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演講稿(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1W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1

看了《夏洛的網》,覺得威爾伯很幸運。他找到了人生的知己。人這輩子可能會交到很多朋友,但是我的知己是什麼樣的人才呢?

人生哲理演講稿(通用16篇)

芬恩是一個純潔善良的小女孩,在困難的時候能夠站出來爲自己辯護。她可以算是威爾伯一生的半個知音。

威爾伯是休息豬,比普通豬小几倍,被人類認爲是沒有出息的豬。我在穀倉裏遇到了許多動物,但沒有人玩它。很難過,很難過,很孤獨。它想要一個朋友和它分享快樂,傾聽它的痛苦。它有一個真正的朋友夏洛特,在它最需要幫助和最低谷的時候。

小蜘蛛夏洛特想抓蒼蠅吃,所以威爾伯覺得它兇,殘忍,狡猾,嗜血。它什麼都不喜歡,甚至懷疑這段友誼是在冒險!但事關生死的時候,能坦誠面對,甚至願意放棄自己去挽回的朋友,就是夏洛特。夏洛特在生命的盡頭對她的朋友威爾伯說:“因爲我喜歡你,所以我爲你做了一張網。人生到底是什麼?我們出生,我們活了一段時間,我們死了。通過幫助你,我也許能夠提升我生命的價值。大家都知道,人活着就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作爲知己,是那麼深情,那麼忠誠,那麼幹練。

讀到這裏,我又在想。有時候人沒那麼壞,但是我們覺得人是壞的。所以在生活中,要學會以公正平和的態度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在瞭解真相之前就妄下結論。人的一生,酸、甜、苦、辣都有可能發生。這個感動了半個世紀的童話,也告訴孩子們,要從小培養:心理上做好承受困難的準備,沒有人事事順利;凡事都要豁達、隨和、豁達。對待事情的態度。

同時也反映出,只有在最艱難、最失意的人生中,哪怕是在做還是死,你才能看清誰是你真正的知己。

那麼爲什麼很多人在他成功後似乎有很多朋友,而他最看重的永遠是之前共患難的老朋友呢?有一次別人看不起他,拒絕和他說話。那個時候,一直在鼓勵和幫助他的人,應該是他生活中的知己,“生活中知道就夠了”。

生活中我們可以交到很多朋友,但一定要真誠對待朋友。我們永遠不應該要求我們的朋友給我們同樣的回報。真誠地對待你的朋友,你會發現善待他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2

人生如漫漫長路,有花有刺;有平坦泥濘的;有快樂也有痛苦。只有嘲笑生活才能讓生活爲你的到來而高興。

記得三年前的一天,我國中第一次考試不及格。看到試卷上的亮紅色十字,很不高興。另外,現在是適應期,還沒有完全融入國中環境,身邊的人也很認同。各種壓力像山一樣壓在我身上,我無法呼吸。放學後,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秋風裹着樹葉,讓我難過得滿地都是。走在寒風中,我好冷,心更冷,感覺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這時,父親來接我。我很驚訝,因爲我通常一個人回家。爸爸給我帶了一件外套。他說只有天冷的時候纔會送衣服。順便說一下,他詢問了我的考試情況。我突然淚流滿面,撲到父親的懷裏,把自己的失敗和內心的感受都告訴了我。爸爸聽完笑了:“就爲了這件事,還哭,真丟人。”之後他又苦口婆心地勸我,“這次考試不會決定你的命運,只要你改正錯誤,吸取教訓,你贏了沒有驕傲,輸了有風度!”至於環境,相信你遲早會適應的。你一定要充滿希望,相信自己,嘲笑生活,這樣你才能過好生活,迎接燦爛的朝陽!“聽了父親的話,我覺得自己像是覺醒了。對,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我爲什麼不嘲笑生活?雖然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艱辛和挫折,但心態是可以自己控制的,烏雲只有在你發光的時候纔會離開你。於是,我整理好心情,按照父親的話把錯題全部看完,找出錯題的原因。在處理同學關係的問題上,我也採取了積極的態度,終於讓同學感受到了我的樂觀,和我交了朋友。很快,我就完全適應了國中生活。

從此以後,無論生活中發生什麼,我都會微笑着面對。因爲我知道,只有嘲笑生活,才能驅散陰霾,戰勝困難!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3

一提起讀書,有的小朋友一定會說:“讀書,那有什麼好玩的。下棋、打乒乓球才棒呢!”可我卻不這麼認爲。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一直牢記在我的心中。書,已逐漸成爲我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

我愛讀書,因爲書能豐富我的知識,開闊我的視野。從書中,我知道了祖國文明的燦爛悠久;從書中,我看到了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從書中,我懂得了宇宙的浩瀚無邊。

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裏,透過書籍這扇咫尺之窗,我看到了一個個繽紛的世界。

我愛讀書,因爲書能幫助我樹立遠大的理想。童第周爲祖國的尊嚴而勤奮學習,周恩來爲中華之崛起而刻苦攻讀,他們的精神時時激勵着我——爲中華的偉大復興而奮發圖強。

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是啊,書,爲我們的智慧插上了翅膀。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美好明天!同學們,把我們的童年浸潤在書香裏,讓我們與書爲伴,在書中成長吧!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4

古希臘畫家雷克西斯和帕哈西奧斯是很好的朋友。有一次,對一篇美學作品產生了分歧,倆人爭得面紅耳赤,互不服氣,雙方約定各作一幅公開展覽,讓雅典市民來評判高下。

雷克西斯回家精心製作,畫出了一個孩子頭上頂着一筐葡萄的畫。畫中的孩子呼之欲出,葡萄也水靈得像剛從藤上摘下似的。他十分滿意自己的作品,用檔布遮住畫架上的這幅畫,前往比賽現場。帕哈西奧斯冥想中忽來奇想,最後也大筆勾勒出了他的參賽作品。

這天,雅典廣場擠滿觀衆當雷克西斯揭開自己畫架上的擋布時,驚得賞畫的市民不知怎麼讚美纔好,逼真的畫面居然引來數只麻雀,嘰嘰喳喳去啄畫面上那“筐中葡萄”。帕哈西奧斯站在一邊默不作聲,觀衆向他高呼:把擋布取下來,讓我們看看你的畫吧!帕哈西奧斯依然平靜地站着不動。雷克西斯也急了,走上前去,當他伸手去扯那塊擋布的時候,他怔住了,隨即發出由衷的驚歎:“我輸了!”原來,那塊“擋布”正是帕哈西奧斯畫出的作品,他不僅勝在逼真,還勝在精巧的構思上。

美存在於生活當中,面對美的事物,則要靠人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進而最終發現它。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往往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但是,“美是不能規範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蘄春縣靈虯山石英砂廠的一位普通職工,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書使人生更智慧,智慧使人生更美麗》。藉此機會,我要給大家介紹劉海泉同志發憤讀書、獲取新知,創造業績、回饋社會的動人事蹟。

