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讓演講稿(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4W

謙讓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謙讓演講稿(通用17篇)

大家好!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謙讓是一種美德》。

同學們都知道,謙讓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不僅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做人的境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貴在謙讓,謙讓是一種深厚的涵養,它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帶給我們心靈的恬淡與寧靜。學會謙讓,嘗試謙讓,在生活中實踐謙讓,同學們慢慢就會體會到:謙讓其實是一種幸福。有了謙讓,我們人生前行路上就多了一張通行證;有了謙讓,我們的生活中就有了幸福微笑的催化劑;有了謙讓,同學們就有了和諧相處的充要條件。

同學們都知道“完璧歸趙”的故事,戰國時期,藺相如的“完璧歸趙”讓他的身份地位攀高升,從一個“門客”變成可以與廉頗“同列”的重要人物,以至招來大將廉頗的不滿。但藺相如是一位懷有謙讓之心的人,廉頗出惡言辱罵他,而已位居廉頗之上的他並沒有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而是“不肯與會”,“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在路上“望見廉頗”就“引車避匿”。這是何等的寬容謙讓啊。他這樣做,不是因爲自己懦弱,而是爲整個國家的利益。因爲他知道“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爲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知道後,深愧不已,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正是藺相如的謙讓,使得將相重歸與好,併成刎頸之交,最終成就“將相和”的千古佳話。他們併合二人之力,保全了趙國。試想一下,假如兩人互不相讓,堅持針鋒相對,後果又會怎樣呢?大概趙國早就爲秦所滅了吧?這種相互謙讓的作風,多麼難能可貴啊!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具體應該怎樣做呢?

首先,同學之間要相互信任,坦誠相待。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能聽取別人的合理建議,發現自己的意見與別人不同時,不要固執己見,強詞奪理,要做到以理服人。不能給同學取外號,更不能譏笑和戲弄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同學。不做那些只圖自己快樂,而給別人帶來痛苦的事。不傳播一些不利於團結的話,更不能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做到“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以人非”。

其次,同學之間相處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同學相處,難免會出現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遇到矛盾要懂得謙讓,主動化解。遇事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一味強調自己的理由,指責別人,更不能動輒拔拳相向。同學們還記得學校爲我們精心設計的“愛心卡片”嗎?爲此,學校還特意推出“一張卡片釋恩怨”活動。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大家懂得謙讓,學會謙讓,踐行謙讓,讓我們的在校生活更加和諧美好。

再其次,我們同學們在生活中要學會謙讓,給人方便,自己方便。用餐洗手時,讓着急的同學站到前面;發新書時,讓同桌先拿;下樓梯時,讓年級較低的同學先行;外出活動時,把前排的座位讓給暈車的同學;活動時,讓同學先選器材這些不但會讓我們感受到快樂,還會讓我們的心境更明澈。英國《太陽報》曾以“什麼時候最快樂”爲題進行有獎徵答,他們從八萬多封信中統計出了選擇人數最多的答案:禮讓別人時最快樂!我們的謙讓會換來別人的'感謝、微笑,也會爲自己換來快樂的心境。

同學們,你想變得快樂嗎?想讓你的生活充滿陽關、溢滿芳香嗎?那就讓我們學會謙讓,讓謙讓成爲我們終生的習慣,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吧!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大家懂得謙讓,學會謙讓,踐行謙讓,讓我們的在校生活更加和諧美好。

再其次,我們同學們在生活中要學會謙讓,給人方便,自己方便。用餐洗手時,讓着急的同學站到前面;發新書時,讓同桌先拿;下樓梯時,讓年級較低的同學先行;外出活動時,把前排的座位讓給暈車的同學;活動時,讓同學先選器材這些不但會讓我們感受到快樂,還會讓我們的心境更明澈。英國《太陽報》曾以“什麼時候最快樂”爲題進行有獎徵答,他們從八萬多封信中統計出了選擇人數最多的答案:禮讓別人時最快樂!我們的謙讓會換來別人的感謝、微笑,也會爲自己換來快樂的心境。 同學們,你想變得快樂嗎?想讓你的生活充滿陽關、溢滿芳香嗎?那就讓我們學會謙讓,讓謙讓成爲我們終生的習慣,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吧!

