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演講稿(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4W

教養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教養演講稿(精選16篇)

大家好!

教養猶如一朵盛開的花,人們摘下它不同的花瓣,散發出迷人的芬芳。

我摘下了“擁有愛心”的花瓣。昨天要去學校,媽媽便帶我到銀行去取錢,待我們要出去時,一位老奶奶駝着背、弓着腰站在我前面,也許是沒有力開門,臉上的焦急顯而易見,在那不知所措地東張西望。我趕緊上前一步,用力拉開門。看見門打開,老奶奶轉過來擡頭看我,我從她眼神中看出了感激,老奶奶連忙說:“謝謝你。”我搖搖頭。出來後,我隱隱聽到後面有人說:“這孩子懂事嘞。”媽媽嘴上雖然沒說什麼,但我從她臉上看出了自豪感。

擁有愛心的花瓣自然散發出迷人的芳香。

哈桑摘下了“質樸忠誠”的花瓣。電影《追風箏的人》裏面的哈桑是一個僕人的孩子,他對小主人阿米爾的感情真摯無比。有一個鏡頭定格在阿米爾對哈桑的問話中:“你能爲我做什麼?”哈桑真情地回答:“你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哪怕是你讓我吃地上的泥土我也願意,只要你說。”那忠誠的決心深深打動了銀幕下的我。更感人的是風箏節比賽,阿米爾在哈桑的幫助下,成功打敗最後一隻風箏,而哈桑在幫他追風箏的時候,遭遇到幾個成年壞孩子的報復,他們要哈桑交出風箏,可哈桑寧願被他們打得鼻青臉腫也不肯交出風箏,只因那是阿米爾叫他追的風箏。

他啓示着我:真摯的友情是用心培育的結果,它需要每個人都真心付出。而瞻仰前賢,我們敬佩他們的爲人,也仰慕他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獨特馨香。

錢學森摘下了“愛國爲民”的花瓣。上個世紀40年代,錢學森就已經成爲核物理學界的權威和現代航空與火箭技術的先驅,在美國過着富裕的中產階級的生活。然而,他卻一直牽掛着大洋彼岸的祖國,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興奮不已,覺得正是回國效力的時候。美當局知道錢學森要回國的消息後,自然不想放走,因爲錢學森一個人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在克服百般阻撓之後,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百廢待興的新中國。

回到祖國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始終站在新中國科技事業的最前沿,突破無數科研難題,爲新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許多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貢獻。我敬佩他爲祖國做出偉大的科學貢獻,更敬佩他的愛國情懷。

高尚的教養在我們生活中,願教養之花永駐心田,如此,不但能夠芬芳自己的心靈,還能芬芳周圍的環境!

教養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正值三月,那撲面而來醉人的春風最是令我迷戀,河堤旁的楊柳盡顯婀娜姿態,伴着風聲、花香,盡情地融入在這個令人如癡如醉的春天裏……

是國中的時候吧,我的同桌是一個熱情善良的女孩子,她開朗的個性無疑讓我們成爲了最好的朋友,如今回想起與她之間的點點滴滴,最是一件令我無法忘懷——

那天是英語考試成績公佈的日子,因爲前些日子的複習和本來英語基礎不十分差的我自然是滿懷期盼,同桌見我十分興奮的樣子也忍俊不禁:“看來你這次是鐵定要拿全校第一了!”

漫長的等待之後,英語老師終於拿出考卷,頓了頓說道:“這次,我們班有位同學進步十分大”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呯呯”跳個不停,同桌也偷偷在桌下捏了捏我,朝我一笑。老師擡起頭,望向我的方向,我滿心愉悅地等待着老師叫我的名字,身子也不由得坐端正了,專注地盯着老師。