古人云:“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養心莫如寡慾,至樂無如讀書。”大凡優秀的人,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崗位,擁有不同的人生經歷,但是愛讀書、讀好書是他們生活的共同追求。劉海泉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幾十年如一日,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餘,不沾染麻將、撲克等不良習慣,獨愛讀書。堅持從書的海洋中去體會生活的快樂和滿足。

有人說,民營企業的生活真是淡而無味:工作單調,周而復始。每天面對着一成不變的生活程序,管理人員也好,職工也好,每天來回行走在辦公室與廠房兩點一線間,過多就是關注廠裏的產值、效益、利稅和自己的得失。效益下滑時,耳畔那轟鳴、刺耳的機器聲使人倍感煩躁。爲此劉海泉同志常常下到車間看望工人,與他們傾心交談。他總是不忘告誡身邊的管理人員和職工:如果你空閒時多讀書、讀好書,你就會找到無形的精神支柱,你就不會覺得工廠的生活單調、寂寞、你就不會感到煩躁。

劉廠長曾經多次在全廠職工大會上介紹自己的讀書心得:“讀書是快樂的。就是工作再忙也要擠時間來讀書;就是收入不多也要節省開銷買書讀;就是居室再窄也要擠空間來藏書;就是交情不深也要買些書來相贈。因爲生活是美好的,因爲每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還因爲無盡的知識都凝聚在書中。人生不可能經歷那麼多的經歷,這個缺憾只能在讀書中得到彌補。即使是在最困難的環境下,我也會要求自己、把握自己,用輕鬆的心態去讀書,學會去擊碎重重困難。我覺得:讀一本好書我彷彿找到了蒙師,直接從那裏去預見事情的成敗緣由和過程的坎坷,以免再走前人深陷泥沼的路線……”

劉海泉同志不僅僅是這樣說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堅持以實際行動來實踐自己的語言的。他當年臨危受命,擔任石英砂廠廠長之初,面對一個負債累累、瀕臨倒閉的鄉鎮企業,他除了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之外,還遍尋拯救企業的良方。一有空閒,劉廠長便一頭扎進書海。其間,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讀完斯蒂芬羅賓斯的《管理學》、馬爾科姆。沃納的《管理思想全書》,劉廠長學到了一整套優良的管理石英砂廠的辦法;讀《微笑管理》使劉海泉同志能正視工廠員工的錯誤,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讀作家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他明白了時間和數字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只要你掏出心來追求它,它就屬於你……”到過劉海泉同志的家及去過他辦公室的人都驚歎:劉廠長藏書真多!說實話:他看過、讀過,用筆圈畫過的書真是不計其數。石英砂廠的職工都曾經驕傲地說“別的廠廠長愛的是錢,我們的劉廠長愛的是書。”

書是快樂的源泉。當劉海泉同志聚精會神展卷而讀時,他會拋開各種各樣的煩惱,悄然被作者帶入到一個全新的文化境界裏自由漫步。與作者展開了平靜深遠的交談,在書海里,他馳騁古今、橫跨時空與地域。漸漸地,潛移默化中他對事物的.着眼角度開始發生變化。沉浸在書中的他倍感樂趣無窮。

是啊,多少次挑燈夜讀,多少個不眠之夜,劉海泉同志徜徉在書海,獲取了新知的同時帶給了他無盡的收穫與快樂。他治廠有方,形成了一整套全新的經營、運作方略,這得益於他的廣泛閱讀;他經營有道,能使一個負債300萬,面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得益於他的廣泛閱讀;他眼光獨到,知人擅用,得益於他的廣泛閱讀;他銳意創新,開拓發展更得益於他的廣泛閱讀。

劉廠長因爲愛書所以好讀書,因爲想讀好書所以好讀書。越讀書越覺得自己要讀書,越來越多的讀書使他愈加領略到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人活一世,有那份能力,就要去創造一些業績,扶貧濟困、回饋社會。劉海泉同志認爲:石英砂廠在發展、在壯大,企業之所以能發展,能有今天,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村黨委的關懷、社會廣泛支持帶來的,怎能忘記回饋社會?一個人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我理所當然應該回報社會,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真心實意地爲職工辦點實事,爲社會做點好事。

近十幾年來,被他每年給予救濟的本廠困難職工和本村的貧困戶和五保戶對劉海泉同志感激涕零,逢年過節,他都親自登門看望、噓寒問暖;自XX年以來,他每年還要捐助一名貧困職工的子女上學,現在有六個孩子在他的資助下已完成大學學業;每年的六一兒童節,他總是積極主動地爲村國小的學生獻上一份愛心;村子裏那裏有人生病,廠子裏誰家有困難,劉海泉同志總是第一個伸出援助之手;汶川、玉樹發生地震後,他所在的石英砂廠是全村第一個發起捐獻活動的工廠,他帶頭捐出身上僅有的3600元后,所有在場職工非常感動,紛紛捐款;他爲職工加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大病統籌、生育保險等國家規定的所有保險。據統計:劉海泉同志個人先後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助殘、助老、扶困,支持本地方的文化、交通等公益事業的善款多達五十多萬元。此外,劉廠長還積極安置失業下崗工人,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解決了附近居民大量就業問題。

事實證明:多讀書,讀好書就會使人感到快樂,才能從中領悟人生的真理。書,是神奇的;書,也是一個人成長的老師,它會使人快樂進步,它會讓人奮鬥成才。劉海泉同志幾十年如一日,讀書成爲他的一種生活,讀書指導了他的工作,讀書培養了他對社會、對工廠、對家庭的責任感,讀書是他工作創新的基礎和途徑,讀書是他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勤奮讀書,學以致用,務實工作,銳意創新。

劉海泉同志書讀的精彩,生活纔會如此精彩,人生纔會充滿着智慧。最後讓我們永遠銘記:讀書使他的人生更智慧,智慧使他的人生更美麗!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6

各位同學:

你們好!

我是章晉源,是一個文科生,很高興能在這裏和各位分享我學習生活中的一些體會。

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同樣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好比武功招式,林林總總,今天我在這裏所講的,只是現成的磚瓦,同學們需要把它們假設到自己構建的體系中去,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

雖然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最終決定你能夠進入哪所大學深造的,只有一個直觀的標準,那就是成績,它取決於三個部分,你掌握的知識,你具備的心態,你應試的技巧。如果說對知識的掌握決定了你屬於前十名或者前二十名,那麼你具備的心態,則決定了你到底是前十名中的第一名,還是第十名。而應試的技巧,則決定了前兩者,能否得到最大的發揮。

首先我們來談談對知識的掌握。

每一天,我們都會從課堂中,從課本上,接觸大量的知識,接受並且在大腦中儲存它們是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做到,並且能夠做到的。然而,僅僅做到這點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將原本零碎,孤立的知識,進行聯繫,弄清楚每個單元,每個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繫,從而建立起涵蓋所有知識點的網絡,也就是所謂的,知識體系。舉兩個例子,數學是公理化的體系,也就是說,從數學最基本的公理出發,能夠推導出現有的所有定理,而在文科,這一特點最爲顯著的是歷史,每一個歷史事件必然是與之相關聯的一系列事件相互作用的結果,點燃一戰的,絕不僅僅是薩拉熱窩那顆致命的子彈。

