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演講稿(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7W

魯迅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魯迅演講稿(精選5篇)

大家好!

我國近代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着,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魯迅以筆爲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爲“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是一位愛國愛民、愛憎分明的人。他愛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恨舊社會,恨黑暗的統治者,是他們給勞苦大衆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讓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因此,魯迅先生迫切希望勞苦大衆早日脫離苦海。魯迅先生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雖然自己生病了,但仍然堅持三更半夜寫文章,徹夜工作。還叫女傭阿三多休息,不讓她乾重活。魯迅先生每天工作很忙碌,還是抽出很多時間關心青年。據不完全統計,魯迅一生接待過來訪青年五百多名,親自給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關心過的青年更是不計其數。啊,魯迅先生,你多偉大!

人們都說,魯迅先生是個天才。其實他並不是。“哪裏有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學習上”。這是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名言。聽到這句名言,大家都應該明白了吧?天才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魯迅先生爲了更多地工作,非常珍惜時間,他又說過一句名言,我們都應該牢記:“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我們要向魯迅先生學習,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好好把握今天的美好時光。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是對魯迅先生真實的寫照。魯迅先生活着是爲多數人更好地活,而壓迫者雖然活着是爲了讓別人不能活。魯迅先生情願給人民當牛做馬,無私奉獻,而壓迫者則是騎在人民頭上高喊:“呵,我多偉大!”正是因爲這樣,人們把魯迅先生擡舉得很高,很高,而對那些壓迫者,則是把他們摔垮。魯迅先生從不賣弄自己的知識,只是默默地爲人民服務。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魯迅,也是我們子孫後代學習的楷模。

魯迅先生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質,人們將永遠記住他!

魯迅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當下,中學生有三怕,怕奧數、怕英文、怕魯迅。對於前兩者,我倒心有慼慼焉;對於後者,我不僅不怕,反而喜歡。

當今中國的中學生,目光盯着升學,壓力山大。奧數、英文是兩種特別的東西,它能幫助中學生走上升學的捷徑,中學生總是怕學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語文學科無論怎麼考,分數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這是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識”),且語文課程中的“魯迅”更是難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學都“仰天脅息坐長嘆”。

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澀難懂,確實並不淺顯。但這能成爲我們怕的理由嗎?縱觀先秦諸子散文、唐宋詩詞、明清小說,又有哪一個是既淺顯的?對於精華,唯有一字一句仔細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當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字字珠璣,意味深長,發人深省,難道都讓紅塵掩蓋了它們?

世事滄海桑田,思想卻亙古不變。

“魯迅”這個名詞就其本質,已經不再是周樹人的筆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稱,而是正義力量的象徵。試看當今社會,孔乙己化身爲教授,不是“竊書”,而是“抄書”;阿Q復活了,在網絡炫富炫闊;祥林嫂復活了,在底層呻吟;乏走狗復活了,披着專家學者的鍍金外衣,依然向着窮人狂吠;閏土復活了,失學打工,沒有了美麗的家園……誰怕魯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魯四老爺之流。

中學生不應怕魯迅,應當正視社會現實,不能只沉迷於書本。脫離社會的書本知識斷然不能有助於中國的進步!

如果中學生只被奧數、英文統治頭腦,只爲分數而學,到頭來,思想必定是一片廢墟。急功近利的學習只能損毀我們的未來,未來中國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學者。怕魯迅,就必定不能“樹人”。“人”樹不起來,地平線上就不會升起復興崛起的希望晨曦!

魯迅演講稿 篇3

阿金》

近幾時我最討厭阿金。

她是一個女僕,上海叫孃姨,外國人叫阿媽,她的主人也正是外國人。

她有許多女朋友,天一晚,就陸續到她窗下來,“阿金,阿金!”的大聲的叫,這樣的一直到半夜。她又好像頗有幾個姘頭;她曾在後門口宣佈她的主張:弗軋姘頭,到上海來做啥呢?……