“,你這次表現很好,下次繼續努力!”老師和藹地一笑,帶頭鼓起掌來。心頭彷彿被鐵錘重重擊打了一下,我愕然扭頭朝同桌看——怎麼會?不是我嗎?怎麼是我同桌的名字?同桌亦是一臉不可置信,伴着老師鼓勵的目光,走上了講臺。我緩緩低下頭,全身血液似乎都凝固了,聽着老師對同桌說的那些語重心長的話,我失落不已,嫉妒如同一條貪婪的毒蛇纏繞在我的心上,令我有些窒息,同桌臉上掛着的笑容都顯得刺眼不已,我一節課都沒有再說一句話……

下了課,同桌用胳膊肘輕輕搗了搗我:“生氣啦?”我心中有些慚愧——同桌平日學習就比我認真許多,她付出後得到的回報本就理所應當,作爲她的好朋友不僅沒有祝賀她,反倒嫉妒她的成績,便搖了搖頭:“沒有。”她笑了:“這麼快就認輸啦?這可不像你啊!我們期會考試再一決勝負!”我擡起頭,正好撞進她滿含笑意的眼中,似一泓碧波,又似一汪深潭,深得見不到底,在恍惚中記不清後來發生的事,只記得我輕輕說了“好”。

之後我和同桌共同奮鬥,爲了期會考試的“勝負”而拼命學習,當收穫着老師對我的讚揚時,我才真正知道什麼是“付出必有回報”,我的心裏甜甜的,醉醉的,好像裝進了一個春天。同桌的真誠善良令我欽佩,她的教養更讓我懂得了: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教養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最近發生了一件事,高中的兩名學生圍毆一位老師,打完了以後,還對着鏡頭怒吼:“我是學生,你們能拿我怎麼樣?”不錯,你的學校是不能對你幹什麼,但是社會可以,你將面臨的不只是賠錢,還有可能會被坐牢,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到時候你想後悔都來不及了。

一次爸爸帶我去聚餐,他的同學家的一個孩子在飛快的轉着轉盤看到什麼好吃的就拿筷子往嘴巴里夾,讓那兒的人們都無法伸手夾菜,爸爸問同學不管管嗎?那個人卻說沒事,現在的教育不能阻攔他,要讓他自由發揮。沒錯,這位家長對現代教育的領悟是如此的膚淺,他認爲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但是在別人的眼裏,你的孩子就是一個沒有教養的孩子。每個人都是要步入社會的,人在社會上生活的時候,總要學會謙讓和禮儀,才能在社會上更好的生活,也許這位家長永遠也無法想到這些。

還有一次校園發生了一起單車失竊案。這個案子的主角就是這個學校的一個熊孩子,老師把他的家長請來以後,那位家長漫不經心的說沒事兒,不就是一輛車嗎,他們家有錢,賠得起。這位家長,也許你的家庭是挺富裕的,但是你的孩子如果順手牽羊習慣了,長大後可能會去偷更多的東西。幾百元,一臺手機,一部電腦。到時候如果你說他只是一時貪玩纔去偷的,那又有誰會相信呢?

有一個同學,他非常喜歡奧數,但是他是一個慢性子,上學經常遲到。所以他的同學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奧特曼”。幾年之後,她的爸媽把她帶到英國去留學,回來了以後他去一家店上班,但是他上班的第一天就遲到,老闆沒有絲毫猶豫的就把他解僱了。老闆對他說,如果我現在不對你殘忍一點,你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殘酷。如果每一個人都和這位同學一樣做什麼事情都是慢吞吞的,那你丟失的就不一定是一份工作了。

同學們,俗話說得好,窮養,富養,不如教養。在成長的道路上總會有一些磕磕撞撞的,但是你們要記住,我們要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教養演講稿 篇4

哲學大家馮友蘭先生提出人生的境界,可以分爲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這樣四種境界,可謂發人深省由此,我想到了讀書其實也有着不同的境界  