構建這樣的知識體系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全面,在解決問題時我們的思維不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張網絡,不再是想到什麼答什麼的狀態。另一個好處就是迅速,體系化後的知識就好比按內容分區的新華書店,我們買輔導書時知道直奔二樓,而不是從第一本書開始慢慢尋找,在考場上答題,也是同樣。

在平時的學習中,對於一個問題,我們通常有兩種解決方法。向自身求索,也就是獨立思考,向外部求索,也就是求助他人。獨立思考的結果往往失之片面,而求助他人,則會使思維缺乏深度,所以在二者之間尋找平衡極爲重要,老師是資源的富礦,經常去問老師是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我希望大家在提問之前先有自己的思考,在心中得到一個初步的答案,也就是說,在辦公室裏,我們要做的不是單純的“詢問”或是“求助”,而是“求證”或者是“交流”,因爲大學聯考,你必須一個人戰鬥,但是這場戰鬥,你不是一個人在準備。

鞏固知識的一項重要手段,就是作業。有很多同學,特別是高三同學,都喜歡買一本教輔做,這當然是有必要的。但是同學們,我們要明白,質量最高的,始終是老師佈置的作業,特別是老師發下的卷子,基本上都是從許多教輔中挑選出來的好題,有些同學常常胡亂應付老師的作業,然後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自己購買的教輔上,自以爲搶佔了先機,實際上,這纔是真正的主次不分,是最大的浪費。

下面就具體幾門學科,談談我的心得與體會。

語文,重在基礎,大家都知道,語文是一門主觀性比較強的學科,所以能保證穩妥地得到高分的方法只有一條,儘量做對所有選擇題,平穩完成作文。選擇題考查的內容其實很基礎,包括讀音,成語,病句,古文,而這些完全是可以依靠平時積累到達的。

數學,懂得放棄,數學有時會很難,但是絕不會所有題目都很難,通常,只有選擇題的最後一題,填空題的最後一題,大題目最後一題的最後一小題會有難度,考試時不必糾纏於這些難題,就算全部放棄也不過損失13分,以此節約下的打量時間用於檢查,最後抱着可有可無的心態衝刺難題,常常會有意外的收穫。

英語,巧用材料,英語有巨大的閱讀量,而試卷中出現的文章自然都是百裏挑一,所以英語考試髮捲時,我們不妨留意一下作文題目,在完成閱讀理解時看到切題的句子時留下標記,然後巧用到作文中來,這個方法要注意兩點,其一是引用要巧妙,不能留下抄襲的痕跡,其二是主次分明,做閱讀理解需要全神貫注,尋找妙句只是額外之舉,不能刻意尋找分散了做題的專注,得不償失。

歷史,以本爲本,歷史學習很注重課本,在這幾年的浙江大學聯考中都出現了以書中插圖備註爲背景設置的考題,所以,仔細的審讀課本是重中之重,以我們班爲例,幾乎每位同學在大學聯考前將歷史書翻了不下五次。

地理,建立心理地圖,地理是一門讀圖佔重要地位的學科,經過我仔細觀察,我們班地理最好的同學最大的愛好就是畫地圖,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幾乎每天一幅,如此這般,地理讀圖自然駕輕就熟。

政治,巧妙記憶,政治是一門記憶量相當大的學科,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將所有課本都仔細看一次,然後背誦一次之後,做題時最好的選擇,做政治簡答題相當於兩次記憶,做時查漏補缺,查答案時加深印象。

文綜,選擇題決定成敗,控制時間是重中之重。文綜選擇題有三十五題,分值是每題四分,扣分還當厲害,所以平時多做多練選擇題相當重要,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選擇題決定了文綜成敗,而文綜成敗又決定了考試成敗。文綜考試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時間緊張,同學們務必帶好手錶,控制好作答時間,這裏有個小技巧,在做完選擇題後立刻填塗答題卡並覈對一次,這樣可以使你在最後時間吃緊的情況下,毫無顧忌的狂飆。

然後我們來談一談心態。

在所有心態中,最良好的心態,我認爲就是平常心,不卑不亢,不驕不餒的平常心。文科的同學們都學過哲學,知道所謂的辯證的否定觀,對現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換句話說,一切都是會變化的,沒有人理所當然的比我們優秀,也沒有人理所當然的比我們卑微。我的故事也許有同學已經瞭解了,在新昌中學的三年中,我只拿過一次獎學金,現在依然能夠進入清華的大門,換言之,高三,一切皆有可能。文理分科後,尤其是到高三之後,成績變動時非常劇烈的,我們形象的把這種現象稱作“洗牌”,在這種時候,尤其需要平常心,當我們達到老僧入定般的境界,達到了任憑你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的境界時,大學聯考,你就成功了一半。

平常心來源於兩個部分,一是規範,二是自信。規範,規範地學習,規範的生活,規範的答題,這一點上,新昌中學的環境是非常好的,在大學聯考來臨之際,依然按照規範學習生活,和熟悉的同學住在熟悉的寢室,在熟悉的時間醒來和入睡,穿着熟悉的衣服用熟悉的筆作答,這種規範,應該貫穿三年的學習生活。大學聯考爲什麼會使人緊張?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爲大學聯考時一件“特殊”的事,特殊也就是反常,而人對反常總是有着莫名的恐懼,如果我們打破原有的生活規律,用“特殊”的方法來應對大學聯考,無異於增加了大學聯考的特殊性,也就增加了緊張感,所以規範的生活,平常的心態,用尋常來消磨大學聯考的反常,從而消除了大學聯考的緊張感。

平常心的第二個來源,是自信。自信並不是憑空而來,自信源自實力,也就是我的數學老師常說的,運氣是由自己創造的,怎麼創造,用實力創造。所以要建設良好的心態,就要認真對待每一堂課,每一次作業,每一次測試,當你步入考場的時候,纔不會有“那一堂課我沒聽,萬一來考怎麼辦”“那道題我沒有訂正,不會做怎麼辦”這樣種種的惶恐,自信,就是對自己過往作爲的毫無愧疚,自信,就是不後悔。

所謂物質決定意識,健康的心態也絕不會建立在羸弱的體質之上,因此我們要擁有健康的體魄。有很多同學,特別是到了高三,往往會做出廢寢忘食之類的事,我要說的是,無論你吃麪包或者泡麪節省了多少時間,晚上在被窩裏用手電看了多少頁書,和損耗的精力與健康相比,完全是得不償失。當然,擁有健康的體魄並不意味着每天跑個五千米什麼的進行鍛鍊,同學們只要充分利用好課間操,體育課,課外活動,換言之,就是所有學校允許並鼓勵你動起來的時間運動,度過黑色六月,完全沒有問題。

最後,我們來談談應試技巧。

應試技巧歸根究底,只有兩個字,規範。規範審題,規範答題。在很多老師的努力下,基本上大學聯考會涉及的所有題型,我們都會掌握規範的答題流程,同學們我們要做的,就是熟悉這些流程,根據自身特點進行調整,然後熟練地使用規範答題。

應試技巧需要不斷磨礪,而一次又一次的考試,顯然是磨礪應試技巧最佳的時機,那麼如何對待模擬考呢。

第一類人,考試對他們的意義就是結果,考得好開心的笑,考得不好傷心地哭,這樣,考試對他們的作用幾乎是零,還不如去電影院看場喜劇或者悲劇。

第二類人,考砸了明白自己要努力,考好了明白自己要保持,這類人不錯,考試的目的大概達到了四分之一。

第三類人,考完後會認真的回顧每道題,總結得失,查漏補缺,認認真真的做着考後滿分工作,這類人應該說相當不錯了,但是考試的目的也只完成了一半。

那麼,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模擬考的作用呢?

