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精選2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7W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

一位老紅軍說:“中國革命的勝利,得益於四個法寶,即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沒有這‘四種精神’,就沒有堅定信念,沒有一往無前,沒有艱苦奮鬥,沒有‘兩個務必’。過去的戰鬥,需要這些精神;現在的建設,仍然需要這些精神。”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精選21篇)

井岡山精神是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一精神的主題,就是堅定的革命信念。井岡山時期,是黨和紅軍艱難創業的起始階段,一切都從困難中起步。而在這種極其嚴酷的鬥爭環境下,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一直保持着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旺盛的鬥志,以驚人的革命毅力和吃苦精神,克服種種困難,始終堅持艱苦卓絕的鬥爭。所以說,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形成的全部優良傳統及革命精神,無不與井岡山精神有着直接的淵源關係。

長征精神是一往無前的精神,這一精神的內涵,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長征中的作戰,完全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進行,而樂於吃苦,勇於戰鬥的紅軍指戰員,四渡赤水,巧渡金沙,突破長江天險,強渡大渡河,激戰臘子口,跨越雪山草地,挖野菜,吃樹皮草根,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戰勝敵兵的圍追堵截,勝利到達陝北。並由此形成了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

延安精神是艱苦奮鬥的精神。它由延安時期的抗大精神、整風精神、南泥灣精神、白求恩精神、張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原生形態衍化而來,共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徹底的唯物主義精神,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革命的英雄主義精神。延安精神的主要內涵,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衆,敢於勝利,艱苦創業。其核心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西柏坡精神是永不停頓的精神。西柏坡精神的精髓,就是“兩個務必”。西柏坡是中國革命史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到這時,我黨我軍的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及政治影響力,均已發生重大變化。中國革命的中心任務也將發生戰略轉移。就是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兩個務必”的偉大號召:“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戰爭年代離我們越來越久,艱苦日子離我們越來越遠,究竟還有沒有必要重溫這“四種精神”?那我們不妨看看自己,也看看周圍的各級幹部,都做到立黨爲公了嗎?都做到執政爲民了嗎?都做到勇往直前了嗎?都有做到堅定不移了嗎?都做到實事求是了嗎?都做到艱苦奮鬥了嗎?都做到謙虛謹慎了嗎?都有做到不驕不躁了嗎?我相信,不少人都沒有做到。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改變了,一些人的工作態度和奮鬥意識也隨之發生了轉變。想個人的事多了,想羣衆的事少了;看自己的成績多了,看自己的毛病少了;講面子和排場的時候多了,講付出和奉獻的時候少了。

重溫“四種精神”,重點不在“溫”而在“動”。不是看誰記得好、背得好、說得好,而是看誰動得好、做得好、幹得好。只有我們把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付諸於每個人的實際行動,這些精神才能發揚光大,才能延續下去。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2

中國共產黨人既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的堅定實踐者,又是在重要歷史關頭的時代大義的勇敢承擔者。抗戰時期共產黨人和衷共濟、共赴國難,挽救民族危亡的生動實踐,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再生和創造作出了巨大貢獻。紅巖精神正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這一特殊歷史時期和大後方這一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周恩來爲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共產黨人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光輝結晶。

正如指出的,紅巖精神“體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它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已經成爲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它既具有作爲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共性,也具有抗戰時期大後方特殊的歷史時空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留下的獨特個性。

一是目標堅定,擔當大義的歷史使命。在黨的發展史上有凱歌行進的時候,也有艱難曲折的時候。在抗日戰爭風雨如晦的戰鬥歲月裏,中國共產黨人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爲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英勇奮鬥。尤其是在黨中央領導下,南方局在國民黨統治地區這樣一個“重要戰場”,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爲爭取抗戰勝利,開拓了許多新的工作領域,爲黨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一定程度上講,沒有南方局這個堅強的領導集體卓有成效的工作,沒有大後方經濟的支撐,黨主張和建立的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很難堅持,也就沒有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也就沒有新中國建立的政治基礎。

二是剛柔相濟,鍥而不捨的政治智慧。足夠的政治智慧,能夠處理各種複雜局面,是一個政黨成熟的重要標誌。以周恩來爲代表的南方局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創造性地貫徹了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和策略,其大智大勇是紅巖精神中最見功力、最具風采的華彩樂章。在國民黨對“皖南事變”消息嚴加封鎖的情況下,周恩來指示用一張可以通過檢查的《新華日報》的版面與國民黨新聞檢查官虛與委蛇,同時,卻連夜將印有“千古奇冤,江南一葉”題詞的報紙於次日將事變真相公諸天下。“皖南事變”後,南方局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通過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在極爲險惡的環境中保存自己的力量,扭轉被動局面,使“皖南事變”成爲國民黨政治地位和政治影響逐步下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影響逐步上升的轉折點。

三是“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在國統區險惡的政治環境下開展黨的工作何其艱難!周恩來曾多次告誡南方局的同志和從事祕密工作的黨員,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這種“六月風荷”的政治品格,是南方局開展黨的建設、統戰工作和羣衆工作的創新之舉,也是紅巖精神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地方。在與國民黨當局打交道的過程中,黨堅持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性,牢牢把握領導權;要在“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社會氛圍下經受燈紅酒綠的考驗,不被濁流所淹沒,而始終與羣衆在一起,保持着共產黨人的先進性。戰鬥在大後方特殊環境中的共產黨人,無論是公開鬥爭,還是深入虎穴;無論是政壇搏擊,還是商海沉浮;無論是身在紅巖,還是隱於鄉間,都能堅持操守,經受住嚴峻考驗。“和而不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南方局在特殊歷史時期的實踐難能可貴。

四是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所在,信心所在。南方局創造性地運用於國統區的實踐,爲建立新中國增添了光彩,也爲紅巖精神的形成增添了光彩。南方局既堅持“以鬥爭求團結”的方針,又嚴格區分國民黨頑固派與愛國民主派的界限,爭取多數,化敵爲友。尤其是把做好對中間勢力的團結爭取工作,作爲南方局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任務。周恩來等南方局領導人以寬闊的胸懷,與中間黨派廣交朋友,協調步調,密切配合,團結戰鬥,奠定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礎。

五是善處逆境,寧難不苟的時代風貌。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以周恩來爲代表的中共南方局在極其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善處逆境,勇於犧牲,在艱難中開拓新局面,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善於艱苦創業的時代精神。在革命順利時,不驕不躁,甘於奉獻;當暗流襲來時,不灰心氣餒,不怕犧牲;即使不幸被捕,深陷囹圄,他們都面對威逼利誘、威武不屈,以“熱血似潮水般奔騰,心志似鐵石的堅貞”捍衛真理,以“只要一息尚存,誓爲真理而抗爭”的大義凜然笑對屠刀。

紅巖精神既具有豐厚的歷史內涵,又具有穿越時空的實踐價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爲我們實踐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提供了歷史鏡鑑。

首先,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樣,紅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寶庫中獨具風采的璀璨明珠。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歷史孕育過一系列偉大的革命精神,在井岡山時期,我們黨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成功地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奉獻了“從實際出發,敢闖新路,努力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政治勇氣”的井岡山精神;在長征路上,我們黨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克服了千難萬險,實現了戰略轉移,奉獻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長征精神;在延安時期,我們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確立了毛澤東思想作爲全黨的指導思想,奉獻了“實事求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延安精神;在西柏坡,我們黨完成了對國民黨政權的戰略決戰,完成了全黨工作重心從農村到城市的轉移,奉獻了“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的執政鏡鑑的西柏坡精神。而以周恩來爲代表的南方局,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在極其險惡的環境裏,奉獻了紅巖精神這一閃耀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光輝的寶貴財富。紅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曲折發展中走向成熟的時代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以全國性政黨公開走向以重慶爲中心的國統區的政治舞臺的重要表現,是中國共產黨從“山溝”走向世界政治大格局的開端。

第二,紅巖精神爲黨帶領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提供了新的精神動力。紅巖精神並沒有過時,它是我們黨與時俱進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弘揚紅巖精神,就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肩負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使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努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這既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又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這樣才能夠使我們黨面對肩負的歷史重任,面對國際國內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和各種風險的考驗,始終成爲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成爲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第三,紅巖精神爲共產黨人長期執政和執好政提供了歷史借鑑。以弘揚紅巖精神爲養分,在當今風雲變幻的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下長期執政和執好政,就要繼承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倡導和實踐的“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風範,保持共產黨員的政治品格,保持革命戰爭年代那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蓬勃朝氣和浩然正氣,不斷增強黨的戰鬥力、凝聚力,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就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始終牢記“立黨爲公,執政爲民”,更好地凝聚人心,帶領人民羣衆共同奮鬥,堅持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就要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擴大黨的羣衆基礎,堅持黨關於愛國統一戰線的各項方針政策,繼續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3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是改革的責任主體,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爲基本取向,強化責任擔當,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堅決端正思想認識,堅持從改革大局出發,堅定抓好改革落實。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面對世界複雜、多元的文化體系,廣大黨員幹部要正確認識中國現階段發展實際,實現對文化的理性自覺與自信。當前,長治市正處於改革開放的攻堅期,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決戰決勝期,要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推動經濟穩步向好,打造全省重要增長極,任務異常艱鉅,迫切需要我們從革命文化中汲取養分,把革命精神轉化爲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的責任和激情,大幹苦幹實幹,打開思想和事業發展的新境界,凝聚起方方面面幹事創業的合力。

