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坡區“農家樂”的發展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影響調查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9W

九龍坡區“農家樂”的發展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影響調查報告

九龍坡區“農家樂”的發展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影響調查報告

內容簡介: 作爲城鄉結合部農村新的經濟形式和生活方式農家樂的興起,“農家樂”已經成規模化的發展,並事實上影響了城鄉人民的生活,改變了郊區農民的經濟結構,也影響了當地農業的生產結構。

以“農家樂”爲主的農家樂順應了城市近郊短程旅遊休閒度假的消費時尚,爲“離土不離鄉”的近郊農民提供了一條新的生活出路,對農村社會的綜合帶動功能遠遠大於它直接的經濟功能。

爲此,我們要認清形勢變化的動向,把農家樂的引導、培育、管理納入政府職能管理的計劃範圍。使其在農業生產計劃中佔一席地位。因爲,農家樂的產品化水平需要科學的指導和政府職能部門的引導和幫助;特色化、規範化、規模化是農家樂實現產業化目標的基本方向。

還因爲,九龍坡區農家樂高峯日收入僅爲南岸區的十分之一!建設投入僅爲七分之一!高峯日接待人數僅爲六分之一!九龍坡農家樂可挖掘的潛力還相當大。

一、選題說明

在區委區政府的組織引導和培育下,九龍坡區的農家樂初具規模和特色。,尤其是白市驛“三多橋白鷺自然保護區”、“十里荷塘觀賞區”等已經名聲在外,對近郊農村發展特色經濟、拓寬致富門路、盤活地方資源、激活消費市場無疑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九龍坡區的農家樂已經步入高速增長期,正需要向規範化、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過渡。所以,爲使九龍坡區農家樂實現第二次跨越,成爲當地“離土不離鄉”的郊區農民賴以生存、致富的“萬歲產業”,在九龍坡區農村生產結構中佔一席之地,成爲九龍坡區農村經濟的新的增長點,爲制定我區未來農村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區旅遊產品格局提供科學的依據,我們開展了“九龍坡農家樂現狀調查”,並據此完成了“ 九龍坡農家樂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影響”的研究課題。

調查方法的說明。九龍坡區內以農家樂形式接待遊客的經營戶已達400 餘家,(截止2000年底統計),經批准掛牌的農家樂有110 戶。本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標準問卷,封閉式問題調查的形式,在白市驛鎮“三多橋白鷺自然保護區”和“十里荷塘觀賞區”200家經營戶調查了62戶,佔總數的三分之一弱。結合區、鎮主管單位的重點調查,力求形成客觀真實的結論和評價。白市驛鎮“三多橋白鷺自然保護區”現有經營戶150家,均未掛牌;“十里荷塘觀賞區”有50家,其中36戶經批准授牌。

二、重新認識農家樂

1.農家樂的概念:“農家樂”是農家樂最早的形式,目前仍是農家樂的主力軍。《南岸區“農家樂”管理試行辦法》中解釋:“‘農家樂’是以城郊農家庭院爲依託,以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方式爲特色,吸引市民休閒度假、觀光娛樂、勞作體驗的一種經營方式。”儘管理論界還有其它的概念與說法如:鄉村旅館、田園公園等。其中“農家樂”因其外延較廣,涵蓋面寬而被普遍採用。但我們研究的課題是以“農家樂”主要對象的農家樂形式。成都市龍泉驛區仍然使用“農家樂”的概念,與我區的實際較爲接近。

2. 農家樂存在的理論依據。王雲纔在其論文《從珠江三角洲的實踐看我國田園公園的發展》(載《旅遊學刊》2001年2期)認爲:“以城鄉經濟圈爲代表的“區域城市”供給與需求體系的內在變化推動了我國旅遊業發展格局的轉化。短期近距離休閒度假成爲城市圈結構中重要的旅行行爲特徵,而這種行爲特徵決定了區域城市體系中傳統的旅遊景點和城市公園在重遊率上的侷限性,不能滿足市場新的需求。”據學者研究的結論,城市周邊短程度假,將是相當長時期內城市居民旅遊休閒的時尚。而且,這種方式彈性小,重遊率高,市場相對穩定。農家樂的興起,是把城市居民週末度假由城區轉移到郊外,多數選擇二日遊的形式,被學界稱爲“5+2”。農家樂除“農家樂”之外還有其它形式。

