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研討會發言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W

發出自己的聲音 接通大衆的心靈

文學研討會發言稿

這是我幾年來一直追尋的目標,也是我對自己作品的一個要求,或者說一個理想。那就是我必須要發出自己的、與別人不同的聲音,而且這聲音一定要接通大衆的心靈。

那麼什麼纔是我的聲音,怎麼才能區別與別人的聲音?我想得從三個方面來把握。

一、語言

性格決定命運,而性格的形成又離不開所生活的環境。我的生活環境決定了我這樣一種性格,我這樣一種性格又決定了我今天的這樣一種對話方式。那麼我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呢,是由我所歸屬的民族,出生的家庭,生活的環境決定的。我要在這些前提下尋找自己所專有的、獨特的語言風格。

一直以來,我比較喜歡讀明清的小說和元代的戲曲,如《紅樓夢》《金瓶梅》《聊齋》,還有明清的一些筆記小說。我覺得,這些小說裏面的語言特別生動、形象。讀着時,彷彿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地站在面前;還有元代戲曲《竇娥冤》《琵琶記》《西廂記》裏面的唱詞,感覺那麼的樸實,又是那麼的貼切。如何古爲今用,如何讓自己的語言也能夠生動貼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是我努力的方向。

另外,在地球村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文化相互融合的機會越來越多,這使我們有機會獲取更多前沿的文化信息,但是,另一方面,受大環境的影響,我們也極易迷失自我。加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們鄉村記憶越來越模糊。還有信息傳播方式的多樣,我們的話語變得越來越雷同。所以,在吸取新鮮的文化營養的同時,我們不能丟棄本我的東西。那麼什麼是本我的東西,我的理解是,除了自己以往的文化心理,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地域文化特色。我想,做一個有根的作家,就是要抓住自己生活的地域文化特色。那麼,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究竟有着怎麼的文化特色?蒙古族有氈包、哈達、博克,但是,我們記憶中一些代表着漢民族的文化符號正在日漸衰微,如兒時記憶中的土炕、窗花、鍋臺等,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千篇一類的城市中,我們的生活環境失去了個性,那麼我們的作品是否也要失去那一份獨特呢?我印象中,地域文化特色鮮明的作家有莫言、賈平凹,陳忠實。他們都以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取勝,那麼,我們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來充實我們的創作呢。

二、表達方式

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究竟是寫什麼重要,還是怎麼寫重要?其實,萬物都可入文,只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寫法。所以,對於一個成熟的寫作者來說,怎麼寫纔是至關重要的。一篇小說最重要的是,它要有讓人讀下去的力量。綜合起來看的話,是小說的意蘊——通過語言、細節、故事等表現出來的意蘊,它的魅力在於洞察人性的複雜性。我曾經聽過《人民文學》主編李敬澤的一個講座,他說,好的小說就像一個美麗的園子。這個園子裏有山、有水,有花草樹木、亭臺樓閣。一座美麗的園子要有值得人停下腳步觀賞的地方,一篇好的小說也要讓人留連忘返、顧盼徘徊。他說現在的小說,枝幹突兀,而細節不足,所以,小說家們首先要拋棄以往語文老師的訓練,那就是中心突出、立意明確等。一篇好的小說,應該像一株枝葉繁茂的大樹,不僅有樹幹,還要有樹枝、樹葉。所以,在以後的創作中,我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豐滿、豐潤,能給讀者留下更多的值得回味的東西。

我覺得,表達方式上可以借鑑國外的一些小說。我比較喜歡的是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還有卡夫卡的《變形記》,以及春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那一種魔幻的、變形的東西很獨特、很神奇,也很吸引人。其實,他們作品中所表現的那一種情愫,我們也有,只是我們沒有抓住而已。

三、思想

作品只是一個載體,作者總是要通過自己的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傳遞自己的理念,所以,思想便顯得尤爲重要。對一個國家和城市文明程度的考量,自由度是一個指標。自由的人應該是幸福的,但是我們卻越來越沒有幸福感。

我的職業是新聞編輯,每天,我都要接觸許多負面的新聞,這些新聞傳遞給我一個信息,那就是,我置身在一個問題百出的社會。富士康的跳樓事件、問題奶粉事件,還有教育問題、食品問題、醫患問題,拆遷問題、腐敗問題。還有,被賤踏得一錢不值的社會秩序和制度,處處需要人情去打通關節,才能在生活運行的軌跡中不至於卡殼。但是,普通老百姓呢,他們只能眼看着別人在規則之外行走自如。還有,現代社會的愛情病態的近乎萎靡,許多時候,擊中男女雙方的不是滿溢愛情的眼睛,而是對方一些銀光閃爍的副產品,當高貴的地位與閃着光澤的金錢擺在面前時,愛情便失去了它應有的力度。我曾經寫過一篇小說《我是誰?》,這篇小說表達了人與人的疏離、陌生,那種心與心的距離感很悲涼。還寫了一篇《一路歪斜》,這篇小說更像一個反諷,在一個不正常的社會中,一個清醒者往往更像一個重症患者。總之,我覺得,我們的作品要關注人的生存境遇,關注人的心靈。魯迅曾經發出救救孩子的吶喊,那麼,現在,我們需不需要這樣的吶呢,我覺得,還是需要的。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