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十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W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 篇1

一、土地資源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十篇

根據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全國耕種的耕地面積爲12339.22萬公頃,園地1108.16萬公頃,林地23396.76萬公頃,牧草地26311.18萬公頃,其他農用地2550.83萬公頃,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2535.42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14.52萬公頃,水利設施用地356.53萬公頃,其餘爲未利用地。與上年相比,耕地減少2.01%,園地增加2.70%,牧草地減少0.16%,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增加1.03%,交通運輸用地增加3.30%。

全國淨減少耕地253.74萬公頃,人均耕地已由20xx年的0.098公頃降爲0.095公頃。其中生態退耕223.73萬公頃,包括退耕還林211.7萬公頃,退耕還草11.95萬公頃,退田還湖0.09萬公頃。生態退耕是耕地面積減少的主要因素。

新增建設用地42.78萬公頃,非農建設佔用耕地22.91萬公頃,比上年增加3.27萬公頃,增長17%。其中獨立工礦佔用耕地11.1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3萬公頃,增長37%;公路建設佔用耕地3.7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76萬公頃,增長25%。

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36.41萬公頃,增加耕地3.28萬公頃,淨減少耕地33.13萬公頃,比上年多6.27萬公頃。災毀耕地面積5.04萬公頃,低於往年平均水平。

耕地佔補平衡制度逐步完善,24個省(區、市)不同形式建立省級耕地佔補平衡目標責任制;26個省(區、市)實行補充耕地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掛鉤制度;27個省(區、市)建立耕地儲備庫;21個省(區、市)建立耕地佔補平衡統計臺帳;城市建設用地補充耕地基本實現“先補後佔”;逐步開展按建設用地項目考覈耕地佔補平衡工作。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31.08萬公頃,其中整理增加耕地6.44萬公頃,復墾廢棄地增加耕地3.25萬公頃,開發增加耕地21.39萬公頃。補充的耕地比建設佔用和災毀耕地多3.13萬公頃,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補充耕地大於建設佔用耕地。

20xx—20xx年國土資源部共安排國家投資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731個,項目建設總規模47.39萬公頃,其中,土地整理31.43萬公頃,土地復墾4.01萬公頃,土地開發11.95萬公頃。新增耕地17.17萬公頃。

土地管理爲經濟建設服務,重點抓好國家重大工程用地協調和報批:三峽工程淹沒用地在庫區淹沒蓄水前報經國務院批准;西氣東輸從陝西靖邊至上海白鶴鎮涉及河南、山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境內的永久性用地已經國務院批准;西電東送廣東、湖北等省境內輸電線路塔基、換流站用地已隨工程進度報國務院批准;青藏鐵路青海段工程用地已經國務院批准;南水北調江蘇、山東、河南等省境內控制性工程按有關規定辦理先行用地手續。

出臺一系列耕地保護嚴格措施。基本農田實行“五不準”:不準非農建設佔用基本農田(法律規定的除外);不準以退耕還林爲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減少基本農田面積;不準佔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造林,發展林果業;不準在基本農田內挖塘養魚和進行畜禽養殖,以及其他嚴重破壞耕作層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準佔用基本農田進行綠色通道和綠化隔離帶建設。非農建設用地實行“六不報批”:對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工作驗收不合格的不報批;未按規定執行建設用地備案制度的不報批;城市規模已經達到或突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年度建設用地指標已用完的不報批;已批准的城市建設用地仍有閒置的不報批;未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建設用地預審的不報批;建設項目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不報批。

二、礦產資源

20xx年初,全國有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共158種,其中,能源礦產10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91種,其他水氣礦產3種。原油、煤等能源礦產,鐵等黑色金屬礦產保有的查明資源儲量不同程度下降。

第三輪礦產資源可供性論證第一期工作完成,摸清了45種主要礦產對國民經濟建設保證程度情況。《中國的礦產資源政策》白皮書發表。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工作正式啓動。

國土資源調查及地質礦產勘查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57處,其中能源礦產15處,黑色金屬礦產4處,有色金屬礦產73處,貴金屬礦產34處,冶金輔助原料礦產2處,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11處,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14處,其他水氣礦產4處。新查明(預測)礦產資源量:石油7.99億噸,天然氣5035.39億立方米,原煤51.95億噸,鐵7.02億噸(礦石),銅443.26萬噸(金屬)。

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產開發取得重要進展,主要礦產品產量有所增加。我國最大的海上自營氣田東方1?1氣田一期工程順利投產。全國煤炭產量超過16億噸,生鐵產量超過2億噸,10種有色金屬產量超過1200萬噸。大慶油田在連續27年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後,降至4840萬噸。

全國礦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1600億美元,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20xx年礦產品進口量大幅度增加,其中原油進口9112萬噸,鐵礦石進口14813萬噸,錳礦石進口286萬噸,鉻鐵礦進口178萬噸,銅礦石進口267萬噸,鉀肥進口657萬噸。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引進來”成效明顯。20xx年有效的涉外勘查許可證108件,採礦許可證332件。加拿大TVI太平洋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常寧市成立首家外商獨立勘查公司。加拿大西南資源公司與雲南核工業209地質隊合作,在雲南東川拖布卡發現了規模較大、品位富的金礦。

礦產勘查開發“走出去”取得新進展。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蘇丹發現了一個世界級大油田,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在伊朗卡山打出高產油氣井。

三、海洋資源

全國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全國海洋產業總產值首次突破一萬億大關,達到10077.71億元,增加值達到4455.54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82%。海洋產業結構調整發生積極變化,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爲28:29: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02.8億元,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1221.88億元,增長46.5%;第三產業增加值1930.86億元,下降3.8%,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非典”影響造成了濱海旅遊業的負增長。沿海各海洋經濟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實行優勢互補、聯合開發,開始呈現海洋經濟聯合的趨勢,區域海洋經濟初具規模,其中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海洋產業總產值最高,首次超過3000億元。

我國在海域使用管理工作中取得重大進展。全年共發放海域使用權證書6500多本,確定海域面積約19萬公頃,徵收海域使用金約2.5億元。開展了《海域使用管理法》執行情況大檢查及“海盾20xx”專項執法活動。國務院批准發佈了《省級海洋功能區劃審批辦法》、《報國務院批准的項目用海審批辦法》,海洋功能區劃審批更加規範化、程序化。