3. 農家樂是我區旅遊產業規劃的重要內容。根據《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北五鎮旅遊產業策劃方案》(2001),城郊生態觀光農業和特色(白鷺、十里荷塘)農家樂是九龍坡“重慶後花園”的綜合旅遊服務基地;農家樂是“不同消費層次的度假住宿形式”、特色餐飲、觀光娛樂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

4. 都市農業戰略的實施,奠定了發展農家樂的良好基礎。如2001年重點建設的10個項目:馬家溝水庫工程;宋家溝水庫工程;嘉頓香桂快繁基地;西彭農業綜合開發園區、走馬“津馬”綠色走廊、宋家溝水產養殖實驗基地、銅罐驛現代農業園區、白市驛魚鶴園、優質柑橘示範園等,都可以作爲發展農家樂的有利條件。

5. 農家樂的發展是九龍坡區農業開發的重要內容。九龍坡區地處重慶市主城區規劃範圍內的城鄉結合部,自然條件較好,區位優勢明顯,地勢平坦,交通方便,已成爲重慶現代農業發展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區域之一。九龍坡區農業局在2001年8月《以農民增收爲目標,以結構調整爲主線,努力開創都市農業發展的新局面》爲題的報告中指出:“一是要認識到現代都市功能的日益多元化和現代農業功能的日益發展,使城郊農業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也越來越呈現出侷限性,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我們都必須探索新的發展途徑。二是都市農業強調經濟、社會、生態功能的整體開發,有利於實現農業高科技含量、高價值含量、高環境效益,並且將極大地推動城市與農村融合、人與自然和諧的進程。三是都市農業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城市人對大自然、生態良性 化和綠色田園的嚮往以及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是都市農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融生產、生態、生活科技、文化、教育、觀光、休閒於一體的都市農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四是都市農業是城郊農業發展的高級階段,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都市農業是我區由城郊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必然選擇。”所以,報告提出“力爭把北部五鎮及全區規劃建設成一個集生產、旅遊、觀光、賞花、觀果、休閒多元服務爲一體的多產業融合的綠色產業公園,從而加快我區由傳統的生產保障型城郊農業,向融生產保障、生態建設、休閒旅遊、文化教育、出口創匯、示範輻射於一體的都市農業轉型。”

三、九龍坡區農家樂的現狀及調查的結論

(一)區委區府高度重視,明確提出把中梁山以西建成重慶市的都市後花園戰略構想和佈署。區委區府根據全市發展的總體規劃,並結合全區的實際,把全區農業定位於都市農業的發展方向,明確提出把中梁山以西建設成爲重慶市的都有市後花園的戰略構想。以農家樂爲主的“農家樂”也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建設都市後花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二)廣大農村具有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自然資源相對豐富等發展農家樂和“農家樂”優越條件。成渝高速公路和白彭一級公路呈T字形貫通全區,成渝高速公路的白市驛和走馬兩個出口,使全區交通非常方便,由主城區通往各鎮只需約半小時車程。全區已建成了以白市驛鎮三多橋白鷺自然保護區及十里荷塘觀光區,以走馬鎮桃樹爲主的萬畝伏淡季水果生產觀光基地,,銅罐驛鎮的萬畝紅桔生產基地,以及各種農業生態園區。全區已成功舉辦了多屆走馬桃花文化節,白市驛荷花節和銅罐驛觀桔品桔節。各鎮正積極籌辦具有鮮明特點和地方特色的文化觀光節,如金鳳鎮準備2002年舉辦辣椒文化節。

(三)全區農家樂發展訊速,並已具規模。在各級政府領導下,近年來全區農家樂得到了快速發展。全區共有農家樂413戶,總投資3776萬元,總接待能力爲16570人次/日。

(三)農家樂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促進作用。

農家樂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一方面表現在對農家樂經營戶上,高達74%的經營戶新增特色蔬菜種植,品種多在5個以上。新增的特色種養殖業,不僅滿足了自給自足及經營的需要,而且還可以向市場提供部分農副產品節約開支,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更重要的是,特色種養殖業還可改善環境,增加農家樂的參與性、觀賞性和趣味性,更好地吸引遊客。另一方面,農家樂的興起,對於周邊地區的種養殖業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如位於白市驛鎮十里荷塘的高田村的蓮藕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已發展成爲全區乃全市重要的蓮藕生產基地。走馬鎮桃 樹種植帶動了該鎮“農家樂”的迅速發展,而“農家樂”的發展又促進了桃樹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現已發展成爲近郊重要的伏淡季水果生產基地。

