批醫療隊進駐武漢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隊員接手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兩個危重病房,其中近一半是老年人,普通話溝通不暢。醫療隊員迅速與武漢大學老師取得聯繫,僅48小時就製作出這本方言手冊,包含問診、生活用語,文字和音頻一應俱全,醫患溝通效率大大提高。

“疫情無情,山東有情,感謝山東,黃岡加油!”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山東醫療隊辦公室門外,一名中年人敲敲玻璃,示意屋內的醫務人員,隔着厚厚的玻璃,一手舉起這張字條,一手敬禮示意;他剛剛得知,第二天自己就可以出院了。

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是黃岡最大的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針對收治病員多、感染病情重的情況,山東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組建了該中心第一個ICU病房。

這間病房由60名醫護人員負責,24小時輪班堅守;喂藥、餵飯、吸痰、翻身……醫務人員每天穿着厚重的防護服,事無鉅細,精心呵護;目前已有36名重症患者轉爲輕症,25名患者治癒出院。

15牀孕媽的氧氣停了,11牀老爺子能摘下無創面罩吃飯了,25牀阿姨的呼吸機撤掉了……隔離病房內,變化正在發生。

“我們一定要和病人肩並肩,堅守崗位不後退,直到最後勝利。”山東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危重救治組組長、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東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任宏生說。

大別山醫院之外,山東還重點支援了蘄春縣、武穴市、團風縣、浠水縣、黃梅縣5個縣市,抽調醫護、管理、預防、心理4類人員,開展組團式援助,創新醫療救治方式,開通遠程會診系統,利用山東“雲ICU”系統,協助指導黃岡市定點醫院實施重症、危重症患者醫療救治。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護士李長安說,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C棟7樓西病區,醫患之間互相信任,互相溫暖。

因爲惦念着一名患者想吃西紅柿,棗莊市腫瘤醫院護士陳茹發捧着自己的餐後水果,小心翼翼送到牀前,“阿姨,以後有了西紅柿,我再拿來。”“哎呀,太感謝了!等我好了,一定去山東!”

一位60歲的重症大娘,病情好轉,可以轉入普通病房,她卻有些不捨,緊緊抓着醫護人員韓嚴寒的手:“是你們救了我,我相信你們,我不想離開這個病區。”得知普通病區護理人員不變,大娘才鬆了一口氣。

截至2月26日20時,山東省援助湖北醫療衛生隊累計完成8543份疑似樣本檢測,新冠肺炎病例(含疑似)累計收治1872人。目前在院病例968人,其中重症病例205人、危重症病例45人。

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敬愛的鐘南山爺爺:

您好!

初次見到您是在一張照片中。照片中的您因爲動車上沒有座位,就擠在餐廳的一個角落,疲憊地睡着了。八十四歲的您一邊告訴公衆“儘量不要去武漢”,一邊自己登上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征。因爲武漢出事了:武漢出現了一種可怕的新型冠狀病毒,百姓們嚇得驚慌失措。您的到來就像一束陽光,給了老百姓希望。您的到來就是給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當地的老百姓是這樣說的:“看到鍾南山,我的心裏就踏實。”這是一種多大的讚美和信任啊!老百姓們爲什麼這麼信任您?因爲您的逆行改變了十七年前的非典結局;因爲您的心中有信念;因爲您路見不平就開懟;因爲您敢自己打臉;因爲......所以老百姓們信任您。您就是我們新時代的英雄,是我們的榜樣。有了您的帶頭,一批又一批的醫生和護士都紛紛踏上了支援武漢的道路,一車又一車的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武漢。

儘管醫生在盡的努力救治病毒感染者,專家也日夜不停地研究治病的藥物,可怕的病毒還是迅速地向全國各地蔓延。爸爸媽媽沒有袖手旁觀,也參與到這次艱難的戰“疫”中。當口罩成了有價無市的稀缺品,爸爸毅然拿出家裏儲備的許多口罩送給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媽媽作爲一名黨員老師就更辛苦了。她不但要在家長羣裏仔細排查與確診病人或是被集中隔離人員有接觸的學生和家長,提醒家長做好防護。還積極響應黨組織的號召,主動配合小區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傳、交通要道值守、環境消毒整治等工作。