國務院批准實施《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地提出了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指導原則與發展目標、主要海洋產業發展方向及佈局、發展各具特色的海洋經濟區域、加強海洋資源與環境保護以及需採取的措施等。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 篇2

一、紅柳溝調查區域概況

紅柳溝調查區域位於榆中盆地北部,夏官營鎮東南部,隴海鐵路和在建的蘭渝客運專線以及萬川河從調查區域貫串而過。由於距離縣城比較遠,受到地理位置條件的限制,交通比較落後,整個區域內只有一條水泥硬化的村級公路。紅柳溝調查區域地表形態起伏變化較大,從河溝到農田,從荒地到高山,地貌特徵比較複雜,整個地區海拔在1700~1780m之間。調查區域總面積5385359m2,其中耕地面積3383438 m2,設施農用地163985 m2,人口20xx人左右,以務農爲主。該區域內宛川河周邊一些原本是農田的地方,後因爲修建蘭渝客運專線的需要,拓爲工礦用地。

二、紅柳溝調查區域自然狀況

紅柳溝位於E104°12’,N35°56’,地處內陸,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特點是降水少,日照多,太陽照射紫外線強度大,光能潛力大,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年平均降水量少於300mm,並集中分佈在6~9月。

調查區域地表形態起伏變化較大,海拔在1700~1780m之間。在調查區域內,宛川河沿西北-東南走向貫串其中,由於宛川河補給水量不足,河底已經乾涸,地勢平躺的地方或開墾成爲耕地,或成爲車輛行走的道路,或成爲工廠的材料堆積地。河流的左側地勢比較高,耕地面積相對較少,河流的右側由於地勢相對較低,而且比較平躺,農耕比較繁榮,而且居民地基本都分佈在這一側。在調查區域的東北方向的一小角上是高山的一角,由於地處西北,山上缺水,只有少量的貼地的矮小的抗旱植被生長,山上的其他地方都是裸露的黃土。

三、紅柳溝調查區域經濟狀況

調查區域內主要以農業爲主,種植的作物有玉米、小麥、菜花、土豆、胡麻、芹菜、蠶豆和毛豆,其中以糧食作物爲主,菜花和胡麻種植範圍也比較大,其他的作物種植的面積相對比較小。調查統計表如下:

該調查區域內,人們的生活主要來源還是種地,由於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的侷限,居民的生產方式很大程度上還是停留在略比自給自足高一點的狀態,從統計的情況來看,種植糧食作物的土地佔到耕地總面積的67.36%人們的收入相對其他調查區域的人來說還是偏低的。

紅柳溝調查區域內有少量零星的果園分佈,這些果園的面積一般都不大,主要種植的是蘋果、梨和杏子。果園主要集中在居民區附近,而且在居民區的院子裏見多,耕地中也有少量的果園分佈。由於果園規模較小,果園的經濟效益也不是很好。同時在一些家庭的院子裏,也圈養着一些牲畜,畜牧產業不是很發達。

全區範圍內只有當地的兩座磚廠和一個太陽能基地,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當地的工礦企業。在宛川河和龍海鐵路線之間,因爲修建蘭渝鐵路客運專線的需要,中鐵二十一局在那裏設立了工地。

總體上來看,紅柳溝調查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落後的,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是比較低的。

四、紅柳溝調查區域社會狀況

紅柳溝調查區域分佈着兩個村落,紅柳溝村和鏊子坪,其中紅柳溝爲行政村,鏊子坪爲自然村。兩個村落有一條水泥硬化的村級公路連接,並且分別有一條通向外界的公路。鏊子坪規模非常小,村裏沒有診所,沒有小商店,也沒有學校,商業程度在那裏幾乎屬於未開發狀態,人們日常生活所需基本從外界才能獲取。紅柳溝村的規模比較大,村裏的人基本上以務農爲主。居民的房屋沿着村級公路兩邊建設,村裏有自己的國小,和小診所,有兩個規模稍大的小商店以及一些小的家庭小商店,日常的小的生活所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得到滿足。紅柳溝村與榆中縣有一條班車,方便人們的出行。

五、調查的人員組成

組長:李同學

組員:馬同學、羅同學、趙同學

六、日程安排

七、用到的資料

1、實習手冊

2、谷歌地球數據等

八、路線

第一天:從榆中校區出發,乘車到夏官營火車站,穿過鐵路沿着鐵路走,從調查區域的西北角進入調查區域。確定方位後,按照預定好的路線,沿着紅柳溝村北邊的外圍往東走,到達山腳的地方再往南邊步行,直到鏊子坪,然後向西行走,到達太陽能基地後向北走,然後沿着鐵路向夏官營火車站的方向往回走。

第二天:用自行車代步。由夏官營從研究區域的西面進入調查區域,然後直接穿插到調查區域的內部,進入紅柳溝村,開始在紅柳溝村邊的農田裏來回穿行調查土地裏利用類型。下午的時候調查鏊子坪附近的土地利用類型,然後從宛川河的右側到左側,調查龍海鐵路線附近的土地利用類型。最後折回紅柳溝村,從其北面出村,調查紅柳溝調查區域西北角上的一小塊沒有調查過的土地後,完成整個野外的土地利用類型調查。

九、土地利用現狀圖

十、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表

調查區域總面積:5385359㎡

各種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及其分佈見下表:

十一、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從統計分析的數據可知道,紅柳溝調查區域土地利用還是以耕地爲主,佔整個區域土地面積的62.83%,而其他類型的土地利用類型所佔的比例都遠比及耕地的面積,這也可以從土地利用這樣一個側面反映本地區的經濟類型以及經濟發展情況。從整體上來看,宛川河和鐵路基本上將整個區域劃分成兩個部分,其以西的地方由於地勢高,水供給不足,土地利用以草地和荒地(裸地)爲主,而其東側則主要以耕地爲主,居民地規模大,分佈集中。