(四)農家樂爲“離土不離鄉”的近郊農民提供了一條新的生活出路。

被調查的62個經營戶中,100%爲本地農民。符合以上特徵。受調查農戶中,農家樂經營收入佔家庭年總收入50%以上的有22戶,佔35%。達到100%的只有3戶,佔5%。也就是說,有40%的農家樂經營戶中,農家樂是其主要生產生活來源。這就說明,發展農家樂,確實是爲“離土不離鄉”的近郊農民提供了一條新的生活出路。這既是當地老百姓的願望,也是當地政府積極倡導、培育的初衷。

62家經營戶,高峯日接待人數有2512人;戶平均接待41人。據此測算,受調查的兩地(三多橋、十里荷塘)共有200家經營戶,高峯日共接待了8200人。建設這批農家樂共投入資金562萬元,戶平9.1萬元;以自籌資金爲主,有58戶,佔調查總數的94%;貸款2戶,佔3%;合夥4戶,佔6% 。說明投資以當地農民自籌資金爲主體,符合農家樂的基本特徵,也反映出我區城郊農村比較堅實的經濟基礎和發展潛力。

當然,與發展快於九龍坡的南岸區農家樂比較,差距還相當大。但恰能說明我們發展農家樂的前途遠,空間大。以下數據很能說明兩地農家樂的經濟地位和產業規模。從投資行爲來講,對產出和效益的的預測與投入的規模是成正比的。

九龍坡區農家樂高峯日收入僅爲南岸區的10分之一!建設投入僅爲七分之一!高峯日接待人數僅爲六分之一!反過來說,南岸區農家樂今天的成就,就是我們未來不遠的目標。九龍坡發展農家樂有相當大的潛力和後勁。

(四)農家樂對農村社會的綜合帶動功能遠遠大於它創造的直接的經濟效益。這是政府部門尤其應該關注並重視的

首先,發展農家樂使農村對環境衛生的整治成了經營戶的自覺行爲。在經營理念評價的調查中,經營戶對衛生條件的特別強調,佔50%。說明發展農家樂對改善經營農戶的衛生陋習,美化環境,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和建設,推廣農村文明社區,推動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能夠起到促進作用。

其次,能夠激發農民自覺學習文化知識的熱情。調查中顯示,經營業主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僅佔調查總數的19% ;國中33戶,佔53%;國小及以下的有17戶,佔27%。接待人員以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佔8% ;國中爲主的佔58% ,國小及以下佔18%。經營業主及接待人員以國中文化水平佔主體,很難滿足現代休閒業的需求,容易侷限其在低水平、低層次徘徊。有鑑於此,經營戶在對政府工作的要求中,在“培訓人員”和“指導提高”兩項選擇各佔38%,合計爲76%。在現場調查時,經營戶們也表示,寧願自己出錢請專業人士來培訓上課。這對於提高農民的文化知識水平不無推動作用。

其三,是解決農村閒散勞動力的有效途徑。被調查的62個經營戶家庭共有268口人,戶均4人;18歲--60歲的勞動力有187人,參與農家樂的經營和管理的有187人,戶均3人;外聘勞務工38人,每戶平均0.6人。

由於九龍坡農家樂起步晚,規範化、規模化程度低,在解決農村閒散勞動力的的成效尚不突出。與南岸區對比,九龍坡的外來者對“農家樂”的投資比率較低。說明九龍坡的農家樂尚基本處於自發的、自足的初級階段,其規模、檔次、品牌、區域影響尚待培育,其在農業產業結構中的地位和比重尚待提高。另外,外聘勞工人數對比太懸殊。其對“就業工程”的功能和社會的影響有天壤之別,也很能說明其產業地位的不足。如果我們的規模達到了南岸區的目前水平,戶平聘用勞工8人,三多橋、十里荷塘僅200戶農家樂就可提供1600個就業機會。