不過這和我不相干。不幸的是她的主人家的後門,斜對着我的前門,所以“阿金,阿金!”的叫起來,我總受些影響,有時是文章做不下去了,有時竟會在稿子上寫一個“金”字。更不幸的是我的進出,必須從她家的曬臺下走過,而她大約是不喜歡走樓梯的,竹竿,木板,還有別的什麼,常常從曬臺上直摔下來,使我走過的時候,必須十分小心,先看一看這位阿金可在曬臺上面,倘在,就得繞遠些。自然,這是大半爲了我的膽子小,看得自己的性命太值錢;但我們也得想一想她的主子是外國人,被打得頭破血出,固然不成問題,即使死了,開同鄉會,打電報也都沒有用的,——況且我想,我也未必能夠弄到開起同鄉會。

半夜以後,是別一種世界,還剩着白天脾氣是不行的。有一夜,已經三點半鐘了,我在譯一篇東西,還沒有睡覺。忽然聽得路上有人低聲的在叫誰,雖然聽不清楚,卻並不是叫阿金,當然也不是叫我。我想:這麼遲了,還有誰來叫誰呢?同時也站起來,推開樓窗去看去了,卻看見一個男人,望着阿金的繡閣的窗,站着。他沒有看見我。我自悔我的莽撞,正想關窗退回的時候,斜對面的小窗開處,已經現出阿金的上半身來,並且立刻看見了我,向那男人說了一句不知道什麼話,用手向我一指,又一揮,那男人便開大步跑掉了。我很不舒服,好像是自己做了甚麼錯事似的,書譯不下去了,心裏想:以後總要少管閒事,要煉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炸彈落於側而身不移!……

但在阿金,卻似乎毫不受什麼影響,因爲她仍然嘻嘻哈哈。不過這是晚快邊纔得到的結論,所以我真是負疚了小半夜和一整天。這時我很感激阿金的大度,但同時又討厭了她的大聲會議,嘻嘻哈哈了。自有阿金以來,四圍的空氣也變得擾動了,她就有這麼大的力量。這種擾動,我的警告是毫無效驗的,她們連看也不對我看一看。有一回,鄰近的洋人說了幾句洋話,她們也不理;但那洋人就奔出來了,用腳向各人亂踢,她們這才逃散,會議也收了場。這踢的效力,大約保存了五六夜。

此後是照常的嚷嚷;而且擾動又廓張了開去,阿金和馬路對面一家菸紙店裏的老女人開始奮鬥了,還有男人相幫。她的聲音原是響亮的,這回就更加響亮,我覺得一定可以使二十間門面以外的人們聽見。不一會,就聚集了一大批人。論戰的將近結束的時候當然要提到“偷漢”之類,那老女人的話我沒有聽清楚,阿金的答覆是:

“你這老×沒有人要!我可有人要呀!”

這恐怕是實情,看客似乎大抵對她表同情,“沒有人要”的老×戰敗了。這時踱來了一位洋巡捕,反揹着兩手,看了一會,就來把看客們趕開;阿金趕緊迎上去,對他講了一連串的洋話。洋巡捕注意的聽完之後,微笑的說道:

“我看你也不弱呀!”

他並不去捉老×,又反揹着手,慢慢的踱過去了。這一場巷戰就算這樣的結束。

但是,人間世的糾紛又並不能解決得這麼幹脆,那老×大約是也有一點勢力的。第二天早晨,那離阿金家不遠的也是外國人家的西崽忽然向阿金家逃來。後面追着三個彪形大漢。西崽的小衫已被撕破,大約他被他們誘出外面,又給人堵住後門,退不回去,所以只好逃到他愛人這裏來了。愛人的肘腋之下,原是可以安身立命的,伊孛生(n)戲劇裏的彼爾·幹德,就是失敗之後,終於躲在愛人的裙邊,聽唱催眠歌的大人物。但我看阿金似乎比不上瑙威女子,她無情,也沒有魄力。獨有感覺是靈的,那男人剛要跑到的時候,她已經趕緊把後門關上了。那男人於是進了絕路,只得站住。這好像也頗出於彪形大漢們的意料之外,顯得有些躊躕;但終於一同舉起拳頭,兩個是在他背脊和胸脯上一共給了三拳,彷彿也並不怎麼重,一個在他臉上打了一拳,卻使它立刻紅起來。這一場巷戰很神速,又在早晨,所以觀戰者也不多,勝敗兩軍,各自走散,世界又從此暫時和平了。然而我仍然不放心,因爲我曾經聽人說過:所謂“和平”,不過是兩次戰爭之間的時日。

