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精選3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8W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1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爲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爲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爲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爲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爲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精選31篇)

我想,作爲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爲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羣衆,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爲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羣衆路線,就必須情繫羣衆、一心爲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爲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衝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爲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紮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裏—更需要我們!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2

華坪女高在華坪縣城邊的一個小山包上,學校的大門並不闊氣,教學樓的牆面也已有些斑駁。這所其貌不揚的學校,曾是張桂梅遙不可及的夢想。張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一所中學教書。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39歲的張桂梅便主動申請從熱鬧的大理調到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工作。

到華坪縣教書後,張桂梅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女孩讀着讀着就不見了。”她說,一打聽才知道,有的學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紀就嫁人了。20__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機構指定要張桂梅當院長。她擔任院長後逐一瞭解福利院孩子們的身世發現,不少女孩並非孤兒,而是被父母遺棄的。

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更是讓她痛心不已。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呆坐在路邊,滿眼惆悵地望着遠方。張桂梅上前詢問,女孩哇的一聲就哭了。“我要讀書,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着。原來,女孩父母爲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

張桂梅氣沖沖地來到女孩家,對她的母親說:“孩子我帶走,上學的費用我來出。”可女孩的母親以死相逼,張桂梅實在拗不過,只能放棄。

“後來我再也沒找到她,這是我一輩子的遺憾。”張桂梅說。自此之後,一個夢想漸漸在她心中萌生:辦一所免費高中,讓大山裏的女孩們都能讀書。

但這個夢想很快遭到身邊人的反對。“我是給她潑冷水最多的人。”華坪縣教育局原局長楊文華回憶說,“雖然她讓我很感動,但我知道辦一所學校有多難。”

20__年,張桂梅和楊文華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覆講述自己的夢想,想說服這位局長幫忙。

“你知道建一間實驗室要多少錢嗎?”楊文華問。

“要兩三萬元吧。”張桂梅回答得有些露怯。

“她太天真了。”楊文華說,張桂梅當時因爲帶病堅持教書、教學成績突出,還在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收養了多名孤兒,先後獲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等諸多榮譽,但她只是一名一線老師,沒有管理經驗,對建一所學校毫無概念。

楊文華不知道,張桂梅當時已連續幾年假期到昆明街頭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榮譽證書複印了一大兜,在街頭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可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嚴募捐,換回的卻是不理解和白眼,還有人說她是騙子。

幾年下來,張桂梅幾乎要放棄了。直到20__年,她當選黨的xx大代表,她的夢想纔出現轉機。

張桂梅平時很少買衣服,每件衣服都穿了好多年,直到磨得發白破洞才捨得丟。臨去北京前,縣裏特意資助她7000元,讓她買一身像樣的正裝,可她轉手就用這筆錢給學生買了臺電腦,自己穿着一身舊衣服參會。

一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會場走。忽然,一位女記者把她拉住,悄悄對她說:“摸摸你的褲子。”張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褲上有兩個破洞。

“當時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張桂梅說。那天會後,她和這位記者相約聊了一整晚,把所有辦校的苦楚都倒給了她。

不久後,一篇名爲《“我有一個夢想”——訪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張桂梅代表》的報道發表出來,張桂梅辦學校的夢想馬上受到關注。

20__年9月,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持下,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開學,首屆共招收100名女生。

開學那天,張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學樓前,淚流滿面。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3

她是妻子,是媽媽,是女兒,也是一名堅守在戰“疫”一線的黨員、梘頭村村醫、馬元村婦女主任,她是__,英雄隊伍中的一員巾幗英雄,自疫情防控以來,她每天都要在相距20公里的馬元村和梘頭村往返多次,來不及好好休息,就得趕往下一個地方。第一次見到她,僅短短的一分鐘,她就接到了三個電話,忙的顧不上和我們多說一句話,可這只是24小時的一千四百四十分之一,還有多少是我們不知道的,讓我們一起深入她的日常,瞭解她的“四心”,聽聽她的戰“疫”心聲吧!

她是一名村醫

“謝謝你劉醫生,其他人都不敢靠近我們,只有你不顧個人安危,每天堅持幫我們測量體溫,真是不懂怎麼感謝你,等疫情結束後,你一定要來我家吃一頓飯,表示我的謝意!”從__黃岡的返鄉人員丁學富說道。“老丁,別說什麼感謝的話,醫者仁心,這些都是我的本職工作,如果真的要感謝的話,就好好配合村裏,和家裏人一同配合村裏做好自我居家隔離”__一邊處理一次性口罩一邊說道。大年三十,村民們都忙着準備過年,對於__來說,卻是忙碌的開始,自疫情防控工作展開以來,走村串戶測體溫、講解病毒預防知識、處理使用過後的一次性口罩等工作就成了她日常的一部分,由於轄區內返鄉人員多,每天從家裏到梘頭村要騎車20公里,臉凍的通紅,爲了儘快將返鄉人員每天的健康信息記錄好,來不及喝口熱水,就得馬不停蹄的趕往返鄉人員家中檢查身體情況。“作爲村醫,在抗疫的緊要關頭我有責任守好一方安全。”正在寒風中測體溫的__說道。

她是一位黨員

爲了不影響馬元村的工作,白天在梘頭村入戶觀察外地返鄉人員的身體情況,處理完使用過的一次性口罩後,她就得立即趕往馬元村入戶宣傳,連續十日,__與鎮村幹部一起,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勸解人員聚集活動,積極幫助居家隔離村民進行心理疏導,爲了不影響馬元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她主動申請晚上在值班點值班。馬元和梘頭20公里的距離,並沒有影響到__履行她的職責,兩份職業、兩種責任,往往是無縫銜接,剛結束一份工作馬上又投入到另一份工作,寒夜中的“一抹紅”帶給人希望和溫暖,常常在值班點值守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的__,一天見到家人的時間也就是吃頓飯的功夫了。“由於擔心返鄉人員出現異常,只要有時間能多待一會兒就會多待着,只要他們沒事了,我才能安心回家休息會兒。”__說道。

她是一名村幹部

白天在梘頭村入戶觀察外地返鄉人員的身體情況,處理完使用過的一次性口罩,還得趕回馬元村,馬不停蹄地和村兩委幹部一起到馬元村入戶宣傳,連續十日,__與鎮村幹部一起,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勸解人員聚集活動,積極幫助居家隔離村民進行心理疏導。她還主動要求肩負起晚上值班的職責,往往是無縫銜接,剛結束一份工作馬上又投入到另一份工作,寒夜中的“一抹紅”帶給人希望和溫暖,常常在值班點值守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的__,一天見到家人的時間也就是吃頓飯的功夫了。“由於擔心返鄉人員出現異常,只要有時間能多待一會兒就會多待着,只要他們沒事了,我才能安心回家休息會兒。”__說道。

她是一個女兒

家中還有一個84歲的老母親獨自一人住在黃坊鄉仍田村曹家地小組,由於哥哥也是一名村幹部,忙起來也顧不上母親。聊天中__說道:母親很支持我們的工作,常常說你們工作忙不用擔心我,我能照顧好自己,倒是你們要顧好自己,好好吃飯,等你們空了再來看我。過年到現在還未見過一面,母親也不會使用手機,也就是大年三十和哥哥通話給老母親拜了個早年,工作累一點沒關係,就是挺擔心老母親的身體狀況,天氣挺冷的,希望她能好好保暖好好照顧自己。”說到這,她已眼含淚花,原來在外人面前熱心的劉醫生、暖心的劉主任也有柔弱的一面。但是抗擊疫情以來,讓她感到挺欣慰的是往年都是“甩手掌櫃”的老公也自覺地擔負起家中的大小事務,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吃上她老公親自做的那一口熱飯熱菜。

“作爲一名黨員,我有黨性,響應號召,抗擊疫情,人人有責;作爲村醫,我責無旁貸,理應戰鬥在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爲婦女主任,我有責任帶領全村婦女共同抗擊疫情;作爲一名女兒,我有所虧欠,沒能盡到應盡的責任,但我想母親會理解我,因爲還有很多人的母親和女兒需要我的守護。”溪口鎮黨員、梘頭村村醫、馬元村婦女主任__說。

忙碌的工作並沒有壓垮她,反而讓她越~越勇,像__這樣的基層幹部我們溪口鎮還有很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消滅“硬核”病毒是每一個一線工作人員的願望,他們舍小家爲大家,爲的就是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待春暖花開時,大家還能相聚。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4

偶然間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一篇記錄張桂梅事蹟的文章,在讀的過程中我被深深的感動,同時也感受到了強大的力量。是什麼力量支持這位看起來飽經滄桑女士願意爲了山裏的女孩們能夠上學付出自己的一切。同時她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創建了全免費的女子高中,並且讓1600多名女孩成功走進了大學,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其中不乏全國頂級的大學,有浙大、武大、川大等。

事蹟的來源是央視的《面對面》,在節目中主持人對張桂梅做了採訪。先來看一下張桂梅其人(以下內容來自百度百科),女,滿族,1957年6月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院長,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這些內容是她衆多人生經歷中的一小部分,但這是最令我感動的歷程。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是全國惟一一家全免費的女子高中,這裏招收的學生全部是華坪縣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據公開資料顯示,20_年,全校共有118人蔘加大學聯考,600分以上有10人,一本上線48人,本科以上有109人,綜合上線率達100%。建校12年以來,有1645名女孩從這裏走出了大山,多名畢業生進入名牌大學。這是一份多麼偉大的成績,但每一個偉大的成績背後都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付出。