境界一: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處在這一境界的人,追求的是讀書的數量,而不是質量他們不明白,讀書原爲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少讀如果徹底,必能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以至變化氣質這種讀書,只可以起到娛樂身心,初步開拓眼界之用,而對於深奧的學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譬如漫遊“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眼花繚亂,空手而歸  境界二: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處在這一境界的人,對書中的知識會作深入的瞭解,會去“究其源”如此學之,則數、理、化,天下之大小事,悠久之歷史,深奧之哲學則無一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其眼界之寬闊則顯更高的一層境界,於其身也,志向更爲高遠,品質更爲高潔,可以稱得上是富有修養的學者在我們的學習中,博覽羣書是必要的,但對知識進行深入理解纔是關鍵,只有對知識進行消化、吸收,那纔是自己擁有的  

境界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處於這一境界的人,可謂達到了讀書的最高境界,如果說境界一是對知識的初步瞭解,境界二是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那麼境界三就是在前兩個境界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前兩個境界如果是軀殼,那麼境界三就是讀書的靈魂讀書需要自己的思想,也即是個性主張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順着作者的思想去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纔是真正的讀書,讀書纔有意義  

腹有詩書氣自華爲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先於讀書願我們都做一個有思想的讀書人

教養演講稿 篇5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尊老愛幼新風".

不少同學都知道,本週六是農曆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東漢時期,民間在這一天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今天的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曆九月九日定爲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人節.在這個屬於老年人的節日裏,我們祝願所有的爺爺奶奶生活愉快,健康長壽!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還有在重陽節祭祖的習俗.老一輩爲了國家的強盛,爲了下一代能過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他們艱苦創業,辛勤勞動了幾十年,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精心哺育和照料我們,使我們茁壯成長.如今他們老了,理應受到全社會的尊敬和照顧.所以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議,每一位學生都要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爲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他們洗衣,洗碗,掃地,疊被,多爲他們着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

願所有老人都過上和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

謝謝!

教養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初秋,隱隱有些涼意。細碎的雨絲糾纏,輕撫過臉,溫潤的水珠氤氳着秋天的氣息。

走在人羣熙攘的街道,嘈雜的人聲在耳邊不斷響起。深吸一口氣,空氣中夾雜着煙味、食物氣味甚至垃圾氣味,無奈的苦笑,視線瞟向不遠處欣然開放的金黃花朵,心中的苦澀和無奈更甚。

匆忙走過一條條錯綜複雜的街道,微微有些溼潤的道路讓鞋子有些打滑。“唉呀!”細微的聲響很快被噪聲吞噬,可我卻捕捉到了那抹猝不及防。視線中出現一個年邁的老人。他衣着樸素,素白的衣裳被染上了絲絲灰塵和點點污垢。一頭花白的銀絲顯示出主人的蒼老和脆弱,被歲月雕刻上的皺紋如溝壑般在臉上蔓延。他的雙手緊緊撐在地面上,掙扎着想要起身,可雙腿卻依舊軟軟的匍匐在地面上。那樣焦急卻無力的模樣讓人心酸。過往的行人卻都是瞥了他一眼,眼底是淡淡的錯愕與猶豫。

輕嘆一聲,正猶豫着是否要去攙扶,一雙纖細卻有力的手託着老人緩緩站起。這一舉動似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最近好心攙扶老人卻被倒打一耙的事件頻頻出現,幾乎沒有人願意幫助一位這樣的跌倒老人。下意識的,所有人將目光轉移到了那雙手的主人。一個身着白色襯衫的清秀少年,淡然卻溫柔的爲老人拍去身上的灰塵。老人怔怔的站在原地,張了張嘴想說什麼,那話語卻在嘴邊化作一抹微笑,深邃蒼老的眸子中蘊含着不知名的情愫。

瑣碎的話語在人羣中互相傳遞着,無不透露出對少年的嘲諷。一句句話語如尖刀般刺向沉默的少年,他卻只是默默的看了一眼衆人。那雙澄澈的眸子中沒有憤怒,也沒有委屈。那樣平靜如水的目光讓所有人安靜了下來。心中泛起陣陣漣漪,淺淺的愧疚是對少年,也是對老人。

一直沉默的老人輕道一聲:“謝謝。”老人的聲音在安靜的環境中顯得格外清晰,每個字都敲打在人們的心上,留下一行深刻的記憶。

清風拂過,吹去了那刺鼻的氣味,也吹去了那不堪的冷漠。一抹花香凝成實質,在人心裏流淌。那是教養的味道。

教養演講稿 篇7

大家好,我是七年級(9)班的邵昱誠,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修養的幸福人。

同學們,每天清晨,當你背起書包,跨進優美潔淨的校園時,你時否覺得我們的生活實在是太美好了。就在這最美好、最燦爛的少年時代,你又是否想過,我們都應該做一個有修養的幸福人呢?