謙讓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五(3)班的,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學會謙讓,友誼長存》

謙讓作爲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在處處講求競爭的現代社會,似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質疑。主張謙讓的人說“謙虛忍讓不僅是修養好更是大智慧。”謙讓是一種胸懷,一種美德,一種風度,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修養。我們需要謙讓精神,這個時代也呼喚謙讓精神,今天,謙讓不過時。

清朝時,有一大戶人家想壘一道院牆把自己與鄰居家隔開。爲牆基的位置,兩家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大戶人家雖財大氣粗卻因不如鄰家子孫繁盛而吃了眼前虧,深感面子不保,馬上給在京城做大官的兒子寫家書一封,細述了家中煩惱,要求兒子快返鄉想辦法整治鄰居一下,爲家族撈回面子。這位在京高官見信後迅速給家中回了一封急信,信中語重心長地說明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並在信尾文采飛揚地寫了四句話:“千里捎書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大戶人家見信後深受教育,迅速與鄰家修好,並決定兩家之間不再壘牆,永不隔心!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謙讓不是吃虧,是給自己留有餘地。

謙讓是一種美德,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風度。我們中學生理應學會謙讓,養成相互謙讓的良好習慣。然而,我們也不無遺憾地看到,在我們的身邊,同學之間爲了瑣碎小事,發生爭吵甚至打架的現象仍屢見不鮮。固執己見、互不相讓的爭吵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嚴重影響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可是,如果我們擁有了謙讓的.精神,遇到這種爭執明智地退讓一步,或許,我們便會發現很多誤會和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爲,謙讓不僅可以化解矛盾,更能化阻力爲動力,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同學們,你們也想收穫這樣的快樂嗎?你們也想讓生活充滿陽光,溢滿芬芳嗎?那麼讓我們在生活中學會謙讓吧!給人方便,與己方便,中午就餐時,讓同學站到前面;發放新書時,讓同桌先拿;下樓時,讓低年級的同學先走;出教室門時,讓老師和女同學先行;做遊戲時,把玩的機會讓給還沒有玩過的同學;看書時,把書讓給另一位也很想看這本書的同學,自己下次再看……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謙讓的精神爲我們自己儲蓄文明,共同分享我們的歡樂吧!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謙讓演講稿 篇3

月明星稀,是溫柔的繁星把光輝謙讓給那輪皎月,然而它們沒有被遺忘,詩仙就渴望着“手可摘星辰”。

落紅有情,是落紅把生長的機會謙讓給下一代,詩人讀懂了它們的謙讓,吟出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佳句。

萋草幽幽,是片片芳草把色彩謙讓給了鮮豔的花朵,它們甘作陪襯,然而它們的謙讓卻贏得了小草的讚歌。

臘月梅香,是冬梅把春光明媚謙讓給了百花,自我獨承寒冬,但沒有它的謙讓,怎會譜出一曲“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讚歌

謙讓,締造了奉獻的世界;謙讓,譜出了生活的樂章;謙讓,帶來了靈魂的洗禮。謙讓是一種美德,成全了別人,也帶來了自我的人生價值

張媛媛在面試時謙讓,招聘單位以缺乏“銳意進取”爲由,不予錄用,實在是大錯特錯!張媛媛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必須會在她的崗位上實現她的人生價值——正如繁星、冬梅、芳草。她的人格魅力必須會贏得衆多客戶、贏得市場、贏得公司的繁榮昌盛,招聘單位真是有眼無珠,錯失英才

偉大人物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有謙虛的美德。偉大的物理學家——力學奠基人牛頓,創造了震撼世界的奇蹟,卻謙稱自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他把自我的成就歸功於前人,他的謙讓,誰又能說不是“銳意進取”呢謙讓,是一把柔情之劍,給人帶來精神的提升與洗禮,亦可幫你在前進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經過艱辛的歷練,最終登上了月球,爲中國贏得了世界的榮譽,他卻始終把一切功勞讓給了全國人民。他的謙讓,更是體現了他對祖國高度的愛。謙讓,是一隻溫暖的蠟燭,看似燃燒了自我,損耗了自我,但它更是實現了自我的人生價值。

謙讓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市場經濟下,她發揮着更爲進取的作用,它成就了一個和諧歡樂的世界。謙讓,是一種美德,謙讓,是實力的體現,謙讓是和諧社會成功人士的商標,讓我們都來堅持這種美德吧

謙讓演講稿 篇4

安富安北中心國小六年級—蔡瑤瑤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謙讓也是一種美德》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都會融會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我認爲,謙讓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認爲謙讓只是表面上談談,實際也不用去做的,其實他們錯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只做大事,對小事卻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車先讓老人先上,看見老人要讓座……