張桂梅在華坪中學任教過程中,時不時就會有女孩在課堂上消失,在家訪之後她發現,這些十幾歲的女孩都被家裏嫁人了。20_年張桂梅擔任兒童福利院院長,她發現一些健康的女孩被丟棄在福利院門口。這些經歷讓她萌生了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的想法,因爲幫助一個女孩可以挽救三代人。於是從20_開始她四處奔走,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四處募捐,然而社會往往是現實的,用了5年時間僅籌到了1萬元。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_年作爲黨的17大代表參加黨代會期間,一名記者在她褲子的破洞上發現了她的願望,發表了一篇名爲《我有一個夢想》的報道。從此她想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願望得到了黨和政府的支持,政府出資200萬元創辦了華坪女子高中。高中創辦之後也不是一番風順,條件艱苦,師資落後,多名老師因無法接受這個工作條件而辭職。剩下的老師在張桂梅的帶領下,憑着作爲共產黨員的信念才堅持下來,並取得了不凡的成績。

任何偉大的事業背後的過程都是艱難的,張桂梅甚至沒有自己的生活,她說:“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生活,只是一天做着做着,就把時間做沒了。忘了,把生活忘了”。是什麼支撐張桂梅走了下來?在採訪的最後,記者問道:“您覺得您這輩子的價值在哪?”,張桂梅回答:“不管怎麼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還是少,畢竟她們後面走的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對我是最大的安慰”。我在這句話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她找到了人生的使命,是使命的力量支撐她堅持下來,並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做到了這一切。

使命是什麼,在當代的企業管理中,使命、願景、價值觀是經常被提到的三個詞彙,企業的使命就是你的企業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對於個人來講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個找到自己使命的人和一個沒有使命的人,能夠做到的程度是絕對不一樣的。張桂梅就是因爲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有了支撐自己走下去的信念,在這個過程中她可以不記榮辱,不記得失,真心誠意的爲自己的使命去奮鬥,進而取得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成績。

張桂梅的事蹟給我了很大的啓發,“亡羊補牢,爲時未晚”,在20_年這個特殊的年份,疫情肆虐,國際形式波譎雲詭,但所有的危機又都是機遇,從此時此刻起認真的梳理自己,挖掘自己的人生使命,併爲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奮鬥。

在疫情之下,我們的黨和政府表現出了強大的執政能力,以極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是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唯一能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作爲一名共產黨員,要珍惜當下的大好環境,爲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努力奮鬥。張桂梅在採訪中也提到:“我希望她們出來不需要感謝張桂梅,不需要感謝女子高中,我希望她們感謝我們的黨和政府就足夠了”。這正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心聲。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5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爲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

張桂梅爲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縣民族中學的學生和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爲“校園媽媽”、“張媽媽”。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6

王瑛生前系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縣委、紀委書記,自參加工作以來,特別是在南江縣工作的十多年來,她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愛崗敬業、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在身患絕症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十多年來,她牽頭辦理疑難案件、典型案件50餘起,爲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體現出她的浩然正氣;她教育幫助處分的幹部50多人,其中5人成績突出的重新走上工作崗位,並創造“五個零”的工作方法,體現出她的博愛胸懷;她工作20xx年,先後資助11名貧困學生,將2萬元獎金資助無錢讀大學的黃霞讀書,體現出她的慈善心靈;她奔波20多天,多方籌資支持沙灘村建起“連心橋”,體現出她的務實作風;她在信用社貸款8萬元,支持兒子在國外學習深造,體現出她的兩袖清風;她病情確診後的兩年四個月裏,除10次在化療外,都在工作崗位上,有194天在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案件查處的工作現場,體現出她的執着追求;她自己曾經作出了子宮癌切除手術,五年前她丈夫右手患骨瘤病做了假骨移植手術,兩年前她70多歲的母親身患乳腺癌一直靠化療生存,體現出她的生活艱辛;她牽頭辦起“背二哥”公寓,解決進城務工“背二哥”餐風露宿問題,體現出她的民本理念;她在“5·12”汶川大地震後第二天,就不顧醫生勸阻,強行從醫院病牀上趕回南江,深入燕山、高塔、八廟抗震救災一線,並批示處理涉及抗震救災舉報36件,解決羣衆具體困難14起,體現出她的奉獻精神;她任副縣級幹部20xx年,從沒提過自己的職級待遇,並放棄提正縣級機遇,謝絕組織照顧,一直堅持在紀委書記崗位上,直到生命最後一息,體現出她的良好心態。……

這一樁樁、一件件具體的、生動的、實在的、感人的事例,會讓每一個人的靈魂受到一次洗禮和淨化。我爲王瑛同志堅於信念、忠於職守、勇於創新、敢於鬥爭、勤於愛民、樂於奉獻、甘於清苦的事蹟而感動。

王瑛同志是全鄉廣大幹部職工的一面光輝旗幟,她用生命詮釋着“生如夏天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她用實際行動履行了紀檢監察幹部的神聖職責,踐行了“做黨的忠誠衛士、當羣衆的貼心人”的錚錚誓言,實現了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

王瑛同志是我學習的榜樣,我作爲一名領導工作者,一定要以王瑛同志爲楷模,心繫事業,情繫百姓,做一個樸實、吃苦、感恩的四川人,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公務員。一是學習她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鬥志與激情。二是學習她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始終牢記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的高尚情懷,真正把羣衆的呼聲放在第一位,把羣衆的需要作爲第一選擇,把羣衆的利益作爲第一考慮,時刻把羣衆的冷暖放在心上。三是學習她忠於職守、堅持原則、公道正派的高尚品質。四是學習她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和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始終保持工作熱情,踏踏實實工作。五是學習她恪遵操守,特別講付出的奉獻精神,自覺遵守和執行黨章黨紀,履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承諾,正確對待權力和金錢,保持樸素、平和的心態,不攀比、不貪污、不浪費,做本本分分的清白人。

既然選擇了當公僕,就要勤勤懇懇地奮鬥在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一線。選擇忘我,選擇無私,我作爲一名黨員領導幹部,始終把立黨爲公、執政爲民作爲自己的天職,樹立先進性理念,堅持先進性標準,經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爲,以求在工作中不斷淨化自己的靈魂,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努力增強自己依法行政的能力。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鄉統籌戰略將進一步得到推進和落實,城鄉建設事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更加輝煌的階段。讓我們黨的工作者既感到驕傲,也深感責任重大。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要求,我更應該自尊自勵,要進一步加強學習,轉變觀念,提高綜合素質。要認真按照提出的“大力倡導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心繫羣衆、服務人民,真抓實幹、務求實效,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顧全大局、令行禁止,發揚民主、團結共事,秉公用權、廉潔從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的要求,全面加強和改進自己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按照縣委周書記提出的“用活頭腦,用活人才,用活資源”的要求和“‘一把手’要努力實現‘六個轉變’”的要求,努力做到勤於學習、勇於創新、甘爲人梯、樂於奉獻,全身心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7

中宣部、全國總工會昨天聯合發佈20__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來自上海的航天人王曙羣光榮入選。

身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特級技師、對接機構總裝組組長,王曙羣幾乎一夜未眠——嫦娥五號於昨天凌晨成功發射,凝聚了所有航天人的心血。值得一提的是,嫦娥五號將利用軌道器上的對接與樣品轉移機構,把中國自己採集的月壤從上升器中轉運到返回艙中。王曙羣班組正是參與研製生產嫦娥五號對接與樣品轉移機構的團隊之一。

此前,王曙羣帶領團隊所提供的對接機構已是戰功赫赫:從神舟八號到神舟十一號,從“天宮”到“天舟”,先後參與7次飛行試驗考覈,圓滿保障完成13次交會對接試驗任務。在大家心目中,他已是對接機構中國製造的“代言人”。

當我們一次次仰望火箭騰飛的壯麗時,只有航天人自己知道走過了怎樣的歷程。20__年11月3日,王曙羣和團隊在浩瀚宇宙書寫了一個“中國傳奇”:神舟八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演了一場完美的“太空之吻”。它標誌着,繼掌握天地往返、出艙活動技術後,我國突破了載人航天三大基礎性技術的最後一項——空間交會對接。從接受研製任務到交會對接成功,王曙羣帶領團隊花了整整16年時間。

航天,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世界上“最高”的事業舞臺。回想起19歲的那個夏天,王曙羣慶幸當初的選擇,技校畢業後進了新中華機器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前身),每天跟着師傅學習鋸切、劃線、鏨削、銼削、鑽削……這些技能都是生產精密儀器設備必不可少的手藝活。1995年,他在全廠技能比武大賽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出色的表現讓正在組建的對接機構產品研製團隊向他敞開了大門。王曙羣身上體現了一種跨度——從一名擰螺絲的小技術工,到“大國工匠”,最終還是源於熱愛。

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又一個榮譽: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十大工人發明家”、“上海工匠”……這幾年,王曙羣有了自己的技能大師工作室,但在他看來,不能把大師工作室當成“榮譽機構”,而是應該作爲一個創新平臺,引領同事和徒弟們共同前進。

在我國啓動“嫦娥工程”探月計劃後,王曙羣所在班組接到了新的指令——迎接新的型號任務,開展月面巡視器的研製工作,也就是“玉兔”號月球車。月球車的對接任務之繁重,光靠王曙羣一己之力顯然不夠,他便大膽選用三名90後作爲主操作手。20__年1月3日,團隊交付的月面巡視器“玉兔二號”順利抵達月球背面,實現了首次在月球背面軟着陸。