修養,是一種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種內在的力量。我國古代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講究情操和修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怎樣才能成爲一個有修養的幸福人呢?

首先,要有淵博的知識。今天,我們職責是勤奮學習。開學以來,我們在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下,已經養成上課專心聽講,踊躍發言,獨立、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每天午自習時,同學們都能靜靜地自學。他們有的訂正作業,有的認真複習,有的已經在預習新內容,還有的同學竟帶病堅持上課。總之,勤奮學習的事例數不勝數。在我們的校園裏,到外洋溢着濃濃的泥塑氣氛。同學們,三年的時間短暫的,請不要給自己留下什麼遺憾,努力學習吧!讓我們爲二中爭光,爲祖國建設出力。

其次,我們要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是的,知識只有靠積極思維才能獲得。我校七年級(1)班的曹君儀、七年級(10)班的雷琦等這些佼佼者,爲什麼他們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我想,一定是他們勤于思考,他們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做一個有修養的人,還要有高尚的情操。我們應該以實際行動,從自身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就拿我們班來說吧。每天午自習前,值日生總會把地拖得乾乾淨淨,而這時,全班同學自覺得沒有一個會隨意走動的。因爲大家不忍心去踩髒未乾的地面。這樣的好習慣,難道是一天能養成的嗎?我班還有一個更好的習慣-每天,同學們都會自覺地把空瓶子存放進廢物箱裏。一週下來,滿滿一大箱,等到收廢品的奶奶來時,不管誰在,大家都會像主人一樣把它處理好。這樣做不既節約又環保嗎?在校外,我們更要說文明話,做文明事。我們要時刻牢記,我們是二中的學生。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標誌着二中的風采,人們要讓全社會爲二中豎起大拇指。

修養,不僅能給人滿意和快樂,還會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更加高尚。多一份修養,就會多獲取一份成功。“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讓我們都能做一個有修養的幸福人,讓文明修養之花開遍美麗的校園。

教養演講稿 篇8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禮貌拉近距離,言行盡顯教養》。

我們在母語的滋養下,學會思考、表達與交流。語言粗鄙,會顯得缺少文化內涵;文字華而不實,就成了“僞文化”。可見,在口頭語言上,要保持良好的作風;在書面文字上,要保有端正的文風。

語言文字的背後,是文化;而文化,是一種教養。

樑曉聲說:“文化可以用四句話來表達: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爲前提的自由,爲別人着想的善良。”我想,把這裏的“文化”替換爲“教養”,也是通順的。

在書店閒逛時,我們儘量壓低自己的聲音,避免打擾到別人;在飯桌上,接受他人的端茶倒水時,應雙手扶住杯子,以示敬意;接過老師遞來的獎狀時,要雙手接過,以示尊敬;在聽別人說話時,要目視對方的眼睛,悉心聆聽;上完廁所洗完手時,不要隨意甩動,以防把水濺到別人身上;在遞給別人尖銳物品時,銳利的一端不應朝向對方,而應指着自己……我們在看中私德的同時,也應懷有公德之心。

比外表更迷人的,是一個人骨子裏的教養。當教養成爲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生活就成了一個個迷人的美學現場,自然的、生活的、精神的,都會在這裏碰撞與發生。

北大錢理羣教授說,讀書是教育的本質。其實要提升我們的教養,不光要讀學校裏的書,更要讀生活這本大書,讀一讀腳下的這片土地,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人不應僅僅只爲追求眼前的物質利益而活着,還應該有一種對於超越現象世界的精神追求。通過教育,我們培養學生的一種終極關懷,既關懷當下,也關乎遠方,幫學生打好精神的底子,這一點很是要緊。