謙讓這個詞語對人們既陌生又熟悉,早在我們跨進校門時,我們的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學會謙讓,隨着時間的流失,在我們的記憶裏,謙讓這個詞似乎已漸漸淡忘了……記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人很多,座位上都坐滿了人。到了廣順站時,上來了一位滿頭銀髮、拄着柺杖的老奶奶,還帶着一位年幼的小孫子,可是沒有人讓座。儘管那位老奶奶領着孫子在顛簸的車內從車門口一直走到車尾,可他們卻毫不在乎,視若無睹。坐着的人心安理得,連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們。滿車的人都冷漠地看着這一老一少,只是冷漠地看着…… 這時,車上又傳來了播音員親切的話語----“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您

主動讓座”聽着這耳熟能詳的話語,我憤憤地想,這簡直是極大的諷刺。我都已經聽過幾百遍了,想必經常坐車的人聽了也不止100遍,可今天,需要讓座的今天,滿座的人,卻對他們不加理睬。我認爲,對於我們國小生來說,讓座只是我們應盡的一種義務。現在,人們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誰也不願意吃個虧——正如讓座這個簡單的動作。此刻的讓座已成了那變質的麪包,像個足球似的被人們踢來踢去。身處新世紀的我們,怎能對此視若無睹,怎能自私自利,怎能被這世俗的陋習所污染呢?

我們大家在學校裏也會有一些小事發生。如同學之間偶爾的一些吵嘴、打架、鬧小矛盾……但同學與同學之間,應該互相謙讓,互相寬容,我們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謙讓是一種美德,謙讓其實很容易做到。事在人爲,新世紀的我們首先必須要具備國小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親愛的同學們,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擁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謙讓演講稿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認爲,謙讓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認爲謙讓只是表面上談談,實際也不用去做的,其實他們錯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只做大事,對小事卻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車先讓老人先上,看見老人要讓座……

謙讓這個詞語對人們既陌生又熟悉,早在我們跨進校門時,我們的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學會謙讓,隨着時間的流失,在我們的記憶裏,謙讓這個詞似乎已漸漸淡忘了……

記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人很多,座位上都坐滿了人。到了廣順站時,上來了一位滿頭銀髮、拄着柺杖的老奶奶,還帶着一位年幼的小孫子,可是沒有人讓座。儘管那位老奶奶領着孫子在顛簸的車內從車門口一直走到車尾,可他們卻毫不在乎,視若無睹。坐着的人心安理得,連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們。滿車的人都冷漠地看着這一老一少,只是冷漠地看着…… 這時,車上又傳來了播音員親切的話語——“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您

主動讓座”聽着這耳熟能詳的話語,我憤憤地想,這簡直是極大的諷刺。我都已經聽過幾百遍了,想必經常坐車的人聽了也不止100遍,可今天,需要讓座的今天,滿座的人,卻對他們不加理睬。

我認爲,對於我們國小生來說,讓座只是我們應盡的一種義務。現在,人們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誰也不願意吃個虧——正如讓座這個簡單的動作。此刻的讓座已成了那變質的麪包,像個足球似的被人們踢來踢去。身處新世紀的我們,怎能對此視若無睹,怎能自私自利,怎能被這世俗的陋習所污染呢?

我們大家在學校裏也會有一些小事發生。如同學之間偶爾的一些吵嘴、打架、鬧小矛盾……但同學與同學之間,應該互相謙讓,互相寬容,我們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謙讓是一種美德,謙讓其實很容易做到。事在人爲,新世紀的我們首先必須要具備國小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親愛的同學們,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擁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謙讓演講稿 篇6

這樣一個故事:美國拳王喬·路易在拳壇所向無敵。有一次,他和朋友一齊開車出遊,途中,因前方出現異常情景,他不得不緊急剎車。不料後面的車因尾隨太緊兩輛車有了一點輕微碰撞。後面的司機怒氣衝衝地跳下車來,嫌他剎車太急,繼而又大罵喬?路易駕駛技術有問題,並揮動雙拳,大有想把對方打個稀巴爛的架式。喬?路易自始至終除了道歉的話外再無一語,直到那個司機罵得沒趣了,揚長而去。喬?路易的朋友事後不解地問他:“那人如此無理取鬧,你爲什麼不好好揍他一頓?”喬?路易聽後認真地說:“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羅蒂,帕瓦羅蒂是否應爲對方高歌一曲呢?”