(五)農家樂的產品化水平需要科學的指導和政府職能部門的引導和幫助

農家樂作爲旅遊經濟的一種新興的特殊的形式,有其特殊的成長規律和管理運作程序,要讓農民一家一戶在實踐中去摸索需耗費太大的成本,容易打擊經營者的自信。對於當地政府來講,自發的、分散的、粗放的小農個私經營形式,其產業意義不大。對大衆遊客來講,沒有特色、規模,管理不規範的旅遊地是沒有吸引力的。因此,特色化、規範化、規模化是農家樂實現產業化目標的基本方向。這靠一家一戶的經營農戶來實現是不可能的,需要政府職能部門的引導和幫助,科學的指導。南岸區提出了“政府搭臺,經濟唱戲,社會運作,全山聯動,整體包裝”的管理思路,是政府作爲的有效辦法。

通過對農家樂經營理念的調查,反映出經營戶對旅遊接待和的經營觀念上的理解錯位或認識不足。

對菜品質量、味道和價格的特別看重,是傳統經營理念的典型特徵。而對於旅遊接待地吸引遊客至關重要的一些因素:吸引特色(農家風味)、環境(綠化環境)、服務(服務水平)卻排列在第四位之後。而且後三項因素所佔比率的和僅爲前三項之和的69%。說明農家樂經營戶的經營指導思想還停留在傳統的理念上。我們還可以從農家樂經營戶促銷手段的統計分析中看出問題。

對“回頭客”和口碑傳播的迷信,是傳統營銷理念最典型的表現。對朋友關係的依賴也說明經營戶的宣傳促銷意識還停留在原始的,被動的認識上。採用最多的宣傳促銷手段——發傳單(或發名片),也侷限在人際的範圍和較原始的手段。主動宣傳及參加集體促銷的意識和要求不強,這很難適應旅遊休閒消費的需求,需要專業的培訓、指導和政府的引導。

經營戶對政府工作的要求,也集中在經營規範、發展規模和人員培訓上。百姓的需求就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政府在農家樂的發展歷程中的作用,通過九龍坡、南岸兩地調查比較,已經能夠說明兩地的差距。認爲政府工作“很有幫助”的,南岸區高出18個百分點;而認爲“沒有幫助”的,南岸區爲零,九龍坡爲15%。

四、存在的問題

(一)九龍坡農家樂 規範管理不力

九龍坡的農家樂的發展已具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但缺乏規範管理的完善制度和具體措施,已經出現了農家樂盲目發展,管理混亂,無序競爭的現象。“三多橋白鷺自然保護區”彈丸之地,卻有150餘家農家樂,沒有一家是經旅遊部門審批掛牌,失去了有效的管理和監督。由於供大於求,競爭無序。或相互殺價,或損質保本,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敗壞旅遊地形象。經營的短視行爲。經營者樂意在主體建築上花錢,而不願在治理、美化環境方面下功夫。樂意在量上投入,而不願意在經營特色、服務質量上花錢。主張少投入,多產出;採購質劣價低的菜品欺騙顧客,甚至剋扣斤兩。

(二)九龍坡農家樂缺乏統一規劃

九龍坡區農家樂缺乏統一規劃。具體表現在:

1.景區規模小,吸引物少。三多橋地區,除了白鷺之外,沒有其他旅遊吸引物;十里荷塘,除了荷花,也無其它可觀可看可遊。荷花品種較少,季節性強。廣東省三水市的“荷花世界”,以荷花爲主題,集建築、雕塑、荷花文化於一體,佔地110多公頃,荷花品種300多個,有濃郁的主題文化氛圍,配套遊樂內容豐富,弱化了季節性的侷限,遊人如織。

2.缺乏文化底蘊和包裝。農民剛嚐到經營農家樂的甜頭,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容易出現城市化傾向。這是一種“圍城現象”。城市人希望在農村享受到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內容,農村人卻嚮往城市生活。經營者往往把城市化作爲農家樂發展的目標,“你們城裏有的東西我們樣樣不缺”常常成爲他們驕傲的口頭禪。常常愛把極具地方特色和自身特色的東西花大力氣改造成普通的一般化的東西。如把鄉村小道改爲水泥路面;菜園田壠改爲停車場。以經營園林花木爲主的花農,也逐步放棄了自己的專長,把花木庭園該作露天飯堂或卡拉OK廳,追求急功近利。如荷花本身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沒有誰去挖掘。白鷺本是候鳥,爲何變成留鳥,這種天人合一,人鳥相依的美景也沒有誰去包裝。