如今再有新的型號任務,王曙羣都會習慣性地把徒弟們往臺前推,他自己則在背後默默地爲他們指點迷津。在嫦娥五號相關產品研製任務中,149廠以“特級技師+青年技能人員”的模式合力參與總裝研製,讓新生代技師迅速成長。這些年,王曙羣推動成立“火箭總體裝配工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三年累計培養42名高級工、17名技師,力爭今年底實現班組高級技師比例突破50%。他告訴大家,隨着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航天人面臨的挑戰會越來越多,一定要做到“提升永無止境,質量無懈可擊”“以匠人之心,鑄航天重器”。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8

石河子豫劇團黨支部書記、副團長程永革的先進事蹟,分別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和石河子電視臺連續報道後,在天業集團幹部職工中引起了強烈反響,連日來,集團各單位紛紛掀起了學習程永革先進事蹟的熱潮。

程永革同志對藝術的追求精神,他用生命詮釋“戲比天大”的人生意境。通過學習程永革同志的事蹟,天業水泥產業幹部員工感受到了身邊的榜樣,紛紛表示要學習他爭先創優的進取精神,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進一步堅定了做好各項工作的決心和信心。

天業集團工會幹部陳光說:“程永革在臺上,演的是英雄人物;臺下是一位好領導、好演員。戲裏,他唱的是一腔正氣;戲外,他行的是剛直不阿、廉潔奉公。無論是作爲演員,還是領導幹部,他始終做到表裏如一、率先垂範。他爲人低調、做人嚴謹。他的先進事蹟感動了我們,作爲集團文工團演員的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學習他敬業奉獻的精神,做一名優秀的好員工、好演員,用心爲石河子打造‘文化名城’名片,做出自己的貢獻。”

天業水泥產業團委書記楊園園說:“程永革同志無論是作爲演員,還是基層領導幹部,始終做到表裏如一、率先垂範。他只講組織紀律、不要組織照顧、捨己爲民的優秀黨員形象,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9

百善孝爲先 盡顯孝老情

__,1974年2月出生,__鎮郝康村人,一個普通農村婦女,她用二十個春夏秋冬,詮釋“孝”和“愛”的傳統美德,自從走進郝康這個村,走進成文這個家,用她的年輕,聰穎,吃苦孝道努力盡好一名妻子、媳婦和母親的責任,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

一、孝老愛親,家庭和睦育幸福

看了下面這段文字,我不知道您會怎麼聯想?或許覺得只是在平常生活中一個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但是我覺得在金錢至上、世風日下的當今,__-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爲我們所傳遞的是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風氣和正能量。從平凡中不凡之處使我們看到其樂融融的一家。尊老敬上,互助互愛。多年來,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者孝道,印證着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淳樸真誠的坦蕩情懷,詮釋着一個農村媳婦的博愛、仁慈、善良的美麗形象。

自結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公公、小姑生活在一起。那時公公已年過六旬,體弱多病,__像照料自己的父親一樣伺候着公公。公公因常年幹着繁重的農活,身體狀況欠佳,大部分的飲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丈夫又得外出打工賺錢,伺候公公的重擔就落在了她的頭上。夏天,公公雙腿浮腫,上面長滿了密密麻麻的一層小水泡,一脫落,就流出腥臭難聞的液體。每當這時,__總是給老人擦洗,並敷上藥。冬天,爲了不使老人吃涼飯,他用一個小盆倒半盆開水,將飯、菜放入盆內溫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就這樣,她熱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一做就是幾年,她無怨無悔,在她心中,丈夫的父親就是她的父親,照顧公公就是她的責任。公公對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說,‘只要半天聽不到媳婦說話,看不到媳婦的影子,心裏就有些牽掛,就好像身邊少了什麼人似的。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後來公公大小便失禁,爲了不使公公身體受委屈,她毫不害羞地替公公換內褲,換後並用溫水洗擦乾淨。臭氣刺鼻,引起她的嘔吐,她只好強忍着替公公換好,把該洗的衣服洗掉,自己再蹲在一邊去翻胃。鄰居說他有福氣,公公卻說,“都是媳婦照顧得好,讓我多在世上活了幾年。”

一個媳婦對公公的孝心,就如同披在身上的一件新衣裳,時間久了,親戚鄰居都會看到,也都會被她的舉動所感動,老年人冬天曬太陽,都在把好媳婦的事掛在嘴上,一位八十多歲的鄰居,逢人就誇,“村子那麼大,那麼多的媳婦,從來沒見過她這樣孝敬的。”

二、勤勞致富,勤儉持家奔小康

__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洗刷買燒能儉則儉,樸素勤儉爲本,一家人都沒穿過什麼名牌,就連桌椅、沙發等傢俱都是很普通的木製用品,甚至不如村裏很多老百姓家的用品。就是去城裏買東西也捨不得花錢坐車,騎着她那輛腳蹬三輪。再晚也捨不得在街上吃一頓飯,就是買個燒餅回家也是塞給婆婆和孩子手裏。走進__的家,你會感覺到有一股農民質樸的氣息,但是簡而不亂,物品的擺放井井有條,環境整潔舒適。

三、和諧鄰里,共築文明譜新風

__在生活中,總是爲別人着想,樹立榜樣,影響全村,團結鄰居,她與親朋鄰里友好相處,做到以誠待人,不計小節。大家都覺得她非常親切,很有親和力。每當左鄰右舍遇到急事,她都會及時趕到,無償勞動,下雨了人家都往家裏跑,但是她知道誰家的糧食還曬着 需要幫忙往屋裏背,誰家蓋房子缺少人手她就主動去幫助做飯,喜憂事她總是跑前跑後儘自己的全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當鄰里鄉親身患重疾,她都會及時去探望,伸出援助之手,鎮上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她都積極參加。

四、愛在頌揚中沉澱

溫馨的家庭是和諧社會動力的源泉,__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提倡了全民文明,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孝道的精神,“尊老、敬老、愛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情繫老人,情繫村民,彰顯了一個先進農民的優秀品質。她的愛發自於內心,從沒有隨着物質、榮譽浮起,在村民的稱讚中,她顯得更加簡單樸實,她得愛慢慢的沉澱得更深了。在日漸喧囂的世界裏,她的愛,她的行動,給我們吹來了一股和諧社會的春風,讓所有人的心中也漸漸的沉澱了許多許多得愛。她對老人的孝道,對村民的熱情,這種無怨無悔的精神不正是我們社會所提倡的嗎?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10

王新法將共產黨員與軍人的信仰融進血液、刻在心裏。一身迷彩、一雙膠鞋、一雙雨靴、一個軍禮是他的標配;開山修路有危險,他帶頭簽下“生死狀”,尋找水源下溶洞有危險,他讓村民靠後自己先上;他出資修建“山河圓”烈士陵園,集中安葬在當地犧牲的68具紅軍烈士遺骨,樹立了一座精神豐碑;運用《村規民約》以及留守兒童的力量推進鄉村治理、移風易俗,讓村裏有了朝氣;出謀劃策發展產業經濟,建成1200畝生態茶園,成立農業科技公司,打造了致富的“綠色銀行”。

王新法的經歷如同一張試紙,敏銳地考驗着社會和裹挾其中的每一個人。那些我們視之爲感動的是他的身體力行,都是他充滿正能量的付出。他個性突出,好強、倔強,認準的事情不幹好不罷休。但他同樣充滿智慧,擅做羣衆工作,爲了記住村民們的名字,他給許多人取了“時尚大姐”“蜜蜂妹子”這樣有趣的綽號。他生前甚至不願接受採訪,更不想成爲典型,但留給薛家村的“精神遺產”,正是新時代退役軍人羣體所共有的、那些支撐他們選擇決斷的關鍵邏輯――忠誠與信仰。

自20xx年開始,隨着王新法的到來,讓武陵山深處默默無聞的湖南省石門縣薛家村漸漸有了名氣。這個曾經的上訪村伴隨着“名譽村長”王新法帶來的一次次“頭腦風暴”,不僅於20xx年順利脫貧,還變成了“省級文明村”。

薛家村離縣城近140公里,封閉、貧困,沒有支撐的致富產業。20xx年前由安家、薛家兩村合併。全村309戶近1000人中,有五保、低保等困難戶87人,因貧離異家庭達到22戶,30歲以上未婚男女41人,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在外務工,留在家裏的多是老人與小孩。

“要改變大山裏的現狀,首要在人心的改變。”王新法認準這一點,堅持做了一件事情――通過鄉村治理創新激活村民脫貧過程中沉睡的力量,帶領羣衆轉變觀念、移風易俗、發展產業。這些行進中的改變,正是推進鄉村民政民生工作創新發展的鮮活樣本

一次次思想的碰撞,讓薛家村村民逐步樹立起自主脫貧的信心,義務投工投勞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蔚然成風,人均年收入從4年前的不足20xx元增加到6000元以上。如今,對村民們來說,他們告別的不僅是一位“名譽村長”,還是一位扶貧引路人、首席營銷官,以及一張薛家村的“活名片”。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11

學做楊漢軍 精神永不枯

有人說,人的一生一定要經歷一番風雨,可風雨總是無情,風雨中帶走了組工幹部楊漢軍,他的這一生,活得敞亮,活得令人敬佩。身雖已逝去,名卻流傳青史,回顧楊漢軍的一生,“腳踏實地、執着奉公、眼光獨特”是他的標籤,也是他留給黨和人民最寶貴的財富。