我被喬·路易的寬宏很多打動了。其實以他的實力,只需不重的一拳,就能夠給那個蠻不講理的人一個深刻的教訓,而他並沒有這樣做,只是一個勁的道歉,以忍讓的人格力量去感化對方。俗語有云:退一步海闊天空。能夠忍讓別人的無理舉動,實在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

忍讓是一種豁達的摯愛,就如一弘清泉澆滅艾怨嫉妒之火。能夠化衝突爲詳和,化干戈爲玉帛。忍讓又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別人衝撞了你,內心也會感到不安。你以忍讓待人,自然會得到別人的理解與擁戴。忍讓還是一種深厚的涵養,它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你心靈的恬淡與寧靜。它不但能夠改善自我與社會的`關係,還能夠使自我的心靈得到慰藉與昇華。忍讓實在是一門生活的學問

當然,忍讓並不意味着退卻不前或軟弱可欺,並不是應對委屈、誤解、甚至__無動於衷。忍讓,顧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來。忍讓者總是以寧靜平和的心態去感化他人的淺薄行爲,以寬闊博大的胸懷去包容他人的悖理舉動,最終以無可爭議的成功來警醒世人。例如:藺相如忍讓爲國家,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林肯受辱罵而不怒等等,都被世人傳爲美談。

讓我們記住這樣一句話:處世讓一步爲高,退步是提高的張本。

謙讓演講稿 篇7

“讓一得百,爭十失九”,這是唐朝文人馬總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人生不要太計較得失,有時謙讓會讓你收穫更多,太過計較反而會失去更多。看到這一句話,我不由地想起《哈佛家訓》中“一條小麪包”的故事。故事中的那個小女孩不正是因爲謙讓,總是最後拿最小的麪包,最終得到了麪包師的獎勵。

在生活中,有時候失去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因爲謙讓,會讓你擁有更多的朋友與快樂。記得7歲的那年,一天媽媽帶我去遊樂場,那天遊人特別多,我們排隊等候坐旋轉木馬已經大半天了,眼看下一場就可以玩,我不由於樂了起來。這時排在隊伍後面的一位阿姨領着一個小女孩走上前來,挨個問詢能不能與她們換隊先坐。由於大家都等了很長時間,所以她的提議無人搭理。問到我們時,媽媽反問:“你們爲什麼要換呀?”原來她們是外地遊客,下午就要返程回家了,可因爲旋轉木馬排隊人太多,她們一直沒有坐上。看着那個小女孩渴望的眼神,我不由地拉了一下媽媽的手,說:“咱們讓她們吧,不就是等等嗎,反正也能玩。”媽媽同意了,我們交換了位置,從前面又排到了隊伍後面。遊樂時間結束了,那個小女孩一蹦一跳從裏面出來,經過我們身邊時,她忽然跑過來,抱着我的胳膊開心地說:“謝謝你,小姐姐!”說完還在我的臉上親了一口,阿姨也走過來再次表示感謝,還送我一個大大的甜筒冰淇淋。我咬着那冰淇淋,嘴裏甜甜的,心裏更是甜甜的。

雖然這件事過去很久了,但我時刻想起,心裏總是美滋滋的。正如那句名言所說“好爭的人,天將與之相爭;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擁有一顆謙讓的心有如擁有寬廣的大地,人會因爲寬容而更偉大,更美麗。

讓我們的生活多一分謙讓吧,讓天空中多一份陽光,讓人與人之間不再有隔閡,讓生活多一份絢麗,讓社會處處充滿真情。

謙讓演講稿 篇8

放暑假了,朵朵一家準備去野外度假。在度假前一天晚上,她們一家都在忙着準備生活用品。文具們就從書包裏探出頭來,爬上書桌聊起天來。

“朵朵最喜歡那個穿着粉色婚紗、梳着兩個馬尾辮的洋娃娃,這次度假也帶着她,她們兩個真是形影不離呀!”橡皮說。

“朵朵最喜歡的應該是戴在她脖子上的那條項鍊,那是在她七歲生日時,姑姑送給她的。朵朵只要一戴上它,就不會把它摘下來。”鉛筆不甘示弱地說。

練習本搶着說道:“朵朵最珍惜我們了,比如說我,當她每次寫作業時,都把字寫得端端正正,從不在我身上亂塗亂畫。”

聽練習本這麼一說,文具們都嘰嘰喳喳地吵成一片,像熱鬧的菜市場一般。

聽着這番吵聲,練習本大聲喊道:“你們先別吵,先別吵!現在你們排成一隊,我點到誰,你們就依次上來說一說朵朵最珍惜誰。”