同學們,請注意這是模擬考,模擬考模擬考,模擬的是什麼,是大學聯考。模擬考並不是簡單的題型模擬,難度模擬,我們要做的是全方位的模擬,用怎樣的心態,怎樣的速度答題,這門課考砸了怎樣調整心態迎接下一門,甚至用什麼筆,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早餐,考前要不要吃巧克力,這些都是可以模擬的,如果以這樣的方式經歷了幾場模擬考,就好像經歷了數場大學聯考,那麼真正踏入大學聯考考場時,怎能不駕輕就熟,遊刃有餘呢?

大家都知道,今年大學聯考的數學並不是很簡單,考完後我的感覺也不是很好,可是依然能夠在下面幾門考試中正常甚至超常發揮,原因說起來很簡單,數學一直算是我的軟肋,所以,我經歷了太多次數學考砸然後繼續考試的情況,在大學聯考時除了撇撇嘴,說一句又是如此之外,沒有其他感覺。因爲一場又一場的模擬考證明了一點,考砸一門,我們完全可以翻盤。

說到考試,就有必要提一下錯題集了,錯題集是相當重要的東西,因爲到了高三後期,試卷實在太多,想要回顧幾乎不可能,只有依靠錯題集。當然錯題集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並不是單純指一本本子上中規中矩的抄着題目和正解,大家完全可以有自己的風格。這裏向各位推薦一下我高三時做錯題集的方法,剪卷子。剪下題目不僅省時省力,更重要的是,剪東西這個行爲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放鬆效果,當學習到心情煩躁,無法靜心時,剪剪卷子做做錯題集,實在是最好的選擇。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經驗體會,講了一大堆,如果其中有哪怕一句話對大家有所幫助,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最後,有一句話與各位共勉:

這樣做,或是那樣做,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同時,我們也必須爲之負責。

感謝同學們耐心聆聽。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7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刀尖上盛開智慧》。

朱元璋這人,可不像別的皇帝那樣少有大志。他很可憐,小時候,父母雙亡,到處乞討;乞討不下去了,又去皇覺寺當一介小沙彌,木魚經卷,阿彌陀佛。

最後,沙彌也當不成了,就木魚一扔,佛經一燒,拿起屠刀,開始革命。

幾十年的刀光劍影,幾十年的血雨腥風,幾十年的浴血奮戰,朱元璋的企業做大了,自己也弄把老闆椅,往宮殿上一擺,朝上一坐,建立明朝,當了皇帝。

當了皇帝,那感覺特爽,特舒服,也特得意。尤其看到滿朝大臣,頂禮膜拜,連稱萬歲萬歲萬萬歲,朱元璋高興得險些血壓升高。當然,得意歸得意,仍得壓在心中,仍得一臉莊重:皇帝,得有皇帝的樣兒,不能張狂。

這樣憋,是能把人憋瘋的。

朱皇帝終於選擇了個時機,將內心的得意,狠狠地釋放了一把。

那次,是去看一座未完成的宮殿。到了宮門,朱元璋手一揮,告訴警衛,都別跟着,我自己進去隨便轉轉。於是,扔下警衛員們,揹着手,走進了宮殿。

顯然,宮殿還沒修好,但也快竣工了。宮殿很高大,很富麗,很堂皇,朱皇帝看了,很爽氣。

朱元璋一高興,就想起自己打江山的事,兩種得意摞在一塊,更加得意。左右看看,警衛沒來,自己一人,就捋着鬍鬚,得意地自言自語:“我本來拿着刀子沿江剽掠,只想安安穩穩當個強盜,沒想到,一不小心,竟弄出這麼大的家業。”說完,忍不住嘎嘎嘎大笑一陣。

笑完,終究不放心,擡頭一看,臉色煞白。

原來,果然有人。

那個人,是個老頭,就騎在宮殿樑間,正在塗漆,顯然是個漆匠。此時,他目不斜視,正在聚精會神於手中的工作。朱元璋的話,他好像沒聽見。

朱元璋眼睛裏,笑意沒有了,射出白亮亮的光,刀子一樣。他想,自己今天說的話,要是傳出去,不等於自己承認自己的土匪出身,百姓知道今天這事,該如何看自己;大臣知道後,該如何看待自己。

朱元璋這傢伙,殺個人,於他而言,猶如碾死一隻螞蟻,他的那些大功臣,哪一個不是他舉起刀咔嚓咔嚓排頭砍過去的,又哪裏在乎一個老頭子?於是,他擡起頭,對着樑上喊:“哎,那位,你下來。”

上面的人仍沒朝下望,一心一意,繼續着手裏的活兒。

朱元璋臉上的肉顫了兩下,放大聲音,對着上面大喊:“你下來。”

那人仍忙着刷漆,理也不理。

宮外的警衛們聽到喊聲,都跑進來,對着樑上大喊:“老頭子,聖上讓你下來。”衆人的嗓門,猶如炸雷,老頭聽清了,慢慢溜下來,問:“喊什麼?”

大家說:“聖上叫你。”

老頭點點頭,忙走到朱元璋面前跪下道:“臣人老耳聾,沒聽清聖上呼喚,望恕死罪。”

朱元璋聽了,寡白的臉色和緩下來,心裏一陣輕鬆,人一輕鬆,態度就好了,呵呵大笑,望望左右道:“如此高齡,如此辛勞,理應獎賞。”讓人拿來二十兩銀子,賞給老人,擺出一副親民的樣子。內心裏,卻長長吁了口氣:這樣個聾子,能聽清什麼?

