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畢業總結 思想彙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2W

經過考試,我於 ××*年 8 月被錄取爲中央黨校本科函授班學員,所學專業爲經濟管理,學制兩年半。在區委黨校的組織下,我利用工作之餘認真學習,比較順利地完成了學業,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取得了比較長足的進步。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黨校畢業總結 思想彙報

一、增強黨性鍛鍊,提高政治理論素養

按照黨校的統一安排,我積極參加黨性教育課,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通過參加黨性教育,我認爲,要加強共產黨員黨性修養,必須做到:

一是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最根本的是用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因爲,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用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是理論修養的根本任務。所以,共產黨員要堅持不懈地刻苦學習鄧小平理論,完整準確地把握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和精髓,緊緊把握鄧小平理論的基本理論。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理論聯繫實際,旨在提高運用鄧小平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共產主義理想是共產黨員的精神支柱。這是因爲:爲共產主義理想奮鬥終身是共產黨員的本質特徵;共產主義理想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理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現階段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堅定共產主義理想是黨性修養的重要內容。所以,共產黨員任何時候都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黨的性質決定了共產黨員必須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執政黨的地位要求共產黨員必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新時期共產黨員更需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我們要把遠大理想同現實任務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澄清模糊認識,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建功立業。

三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最科學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因此,共產黨員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正確處理好三種關係:黨性原則與商品經濟原則的關係;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係;無私奉獻與有償服務的關係。

四是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性的集中體現,共產黨員要努力實踐黨的宗旨,做好人民的公僕。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是共產黨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要堅持黨的宗旨。要實踐黨的宗旨,就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的羣衆路線,堅持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只有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自覺接受人民羣衆的監督,努力提高爲人民服務的本領,才能真正成爲人民的公僕。

五是加強黨的作風修養。黨性是與黨風密切聯繫着的,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黨員必須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特別是 “ 三大作風 ” 。自覺做到廉潔自律,不斷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

六是加強組織紀律修養。堅持民主集中制是黨性修養的重要內容,共產黨員要用民主集中制規範自己的言行,嚴格遵守黨的紀律。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與集中的辯證統一的制度。毛澤東指出: “ 民主是對集中而言,自由是對紀律而言。這些都是一個統一體的兩個矛盾着的側面,它們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我們不應當片面地強調某一個側面而否定另一個側面。 …… 這種民主和集中的統一,自由和紀律的統一,就是我們的民主集中制。 ”

七是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修養。努力提高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提高執政水平是當代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因此我們要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修養,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和實現黨的最終奮鬥目標的需要。我們要站在時代的前列,學習新知識,增加新本領,要有認真學習的自覺性和緊迫感,要刻苦學習、講究實效,要努力提高知識創新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

二、按 “ 三個代表 ” 做人

黨校的黨性教育,隨着我們本科班的畢業而已結束,但作了一名黨員今後的黨性鍛鍊和自我教育遠沒有結束。我們要按照江總書記的要求,真正當好 “ 三個代表 ” ,用 “ 三個代表 ” 作爲每一個黨員行動的準則和綱領。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建黨理論的重大發展,是我們黨永遠保持先進性,提高執政水平和執政能力,立於不敗之地的思想保證,也是我們今後繼續開展黨性教育和黨性鍛鍊的主要內容。我們要深刻理解江總書記關於 “ 三個代表 ” 思想的現實和深遠的內涵。

“ 三個代表 ” 的第一個代表是: “ 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 。生產力是一個整體概念,它表現在很多方面、很多領域,生產力的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隨着時代的演變,一部分生產力發展了、進步了,而另一部分生產力卻停業了、落後了,落後必然被先進所替代。共產黨員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員,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因而我們要不斷調整和提高思想認識。具體地說,就是要正確對待和處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出現了諸類減員增效、資源配置調整、機制改革等現象和下崗待業、企業破產、精簡機構等問題,充分估計商品經濟市場機制給企業和每個勞動者帶來的外在競爭壓力,把握因壓力同時可能帶來的獲取利潤的內在動力。還要不斷適應這種變化,調整個人心態和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弘揚科學的態度和創新精神,在新技術新知識即新生產力不斷涌來的大潮中,學會接納和博擊。

“ 三個代表 ” 的第二個代表是: “ 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 。什麼是先進文化?先進文化就是崇高的信仰和全新的觀念,就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有機結合。先進文化源於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包括良好的道德修養、完善的人格情操、提升的人生境界。怎樣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就是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 “ 四有新人 ” ,在社會主義 “ 兩個文明 ” 建設中建功立業。做一個有抱負有大志,踏實苦幹、樂於奉獻的跨世紀新人;做一個不計名利和得失,不被燈紅酒綠所迷惑的堅強革命戰士;做一個有道德良知、遵紀守法的現代公民。