作爲一名少先隊員,我不能給全國上下一心的戰“疫”添亂。我能做的就是牢記鍾爺爺的話“不出門,不出門,不出門”;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這個社會總有唯恐天下不亂的人,他們喜愛造謠。我們不能相信謠言,不製造謠言,也不傳播謠言。

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6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戰場上,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宣傳引導羣衆聯防聯控,黨羣一心、全民動員,一個個戰鬥堡壘巍然矗立,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匯聚起了抗擊疫情的“黨員力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一位老人第一時間亮出黨員身份,挺身而出,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他就是張莊鄉東郭坡村的老黨員——__。

__,現年68歲,東郭坡村人,是一名有24年黨齡的老黨員,曾擔任23年村幹部,其中村委會主任4年,黨支部書記12年。在擔任村幹部期間,他勤奮敬業,20__年卸任後,他繼續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光榮感與責任感,關心本村發展,解百姓之憂、排羣衆之難,得到廣大黨員幹部羣衆的普遍好評。

他是疫情防控的“戰鬥員”。__平時愛看新聞,關心國家時政,在瞭解到__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後,便高度關注並提醒身邊人做好防護。大年七年級,東郭坡村人樑某某從__返鄉後回村內祖父家拜年,他得知後,第一時間聯繫村黨支部書記反映情況,建議對本村出入口進行封堵並安排專人輪流值守,又聯繫村醫上門對樑某某進行測體溫、隔離等防控措施。在瞭解到其在天壇鎮小邢村居住後,再次向上級報告,幫助做好後續監管工作。接到他的反映後,東郭坡村黨支部迅速安排部署,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對全村所有重要路口和必經之路進行封堵,共設置四個卡點和一個應急通道,成爲張莊鄉第一個設卡防控的村,爲開展後續防疫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是堅守一線的“防護員”。“年輕人起得遲,我就早點兒到。”他總是最早到崗的那一個。村黨支部要求卡點實行全天候24小時輪班制,他便挺身在前,即使年事已高,依然主動選擇了早晚班。在做好自己崗位值班工作之餘,他還幫助其他卡點的同志,共同站好崗,每天堅持在崗12小時以上。同時帶頭義務打掃街道,自覺愛護環境衛生,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他是爲民服務的“宣傳員”。“不戴口罩就別出門,回家去!”“口罩要戴在嘴上,不能帶在身上。”嚴厲又不失溫情的話語體現了他對村民們濃濃的關切之情。聽說黨員需要分片包聯村民,他便主動報名包聯了10戶,挨家挨戶摸排、登記信息,堅持每天上門宣傳防疫知識。他擔心村民們對疫情不夠重視,還用黨員活動室的大喇叭爲全村廣播,引導村民進行科學防護,提高村民的衛生健康意識和防護意識,用順口溜等羣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分享一些實用的疫情防控小知識。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全體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__就是這樣一名普普通通的老黨員,他時刻用實際行動踐行着爲人民服務的初心,發揮着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7

1月24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身着迷彩的隊員成爲20__年除夕夜“最美逆行者”。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門診部主任仲月霞背起行囊走在行進隊伍中,她和愛人王新相視一眼,兩人比了個勝利的手勢,一起登機奔赴武漢。

唐都醫院1月22日被陝西省確定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第一批定點醫院的第一梯隊。經歷過援非抗埃、抗擊非典、腺病毒救治等十幾次重大任務的仲月霞,毫不猶豫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1月24日凌晨4點多,仲月霞接到緊急出征命令,同是軍人的丈夫王新立刻起牀幫她收拾行囊。作爲唐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的他,已經習慣妻子多年的緊急出征。王新一邊往仲月霞行囊裏塞酒精,一邊叮囑:“照顧好自己。家裏放心,天亮了我去給咱爸上墳,再把媽接回家過除夕。”王新知道,岳父去世沒多久,85歲的岳母身體不好。無需囑託,陪好老人是夫妻的默契。