教養,是指在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禮貌則是教養的自然外化。當我們的教養不斷提升後,自然表現在我們平日的一言一行。所以不妨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每一個舉動做起,讓文明與教養的種子根植於內心,並在我們身邊開花、結果,讓它灑滿生活的每個角落,讓文明之花越開越繁盛。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教養演講稿 篇9

老師們、同學們:

新學期,呂老師帶我們開啓了第二輪演講-新聞推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自己的一篇演講《不管去哪兒,教養纔是最美的風景》。

新聞內容是這樣的:在假期裏,大家都外出遊玩,本來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出現了不文明的行爲,如有人在古蹟上刻字。這不光毀壞了文物,還破壞了和諧的景觀,難道他還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他的這種行爲早已使他遺臭萬年。還有的人翻越護欄,導致交通堵塞。更有甚者將垃圾扔到懸崖峭壁之下,自以爲沒人看見,卻沒想到清潔工人們會冒着生命危險到懸崖下清理垃圾。

這些人這樣做因爲他們缺少教養。“教”的意思是手持杖或鞭子,“養”則是飼養,一個人成長既要吃飯也要讀書、受教育。“教”呈現內心的修養,外在的言行,不斷提高的過程就是成長。

在家中,父母教育我不要隨地亂扔垃圾,不採摘花草,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

在俄羅斯旅遊時,我發現無論在哪個場所都很安靜。比如在餐廳用餐,幾乎沒有人大聲說活,要說話也非常小聲。這種寧靜使人感到非常舒適。相反,在我家的小區裏,有一個人打電話,聲音大至全小區都可聽見,讓過往的人側目相看。

教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小到反映一個人的家庭教育,大到關係國家的榮譽,讓我們一起來捍衛祖國的榮譽!

教養演講稿 篇10

《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爲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銳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樑們在不斷變化着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爲基礎,寄託着以天下爲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同學們,作爲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我從以下兩方面與同學講講。

一. 勤學、好問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爲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是分不開的。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爲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說明勤學的道理。

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爲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纔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中學生來說是尤爲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二. 敬長、知禮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爲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爲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爲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爲重,以社會爲重。

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爲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多倫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教養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個微笑,一個揮手,一個點頭,一句謝謝,甚至於一句對不起,都能讓彼此體會到教養的芬芳。

溫暖的太陽花香

遠遠地便已聽見學校的上課鈴聲,我心中暗歎了一聲糟糕,便加速向學校跑去。剛跑過一個轉彎處,“砰”地一聲,來不及“剎車”的我與一名女孩撞了個滿懷,手中的書也散落在一旁,我略帶不安地扶起她,羞怯地說了聲對不起,卻只見她走到一旁撿起我掉落的書,細心地拂去書上的灰塵,將書遞給了我,微笑着說:“下次別那麼莽撞了,看你的樣子是遲到了吧,快去上學!”我紅着臉點了點頭後快速地跑向學校。到了教室後,老師因事還未來,我鬆了一口氣,回了座位。下課後,我又想起了那個女孩的微笑,空氣中似乎瀰漫着太陽花般溫暖的香氣。

清新的茉莉花香

別人四十五度望天那是明媚的憂傷,而此刻的我四十五度望天卻是在刻苦地“鑽研”雨到底什麼時候停。原本想冒雨衝回家,可看着那“雨腳如麻未斷絕”之景,我頓時感到有點兒腿軟。看着周圍的同學要麼自帶雨具,要麼家長接送,獨留我一人未帶雨具,家長又上班,我默嘆一聲,一咬牙心一橫,下定決心衝入雨幕,正準備全速衝回家時被一個人叫住了。她笑着將傘舉在我和她的頭頂,說:“我認得你。”我尷尬地在腦中尋找着關於眼前之人的信息,卻終是徒勞無獲,只好訥訥地問:“你……是?”她,“撲哧”一笑,說:“我在小區裏見過你,你卻沒看見我,我們正好同路,一起走吧?”她語氣雖有徵求意味,行動上卻已讓我無法拒絕。看着她真摯的笑臉,我忽然覺得頭頂的雨傘上的茉莉花似乎變成真的了,要不然爲何我會聞見茉莉花那清新的香味?