從細節上來看,紅柳溝村和鏊子坪都是沿着宛川河河道方向發展的,也與沿河河道旁邊的地方通常是比較平躺的緣故有關。也正是因爲比較平躺,其東側的農業也比較發達,用作耕地的土地面積比較大,而且都是成片分佈的。在大面積的耕地中間就是居民地,也是成片的分佈。在村落和河道之間由於地形有一定的起伏變化,主要還是以耕地爲主。在這樣地形有一定起伏,又靠村莊的地方,有兩塊面積比較大的地方劃做爲磚廠,變成工礦用地。河道與鐵路的狹長地帶上,地面比較平躺的地方開發成爲鐵路設施用地。穀場、農用設施點綴在村莊的周邊,果園零散在村莊的周圍也分佈在農田當中。

十二、問題和建議

1、從整個區域來看,宛川河西側的草地和未利用的荒地面積比較大,土地的利用率不是很高。同時在宛川河東側的兩個磚廠距離村莊都比較近,因此磚廠排除的煤煙等廢氣對居民區的污染比較重,同時磚廠位於耕地中間,會影響到作物的生長。

【建議】爲同時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考慮將磚廠的工礦用地設立在宛川河西側的太陽能基地那側的土地上,調整土地利用類型,從而創造更高的價值。

2、紅柳溝調查區域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降水少,日照多,太陽照射紫外線強度大,光能潛力大,氣候乾燥,蒸發量大,蓄水設施比較少。在宛川河東側,耕地的面積非常大,耕作的水基本上是使用地下水。爲應對農業生產用水的緊張,可以在大面積的耕地區域內建設一些蓄水的水利設施,這樣就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自然降水。

3、紅柳溝地區本身缺水,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農業的發展,在該地區果園的用地面積比較少,可以在比較乾旱但適合果樹生長的地方發展水果種植,改善土地利用類型,也改善經濟發展方式。

4、在龍海鐵路線夾着的一部分是耕地一部分是裸地和草地的地方,由於水、交通的極不便利,應該將部分小區域發展爲林地或者是果園,這樣及有利於土地的有效利用,又有利於收入的穩定。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 篇3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報道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道已經成爲一個新的行業。那麼你知道標準的正式報告格式嗎?以下是邊肖編寫的農村土地問題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土地問題是“三農”問題的關鍵,涉及面廣,政策性強。但就簡單的土地管理而言,無非是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我的基層單位位於山區農村,面積大,人口分佈廣。由於長期在農村工作,通過具體的工作實踐和調查,我們知道農村土地管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一,農村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

(1)農業土地管理

目前,中國實行土地承包30年不變,現有的廣大農村地區的‘農地經營模式’基本上是按土地歸戶時農民和人口的土地分配訂立合同,明確規定30年不變。這種做法給以後的工作留下了很多弊端。第一,長期人口增減,即使原有農產品不變,每戶耕地數量已經明顯凸顯。二是隨着移民入村,新增人口容易入戶,種田難;三是原有的小自然村,人口遷移已經枯竭,所有耕地已經荒廢;第四,離搬遷地近的戶,一戶種多戶地,粗放經營,粗放耕種,薄收;第五,大村一小部分農民私自出租種子甚至轉讓建房等。,因爲他們人少地多,或者不能耕種他們,或者看重他們眼前的利益。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威脅到我國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後果將不堪設想。

(2)建設用地管理

建設用地問題主要涉及農民宅基地、村鎮建設用地和部分國家建設用地。農民宅基地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家兩戶甚至一家多房,村裏老房子佔的空地越來越多,村外新房日益蠶食農田;鄉鎮建設,尤其是公共覆蓋和農村養殖園區建設中的土地佔用問題,是鄉鎮認爲政府有權利,村委會認爲集體是主人,導致鄉鎮建設用地被佔用;有的國家這一批土地是新建的,應該是佔用的,而舊的土地(如原鄉鎮政府、地方稅收、醫院、獸醫站等撤鄉鎮後的單位),想租就租,想賣就賣。這些問題的存在和延續,是由於少數地方幹部,特別是少數農村幹部,不學習和了解土地法規,又由於國土資源管理體制的限制,不敢自說自話。這樣一來,鄉鎮和家庭就有很多非法獲利,國家土地資源流失嚴重。

上述問題的存在,對於人煙稀少的山區農村幹部,甚至少數縣鄉幹部來說,似乎不算什麼。他們可以在國土資源部門當執法者,但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們走。

二、加強農村土地管理的幾點建議

農業土地管理

(1)找準財源,合理利用。以現在的鄉鎮爲單位,詳細覈定農用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實際數據,依法實行承包,分級落實承包責任,解決實踐中不履行承包合同、責任不清的弄虛作假問題,將邊遠貧瘠的土地退耕還林還草,或者種植果園、藥材基地等經濟作物。

(2)責任到戶,保證質量。根據農業承包合同,承包土地面積逐戶覈定,並明確土地質量。對少量耕種過度、收成不好的農戶進行適當調整,讓農民真正搞清楚使用權和所有權的關係,解決少數農民承包外種地、有空承包、實際無地的問題。

(3)合理規劃,嚴格管理。在土地管理中,要以科學合理的態度,按照總量控制、合理佈局、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原則,修訂和完善農村土地利用規劃。農用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確定後,嚴格按照各級簽訂的責任狀,層層負責,每年檢查,嚴格監督,嚴肅查處。

(2)建設用地

(1)規範建設用地審批。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這批要依法審批,不該審批的堅決不審批。最好是把現在的村、鄉、國土資源部門三級審批改爲用地單位(個人)申請,鄉、村依法發放土地使用證,國土部門獨家審批,審批權力高度集中。

(2)規範收費標準。集體土地,如屬於本集體組織成員的農民佔用的非耕地,可以不支付。但農用地轉爲建設用地,因土地流失需要補償,建設用地不繳納明顯不公平。

(3)杜絕搭車收費。在規範部門收費的基礎上,要從根本上杜絕鄉鎮搭車收費。

(4)盤活建設用地資源。一是按照“一戶一房”的`原則,妥善解決農民住新房和閒置老房子的問題,盤活空心村閒置土地。第二,要處理好農村國家和集體單位的閒置土地。第三,做好無居民村舊住宅基地的復墾和荒地的復墾利用。