弘揚革命精神,堅定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號,必須落實到行動上。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學習貫徹省委書記駱惠寧在長治市調研時的講話精神作爲當前理論學習的重點,深入開展學習研討,不斷鑄造理想品格,把紅色基因激活,浸入靈魂深處,在黨性鍛鍊和品格塑造上來一次新的提升。要做堅定革命理想信念的表率,不忘初心,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要做踐行爲民服務宗旨的表率,以人民爲中心,切實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當前,尤其要抓好脫貧攻堅,做好向下服務,辦好民生實事,解決好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守住安全穩定底線,把政府的溫暖送到需要幫助的羣衆手中。要做敢於擔當實幹的表率,把工作的着力點放在抓發展上,把工作的發力點打到企業和項目上,努力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由煤促興的新路,把長治打造成爲全省重要增長極。要做艱苦奮鬥作風硬的表率。要敢於吃苦,甘願吃苦,切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成爲一個組織和幹部羣衆可以信賴的人、同事和朋友值得敬重的人、家人和親屬引以爲榮的人。

全體黨員應該珍惜機遇,遵守紀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取得實實在在的進步,更好地指導實踐,幹好工作。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4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是改革的責任主體,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爲基本取向,強化責任擔當,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堅決端正思想認識,堅持從改革大局出發,堅定抓好改革落實。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面對世界複雜、多元的文化體系,廣大黨員幹部要正確認識中國現階段發展實際,實現對文化的理性自覺與自信。當前,長治市正處於改革開放的攻堅期,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決戰決勝期,要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推動經濟穩步向好,打造全省重要增長極,任務異常艱鉅,迫切需要我們從革命文化中汲取養分,把革命精神轉化爲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的責任和激情,大幹苦幹實幹,打開思想和事業發展的新境界,凝聚起方方面面幹事創業的合力。

弘揚革命精神,堅定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號,必須落實到行動上。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學習貫徹省委書記駱惠寧在長治市調研時的講話精神作爲當前理論學習的重點,深入開展學習研討,不斷鑄造理想品格,把紅色基因激活,浸入靈魂深處,在黨性鍛鍊和品格塑造上來一次新的提升。要做堅定革命理想信念的表率,不忘初心,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要做踐行爲民服務宗旨的表率,以人民爲中心,切實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當前,尤其要抓好脫貧攻堅,做好向下服務,辦好民生實事,解決好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守住安全穩定底線,把政府的溫暖送到需要幫助的羣衆手中。要做敢於擔當實幹的表率,把工作的着力點放在抓發展上,把工作的發力點打到企業和項目上,努力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由煤促興的新路,把長治打造成爲全省重要增長極。要做艱苦奮鬥作風硬的表率。要敢於吃苦,甘願吃苦,切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成爲一個組織和幹部羣衆可以信賴的人、同事和朋友值得敬重的人、家人和親屬引以爲榮的人。

全體黨員應該珍惜機遇,遵守紀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取得實實在在的進步,更好地指導實踐,幹好工作。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5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奮鬥史,也是革命精神不斷弘揚發展的歷史。開展對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研究,不僅要解決其學科內涵問題,也要明確其歷史定位問題。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形成了很多具有各種具體表現形態的革命精神,有的在各個階段成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座標。在20世紀90年代,研究者多將革命精神歸納爲三種,即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進入新世紀以後,又將西柏坡精神納入其中。近年來,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更多的研究者把蘇區精神和四大革命精神並列在一起。但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完整性和科學性來考察,現有的“五種革命精神說”還是沒有完整反映中共建黨以後整個大革命時期的精神狀態史。筆者認爲,紅船精神可以作爲中共創黨初期及大革命時期的革命精神的歷史座標,與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起,成爲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最光輝、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革命精神。

紅船精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

紅船精神產生於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開展創建黨組織活動的全過程,蘊含着整個建黨初期開展革命活動所體現出來的革命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而紅船精神的提出則使中共革命精神史與中共黨史在時間序列上實現了一致性。20xx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了《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明確紅船精神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是“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爲公、忠誠爲民的奉獻精神”,將紅船精神提升到“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的建黨活動和革命實踐,充分體現了這種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他們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用最先進的理論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使一個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走上了一條光明大道。

井岡山精神: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路先鋒

井岡山精神是黨在領導井岡山軍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20xx年5月,在視察江西時對井岡山精神的內涵作了精闢概括:“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衆、勇於勝利”。井岡山精神的核心特徵是“敢闖新路”。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的革命應該走什麼道路,這是一個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迫切而重大的問題。蘇聯的革命經驗不能照搬,馬列主義又沒有現成答案。在白色恐怖的包圍中,依靠弱小的革命力量,革命先輩們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一條中國革命的勝利道路,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這正是堅持發揚勇於開拓、敢闖新路的革命精神的鮮活反映。

蘇區精神:建立政權、執政爲民的重要實踐

同志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週年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我們要始終大力弘揚蘇區精神,推動創先爭優,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爲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爲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以此爲標誌,蘇區精神成爲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並列的中共革命精神歷史座標。蘇區精神的核心特徵是“一心爲民”,我黨倡導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工作作風,正是從中央蘇區時期開始形成的。毛澤東同志曾在全國二蘇大會上提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羣衆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羣衆生活上的問題,都應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蘇區各級黨政軍幹部自覺踐行“一心爲民”的宗旨,關心羣衆生活、真心爲羣衆着想、積極爲羣衆謀利益,形成了影響深遠的“蘇區幹部好作風”。

長征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的恢弘篇章

曾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週年大會上對長征精神作出過概括,他認爲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爲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羣衆,同人民羣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征無論在中國軍事史上還是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不畏千難萬險,不怕流血犧牲,頑強拼搏,敢於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已經突破了時空界限,深入人心,不僅在中共革命精神史上,而且在人類精神史上樹立了一座豐碑。

延安精神: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現

延安精神是中共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現,其內涵非常豐富,可以說,中共革命精神的主要內涵在延安精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突出的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延安時期鮮明地打出了“爲人民服務”的旗幟;二是延安時期用實事求是來概括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三是在延安時期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斷髮揚光大,並形成了南泥灣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特徵是“實事求是”。在延安時期,我黨首次全面接受了實事求是精神的洗禮。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整頓了“三風”,即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在全黨興起了調查研究之風,促進了理論聯繫實際,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染下,數以萬計的進步青年聚集到延安寶塔山下尋求真理,奉獻青春和熱血;正是源於這種精神,形成了改造中國社會的巨大能量,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西柏坡精神:邁入新中國殿堂前的精神洗禮

西柏坡精神的內涵包括:“兩個務必”的精神,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兩個敢於”的精神,即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人敢於抓住歷史時機,展開戰略大決戰,展現將革命進行到底、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膽識和氣魄;“兩個善於”的精神,即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箇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的精神。這些精神內涵都是在由革命時期向建設時期轉變、由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其中“兩個務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特徵。毛澤東同志將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提升到執政黨建設的歷史大課題的高度來認識,並作爲中國共產黨人長期執政的重大法寶和思想武器。西柏坡精神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執政後發展趨勢的科學判斷,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上的高瞻遠矚。

綜觀中共革命精神史,從紅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都是黨在奮鬥歷史過程中積累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們一脈相承,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樹起了一座座豐碑,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形成完整的精神序列。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6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保持黨的先進性。臨沂是革命老區,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形成的“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是臨沂特有的政治優勢,是新形勢下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思想武器。

開拓奮進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關鍵環節

沂蒙精神是時代的產物,與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沂蒙精神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形成,又隨着時代的前進而不斷髮展和完善。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沂蒙精神更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一是敢當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先行者。解放思想是沒有止境的。進一步解放思想,體現在不斷轉變思想觀念上,體現在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適應實踐的發展,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必須牢固樹立開拓意識,把大膽探索的勇氣同科學求實的精神統一起來;必須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思想狀態,不斷提高黨員幹部的整體素質,以適應形勢和任務的要求。

二是爭當勇於改革、開拓奮進的千里馬。一個好的領導者必須要具備開拓精神,具體地說,就是要吃透“上情”,明白“下情”,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結合起來,按照“三個有利於”的標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三是善當勤奮好學、刻苦攻關的螺絲釘。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作爲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幹部必須要勤奮學習,鍥而不捨,努力學習和掌握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的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在領導崗位上和日常工作中充分施展聰明才智。在當前,尤其要通過學習牢固地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促進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艱苦創業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重要內涵

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傳家之寶,是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更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要有旺盛的革命意志。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幹部,必須具有振興中華、富民興邦的雄心壯志。旺盛的革命意志和蓬勃的朝氣,是領導者開拓領導工作新局面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力量。從一定意義上說,改革的過程、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克服困難,在困難中前進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既有來自內部的舊的傳統和惰性的影響,也有來自外部的干擾和障礙。每個共產黨員必須樹立知難而進、不怕挫折、大膽探索、勇於實踐的新風貌,堅定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發揚開拓進取精神,帶領羣衆努力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第二,要甘當“老黃牛”。有的同志認爲提倡開拓創新就不需要苦幹實幹精神,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遠大理想和宏偉目標的實現,靠的是埋頭苦幹和發憤圖強,不能靠幻想和空談。“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離開了真抓實幹,任何事業都不會成功。共產黨員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本職工作。虛報浮誇,“誇”不出一粒糧食;弄虛作假,“弄”不出一件產品。只有靠廣大黨員和各級幹部的實幹精神,靠千千萬萬羣衆的平凡勞動,才能構建我們事業的高樓大廈,才能做到富民強國。