聽了練習本這番話,文具們頓時安靜下來。它們有的推,有的擠,快速地排成一隊,等待練習本報到自己的名字。

“刨筆捲你先上來吧。”

“我覺得朵朵應該最珍惜我,每次把筆刨尖之後,都會把我肚子裏的‘垃圾’清理得乾乾淨淨。”刨筆捲是個大嗓門,一說話就把身旁的練習本吵得不耐煩。

“自動鉛筆你上來說。”

“我覺得朵朵最珍惜我,每次用我寫完作業之後,都會把裏面的短筆芯取出來,使我的身體從不會堵塞。”

……

突然,朵朵推開房門走進來說:“剛纔的一切,我都聽到了。你們中的每一位我都非常珍惜,你們應該學會謙讓。”

謙讓演講稿 篇9

謙讓是一種美德,往往你謙讓別人,別人就會給你最大的回報!

我在網上見過一則這樣的故事有一個老人他去世了,他和他的狗到了天堂和地獄的門口。守在門口的一個守衛說:“你們兩個人其中要有一個人要去地獄,一個要去天堂。”聽完老人立刻向天堂跑,看到那裏我就覺得這個老人十分的壞。可是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到了天堂門口老人在門口前停了下來狗也停了下來。那個守衛就十分的疑惑不解,他就問:“老人,你已經到了天堂門口怎樣還不進去呢?”老人就笑着說:“其實我並不想要進天堂我只想要我的這一隻狗進入天堂。”守衛就更加疑惑了說:“那你爲什麼還要往天堂的路跑呢?”老人說:“我這一隻狗啊異常的忠誠啊,只要主人在哪裏他就跟去哪裏。所以我不得不跑到天堂門口讓他進去。”

守衛聽了,熱淚盈眶,把他們兩個人都送到了天堂。在哪最終一刻我也感動了。是啊只要是人都會謙讓的,我在那時想到要是那一隻狗肯定會更加的忠誠,更加的照顧主人。

人間處處有謙讓,比如說我們廠裏吃飯時選中了同一碗,我們肯定都會謙讓,把那一碗讓給他人,在做公交車的時候青少年看見有老人或者是婦女都會把位置讓給他們,在過人行道時我們總會把路讓給他人……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事例,所以我們要對人人都謙讓這樣別人也會給予你回報之恩!

謙讓演講稿 篇10

“忍一步,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同學、朋友、親人之間我們都要學會謙讓,因爲謙讓也是一種美。

每次來天津,我都會和小弟弟打仗。小弟弟成成只比我小一歲,所以我管他時他總是不服。這就常常摩擦出憤怒的火花,有時就因爲吃飯你吃得多我吃得少這樣種.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結果則兩敗俱傷。

今年我已經上七年級了,成成也上四年級了。以前總把打架當成一種習慣,而現在不會了。

每天我們都會一起寫作業,一張大桌子,我倆坐對面,因爲我倆都靠着桌子,重力在桌子上,所以桌子像滑輪一樣輕輕地小幅度地滑動。爲了我能舒服一些,我總是往裏拽,這時我可以看見他的嘴角微微抽動了一下,眉毛呈“八”字狀,極不情願地往前挪動了椅子,他一定想:怎麼什麼事情都得我聽你的?但我沒生氣,寫了一會兒,我感覺到他微微往這邊拱,可能不是故意的,我隨口說了聲:“別擠了啊!”誰知,他卻說:“不知道是誰擠的,你沒拽呀?”這一下激怒了我,看着他歪着嘴嘀咕的樣子,我氣不打一處來,他也躍躍欲試的架勢。“忍”我靜靜地想,我比他大,我理應讓着他,我倒吸了一口涼氣,好像一桶水把我內心的怒火澆滅了。

最後成成還是向我道了歉,我們的感情更好了。現在想想,如果不是我倆都謙讓了對方,不知會冷戰幾天哩!

謙讓是一種美德,它可以讓人與人之間更融洽。“孔融讓梨”告訴我們謙讓就是尊老愛幼,家庭美滿幸福的和諧因素。

每次吃水果,成成總是會刻意去拿小的那一塊,留給我們大的。我也會搶着去拿“不好看的”,把新鮮的留給家人。大人們誇我們懂事了,其實我知道是“謙讓”讓我嚐到了比蜜還甜的精神食糧。

學會謙讓,它能使人與人之間更加和諧,更加融洽,我們要讓謙讓的美德發揚下去!