(5)加強執法監督,嚴懲非法佔用土地問題,主要是由於鄉鎮違法行爲比例較大。由於我國現行土地法律法規的侷限性,基層機構嚴重無力查處鄉鎮村幹部的違法行爲。因爲村有集體和羣衆的掩護,鄉鎮有權力干涉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此,加強執法監督不僅是一線執法人員提高“勇氣”和“膽量”精神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在規範執法程序、完善執法的具體操作依據和操作手段等方面進行根本性創新。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 篇4

中央一號文件下發後,特別是我省落實農業稅全部取消和糧食直補政策後,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種地積極性,但也由此帶來了一些矛盾,特別是因土地承包問題引發的矛盾尤爲突出,從去年以來,全縣共發生上訪330件,涉及人員在千人以上。

一、土地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

從上訪反映的問題來看,造成土地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十二個原因。

(一)普通的上訪案是二輪土地承包時農戶由於各種原因未分到承包地問題,約佔上訪案的75%。一是戶口在本村,全家已搬遷外地多年,按照饒河縣二輪土地承包規定未能分到承包地;

二是因二輪土地承包前欠集體“兩提”款、計劃生育罰款或在化解農村不良債務時不願分攤村集體債務等,土地被抽回;

三是婚出婚入婦女因兩地承包時間不統一或村定土政策等一些婦女分到土地或地被抽回;

四是因當初落戶手續不全或與村有不要地協議未分得地;五是二輪土地承包後新增人口要求分地。

(二)特殊的上訪案是機動地發包不合理、土地經營權流轉糾紛案,約佔有10%。一是機動地發包時間過長,有的長達30年,合同不規範;

二是因村欠個人債務,抽出村民地抵債年限過長,農民要求毀約還地;

三是農戶之間土地轉包、轉讓,現因政策調整引發合同糾紛。

(三)比較棘手的案件是土地權屬不清,通過行政手段難以解決的糾紛案,紛佔15%。一是地方與森工林場地權屬不清,農戶已開墾多年荒地,有的'已辦了國有土地證,有的已納入集體土地臺賬,可林場近年來卻以在其林業區域內強行收回引發矛盾。二是國有土地與集體土地權屬不清、界限不明。農戶在集體耕地周邊開墾的荒地,已向集體交積累多年,並納入集體土地臺賬,可有的土地卻被土地部門以1983年後開荒地應屬國有荒地,辦理了國有土地證,有的地被鄉政府對外發包引發矛盾。四是集體確實既無地源又無經濟實力解決解決應享受土地承包地未分地的糾紛。

二、對策和建議

(一)強化教育。通過法制宣傳教育,提高村兩委成員及村民的守法意識和合同意識,規範村兩委的發包行爲。嚴格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法》第19條規定,按5個程序簽訂承包合同:村民會議選舉產生承包工作小組;

承包小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擬定並公佈承包方案;

召開村民會議討論通過承包方案;

公開實施承包方案;

簽訂承包合同。同時,扼制村委的各種侵犯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苗頭性行爲,將糾紛消滅在萌芽之中.

(二)加強領導。政府必須把解決農村土地糾紛問題納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由主要領導掛帥的組織機構,抽調得力幹部,集中時間和精力搞突破。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在宣傳政策、制定方案、接待上訪、組織協調等方面發揮職能作用;

各級財政部門要在落實“一免兩補”政策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及配套改革中,把解決農村土地糾紛作爲重要內容一併推進;

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農村和農民的土地權屬案件要依法加快辦理;各級農村經營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加強農業承包合同管理,搞好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的合同仲裁,維護農民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對因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引發的農民羣體性上訪、越級訪和重複訪案件,實行領導包案制,要責任到人,一抓到底。要認真處理好因土地承包糾紛引發的上訪問題,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真正做到不迴避、不掩蓋、不推諉、不拖拉,敢於並善於解決各種矛盾,堅決防止因農村土地糾紛問題而引發惡性案(事)件。

(三)政策疏導。穩定和鞏固土地承包關係是保障農民權益、維護農村穩定的基礎。二輪土地承包政策執行不到位,操作不規範導致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混亂錯雜,是土地承包糾紛的根源。因此,各級政府要正視農村土地承包現狀,建立規範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涉農部門和司法部門要開展政策下鄉活動,深入講解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關政策法規,現場解答農民的問題,讓農民熟悉政策,掌握政策,運用政策。

(四)分流農民。真做好無地和少地農民的思想工作,積極幫助這部分農民增加收入。各級組織和廣大幹部要認真負責地做好沒有分到或只分到少量承包地農民的思想工作,積極幫助他們通過承包其它集體資源、發展養殖業和多種經營、外出務工等途徑拓寬增收渠道。對在縣城就業的農民有關部門要進行免費技能,並在稅費徵收上予以優惠,鼓勵閒散農民進城經商,減少農村土地壓力。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 篇5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建致富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是農村生產發展的關健。最近,如何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引起了市級相關部門的廣泛重視,爲了切實弄清農村土地流轉和加快農村生產發展的關係,永川區板橋鎮新農村建設土地流轉工作調查組從xx年4月5日至4月18日對全鎮土地流轉的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情況整理報告如下:

一、土地流轉的總體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從1998年二輪土地承包截止今年3月底,該鎮農村土地流轉涉及的村數12個,佔總村數的100%,涉及的農戶3003戶,佔總農戶的26%,其中土地流出的農戶2843戶,佔總農戶的24.6%,土地流入的農戶160戶(另外,單位和外地業主來鎮承包3起),佔總農戶的1.4%,土地流轉面積3794畝,佔承包土地面積的12%。

二、土地流轉的幾種模式

流轉的主要形式是轉包、轉讓和入股。在總的農地流轉面積中,轉包、轉讓的比重最大,兩者相加所佔比重55.2%,入股土地面積佔總面積的44.8%。

1、幹交錢糧型。一是魚鴨工程建設,業主轉包稻田,每年按600-800公斤稻穀/畝支付轉出方或按照當年稻穀市場中等價支付現金;二是業主承包退耕還林地間隙種植苦蒿,每年按50元/畝支付租金。

