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理論聯繫實際

來源:瑞文範文網 3.42K

“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範文

11月“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理論聯繫實際

部分地區和部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座談會30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xx出席並講話,強調要深入貫徹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聯繫黨員幹部思想和工作實際,把解決問題貫穿學習教育全過程,務求取得看得見摸得着的成效。

衆所周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礎在學,關鍵在做。xx多次強調,“突出問題導向,學要帶着問題學,做要針對問題改”。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把解決問題貫穿學習教育全過程,成爲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開展學習教育 “方向標”、“牛鼻子”。

劉重複強調“把解決問題貫穿學習教育全過程”,進一步強化“問題”的重要性和導向性。堅持 “問題導向”,就不能用簡單的眼光看問題,消極的心態的對待問題。xx在這次座談會上指出,“要聯繫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實際,引導黨員幹部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帶着具體問題學、對着突出問題改,在堅定理念信念、增強宗旨意識、強化紀律觀念上取得新進步。”也就是說問題一定要“具體”,一定要“突出”,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把一般問題“複雜化”、“突出化”,用“簡單問題”代替“突出問題”,爲自己“甩包袱”、“ 卸擔子”。

怎樣“堅持問題導向”,如何解決“具體問題”、“實際問題”?首要的問題要找準問題、選準問題、定準問題,概括起來說就是“精準問題”,用“準”力量。找準問題,就要聯繫部門單位實際、職能特定、工作特點、崗位特點,對照黨章黨規和系列講話中有關要求和規定,看差距在哪裏、問題在哪裏,是思想上的還是行動上的,是作風上的還是能力上的,是紀律上的還是制度上的等等,一項項列出“問題清單”。

找準問題,還要選準問題,就是哪些問題是即知即改的,哪些是需要一段時間努力的,哪些問題需要領導同志們幫助的、哪些問題需要組織研究解決的等等,建立“分類清單”和“時間清單”。最後是如何解決問題,就要定準問題的“措施清單”,措施要做到實事求是,科學詳細,切忌含糊其辭、大而化之,甚至有措施難落實,或者不落實,只是將措施寫在紙上“好看”、“備查”。

有問題就有責任,有責任就要擔當。各級黨組織,各級各單位要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真正讓“問題”“ 亮”出來,讓責任“明”起來,把解決問題的過程作爲提升黨員幹部素質能力的過程,作爲黨員幹部“在堅定理念信念、增強宗旨意識、強化紀律觀念上取得新進步”的過程,使“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務求取得看得見摸得着的成效”。

“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範文

習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和做出的偉大貢獻,深刻闡釋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必須牢牢把握的要求。於黨員幹部來說,不忘初心,不妨對照《江山》和《咱老百姓》中的三句歌詞,潛心砥礪,做到知恩、愛民、奉獻,爲民謀利造福。

報答百姓養育恩——“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

“得衆則得國,失衆則失國。”95年的歷史經驗讓我們見證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紅船上十三粒星星火種,在經歷了一次次驚濤駭浪、戰勝了一次次艱難險阻之後,發展到如今擁有8800多萬名黨員的執政黨,靠的是什麼“法寶”?答案就在——始終與人民羣衆一家親。人民羣衆是衣食父母。白居易《觀刈麥》詩中有言:“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感恩情懷是涌動內心的溫暖,也是幹事創業的能量源。《咱老百姓》中有句歌詞:“是好人都忘不了百姓的養育恩。”作爲報答,黨員幹部要善於弄清“爲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將組織的培養轉化爲奮進的力量,將羣衆的信任轉化爲自覺的責任,將感恩之情轉化爲使命感和責任感,在與羣衆“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中做出一番“仰不愧天、俯不愧民”的業績,“鞠躬盡瘁報答這未了情。”

萬家憂樂掛心頭——“老百姓盼的是祥和萬事興。”

“農民教授”李保國“把自己變成了農民,把農民變成了自己”,“我只圖太行山的老百姓能早一點過上好日子。”爲了兌現對太行山父老鄉親的這一句承諾,他憑孺子牛的韌勁和拼勁,以愚公移山之力,辛勤耕耘,用生命擦亮了胸前黨徽。“我最見不得老百姓受窮”“活着幹,死了算”,這是李保國常的真性情,是一顆百姓心。他的手機裏有九百多個電話號碼,其中農民的就有三四百個,只要羣衆一來電話,不管熟悉不熟悉,不管什麼時候,他都耐心、認真接聽解答。

對羣衆有沒有“溫度”,能不能把百姓放在“心窩”裏,體現着幹部的黨性修養,反映幹部作風,關乎民心向背。黨員幹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是人民的勤務員,理應像李保國那樣,常懷一顆執政爲民的赤子之心,把根深深扎進羣衆之中,用腳丈量民生,用心貼近民意,用情化解民憂,把自己的智慧變爲羣衆的實惠,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羣衆的“幸福指數”,託舉起羣衆的獲得感。

矢志奮鬥心不移——“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寧團圓。”

當年,面對肆虐的風沙,谷文昌把“爲官一任,造福一方”作爲奮鬥目標,帶領東山人民“上戰禿頭山,下戰飛沙灘”,綠化全海島,建設新東山,用“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魄力,挺起了爲民謀利的脊樑,把昔日荒涼的海島打造成爲“東海綠洲”;爲了實現“幫家鄉辦點實事”的承諾,楊善洲頭戴草帽、腳穿草鞋,在保山大地上用腳板丈量民情。即使退了休,他還以“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拼勁,把曾經山禿水枯的大亮山變得“森林鬱鬱蔥蔥,溪流四季不斷;林下山珍遍地,枝頭鶯歌燕舞。”

反觀當下,部分黨員幹部價值觀扭曲,道德水準下降,奉獻精神減弱,熱衷於撈錢、撈實惠;臺上正襟危坐,臺下貪贓枉法;不涉深水,愛惜羽毛。凡此種種,都是信仰這個靈魂“總開關”出了問題。習總書記講過:“我們共產黨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爲黨爲人民矢志奮鬥的心。”“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這是每一名黨員黨旗下的錚錚誓言。一名黨員入了黨,就意味着要遠離奢華安逸、放棄利益得失,牢記黨的重託,詮釋黨的宗旨,對黨忠誠一輩子,爲民奉獻一輩子,用行動體現信仰信念的力量。

當下,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語境下,從廉潔自律準則,到紀律處分條例,再到共產黨員問責條例,無一例外地擰緊了黨員幹部爲民服務的“總開關”。面對思想的多元化、利益的複雜化,做合格黨員,不僅“在其位、謀其政”,更要築牢思想根基,拋卻私心雜念,將“初心”融入造福羣衆的實踐中,當好人民羣衆的“貼心人”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開路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