天未亮,仲月霞已經背上行囊去科裏再轉一圈。王新打開手機,在羣裏落實科室人員休假情況。突然一則消息跳出,“發熱咳嗽並非新冠肺炎唯一首發症狀,還存在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症狀。”他沒有片刻猶豫,立即撥通電話向組織提出申請加入醫療隊。作爲國內消化病學方面的專家,他希望能盡一份力阻擊疫魔。

除夕當晚,王新和仲月霞攜手踏上武漢,並肩戰鬥在前線。仲月霞笑着說:“工作30多年,這是第一次和愛人一起上戰場,今年我們也算過了個團圓年。”

雖然同在一支醫療隊,戰鬥在同一家醫院,夫妻倆卻忙得碰不上面。作爲醫療隊管理團隊的主力,仲月霞主要負責規範救治流程和培訓醫護人員。和隊友到達之後,她立刻與對口支援單位進行對接,瞭解醫院佈局、人員配備、物資裝備情況,清點分發防護用品,同時對隊員展開防護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完善防護流程。身爲護理組組長,她還承擔着病區的護理任務,和隊員們一起科學救治、精心護理。

王新是醫療隊專家組成員,全力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他和唐都醫院呼吸內科傅恩清教授一起負責進駐醫院一層隔離病區,每一張牀前都要仔細查看患者情況,並根據病情的程度指導制定方案。等查看完病情,近4個小時就過去了。人累得幾乎虛脫,但王新一臉堅定:“雖然任務艱鉅,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健康保衛戰。”

日夜奮戰,仲月霞與王新偶爾能碰到,他們雖顧不上說話,但一個眼神就能讀出對方心中的關切。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他們夫妻並肩,成爲武漢前線一道動人的風景。

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8

有一種精神,叫鍾南山

在這個疫情蔓延至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春節假期,在這個確診人數已經超過非典的春節假期,在這個超長的、悶守在家裏的春節假期,每個人都經歷了慌亂、緊張、惶恐、驚疑、甚至沮喪的心路歷程。而一位84歲老人的幾次露面,卻如同定海神針,給慌亂中的人們以鎮定和希望。

他就是鍾南山。他集醫生、院士、知識分子、技術官員、敢言者、全國人大代表、非典功臣等諸多身份於一體。17年前,他的名字在披露非典疫情瞞報情況時橫空出世,爲世人所熟知、所敬仰。積17年聲望與風骨至今,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到來時,人們對他的情感,已經深厚到必須由沉甸甸的四個字來表達:國士無雙。

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寫到的:中國人一直都是幸運的,他們總是被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這一次,鍾南山和17年前一樣,還是最勇敢的人之一。

從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每天新增的病例不斷增加,人們有很多問題希望鍾南山解答。1月28日,媒體採訪鍾南山的一段9分鐘視頻引發刷屏,集中迴應了很多羣衆關切的問題。

彼時,全國已有31個省級行政區啓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全力應對自武漢蔓延的疫情。人們的疑問是:疫情在全國暴發了嗎?這一答案關乎每個人的安全,關乎我們當下的生活,關乎接下來幾個月的經濟與就業。猜測和疑慮讓人惴惴不安。

鍾南山告訴我們,“還是局部大暴發”。這一判斷就像一顆定心丸,全國各地乃至全球華人源源不斷地將物資寄往武漢,從中央到地方到部隊都抽調出骨幹醫療隊伍馳援武漢。控制住武漢的疫情,就是一場關鍵的阻擊戰。

鍾南山不是一個喜歡出現在媒體上的人。《環球人物》記者在與他的幾次接觸中,都察覺到他身上有異乎常人的緊迫感。他覺得年齡漸長,時不我待,還有大量的科研、太多的病人需要他,他的一分一秒都太寶貴了。但是,社會責任、俠骨仁心,也是一個醫者的擔當。這一次,在需要他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站出來,最早在鏡頭前對疫情提出警告:肯定人傳人。