3.在發展旅遊的同時,景觀被破壞。農家樂的修建,本應是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棟棟不中不洋的火柴盒式別墅,牆外大多貼着白色瓷磚,就像城市的廁所裏愛用的那種,與環境極不協調。南岸區在“泉水雞一條街”的建設中,由建委設計出了四種不同風格的建築樣式供農戶選擇,但其外觀風格都符合統一規劃的要求,避免了無序建設的不良後果。

4. 沒有統一規劃,經營戶沒有景區統一形象的認識,就單兵獨戰的多,團結協作的少;急功近利的多,長遠打算的少,難以凝聚成與人競爭的合力。

(三)生態環境沒有保障措施

九龍坡的農家樂是以生態觀光農業爲背景或載體,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尤爲重要,是我們的生存之本大量的污水、垃圾隨意處理,遍佈清溪田壠。用不了多久,農家樂吸引遊客的主要因素——空氣與綠色將被污染,失去魅力。南岸區採取了每週二次集中處理垃圾(袋裝拉走)的措施,效果明顯。據聞他們正在努力在農家樂集中的地區安裝地下管網排污和修建垃圾站。這些措施都需要政府的規範和統一管理纔有可能實現。

五、我們的建議:

(一)統一規劃,突出特色,形成規模,增強競爭實力

農家樂要走產業化的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將現有的蛋糕做大,必須統一規劃下進行改造,建議:

1.九龍坡區或相關城鎮應儘快對農家樂片區進行統一規劃。在規劃中,要引導農民堅持以園造景,靠山吃山,依林建園,建成各具特色的花園、庭園、莊園。有客經商,無客務農,規避風險。必須注意景區規模,增加旅遊吸引物,如:三多橋地區,應注意發展生態農業,如各類果樹,農作物,增加遊客的參與性。十里荷塘,增加荷花的種植面積和品種,最好是能成片開發,能使人遊荷塘間,甚至在荷塘划船、垂釣等。經營特色避免建築城市化,娛樂庸俗化,食宿賓館化。

2.強化景區的文化挖掘與包裝。如:十里荷塘,可設計荷花文化廣場,將千百年來人們詠蓮、頌蓮的文章、詩句雕刻其中;可設計荷花觀賞區,引種多種荷花,分不同片區,寫上說明,供人觀賞。白市驛的魚荷莊園要堅持爲遊客提供親自勞作園地,讓他們真正體驗農民的生活。

(二)規範管理,掛牌經營,提高品位,維護景區形象

1.控制發展數量,保障服務質量。作爲產業目標培育的農家樂,不能盲目發展,任其而爲。要在保障經營服務質量的的前提下穩步發展。

2.實行掛牌經營。掛牌經營的目的:一是對旅遊者對農家樂的選擇進行指導。二是便於管理,便於遊客監督服務質量。申請經營農家樂的農戶要在統一的標準下通過檢查,合格者方能准予經營;

3. 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體系。政府各級職能部門要明確責任,爲遊客、爲農戶,爲旅遊地的整體利益,爲政府的長遠發展目標而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體系。南岸區已經先後出臺了《南岸區農家樂管理試行辦法》、《星級農家樂評選獎勵辦法》;成都市龍泉驛區旅遊局也頒佈過《農家樂經營收費指導價》、《關於對農家樂餐飲娛樂店價格實現差率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以規範農家樂的經營行爲。要儘快制定“九龍坡區農家樂管理辦法(或條例)”,對農家樂的管理、規劃審批、經營規範、安全管理、法律責任等提出明確的管理辦法和政策。

4.統一宣傳促銷,打造九龍坡農家樂的品牌。目前重慶市的近郊各區都在花大力氣發展農家樂,爭奪客源的競爭日益激烈。僅靠農家樂一家一戶的小打小鬧,靠口碑效應和散發傳單是難以持續發展的。九龍坡應通過一些政策個渠道集中一部分資金,統一宣傳促銷,樹立起九龍坡農家樂的品牌。

5.對發展農家樂實行“政府主導型”戰略。全區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確立農家樂的產業地位。把農家樂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統一管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