老人接過銀子,忙叩頭稱謝,起身後慢慢出了宮門,擦了把汗,也暗暗噓了口氣。只有他知道,朱元璋的話,他聽了個十足十,一句不落。也只有他知道,自己一點兒也不聾,耳聰目明。他更明白,今天,自己等於是在刀尖下鑽過來的,撿了一條命。

老人是裝聾,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8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傷害》。

戰國時期的蘇秦和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學生。所不同的是,張儀畢業的時候,師兄蘇秦已經是名滿天下的人物了。他憑藉出衆的才華,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遊說六國,形成合縱的局面,與秦國抗衡,名震天下。

剛走出校門的張儀,也想憑自己的能力自謀職業,因爲他覺得自己的能力絕不會在蘇秦之下。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幾個月過去,工作依然無着落。無奈之下,他想到了自己“大腕級”的師兄蘇秦。於是,他前往趙國,呈上自己的名帖,請求拜見蘇秦。張儀想蘇秦無論如何肯定會看在師父的面上給自己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吧。

蘇秦聽說張儀要來投奔自己,就一直以公務繁忙爲藉口,不肯接見張儀。張儀的心裏很不舒服,年輕氣盛的他本打算轉身走人,但轉念又一想,也許師兄是真忙吧,再說自己是有求於人啊,他就耐心地堅持下來繼續等。

過了幾天,蘇秦終於接見了張儀。可是讓張儀沒有想到的是,蘇秦不僅沒給他滿意的工作,還安排他跟下人住在一起,送給他的食物也是奴僕侍妾吃的飯菜。這還不算,蘇秦還多次當着衆人的面,責備張儀說:“憑你的才能,卻讓自己窮困潦倒到這樣的地步,要靠朋友舉薦纔能有一份工作,像你這樣的人不值得我錄用!”然後,毫不留情地把張儀打發走了。

張儀投奔蘇秦,本想從中得到點好處,不料反被羞辱,自然十分憤怒。於是,他發誓,一定要混出個人樣來,出人頭地,讓蘇秦爲侮辱自己的行爲付出代價。當時的六國,都已經在蘇秦的勢力範圍之內,肯定容不下自己了。張儀想來想去,決定投奔秦國,因爲只有秦國能對趙國構成威脅。

蘇秦的一個門人聽說張儀要到秦國去,就自告奮勇地要追隨他。這個門人似乎十分富有,贈送了很多金錢、財物和車馬給張儀。張儀問他這樣做的目的,他說:“張先生是成大事的人,我是在爲將來投資啊。有朝一日張先生有權有勢了,我也能跟着享受榮華富貴。”張儀聽了,十分感動。最後,在這位門人的幫助下,張儀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秦國,見到了秦惠王。

由於當時六國的合縱力量強大,讓秦國很是忌憚,但秦惠王又苦於無破解之策,張儀的到來自然讓他十分高興,尤其是張儀破解六國合縱的連橫大計更是讓秦惠王喜出望外,張儀很快便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後來,秦惠王採用了張儀的策略,加上張儀冒着生命危險到六國遊說,瓦解合縱,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蘇秦苦心經營的六國合縱被秦國瓦解了。

張儀很得意,功成名就的他有些飄飄然。他覺得十多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可以出一口被蘇秦羞辱的惡氣了。然而,讓張儀想不到的是,就在這時,一直陪在他身邊的那位門人卻向他提出辭行。張儀十分不解,說:“靠您的幫助,我纔有今天顯貴的地位,正要報答您的恩德,爲什麼要離開呢?”那位門人說:“這一切都是蘇秦先生安排的,他曾經說過,您的才能遠在他之上,所以當初要是給了你一份舒適的工作,可能你就會喪失了奮鬥之心,從而使你失去展示才華的機會,流於平庸了。因此,他才故意羞辱你,激發起你的鬥志。”

張儀聽了門人的話,才明白師兄蘇秦的良苦用心,原來這一切都是他精心設置的局。是啊,如果沒有當初的那番羞辱,也許就不會有他今天的成就。原來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傷害。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9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變障礙爲臺階》。

《論語·陽貨》第一則,記載的是陽貨和孔子之間的一次交鋒:陽貨希望孔子出山,幫助自己,但孔子自小討厭陽貨,長大後看到陽貨陪臣執國命,更是厭惡他。

陽貨是有架子的,他不會親自登門拜見孔子。他也知道,孔子是看不上他的,不會主動投懷送抱。但陽貨畢竟是陽貨,他是有手段的。他先放出風聲,要孔子去見他。但孔子不傻,不去見。陽貨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條計策:他趁孔子不在家,派人送給孔子一隻蒸熟的小豬。

按孟子的說法,按照吉禮,“大夫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陽貨瞰孔子之亡(出門在外)也,而饋孔子蒸豚。”朱熹說:“瞰孔子之亡而歸之豚,欲令孔子來拜而見之也。”他就是想用一隻蒸熟的小豬換得孔子的回拜。

孔子回到家,看見陽貨派人送來的小豬,就明白陽貨的意思了。陽貨給孔子出了兩難題目:去拜訪吧,就等於投靠,陽貨可以以此散佈言論,造成孔子和他合作的社會影響;不去吧,違背周禮,不用說孔子本人不願違背周禮,陽貨也可以藉此打擊孔子,敗壞他的聲譽。

但這種小難題哪裏能難倒孔子?破解之道其實就在眼前:操斧伐柯其則不遠——就用陽貨的辦法:孔子也打聽到他何時不在家,並趁機去拜見他。

可不巧得很——也可以說是巧得很——孔子在回來的路上遇到了陽貨!

孔子一看是陽貨大夫的車馬,自然是趕緊轉彎避開,而陽貨一見孔子的來路,以及對自己避之唯恐不及的樣子,也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他很生氣,加上此時的他權勢煊赫,說話的口氣也衝:別躲!過來!我有話對你說!

孔子只好轉回來,走近陽貨。陽貨說:“一個人藏起自己的才能而聽任國家混亂,可以叫仁嗎?”

道理很正派,孔子無奈,只好說:“不可。”

“那麼,本來喜歡從政卻屢次錯過機會,可以叫智嗎?”

說得也對,孔子只好又回答:“不可。”

孔子顯然不願和陽貨直接衝突,面駁陽貨,所以恭恭敬敬順着他說。但是,他的兩個“不可”,很明顯是敷衍,是虛與委蛇。陽貨當然也能聽出來,但孔子態度既然如此恭敬,他也無從發作。

末了,陽貨說:“日月流逝,時不我待啊!”

潛臺詞是:孔先生,您已經五十歲的人了!您還有幾次機會?

我相信,陽貨最後這句話深深打動了孔子,觸及了孔子心中蟄伏二十來年的從政之夢。孔子心中的堅冰開始融化:“好吧,我準備出仕了。”

這段對話非常精彩,孔子也不是不願做官,而是不願到破壞政治秩序的陽貨那裏做官。所以,不見陽貨,是“義”;不得已去拜見陽貨,是“禮”;等陽貨不在家纔去拜,是“權”;路上碰見了也就恭敬相見,不願意做的太決絕,是“毋必毋固”。陽貨每一問,孔子必答,是陽貨說得在理,孔子據理答覆而不辯解,是謙遜而又不屈服。

即便是孔子這樣超凡脫俗之人,一生之中也免不了和一些難纏的人糾葛難解。這無需抱怨,我們可以像孔子那樣,把生命歷程中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包括小人,都看成是我們註定要經受的磨練。其實,任何一個障礙,換個角度看,也是一個高度,假如你不能高過障礙,甚至比障礙還低,只能與障礙平視,甚至仰視,障礙就是峭壁,擋住你前進之路。但是,假如你高過你的障礙,可以俯視障礙,就可以在障礙面前擡腳,把它踩在腳下,此時,障礙就變成了臺階,擡舉着我們攀升。