學做楊漢軍一樣腳踏實地的實幹型共產黨員,“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羣衆的事都是大事,羣衆的利益要堅決維護,絕不會謀一己之私、貪一時之利。與其費盡心機的討巧,不如腳踏實地的做一名實幹型人才,真正深入到羣衆中去,瞭解羣衆的疾苦,竭盡所能爲百姓謀福利。這是時代使命,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當前,武漢市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期,所謂“村看村,戶看戶,羣衆看的是幹部”,要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幹部真抓實幹,腳踏實地,楊漢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武漢市委組織部的精準扶貧所幫扶的村是毛衝村,楊漢軍包扶的是一位年近半百的老人郭桂榮,在一次走訪告辭時他對郭桂榮說,“就把我當成您的兒子”。他實實在在走入到貧困戶的家裏,去實地調研,解決實際問題。對程居崗灣門口的水塘亦是如此,他實地觀察,記下羣衆的每一個意見,然後着力去改變。這是一位爲人民真服務的幹部,在“服務人民”這條路上,他走得又穩又實。

學做楊漢軍一樣廉潔奉公的服務型基層工作者,我們國家的幹部是人民的公僕,應該和羣衆同甘苦,共命運。如果圖享受,怕艱苦,甚至走後門,搞特殊化,那是會引起羣衆公憤的。楊漢軍不怕艱苦,他怕的是羣衆過不上好日子。在入戶的走訪中,他從不嫌棄村民家的居住情況,凳子上有灰塵,他也是毫不在意的坐下去。他始終認爲,要和人民一條心,就要去親身體驗人民的生活條件。用彼之辛苦,來感受我之存在。“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爲人不值一文”,許是深諳此類道理,楊漢軍從來都是實實在在的爲人民幹事的廉潔幹部。有時候他會想,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但投身在羣衆的事業中,他彷彿頓悟了,原來他存在的意義就是做一名廉潔奉公的好乾部,人民愛戴的好公僕。

學做楊漢軍那樣眼光獨到的策略型組工幹部,“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他認爲,改革攻堅、趕超發展,重點在於發展一批“獅子型”幹部。所謂獅子型幹部,就是敢闖敢練、忠誠不二、思路開闊,有很強的的責任心與服務心的人。這個社會最不缺的就是人,最缺的就是人才。如何成爲一個國家需要的棟樑,楊漢軍爲廣大羣衆做了表率。棟樑不是嘴上說出來的,而是腳踏實地做出來的。在一步步的腳印中,凝結出無數的光華,閃閃耀人眼。他是有策略的,治國在於用人,用人在於選人。

楊漢軍倒在了他工作的路上,他甚至沒有好好和家人相聚道別。人的一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如何才能把握住時間,活出生命的高度呢?楊漢軍用他的一生作了解答。我們要腳踏實地,繼而去仰望星空。祖國的建設到了關鍵時期,我們又怎麼能夠拖國家的後腿。既深深之慨嘆兮,又應無所畏懼之前進兮,生生如此。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12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作出決定,追授湖北省武漢市委原常委、組織部長楊漢軍同志“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幹部”稱號,並在組織系統廣泛開展向楊漢軍同志學習活動。楊漢軍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他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是新時代組工幹部的優秀代表,我們要以楊漢軍同志爲榜樣,敢擔當、勇作爲、樂奉獻、嚴律己,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修養,做新時代的好乾部。

敢於擔當,做勇往直前的好乾部。楊漢軍同志在就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見面會上曾說“如果過去是作爲武漢市民的自豪,從現在起,作爲武漢市的幹部,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爲大武漢發展作出應有貢獻。”當職務更上一層樓時,他始終不忘初心,帶着坐不住的緊迫感、等不起的責任感,拼搏趕超。在20__年7月28日到8月7日短短的11天裏,他曾輾轉18000公里,率武漢人才代表團赴波蘭、以色列、俄羅斯推介“資智聚漢工程”。作爲新時代的幹部我們要學習楊漢軍同志的這份擔當精神,時刻牢記心中的責任,始終做到“任其職、盡其責”,以高度的責任感推動組織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勇於作爲,做敢想敢幹的好乾部。楊漢軍同志拼搏進取、充滿激情,牽頭負責的基層黨建“紅色引擎工程”“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等工作贏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作爲新時代的幹部,我們要勇於實踐,攻堅克難,迎難而上。面對新工作,新任務,新挑戰,要善於運用新思維,新方法,新理念,不要墨守成規、不要四平八穩,做一個“獅子型”幹部,大膽作爲,勇於創新,以飽滿的激情推動工作高效運轉。

樂於奉獻,做爲民服務的好乾部。楊漢軍同志在爲民之心的指引下,真真正正從細處出發,解決羣衆疾苦。“紅色物業”,被稱“乾兒子”,暗訪人才公寓,開辦人才“貼心服務”等,這是楊漢軍同志爲民的真實寫照,他用真心換來羣衆的愛戴。羣衆的口碑就是對幹部最好的檢驗。作爲新時代的幹部,我們要時刻記住,人民羣衆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要把羣衆放在心裏的,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樂於奉獻,做人民的好公僕。

嚴於律己,做清正廉潔的好乾部。楊漢軍同志在長期的工作中正確對待人民給予的權力,時刻秉持敬畏之道。兒子沒工作、愛人生病,他從未向組織開口,也從未動用手中的權力,爲親人謀私利。他以“公事到辦公室談,家門是敲不開的”自律,這個“自律”警句告訴我們,公私分明是廉潔的祕訣。作爲新時代的幹部,我們唯有嚴於律己,廉潔從業,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才能腳下站得穩、腰桿挺得直、說話有底氣,纔可以讓人生灑滿陽光,讓事業不斷進步。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13

20__年5月24日,註定是值得銘記的日子。

“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遺體送別儀式,在湖南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舉行。“我盼行至您的夢裏,良田萬里,禾下乘涼”“知道他走了,一定要來送送他。我們種田的,對他有感情”……各地羣衆手持鮮花趕來弔唁,其中不乏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他們臉上有淚,眼中有光。

人世間,“吃飯的事情”,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這件的事情。對中國人來說,“袁隆平”三個字,是嵌入百姓粥飯、天下糧倉的重要符號;對全球而言,他的“東方魔稻”“營造了一個糧食更爲富足、糧食安全具有保障的更加穩定的世界”。

雖然今後無法再看到這位一生爲民謀稻粱的耕耘者,但他播在每個人心頭的種子,化作千千萬萬個“他”,蘊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這種力量,有着愛國爲民的情懷。“糧食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我是學農的,我應該在這方面盡我的努力!”在他心中,國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無上。

這種力量,有着信念堅定的分量。畢其一生,專注田疇,播撒智慧,收穫富足,在千百次的失敗中他依然堅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種子,可以戰勝飢餓。

這種力量,有着矢志不渝的勇毅。“電腦里長不出水稻,書本里也長不出水稻,要種出好水稻必須得下田。”他更因此立下收徒“門規”---“你不下田我就不帶”。

這種力量,有着勇於創新的擔當。充分尊重科學規律,敢於提出設想、勇於探索。從選種、試驗、失敗,到再選種、再播種、再觀察……依據事實、發現真理、驗證真理,伴隨他的一生。

這種力量,有着樸實無華的品質。他留給人們的印象,總與水稻有關,是一位直到入院前還心心念念要下田看看、絕不願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的中國“老農”。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斯人已逝,風範永存。他留下的“種子”,將在無數後來者和奮鬥者的代代傳承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今天的中國,一項項代表着科技前沿的成果凝聚着全球關注的目光,同時,在尖端科技領域也有不少“卡脖子”問題,還有一些體制機制障礙阻隔着產學研的深度融合。面對成績與不足,以自立自強的精神在科技領域不斷攻堅克難、闖關奪隘,廣大科技工作者需要的正是這種力量,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一切工作都要往實裏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用“腳踏實地”的作風成就“頂天立地”的成果。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一顆編號爲8117的“袁隆平星”光芒閃耀。未竟的事業,科學的價值,我們定會堅守,定去拼搏,定將開拓出更加廣闊的天地。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14

目前,新冠肺炎重症人數佔確診人數的比例不斷下降,治癒率也顯著提高。今天(3月14日),我們就來認識一位重症醫學專家。17年前他曾參與抗擊非典,17年後他再次站到抗疫一線。他說,我是一名老兵,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

作爲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童朝暉每天要巡診兩到三家醫院的重症病房,除了武漢,還要奔赴孝感、黃岡、黃石、鄂州等地指導重症患者救治。每到一個牀位,他都會向主管醫生和護士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督促醫護人員專注於每一個診療細節。

17年前,童朝暉在北京臨危受命,擔任SARS病房主任,收治近百例非典患者,無一病亡。17年後的今天,他再次請纓來到疫情一線。

剛到武漢時,童朝暉用了兩天時間,把當時定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三家醫院的收治情況摸查了一遍,並做了詳細的查房筆記,總結新冠肺炎的發病特徵,爲後續來到湖北的重症醫務人員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目前,湖北已彙集了1.9萬多名重症專業醫務人員。