“ 三個代表 ” 第三個代表是: “ 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這是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無產階級的階級基礎。羣衆利益就是階級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爲人民謀利益的。人民羣衆對我們黨的工作擁護不擁護、滿意不滿意、響應不響應,在於我們黨的工作的根本出發點是否從人民羣衆中來,到人民羣衆中去,這也是黨風的具體體現。我們黨在幾十年的奮鬥歷程中,逐步形成了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衆、批評和自我批評三大作風,這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勝利線,是我們黨佔勝一切困難險阻的法寶。加強黨風建設,根本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繫羣衆的優良作風。實現人民羣衆利益的代表,作爲一個共產黨員,心中要裝有羣衆,謀事要時刻想着羣衆,傾聽羣衆心聲和意見,真正代表羣衆,和羣衆打成一片。只有這樣,羣衆纔會擁護你、支持你,我們黨纔會永遠戰無不勝。

以上是我在黨校的黨性鍛鍊總結,的確要寫的內容很多,但千言萬語歸納一句:感謝黨校這二年多來對我的教育,感謝老師給我傳授了許多知識。黨校學習生涯結束了,但人生的學習永不會結束。一日入校,學伴終身!

思 想 匯 報

我們這一代青年曾被喻爲迷失的一代。在浮躁的物質世界裏,我們懷念五四時期前輩們的轟轟烈烈爲理想而奮鬥的執着和無悔,但我們自身卻很難做到,因爲大多數人的理想已迷失在繁亂浮躁的物質世界裏,我們追求自我個性的發展,卻看不到發展的終極在哪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從思考中沉澱出成熟。

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價值的實現也不能單從個人利益考慮。馬克思曾說過: " 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 " 對於我們青年大學生來說,我們最大的集體是國家和民族。歷史的長河奔騰向前,在經過前輩們的艱苦奮鬥後,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發展的、自由的、幸福的年代。但這並不等於我們可以安於享受,只考慮個人的利益而不用思考國家、民族的前途未來。歷史給予我們崇高而沉重的使命:實現中華民族的振興、推動社會主義的向前發展。這要求我們在追求個人發展和人生價值實現過程中一定要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也只有在爲這個大集體利益奮鬥的過程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機會和手段;也只有投身於光明而偉大的事業中去,我們的發展和奮鬥才顯得有價值。從這方面來說,追求入黨是幫助我們完成使命、實現追求的途徑。

 崇高、美好的信仰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偉大、正確的政黨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信賴、支持。選擇共產主義信仰,追求加入共產黨,是青年追求全面發展的正確選擇。

有些人認爲,一個人要入了黨就會因爲各種約束而變得碌碌無爲,自我的發展受到壓制。無可否認,這種看法受到一定現實原因的影響。在一定的歷史階段,我們並沒有真正解決好人的全面發展問題:前蘇聯、東歐一些國家在改革中抽象談論 " 人 " 的發展,把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社會主義的演變;我們也曾把 " 人 " 的問題當作是資產階級的專利而加以批判,忽視經濟文化建設,抑制了廣大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 但我們應該看到,這種看法是片面、不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中是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爲共產主義社會的一個主要特徵;而中國共產黨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爲奮鬥的目標。歷史的錯誤也不能抹殺在追求的道路上我們所取得的一步步進展。

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人,人民羣衆通過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創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們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無產階級政黨同資產階級政黨不同之處在於:無產階級政黨自覺地認定 “ 自己是人民羣衆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爲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 ” ,江澤民同志曾指出,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工作重點和任務會隨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但是黨全心全意爲人民謀利益的宗旨決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否則黨就會變質。圍繞着黨的宗旨這個根本問題,江澤民指出,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爲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黨沒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它是實現人民羣衆根本利益的工具。所以,江澤民反覆強調,黨的各項政策和全部工作必須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爲出發點和歸宿。這就要求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重大問題的決策,以及決策的執行都必須符合人民羣衆的利益,得到人民羣衆的擁護,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幹部在日常工作中也必須以人民羣衆的利益爲最高準則,得到人民羣衆的支持,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堅持黨的立黨宗旨,從正面來說,就是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以樹立共產主義信仰;從反面來說,就是要反對各種錯誤傾向,尤其是反對黨內的權力腐敗。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警鐘長鳴。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堅持立黨宗旨的時代特徵,在當前就在於堅決反對執政黨內的權力腐敗現象。

在新時期 , 我們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 就要做到 :