就這5個字,字字千鈞。面對突然增加的患者和外擴的疫情,很多人措手不及,疑慮不安,各種各樣的消息滿天飛。此刻,人們需要一位敢於直言的醫學來一錘定音。

1月18日,星期六,還在廣東省衛健委開會的他接到通知,得馬上趕往武漢。時值春運,買不到機票,助手匆匆幫他回家收拾東西,直接到會場會合後便趕往廣州南高鐵站,擠上了傍晚5點多前往武漢的高鐵。臨時上車的鐘南山被安頓在餐車一角。一坐定,他馬上拿出文件研究,實在太累了才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兒。晚上快11點,抵達武漢的鐘南山直接在住處聽取武漢方面的情況。

第二天上午,他開完會就馬不停蹄地來到疫情風暴中心——武漢金銀潭醫院和武漢疾控中心瞭解情況,中午來不及休息,下午開會到5點,又從武漢登上飛往北京的航班。到達北京,他馬上趕往國家衛健委開會,回到酒店,已經凌晨兩點。才睡了4個小時,早晨6點,鍾南山就起牀了,看文件準備材料,參加全國電視電話會議、新聞發佈會,晚上和媒體直播連線。

從那時開始,武漢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鍾南山在接受採訪時談及武漢,也一度紅了眼眶,聲音沙啞:“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

鍾南山也特意提到士氣的重要:“我覺得在武漢,我們的醫務人員做得非常辛苦,確實人們受到不明原因的病毒感染是非常壓抑的。當時我在跟我很多學生交談時,他們的心情也比較差,所以當我的學生寫了一個信息來說,在外面的大街上突然唱起國歌,唱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說明大家的士氣已經起來了。所以我很感動,爲什麼呢?因爲幹任何事,包括對待危重症的傳染病人,很重要的就是一個士氣、精神,還有團結協作的力量,這個是必須要有的一個前提。”

“鍾南山沒說動,誰都不要動”,這是一條網友間流傳的段子,可見鍾南山的一句話於國人之重要。“90後”勸長輩戴口罩、少出門,搬出“鍾南山說的”最有效。這一切,源於人們對鍾南山無條件的信任,源於17年前那場在國人心裏留下深刻傷痕的非典疫情。那年,頂住層層壓力說出真相、挽救無數性命的醫者,就有鍾南山。

20__年12月,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收了第一名非典患者。沒過多久,疫情在廣州暴發,救治過患者的醫護人員接連感染。鍾南山臨危受命,組織專家團隊,全力準備救治方案。

進入20__年,鍾南山的三次發言,一次比一次重若千鈞,一次比一次挽救更多生命於危難。

第一次是在疫情很不明確、醫護人員開始軍心不穩時,鍾南山主動提出:“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裏來!”

第二次是反對學術關於“衣原體是非典病因”的認定。當時,醫學界的聲音認爲患者感染的病毒是衣原體,採用普通治療手段即可恢復。但鍾南山通過研究認定,不對,不是衣原體,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可能纔是非典的真正原因。幾天後,這一結果得到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確認。在反對定論的那幾天裏,鍾南山經歷了人間百態,曾經親密的朋友與他疏遠,來自學術界的質疑不斷。但是,他堅持住了,避免了將整個治療方向帶入歧途。

如果說這兩次尚未引起全國關注的話,那第三次發言真正是語驚四座,震撼全國。20__年4月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鍾南山怒道:“控制什麼控制?根本就沒有控制!現在病源不知道,怎麼預防不清楚,怎麼治療也還沒有很好的辦法,病情還在傳染,怎麼能說是控制了?”他還補充說,連醫護人員的防護都還沒有到位。自此,非典疫情得到及時披露,中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也翻開了新篇章。

在一篇自述中,鍾南山寫下過這些話語: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

“我最推崇講真話,真話不一定都是對的,假話不一定都是錯的。講真話,它的可貴之處,不是在於它的對與錯,而在於是發自內心的。”

“我這樣做,有的時候的確會讓領導爲難,但是我得講真話啊。”