第三,要勤儉幹事業。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和黨的幹部,既要樹立爲國家創造財富嘔心瀝血的精神,又要樹立國家財產錙銖必惜的精神。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爲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把自己的所有力量都用到爲人民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上,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和黨員幹部。國家的財產,哪怕一絲一縷、一分一釐,都是人民的血汗,我們只有珍惜的義務,而絕無輕易揮霍的權利,要一點一滴都用在人民的事業上,充分發揮其效益。

無私奉獻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集中體現

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要求每一個黨員置國家利益、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除此之外不能謀取任何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沂蒙人民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始終是最華美和最高昂的樂章。沂蒙精神作爲我們黨精心培育和沂蒙人民共同創造的先進羣體意識,它所表現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應當作爲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

第一,要牢固樹立羣衆觀點。要把對上負責同對人民負責一致起來,把關心羣衆的根本利益同具體利益結合起來,把爲人民謀利益同保護人民利益統一起來。黨的利益同人民羣衆的利益是一致的,在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尤其是這樣。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全心全意爲人民謀利益,是黨的全部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第二,要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係。改革開放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作爲共產黨員應該懂得,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是休慼與共的,只有社會主義的整體事業興旺發達,每個成員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每個黨員都要堅持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

第三,要遵紀守法廉潔自律。清正廉潔是共產黨人必須遵循的行爲準則,也是黨組織和人民羣衆對黨員的基本要求。許多事實證明,哪個地方或部門的黨員幹部帶頭廉潔從政,哪個地方或部門的黨風、政風就比較好;哪個地方、部門的領導幹部不遵守紀律,哪個地方或部門就容易產生歪風邪氣。因此,每個黨員幹部都要認清自己在廉潔自律問題上所負的責任,凡是要求基層和一般黨員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基層和一般黨員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並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努力使自己成爲廉潔奉公、一塵不染的模範。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7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將士完成了震驚世界的長征,開闢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即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爲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羣衆,同人民羣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征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長河中具有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對於深刻理解和貫徹落實在“七一”重要講話中關於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具有重大意義。

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是科學把握紅色文化體系的需要,有助於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

紅色文化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於血與火的革命戰爭年代,並延續至今,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體系。由於各個歷史階段的條件、性質和任務不同,紅色文化在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在本質精髓上一脈相承,在表現形式和載體上豐富多樣。革命戰爭年代孕育而生的長征精神是紅色文化體系中的光輝座標之一。

長征精神一方面繼承了八一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中諸如堅定信念、聽黨指揮、清廉爲民、艱苦奮鬥、敢爲人先、敢闖新路等優秀品質;一方面又啓迪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對形成內容完整、邏輯縝密的紅色文化體系產生了特殊作用。從途徑14個省,翻雪山過草地、斬關奪隘,與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隊殊死搏鬥,到啃樹皮、吃野菜,戰勝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飢寒傷病,長征將紅色文化中堅定信念的精髓予以發揚光大;從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爲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路線,到與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作堅決鬥爭,長征將紅色文化中聽黨指揮的信條予以發揚光大;從長征伊始就明令“嚴格執行階級路線,不許絲毫損害工農羣衆的利益”,到高舉抗日救亡的旗幟,提出北上抗日的政治主張,我們黨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將紅色文化中清廉爲民的宗旨予以發揚光大……可見,長征精神爲建立健全紅色文化體系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發展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長征精神既是我們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動力,也是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柱。

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是深刻理解紅色文化價值的必然要求,有助於增添文化自信的底氣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有堅定的文化自信,是因爲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有血與火鑄成的紅色文化,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指出,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由長征鑄成的長征精神,是探究文化自信緣由的一個窗口、洞悉文化自信精髓的重要管道、彰顯紅色文化價值的一面旗幟。

長征精神是一代共產黨人信仰共產主義、不畏強暴和不怕犧牲的寫照。湘江戰役,中央紅軍由8.6萬人銳減至3萬人,受傷被俘的紅34師師長陳樹湘在扯斷自己的腸子後壯烈犧牲;在法國傳教士薄復禮的筆下有“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天天不分晝夜地行走……但這些身着破衣、草鞋的年輕戰士還常常圍繞着人的精神等哲學命題討論”的場景。長征精神是一代共產黨人愛國愛民、勇於擔當和顧全大局胸懷的展示。長征期間,中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複雜、交織纏繞,我們黨卻在最艱難的時候,以民族利益爲重,高揚北上抗日的大旗。長征精神是一代共產黨人知恥後勇、敢爲人先、敢於創新等優秀品質的再現。在長征路上,我們黨召開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爲我們黨從挫折走向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長征精神是一代共產黨人牢記黨的宗旨、踐行羣衆路線的具體體現。長征既是一場與國民黨軍隊真槍實彈的較量,又是一次與國民黨政府爭取民心的博弈。長征中,紅軍每到一地,都深入宣傳羣衆、組織羣衆、武裝羣衆,打土豪、分糧食、廢苛捐,嚴守紀律,嚴格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贏得了廣大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國民黨和白軍則軍紀渙散、盤剝百姓,失道寡助。長征精神是一代共產黨人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將反法西斯的中國力量壯大爲一支爭取世界和平重要力量的昇華。在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背景下進行的長征中,我們黨始終以謀求國家獨立和民族生存爲己任,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與政治上的戰略轉變緊密聯繫在一起,把長征前進的大方向與建立抗日的前沿陣地聯繫在一起,以長征的勝利推動中國革命轉危爲安。在革命戰爭年代產生的長征精神,是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產生的先進文化,遵循了人類文明的前進方向,體現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有助於增添文化自信的底氣,是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和凝集中國力量的迫切需要,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在要求。

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是激活紅色文化基因的體現,有助於我們在增強文化自信中走好新的長征路

在寧夏考察時要求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長征精神,並強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是激活紅色文化基因的體現,對於我們增強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長征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於天。紅軍長征呈現了一幅氣壯山河的歷史畫卷:有平均每三百米就倒下一名戰士的紀錄;有凍死的紅軍戰士仍緊握黨證和一塊銀元黨費的場面;有瀘定橋上22名勇士冒着槍林彈雨攀鏈衝鋒的身影;還有張聞天“沒有理想,紅軍連一千里都走不了”這一發自肺腑的話語;等等。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長征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也是增強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長征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將促使我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中保持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力量。

要弘揚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堅定正義事業必勝的信念。“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長征期間,武器簡陋的紅軍將士始終處在數十倍於己的敵人追擊、堵截與合圍中,遭遇四百場以上的戰鬥,平均每三天就要發生一次激烈的戰鬥……斯諾在《西行漫記》中指出,長征是“震驚世界的行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堅定正義事業必勝的信念是長征取得勝利的保障,也是增強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長征路不可或缺的品質。這種品質能夠使我們在困難的時候看到光明、在曲折的局面裏得到勇氣、在失敗的逆境中振奮前行。

要進一步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長征途中,紅軍沒有飛機和足夠的槍支彈藥,缺醫少藥,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卻在極其艱難的自然和戰爭環境中,開闢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紅軍中傳唱的“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地荒原好乾糧。開水煮來別有味,野火燒熟分外香。一段用來煮野菜,一段用來熬鮮湯。有湯有菜花樣多,留下一段戰友嘗”的《牛皮腰帶歌》,恰好證明了美國作家索爾茲伯裏在《長征——聞所未聞的故事》中的評論,“長征將成爲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證明了法國女學者西蒙娜·戴博瓦爾在《長征》中的讚歎,“長征已經在各大洲成爲一種象徵,人類只要有決心和毅力,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艱苦奮鬥的作風是長征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增強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長征路不可或缺的品德。這種品德能夠使我們不忘根本站得牢、不移壯志立得住、不忘初心行得遠。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8

爲重溫中國共產黨建黨建國的艱辛歷程,體會新中國的來之不易,今年7月我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了爲期五天的遵義、重慶社會考察活動。先後參觀了息烽集中營、紅軍烈士陵園、遵義會議會址等地,每一處革命遺蹟,每一件珍貴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和高尚品質,讓我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豐富和歷史文化內涵的厚重。

革命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力支撐。同志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過去,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在追求獨立夢、解放夢過程中所鑄就的系列革命精神,無疑是中國精神在那個特定時代的典型呈現。今天,伴隨着革命精神得以誕生的一系列重大革命事件雖然已經被永久定格在歷史的長河中,但在這些革命事件中誕生出來的偉大革命精神,則具有超越時空的恆久價值和旺盛生命力,能夠跨越歷史的鴻溝,繼續支撐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夢。

誕生在貴州大地上的遵義會議精神,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是中國共產黨精神歷程中的關鍵節點,與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起,成爲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最光輝、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精神表徵。如果從一個更大的歷史尺度來看,遵義會議精神不僅是一種政治精神,更是一種歷史精神、文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乃至中華民族自近代以來不斷追求獨立和解放歷程中一筆有着獨特價值的精神財富,早已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乃至人類文化的長河中。弘揚遵義會議精神,必將爲“中國夢”的實現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我們有夢想,但往往被習慣的思維定勢、固有的思想觀念所禁錮。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同時,我們也要重視改革開放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信心不足,缺乏敢於爭先的意識;自我滿足的思想蔓延,缺乏追求卓越的意識;怕擔責任,缺乏勇於擔當的意識等。在此背景下,我們要大力弘揚遵義會議精神所蘊含的實事求是、敢於批評、勇於反思精神,並以形象、生動、鮮活的方式展示出來,讓我們在接受崇高革命精神的洗禮中突破思想的禁錮、實現思想的解放,以全新的思維、全新的觀念和全新的思路開拓中國美好的明天.