其一,立黨宗旨必須 “ 始終 ” 堅持。黨在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和任務會有不同的變化,但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不能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黨面臨着執政、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三大考驗。這就要求我們要研究在新情況中如何排除各種右的和 “ 左 ” 的干擾,能 “ 始終 ” 堅持黨的立黨宗旨。

其二,堅持立黨宗旨中的 “ 最廣大人民 ” 的利益。黨的階級性質沒有變,作爲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必然要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但是在新的時期確實又面臨着大量的新情況:我國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以公有制爲主體外,還存在大量的非公有制成份;隨着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分配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除了作爲主體的按勞分配形式外,還出現了在法律範圍內的按資本和按技術分配的形式;此外,還出現了實際存在着地區之間和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懸殊;在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中出現了一批下崗職工,等等。這就要求我們要研究在新情況下如何堅持黨的階級屬性,正確處理無產階級與其他羣體的關係,以堅持 “ 最廣大人民 ” 的利益。

其三,堅持立黨宗旨中廣大人民的 “ 根本 ” 利益。根本利益相對於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言,但又離不開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多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利益之間的衝突是題中應有之義。這就要求我們研究在新情況下如何妥善協調和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係,以堅持廣大人民的 “ 根本 ” 利益。

我們堅持黨的宗旨 , 還必須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同實事求是結合起來。

人類社會作爲物質世界的特殊形式就在於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現實及其規律的客觀性是通過人的有意識的實踐活動形成併發生作用的。人民羣衆是實踐的主體,因而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羣衆及其實踐活動是社會現實及其規律的體現者。 “ 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的立黨宗旨正是從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得出的必然結論。 “ 實事求是 ” 中的 “ 實事 ” 在本質上就是人民羣衆創造社會歷史的實踐活動,而人民羣衆創造社會歷史的實踐活動是與他們的利益密切地聯繫在一起的。這就邏輯地推出,立黨宗旨和黨的思想路線相比較,前者更爲根本。毛澤東指出, “ 爲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 ” 江澤民要求全黨同志和全體幹部, “ 做人民的忠心耿耿的勤務員,永遠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 ” 原因就在於此。

中國共產黨爲要實現爲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鬥的願望,就必須把握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社會的現實和規律,並且在行動中以處處不違背之爲準則;離開了 “ 實事求是 ” ,則 “ 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就成爲海市蜃樓。把握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社會的現實和規律,就必須以探求如何爲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爲目的,並且在行動中把關於中國社會的現實和規律的認識轉化爲實現目的的方法;離開了 “ 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則 “ 實事求是 ” 就沒有目的和方向。

“ 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教育,感謝老師給我傳授了許多知識。黨校學習生涯結束了,但人生的學習永不會結束。一日入校,學伴終身!

思 想 匯 報

我們這一代青年曾被喻爲迷失的一代。在浮躁的物質世界裏,我們懷念五四時期前輩們的轟轟烈烈爲理想而奮鬥的執着和無悔,但我們自身卻很難做到,因爲大多數人的理想已迷失在繁亂浮躁的物質世界裏,我們追求自我個性的發展,卻看不到發展的終極在哪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從思考中沉澱出成熟。

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價值的實現也不能單從個人利益考慮。馬克思曾說過: " 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 " 對於我們青年大學生來說,我們最大的集體是國家和民族。歷史的長河奔騰向前,在經過前輩們的艱苦奮鬥後,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發展的、自由的、幸福的年代。但這並不等於我們可以安於享受,只考慮個人的利益而不用思考國家、民族的前途未來。歷史給予我們崇高而沉重的使命:實現中華民族的振興、推動社會主義的向前發展。這要求我們在追求個人發展和人生價值實現過程中一定要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也只有在爲這個大集體利益奮鬥的過程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機會和手段;也只有投身於光明而偉大的事業中去,我們的發展和奮鬥才顯得有價值。從這方面來說,追求入黨是幫助我們完成使命、實現追求的途徑。

 崇高、美好的信仰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偉大、正確的政黨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信賴、支持。選擇共產主義信仰,追求加入共產黨,是青年追求全面發展的正確選擇。

有些人認爲,一個人要入了黨就會因爲各種約束而變得碌碌無爲,自我的發展受到壓制。無可否認,這種看法受到一定現實原因的影響。在一定的歷史階段,我們並沒有真正解決好人的全面發展問題:前蘇聯、東歐一些國家在改革中抽象談論 " 人 " 的發展,把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社會主義的演變;我們也曾把 " 人 " 的問題當作是資產階級的專利而加以批判,忽視經濟文化建設,抑制了廣大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 但我們應該看到,這種看法是片面、不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中是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爲共產主義社會的一個主要特徵;而中國共產黨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爲奮鬥的目標。歷史的錯誤也不能抹殺在追求的道路上我們所取得的一步步進展。