2、入股分紅型。農戶以退耕還林地入股,業主投入種苗、管護等資金,收益按比例分紅。

三、土地流轉的特點

隨着取消農業稅,新一輪的農地流轉呈現出以下新特點:一是從無償流轉向有償流轉轉變。過去種糧大戶承包的糧田大都是免費的,個別還要轉出戶自己負責上交農業稅,隨着農業稅的取消和效益農業的發展,土地承包費水漲船高,每畝水田年承包費高的已接近600元。二是土地流轉全面擴展。不管是農業產業發展或是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經商,土地流轉步伐明顯加快。三是從農民相互間的自發流轉向組織化、有序化流轉發展。通過該鎮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員會幾年的不懈努力,搞好服務和鑑證,促進了土地流轉。四是農地流轉後的經營內容從種糧爲主轉向發展高效種養殖業。五是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土地流轉,制定了加快土地流轉、發展效益農業的優惠政策,免收土地承包合同鑑證費用。四、農村土地流轉的效果

1、克服了小規模家庭經營的侷限性,有利於土地的充分利用。

在家庭經營長期不變的情況下,克服當前農戶小規模經營的侷限性,走專業化、規模化、商品化、現代化之路。通過土地流轉把零星的土地使用權從千家萬戶農民手中集中連片,按效率原則重新安排使用土地,進行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農業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有利於農民間的分工與專業化、使農業生產逐步走上“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的發展道路,實現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

2、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土地流轉,加速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了該鎮農業特色經濟的建設和發展。

一是以涼風埡等村爲基礎的魚鴨工程基地。通過農戶轉包、倒包等形式共流轉土地1294畝,現全鎮已形成池塘養殖面積5500畝,年出欄商品鴨400萬隻、產成魚1700噸,魚鴨總收入達7700萬元,純收入實現1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75元。如涼風埡村流轉農戶土地284畝,現已建成魚鴨立體養殖面積800畝,其中尖山9社流轉土地59戶73畝,使土地不斷向大戶集中,現形成集中成片魚鴨立體養殖面積150畝;同時,有3戶農戶到臨近村社承包土地13畝,發展魚鴨立體養殖,現共有養殖大戶20餘戶,使該社成爲全鎮魚鴨立體養殖的核心示範區。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效益農業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一方面土地流出農戶的承包收入明顯增加,據調查分析,淨種稻田一般中稻畝產500公斤,再生稻畝產100公斤(部分稻田和深腳冷浸田無再生稻),全年稻穀總收入600元左右,畝生產成本250元,純收入350元左右;而農戶間轉讓的土地年幹收稻穀650-800斤/畝,畝平純收入在450元以上。另一方面,土地流入的農戶通過規模經營同樣增加了收入,如涼風埡村尖山9社的徐開紅,xx年建有魚鴨立體養殖面積12畝(其中轉入土地7.5畝),年產成魚4.5噸,出欄商品鴨3萬隻,魚、鴨總收入47萬元,除去承包費用3400元,再除去其它生產成本,年獲純利潤7萬元,全家3口人,人平純收入實現23000元。又如大橋6社的候雲剛,xx年底承包汪家巖村菜園4社24戶稻田15.6畝發展魚鴨養殖,預計今年可產成魚4噸,出欄商品鴨1萬隻,獲純利2萬元以上。二是林業特色經濟。結合退耕還林政策,爲了加強林地管護,充分發揮林地效益,我鎮積極引進業主,流轉林地2500畝:一是在柳溪村流轉林地700餘畝,發展花椒種植,現已基本見效。二是在大坪、柳溪、古佛村流轉林地1000餘畝,發展速生桉種植,現正在栽植。三是在汪家巖村流轉林地800畝,發展苦蒿種植,預計今年即可見效。通過林地流轉,退耕農戶不用投入種苗、肥料和管護費用,每年便可獲得245元/畝的國家糧食補助費和管護費。同時可爲業主務工獲取收入,產品收穫後並取得5:5—2.5:7.5不等的分紅,促進了農民增收。

3、有利於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土地流轉機制的建立,改變了部分農民“亦工亦農、亦商亦農”的兼業化狀態,解除了土地對這些農民的.束縛,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向城鎮集聚,推動了城市化、農村現代化進程。全鎮已有1多個勞動力轉向二三產業,佔勞動力總數的52%以上,xx年的人均收入達到3760元。涼風埡村尖山9社通過土地流轉,全社52戶有5戶落戶場鎮,做起了生意,有10餘戶外出務工,如該社董永奎一戶到場鎮辦起了竹木加工廠,年收入四萬元,年輕人陳龍海外出務工,年收入xx元。汪家巖村菜園4社通過土地流轉,全社230人有128人外出經商務工,如候天才一家(2個勞動力)外出附近“付家洞”煤礦務工,年純收入5萬元以上;吳健一戶(2個勞動力)到壽永場鎮經商,每年純收入3萬元。

四、對今後農村土地流轉的思考

1、廣泛宣傳,充分認識土地流轉和土地保障功能的關係。土地是我國大多數農民賴以生存的主要生產資料,爲中國農民提供了基本的社會保障。但是,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會隨着土地在農民收入來源中的重要性的下降或農民人均收入(尤其是非農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減弱,人們以貨幣收入抵禦風險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已逐步弱化。從另一方面看,土地流轉所流轉的是土地的使用權,並不會損害農民對土地的承包權。農民在進行土地流轉的選擇時,一個最基本的考慮是能否通過土地流轉獲得更多收入,因此,土地流轉不但不會削弱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反而會因農民收入的提高而使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得以強化。一些農民擔心把土地流轉出去後,到城市裏務工經商,在經濟條件好時可以穩定下來,一旦經濟條件不好就只能迴流農村,到時卻沒有了土地,失去了生活保障。從表面上看,這種認識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我們始終堅持土地的集體所有制,堅持家庭承包責任制,那麼這種擔心就是不必要的。這是因爲:第一,土地流轉是使用權轉讓而不是土地買賣,始終存在一定的流轉期限,並不會使農民永久失去土地。第二,土地流轉的收益一般都不是一次性支付的,農民不能提前支取未來收益,因此,即使農民迴流農村,也有一定的收入來源。第三,土地流轉的收益通常也不是永久固定的,一般以當年的市場價格確定租金,並留有土地租金在未來一定時間內重新商談約定的空間和餘地。土地流轉收益應該是有保障的。