謙讓演講稿 篇11

荷之所以贏得“出淤泥而不染”是因爲它對於污泥的謙讓;竹之所以贏得“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美譽,是因爲對於陡崖的謙讓。

要學會謙讓,謙讓是一種魅力,更是一種豁達的胸襟。謙讓是蘇東坡“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從容;謙讓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然;謙讓是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慨。雄鷹學會謙讓狂風驟雨,才能使它展翅高空。我們學會謙讓,胸襟會變得更加寬廣。

要學會謙讓,謙讓是一種修養。縱觀三國,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但又有多少英雄豪傑倒在嫉妒的血泊中?周瑜,一代能才。因爲心胸狹窄,不能容人,導致自己吐血而死,時年三十六歲。公瑾死前還仰聲長嘆:“既生瑜,何生亮!”我想,如果當時周公瑾知道謙讓,與孔明共同伐魏,恐怕三國的歷史將要重寫。

要學會謙讓,謙讓是一種品質。我們在學會謙讓別人的同時,更要學會謙讓自己,謙讓人生。面對於生命的挫折,我們要學會謙讓,必要時,我們更要感激它。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要因爲挫折而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不要因爲挫折而失去了活下來的勇氣。學會謙讓,它將成爲我們走向成功的風帆。太史公對於生命的謙讓,完成了被稱之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貝多芬對於生命的謙讓,使之完成了舉世矚目的“命運交響曲”,奧斯特洛夫斯基對於生命的謙讓,完成了着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謙讓生命,謙讓自然。正是因爲有了它,纔有“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讚歎;纔有“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的感慨;纔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麗。

我們要學會謙讓。謙讓不是一葉扁舟,隨波逐流;謙讓不是一葉浮萍,飄搖不定;謙讓不是一束曇花,轉瞬即逝。謙讓是永恆的,正是因爲這樣,世間才充滿着和諧。

謙讓演講稿 篇12

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很熟悉。可是這個故事好像並沒有影響過我,因爲家裏既沒有哥哥弟弟,也沒有姐姐妹妹,所以我也不用謙讓。可是經歷了那件事之後,我學會了謙讓。

有一天,正好是星期日,我在家休息。小姨帶比我大一歲的姐姐到我家做客。吃完飯後,爸爸媽媽去上班,家裏就剩下小姨、我和姐姐。小姨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和姐姐便到我的臥室玩。我們做了一個遊戲,是演小紅帽的故事,姐姐讓我演大灰狼,我不幹,便求她跟我換一下主角,可她不講理地說:“怎樣地,願玩不玩,不玩拉倒,反正我就得當小紅帽!”我便跟她吵了起來,同時驚動了小姨,小姨來到我的臥室,問明瞭情景,然後就對姐姐說:“這就是你的不對,你是姐姐,應當處處謙讓妹妹一點,可你這倒好,竟和妹妹吵起來。”

我本以爲姐姐會所以生氣,可沒想到一向爭強好勝的姐姐,聽了小姨的話,竟然主動開口向我道歉。這情景深深觸動了我,使我明白了謙讓的完美。

從那以後,我學會了謙讓,處處爲別人着想,也得到了大家的讚賞。謙讓是善良,是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發揚這種精神!

謙讓演講稿 篇13

我是家裏的小太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

在家裏,每個人都讓着我。吃飯時,把最好吃的讓給我;看電視時,把黃金時段讓給我;上網時,把最好聽的歌讓給我。每一次,我都會欣然理解。但那一次,我拒絕了。

奶奶在我很小的時候得了糖尿病。過年時,許多親戚朋友來看望她總會給她帶大包小包的水果、補品等。待客人都走了後,她就向我招招手:來,來,泱泱給你吃!邊說,她邊拿起身旁的某樣東西塞到我手裏。不懂事的我每次都拿了後便噌地跑開了。

有一次,我照常捧着奶奶讓給我的一袋餅乾往廚房走去。那天媽媽十分反常,居然一把奪過了我的'餅乾,數落我說:奶奶近來身體不好,她生病都不想打點滴,你怎樣能跟他搶食吃,太不孝順了!媽媽的一頓數落把我徹底清醒了。過了年我已經十一歲了,一家人圍着我團團轉,就連奶奶也一向關注着我,盼望我更加聰明懂事。我搶過餅乾就往奶奶房跑,我要把它讓給奶奶。