每天在不同醫院的重症病房之間奔走,分析病例、參與救治,忙碌之餘,童朝暉還會及時整理髮現和思考,寫下診療日記。關口前移,就是他和專家們經過臨牀觀察和研討之後,提出的重要診療建議,已經納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經過他們的努力,很多重症患者都在逐步恢復中。

白天忙完病房巡診,晚上回到駐地,童朝暉還會和國內外的同行們交流會診心得,探討和分享治療新冠肺炎的經驗。

童朝暉是湖北黃岡人,父母就住在離武漢兩個小時路程的黃岡蘄春縣,而來武漢的這50多天,童朝暉卻沒進過一次家門。母親發來微信說:你聽從黨的召喚,從北京來到武漢。我們爲你感到驕傲,我們二老在家不出門、不串門,你不必擔心,就是守望你早日歸來。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15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中教師張桂梅爲山區孩子帶去光和熱,她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四川省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肖敏堅守特殊教育領域24年,用支持、欣賞、包容的態度幫助、成全每一個孩子;貴州省赫章縣城關鎮中心幼兒園教師何梅以慈母之心架起育人之橋,在地震發生時率先衝進教室,和她的同事一起在17秒內幫助32個孩子安全撤離……

一位位教書育人楷模,用實際行動塑造了當代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他們是全國教師的楷模,也是千千萬萬好老師的縮影。

師者,人之模範也。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

“十三五”以來,我國教師教育綜合改革效果顯著,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各地在提高師範專業生均撥款、加強教育學科建設、強化師範質量保障等方面出臺了系列務實舉措。“十三五”以來,6所部屬師範大學累計招收公費師範生3.7萬餘人。目前,有28個省份通過在學免費、到崗退費等多種方式,實行地方師範生公費教育。中央財政加大對師範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師範生和公費師範生生均撥款標準分別提高了3000元和5000元。

同時,教師培訓體系日趨完善,“國培計劃”實施以來,堅持服務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強化分層分類施訓,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師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我參加過3次國培計劃,每一次對我而言都是成長、提升的機會。”從一名普通的國小英語教師成長爲負責全市國小英語教研工作的教研員,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的張宏麗是國培計劃的受益者,她感慨地說:“國培計劃助我成長。我願意踏踏實實做一輩子老師,教書育人。”

“十三五”以來,各地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髮展規律,教師素質能力不斷提升、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化,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正逐漸形成。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16

1997年讀七年級的楊鴻雁住在離學校比較遠的烏江鎮光榮大隊楊灣自然村,下雨天農村的泥巴路不好走,葉連平考慮到安全問題,就跟楊鴻雁的父母溝通讓其住在自己家中。

“整個國中三年吃住都在爺爺(葉連平)家裏,即使後來到縣城裏讀高中,每週放假都還是回爺爺家。由於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的很多事情都是爺爺在幫我操辦。”葉連平的悉心照料,使這份師生之情變成了親情,在楊鴻雁心裏,葉連平是除了父母之外最親的人。

20__年9月份大學新生報到,楊鴻雁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回不來,葉連平在去送楊鴻雁上學回來的路上,由於沒買到從南京回和縣的車票,便在南京長江大橋的橋洞下待了一整晚。

“他從來沒跟我提過這回事,很多年後從別人的口中我才得知他那天住在橋洞下,真的特別感謝能遇到這樣一位爺爺。”說到這裏,楊鴻雁泣不成聲。

葉連平的愛心善舉得到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20__年,葉連平拿出部分退休金,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設立了“葉連平獎學金”,專門鼓勵優秀學生。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葉連平,知道留守兒童之家,知道葉連平獎學金基金會。有人把葉連平形容爲鄉村教育上永不熄滅的燭光,面對鋪天蓋地的讚揚,葉老卻認爲自己充其量只不過是一隻螢火蟲而已,在有限的生命裏努力發光發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出自《出師表》中的一句話,在葉連平這裏變成了“鞠躬盡瘁,死而不已”。

葉連平說,這個“不已”是指,如果走在老伴前面,除了留下一定的生活費,他會將全部積蓄捐給葉連平獎學基金會,幫助更多的困難的學生。其次是,葉連平決定將遺體捐獻給安徽醫科大學。

在被評爲中國好人時,有人問到,爲什麼你會被評爲中國好人?葉連平說:“因爲我生活在一個好的時代裏,生活在好人的中間。”

1955年被下放,1978年二次上崗,到現在整整40週年,正好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40年來,在葉連平手下經過的學生數以千計,有從事教育工作的,有在機關工作的,還有的創業,“我看到這些成績我很高興。當你播下去的種子得到了豐收,我想任何一個人都應當是快樂的。”

對於葉連平來說被下放的23年,現在要加倍的把它彌補回來,“40年的工作,我爲那麼多的孩子解決了困難,如果把這23年還給我,請問,我能爲黨爲人民多教多少孩子?我現在是在跟時間賽跑啊!”葉連平說。

“我現在90多歲了,能趕上現在難得的機遇,趕上這麼好的時代。這是我的幸運,不談過去,要往前看。”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17

有一個名字,在今年傳遍了整個中國,這個名字便是:王瑛,王瑛是南江縣委、縣紀委書記,她的 事蹟感染了很多人,她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被很多人稱讚,一直想學習她的先進事蹟,可是一直沒什麼時間,這次趁有時間很仔細的學習了她的先進事蹟。這次根據縣紀律的安排,6月6日晚我認真觀看了《永不凋零的巴山紅葉―記四川省南江縣原縣委、紀委書記王瑛》 專題片,看着她的一言一行,敬意油然而生,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多麼了不起的女性,多麼好的同志,她的崇高精神真正應當發揚光大!縣紀委這次在科學 發展觀學習 實踐活動中要求我們學習王瑛同志的生平事蹟,自己真正感覺受益匪淺、觸動很深, 工作開展的十分適時,也非常必要。

首先,要以王瑛同志爲“標杆”,全面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端正自己、促進工作。以前感覺自己在工作中已經很敬業了,但與王瑛同志相比又有了很大的差距;以前感覺自己因爲工作需要經常犧牲節假日奉獻的比較多,但與王瑛同志相比卻又是那麼微不足道;以前感覺工作中很講原則,但與王瑛同志堅持原則敢與碰硬的氣慨相比又遜色許多。對照王瑛同志,發現自己要學得地方太多、要做的工作也太多。今後,我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工作中,我會進一步端正態度,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認真學習,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認真分析,仔細審視自身的缺點和不足;認真整改,進一步提高思想水平、業務水平和綜合能力。王瑛同志的事蹟深深地激勵着我,工作再苦不算苦,工作再難不算難,做到順境中戒驕戒躁,逆境中不屈不撓。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工作實際,落實到每一項任務中,細化到具體的行動中。

其次,要以王瑛同志爲“明燈”,把她精神品質融進靈魂裏,體現在工作生活中。王瑛同志忠誠黨和人民的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嚴於律己、秉公執紀,雖身患絕症仍努力工作,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如春蠶、似蠟炬。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和時代風範。通過深入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向王瑛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她特別講大局的 政治品質、特別講付出的奉獻精神、特別講實幹的優良作風、特別講紀律的高尚情操。她清正廉潔,模範遵守紀律,要求別人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工作中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心繫羣衆,積極爲當地 經濟 社會發展保駕護航。面對王瑛同志這盞“明燈”,如何學習?我覺得首要的是應當把她精神品質融進靈魂裏,把她的思想品質、工作作風帶到工作生活中,牢固樹立和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立足本職工作,加強學習、改進作風,促進縣政府辦公室工作再上新臺階。

王瑛同志以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書寫壯麗的篇章,無怨無悔地把一生獻給了崇高的紀檢監察事業,以自己的模範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追求和堅定信念。王瑛同志走了,雖然人生短暫,卻閃爍着永恆的光芒。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18

與時間賽跑的先鋒——讀張定宇院長事蹟有感

李沛園

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在危難時刻能挺身而出的先鋒英雄。在這個肺炎病毒肆虐的冬春之交,這位先鋒英雄出現了。他帶領他的團隊和死神搶時間,搶救了許多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病人。他就是武漢市金銀潭銀院的張定宇院長。

讀着他的事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是一位漸凍症患者,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他完全可以在得知自己患病之後安心靜養,但是他毅然選擇了逆行,義無反顧地衝到一線。用他漸凍的生命,爲患者帶來溫暖、信心和希望;用他有限的生命,給病人帶來無限的寬慰;與時間賽跑,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的病人。

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也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那個時候,我們常常會情緒低落、不想面對,會想方設法逃避。但是這些困難與張定宇院長的困難對比起來實在是太渺小了。我們應該像張院長學習,學習他無私無畏,學習他的積極樂觀。

我還知道還有許多醫護人員也像張院長一樣,他們放棄了假期、放棄了和親人團聚、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險,堅守在一線。他們的事蹟令人敬佩,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愛國的力量。我向他們致敬,爲他們自豪。我們是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要向張院長和所有逆行抗疫的醫護人員學習,更加熱愛祖國;遇到挫折也不氣餒;珍惜時間學好本領報效祖國。