“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20__年,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中組部、中宣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評選了“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鍾南山當選。對他的評語是這樣:在抗擊非典戰鬥中,他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主動請纓收治危重病人,全力以赴地精心制定醫療方案,以醫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顯示出了科學家治學嚴謹的作風與高度的責任感。在關係抗擊非典成敗的重大問題上,他能置自身榮辱得失於度外,力排衆議,堅守科學家的良知……

這些品質,也源於家庭的影響。1936年,鍾南山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父親鍾世藩從協和醫學院畢業後,又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攻下醫學博士學位,是新中國有名的兒科專家,也是的病毒學家。鍾南山小時候,家裏常常擠滿了抱着孩子來找父親看病的家長。父親從醫院下班後,回家也繼續看病。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則是廣東省腫瘤醫院創始人之一。從小耳濡目染的鐘南山在心裏種下了學醫的種子。1955年,他如願考取北京醫學院,踏上從醫路。

鍾南山曾在採訪中說,父親從小就告誡他講實話、講真話,這是父親的態度,也是自己的追求。在抗擊非典戰役中,面對病原體和衣原體之爭、治療方案之爭、披露疫情真相之爭,他始終堅持講實話、講真話。

今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情來勢洶洶。但我們相信,有鍾南山這樣的無雙國士,有無數將病人放在第一位的醫務人員,有關鍵時刻一聲令下就能趕赴戰場的人民解放軍,有所有中國人作爲堅實後盾,疫情一定會被控制。多麼盼望下一次從鏡頭裏再看到鍾南山的身影,是疫病過去,武漢街頭,老院士微笑閒坐,吃一碗熱乾麪。

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9

84歲,耄耋之年,鍾南山院士臨危受命,作爲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他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不禁讓網友慨嘆:“大國重器,國士無雙。”

照片中,鍾院士坐在嘈雜的餐車一角,他正在趕往武漢的高鐵上,面前擺着文件和電腦。又是行程滿滿的幾天,連軸轉的會議、奔赴疾控中心、上媒體直播,這樣高強度的工作恐怕年輕人也吃不消。

不少網友說,“聽見這個名字,猶如吃下定心丸”;但也有人表示,“年輕人也要趕快成長,鍾教授如此辛苦,除了敬意,怎能沒有愧疚?”

的確,照片之所以刷屏,因爲它表達出了人們的複雜心情,這裏面既有對這位高齡院士的崇高敬意,有對奮戰在一線的全體醫務工作者的敬意;也是在傳遞一種相信——在疾病面前對醫學科學研究者的相信,對戰勝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的相信,更是對廣大醫護工作者平安歸來的相信。

鍾南山院士,成爲這場對抗肺炎戰役中的一個清晰身影。然而還有很多的醫護工作者,在藍色口罩和厚重的防護服下,被模糊成統一的形象。

人們或許辨別不清他們每一位的模樣,但崇高的醫師職業道德卻閃爍在每一位普通的醫護人員身上。

當醫護人員在發熱病房堅守432個小時夜以繼日,人們能感受到他們身心的疲累。當同濟醫院志願者寫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申請書,當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女醫生寫下現代版“與夫書”時,人們無不爲之動容。

他們也是父母、孩子、伴侶,卻選擇在生命危險面前,兌現救死扶傷的諾言,承擔醫者父母的責任。

面臨危險,始見英雄,他們是真正的勇士,是隔在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防護服後凝重的眼神、堅毅的表情,與時鐘爭分奪秒的身影,凌晨時依舊燈火通明的醫院……這一切,讓這場戰役變得不再抽象。

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單單是政府部門或者醫務工作者的事情,它與我們每一個人都休慼相關。

謹遵醫囑,這四個字在此時格外具有分量。

平時熱衷養生、迷信野味滋補的人,要提高警惕,提升科學素養和醫療知識水平,尤其是在春節、春運期間人員流動性大,更不能輕視疫情。

無特殊事項不要去武漢,武漢市民儘量留在武漢,有疑似症狀及時到醫院門診檢測,每個人加強防護戴上口罩,少去人羣扎堆的地方,養成勤洗手、不吐痰的好習慣,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保護自己的同時,也是在保護他人,保護那些奮戰在生死一線的廣大醫務人員!

