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節日感悟隨筆:年味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6W

與家人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喜慶的宴席上處處都是歡聲笑語。這就是年味,也是我們難忘的回憶。

新年節日感悟隨筆:年味

每到過年前後,總會聽到有人說“這年是越過越沒有年味了。”

“年味”是一種什麼樣的味道?怎麼會讓人漸漸對它失去了期待與渴望,慢慢就不再覺得有味了呢?

是父母操持的團年飯?是噼裏啪啦的爆竹聲?是特意爲過年準備的新衣新鞋?還是沉澱在了時光裏的一段記憶?

其實,過年不外乎同熱鬧的團圓有關。如果冷冷清清,沒有可以一同歡慶的人陪伴度過,勢必感覺同平常的日子沒有什麼兩樣。甚至還會因爲看到別人家的闔家歡慶,而萌生出更爲強烈的孤獨感。

就因爲過年需要這種團圓的熱鬧氣,平時分散在天南海北的遊子們,纔會不辭千辛萬苦地像燕子回巢般朝父母的身邊趕去。

我兒時過年的方式其實挺特別的,與傳統的風俗不太一樣。那是一個時代下另一種別樣的“年俗”,有着不同風格的熱鬧與味道。

作爲三線建設中一個移民城市的居民來說,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一代,沒有祖輩和親戚可以在過年時互相拜訪;也沒有今天般的長假和快捷的交通把他們送回到家鄉與父母團圓。這些年輕的建設者們在自己建設起來的城市裏安家生子,用他們的熱情將難得的幾天假期”揮霍“得僨張而喧囂,充沛着生活裏熱氣騰騰的張力。

這種生活背景下的團年飯就不只是一個小家的圍桌吃飯,而是不同姓氏的幾個家庭的合聚。座上客們都是父母的朋友,來自同一片熱土的“老鄉”。

老鄉們趁着過年,帶着妻兒聚在一起,聊聊家鄉,喝口烈酒,再面紅耳赤地划拳助興,瞬間就能將一桌團圓飯的氣氛推向過年的高潮。

現在回想起大人們用划拳行酒令的場景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兩人面對着各伸出一手,隨着變化五個手指頭的個數,口裏對應喊着什麼五魁首啊,六六順哪,七個巧啊,八匹馬呀……等從一到十的口令。若喊出來的數正好是兩人所出手指數之和,便爲贏。

最有印象的便是開始前,兩人握緊拳頭,藏在胸前,輕聲細語地說出一句“哥倆好啊”之後,便隨着口令,劃出手來,指頭翻飛。此時的兩人不再和和氣氣的一團好,而是比着反應的速度。口令是越喊越快,嗓門也越叫越大。正在旁人聽得興起,眼花繚亂之時,雙方的叫聲卻突然戛然而止,只見一方擡手對着酒杯連聲說着“喝……喝……”,另一方搖頭端灑一口倒下,也是絲毫不怯。

大人們在酒桌上拼得興起,一餐飯可以吃上幾個小時;我們這些小孩子哪裏坐得住,吃飽了肚皮,看夠了熱鬧,便下了飯桌,到另一邊找自己的樂趣去了。

這樣的飯局,從大年三十那天開始,便一天中、晚兩餐輪流在幾個老鄉的家中進行,但七年級那天卻是除外。

也不知道攀枝花這座移民城七年級這天興逛公園是怎麼個由來。反正到了這一天,大家都從家中出來,一堆堆的人站在站臺邊翹首遙望。好不容易等來一輛慢吞吞的公交車,裏面卻是站滿了人。此時也不管能否還裝得進,只要司機開了門,人羣便在一片叫喊聲中拼命往裏擠,擠進去就算贏。

這些超重的公交車仍是一路逢站便停,將滿得不能再滿的一車人在公園門口卸了貨。隨後,公園裏盤山而上的公路上便人頭攢動,形成了一條看不見首尾的人龍。

這天在公園賣小吃的商販們是忙得不亦樂乎,大家的午飯基本上都靠他們解決了。

喜慶的人們就在這樣的忙中快樂着。擠着、喊着、笑着、鬧着,不嫌累地給這座城輸入一種年青的生命活力、烹飪出一種別樣的“年味”。

如今,曾經年經的建設者們已經成爲了家中的老者,團年飯也從老鄉們過渡到了成家的兒女身上。此時的年味同彼時不同,卻因親情而漫延聚合。

作者:又耳

公衆號:又耳夜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