奶奶,奶奶!我大聲呼道。奶奶見我捧着剛纔的餅乾來到房裏,疑雲頓起:孩子,你怎樣了?這餅乾不好嗎?奶奶,這餅乾很好吃,但我要讓你吃。爲什麼?你是長輩,晚輩要孝順長輩!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孩子,奶奶不愛吃纔給你的。奶奶笑道。胡說!我大喝一聲,你愛吃的,你必須要吃。說完,我跑出了門外。關門時,我聽到奶奶小聲說了一句:泱泱長大了!我站在門外,破涕爲笑:奶奶,我要學會讓。

車讓人,讓出一份安全;車讓車,讓出一份秩序;人讓車,讓出一份禮貌;人讓人,讓出一份友愛……在家庭中,讓出滾滾親情;在學校裏,讓出深深友誼;在社會上,讓出和諧天地。

讓是一種美德,其實讓也能使人感到歡樂。哦,我學會了謙讓。

謙讓演講稿 篇14

“忍一步,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同學、朋友、親人之間我們都要學會謙讓,因爲謙讓也是一種美。

每次來天津,我都會和小弟弟打仗。小弟弟成成只比我小一歲,所以我管他時他總是不服。這就常常摩擦出憤怒的火花,有時就因爲吃飯你吃得多我吃得少這樣種.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結果則兩敗俱傷。

今年我已經上七年級了,成成也上四年級了。以前總把打架當成一種習慣,而現在不會了。

每天我們都會一起寫作業,一張大桌子,我倆坐對面,因爲我倆都靠着桌子,重力在桌子上,所以桌子像滑輪一樣輕輕地小幅度地滑動。爲了我能舒服一些,我總是往裏拽,這時我可以看見他的嘴角微微抽動了一下,眉毛呈“八”字狀,極不情願地往前挪動了椅子,他一定想:怎麼什麼事情都得我聽你的?但我沒生氣,寫了一會兒,我感覺到他微微往這邊拱,可能不是故意的,我隨口說了聲:“別擠了啊!”誰知,他卻說:“不知道是誰擠的,你沒拽呀?”這一下激怒了我,看着他歪着嘴嘀咕的樣子,我氣不打一處來,他也躍躍欲試的架勢。“忍”我靜靜地想,我比他大,我理應讓着他,我倒吸了一口涼氣,好像一桶水把我內心的怒火澆滅了。

最後成成還是向我道了歉,我們的感情更好了。現在想想,如果不是我倆都謙讓了對方,不知會冷戰幾天哩!

謙讓是一種美德,它可以讓人與人之間更融洽。“孔融讓梨”告訴我們謙讓就是尊老愛幼,家庭美滿幸福的和諧因素。

謙讓演講稿 篇15

謙讓,是尊敬別人的表現。學會謙讓,對我影響很大。

記得有一天,媽媽買了幾斤葡萄,帶回家裏,大家分享。那葡萄水靈靈的,就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當葡萄剛被擺上桌時,我搶先一步,拿起一個大葡萄,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了一個又一個。大人們纔開始吃,葡萄已剩不多。

媽媽把我拉到屋裏,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什麼事都要謙讓,如果你不做到謙讓,其他人就會認爲你沒禮貌,不尊重別人。當然,你就留給他不好的印象。”我不服氣,說:“如果什麼事都謙讓,那會吃虧的。”“該謙讓時才謙讓呀,比如說剛纔,你就應當讓大家先吃;如果你有權利先幹什麼,你也不去爭,這時你就先幹什麼。”“哦,原先是這樣。”我懂了,很多事是需要謙讓的。

媽媽轉身走出去,看見葡萄吃完了,又洗了一串葡萄放在盤子裏。這下我不再那麼“進取”了,招呼大家:“快吃葡萄吧。”他們吃了一些後,我纔開始吃。我望了媽媽一眼,媽媽笑了,我最終學會了謙讓。

以後,我處處都謙讓,對我十分有益。許多事情稍稍謙讓一下,對大家還是十分有好處的。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謙讓,那世界會變得多麼完美。