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19

40年風雨征程,江小金從一名電力線路工逐漸成長爲高級工程師,用畢生心血點亮萬家燈火,他參與設計了11750座架線鐵塔,領銜設計了4700多公里輸電線路,完成了300多項輸電線路工程設計,設計校覈了18000多張設計圖紙;他在11750多座電力線路鐵塔下都留下了足跡,踏勘里程無法計算,他的一生都在和線路鐵塔作伴,他的事蹟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忠誠事業、不辱使命的價值追求,展現了淡泊名利、勇於創新的精神境界,更展示了一名勞模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他的事蹟鼓舞着青年員工愛崗敬業,要求青年員工勤奮學習,不斷探索,用積極的心態,認真的態度,務實的作風,堅強的毅力攀登電力的高峯。他樹立的鐵塔成爲了一座豐碑,成爲了人們心中不朽的座標。

電力雄鷹呂清森,一生只做一件事,然而他把這件事做到了完美的極致。呂清森的工作就是巡視從吉林樺甸紅石變電站到白山發電廠的66千伏輸電線路,及時發現隱患和缺陷,保證線路狀態良好,運行安全。工作看似簡單,可是卻充滿危險,巡線的工作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到的,工作中的意外時常發生,此外幾十年的工作時間在他的臉上走滿了滄桑,走了32年,他把這條紅白線走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把崎嶇險峻的山路走成了一條光明大道,把深山野林走成了自己無比熟悉的另一個家院。呂清森工作是平凡的,但是他用最樸實、最堅定的責任心築就了自己的高度。在他的眼裏責任就是保障安全:幹了巡線這個工作,就要保證不出事故,責任就是刻苦鑽研:幹工作不能光埋着頭苦幹,得琢磨怎麼才能幹好。責任就是默默堅守:這輩子,我就是要守好紅白線。因此在他的身上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件事就把他做好,在他的線路不發生事故,此外在工作之餘他還

鑽研專業知識,考慮如何更好的把工作做好。對他來說只要把這件事做好,任何事情都會去思考實踐。我爲他的執着而感動,在他的事蹟中看到了一個最真實,最純粹,最樸實的國網電力員工,體現了一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勞模是一種精神。勞模在創造物質價值的同時,也在創造着精神價值,他們成就了惠及後人的物質財富,也鑄就了永載史冊的精神財富。有了勞模,人類的勞動才顯出奪目光彩;有了勞模精神,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充滿活力。

作爲一名青年員工,我們應當學習勞模堅定理想的信念,以事業爲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自己的價值,爲電力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要學習勞模艱苦奮鬥的精神,勞動模範的先進事蹟充分說明了事業是實幹出來的,任何心存坐享其成、好逸惡勞思想和做法的人是不可能幹出一番事業的。求真務實、兢兢業業工作,就是我們學習勞模的行動。學習勞模那種勇於創新、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和開拓精神。我們要在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尋求革新,創新工作方法,把創新作爲推動事業進步的動力。最後要學習勞模那種淡泊名利、甘於奉獻、樂於服務的忘我精神。我們要像勞模一樣,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平凡小事做起,做一名優秀的電網人。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20

劉芳,一個普通教師的名字,她,從20__年開始多次站在道德講堂上,讓聽報告的人潸然淚下,稱她爲中國的海倫。

1993年,劉芳來到白雲三中成爲一名語文老師,至今已經度過了二十個春秋了,可是1997年她被醫生確診爲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面對不治之症她選擇了和命運做一次英勇的搏擊。在視力逐漸下降期間,她用殘存的視力閱讀了大量的書籍,這讓她在精神世界裏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也讓她在今後的教學中有了更大的知識儲備。她有兩個人生感悟,一是她從事的是自己熱愛的職業,必須要選擇堅持;二是周圍許多人的扶持給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勵,她選擇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好回報社會。所以劉芳至今仍在三尺講臺上耕耘着,殘缺和健全對她來說沒有太大的區別,她以健康的心態、愛崗敬業的精神和美麗的微笑感染着身邊的每一個人,成爲白雲區師德師風建設中的一個典型。

20年中,劉芳堅持把語文學科教了十五年,她克服了眼病帶來的不便,教學方法獨特,教學成績良好,深受家長、學生的信任和喜愛;20年中,她有十四年擔任班主任工作,她認爲一個“愛”字就是當好班主任的不二法門。劉芳帶的班級大多是學校的“問題班”,問題學生較多,不過,她認爲這些學生只是遇到了成長的煩惱,需要給他們一種愛的疏導和愛的力量,幫助他們平穩度過青春期就是最好的辦法。一個曾經的學生在教師節時給她發了這樣一條短信:親愛的,你用心靈去溝通彼此的情感,用愛心去照亮生活的昏暗,用真誠去消散人生的迷茫,用關懷去溫暖彼此的心房,用和諧去營造幸福的天堂,世界因你閃耀美麗的光芒!這飽含深情的話語證明了她作爲一個班主任的成功之處。

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師,特別是高三教師,更有責任和義務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但是卻沒有劉芳老師堅強的意志。聽了報告後,我決心重新調整思路,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21

2月20日數據統計,全國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人數已達三萬有餘。從防疫阻擊戰打響到疫情防控進入膠着對壘階段,無數醫護人員始終衝在防疫陣地最前沿,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成爲中國人民與病疫抗擊的中流砥柱。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務必高度重視對醫務人員的保護關心愛護,確保醫務人員持續健康投入戰勝疫情鬥爭。對抗疫情的路坎坷泥濘、荊棘叢生,只有爲一雙雙踏上泥濘、踏上荊棘的“腳”穿上一雙雙暖心的“鞋”,確保每一位在戰火中衝鋒的白衣戰士們不傷“腳”、不寒“心”、站得穩、跑得動,才能保證醫護團隊以強大戰鬥力、昂揚鬥志、旺盛精力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

抗“疫”之路的“暖心鞋”,要打一副物資保障的“好面子”。總書記要求,“堅決把救治資源和防護資源集中到抗擊疫情第一線,優先滿足一線醫護人員和救治病人需要”,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給抗疫路上醫護人員的這雙“暖心鞋”,首先要把好物資這個“鞋面”的關,物資供給跟得上、用到點,這雙“鞋”纔不會“脫膠”、不會“開裂”;把防疫阻擊戰打成前方長槍短炮、後方大挑小車的“淮海戰役”,醫護人員才能心無旁騖、奮勇“殺敵”,順利拿下防疫阻擊戰的“制高點”。

抗“疫”之路的“暖心鞋”,要納一副政策保障的“硬底子”。總書記說,“要關心關愛廣大醫務人員,他們夜以繼日、連續奮戰,非常辛苦”。走防疫阻擊戰這條難路、險路,“鞋底”不硬,“腳底”遭殃,將政策 “準確、及時、具體、全面”這塊“好料子”,納成“指揮調度科學+後勤保障到位+關心關愛加強落實”的“千層底”,並用這副堅實可靠的“鞋底”關心、愛護好醫護人員,及時發現和解決醫護人員的擔心顧慮,消除醫護人員的後顧之憂,才能切實保證防疫阻擊戰進行曲“不卡帶”。

抗“疫”之路的“暖心鞋”,要墊一副輿論保障的“暖裏子”。總書記指示,要落實“依法辦理、輿論引導、社會面管控‘三同步’要求,嚴防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在抗擊病疫、衆志成城的大背景下,全國人民的支持與鼓勵所構成的輿論主旋律就是“暖心鞋”的“內襯”,將飽含祝福的精神支持送到醫護人員面前,就是將暖烘烘的“裏子”塞進“鞋”裏;緊盯投機份子,嚴打造謠傳謠和對醫護人員的惡語攻擊,就是挑出“裏子”裏夾藏的稗草、蒼耳,扔在地上狠狠踩扁。

“暖心鞋”,顧名思義,不僅要暖在身上,更要暖在心裏,這雙鞋面好、鞋底硬、鞋裏暖的“暖心鞋”就是要告訴廣大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哪怕孤身一人,你們背後也站着全國人民;哪怕咬牙流淚,我們仍堅信,你們是最美、最堅強的戰士。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22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個冬天,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廣大黨員幹部堅守崗位、奮戰一線,無數個感動的瞬間溫暖了無數顆心,無數個感人的精神照亮一座座城,無數名黨員幹部堅守陣地、逆行而上,勇做戰“疫”一線的王者。

身先士卒、築起防線,做迎難而上的“先行者”。“生命重於泰山”,在當前防疫鬥爭中,廣大黨員幹部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時刻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上來,服從黨組織安排。黨員幹部以“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與廣大羣衆並肩作戰,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和無畏衝鋒在“疫”線,在每個基層一線築起防疫的屏障,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爲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以更強自覺決勝戰“疫”。

堅守崗位、阻擊疫情,做精確打擊的“阻擊者”。“疫情就是命令”,廣大黨員幹部聞“疫”而動,把嚴峻疫情當做對黨性的考驗、對初心的考問,將疫情防控工作作爲重中之重,以“我是黨員我帶頭”的積極性主動投身到這場嚴峻鬥爭中去,以“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決心真抓實幹,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攻堅克難。既敢於鬥爭,更善於鬥爭,在抗“疫”鬥爭中練膽魄、磨意志、長才幹。各級黨組織帶領羣衆聯防聯控,羣防羣治,在防控中做到“思想認識到位、宣傳引導到位、摸底排查到位、責任落實到位、黨員作用到位、應急措施到位”,築牢“疫”線戰鬥堡壘。

擔當使命、守護平安,做守望相助的“守護者”。“防控就是責任”,廣大黨員幹部主動扛起責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和實幹抓好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以“草搖葉響知鹿過”“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細心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解羣衆之所憂,以“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從容面對各種棘手問題、處理各種突發事件,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定力消除羣衆顧慮、堅定羣衆信心,在“疫”線當先鋒、作表率,讓黨旗在一線全面飄紅,讓黨徽在前沿熠熠生輝。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23