但是,過了幾天,阿金就不再看見了,我猜想是被她自己的主人所回覆。補了她的缺的是一個胖胖的,臉上很有些福相和雅氣的孃姨,已經二十多天,還很安靜,只叫了賣唱的兩個窮人唱過一回“奇葛隆冬強”的《十八摸》之類,那是她用“自食其力”的餘閒,享點清福,誰也沒有話說的。只可惜那時又招集了一羣男男女女,連阿金的愛人也在內,保不定什麼時候又會發生巷戰。但我卻也叨光聽到了男嗓子的上低音(barytone)的歌聲,覺得很自然,比絞死貓兒似的《毛毛雨》要好得天差地遠。

阿金的相貌是極其平凡的。所謂平凡,就是很普通,很難記住,不到一個月,我就說不出她究竟是怎麼一副模樣來了。但是我還討厭她,想到“阿金”這兩個字就討厭;在鄰近鬧嚷一下當然不會成這麼深仇重怨,我的討厭她是因爲不消幾日,她就搖動了我三十年來的信念和主張。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吳,楊妃亂唐的那些古老話。我以爲在男權社會裏,女人是決不會有這種大力量的,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男的負。但向來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殊不料現在阿金卻以一個貌不出衆,纔不驚人的孃姨,不用一個月,就在我眼前攪亂了四分之一里,假使她是一個女王,或者是皇后,皇太后,那麼,其影響也就可以推見了:足夠鬧出大大的亂子來。

昔者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我卻爲了區區一個阿金,連對於人事也從新疑惑起來了,雖然聖人和凡人不能相比,但也可見阿金的偉力,和我的滿不行。我不想將我的文章的退步,歸罪於阿金的嚷嚷,而且以上的一通議論,也很近於遷怒,但是,近幾時我最討厭阿金,彷彿她塞住了我的一條路,卻是的確的。

願阿金也不能算是中國女性的標本。

魯迅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很喜歡魯迅,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讀他的作品,但依然不能否定他的才華。最開始接觸他的文章是在課本上,剛開始覺得他的文章很無聊,甚至對他的文章感到厭煩。後來接觸的多了,慢慢地覺得他的文章其實很不錯。於是,開始常常抱着書本品味那魯迅用智慧續寫出來的精華。感覺十分的滿足。

我覺得他的文章寫的很生動,時而搞笑,時而悲傷。但總與時代接軌,總離不開對社會黑暗的批判以及人心的冷漠無情,離不開對被功名利祿迷惑了雙眼和思想的人的嘲笑。說實話,有的時候覺得魯迅本就不該生活在那個戰亂年代,不過,如果他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知他的文章是否還能使我着迷。或者是說他是否會放棄學醫,用筆墨與敵人戰鬥。

但有時還是有些討厭他,討厭他對女性的誤解、對女性的偏見。如果他還活着,我會毫不猶豫的指着他,憤怒的發泄我心中的不滿,告訴他:你的思想也被這個年代污染了!或許他會指責我,認爲我的思想很愚昧,但其實我想說。真正愚昧的是他本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哪怕是再支持改革、支持現代化的人,畢竟也是從封建走過來的。就如他本人一樣。

親愛的魯迅,我對你有着無盡的崇拜。對你有着無盡的嘲笑。不知怎麼訴說。

魯迅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魯迅先生是我最喜歡的人。

錢鍾書先生有言: 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國小有一年,在同學家過夜,同睡一張牀。牀頭上有個擺書處,我隨意抽出一本,是本散文集,書頁發黃,第一篇便是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那時候還年幼,不知先生的大名,亦不知先生死後的名聲是經歷過頗大波折的。那篇文字雖也有多處於那時的我來說生僻字,但是自己卻看得很是有味。如若沒有記錯,此後的十多年裏,自己是再沒讀過這篇文字的,可一直能記得文章裏的細節,譬如寫一到夏天,阿長睡覺在牀的中間總擺成“大”字,佔去了少時的先生的地方,讓他無法翻身;又譬如到新年,阿長總是對他說“哥兒,你牢牢記住,明天是正月七年級,第一句話得和我說恭喜恭喜!”;再如得知阿長謀害了隱鼠之後的恨意;當然還有阿長爲他買山海經,以及文末那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都讓我難以忘懷。那心理都曾是少時的我們經歷過的。此後的許多年裏,可能是我閱讀範圍的狹隘,我再沒有碰到一位寫作者能像先生那樣擁有如此神奇的筆力。