實現中國夢,需要凝聚中國人的力量。“中國夢”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夢,只有將個人的願景與中國夢結合起來,並使之成爲大衆的共識和自覺的行動,才能凝聚發展的正能量,爲 “中國夢”彙集強大力量。遙想當年,通過以遵義會議爲代表的系列會議的召開,黨和紅軍進一步深化了民主、實現了團結、凝聚了力量,終於走出了困境。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弘揚遵義會議精神,解放思想、開放創新、團結奮鬥,敢想、敢幹、敢擔當,敢闖、敢試、敢突破,就一定能凝聚起全體國民科學發展、後發趕超的正能量,一定能把革命精神的感召力、凝聚力轉化爲大衆的行動力、實踐力,一定能激勵全體中華兒女同心構築中國夢。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9

在“七一”講話中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回顧沂蒙歷史,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在沂蒙精神的淬鍊下,沂蒙黨政軍民也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沂蒙這片沃土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沂蒙歷史文化和感天動地的沂蒙紅色文化。作爲沂蒙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沂蒙精神既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又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如果說沂蒙紅色文化是沂蒙黨政軍民的文化基因,沂蒙精神就是沂蒙黨政軍民的靈魂,這種基因與靈魂構成了沂蒙黨政軍民的“特質”,是沂蒙黨政軍民“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本”所在。

20xx年11月,在視察臨沂時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有着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習的重要講話啓示我們,沂蒙精神含着雙重主體、雙重內涵,一方面是沂蒙黨政軍及其精神,另一方面是沂蒙人民及其精神,兩者構成沂蒙精神的內涵體系。

從沂蒙黨政軍這個主體看,表現出“胸懷羣衆、引領羣衆、愛護羣衆、奉獻羣衆”的“大仁”。這種“大仁”是“仁政”的昇華,是中國傳統社會治理理念與馬克思主義政黨理念的深度融合。從沂蒙人民這個主體看,表現出“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大義”。這種“大義”是“義理”的昇華,是中國傳統社會核心價值觀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深度融合。沂蒙黨政軍民還共同具有一種“奮發有爲”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戰爭年代表現爲“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在和平時期表現爲“艱苦創業、開拓進取”。這種“奮發有爲”精神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在齊魯大地的展現,深刻體現了齊魯文化的精髓。

由此看來,與沂蒙精神的雙重主體相匹配,沂蒙精神的內涵體系可以簡單地概括爲“大仁大義、奮發有爲”。“大仁大義、奮發有爲”,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深度融合,是齊魯文化在現當代的傳承發展,不僅能夠完整概括沂蒙精神的雙重意蘊,也可以充分展示新時期山東精神的精神內核。弘揚新時期沂蒙精神,就是要在深刻把握關於沂蒙精神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堅定沂蒙文化自信,弘揚沂蒙黨政軍民“大仁大義、奮發有爲”的精神,重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羣關係。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內容而言,要做到一個“深刻認識”,把握三個“着力點”。一個“深刻認識”,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沂蒙精神不僅是人民羣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還是黨政軍“胸懷羣衆、引領羣衆、愛護羣衆、奉獻羣衆”的精神。三個“着力點”,一是要充分運用沂蒙文化資源,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深刻揭示沂蒙精神與中國精神的內在聯繫,弘揚中國精神,凝練中國共識,匯聚中國力量,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三是把握沂蒙精神的精神實質,加強馬克思主義羣衆觀教育,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羣衆工作。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主體而言,要牢固樹立“雙主體”思維。一方面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政府與軍隊這一“主體”,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羣衆觀,深入踐行黨的羣衆路線,努力做好黨的羣衆工作,爲了人民的利益無私奉獻。另一方面是人民羣衆這一“主體”,要高度信任黨、真心擁護黨。沂蒙精神生成與發展中客觀存在的“雙主體”,意味着傳承與弘揚沂蒙精神也客觀存在着“雙主體”,任何一個主體的缺位,沂蒙精神的傳承與弘揚也無以爲繼。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路徑而言,要做好“三個節點”的有效銜接。一是做好沂蒙精神的理論研究。要尊重歷史,着眼現實,與時俱進,加強研究,充分挖掘沂蒙精神的時代價值。二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宣傳教育。要把沂蒙精神融入區域國民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教育黨員幹部羣衆,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三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實踐。實踐沂蒙精神,黨員幹部要踐行羣衆路線,做好羣衆工作,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人民羣衆要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青少年學生主要是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0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奮鬥史,也是革命精神不斷弘揚發展的歷史。開展對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研究,不僅要解決其學科內涵問題,也要明確其歷史定位問題。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形成了很多具有各種具體表現形態的革命精神,有的在各個階段成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座標。在20世紀90年代,研究者多將革命精神歸納爲三種,即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進入新世紀以後,又將西柏坡精神納入其中。近年來,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更多的研究者把蘇區精神和四大革命精神並列在一起。但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完整性和科學性來考察,現有的五種革命精神說還是沒有完整反映中共建黨以後整個大革命時期的精神狀態史。筆者認爲,紅船精神可以作爲中共創黨初期及大革命時期的革命精神的歷史座標,與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起,成爲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最光輝、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革命精神。

紅船精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

紅船精神產生於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開展創建黨組織活動的全過程,蘊含着整個建黨初期開展革命活動所體現出來的革命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而紅船精神的提出則使中共革命精神史與中共黨史在時間序列上實現了一致性。20xx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了《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明確紅船精神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是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爲公、忠誠爲民的奉獻精神,將紅船精神提升到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的建黨活動和革命實踐,充分體現了這種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他們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用最先進的理論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使一個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走上了一條光明大道。

井岡山精神: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路先鋒

井岡山精神是黨在領導井岡山軍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20xx年5月,在視察江西時對井岡山精神的內涵作了精闢概括: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衆、勇於勝利。井岡山精神的核心特徵是敢闖新路。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的革命應該走什麼道路,這是一個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迫切而重大的問題。蘇聯的革命經驗不能照搬,馬列主義又沒有現成答案。在白色恐怖的包圍中,依靠弱小的革命力量,革命先輩們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一條中國革命的勝利道路,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這正是堅持發揚勇於開拓、敢闖新路的革命精神的鮮活反映。

蘇區精神:建立政權、執政爲民的重要實踐

同志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週年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我們要始終大力弘揚蘇區精神,推動創先爭優,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爲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爲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以此爲標誌,蘇區精神成爲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並列的中共革命精神歷史座標。蘇區精神的核心特徵是一心爲民,我黨倡導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工作作風,正是從中央蘇區時期開始形成的。毛澤東同志曾在全國二蘇大會上提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羣衆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羣衆生活上的問題,都應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蘇區各級黨政軍幹部自覺踐行一心爲民的宗旨,關心羣衆生活、真心爲羣衆着想、積極爲羣衆謀利益,形成了影響深遠的蘇區幹部好作風。

長征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的恢弘篇章

曾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週年大會上對長征精神作出過概括,他認爲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爲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羣衆,同人民羣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征無論在中國軍事史上還是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不畏千難萬險,不怕流血犧牲,頑強拼搏,敢於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已經突破了時空界限,深入人心,不僅在中共革命精神史上,而且在人類精神史上樹立了一座豐碑。

延安精神: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現

延安精神是中共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現,其內涵非常豐富,可以說,中共革命精神的主要內涵在延安精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突出的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延安時期鮮明地打出了爲人民服務的旗幟;二是延安時期用實事求是來概括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三是在延安時期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斷髮揚光大,並形成了南泥灣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特徵是實事求是。在延安時期,我黨首次全面接受了實事求是精神的洗禮。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整頓了三風,即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在全黨興起了調查研究之風,促進了理論聯繫實際,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染下,數以萬計的進步青年聚集到延安寶塔山下尋求真理,奉獻青春和熱血;正是源於這種精神,形成了改造中國社會的巨大能量,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西柏坡精神:邁入新中國殿堂前的精神洗禮

西柏坡精神的內涵包括:兩個務必的精神,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兩個敢於的精神,即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人敢於抓住歷史時機,展開戰略大決戰,展現將革命進行到底、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膽識和氣魄;兩個善於的精神,即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箇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的精神。這些精神內涵都是在由革命時期向建設時期轉變、由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其中兩個務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特徵。毛澤東同志將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提升到執政黨建設的歷史大課題的高度來認識,並作爲中國共產黨人長期執政的重大法寶和思想武器。西柏坡精神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執政後發展趨勢的科學判斷,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上的高瞻遠矚。

綜觀中共革命精神史,從紅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都是黨在奮鬥歷史過程中積累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們一脈相承,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樹起了一座座豐碑,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形成完整的精神序列。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1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七律•長征》中的詞句,描述了長征的艱難,讚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之際,我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重走長征路”活動的第一段征程。一路走來無論是在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還是在上杭縣的古田會址,這一個個歷史的豐碑,篆刻下偉人們爲了新中國奮鬥的痕跡,彷彿把我的思緒拉回到那個遙遠的年代,讓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說是接受了一場生動的黨課教育,如同一次黨性教育的心路歷程,讓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