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20__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大家慶祝新春的節奏。__的妻子作爲區人民醫院的護士,在抗擊疫情工作中十分忙碌。__作爲家中獨子,正在家中照顧腳骨折的母親和患有腦血栓後遺症的父親,接到單位返崗的命令後,他沒有絲毫猶豫,克服眼前的實際困難,第一時間趕到單位投入戰鬥,“關鍵時刻,共產黨員要頂得上,黨員幹部要敢擔當”,__同志深知作爲一名共產黨員該何去何從。

__被安排在集中隔離點工作,從1月30日隔離點正式啓動以來,一直堅守崗位,沒有回家探望過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第一批到隔離點集中隔離的人員有15人,__每天負責採集體溫,收集隔離人員的相關信息,關注隔離人員的動態,安撫隔離人員情緒,做好疏導工作,帶領大家及時填報各種報表,交待隔離注意事項,帶領消殺人員進隔離區消毒,在污水池投放消毒藥品,監督清運醫療垃圾,協助流調組、採樣組給隔離觀察人員採樣,做好後勤保障。除此之外,工作人員每晚還要負責巡視房間、檢查門窗,避免出現任何意外。

憑藉多年的職業敏感,__意識到這次疫情的嚴重性,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面對隔離點被隔離觀察的29人,有些是因爲對疫情認識不足,有些是防控意識較差,__極爲耐心的對那些不理解、不配合的隔離人員開展勸說和安撫工作,想盡辦法、竭盡全力的處理每一個棘手問題,幫助隔離人員解決困難。“我們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__邊安撫被隔離人員,邊鼓勵其他醫護人員積極發揮作用。

__同志參加疫情防控以來,時時刻刻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精神,把安全讓給他人,把危險留給自己,舍小家、顧大家,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爲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重要戰場,始終堅持戰鬥在疫情防控前沿,把“最險的地方我上,最難的時刻我到,最苦的地方我在”當成此時的工作指南和唯一信念,用實際行動踐行着一個共產黨員的入黨誓言!

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__,__鎮扶貧辦幹部,9年黨齡。她說,“我上的了脫貧攻堅戰,我也幹得贏新冠。”這個隨時開着玩笑的人,她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了,久到她1歲的寶寶說起媽媽就指家裏的監控,好似她的媽媽在監控中。

這個監控中媽媽她拖着跳廣場舞用的便攜式音響,播放着石柱話版的疫情防控錄音,穿梭在村組道上,挨家挨戶發放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單、致羣衆一封信、承諾書等,做到宣傳動員不漏一戶、全覆蓋;爲落實好公路卡口來往車輛檢查情況,她義無反顧參加一線卡口檢查,對經過卡口車輛人員測量體溫、登記、勸返,同時擔負起24小時情況彙報的工作,及時將公路卡口發現的可疑人員上報至鎮領導;爲了保證宣傳時候播放的語音大家聽的懂,她又錄製的石柱話疫情防控宣傳錄音不但語言原汁原味、鄉土氣息濃郁地道,而且能將自己的感情融匯到這些錄音中去,使防控宣傳變得更爲純粹、美妙;幫助老人搞好衛生,採購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控物資,確保五保、低保、孤寡老人等困難人員防護到位。

她笑嘻嘻的說,自己一個人很厲害,“五大員”隨時變換身份,既要當好疫情防控的“宣傳員”又是疫情防控的“錄音員”還是疫情防控的“戰鬥員”更是疫情防控的“服務員”同時是好疫情防控的“監督員”。

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_,男,漢族,_歲,_縣_鎮_村人。19_年從醫,是一名在農村醫療防保戰線上工作了近50年的老鄉村醫生,50年如一日,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曾被常德日報報道,年年都被鎮衛生院評爲“年度鄉村醫生先進個人”。