鞍山是雷鋒的“第二故鄉”,滕啓剛在這片熱土上成長和奮鬥。少年時代,他最喜歡的作品是《紅巖》,最大的夢想是成爲“特殊材料煉成”的共產黨員。成爲法官後,他把雷鋒精神融入血液靈魂,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公正司法、司法爲民的英雄讚歌,新華社撰文稱其爲“馬錫五式好法官”。

20__年5月,滕啓剛最後一次與支部同志進行黨史學習教育交流時深情地說:“我生於上世紀60年代,經歷並見證了偉大祖國的開放和發展,愛黨於我而言,是一種鐫刻進生命裏的情感。新中國的發展壯大來之不易,黨史學習讓我從中不斷汲取奮進的力量,激勵我要永遠做一名堅韌不拔、永不生鏽的共產黨員”。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30年的司法生涯,滕啓剛就是一顆緊緊鉚在基層崗位上的螺絲釘,哪裏需要,就在哪裏,舍小家爲大家,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在千山法庭9年,他接地氣、連民心,把法庭建成了便民利民、溫馨和諧的百姓之家。擔任行政審判庭庭長的10年間,他帶領行政審判庭多次立功獲獎,不畏艱辛挑大樑,牽頭行政爭議調處中心工作,努力爲行政爭議多元化解探索新路子。

他的身上有股子鑽勁。多年來他幹一行、愛一行,在幹中學、學中幹,千山法院現在仍然使用的信息化系統,就是他在技術室工作不到2年的時間裏搭建完成的。他始終不間斷地學習,電腦中保存了他撰寫的總結、論文、心得等文字材料近50萬字,非科班出身的“門外漢”一步步成長爲同事眼中“行走的法律辭典”。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24

今天看到了電視中播出“娃娃書記”肖晗的報道,他在四川省涼山州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雖身處四川西南部的深度貧困地區,但肖晗牢記囑託,把產業扶貧作爲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全力鞏固深化脫貧質量。他作爲一名90後,能紮根農村,帶領村子成功脫貧,實爲不易。

地處四川西南部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習近平總書記20xx年2月來這裏考察時指出,要大力發展種養業,發展特色產業。

牢記總書記囑託,涼山州抓住發展機遇,把產業扶貧作爲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全力鞏固深化脫貧質量。

全州2072名駐村第一書記中,有這樣一位90後,他帶領所在的村子,就嚐到了產業扶貧的甜頭。肖晗牢記總書記關於發展特色產業的囑託,把種植生態草莓確定爲主攻目標。肖晗帶領鄉親們種生態草莓這事兒,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那麼順利。

爲了讓老鄉們相信自己,肖晗種起了試驗田。這次經歷,讓肖晗意識到,農業高質量發展還是要走專業化道路。

20xx年,姐把哪打村95戶貧困人口全部實現了脫貧,人均純收入達到8382元。

20xx年,比增收更讓肖晗覺得溫暖的事是,更多的孩子有了受教育的機會。20xx年,姐把哪打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率達到了100%。

20xx年是肖晗駐村的第五個年頭。早在兩年前,他的第一書記任期就已經到期,但是他並沒有返回城裏,而是向組織提出繼續留在姐把哪打村。

20xx年,涼山州有318個貧困村如期退出,貧困村減少到300個。有14.2萬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通過對“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的學習,讓我看到了肖晗用了短短几年,就從“娃娃書記”轉變成羣衆最信賴的人,用一腔熱血、一片赤誠踐行着共產黨人共同的誓言。我國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唯有恪盡職守、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才能不負時代重託、不負人民期待。因此,要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25

一、放棄團圓,軍嫂最暖逆行

__同志是一名基層幹部,丈夫是一名軍人,夫妻兩人常年兩地分居,春節是一家人來之不易的團圓機會。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丈夫收到回部隊的命令,而田螺衝需組建臨時指揮部協調全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指導各社區落實各項防疫措施,當時8個月的孩子還在生病,哭鬧着要媽媽,但__同志毫不猶豫就提前到崗。她是一名還在哺乳期的母親,是一位軍嫂,更是一名共產黨員,作爲一名基層黨員幹部,從春節至今始終堅持奮戰在疫情防控的一線。

二、主動探索,當好領導參謀助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收到上級部門對疫情防控的指示後,__同志積極協助主要領導號召全體工作人員立即返崗,迅速草擬工作方案,明確人員分工,爲領導對全辦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提供決策建議,確保疫情防抗工作有效開展。同時,充分發揮綜合協調職能,及時接受上級指令,認真仔細覈對、準確無誤覈查,快速彙總上報。

三、慧心巧思,緩解物資緊缺難題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物資奇缺讓她着急,得知單位口罩、消毒液、體溫計等防疫物資供應緊張時,__同志積極通過朋友想方設法聯繫貨源,爭取到了800個口罩和一批消毒液、體溫計等防疫物資,爲轄區居民羣衆和社區工作者提供了防護保障。

四、時時在崗,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隨着疫情形勢越發嚴峻,針對轄區老齡化羣體較多的實際情況,做好居民信息的跟蹤覈查、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勢在必行。__同志積極配合居委工作人員參與社會治理,一起開展“黨員拍門”和“掃樓”行動,當好疫情防控的排查員、宣傳員、服務員、協調員、信息員。三角窩居民區黨員、羣衆積極投入到防疫一線,這並不是偶然,該支部黨支部書記、掛點黨員幹部一直堅守在工作一線,未曾離開工作崗位半步。他們與其他黨員、志願者、羣衆一起,積極投身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帶頭開展黨員志願服務,主動參與重點人羣排查、防控物資發放、檢查卡點值守等工作,對重點人羣、重點區域、重點情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努力衝在前、做示範,用實際行動詮釋這“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忠誠與擔當。截至2月6日,掛點的三角窩居民區出動宣傳車45車次,上門排摸工作已全部完成,轄區內無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黨員先鋒崗”時刻發揮着戰鬥堡壘的作用,積極穩妥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軍人的職責是保家衛國,這次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作爲軍嫂和政府工作人員,作爲共產黨員,要向軍人那樣堅守在抗疫前線,爲了羣衆,責無旁貸”,__說。目前,她仍與田螺衝辦事處的基層黨員們在一線開展防疫工作。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26

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20__年10月7日晚,她在下鄉扶貧工作結束返回縣城途中,因車禍不幸殉職,年僅34歲。

全國婦聯號召廣大婦女向張小娟同志學習,學習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於黨和人民的高尚品格,學習她擔當實幹、在條件艱苦的基層一線揮灑汗水、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奮鬥的崇高精神,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創造不凡業績,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巾幗力量。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號召全國扶貧戰線廣大幹部羣衆向張小娟同志學習,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着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安全飲水短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27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zz路街道全體人員取消春節休假,逆行而上,衝鋒在前,團結一致,全身心投入到抗擊疫情蔓延的防控任務中來,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排查和宣傳等各項工作。在這期間,奮戰在一線的社區工作人員涌現出了許多感人的典型事蹟。

zz里社區就有一位美麗的社工,她與母親同是社區工作者,現在都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家中一歲多的孩子只能留給爸爸一人照顧。1月29日下午,她接到大港某社區來電,反映居住在zz東里7號樓的zz女士z在大港區與武漢人有過密切接觸史。得知消息後,她馬上與zz女士取得聯繫,詳細關心zz女士的身體及情緒現狀,並幫助zz女士回憶在從大港回到居住地的過程中的軌跡以及接觸的人,添加了zz女士微信勸其自我隔離,並進行24小時的監護。之後,該社工加班把該戶情況及運動軌跡詳細記錄報有關部門,便於必要時通知相關接觸者自行隔離。第二天剛上班,帶齊防護裝備後入戶爲zz女士送去溫度計,並主動關心生活情況……這就是社區工作者,時刻衝在服務羣衆的第一線,爲大家舍小家,義無反顧,義不容辭!

zz花園社區副主任雖然已經52歲,但幹工作的勁頭絲毫不減。爲了不影響工作,她將自己的小孫子送回到了姥姥家,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真正發揮了老同志的榜樣示範作用。她在疫情防控排查過程中,得知一戶居民近期從外地返津,馬上聯繫該居民督促進行家居隔離,反覆確定一家人是否有發熱、咳嗽等症狀,並每日電話詢問身體情況。在疫情防控排查十分忙碌的期間,有一戶居民反映樓下燃氣熱水器排氣系統有問題,廢氣直接排到自己家中,該同志主動協調物業對排氣系統進行檢測,並利用中午休息時間,陪同派出所民警和物業一起協商解決,真正做到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中。

zz小區父子兩人從武漢返津後家中自行隔離,居委會主任排查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進行了上報,並每天堅持詢問父子二人身體情況,主動爲其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和思想上的疏導。初五,天津人有包餃子的習俗,社區主任主動聯繫該戶並按照其列出的清單,一大早連跑了兩家超市進行採購,八點半之前就將居民所需的肉餡、韭菜餃子皮、冰糖桔、可口可樂送到了居民家門口,讓隔離的羣衆不隔心,真正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