2、拓寬渠道,積極探索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的方式。在總結原有轉包、轉讓、互換等流轉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渠道,創新機制,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積極開展委託轉包。農戶將土地經營權委託給村社合作經濟組織,由村社合作經濟組織統一發包給農業經營大戶或農業企業。二是實行股份合作。由村社集體將農戶土地承包權量化入股,土地由村社統一經營或發包給農業企業、規模經營大戶,村社合作經濟組織按股份將土地經營所得在年終進行分配。

3、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採取多種勞

動力培訓轉移方式:一是廣泛開展種養殖技術培訓,促進魚鴨產業上規模上檔次,進而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二是努力發展和擴大民營企業,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到企業務工;三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城鎮化建設;四是積極有序向鎮外輸出勞動力。 4、嚴格按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規範流轉合同管理。雖然農戶在土地流轉後簽訂土地承包流轉書面合同的意識增強,但簽訂的程序和流轉合同的內容卻極不規範。各村社應加強土地流轉合同的監督和管理,完善土地流轉的檔案資料並及時上報鎮農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門審查備案。

5、爲了確保魚鴨產業更大發展,應大力提倡水禽旱養,規範產業發展,強化環境建設,防治環境污染。使魚鴨產業上規模、上檔次,進而促進農村土地更快地流轉。

6、暢通渠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積極培植土地流轉中介組織,搭建土地流轉平臺,暢通流轉渠道。特別要發揮好各村社幹部的作用,加強組織領導,動員、組織、協調和管理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 篇6

強化“五結合”做好“大文章”

從20xx年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啓動至今,××省始終把這項工作作爲夯實國土資源基礎管理的一件大事來抓。全省各級人民政府成立機構、組建專班、落實經費、制定措施,主要領導把二次土地調查抓在手上、放在心上。通過強化“五個結合”,做好第二次土地調查“大文章”。

把爭取領導重視與營造輿論氛圍結合

國務院和××省政府關於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的通知下發後,××省第二次土地調查正式啓動。××省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相繼成立了領導小組,下發文件統一部署,省委書記、省長多次聽取工作彙報。分管副省長親臨省國土資源廳作專題研究,並致信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再接再厲,團結拼搏,克難奮進,高標準、嚴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全省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要求各級國土資源部門主要領導要負總責,親自抓質量、促進度、籌資金,確保這項工作順利推進。

與此同時,××省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通過廣播、報紙、專版專欄、宣傳車、手機短信、橫幅、標語等多種形式,在“6·25”全國土地日廣泛開展宣傳,爲全省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把舉全社會之力與舉全系統之力結合

第二次土地調查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負其責、各司其職,有效地推動了調查的開展:爲籌集調查經費,省各級財政部門出主意,想辦法,做了大量工作;省民政部門提供全省283條縣級行政界線,爲調查工作開展奠定了基礎;在調查底圖提供、數字高程模型製作等方面,省測繪局在生產任務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予以優先保證;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高校爲第二次調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57家測繪單位、20家建庫公司經過資質審查和專業考試,也投入到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中。

全省國土資源系統把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各級都組建了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全力以赴投入到調查工作中,基層國土所幾乎舉全所之力,開展農村和城鎮土地調查。

把典型引路與整體推進結合起來

20xx年,××省在鬆滋等9個縣(市)開展了外業試點,針對外業調查過程中出現的帶普遍性的疑點難點問題,摸索解決辦法。20xx年7月上旬,省土地調查辦在鬆滋召開現場會,各市(州)、縣(市、區)調查辦主任和業務骨幹參加會議。分管副省長致信給現場會,給與會人員極大的鼓舞。會議總結推廣了以鬆滋市爲重點的11個縣(市、區)的典型經驗,就座標系統轉換、地類轉換、外業調查基本程序達成共識,起到了巨大的示範促進作用。

在典型引路的同時,注重面上工作的整體推進,省土地調查辦主任、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熊政春多次深入第一線,檢查指導工作;工作專班6次組織全面檢查,逐縣逐市就工作質量、進度、經費等問題開展巡迴指導,有力地促進工作順利開展。

把解決資金與技術難題結合起來

在保證省級財政足額到位的前提下,××省對經費到位率較低的縣(市、區)進行督辦,力爭在經費上不等不靠,想方設法把工作先開展起來。

爲確保整體推進全面完成,省財政專門撥款4000餘萬元,扶持29個國家級、省級貧困縣和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同時,省土地調查辦採取實地調研、科學試驗、專家研討的辦法,及時組織技術人員、項目協作單位、大專院校專家進行攻關,先後解決了縣級調查工作界線無縫接邊、更新調查矢量數據與正射影像圖套合、城鎮與農村土地調查不同比例範圍線的界定、坡度圖套合後耕地坡度級別確定與圖斑處理、城鎮土地調查新舊成果的銜接等一系列技術難點問題,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調查的效率。特別是解決更新調查矢量數據與二次調查正射影像圖套合的“雙眼皮”問題,先後進行10餘次試驗,爲全省農村外業調查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把有序操作與探索創新結合起來

根據國家的規程規則,結合××省實際,先後制定出臺了《××省第二次土地調查補充規定》、《××省第二次土地調查實施細則》、《××省第二次土地調查基本農田調查實施方案》、《××省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檢查驗收辦法》等技術性規定,既保證符合技術規範,又在××省實際基礎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工作界線劃分、違法用地調查、調查成果服務於經濟建設等方面勇於探索,創新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全國土地調查辦的充分肯定。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 篇7

最近,我們在分管主任帶領下,對土地管理法貫徹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聽取了市規劃國土局、經貿局、農業局、經管局、開發區等有關部門的情況彙報,先後到密州、辛興、程戈莊、郝戈莊等鄉鎮(街辦)及部分村莊進行了走訪座談。現將情況綜述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門認真貫徹執行土地管理法,牢固樹立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的觀念,以促進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爲目標,依法行政,開拓創新,紮實工作,保持了全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

