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家庭教育感悟:家長的三個層次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4K

編者按: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可以分爲幾個層次,作者爲我們作了一格大致分類,下面我們來看看他的家庭教育感悟吧!

老師的家庭教育感悟:家長的三個層次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甚囂塵上多年,廣大父母忙忙乎乎搞胎教,報各式各樣的輔導班。其實,孩子的起跑線是家長,而家長由低到高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一無所知。這類家長一般文化較低,在孩子的教育中基本談不上文化知識。此類家長對文化知識有一種原始的近乎本能的崇敬,在他們心目中,老師是文化的使者,因爲文化知識大於天,所以老師也就是天。我的父親就屬於這種類型。

在父親的眼裏,根本沒有“人身權利”、“民主平等”這一說。我在學校裏只要被老師批評,那一定是我的錯。“老師怎麼會犯錯呢?”這是我父母的基本思維模式。老師懲罰了我,比如抽個耳光,罰個站,我是絲毫不敢讓父母知道的,否則老師的處罰會以兩倍以上的威力在父母哪裏重新施展一次。

父親教我的文化知識,僅限於貼在牆上的字畫。父親是舊式中醫,酷愛書法,儘管家裏貧寒,但每逢過年父親都會買幾張印刷的字畫裝點貧瘠簡陋的家。我賴着不起牀的時候,會擡眼看看那些詩句。記得小時候我還不識字,父親貼完一幅四屏字畫,讀國小的姐姐就給我講字畫上的故事,上學後我才知道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像無名氏的《金縷衣》、岳飛的《滿江紅》等,我至今都能背誦。這算是文化啓蒙吧。

第二層,一知半解。這類家長的文化程度較高,對生活對社會有獨立的思考,也有自己的思想,對教育當然懂一些,諸如“民主、自由、平等”、“賞識教育”“鼓勵教育”等新鮮名詞,一般都會說上好幾個。在這類家長心中,教育的權威性受到懷疑,教師“天地君親師”的地位幾乎淪陷。甚至有些家長還能拿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與中國教育做對比,侃侃而談起來儼然專家。我老家村裏的任姓表兄即是此類家長的代表。

在言談中,我能明顯地感覺到他對老師的懷疑,甚至鄙視。我考上中等師範,他放言說:“要考就考個正式工作,考個老師沒啥了不起的!”我剛參加工作,工資待遇低,他年三十到我家聊天:“哎,你一年的工資,我一頭牛就打發了!”他對子女的教育並不是放任自流。我弟弟也考上中專後,我聽到他對兒女謾罵:“人家兩個都考上了,你們要考不上,小心我揍死你們。”

遺憾的是我的表侄兒侄女學習成績不怎麼好。於是,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的新聞就成了他津津樂道的話題,他不遺餘力地轉發一些《震驚,中科院調查近三十年大學聯考狀元下場悲慘》等文,常常唾液橫飛地抨擊中國現代的教育體制,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氣勢。看到安慰考試失敗者的文章,如《不朽的失眠》等就像打雞血一樣興奮,動輒拿封建科舉落第卻名垂後世的名人來闡述高分低能的哲理,好像自己的孩子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沒準會成爲下一個徐霞客、蒲松齡。

他的“三觀”中有“讀書無用論”的成份。在這種家庭的浸潤下,我的幾個表兄表妹考不上學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表兄的家庭很民主,兒子打麻將賭博,表兄把煙點着遞到兒子嘴上;表嫂跟女兒很平等,女兒把表嫂稱“女王”,表嫂呼女兒爲“公主”。目前的局面是兒子吸毒,給他添了個腦癱孫子;女兒離婚,帶着小孩子回了孃家。

第三層,融會貫通。這類家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事物的認識比較辯證。其最大的優點是不斷學習,勤於反思。他們尊重老師卻不盲從,尊重孩子卻不放縱。我的朋友楊老師,即是這類家長。

楊老師屬於學習型家長。中專畢業,自國小教起。靠自學,過五關斬六將,取得本科學歷。工作單位也從鄉下應聘到城裏,從教國小奮鬥到教國中。可能是教語文的緣故,楊老師身上的人文情懷很濃烈,待人接物極爲厚道,奉行吃虧是福,向來以善的眼光看待萬事萬物,極少與人發生齟齬。爲人處事飄逸淡泊,少有功利之心。種種花,養養草,遊山玩水,舒捲自如。偶爾寫作,抒發心靈而已,也發表過一些文章,但不爲之所累。工作上獲得榮譽極少,擺得上桌面的如“優秀”“先進”等官方證書寥寥無幾;四十好幾了,職稱還是中教一級;但她卻是民間公認的實打實的名師,她帶的班級會考全縣前十名佔4人,幾乎佔據二十多所中學,上百個班級的半壁江山。同事、領導、學生、家長,提起楊老師無不信服,每次輪到她下到七年級年級,必定是家長最追捧的班主任。

三流的教育說教,二流的教育啓發,一流的教育示範。楊老師的人生經歷和處世做事之道,是最好的示範,所以楊老師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在她的影響下,兒子的學習成績自不必說,20xx年大學聯考被北大醫學部錄取。除了學習成績優異外,更讓我看好的是孩子的擔當精神。20xx年暑假,我們幾家人組織遠足,在別的孩子拈輕怕重挑三撿四之際,她的兒子二話不說,扛起最大的揹包率先前行。整個20多公里的行程中,酷熱難當,汗流浹背,但楊老師夫婦坦然自若,沒有絲毫心痛之意。那時,孩子才13歲。

反觀有些朋友,孩子還沒有開始背,便張着一雙癡情的眼睛,眼巴巴地瞅着兒子,一副肝腸寸斷的樣子;走不多長時間,揹包就轉移到母親的肩上;再過一會兒,揹包又轉移到父親身上。這種現象可不是個別,孩子都十五六歲了,牛樁子一樣,背個十幾斤重的揹包都怕累着,孩子的精神怎能健全?

楊老師喜歡運動,工作之餘參加乒乓球協會,每週打上幾次球。她的生活充滿正能量,從不轉發什麼養生啊、小心孩子被人拐賣啊等子無虛有的帖子。遇到困難的人向她求助,她沒多有少。有人勸她,說這些人當中有不少職業乞丐,開豪車住豪宅。她聽後不以爲意。並不是她不知道背後的事實,而是她哪顆悲憫情懷,使她救濟弱小成爲一種本能。

她的口中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新鮮教育名詞,但卻用實際行動踐行着最新的教育理念。

作者|金乾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