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會總結髮言稿(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32K

讀書分享會總結髮言稿 篇1

首先,很高興能夠參加這次活動,感謝區委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讓能我有幸在這裏和各位前輩分享有關讀書的心得體會。

讀書分享會總結髮言稿(通用3篇)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當天我發了一條朋友圈,請大家就讀書這件事說一句話,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共鳴,大家回覆非常踊躍——有的人說,一本好書就像一個朋友,書友多少種朋友就有多少類;也有人說,讀書的過程就像思想在旅行,還有人說,沒有書的人生無法想象……看來對於讀書這件事,每個人都有許多獨到的見解。關於讀書和個人的關係,我覺得楊絳先生有一段話總結的非常精闢,她說: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我們可以傾聽前朝列代的遺聞逸事,也可以領教當代最奧妙的創新理論或有意驚人的故作高論。反正話不投機或言不入耳,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門——啪地合上書面——誰也不會嗔怪。這是書以外的世界裏難得的自由!

確實是這樣,讀書帶給人的是一種極致的自由,同時也無限延伸了我們生活的空間。就我個人而言,讀書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能讓我成爲一個更有趣的人,而讀書的過程也是一種極爲美妙的人生體驗。在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音樂,戲劇,美食,旅行……在享受這些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能夠和志同道合者來分享,在分享中得到認同,獲得更大滿足。國家博物館一位公衆教育專家曾經說過:在所有的分享當中,知識的分享是最高層次的分享。我非常認同這句話。我們今天在這兒正是在做這樣一件高尚的事情。我們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但讀書又不僅僅只爲追求個人的愉悅,知識需要傳遞才更有力量,在交流中建立更加廣泛和密切的聯繫,在互動、碰撞中促進思考,最終形成一種良好的循環,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行爲。

而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往往也會有困惑。所謂智者多憂,前不久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映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影片,其中有一部南美洲的電影《蛇之擁抱》深深打動了我,電影是根據上世紀一位德國植物學家在亞馬遜叢林中的探險日記改編的,其中有個情節是探險家和當地部落的一段衝突——常年的叢林生活使探險家和當地部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對他們的文化也十分了解,又一次,在他去部落交換食物補給後正離開時,突然發現他的指南針被部落的孩子拿去了,他非常焦急,再三要求首領歸還。看到這裏,很多人都以爲探險家的焦慮是擔心沒有指南針而無法繼續旅行,因爲他一再重複說,我不能把指南針留在這裏,甚至不惜要動武強行奪回。這讓他的印第安嚮導十分氣憤,他說:“知識是屬於所有人的,你們白人不能壟斷!”但是探險家卻說:“不,你不明白,我真的不能把指南針留在這裏,他們的知識體系是建立在星象和風向之中,如果有了指南針,他們就會依賴它,而忘記從祖先繼承來的知識,忘記自然賜予的天賦。”而在影片的結尾,隨着歐洲文化不斷強勢入侵,印第安人的雨林文化最終消亡了。

這段情節讓我感觸很深,和古人相比,我們獲取和分享知識的渠道實在是太多了,特別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可能面臨選擇:如何辨別,怎樣取捨才能不忘初心,不迷失方向,始終保持對讀書那份純粹的熱愛,我們讀書的目的又是什麼,是裝點門楣、充實談資、提高身份,還是求道解惑、學以致用、經世濟人?目的不同結果也會不同,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古人又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想,我們的閱讀和分享,不應該是人云亦云,也不是爲了炫耀博學,最重要的是爲了培養明辨和思考的能力,是能夠塑造獨立的思想,建設積極的行動,影響和改變我們的行爲,就像剛纔法師所說,學修並進,最終達到迴歸天真、知行合一的境界。

如果總結幾個關鍵字的話,我理想中的讀書軌跡,應該是一個從內心愉悅到傳遞力量,再到改變行爲的昇華過程。

以上就是我對於讀書與分享的一點粗淺的體會。最後,再次感謝區委領導和工作人員爲本次活動付出的心血,我也希望能在今後更多地參加這樣的活動,和大家一起努力,在閱讀中發現更好的自己,在分享中創造更美的世界。

讀書分享會總結髮言稿 篇2

何爲“儒雅”?一是學識深湛,二是氣度溫文爾雅。從一看來,在座諸君,爲人師表,皆曾十年寒窗,囊螢映雪,萬人同過獨木橋。然後魚躍龍門,登臨高等學府,拜名師,研經著,深造數載,略有小成,乃走向講臺,手執教鞭,經營傳道授業解惑之大業也。學問之深湛,有目共睹之,此所謂增城職校,儒雅之師也。

深湛學問既有之,溫文爾雅之氣度又從何來呢?

讀書人儒雅,君不見瀟灑飄逸、放浪不羈的李太白,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才思敏捷、風流倜儻的蘇東坡……都讓我們無限神往。讀萬卷書,就是讀書人風度儒雅的雄厚基礎。

謝冕老師曾說:“讀書人是幸福人,因爲他除了擁有現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另一個更爲浩瀚也更爲豐富的世界。”品味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我不禁潸然淚下;吟誦他的“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我體會到了那種離別之痛;賞讀李叔同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我感受到離愁別緒的傷悲。品賞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讓我感受到人生的流逝;吟誦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讓我明瞭人世間的坎坷。

爲人師表,我們當胸懷壯志,“我願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道出了我們的願望;“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正是我們爲教育事業建立功勳的不死決心。“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正是儒雅教師的豪情萬丈。所以說,誦讀經典,讓我們鑄就了儒雅爲師的理想和追求。

做儒雅教師更是一種心態,文如明燈,爲我指路。李白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顯示了人生不爲追名逐利而煩惱,只爲享受生活而釋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給我們一種人生的灑脫,一種豁達的淡然;有了執着的追求,更要拿得起,放得下,“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這纔是真正的儒雅教師的風度。

儒雅是骨子裏的東西,真正儒雅的人,一舉手一投足,就能體現出來,無須刻意表現。正所謂“胸懷家國行方遠,腹有詩書氣自華”。有的人不肯讀書學習,沒有文化修養,一身名牌,但胸無點墨,談吐粗俗。即便硬是學別人儒雅,也只能學得皮毛,附庸風雅,不倫不類,最終只落得個貽笑大方。老師們,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誦讀經典名篇吧,學習儒雅文化,共建書香校園,同造儒雅師風。

讀書分享會總結髮言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五年級二班的,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交流讀書的經驗與體會。我與大家交流的題目是《書籍—心靈成長的搖籃》。

自從學校開展書香校園讀書活動以來,我受益匪淺,我的閱讀量有逐步的提高,我的眼界變得更加開闊,我也能在書本中找尋到真正的快樂。讀書成爲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期間,我讀許多書,有:《木偶奇遇記》、《青銅葵花》、《五三班的壞小子》、《愛的教育》、《草房子》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愛的教育》,因爲這本書讓我明白愛的真諦。這本書是一個四年級小學生恩利科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他告訴我們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羣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爲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成爲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就是在愛中長大的,父母對我們的愛,爺爺奶奶對我們的愛,親戚朋友對我們的愛,老師對我們的愛。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裏。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珍惜這份濃濃的愛,讓它永遠和我們相伴。

我就是在這本書中尋找到愛的真諦,可見書籍是多麼的重要啊!書籍是駛向文學海洋的一條小船,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熱愛書籍,品讀書籍,在書的海洋中去盡情遨遊吧!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