樸質的蔥蘭花香

正值清明,我隨家人掃墓,途中無聊時便獨自閒逛了起來,哪料片刻後,我發現自己竟然迷路了,我無語地看了看四周,清一色的墓碑,又想了想看過的一些鬼片,頓覺毛骨悚然。

我又環顧四周,發現了一個女孩,正準備向她問路,她看見我後向我跑來,我略微後退了些,又想起要問路,於是,兩句:“你認識路嗎?”同時從我和她口中說出,我與她相視一笑。接下來她便講了許多笑話給我聽來打發時間,最後我們繞着繞着,竟遇見了我的家人,我便讓她和我們一起出去。離別時她對我說了聲“謝謝。”話語如蔥蘭花香般樸質卻又真誠。

教養如花,芬芳怡人。

教養演講稿 篇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教養與文明同行》。開始之前先給大家分享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小故事:火車站自動取票機前排着長隊,有個女孩兒的車快開了,卻還沒取票。她跑到隊伍前面,跟排在第一的小哥哥說,可以讓我先取票嗎?我的車快開了。小哥哥說:“好!你先取吧。”然後小哥哥走到隊伍的末尾,重新排隊。可能很多人會遇到這種情況,但這纔是讓人插隊的正確方式,在伸出援手的同時,顧及別人,不影響他人,真正有素質的體現。

第二個小故事:剛剛下完一場雨,公交車緩緩靠近。司機只見一個農民工遲遲不肯上車。他在路邊仔細將鞋上,粘滿的泥土蹭掉。因爲還沒有蹭乾淨,上車後他還一直把腳懸着,不敢踩到地面。教養無關貧富,卻體現在每一個細節裏。

它體現在:

1、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語氣溫柔,善於傾聽。

它體現在:

2、吃飯的時候,儘量不發出聲音。

它體現在:

3、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不要坐在別人家的牀上。

它體現在:

4、別人批評你的時候,即使他是錯的,也不要辯駁,等大家平靜下來再好好解釋。

它體現在:

5、亦或是撿東西或穿鞋的時候要蹲下來,不要彎腰撅屁股。

文明、教養由許許多多的細節構成。說文明話,做文明事,但要真正做好,持之以恆,卻不容易。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習慣養成時期,讓我們一起承諾:

將文明帶進校園,遵紀守法,懂得禮儀

將微笑帶給同學,互助友愛,學會謙讓;

將孝心帶給長輩,尊敬長輩,和睦鄰里;

將愛心帶給社會,善待他人,樂於奉獻。

同學們,擁有了文明和修養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細節做起,讓教養與文明同行伴隨我們茁壯成長。

教養演講稿 篇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就必須要從小開始養成好的習慣。

那什麼是教養呢?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們要懂禮貌、講衛生……這樣纔是一個好孩子。在學校,老師總是給我們講:同學之間要相互關心,要相互幫助,我們的着裝要整潔……其實,我認爲這些就是一人的教養。

除此之外,名人們筆下的字也能教育我們。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就說過“句子不怕官位不高,紙牌品行低下,不以俸祿不多爲羞,只以只是貧乏爲恥。”我第一次看見這句話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做人不管是富貴還是貧窮都是一樣的,因爲人生下來就是一樣的,所以纔會有衆生平等的這個說法。因此,我們不應該瞧不起任何人。

其實,要做一個有教養的人並不難。看見地上有垃圾,主動地把它撿起來,扔進垃圾桶裏;看見有人在摘花朵,主動地上前制止,並耐心地給他講;幫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我們人人都從這些小事做起,那我們都將會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教養演講稿 篇14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周易·大傳》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爲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

人定勝天、銳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樑們在不斷變化着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