面對陽貨的咄咄逼人,孔子的表現是唯唯諾諾而不辯——孔子終究不會去陽貨那裏爲官,卻也無需在此一爭高低。

戰勝小人的祕訣是:不是要鬥得過小人,而是要高得過小人。

三十多年前,十七歲的孔子在輕視他的陽貨面前不爭不辯、轉身離去,陽貨那時就已經成了他眼中的臺階,更何況今天。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10

一隻名叫弗特的兔子最近運氣十分不好:與它共同生活了一年的同伴離開了它和別的兔子在一起了;它經常去就餐的菜園被主人豎起了柵欄;一隻狐狸咬掉了它的一隻耳朵,要不是跑得快,它很可能就成爲狐狸的美餐了。

弗特陷入了絕望之中,留給它的只有一件事,便是讓這所有的悲傷、飢餓、痛苦統統結束。而這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自殺。可是,弗特又有了一個問題:該怎樣自殺呢?

弗特開始了思考,實際上,它從沒有聽說過一隻兔子或別的動物自殺。它意識到在動物王國里根本沒有自殺的先例可以供它參考,忽然想到何不給它的同胞創造出一個自殺的樣例呢。於是,弗特每天都在思考着怎樣可以自殺。

一天,它想到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那就是憋氣,它想如果沒有空氣那不就死了嗎。它試了許多次,可是每一次到最後都會忍不住張開嘴巴。最後,弗特得出了一個結論:憋氣是不能自殺的。當弗特將這個結論告訴給其他兔子後,很快就傳開了,並受到飽學多識的山羊爺爺的極力推崇。不久,弗特被衆兔子尊稱爲科學家。

接着,弗特又想到了一個方法,它想既然很多果子有毒,那一下子吃很多不就可以毒死自己了嗎?於是,弗特去森林裏採了一大堆果子,然後用石頭砸碎混合在一起,弗特一口氣吃了很多,不知不覺便睡着了。等它醒來後,發現自己沒死,反而感覺身體更好了。由此,它認爲那些果子有強身健體的功效。弗特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同胞們,很快,弗特的結論得到了證實,它又成爲了同胞們眼中的醫學家。

後來,弗特還想到了一種比較新穎的方法。它想如果自己閉上眼睛一直往前走,一定會遇到很多危險,那樣它就可以自殺成功了。於是,弗特閉上了眼睛離開家往前走。它走啊走,不知道過了多久,好幾次想睜開雙眼都忍住了。當它實在無法忍受飢渴睜開雙眼時,令它驚訝的是眼前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它欣喜地跳了起來,在這裏居住再合適不過了。弗特記住了路線,回到原來的居住地後,趕緊告訴了其他的兔子,同胞們到達那片草地後也都歡悅不已,不停地稱讚弗特是偉大的探索家。

弗特受到了衆多兔子的羨慕與尊敬,大家堅決要給弗特頒獎,感謝它爲同胞們所作的貢獻。在頒獎典禮後,年老的兔子哈克問弗特:你是怎麼做出這麼多成就的?弗特害羞地低下了頭.輕聲地說道:因爲我想自殺。當哈克瞭解了弗特的先前遭遇後深感同情,最後它問弗特:你還想自殺嗎?弗特搖了搖頭:我沒有理由自殺了,我已經有了新的伴侶妮亞,還有我沒想到根本沒有兔子介意我只有一隻耳朵。現在我也不用擔心沒有食物了,以後我要努力成爲真正的科學家、醫學家、探索家。哈克微笑着點了點頭說:你很幸運啊,能從自殺中得到不小的收穫。自殺是愚蠢的行爲,可幸運的是你在自殺中運用了一種足以抵禦一切的東西。弗特望着哈克,顯得不解:是什麼?,智慧哈克笑着說道。

和動物一樣,如果人沒有自信的話,即使是選擇自殺,也不是一個好的解脫。只要把心放平,你會發現周圍的風景大有不同。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11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眼睛最值錢》。

我喜歡假日的時候去逛古董市場,因爲會遇上許多古董的行家,偶爾也會遇到自己喜歡的寶物。

日子久了以後,認識了一些賣古董的攤販和一些古董的收藏家,我逐漸發現到,買古董的人比賣古董的還要內行,有許多賣古董的人甚至對古董一無所知,只把它當成一般的貨物。

舉個例子,有一天我在一個賣壺的小販攤子上,看到時大彬的仿製茗壺,時大彬是中國明朝最偉大的紫砂壺作者。眼前那一把壺雖是仿製品,卻做得十分精美。

“多少錢?”我問。

“三千元。”小販說。

“假的也賣這麼貴。”

“什麼假的?當然是真的啦!”

“時大彬是誰,你知道嗎?”

“當然知道了,這一把是他親手賣給我的。”小販面不改色地說。

對於這樣的古董攤販,我們只有無言以對了。

因此,買古董的人,眼裏只有古董,價錢是不太在乎的,賣古董的人,眼裏只有金錢,他們纔不在乎古董的價值。

例如一個明朝宣德的香爐,古董商是五千元批到的,他只要一萬元就會賣,纔不管那香爐的好壞,真正懂宣德香爐的人以一萬元買到,可能一轉手就以五十萬元賣出了。

有一次,我和一個買古董的人蹲在小攤前看一尊魏晉的銅佛,他突然嚴肅地對我說:“說真的,我們的眼睛最值錢!”

“爲什麼?”

他說:“因爲只有眼睛才能辨認真假、判別年代、分出美醜,所以,買古董的人,要先鍛鍊自己的眼睛,有了好眼睛,就不會受騙上當了。”

“我們的眼睛最值錢”這句話講得真好,別人花十萬才能買到的古董,我們花一萬就買到了,我們那一次的眼光,價值正是九萬。還有什麼古董比這個更值錢呢?

因此,我們去逛古董商場,是對眼睛的一種學習。我喜歡中國臺灣話把古董商說成是“古物商”,把古董攤子叫做“古物堆”,我們去找古董,正是在古物堆的破銅爛鐵中尋找我們失落的那一對值錢的眼睛。

生活也是這樣子的,我們在凡俗的生活中追尋更永恆的價值,不也是在找回那失落的眼睛嗎?

只要找到值錢的眼睛不只能找到最好的古物,也可以進而見及生命的真相了。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去拜在一位師父的門下,希望師父教他認識人生的真相。

師父只教他灑掃、泡茶、接待賓客,閒暇的時候就用來靜心,並觀看這個世界。

弟子過幾天就會問師父:“師父呀!您什麼時候才能教我人生的真相呢?”

又過了一陣子,弟子更着急了,問師父:“師父呀!你到底要什麼時候才能告訴我人生的真相呢?”

