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辯題中的矛盾律與排中律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1W

開始進入正文之前,我還是得碎嘴地多說幾句:辯論從來不是什麼深奧的東西,它永遠不過是幾個簡單邏輯套用來套用去而已(源於語言的瞬時性,太複雜的邏輯人們根本聽不懂),所以請讀到這篇文章的各位日後再看到那些故做高深的辯論書籍時,千萬不要相信裏面的鬼話,那隻會讓你誤入歧途。

關於辯題中的矛盾律與排中律大綱

可正是這些簡單的邏輯,絆倒了無數的辯手與評委,他們妄圖自創一些故弄玄虛的理論,不屑簡單的邏輯推演,讓辯論脫離一般人的範疇,變成一小撮人自high的鬧劇,正是因爲他們的“孜孜努力”,成就了一場又一場荒腔走板的比賽與令人絕倒的評判結果。面對江河日下的辯論風評,除了徒呼負負之外,大概也只能儘量普及一些簡單的邏輯知識與其實際上的辯論運作,纔是目前問題的治根之道。

抱怨了那麼多,總算要進入正題了。所謂的矛盾律和排中律,是邏輯學最簡單的定律,同時也是辯手和評委栽最多跟頭的地方,怎麼說呢?且聽我細細講來。

先簡單介紹一下矛盾律和排中律。所謂的矛盾律,就是大集合其中兩個各不相干、互不牽涉的兩個子集合,但是除了這兩個子集合之外,還有其它的子集合。例如人類是一個大集合,馬正愷是其中一個子集合,小白熊(本名林奕君,以其膚色和體型而得名)是另一個子集合,馬正愷和小白熊不是連體嬰,所以個體上各自獨立互不干涉,符合矛盾律,但是除了馬正愷和小白熊,世界上還有其它人類的存在。

而排中律,顧名思義,就是大集合區分成兩個各不相干、互不牽涉的子集合,除了這兩個子集合之外,再也沒有其它的子集合了,“夾在中間”的子集合被“排除”了,故曰“排中”律。還是用人類爲例,人類區分成“馬正愷”這個子集合和“非馬正愷的其它所有人”這個子集合,此外再也沒有其它人類可以跳脫這兩個子集合之外。

簡單的掃盲工作完成後,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的重點:如果兩個子集合僅適用矛盾律的話,就不可以用簡單的二分法來區分;除非這兩個子集合適用排中律。

運用到辯論上,我們可以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絕大多數的辯論題目僅僅適用矛盾律而不是排中律,可是比賽內容卻依照排中律的步調進行。

例如“我國大學教育應注重品德教育/專業教學”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茲分述如下:

首先,“大學教育”這個大集合除了品德教育和專業教學之外,至少還包括哲學教育(或稱政治課)、體育、實習教育和團體合作與人際關係教育……等等。可是賽場上的選手總是很有默契地遺忘了其它的可能性,而只針對各自的立場進行攻防,就算反方打倒了正方的立場,證明了大學重視品德教育是不對的,那就能因此證明反方的立場:大學教育應注重專業教學嘍!當然不是,還有其它可能性沒有解決呢!難道馬克思的辨證法不重要嗎?難道學生會對於團體配合與紀律的訓練不重要嗎?難道大學生不該擁有健康的體魄嗎?這都需要花費時間解釋的。

第二,就算我們退讓一步,認爲大學教育除了品德教育和專業教學之外,其它幾項都無足輕重,所以大體上趨近排中律的話。那麼依邏輯進一步推演,從“如何抉擇”這個大集合來進行討論,“品德教育較重要”與“專業教學較重要”這個子集合也只符合矛盾律而不符合排中律,另外還應該有“兩者都重要”以及“兩者都不重要”這兩項子集合吧!可最常看見的是比賽打着打着雙方辯手殺紅了眼,除了攻擊對方不重要之外,對於自己的立場也忘了加以維護,從邏輯而言,雙方攻擊對手不重要的作法,的確排除了“兩者都重要”這項可能性,可是除了雙方立場之外,還剩下“兩者都不重要”這項可能性沒有討論。只攻擊對手而沒有自己立論的依據,並不能保證自己的立場就穩定了,須知有可能“兩者都不重要”呢!

從上述兩個角度,我們可以知道由於辯題的設定往往依據矛盾律而非排中律,辯論的正反雙方僅僅是攻擊對手並不足夠,對手立場的崩潰並不能代表己方的立場成立,自己仍需要做出足夠的解釋來支持己方立場。

這篇文章講述的辯題類型主要是“比較型”辯題,另外還有“我國~~應~~/我國~~不應~~”的“應否型”辯題,看來“應/不應”似乎適用排中律,其實不然,它仍舊是矛盾律的運用,不過這涉及比較細緻的分析,所以就擺在下篇文章再爲各位講述吧!

本文熱心讀者蘇格蘭網友建議:另外爲了防止誤導初學者,我覺得有個問題必須要提一下。對於命題的邏輯關係,不能僅僅考慮組成命題的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否則命題形式本身就沒有意義了。“我國大學教育應注重品德教育/專業教學”這樣的題目固然可以說是因爲兩個謂項不涵蓋全集造成的,但更恰當的說法應該是這兩個命題都是特稱肯定命題,因此無法構成矛盾。否則讀者可能會誤會爲,邏輯中存在允許不遵守排中律的推理形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