(一)廣泛宣傳,法制觀念和國策意識進一步增強。爲增強幹部羣衆的法制觀念和國策意識,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廣泛開展了多樣式、多層面的學習宣傳活動。市裏將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納入領導幹部學法的重要內容,通過以會代訓和舉辦培訓班,對領導幹部、企業負責人、村支部書記進行了專題培訓。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組織講法團巡迴宣傳、開展法律法規諮詢、土地管理成果展覽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土地管理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增強了幹部羣衆的法制觀念和國策意識,爲深入貫徹實施土地管理法創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嚴格執法,土地管理工作日趨規範。爲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法,認真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關於國土資源管理方面的有關規定,積極推行行政執法監察責任制,採取巡迴檢查、電話舉報、領導暗訪、專項治理整頓、聘請社會監督員等措施,切實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在嚴格審批手續,依法審批建設用地的同時,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各類違法用地行爲。去年,在清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中,查處違法用地792宗,面積1888畝,罰款2568萬元,處結率100%,保證了目前建設用地急增的情況下未發生違法用地問題,實現了土地市場秩序的明顯好轉,土地管理工作基本走向了法制化、規範化軌道。

(三)強化服務,保障了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圍繞全市經濟發展的大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保護土地的關係,較好地解決了用地需求與耕地保護、執法管理與熱情服務的問題,爲全市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首先,本着嚴格執法、熱情服務的原則,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縮短辦事時限,工作效率和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去年共辦理建設用地1316宗,面積9346畝。其次,加大土地開發復墾力度。目前,已申報國家級立項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一個,省級立項土地整理項目5個,市、縣級以上項目近30個,新增耕地面積44萬畝,實現了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再是,積極做好補償安置工作。認真執行農民補償安置的有關規定,依法足額落實土地補償和人口安置補助費,保護了農民利益,維護了社會穩定。

(四)深化改革,土地市場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爲適應市場經濟需求,逐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國土資源市場體系和土地市場運行機制,積極進行土地儲備、經營用地招拍賣、土地有償使用等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去年,完成土地收益26億元,實現土地儲備1827畝,對44979畝土地進行公開拍賣和掛牌出讓,實現政府收益9000萬元,行政劃撥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徵收各種費用2652萬元。

二、存在問題

土地管理法頒佈實施以來,我市的土地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各項工作走在了濰坊市乃至全省的前列。但從調查情況看,隨着經濟建設的持續快速發展,用地需求與保護耕地的矛盾愈加突出,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宣傳教育不夠深入。少數幹部羣衆尤其是基層羣衆的土地憂患意識和法制觀念還不強,對保護耕地、依法用地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強調經濟發展而忽視耕地保護的問題較爲突出。二是經濟建設與土地供給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市到20xx的規劃建設用地指標已基本用完,但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勢頭不減,很多已簽署協議急等用地的項目至今尚未審批,據瞭解,僅開發區就有22項,涉及土地4000多畝。三是土地執法難問題依然存在。由於土地違法案件主體多涉及各級政府,查處和處理的難度較大;管理體制不適應,特別是基層土地管理機構不健全,執法力量薄弱,執法不嚴等問題時有發生。四是部分企業土地利用率低,建築設計標準、密度、容積率達不到要求,土地資源浪費問題還沒從根本上解決。

三、幾點建議

土地是國家最重要、可調控的資源,加強土地管理工作,是實施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系統工程。爲深入貫徹實施《土地管理法》,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國土資源,提出以下建議:

(一)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從目前情況看,我市土地後備資源嚴重不足,隨着經濟建設的持續快速發展,建設用地與耕地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管理工作形勢嚴峻。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輿論工具,廣泛深入地宣傳《土地管理法》以及國務院和省政府的一系列規定,宣傳我市耕地保護面臨的嚴峻形勢,進一步增強幹部羣衆合理利用土地和依法保護耕地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要切實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的宣傳,增強其法制觀念、耕地保護觀念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提高其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自覺性,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把依法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國策落到實處,爲土地管理法深入實施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法制環境。

(二)多措並舉,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要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把嚴格保護耕地、促進集約用地、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擺上重要位置,採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計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首先,堅決執行國務院關於基本農田實行“五個不準”的規定,把基本農田保護作爲重中之重,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確保基本農田面積的`相對穩定,維護好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其次,切實搞好以土地整理和復墾爲重點的佔用耕地補償工作。要從實際出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土地復墾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和調動農民積極進行土地復墾,力求達到“佔多少、墾多少”。三是,加快舊城改造步伐。舊城改造是挖潛盤活存量土地,合理利用現有土地資源的重要措施,抓好舊城改造,既能爲經濟建設提供寶貴的土地資源,也能極大地提升城市水平。建議把舊城改造工作提到議事日程,積極探索舊城改造的新路子,進一步加快舊城改造步伐。四是,規範產業園區建設。按照產業集聚、企業集羣、管理集約的格局進一步規範園區建設。建議對我市投資過3000萬元項目的用地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對個別低效益、重複建設項目以及徵而未建的項目,採取果斷措施,促其儘快退出或依法收回佔用土地,以整合土

地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資源效益。

(三)強化服務,爲經濟建設提供有效保障。要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經濟發展這個中心,正確處理好保護土地資源與保障建設用地的關係,千方百計滿足經濟發展的用地需求。首先,土地管理部門要繼續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參謀作用,從大局出發,積極主動地做好工作,爭取上級支持,尤其是對重點項目、招商引資大項目、基礎設施用地等儘量列入國家或省重點計劃,力爭不佔用我市建設用地指標。其次,積極探索,認真研究實施好建設用地指標置換、農用地整理指標折抵、建設用地指標週轉等各項政策,挖潛盤活存量土地,儘量滿足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對土地的需求。三是,強化服務,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在嚴格執法的同時,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爲經濟建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四)依法行政,進一步提高執法水平。要按照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在國家機關實行執法責任制的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府負總責,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層層負責的執法監察機制。要加強宏觀調控,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標準的建設項目實行嚴格把關,杜絕一切破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行爲。要切實抓好執法隊伍的管理教育,增強其法制觀念和依法行政意識,嚴格執法,廉潔勤政,恪盡職守,努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把土地管理工作推向法制化、規範化軌道。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 篇8