師父被問煩了,拿一個石頭交給他,對他說:“你拿這個石頭到菜市場去估價,只要瞭解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它。”

在菜市場裏,有兩個人想買這個石頭。有一個人出價十元,另一個出價二十元,第一個是要買回去做秤錘,第二個是要買回去做硯臺。

弟子把石頭帶回來,報告師父:“師父呀!這個石頭有人出價二十元。”

師父叫他把石頭帶到賣玉石的市場去,只要瞭解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它。

在玉石市場,有人出價到五十萬元,因爲那石頭看起來非常稀有。

弟子把石頭帶回來,報告師父:“師父呀!這個石頭在玉石市場有人出價五十萬。”

師父:“好!現在你把這石頭帶到鑽石市場去,只要估量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它。”

弟子欣喜若狂地跑回來報告師父:“師父呀!聽鑽石市場人說,這是一塊最完美的鑽石,有人開價五千萬呢!”

師父說:“沒錯!這是最完美的鑽石,可是隻有用鑽石的眼睛才能看見它的價值。你每天追着我問:什麼纔是人生的真相,用菜市場的眼睛、玉石市場的眼睛,和鑽石市場的眼睛看到的人生真相都是不同的,你到底想用什麼的眼睛來了解人生呢?你要先鍛鍊的是鑽石眼睛,而不是不斷的追問呀!”

弟子聽了,就心開意解地開悟了。

我們大部分的人,窮盡一生在奔馳追求,希望尋找生命中最有價值的事物,卻很少有人瞭解,我們的眼睛纔是最有價值的。

有價值的眼睛看見了山,山就有了價值。

有價值的眼睛看見了海,海就有了價值。

有價值的眼睛看見了陽光,陽光就有了價值,因此禪師才說:“日照一隅,也是國寶。”

太陽所照耀到的每一個角落,都像國寶一樣的珍貴,這種深刻的見解,只有好眼睛的人才能體會呀!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12

東漢末年,三分天下,蜀國、魏國、吳國三國鼎立,想稱霸羣雄,統一天下。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寫了許多在戰爭中的精彩故事和風雲人物。有關羽的刮骨療毒;由趙雲的單騎救主;由張飛的大鬧長板橋;有劉備的三顧茅廬;還有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這些都是大人們常常掛在嘴邊,令人驚心動魄,讚歎不已的英雄故事。

儘管《三國演義》裏的英雄豪傑數不勝數,可我最欽佩的還是臥龍先生——諸葛亮。他雖然沒有像趙雲一樣出神入化,深不可測的武功;也不想關羽一樣膽氣過人,能忍受刮骨療毒的巨大痛苦;更不像曹操,是個野心勃勃,陰險毒辣的奸雄,但諸葛亮他有着過人的智慧。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靠智慧打贏了許多勝仗,收服了許多大將,也消滅了許多敵人。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如果一個國家打仗,只靠武力而不想計謀,不僅贏得機率會大大減少,而且還會造成人員傷亡慘重,使許多家庭妻離子散,苦不堪言。結果最後仗是打贏了,可損失卻十分慘重,也不知道究竟是贏了還是輸了。相反如果用計謀加武力,可以減少兵力損傷,還能打勝仗,這纔是首選之策。

名人克雷洛夫曾說過:“不能力取,可以智拿。”就是教育我們要做個有勇有謀的人才,爲祖國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世界上許多事不都是這個道理嗎?

智慧就是力量,它是世界上一切能量之中最強大的力量。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13

世界上哪一種活動,能同時給予人衆多情感的交集?那就是——讀書。英國作家毛姆曾這樣寫道:“如果你在圖書館待上一天,不管這座圖書館有多小,當你面對着人類積累下來的無窮智慧,你的心中只會滿懷敬畏,甚至會夾雜着淡淡的悲哀。想想看吧,有多少美妙的故事你從未聽過;有多少對重大問題的探求,你永遠不會去思考;有多少令人欣喜、發人深省的思想你無法分享;有多少人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爲你服務,而你卻不會去收穫勞動成果。”

這樣的“悲哀”,恐怕所有讀書人都曾經歷過,然而,一旦進入閱讀本身,“悲哀”便會迅即轉化爲幸福的甜蜜。正如毛姆的同胞、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所言:“閱讀將使我們與偉大的人物爲伍,生活於對崇高思想的渴望中,在每一次困惑中都會被高貴和真理的火光所照亮!”

讀書,是一項個性化的體驗,其中的美妙,非親歷而不能知。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可以實現享受物質利益的目標,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十載寒窗苦,金榜題名時”,這就是許多讀書人的最大快樂,這也無可厚非。

但是讀書還有它非功利的一面,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出自精神的需要。

這是因爲人既生活在現實的世界裏,也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裏,這虛擬的世界就包括書所創造的世界伴隨個人一生的精神想象,即弗洛伊德所說的白日夢。

國家圖書館館長詹福瑞說,讀李白的詩,長了氣骨;讀托爾斯泰的小說,長了社會責任與擔當;而《牛虻》讓人長了堅忍;《紅樓夢》又使人懂得了個人的感情。由此可見,讀書不僅成爲一個人修養的標誌,也成爲人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凝聚智慧的重要途徑。

朱小蔓博士從南師大到中央教科所赴任不久,在中央教科所的青年讀書會上作了一次演講,題目是《讓讀書支撐我們的生命》,這是一篇讓朱小蔓自己和聽衆都熱淚盈眶的講話。我們應該認真地聽聽朱小蔓所長的這份感動:讀書是快樂的,這種快樂是指情緒色調的積極意義上的,但它的表徵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情感,有好奇、如飢似渴,有興奮、一見如故的感覺,有心領神會的會心的愉悅、親切可人的溫馨,有理智在努力工作着的神情專注的意志,其實讀書的時候,也常常需要意志,大腦需要努力地、活躍地工作着,有釋疑解惑猶如走進愈漸寬廣、敞亮的大道,當然有時也相當沉重,甚或是悲涼、無奈……林林總總,但這卻都是有助於人的精神成長的積極的情感。人若沒有這五彩繽紛、波瀾起伏的情感體驗,生命是那樣乾枯、生活是那樣暗淡;有着這些情感充盈的生命和生活才能讓人感到滿足、享受和嚮往。

難怪法國作家阿蘭把讀書與做夢相提並論,他說,讀書的樂趣在於在閱讀的過程中神思飛揚、了無羈絆,依着作者的文字找尋自身心靈放飛的家園。這樣的愉悅是其他娛樂方式所不能替代的。養成讀書的習慣,從讀書中得到營養,得到歡樂,使自己天天愉快,一步步地實現自己的理想。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14

目前在一羣買菜的大爺大媽眼裏,我是一道不一樣的風景,深受小販的喜歡,因爲我從不問價,也不討價還價,且找回的零錢都不要,算是中國式小費,因此他們也對我特別厚道。

我每天都買一大把芹菜,平常要5元左右,天冷的時候不願下樓,有個賣菜的大姐就主動幫我從另一個賣菜的大哥那裏“批發”一把,量一樣多,她只肯收我兩元……平時看起來很慷慨的“不要”,最後其實“要”回來得更多。

慷慨,最討人喜歡。若還不是“成功”的人,先做個討人喜歡的人。小氣的人,釋放的常常是負能量。

有個同學特小氣,每次打電話,都是響一聲就掛了,意思是讓對方打過去。有一次,他痛心疾首地對我說:“我女朋友太敗家了,一頓早飯吃了我5塊5!”

