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改進小結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6K

改進措施:一、要加強誦讀的指導和督促。由於相當長的時間以來,大家都不夠重視誦讀,致使誦讀能力成爲學生的弱項,誦讀的知識對於學生也幾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極有必要加強對誦讀的指導。對誦讀的指導應從督促學生講普通話開始,這是訓練誦讀語感的最有效途徑。接下去,要結合誦讀實踐,傳授給學生一定的朗讀知識,使其有“跡”可循,不至於漫無目的,無所適從。在課前要佈置誦讀預習作業,課堂上要檢查,檢查後要有中肯的評價、具體的指導,應適當地給予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課後還要佈置誦讀作業,不僅讀課文,還得讀課外的美文,鼓勵學生對文質兼美的文章熟讀成誦。同時給足時間讓學生練,加上有效的指導和督促,便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

語文課堂改進小結

一旦學生領悟到誦讀的妙處,便會沉醉其中,欲罷而不能了。讀得多、讀得好了,語感便具備了,語言材料也充實了,再輔以語言知識的點撥,何愁語文學不好呢?

三、 如何加強預習,我以爲有如下方法:1讀通課文。“預習”中經常提出:認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麼?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指導他們注意隨手畫出文中的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而後整體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帶着問題讀書。“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指導學帶着問題讀書,能啓迪思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帶着問題,學生邊讀邊思,問題解決了,課文內容也就理解了。 3.精妙處多讀。文章寫得精彩的段落、章節,可以讓學生反覆朗讀、品味。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第一段講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文筆優美,意境開闊。“預習”中提出:“預習課文,想想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預習時,這一段可讓學生反覆朗讀,想像草原的美景圖,直至成誦。

4.總結評價。課堂上,對於在預習過程中閱讀表現積極、聲情並茂者,教師要不吝讚美之詞,及時表揚、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調動其讀書的積極性,使“預習”更好地服務於課堂。 5圍繞預習重點精心設計訓練 ,不少課文在“預習”中涉及到了文章的重難點,提出了理解課文的關鍵性問題,包含着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圍繞預習重點,確定語言文字訓練點,精心設計訓練,把預習重點貫穿於課堂教學,使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語言訓練相結合,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從而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獲得良好的整體效益。從學生實際出發,重視預習中出現的個體差異。6 預習中常有“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這一類要求。對於學生個體而言,所謂“不理解”是千差萬別的。因此,在預習時,如何幫助學生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培養質疑的能力,是個很重要的工作。開始指導這類預習時,工作要細緻。如“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讓學生知道先從生字新詞中想想有無不理解不明白的,如果認爲明白了,就要說說詞語意思,想想是否下面角不明白的畫出來;其次可讀課後練習中要求掌握的詞語,從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還可以聽聽同學提出什麼不理解的詞語,想想想自己是否明白,用這樣的方法去找到不理解的詞語。對於句子和課文,也要邊讀邊用課後

課堂改進收穫概述:

語文課堂改進總結本學期,我依據開學初所制定的課堂改進計劃,以注重日常積累,加強語文實踐;注重個性評價,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掌握學習方法爲目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與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注重日常積累,加強語文實踐豐富語言積累,才能使學生思如涌,妙筆生花。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典範。在閱讀教學中,我在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給足時間,讓學生對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典範的語言、新學的語言、學生感興趣的語言盡情的品讀,背誦積累,把已理解的語言變成自己庫存的語言,豐富語言材料的儲量。人們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我們教材中所選的篇目與“萬卷”相差太遠,要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僅憑課堂上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我引導學生把積累語言的空間延伸到課外去,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積累的素材。而聯繫課文內容積累下來的語言材料,學生印象更爲深刻。

二、立足課堂,加強朗讀訓練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它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 “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了“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源之水。因此,閱讀教學要以讀爲本,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培養語感。我善用導語來調動。教師巧妙的導入,能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朗讀。其次,我能恰當運用媒體來激發。在教學中,我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圖片、錄像等教學手段,有意識地創設優美的情境,來誘發學生的朗讀激情,使他們由不情願朗讀到渴望朗讀,由被動觀望到主動參與,從而熱愛朗讀。朗讀的方式多種多樣,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能避免訓練的單一性,力求做到讀有變化。

把讀的多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交叉使用,並隨閱讀教學的進程和學生認識的不同階段應時而用。 在朗讀指導時,我講究評價的藝術,巧用評價語言,儘量採用激勵性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肯定優點的同時捎上不足,這樣更好地激起學生的朗讀熱情,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三、重視評價功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 “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是我們對學生評價的指導思想。我們切實轉變觀念,使評價由教師主導向學生主體轉化,以往對評價的概念,就是老師對學生,是單一、單向的,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個性化閱讀評價中就應該避免教師成爲評價的主角,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自然也是評價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要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實現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自主性評價。例如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摒棄了以往學生讀、老師評的做法,而是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引領他們通過自評,學會發現優點、認識不足,從而完成對自我的激勵和超越;然後通過與同學的互評,使學生學會較爲客觀地評價別人在閱讀中的得失,學會給同學一個正確的評價,從而更多地使學生看到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促進他們共同提高。另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對自己和其他同學在課堂上的表現加以自評和互評,從而不斷矯正和提高,使整個課堂呈現你追我趕,共同進步的態勢。在這種個性化的評價方式面前,教師不再以“法官”和“霸主”的身份自居,不再把個人意志凌駕於學生之上,而讓學生成爲評價活動的主體,使他們有了自由表達的機會,發揮了他們個性互補的優勢,相互啓發,共同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