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爲基礎,寄託着以天下爲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

同學們,作爲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同學講講。

一、愛國、氣節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爲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爲後人作出了榜樣。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爲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

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久不衰執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氣質。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詩《正氣歌》以其浩然正氣與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氣”鬥,與元統治者的威脅利誘“邪氣”鬥,“留取丹心照汗青”。共產主義者李大釗“要爲人間留正氣”,大義凜然犧牲在張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詩人朱自清臨終前雖貧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氣餓死不領美國糧……

“祖國再窮,我也要爲她奮鬥,爲她服務。”這是一切愛國科學家的心聲。國外科學家紛紛迴歸祖國,要爲新中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錢學森面對美國方面的關押、軟禁、監視,毫不動搖;華羅庚放棄在美國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謝絕英國老師讓他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的勸告……以上種.種愛國、氣節的實例,滲透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華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及權勢的威迫,小則賣友求榮,大則賣國求貴也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都要以祖國和民族利益爲重,愛國主義不可丟,民族氣節不可無。

二. 奮發、立志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斫梓染絲,功在初化”說明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少年時代有密切聯繫,歷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偉人在前去廣州革命根據地,途經長沙寫下的《沁園春·長沙》,其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表現出以天下爲己任的豪情壯志,併爲之奮鬥終身。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大志向。可謂少年壯志凌雲。

當個人、民族、國家處於逆境時更應奮發立志。司馬遷曾總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違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爲作也。”這些是發憤立志的最好例子。“臥薪嚐膽”的故事更顯現了從逆境中走出來的可貴精神。迭經優患的中華民族始終堅強地屹立於世界之林,“臥薪嚐膽”的志向,多難興邦的信念,堅韌不拔的精神起了多大的激勵作用啊!

有志者事竟成。但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國家民族爲出發點、爲歸屬,才符合傳統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奮發立志既要從大處着眼,更要從小處着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完成大志。這就要求我們胸懷鴻鵠之志,中流擊水,奮發圖強。

三. 改革、創新

中華民族雖遭受過外族的入侵和列強的蹂躪,但她卻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於不敗之地的偉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與中華民族跟隨時代潮流、勇於改革創新的傳統美德是分不開的。

被譽爲“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對北宋中期以來積貧積弱的現狀,大膽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與中國封建社會儒家正統思想是何等的針鋒相對。王安石這種反對守舊,勇於進取的思想及大膽變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領先於時代,爲後人推崇和尊敬。

中華民族同時又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一個民族。近代的林則徐從中國反侵略戰爭和國際交往的需要出發,組織翻譯整理成《四洲志》,成爲我國近代第一部比較系統的世界地理書籍。策劃海防時也先着手調查西方情況,這對打破長期以來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封閉愚昧狀態,爲中國人認識世界和學習西方長技,邁出了堅實一步。直至陳獨秀開創的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民主”和“科學”;李大釗宣傳介紹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之路,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歷史告訴我們,要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既離不開生養、哺育我們的這塊黃土地,也離不開及時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這就要求我們銳意進取,敢於和善於改革創新。

四. 勤學、好問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爲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是分不開的。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爲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說明勤學的道理。

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爲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纔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中學生來說是尤爲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五. 勤儉、廉正

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古人云:“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鮮明的善惡態度。

不爲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爲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衛戰中的于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爲人間留下了兩種清白,其一是爲民族爲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於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風。由於北京保衛戰有功,他受到賞賜還加官進爵,但都被他堅決推辭,後遭讒陷抄家時卻是家徒四壁。于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人崇敬,於今天也深有啓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儉、廉正美德得到昇華。

作爲優良的道德傳統,勤儉和廉正在今天更要發揚光大。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中學會勤儉,培養廉正的美德。

六. 敬長、知禮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

……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爲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爲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爲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爲重,以社會爲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