小氣是一種人格缺陷,是阻礙品格昇華的最大障礙,也是沒有破“我執”的表現。小氣是一種消極的自我防禦機制,常常自私、冷漠、封閉。大方也是生意經。格局決定成敗,大方纔容易成功。

華誼老總王中軍說:交朋友是第一生產力。或者說,圈子決定位置。交朋友是個技術活。這個年代,雙拳難敵四手,經營好人脈也就成功了一半。

“給予是最好的溝通”,這是泰國的一則公益廣告。對恩惠最好的回饋,便是將助人之心傳遞。

哈佛商學院的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如何花錢和如何賺錢同樣重要,都能增加他們的幸福感。真正不羈的靈魂不會真的去計較什麼,因爲他們的內心深處有國王般的驕傲。

窮人問佛:我爲何這樣窮?佛說:你沒有學會給予別人。窮人說:我一無所有如何給予?

佛說:一個人一無所有也可以給予別人七種東西:

顏施,微笑處事;

言施,說讚美安慰的話;

心施,敞開心扉,對人和藹;

眼施,善意地看着他人;

身施,以行動幫助別人;

座施,謙讓座位;

房施,有容人之心。

所以沒有意義計較的太多,多給予別人,你可能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東西。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15

一望無際,漫漫沙漠,唯有胡楊那千年不倒的身軀守護着大漠,堅強的與惡劣環境作鬥爭,不屈不撓,我感悟到了什麼是頑強與勇敢;懸崖峭壁、奇石林立,凸於石縫中的古鬆對着太陽微笑,沒有任何抱怨,我感悟到了什麼是樂觀。

悟,我從世間萬物汲取靈感,感悟到了人生的三寶:勇敢與頑強、樂觀與自信、責任與奮鬥。人的一生沒有一路平坦,充滿了坎坷與困難。只要憑着勇敢與頑強,一路上將會欣賞到美麗多姿的風景。看張海迪的人生,成就了輪椅上的傳奇。靠着勇敢與頑強,生命之花依然在她那裏綻放。看貝多芬的人生,那是永遠激昂澎湃的交響曲。靠着勇敢與頑強,生命之曲依然在他那裏激盪。這即是生命的輝煌。感悟——我得到了人生一寶:勇敢與頑強。

生命的快樂多源於樂觀的心態和永遠的自信。當我在享受着絕美的“千手觀音”時,強烈的震撼在心底流淌,我感悟到了那偉大生命的存在,她們用手臂的勾勒譜寫了生命的神話。縱然她們沒有同常人一樣的表達,沒有同常人一樣的聽力,但是憑藉着自信與樂觀,她們依舊創造着美麗與微笑。這即是生命的傳奇。感悟——我得到了人生一寶:自信與樂觀。

當苦難來臨時,洪戰輝沒有退縮,沒有害怕,是責任告訴他——要爲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而奮鬥;當一次次的失敗降臨時,黃伯雲沒有放棄,是責任告訴他——要爲祖國的強大而奮鬥;當病魔降臨時,叢飛沒有倒下,是責任告訴他——要爲貧困的孩子活下來。是什麼讓這平凡而普通的生命變得熠熠生輝?有個聲音告訴我是責任與奮鬥成就了他們的偉大。這即是生命的平凡,卻不平庸。感悟——我得到了人生一寶:責任與奮鬥。

他們其實都是平凡的人,卻用不平凡的一生告訴我們:生活的真諦在於不斷奮鬥,勇於挑戰,敢於承擔起生命的重量,超越生命的光華,書寫大寫的人生。

人生哲理演講稿 篇16

大家好!

人的一生,有些東西與生俱來、難以改變,有些東西則可以自主選擇、自我把握。選擇對了、把握住了,則人生沒有虛度,相反就可能枉度一生,不可不慎。針對一些人的思想糾結,我們應做好這樣四道人生“選擇題”。

不圖“背景”,當有辛苦勤勞的“背影”。有的人總盼望能有點“背景”,背靠大樹走捷徑。於是千方百計攀高枝,千辛萬苦抱大腿,削尖腦袋進圈子,有的甚至喪失人格和尊嚴,甘當門客與“家臣”。他們或許會得利於一事、得勢於一時、得逞於一陣,最終“背景”都會成過眼煙雲,靠山甚至可能成危險的“火山”,有的因此摔得很難看。俗言“英雄不問出處”“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多少有成就的人都出身寒門,但他們平凡而不平庸,草根而不“草包”。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是選擇奮鬥還是選擇享受,是找“背景”還是留下辛苦的“背影”,能不能吃苦受累、自強不息。

可以沒有奇蹟,得有奮鬥向上的軌跡。人生好比一場長跑,有的人能創造奇蹟,不斷跑出新的紀錄,更多的人則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地跑完全程。但不管怎樣的人生,都應該有自己清晰的成長成才路徑,不能渾渾噩噩、迷糊不清。現實中,一些人似乎既不奢求、不貪圖有什麼奇蹟出現,又不去追求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而是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行屍走肉沉湎於紙醉金迷、吃喝玩樂。回過頭看,人生一路走來的腳印錯亂不堪,或模糊不清,出不了彩、留不下風景。人生可以沒有跳躍式的奇蹟出現,但一定要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幹一件事成一件事、做一樣東西像一樣東西,走出一道不錯的人生軌跡。不可“出事”,得有可堪回味的故事。對於每個人來說,人生之舟經不起事故的顛簸,任何事故都有可能在瞬間讓自己的人生拐彎和轉向,特別是大的事故可能就此逆轉甚至葬送人生前程。我們要避免事故,但得有這樣那樣的故事發生,沒有故事的人生平淡無奇,過於沉寂,像一潭死水蕩不起漣漪。有故事的人生充滿意趣,有故事的人有內涵、有厚重感,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靜簡單、從容不迫。當然,故事如果處理不好,也許會演變成事故,在一定意義上講,故事就是沒有變成事故的事。事故不堪回放,故事可堪回味。美好生動的故事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不慕權力,得有正向影響力。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則造福於人,也爲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用不好則既害人害己,又誤事壞事。同時,握有權力,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捧殺、_、陷阱和“圍獵”。貪圖權力,爲無權或權力小一點就糾結、傷神,而不及時修養心性,以致德不配位,則很容易腐化墮落。“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無德”,思想道德的影響力是持久而深遠的。我們最應該做的,是不慕權力,而去思考如何活得有影響力,從思想觀點上、道德品行上、人格魅力上立身,方能成就人生價值。

人要過得精彩,活出價值,就得好好思考什麼可以有、什麼可以沒有,不該有的不強求、不折騰、不貪圖,該有的不缺位、不缺席、不缺失,這樣的人生才豐富多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