紅軍長征第一村中復村,在作家魏巍的筆下,她是“地球上的紅飄帶”的起點;在美國作家索爾茲伯裏筆下,她是“前所未有的故事”的開篇;在埃德加•斯諾的筆下,她是“驚心動魄的史詩”的卷首。在中復村紅色講解員深情的話語中,我彷彿置身於那個年代,身邊是年邁的老母毅然的將全部孩子送上了戰場,無數的革命戰士以生命爲柴燃起的革命之火,由號角聲、炮火聲、吶喊聲構成的紅色樂章,這一切一切震撼着我的靈魂,洗滌着我的心靈,堅定着我的信念,給了我更加強大的力量。講解結束時,我才發現,不知不覺中我早已緊握了雙拳,熱淚盈眶。

松毛嶺上的硝煙,長征的號角已經遠去。今天,我們再次走近這段歷史,是爲了緬懷無數爲中國革命勝利而英勇獻身的英烈們;是爲了銘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輩戰勝無數艱難險阻,開創黨和中國革命事業新局面的豐功偉績。他們的偉大業績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同在。

長征留下的不僅是湘江之戰的悲壯,四渡赤水的智慧,飛奪瀘定橋的神勇,過雪山草地的堅毅,吳起鎮的歡騰,更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豪情,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的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衆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長征精神激勵着我們,武裝着我們,讓我們的內心更加的強大,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闊步前行。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2

“紅船精神”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之源。之所以“紅船精神”是我們黨革命精神之源,這是因爲“紅船精神”是我們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實踐開篇、動力源泉。

一、“紅船精神”是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回顧我們黨九十多年曆程,伴隨其所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精神,既具有一脈相承的歷史特性,又無論從定義解釋還是從淵源關係看,更加清楚地感到,“紅船精神”是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從定義解釋看。《辭海》對“革命”作出如下定義:廣義指“推動事物發生根本變革,引起事物從舊質變爲新質的飛躍”;狹義指“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這裏所指的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是指一種狹義革命而產生的精神,即: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逐步積累和形成的思想結晶,是共產黨人精神境界、精神風貌、精神力量的集中寫照。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源於共產黨人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創新,它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結果。中國共產黨走過的每一個階段,都形成了能代表時代現實的一種又一種獨特精神。而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紅船精神”,無論從定義解釋看,還是從時間上來說,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產生最早的革命精神。

從定義要素看。根據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需要兩個要素。首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的主體要素。這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實踐而產生的精神屬於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其次,中國革命的豐富實踐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按照這兩個要素來觀察,1919年“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符合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基本要素;但“五四”運動並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所以,“五四”運動更多地表現爲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僅僅具有革命精神形態,並不屬於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而“五四”運動後最有影響的事件就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紅船精神”作爲中國共產黨創建這一開天闢地大事變所蘊含精神的形象概括,理所當然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從淵源關係看。由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個革命階段的任務不同,革命者在各個革命實踐活動中會有不同精神表現,因而在偉大革命歷史進程中分別產生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偉大中國革命精神。然而,這些革命精神產生又有其共同思想基礎,就是中國共產黨以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爲核心的“紅船精神”。在紅船上完成締造使命的中國共產黨,在“紅船精神”指引下,沿着紅船航向,走向了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並先後形成了“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也非常具體地說明了“紅船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些革命精神之間存在的淵源關係,其中“紅船精神”是這些革命精神之源,其它革命精神都可以在“紅船精神”裏找到源頭;其它革命精神既與“紅船精神”一脈相承,又是隨着中國革命不斷髮展,是“紅船精神”的繼承與發展。

二、“紅船精神”是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實踐開篇

回首我們黨發展史,“紅船精神”不僅是我們黨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具有奠基的重要歷史地位,是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實踐開篇。

“紅船精神”裏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以科學理論爲指導。以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爲標誌,加速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歷史進程,爲創建中國共產黨創造了條件,爲開創中國革命的新篇章鋪平了道路。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紅船精神”,是中國早期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信仰過程中迸發出來的。早期共產黨人正是由於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支撐,併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創建了我們的黨。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歷史反覆證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爲指導;而科學的理論也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羣衆運動相結合,才能轉化爲推動中國經濟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強大物質力量。

“紅船精神”裏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入到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到了一個關節點,迫切需要一個朝氣蓬勃的新生力量,充當中國革命的領導者。這就是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最先進的政治代表——中國共產黨。在紅船上誕生的中國共產黨綱領明確規定“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一切資產階級政黨及其它剝削階級政黨最顯著的標誌。中國共產黨一經出現,就自覺地擔當起階級重任和民族重任,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並伴隨着中國革命的不斷髮展,先後出現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紅船精神”裏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走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前,地主階級洋務派幻想用資本主義列強的“堅船利炮”來補搖搖欲墜的封建專制統治之天,資產階級維新派幻想通過聖明賢達的皇帝進行多方面改良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資產階級革命派給中國帶來了民主共和制度,但隨後的歷史反覆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始終走不通。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給中國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選擇,這就是社會主義道路。儘管後來的歷史表明,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不能走筆直的發展道路,而必須先進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取得全國政權之後才能通過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然後,這一切認識的起點,都有源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所確定的根本方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三、“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發展的動力源泉

面向新徵程,需要新精神。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奮鬥的精神歷程,追根溯源都有着一個共同的動力源泉,那就是“紅船精神”;面向新徵程,同樣需要依靠“紅船精神”,讓我們黨革命精神不斷延續與發展。

擁有首創精神,才能勇於開闢新路。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首創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核心。剛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特殊性,尤其認識到革命沒有現成道路可走,沒有現成模式可循,這就需要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解決,這也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以創新精神爲自己開闢道路。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首創精神作爲“紅船精神”的核心始終貫穿於中國革命實踐中,激勵廣大共產黨員以“敢爲人先”的氣魄和膽識,沿着紅船航向,根據實情,結合實際,勇探新路,不斷成功走向了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由一個領導人民爲奪取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爲掌握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面向新徵程,擁有首創精神也是我們黨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關鍵所在,也只有不斷弘揚首創精神,才能我們思想不斷解放、理論不斷髮展、實踐不斷創新,推進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擁有奮鬥精神,才能不斷贏得勝利。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是“紅船精神”的靈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面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強大勢力,革命任務艱鉅而複雜,無數共產黨員爲什麼能夠拋頭顱、灑熱血,甚至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這因爲他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堅信共產主義是合乎社會發展規律的美好事業。面對漫長的革命歲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曾經遭受多次挫折與失敗,但憑着這種與生俱來的奮鬥精神,一次又一次戰勝困難,把革命從勝利引向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出現過多次挫折與失誤,也是憑着這種奮鬥精神,不斷開拓創新,終於找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支撐着無數革命先烈爲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面向新徵程,同樣離不開奮鬥精神的正確引導與精神支撐。

擁有奉獻精神,才能始終保持本質。立黨爲公、忠誠爲民的奉獻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本質。黨的一大會議最後在紅船上通過的綱領,就明確提出了要把工人、農民組織起來、發動起來的思想。在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明確提出了“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表明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立志於維護人民利益的政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黨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逐步形成的“全心全意爲人民”的宗旨,形成的“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工作路線,使黨不斷從人民羣衆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黨正是同這一歷史創造者建立起血肉相連、魚水相依、親密無間的關係,革命力量纔會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戰勝一切貌似強大、欺壓人民的反動勢力,創建新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面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只有廣大共產黨員繼續弘揚奉獻精神,才能真正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只有整個社會倡導奉獻精神,才能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總之,“紅船精神”作爲我們黨革命精神之源,一直激勵和鼓舞着我們黨站在歷史的高度,走在時代的前列,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篇3

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的精髓,是黨的精神家園的靈魂和支柱。提出堅持“堅定執着追理想”,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傳承好理想信念的紅色基因。

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展現着人類社會的美好圖景,是黨歷經艱難曲折、不斷探索前行的指路明燈,一往無前的力量源泉。井岡山時期,靠着對中國革命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才能在白色恐怖四面包圍中造成星火燎原之勢;長征途中,憑着“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執着追求,才衝破圍追堵截,走出雪山草地,翻越高山峻嶺,勝利會師陝甘;延安時期,正是在崇高理想的感召下,造就了全國熱血青年心嚮往之的革命聖地;西柏坡時期,還是靠理想信念的支撐,才最終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描繪出新中國的宏偉藍圖。

歷史啓迪我們,理想信念關乎黨的生命,須臾不可缺失,絲毫不能動搖;理想信念是黨性的本質要求,是黨員幹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理想信念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應對“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迫切需要。隨着世情、國情、黨情、輿情深刻變化,黨將長期面臨“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嚴峻挑戰。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必須強化精神動力支撐。二是重建精神家園的迫切需要。受諸多主客觀條件因素的影響,少數黨員幹部在利益格局調整、文化生態嬗變中迷失方向,出現理想信念動搖、精神空虛、道德滑坡甚至跌入腐敗墮落的泥潭。因此,重建精神家園,必須樹立起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當前,堅持堅定執着追理想,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必須把理想信念作爲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一是堅定政治信仰,恪守政治規矩。要學習革命先輩英雄事蹟,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要學好和遵守黨章黨規,始終把紀律規矩挺在前。二是涵養核心價值,砥礪高尚情操。要加強黨性修養,喚醒黨員意識,勤於自省,慎獨慎微;要提升道德境界,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三是認準目標方向,立足崗位進取。要牢記“兩個百年”奮鬥目標,自覺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要踐行“三嚴三實”,在辛勤勞動中追求價值,在悉心奉獻中報國爲民。四是不懼艱難險阻,敢於負重擔當。要在困難挫折面前,發揚百折不撓、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要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敢於衝鋒在前,適時“亮劍”。