謙讓演講稿 篇16

謙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表弟來之前,我是不懂得謙讓的。  

以前,家裏就我一個孩子,所以我只會接受別人的謙讓,處處受到愛護。我以爲永遠都是這樣,可誰知事情突然發生了轉折。  

由於舅舅工作忙,五歲的表弟無人看管,便在我們家住了下來。一開始我們的相處還可以,可不久就出現了“戰亂”。媽媽買了楊梅。楊梅酸甜可口,一咬就滿嘴酸水兒,美味極了。但是它們的數量屈指可數,當盤子裏只剩下一個時,我們犯難了。這一個到底給誰吃呢?“要不就猜拳吧!”弟弟提議。好啊!他和我猜拳,是自尋死路。果然,我贏了,正當我準備伸手去拿時,弟弟開始耍起了賴皮:“我不嗎,我就要吃這個!”說着就上來搶。他哪能搶過我,我把楊梅高高地舉過頭頂,弟弟怎麼也夠不着。正在我們相持不下時,媽媽來了。她見到這個情景,皺了皺眉頭,悄悄地伏在我耳邊說道:“弟弟小,不懂事,你小地時候別人不也是處處讓着你嗎?再說了,他父母不在身邊,應該給予他更多地關愛才是呀。”我聽了這句話,覺得很有道理,但是事先說好地規則,我還是左右爲難。媽媽見我這樣,就和顏悅色地說道:“小孩子應該學會謙讓。你謙讓了,你在這事上處理的就很恰當。弟弟小,他現在不懂,以後就會漸漸明白的。”我那高高舉起的手終於垂了下來。  

從這以後,我便什麼事都讓着他,一些事也開始尊重他的意見。漸漸地,弟弟也學會了謙讓。當我們兄弟倆都喜歡的東西只剩一個時,我們就會推來推去。當然,他還不是那麼懂事,有時也會耍耍賴皮。  我學會了謙讓,我感覺我離我長大又近了一步。

謙讓演講稿 篇17

謙讓作爲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在處處講求競爭的現代社會,似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質疑。主張謙讓的人說“謙虛忍讓不僅僅是修養好更是大智慧。”反對謙讓的人說“謙讓早就過時了。弱肉強食,競爭就該當仁不讓。”可是,不可否認的是類似謙讓的事情在你我身邊似乎已很難發生了。無論是乘車、購物、排隊、買票,還是與人合作、相處,優先研究個人利益不僅僅是人性使然,也是現實生活所激發出的人生存的本能。梁實秋曾在一文中寫道:“小時候讀到孔融讓梨的故事,覺得實在難能可貴,自愧弗如。有人猜想,孔融那幾天也許肚皮不好,怕吃生冷,樂得謙讓一番。我不敢這樣妄加揣測。可是我們要承認,利之所在,能夠使人忘形,謙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讓梨的故事,發揚光大起來,確有教育價值,可惜並未發生多少實際的效果:今之孔融,並不多見。”難道謙讓真的過時了嗎?當然沒有。謙讓是一種胸懷,一種美德,一種風度,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修養。我們需要謙讓精神,這個時代也呼喚謙讓精神,今日,謙讓可是時。

清朝時,有一大戶人家想壘一道院牆把自我與鄰居家隔開。爲牆基的位置,兩家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大戶人家雖財大氣粗卻因不如鄰家子孫繁盛而吃了眼前虧,深感面子不保,立刻給在京城做大官的兒子寫家書一封,細述了家中煩惱,要求兒子快返鄉想辦法整治鄰居一下,爲家族撈回面子。這位在京高官見信後迅速給家中回了一封急信,信中語重心長地說明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並在信尾文采飛揚地寫了四句話:“千里捎書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大戶人家見信後深受教育,迅速與鄰家修好,並決定兩家之間不再壘牆,永不隔心!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謙讓不是吃虧,是給自我留有餘地。

有一則公益廣告,除了人們擁擠在公共汽車門前,始終是畫外音,一男一女爲了自我能先擠上公共汽車而與對方大吵起來,一位老者則平心靜氣地勸告兩位年輕人“把心放寬就不擠了”。

這兩個故事都體現了謙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與一位爲人極其樂觀豁達的朋友討論謙讓的問題。她說謙讓實際上是一種充滿智慧的處世哲學,因爲謙讓有時不僅僅能夠化解矛盾,還體現了爲人的一種風度與涵養。“不爭”就是心境方面的一種修養。現代社會要求人必須進取進取,沒有人願意主動讓出自我的利益給別人。謙讓並不是說不去應對真正殘酷的競爭,這與個人本事無關,而是因爲謙讓尋求一種內心的平和,內心平和纔會靜,心靜才能生出大智慧。拋開斤斤計較的睚眥必報,謙讓展現出的氣度與修養、個人魅力會增加自我的人緣,獲得更多信任與好感,誰說不會給自我留有更多發展的空間與機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