20__年1月26日(大年八年級),_接到_鎮中心衛生院的緊急通知,立即馬不停蹄趕往鎮衛生院參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緊急會議。由於疫情緊急,醫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體溫計等防護物資成了緊俏物,防護服、護目鏡更是極度缺乏,鎮衛生院庫存告急。會後,他開始思考如何在防護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圓滿完成鎮政府及衛生院安排的工作任務。

大年九年級,即使防護物資不夠用、自我防護措施不到位,即使突發急性結膜炎,視力受到極大影響的情況下,他冒着被感染的風險,毅然決然地奮鬥在抗疫一線,挨家挨戶進行摸排,逐個量一遍體溫纔算放心。到了深夜,在家人的極力勸說下,他在家接受了輸液治療,初四病情剛有所好轉,他卻坐不住了,“昨天的工作與抗疫任務我還要梳理一遍,還有幾位病人的體溫未測量,摸排工作還未完成。”一大早,家人準備好的早餐來不及吃就出門了,給村民發放口罩,給湖北返鄉人員測量體溫,一忙就是一上午。來不及吃午飯的他又急忙趕往幾位剛摸排出來的從湖北返鄉人員家裏,進行體溫測量並詢問情況。下午三點,_在騎車回家途中,由於個人病情未痊癒、一天未進食,突然暈厥,摔至重傷。爲了抗擊疫情,爲了治病救人,爲了他人安危,他未將個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始終堅守崗位,履行着作爲一位醫務工作者的職責。

由於病情較嚴重,需行手術治療,臨進手術室前,他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好餓,真想吃點東西后繼續奮鬥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目前,他還在重症監護室,未脫離生命危險。(妻子_是一位村幹部,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一直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_是千千萬萬鄉村醫生的縮影,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們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艱苦奮鬥。雖然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正是他們幾十年來紮根基層,心繫羣衆疾苦,關心羣衆安危,疫情面前,纔會毫不退縮、勇擔職責、踐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疫情先鋒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戰鬥堡壘,一名黨員就是先鋒戰士,“衝鋒在前”永遠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基因。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勇於啃硬骨頭、敢於堅持原則的魚卡動檢站監督員__同志堅守抗擊疫情第一線,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由於疫情發生在春節期間,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後,魚卡檢查站工作任務重,人手又不夠,在檢查站春節值班的__同志毅然決然的擔起重任。1月27日,__同志接到魚卡檢查站疫情防控卡點消毒車輛任務,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奔赴一線,他說“我是共產黨員,在這個時候就應該衝在最前面,值幾天班一點問題沒有”,__同志做好表率,連續三天值夜班,連續8個小時的值班都沒有叫苦叫累。

__同志很擔心家裏的親人們,只能每天打電話瞭解他們的情況,但他也深知疫情防控緊迫性,連續十天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他說沒有大家、小家之分,大家都要同舟共濟,帶頭髮揮老黨員的作用,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在日常動物防疫工作中,他利用自己掌握民族語言的優勢,深入牧區,開展動物防疫宣傳工作,爲動物防疫工作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區魚卡公路檢查站車流量較大,是全州乃至全省的重點檢查站,__同志擔任着公路動物防疫監督以及檢疫工作。檢查站的工作責任重大,要對每一輛過往畜禽車輛進行檢查、檢疫、消毒,雖然工作環境很艱苦,然而他不怕苦,不怕累,視防疫爲己任,認真工作,節假日常常不休息,不分晝夜地守護海西北大門,無怨無悔。

他在工作期間不顧個人利益,始終奮戰在第一線,正確處理苦與樂、得與失、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從工作大局出發,淡泊名利,堅持甘於奉獻、誠實敬業。他那忙碌的身影深深印在了牧民羣衆的心中。

__同志既是一名共產黨員、又是一名防疫監督員,他總是這樣認爲: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既要政治素質強,也要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只有如此,才能勝任監督執法工作。他常說作爲一名共產黨員肩負着人民的希望,這是光榮,更是責任,立足本職,爲人民利益、爲黨和國家的事業無私奉獻是我永遠的追求。

戰役還在繼續,感動仍在上演,正是因爲有像他們這樣堅守一線崗位“負重前行”的人兒,才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