實事求是闖新路

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的基本內容。它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是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法寶。倡導堅持“實事求是闖新路”,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實事求是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正是實事求是這個法寶,使黨和中國革命一次又一次化險爲夷,轉危爲安;一次又一次絕境逢生,柳暗花明。井岡山斗爭,依靠實事求是的思想指引,開闢了中國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獨特道路;蘇區時期,貫徹實事求是的要求,掀起農村調查研究的熱潮;長征途中,正是實事求是光芒照耀,才肯定了以毛澤東爲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軍事路線,使黨和中國革命走出失敗的陰影;延安時期,黨的整風運動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黨纔在毛澤東思想統領下達到空前團結;西柏坡時期,還是沐浴實事求是的光輝,黨掀起土改熱潮,發起“三大戰役”,終將革命進行到底,開闢了歷史新的紀元。

歷史告訴我們,堅持實事求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能符合客觀實際、順應發展規律、合乎人民羣衆的意願,黨的事業就能順利前進;背離實事求是,黨的事業就會蒙受損失甚至遭到嚴重挫折。黨員幹部只有牢固樹立實事求是的思想理念,掌握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黨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實事求是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進行新的偉大斗爭的迫切需要。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爲實現中國夢排除障礙和干擾,化解危機和風險,增強動力和活力。面對國際國內諸多特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黨不但要有敢於鬥爭的革命膽識,還要有善於鬥爭的科學方略。二是醫治思想作風“頑症痼疾”的迫切需要。當前,背離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工作方法的現象仍然不少。醫治這些“頑症痼疾”,需要將科學的思想理論作爲武器。

當前,堅持實事求是闖新路,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應深刻領會實事求是的科學含義和精神實質,正確把握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始終按實事求是規律要求辦事。一是從實際出發謀事創業。要認真調查研究,掌握實際情況,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符合客觀規律,避免“拍腦袋”決策,避免“瞎幹”、“蠻幹”。二是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能夠指導實踐的理論纔有鮮活的生命力,接受理論指導的實踐纔是科學的實踐。爲確保各項工作和事業不偏離正確軌道,必須始終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三是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實事求是。破除傳統觀念束縛,改革陳舊思維方式,以客觀實際爲參照創新創造;把握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摸清各項工作和事業的發展規律,在深化對規律的認識中開拓進取。四是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難題。當前形勢發展複雜多變,各類矛盾問題頻發多發。要破除僵化思維和惰性思維,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難題,開拓新路。

艱苦奮鬥攻難關

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譜系中,“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地位獨特,影響深遠。在新中國誕生前夜,我們黨熔鑄歷史智慧,着眼全面執政和建設使命而提出“兩個務必”,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和價值追求,是黨永葆先進性、純潔性的強大思想武器。強調堅持“艱苦奮鬥攻難關”,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兩個務必”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指引着中國共產黨在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極端殘酷的戰爭環境中頑強生存、發展壯大;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奪取全國勝利的緊要關頭,“兩個務必”引領着中國共產黨扭轉乾坤,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因爲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井岡山軍民才寫下“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豪邁詩篇,蘇區幹部才養成“自帶飯包去辦公,日着草鞋幹革命”的好作風;因爲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鼓舞,長征將士才迸發英勇拼殺、浴血奮戰的非凡智慧和勇氣,鑄就不畏艱難困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延安軍民在大封鎖、大困難面前才興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產運動;因爲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激勵,解放區軍民才響應“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偉大號召,上演“打碎一箇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的威武長劇。

歷史警示我們,沒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我們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我們的國家難以發展進步,我們黨也難以長久執政。沒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黨員幹部也將失去先進性、純潔性,終將被歷史和時代拋棄。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兩個務必”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構建良好政治生態的迫切需要。當前,仍有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滋生消極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構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體制機制,築牢思想道德防線、建設良好政治生態離不開警鐘長鳴。二是黨接力“趕考”的迫切需要。我們黨要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律,黨員領導幹部要交出“趕考”優異答卷,就要靠“頭腦清醒”,靠“兩個務必”。

當前,堅持艱苦奮鬥攻難關,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應保持謙虛謹慎的科學態度、艱苦奮鬥的精神狀態,身體力行“兩個務必”。一是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要胸懷寬廣,虛懷若谷,努力向書本、向實踐、向身邊的黨員幹部和羣衆學習;要牢記“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的格言,堅持科學決策,虛心聽取民意,切忌魯莽草率給工作和事業帶來損失。二是居安思危,艱苦奮鬥。要增強憂患意識,謹記“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古訓,永葆先進性、純潔性;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自強不息、開拓進取,不斷追求和實現更高的人生目標。三是勤儉節約,傳承美德。要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傳承艱苦樸素美德;要與羣衆同甘共苦,榮辱與共,不講排場,不比闊氣。四是廉潔奉公,無私奉獻。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要清清白白做人、兢兢業業做事,堅守道德底線,堅持人格操守。

依靠羣衆求勝利

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中永不過時的傳家寶。號召堅持“依靠羣衆求勝利”,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羣衆路線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是羣衆路線夯實了黨在白色恐怖中生存發展的基礎,繫牢了黨與人民羣衆血肉聯繫的紐帶,使黨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新的勝利。井岡山斗爭,“喚起工農千百萬”,纔開創工農武裝割據的大好局面;蘇維埃政府保護工人農民階級利益,才使蘇區擴大鞏固;轉戰途中,紅軍紀律嚴明,幫助窮人翻身解放,各族羣衆籌款籌糧支援,成爲長征勝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放手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才能成爲領導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時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鎖,才能同人民羣衆一道,改寫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走向。

歷史告誡我們,堅持羣衆路線,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發揮人民羣衆主體作用,尊重人民羣衆首創精神,黨的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勝。黨員幹部只有躬身踐行羣衆路線,才能和人民羣衆“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羣衆路線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增進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進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義,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要讓人民羣衆有更多“獲得感”,必須眼睛向下,腳步向下,滿足羣衆訴求,迴應羣衆期待,解決羣衆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升改革發展“含金量”。二是標本兼治“四風”的迫切需要。徹底根除背離黨的羣衆路線、脫離人民羣衆的“四風”積弊,需要對症施治,猛藥去痾。

當前,堅持依靠羣衆求勝利,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要站穩羣衆立場,堅定羣衆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把黨的羣衆路線作爲自己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一是樹立羣衆觀點,自覺維護和促進羣衆利益。要牢記“爲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命題,多做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實事。二是提高做好羣衆工作的本領。要在基層工作的實踐中體國情、煉意志、長本領、作貢獻,努力成爲宣傳羣衆、組織羣衆、服務羣衆的行家裏手。三是運用羣衆路線方法推動工作事業發展。要把羣衆意願、要求和利益作爲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羣衆參與和監督中開創工作和事業新局面。四是把對黨負責與對人民羣衆負責有機統一起來。要牢記黨的宗旨,重塑公僕本色,從以自己爲主體轉變爲以羣衆爲根本,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3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奮鬥史,也是革命精神不斷弘揚發展的歷史。開展對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研究,不僅要解決其學科內涵問題,也要明確其歷史定位問題。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形成了很多具有各種具體表現形態的革命精神,有的在各個階段成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座標。在20世紀90年代,研究者多將革命精神歸納爲三種,即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進入新世紀以後,又將西柏坡精神納入其中。近年來,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更多的研究者把蘇區精神和四大革命精神並列在一起。但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完整性和科學性來考察,現有的“五種革命精神說”還是沒有完整反映中共建黨以後整個大革命時期的精神狀態史。筆者認爲,紅船精神可以作爲中共創黨初期及大革命時期的革命精神的歷史座標,與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起,成爲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最光輝、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革命精神。

紅船精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

紅船精神產生於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開展創建黨組織活動的全過程,蘊含着整個建黨初期開展革命活動所體現出來的革命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而紅船精神的提出則使中共革命精神史與中共黨史在時間序列上實現了一致性。20xx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了《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明確紅船精神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是“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爲公、忠誠爲民的奉獻精神”,將紅船精神提升到“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的建黨活動和革命實踐,充分體現了這種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他們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用最先進的理論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使一個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走上了一條光明大道。

井岡山精神: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路先鋒

井岡山精神是黨在領導井岡山軍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20xx年5月,在視察江西時對井岡山精神的內涵作了精闢概括:“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衆、勇於勝利”。井岡山精神的核心特徵是“敢闖新路”。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的革命應該走什麼道路,這是一個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迫切而重大的問題。蘇聯的革命經驗不能照搬,馬列主義又沒有現成答案。在白色恐怖的包圍中,依靠弱小的革命力量,革命先輩們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一條中國革命的勝利道路,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這正是堅持發揚勇於開拓、敢闖新路的革命精神的鮮活反映。

蘇區精神:建立政權、執政爲民的重要實踐

同志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週年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我們要始終大力弘揚蘇區精神,推動創先爭優,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爲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爲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以此爲標誌,蘇區精神成爲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並列的中共革命精神歷史座標。蘇區精神的核心特徵是“一心爲民”,我黨倡導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工作作風,正是從中央蘇區時期開始形成的。毛澤東同志曾在全國二蘇大會上提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羣衆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羣衆生活上的問題,都應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蘇區各級黨政軍幹部自覺踐行“一心爲民”的宗旨,關心羣衆生活、真心爲羣衆着想、積極爲羣衆謀利益,形成了影響深遠的“蘇區幹部好作風”。