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爲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教養演講稿 篇1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教養鑄造完美的品質,當你的朋友在天明氣清時樂意地把傘借給你,而在暴雨如驟時卻消失得無影無蹤,不要怪他,不要怨恨他,因爲他只是不想兩個人合用一把傘,並不是他沒有教養地疏遠你。這件事告訴你,以後凡事要學會寬容。寬容了他人,也就寬容了自己,也就給自己一個美好的心情。教養鑄就了你完美的品質。

教養有時僅是一張紙的厚度。當你不經意地走在路上,去上學上班時,路上的一張薄薄的紙片和周圍美麗的環境極不相稱,你是否會放慢你的腳步,謙遜地彎下腰來,張開你潔白的手把那張紙片撿起來呢?此時教養真的就是一張紙張的厚度,就是幾步遠的路程。

教養是一種沉着自然的心態。我小時極喜歡釣魚,這是受到鄰居王大爺的感染。無論晴天還是雨天,只要我倆一有空,便相約於S型的河道上,我那暴露在水面的浮漂,它竟紋絲不動。於是常常換了一個又一個地方。而王大爺只是靜靜地呆坐在一個地方,不急不躁,往往滿簍而歸,而我就顯得那麼少了。我便詢問有妙招,“你坐不住嘛!”這句話使我至今受用。的確,泰然處之需要平穩的心態,教養就是身處何處都能有坦然的心態,這也是一種教養。

確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顰一笑,無不反映出個人的教養。無意傷害了別人,一句輕輕的“對不起”“請原諒”,這往往能換來善意的理解。彎腰的撿起一張紙片,攙扶一下經過路口的盲人……這舉手投足無不折射出你的光彩。

有了你的寬容,別人纔會感到自己的渺小;有了你的幫助,別人就會獲得一份力量;有了你的慷慨,別人就會得到一份溫暖。獲得收穫,而不驕傲;面臨挫折,而不灰心。貧賤不移,威武不屈。這些都是一個人應該擁有的教養。

教養使人的靈魂得到淨化,使受損的心靈能夠痊癒。擁有教養的人不僅能芬芳自己的人生之路,也能芬芳別人的失落而寂寞的心靈。

教養演講稿 篇1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禮貌拉近距離,言行盡顯教養》。

我們在母語的滋養下,學會思考、表達與交流。語言粗鄙,會顯得缺少文化內涵;文字華而不實,就成了“僞文化”。可見,在口頭語言上,要保持良好的作風;在書面文字上,要保有端正的文風。

語言文字的背後,是文化;而文化,是一種教養。

樑曉聲說:“文化可以用四句話來表達: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爲前提的自由,爲別人着想的善良。”我想,把這裏的“文化”替換爲“教養”,也是通順的。

在書店閒逛時,我們儘量壓低自己的聲音,避免打擾到別人;在飯桌上,接受他人的端茶倒水時,應雙手扶住杯子,以示敬意;接過老師遞來的獎狀時,要雙手接過,以示尊敬;在聽別人說話時,要目視對方的眼睛,悉心聆聽;上完廁所洗完手時,不要隨意甩動,以防把水濺到別人身上;在遞給別人尖銳物品時,銳利的一端不應朝向對方,而應指着自己……我們在看中私德的同時,也應懷有公德之心。

比外表更迷人的,是一個人骨子裏的教養。當教養成爲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生活就成了一個個迷人的美學現場,自然的、生活的、精神的,都會在這裏碰撞與發生。

北大錢理羣教授說,讀書是教育的本質。其實要提升我們的教養,不光要讀學校裏的書,更要讀生活這本大書,讀一讀腳下的這片土地,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人不應僅僅只爲追求眼前的物質利益而活着,還應該有一種對於超越現象世界的精神追求。通過教育,我們培養學生的一種終極關懷,既關懷當下,也關乎遠方,幫學生打好精神的底子,這一點很是要緊。

教養,是指在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禮貌則是教養的自然外化。當我們的教養不斷提升後,自然表現在我們平日的一言一行。所以不妨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每一個舉動做起,讓文明與教養的種子根植於內心,並在我們身邊開花、結果,讓它灑滿生活的每個角落,讓文明之花越開越繁盛。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