疫情爆發以來,zz社區黨委書記堅持衝鋒在疫情防控一線,每天拿着小喇叭輾轉在社區7個自然小區中,看到居民就提醒一句加強個人防護,看見不戴口罩的居民就囑咐帶上口罩。1月30日上午,昔陽東里的獨居奶奶找到居委會,說最近腰疼,兒女都不在身邊,這個時期又不想麻煩鄰居,想要社區工作人員給自己貼上膏藥。書記沒有一點猶豫和遲疑,給自己消毒後,細心地給奶奶貼上了膏藥。奶奶能到社區貼藥,就是對社區工作者的信任,而主動地幫助別人,更是踐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大年三十晚上,zz社區黨委書記書記放棄和家人團圓的時間,立即排查從武漢回津人員情況,一直堅持到晚十一點左右才完成了覈查任務。大年七年級,在5名網格員因特殊情況未到崗的情況下,書記帶領在崗10名社區工作人員同心協力對居民逐一進行排查,加班加點,如期順利完成排查工作。這個春節,社區黨委書記幾乎每一天都在緊張忙碌中度過。

zz社區黨委書記和延長里社區黨委書記從疫情爆發開始,放棄休息時間,堅持加班加點,身體力行,親自帶頭進行網格走訪排查,挨家挨戶發防疫知識宣傳材料,帶領工作人員高標準的完成轄區常住人口摸排工作,築牢了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雖然說,他們都是乾的小事、平凡事,但在疫情防控戰線上,點點光亮匯聚的光亮可以照亮黑暗,那點點光亮,便是全體工作人員的擔當和奉獻。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28

牛玉儒同志是繼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之後,涌現出來的又一名優秀黨員幹部代表,是新時期領導幹部執政爲民的楷模。

牛玉儒同志在近30多年的從政生涯中,一貫忠誠黨的事業,忠於黨和人民。特別是擔當領導職務20多年裏,他心繫百姓,勤政爲民,其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的先進事蹟,集中體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中國公務網 .566 通過學習牛玉儒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我瞭解解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一個黨員幹部如何按照黨的要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如何按照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要求,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重大問題。他的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集中體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中國公務網 .566 牛玉儒同志作爲一名黨員領導幹部,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黨內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他幹工作一步一個腳窩,處處顯示出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高尚情操。作爲一名黨員幹部,我要以牛玉儒同志的先進事蹟爲鏡,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學習他爲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自我加壓、負重前行、開拓創新、奮發有爲的創業精神;勤政爲民、鞠躬盡瘁的公僕情懷;堅持原則、顧全大局的堅強黨性以及克己奉公、清正廉潔的革命本色。中國公務網 .566 牛玉儒同志爲我做出了榜樣,從他身上我感受到了“共產黨員”四個字的神聖和責任,我要像他那樣,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黨的事業奮鬥終身。

我將從自身思想深處入手,把牛玉儒的先進事蹟,作爲鼓勵自己克服困難的動力,在創新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中國公務網 .566 今後,我要把牛玉儒精神落到各項工作的具體行動中,學習牛玉儒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氣和精神,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時刻把百姓裝在心中,把工作的出發點定位於是否有利於經濟發展,是否有利於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認真學習,提高素質,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做一名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29

一線天,因兩壁夾峙,縫隙所見藍天如一線而得名,又因景觀奇特而聞名。疫情發生以來,近400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奮戰在65萬個城鄉社區的疫情防控一線,平均6個社區工作者守護着一個社區,每名社區工作者面對350名羣衆。1:350,這些在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前方要戰“疫”,後方要守護羣衆,你們和你們一樣在戰“疫”一線的工作者纔是最美的“一線天”。

近日,總書記在調研北京市朝陽區安貞街道安華里社區強調,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在這場戰疫中,能否守住社區這道最有效的防線,關鍵看你們。有你們堅守,所有社區就會成爲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雲裏石頭開錦縫,從來不許嵌斜陽。”在戰“疫”一線,你們如磐石一樣堅韌。常說,身在其中,方知其中“味”兒。其實,在戰“疫”一線的你們也有苦、也有累、也有煩,只是你們從不怕!

戰“疫”一線不怕苦,因爲你們把這“苦”默默地落到了心底。越是飽嘗苦難的民族,越能理解災難的意味,我們是從苦難中走出來,一往無前的民族,你們的“根”就紮在這樣的民族之上。越是歷經滄桑的國家,越懂得自強的重要。在這個飽經滄桑的國度,除了勇往直前,沒有退路,你們的“腳”就踏在這樣的土地上。在戰“疫”一線的你們,呈現出了“中國人”的脾氣,“中國人”的硬氣和“中國人”的志氣。面對1:350,只有強大的內心才能盛下這樣的“苦”,只有堅定的意志才能容納這樣的“苦”,只有舉國的同心才能戰勝這樣的“苦”,這在你們身上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在你們身上彰顯得更加直截了當,在你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不屈的意志,中國昂然的毅力,中國驚人的品格。平生多磨礪,天地由我行。我們知道,你們把這“苦”默默的落在了心底。

戰“疫”一線不怕累,因爲你們把這“累”漸漸地用到了極致。疫情就是命令。生長在這裏就會堅決地守好這裏的每一寸土地,這是你們對命令的“迴應”。防控就是責任。工作在這裏,就會勇敢地守好這裏的每一塊陣地,這是你們對責任的“回答”。累過極致,就不感覺累了。爲了打贏防疫阻擊戰,無論風雨,你們連軸轉、“開夜車”。每天醒來就同時間賽跑,排查、預警、管理、服務,恨不得如哪吒有個“三頭六臂”,腳踏風火輪,化作“千手觀音”,驅除這場“疫”魔,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走過了白天與黑夜。衆人捧柴火焰高,是源於來自不同層次,不同力量的累積。正如慶幸的是,我們處在可以讓數據“跑步”的時代,很多地方已經運用這些技術,把社區工作者和一線抗“疫”工作者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讓你們集中精力、輕裝上陣,心無旁騖戰鬥在第一線。

戰“疫”一線不怕煩,因爲你們把這“煩”悄悄地躲到了靜處。基層一線是羣衆的“天然”防線。記得在做村官時,一位退休的老村官告訴我,把基層工作做好,一個重要的方法是要做好羣衆的思想工作,要“耐”煩。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要想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一方面,要堅持嚴防死守,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忽視任何一個角落;另一方面,要贏得羣衆的理解和支持,要安慰羣衆的膩煩心理,要安撫羣衆的牴觸情緒,追本溯源,就是要“耐”煩。只有“耐”煩,才能守住這“天然”防線。反求諸己,在戰“疫”一線的工作者也有“煩”,更需要安撫、安慰,只是你們在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把這種“煩”悄悄地帶到了角落裏,看一下家裏人發來的信息,刷一下朋友圈,甚至是低聲的抽泣幾聲,第二天黎明,你們還是接着幹!

“何人仰見通霄路,一尺青天萬丈長”,矚目仰望,你們就是那萬丈青天!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30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90”後__是白雲鄉紅色村婦聯主席,疫情防控期間,果斷放棄在家陪孩子的機會,毅然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線。

紅色村是全鄉最大的村,轄8個農業社,__主動申請走村入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她熟練地駕駛着爲了工作方便而置辦的電動三輪車,把喇叭綁在後座,就這樣一家一戶地宣傳。

認真仔細是她最自己的要求,挨家挨戶宣傳絕不敷衍,遇到不理解的村民,不急眼,慢慢解釋引導。遇到耳背的老年人,她也自動提高音量,耐心宣傳。

幾天下來,本就單薄的身體終於吃不消了,吃了感冒藥,確保無異常,又繼續行走的腳步。

得知勸導站差人手,她又立即投身於宣傳勸導。對過往車輛人員登記,詳細記錄駕乘人員的家庭住址,到哪裏去,是否返程。由於天氣寒冷,長時間裸露在外的手指凍得發紫,但她絲毫不退縮,反而越幹越起勁。

“以後我要把戰“疫”的故事給孩子們講,讓他們瞭解這些可愛而偉大的人!”

__滿懷激動地說。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教師心得體會 篇31

“武漢加油!我們來了!”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二科主任袁雅冬滿腔真情,20__年參加了抗擊非典戰鬥,17年後她再度出征,並任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隊長,“前面等待我們的是一場硬仗,但我們有信心和湖北人民一道,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今天正好是我的生日,特別有意義。”出發前,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管理部副主任張徵說,“面對國家的召喚,我們義不容辭,必須挺身而出,攜手並肩戰勝困難。”

來自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的崔錦華深情地表示,“20__年非典時期,全世界守護我們90後。20__年,在這次疫情中,讓我們90後守護這個世界!”

1月26日20時20分,河北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隊員坐上由北京西開往長沙的列車,奔赴武漢抗疫最前線。他們中間,有參加過抗擊非典的資深專家,有年輕的爸爸媽媽,也有新婚不久的丈夫或妻子,但這時,他們只有一個身份:河北援鄂抗疫醫務人員。

“堅決完成任務!”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重症醫學科病區主任朱桂軍說。

“我們一定平安歸來!”來自唐山市的隊員們向送行人們使勁兒揮手。

“要照顧好自己。”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黨委書記王貴英囑咐該醫院參戰的4名隊員,“全院職工都是你們堅強的後盾,放心吧!”

據悉,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隊員來自10家省直醫院和11家市三級醫院,分成普通患者救治、危重症患者救治和臨牀檢驗3個醫療隊,涵蓋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醫院感染科、重症醫學、呼吸重症、臨牀檢驗等6個專業,其中醫生42人、護理人員93人、臨牀檢驗醫技人員10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