長征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的恢弘篇章

曾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週年大會上對長征精神作出過概括,他認爲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爲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羣衆,同人民羣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征無論在中國軍事史上還是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不畏千難萬險,不怕流血犧牲,頑強拼搏,敢於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已經突破了時空界限,深入人心,不僅在中共革命精神史上,而且在人類精神史上樹立了一座豐碑。

延安精神: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現

延安精神是中共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現,其內涵非常豐富,可以說,中共革命精神的主要內涵在延安精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突出的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延安時期鮮明地打出了“爲人民服務”的旗幟;二是延安時期用實事求是來概括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三是在延安時期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斷髮揚光大,並形成了南泥灣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特徵是“實事求是”。在延安時期,我黨首次全面接受了實事求是精神的洗禮。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整頓了“三風”,即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在全黨興起了調查研究之風,促進了理論聯繫實際,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染下,數以萬計的進步青年聚集到延安寶塔山下尋求真理,奉獻青春和熱血;正是源於這種精神,形成了改造中國社會的巨大能量,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西柏坡精神:邁入新中國殿堂前的精神洗禮

西柏坡精神的內涵包括:“兩個務必”的精神,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兩個敢於”的精神,即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人敢於抓住歷史時機,展開戰略大決戰,展現將革命進行到底、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膽識和氣魄;“兩個善於”的精神,即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箇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的精神。這些精神內涵都是在由革命時期向建設時期轉變、由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其中“兩個務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特徵。毛澤東同志將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提升到執政黨建設的歷史大課題的高度來認識,並作爲中國共產黨人長期執政的重大法寶和思想武器。西柏坡精神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執政後發展趨勢的科學判斷,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上的高瞻遠矚。

綜觀中共革命精神史,從紅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都是黨在奮鬥歷史過程中積累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們一脈相承,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樹起了一座座豐碑,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形成完整的精神序列。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4

太行精神是對崇高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執著堅守。新時期弘揚太行精神,就是要始終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高舉旗幟、聽黨指揮。

太行精神是同人民羣衆血肉聯繫的堅定保持。新時期弘揚太行精神,就是要始終堅持執政爲民的政治立場,心繫羣衆、服務人民。

太行精神是對堅忍不拔、百折不撓民族品格的深刻詮釋。新時期弘揚太行精神,就是要始終保持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不怕困難、奮力拼搏。

太行精神是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精神的生動展示。新時期弘揚太行精神,就是要始終堅守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艱苦奮鬥、勇於奉獻。

黨的以來,多次提到要弘揚愚公精神,強調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習高度評價李保國爲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光輝品質,詮釋了新時代的愚公精神,尤其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大力弘揚。

弘揚太行愚公精神,做到持之以恆、久久爲功。愚公精神之所以生生不息,源自於其矢志不移、子孫相繼、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內涵。李保國同志35年如一日,深深紮根太行山上,用自己一生的知識和汗水,默默無聞,至死不渝,帶領大山羣衆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他的這種韌勁充分詮釋了新時代愚公精神的核心。當前,我們正處於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奮進,但實現的過程既不會順風順水,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亟須我們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以及持之以恆、久久爲功的韌勁,像李保國那樣,立下愚公志,一步一個腳印,踏石留痕,堅持到底,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弘揚太行愚公精神,做到迎難而上、主動擔當。愚公精神之所以激勵人心,源自於其不怕困難、敢於擔當、勇於作爲的精神內涵。李保國說過:這輩子最過癮的是幹兩件事:一是把我變成農民,二是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我。這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知識分子的擔當,也是他紮根山區30多年堅守的信念。他理解農民、熱愛農民、幫助農民,明知千難萬險卻義無反顧,歷經千辛萬苦仍不改初衷,終於改變了窮山溝裏農民的命運。要像李保國那樣,繼續弘揚愚公精神,面對新時期改革發展的艱鉅任務,要有黨員幹部應有的責任擔當,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直面矛盾、迎接挑戰、破解難題,才能邁過艱難險阻,贏得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弘揚太行愚公精神,做到大智若愚、團結奮進。愚公精神之所以催人奮進,源自於其自我解困、堅忍不拔、團結合作、克難奮進的精神內涵。有一種人,有着大智慧、大勇氣,卻甘願在平凡中默默無聞。李保國就這這樣的人,他把真情和熱血奉獻給了太行山,把科技帶給了農民,農民的素質提高了,千萬的農民在他的指導下變成了專家,他推廣技術36項,幫助農民增收28億元,帶領大山農村脫貧致富。弘揚愚公精神並不是叫我們遇到問題就去硬拼蠻幹,而是要認真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用知識改變命運,用創新推動發展,團結一致形成改革發展新合力。要把新愚公精神與當前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結合起來,與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踐結合起來,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5

在本次黨代會報告中,駱惠寧書記明確指出:“山西五千年文明發展所孕育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山西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和精神標識。”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習提出了“四個自信”,並特別闡釋了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既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包括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方,沒有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就沒有自身的血脈與根基,就沒有事業的生機與進步。對於我們山西來說,要團結帶領全省人民,戰勝目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把黨代會描繪的宏偉藍圖化爲現實,就必須大力弘揚革命精神,激發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更好的幹事創業。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區。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山西人民聽黨話、跟黨走,始終與黨的事業共命運,與時代發展同步伐,爲民族獨立解放做出過重大犧牲,爲國家建設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山西人民的文化自信,既來自優秀傳統文化,更來自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最核心、最具標識意義的是革命精神。當國家危難存亡之際,黨領導革命武裝和各族人民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在山西大地上鑄就了偉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蘊含着信念堅定、不怕犧牲,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勇於探索、甘於奉獻等優良品格和作風,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感天動地的革命精神,既拓展了革命文化的內涵,又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了豐潤營養,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儘管幾十年過去了,但依然歷久彌新,不斷放射出新時代光芒。

山西一段時間發生系統性塌方式嚴重腐敗,給山西的發展和形象都造成了嚴重損害。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思想上看,最根本原因是一些黨員領導幹部喪失了理想信念,放棄了黨的宗旨,淡忘了人民羣衆,丟掉了革命精神。鐵的事實告訴我們,堅持和弘揚革命傳統、革命文化、革命精神,黨的事業就進步;背棄了革命傳統,就會給黨的事業帶來巨大損害。只有在革命精神激勵下保持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山西堅持和拓展好。

當前,我省既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又處於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困難時期,還處於構建良好政治生態的鞏固、深化和提高時期,越是壓力大、困難多,越需要將革命精神轉化爲攻堅克難、幹事創業的責任和激情,用革命精神滋養我們的思想,激勵我們的行爲,以實際行動塑造山西美好形象,落實好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落實好黨代會報告的各項任務要求,實現山西振興崛起。就能夠煥發出凝心聚力抓發展、廉潔爲民抓發展的內生動力,就能夠推動黨的事業和黨的建設大步向前,就能夠守住初心、打開思想和事業的新境界。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6

偉大的民族產生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薪火相傳。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揚了這一民族精神,並在實踐中形成了共產黨人獨特的精神品格和精神風貌,培育出了紅色精神,例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等等。如果說中華民族精神史是一部偉大的詩史,那麼紅色精神就是其中最重要最輝煌的篇章。紅色精神是實現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具有恢宏深邃的精神文化意義。作爲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需要對紅色精神的美學性質進行研究和理論建設,彰顯其美學價值。

紅色精神屬於社會美類型。美不是藝術的專利,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都是美的存在形式。社會美離不開社會的審美標準,承載着人類的社會理想和美學理想。對人的行爲評價,必然會涉及到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真善美的關係是美學理論的重要問題。真是客體尺度,肯定了人對真理的追求。善是主體功利性的尺度,即真理爲我所用;美是主體內在的尺度,它體現着主體自由創造的本質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是共產主義,這是人類至善至美的社會理想。它並非唯美空想,而是具體的、科學的,具有真的價值。如果沒有將真理付諸實踐的行爲和勇氣,真理無以實現。中國共產黨人的社會理想就是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種善的追求,體現着真的價值。還需指出,善不但具有價值尺度含義,也是倫理學的重要範疇,有着道德尺度的含義。中國共產黨人也同樣追求崇高的道德,“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即是社會的道德楷模。紅色精神之美是以真爲基礎、以善爲內容的,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社會實踐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新中國的誕生,彰顯了理想的勝利,肯定了中國共產黨人奮鬥的價值,這其中即有合規律性的真、合目的性的善,而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就是美的規律。

紅色精神的審美範疇是崇高。美學上以優美、崇高(壯美)、悲劇、喜劇等界定審美範疇。崇高美集中體現了美與真、美與善的內在聯繫,許多美學家都致力於美與道德關係的研究。有的學者將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內涵概括爲:共產主義的崇高信念,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開拓創新的無畏氣概,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尊重羣衆的人本意識,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這都具有積極肯定的社會意義。紅色精神的代表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他們能夠超越生活的平庸、狹隘的私利,甚至能夠超越生死而爲信仰獻身。在這裏,犧牲不是毀滅,而是通往永恆的崇高方式,是英雄的自由意志,有強烈的主體合目的性,更充滿了實現自由意志的勝利和歡愉,使人生價值得以彰顯。這就是崇高對優美在形式上的突破。紅色精神肯定和張揚了人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體現了人的尊嚴和道德感、使命感,而這正是崇高美的特徵。