七年級那年,看了一本影響我至深的書。一本先生的論戰集子,書名叫《一個都不寬恕》,印象深到我現在都還記得書是1996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的。那時的語文課本里已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藤野先生》之類的散文,可是我卻迷戀上了先生的雜文。幾年後,當我自己回想起這次的偶遇,我都會懷疑,倘若不是這本書,現在的自己肯定不是這番模樣,可我慶幸如此。《一個都不寬恕》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爲封面上的那段手跡:

“我的怨敵可謂多矣,倘有新式的人問起我來,怎麼回答呢?我想了一想,決定的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我那時候想,一個人有怎樣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勇氣,纔敢以如此多的“他人”爲敵,言“讓他們怨恨去,一個都不寬恕”。我後來知道,這段話出自先生的《死》,寫作此文的先生生命已垂垂危矣。可即便是醫生已經宣佈他的死亡,他依然這麼決絕。他難道不會預料到自己這樣說,後人會把它當做”把柄”,找到理由對他大批特批麼?我想他是肯定想到的,可是他依然那麼說。倘若不是如此,先生就不成爲先生了。

現在我回想起來,《一個都不寬恕》裏的那些文字的迷人,大概是因爲先生的筆鋒的犀利,一針見血的。在《估學衡>》裏,先生寥寥數筆便能勾出《學衡》諸篇文章的謬處,文末一句“我所佩服諸公的只有一點,是這種東西也居然會有發表的勇氣”讓以“昌明國粹,、融化新知”爲宗旨的吳宓、梅光迪等的學衡派顏面難存。

在那樣的年齡裏,又是從先生的雜文開始讀起,我自己都替自己捏了把汗,一如“少不讀魯迅”之言的擔憂。可,現在終究沒有變成那些人擔心的模樣,大概也是少年時,並未看到以及聽到關於先生的評價,也就並未受他人的干擾,只是在讀先生的作品。基於事實的東西,總比憑空聽來的有力。即便是讀了那麼多先生的雜文,我也並不覺得先生有多偏激有苛刻有多多疑等等的後來的罵語。

相反,那時我只是覺得心酸,何以先生一個人要去面對那麼多的罵戰,並且通常都是一個人,而“敵人”的都是“組團”的。後人又何以那麼苛刻,對處於這樣的環境裏的先生的所謂“多疑”、“刻毒”和過度警惕“防衛”耿耿於懷。

《一個都不寬恕》跟隨我進高中,其時,已經開始看先生的全集了。只是後來,重點高中應試的壓力,又停下來。自己也開始漸漸功利起來,爲寫作文,讀了不少所謂研究先生的作品,取些即便是高中的語文老師亦未必瞭解的“專業術語”騙得了不少作文高分。那時候,自己寡知,以爲先生的精神只是批判的,所以見着什麼不滿便下狠筆批評。自己也就是在那時候對自己身在的教育體制以及更大範圍內的社會現實產生了懷疑。所謂的“叛逆”也越來越強,並且付諸實踐,最終是得了惡果的。那時候開始想真正的是先生怎樣的?我先丟下先生的諸多文字,買了本朱正先生的《一個人的吶喊》,坦白說,對這本書的心儀完全是出於對書名,尤其是“一個人”。

初高中畢竟無知,對社會的觀察和理解終究屬於皮毛。進大學之後開始靜下心來重讀先生,作品,研究的書都看。我漸漸覺得自己從前的那些看法是很淺薄的。關於先生的問題實在太多了,先生的身份和模樣不僅僅是從前自己心中的“鬥士”,還有爲人夫爲人父爲人友爲人師的先生;先生也不是一下子就成爲人們心中的“魯迅”的而是經歷過靈魂的掙扎的,這些對於還原真正的先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先生曾經被惡意捧上天,被人有意無意的神化,再然後被人從神壇上拉下來,被唾棄,謾罵,無一不使我覺得不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