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人,人民羣衆通過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創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們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無產階級政黨同資產階級政黨不同之處在於:無產階級政黨自覺地認定 “ 自己是人民羣衆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爲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 ” ,江澤民同志曾指出,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工作重點和任務會隨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但是黨全心全意爲人民謀利益的宗旨決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否則黨就會變質。圍繞着黨的宗旨這個根本問題,江澤民指出,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爲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黨沒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它是實現人民羣衆根本利益的工具。所以,江澤民反覆強調,黨的各項政策和全部工作必須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爲出發點和歸宿。這就要求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重大問題的決策,以及決策的執行都必須符合人民羣衆的利益,得到人民羣衆的擁護,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幹部在日常工作中也必須以人民羣衆的利益爲最高準則,得到人民羣衆的支持,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堅持黨的立黨宗旨,從正面來說,就是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以樹立共產主義信仰;從反面來說,就是要反對各種錯誤傾向,尤其是反對黨內的權力腐敗。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警鐘長鳴。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堅持立黨宗旨的時代特徵,在當前就在於堅決反對執政黨內的權力腐敗現象。

在新時期 , 我們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 就要做到 :

其一,立黨宗旨必須 “ 始終 ” 堅持。黨在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和任務會有不同的變化,但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不能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黨面臨着執政、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三大考驗。這就要求我們要研究在新情況中如何排除各種右的和 “ 左 ” 的干擾,能 “ 始終 ” 堅持黨的立黨宗旨。

其二,堅持立黨宗旨中的 “ 最廣大人民 ” 的利益。黨的階級性質沒有變,作爲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必然要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但是在新的時期確實又面臨着大量的新情況:我國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以公有制爲主體外,還存在大量的非公有制成份;隨着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分配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除了作爲主體的按勞分配形式外,還出現了在法律範圍內的按資本和按技術分配的形式;此外,還出現了實際存在着地區之間和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懸殊;在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中出現了一批下崗職工,等等。這就要求我們要研究在新情況下如何堅持黨的階級屬性,正確處理無產階級與其他羣體的關係,以堅持 “ 最廣大人民 ” 的利益。

其三,堅持立黨宗旨中廣大人民的 “ 根本 ” 利益。根本利益相對於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言,但又離不開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多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利益之間的衝突是題中應有之義。這就要求我們研究在新情況下如何妥善協調和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係,以堅持廣大人民的 “ 根本 ” 利益。

我們堅持黨的宗旨 , 還必須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同實事求是結合起來。

人類社會作爲物質世界的特殊形式就在於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現實及其規律的客觀性是通過人的有意識的實踐活動形成併發生作用的。人民羣衆是實踐的主體,因而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羣衆及其實踐活動是社會現實及其規律的體現者。 “ 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的立黨宗旨正是從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得出的必然結論。 “ 實事求是 ” 中的 “ 實事 ” 在本質上就是人民羣衆創造社會歷史的實踐活動,而人民羣衆創造社會歷史的實踐活動是與他們的利益密切地聯繫在一起的。這就邏輯地推出,立黨宗旨和黨的思想路線相比較,前者更爲根本。毛澤東指出, “ 爲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 ” 江澤民要求全黨同志和全體幹部, “ 做人民的忠心耿耿的勤務員,永遠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 ” 原因就在於此。

中國共產黨爲要實現爲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鬥的願望,就必須把握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社會的現實和規律,並且在行動中以處處不違背之爲準則;離開了 “ 實事求是 ” ,則 “ 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就成爲海市蜃樓。把握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社會的現實和規律,就必須以探求如何爲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爲目的,並且在行動中把關於中國社會的現實和規律的認識轉化爲實現目的的方法;離開了 “ 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則 “ 實事求是 ” 就沒有目的和方向。

“ 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 ” 的羣衆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發展起來的,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反覆強調: “ 黨離不開人民,人民離不開黨 ” ,要求全黨必須高度警惕和堅決克服脫離羣衆的危險,一再嚴肅批評脫離羣衆的錯誤。革命導師列寧也曾經講過,執政黨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羣衆。

江澤民同志在 “ 七一 ” 講話中指出: “ 八十年的實踐啓示我們,必須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羣衆,誠心誠意爲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羣衆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始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是我們黨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取得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羣衆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必須始終把體現人民羣衆的意志和利益作爲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把依靠人民羣衆的智慧和力量作爲我們推進事業的根本保證。 ” 這段話高度闡明瞭我們的黨在新時期應時刻不忘人民羣衆這一根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