紅色精神具有特殊的審美價值。崇高審美往往必須經歷“痛感”,審美主體在對象中直觀自身,隨之在震驚、覺醒中喚起主體內在力量或人類的本質力量,從而將自己提高到對象的高度。這是一種高峯體驗,是人類對有限生命的超越。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這種解放使主體獲得自由,產生美感。紅色精神則不只是以情感人,它可以喚起人的道德理性,促使人對自身進行道德審視和理性思考,從而有利於人的道德的培養和重建。

紅色精神對德育和美育不乏啓迪意義。道德精神的塑造,不僅需要道德理性,更需要美的薰陶啓迪。紅色精神不僅是一種歷史資源和政治資源,也是一種美學資源。崇高審美對人的心靈有着強大的震撼力、衝擊力,更能激發人的潛質,重塑人的精神。在對紅色精神美的審視中,崇敬感油然而生,可以使我們更嚴肅地對待生活,更能超越自身侷限,更加具有責任感。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7

中央組織部印發《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把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作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頭等大事,迅速組織學,按照要求做,聚焦問題改,確保全會精神落到基層,推動學習教育取得實效。

“兩學一做”活動開展以來,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的觀念在全黨上下全面形成,這是鞏固拓展羣衆路線、鞏固三嚴三實教育成果,推動全面縱深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部署的重要舉措。對於黨員幹部來說,抓住“兩學一做”的契機,發揚自我革命精神,促進自我發展,有利於全面提升黨員幹部的素質。

古人有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個知識型社會中,做一個學習型的黨員幹部,時時不忘給自己充電已經成爲了我黨幹部加強自我規範,提升自我素質的重要方式。學會先做人,後做事,是“兩學一做”教會我們的哲理。

在我們國家經濟處於蓬勃向上的發展時期,經濟建設和黨建建設任重而道遠。自覺投身兩學一做,黨員幹部通過學習黨章黨規,明確了黨員的基本標準、制定更爲嚴格的行爲規範。通過深入領會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幫助我們加強理論武裝、統一思想行動。鑄就堅固的思想鋼鐵長城,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行動指導意義。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8

南泥灣精神,是以八路軍第三五九旅爲代表的抗日軍民,在著名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中創造的,是我軍在困境中奮起、在艱苦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1941年,爲擺脫困境、戰勝敵人的封鎖,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號召邊區軍民積極開展大生產運動。八路軍第三五九旅奉命開赴南泥灣屯田墾荒,在“一把钁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口號下,指戰員披荊斬棘,艱苦奮戰,實行戰鬥、生產、學習三結合,戰勝了重重困難,把一個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的好江南”,成爲全軍大生產運動的一面光輝旗幟,也同時創造了寶貴的南泥灣精神。南泥灣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同心同德、團結奮鬥”。南泥灣精神的宣傳推廣,極大地激發了抗日軍民的生產熱情,陝甘寧邊區出現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百業繁榮的可喜景象,爲中國革命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開發前的南泥灣,是一片雜草叢生、豺狼成羣、沒有人煙的荒野。三五九旅積極響應毛澤東同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披星戴月,開荒種植,養豬燒炭,興辦商業和各類工廠,開展勞動競賽,不僅逐步做到糧食、經費全部自給,而且在1944年還向邊區政府繳納公糧一萬擔。

同心同德,團結奮鬥。大生產運動中,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以身作則,帶頭參加勞動。在三五九旅,上自旅長,下至勤務員和炊事員,一律編入生產小組,同甘共苦,戰勝困難。正是靠着這種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的精神和作風,根據地軍民憑着自己的雙手,不但擺脫了困難,而且創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蹟。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9

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中永不過時的傳家寶。號召堅持"依靠羣衆求勝利",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羣衆路線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是羣衆路線夯實了黨在白色恐怖中生存發展的基礎,繫牢了黨與人民羣衆血肉聯繫的紐帶,使黨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新的勝利。井岡山斗爭,"喚起工農千百萬",纔開創工農武裝割據的大好局面;蘇維埃政府保護工人農民階級利益,才使蘇區擴大鞏固;轉戰途中,紅軍紀律嚴明,幫助窮人翻身解放,各族羣衆籌款籌糧支援,成爲長征勝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放手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才能成爲領導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時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鎖,才能同人民羣衆一道,改寫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走向。

歷史告誡我們,堅持羣衆路線,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發揮人民羣衆主體作用,尊重人民羣衆首創精神,黨的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勝。黨員幹部只有躬身踐行羣衆路線,才能和人民羣衆"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羣衆路線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增進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進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義,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要讓人民羣衆有更多"獲得感",必須眼睛向下,腳步向下,滿足羣衆訴求,迴應羣衆期待,解決羣衆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升改革發展"含金量"。二是標本兼治"四風"的迫切需要。徹底根除背離黨的羣衆路線、脫離人民羣衆的"四風"積弊,需要對症施治,猛藥去痾。

當前,堅持依靠羣衆求勝利,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要站穩羣衆立場,堅定羣衆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把黨的羣衆路線作爲自己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一是樹立羣衆觀點,自覺維護和促進羣衆利益。要牢記"爲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命題,多做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實事。二是提高做好羣衆工作的本領。要在基層工作的實踐中體國情、煉意志、長本領、作貢獻,努力成爲宣傳羣衆、組織羣衆、服務羣衆的行家裏手。三是運用羣衆路線方法推動工作事業發展。要把羣衆意願、要求和利益作爲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羣衆參與和監督中開創工作和事業新局面。四是把對黨負責與對人民羣衆負責有機統一起來。要牢記黨的宗旨,重塑公僕本色,從以自己爲主體轉變爲以羣衆爲根本,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20

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的精髓,是黨的精神家園的靈魂和支柱。提出堅持堅定執着追理想,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傳承好理想信念的紅色基因。

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展現着人類社會的美好圖景,是黨歷經艱難曲折、不斷探索前行的指路明燈,一往無前的力量源泉。井岡山時期,靠着對中國革命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才能在白色恐怖四面包圍中造成星火燎原之勢;長征途中,憑着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執着追求,才衝破圍追堵截,走出雪山草地,翻越高山峻嶺,勝利會師陝甘;延安時期,正是在崇高理想的感召下,造就了全國熱血青年心嚮往之的革命聖地;西柏坡時期,還是靠理想信念的支撐,才最終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描繪出新中國的宏偉藍圖。

歷史啓迪我們,理想信念關乎黨的生命,須臾不可缺失,絲毫不能動搖;理想信念是黨性的本質要求,是黨員幹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理想信念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應對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迫切需要。隨着世情、國情、黨情、輿情深刻變化,黨將長期面臨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嚴峻挑戰。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必須強化精神動力支撐。二是重建精神家園的迫切需要。受諸多主客觀條件因素的影響,少數黨員幹部在利益格局調整、文化生態嬗變中迷失方向,出現理想信念動搖、精神空虛、道德滑坡甚至跌入腐敗墮落的泥潭。因此,重建精神家園,必須樹立起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當前,堅持堅定執着追理想,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必須把理想信念作爲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一是堅定政治信仰,恪守政治規矩。要學習革命先輩英雄事蹟,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要學好和遵守黨章黨規,始終把紀律規矩挺在前。二是涵養核心價值,砥礪高尚情操。要加強黨性修養,喚醒黨員意識,勤於自省,慎獨慎微;要提升道德境界,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三是認準目標方向,立足崗位進取。要牢記兩個百年奮鬥目標,自覺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要踐行三嚴三實,在辛勤勞動中追求價值,在悉心奉獻中報國爲民。四是不懼艱難險阻,敢於負重擔當。要在困難挫折面前,發揚百折不撓、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要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敢於衝鋒在前,適時亮劍。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21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是改革的責任主體,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爲基本取向,強化責任擔當,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堅決端正思想認識,堅持從改革大局出發,堅定抓好改革落實。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面對世界複雜、多元的文化體系,廣大黨員幹部要正確認識中國現階段發展實際,實現對文化的理性自覺與自信。當前,長治市正處於改革開放的攻堅期,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決戰決勝期,要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推動經濟穩步向好,打造全省重要增長極,任務異常艱鉅,迫切需要我們從革命文化中汲取養分,把革命精神轉化爲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的責任和激情,大幹苦幹實幹,打開思想和事業發展的新境界,凝聚起方方面面幹事創業的合力。

弘揚革命精神,堅定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號,必須落實到行動上。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學習貫徹省委書記駱惠寧在長治市調研時的講話精神作爲當前理論學習的重點,深入開展學習研討,不斷鑄造理想品格,把紅色基因激活,浸入靈魂深處,在黨性鍛鍊和品格塑造上來一次新的提升。要做堅定革命理想信念的表率,不忘初心,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要做踐行爲民服務宗旨的表率,以人民爲中心,切實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當前,尤其要抓好脫貧攻堅,做好向下服務,辦好民生實事,解決好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守住安全穩定底線,把政府的溫暖送到需要幫助的羣衆手中。要做敢於擔當實幹的表率,把工作的着力點放在抓發展上,把工作的發力點打到企業和項目上,努力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由煤促興的新路,把長治打造成爲全省重要增長極。要做艱苦奮鬥作風硬的表率。要敢於吃苦,甘願吃苦,切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成爲一個組織和幹部羣衆可以信賴的人、同事和朋友值得敬重的人、家人和親屬引以爲榮的人。

全體黨員應該珍惜機遇,遵守紀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取得實實在在的進步,更好地指導實踐,幹好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