經過改革開放二十餘年的洗禮,目前農村經濟已進入不斷向市場經濟邁進的實踐階段。分析這個階段的新實踐,農村經濟已逐步出現這樣一個明顯特點:土地活則經濟活,土地流轉正成爲推動農村經濟實現新一輪發展的“興奮點”。

我縣作爲一個欠發達的內陸山區農業縣,如何緊緊把握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的實現方式和途徑,促進農村土地規範、高效流轉,全面盤活、開發利用好土地這一與發展經濟聯繫至關密切、潛能極爲巨大的生產要素,對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帶着這一課題,我們對全縣農村土地流轉的情況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查。

一、我縣土地流轉的基本特點和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我縣土地的流轉面積達7。62萬畝,其中耕地1。8萬畝,山林3。5萬畝,果園2。2萬畝,水面0。12萬畝。調查中,我們發現土地流轉較好的主要集中在209國道沿線和靖洪國防公路沿線的坪村、堡子、連山、林城、團河、黃茅、若水等鄉鎮,這些鄉鎮土地流轉的面積約佔全縣的54%,其中土地流轉較好的坪村鎮共流轉土地1532畝(其中耕地816畝,山地400畝,水面316畝)。綜觀我縣土地流轉情況,主要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1、流轉的面積逐步擴大。

從1995年實行第二輪土地承包責任制以來,我縣土地流轉的面積逐年增加。1995年全縣土地流轉面積不到2。1萬畝,今年已達7。62萬畝,增長了3。5倍。特別是近兩年來,初步出現了由小塊流轉向成片規模流轉的新變化。據不完全統計,全縣一次性流轉面積達20畝以上的就有370餘宗。

2、流轉的形式不斷豐富。

據調查,我縣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有五種形式:一是委託代管,即外出務工的農戶委託親戚、朋友、鄰居耕種,稅費負擔與收益分配由代管人與委託人簽訂書面或口頭協議商定,全縣有80%以上的屬於這種形式。二是反租倒包,即鄉、村集體根據結構調整等需要將承包戶的土地租過來,然後又轉租給原承包戶或其他農戶。如堡子鎮政府租賃該鎮新店村、樓落村農戶的200畝稻田,然後又轉租給原來的農戶或其他農戶,用來集中連片開發無籽西瓜。三是股份合作,即集體或個人以土地入股,與他人或單位進行共同開發經營,分享效益。如林城鎮大石板村粟多坤、粟多遇等人負責技術和資金,連山鄉宋家洲村的9戶農戶以118畝稻田入股,實行股份合作,共同開發優質葡萄。這種分戶管理的股份合作形式既解決了種田大戶無田可種的矛盾,又解決了田主缺資金、缺技術搞開發的矛盾。四是集體重新發包或轉包,即村組將集體“四荒地”、農戶棄耕拋荒的土地重新發包或轉包給農戶。如團河鎮向陽村以150元/畝的租金,承包了該村120畝土地(其中耕地80畝,河灘荒地40畝),經整理後以2。5萬元/年的租金,發包給本村3戶農戶,規劃用於建立雞、鴨、豬、羊、魚綜合養殖場。憘五是對外招租,即村組集體將集中連片的低產田,或將集體原來統一經營或承包的山林、果園、水面及荒地,以招標的形式租給大戶經營。團河鎮官舟村將兩塊分別爲300畝和500畝的荒地發包給兩名洪江籍的農戶,承包期20年,承包者帶資金和技術落戶團河,發展板栗和臍橙等優質水果。此外,拍賣、以租抵債等形式在土地流轉中也佔有一定的比例。

3、土地跨區域流轉逐漸增多。

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土地潛能的不斷釋放,許多能人大戶已不滿足於本地有限的土地資源,從而使土地跨村、跨鄉、跨縣流轉的面積逐步擴大,土地經營逐步打破了傳統的區域界限。據初步統計,全縣跨區域流轉的土地已達1。9萬畝,佔全縣流轉土地的25。2%。僅團河鎮就對外(外縣)招租1100餘畝。連山、坪村、林城鎮等交通方便的鄉鎮,對外更具吸引力。地靈鄉的草莓大戶吳國華就到坪村承包了稻田20畝,在國道邊發展草莓;若水鎮的胡清在連山承包30多畝耕地,同時轉戰懷化鴨嘴巖租賃荒山發展脆蜜桃。

我縣土地流轉雖然起步較晚,但產生的效益和影響是十分明顯和積極的。

一是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不少能人租賃集體或個人的土地,不再侷限於耕種質次效低的農作物,而是逐步傾向於作物耕種的多樣化、規模化,由耕種比較效益較低的油茶、水稻轉向耕種優質水果、西瓜、大棚蔬菜、葡萄等比較效益較高的作物。目前全縣在土地流轉中已涌現出了一批調整結構的“排頭兵”,爲推動全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作出了示範。如坪村鎮大順村張光前等6戶農戶承包耕地84畝,全部改種水稻爲種無籽西瓜、葡萄、草莓等,帶動了當地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加快了全鎮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在他們的帶動下,全鎮有120多戶農戶參與承包土地300多畝,用於種植無籽西瓜,獲得了很好的收益。

二是促進了農村剩餘勞力的合理轉移。土地流轉一方面催放了土地的巨大潛能,同時又進一步解放了勞動力。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大約有2萬餘名農村勞動力將耕地以流轉的形式處理後,紛紛外出經商、開店、打工,從而有效解決了目前農村勞力過剩、棄耕拋荒現象嚴重的問題。

三是提高了土地使用價值。土地合理流轉後,土地逐步向大戶和能人集中,經營者實現了市場化、規模化的生產,改變了農村經濟長期存在的品種老化、管理落後、經營小打小鬧的不良佈局,使土地的潛能得到了大幅度的釋放。如坪村鎮農戶張崇華承包了32畝耕地,用來種植無籽西瓜,今年產值達2。8萬元,而32畝耕地用於種植水稻總收入僅1。4萬元,只有種植無籽西瓜的50%。

四是培植了一批農村大戶。憗隨着土地流轉的推進,生產要素不斷向生產大戶和能人集中,實現了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使生產大戶和能人有了“用武之地”,一批發展農村經濟的大戶脫穎而出。目前,全縣承包5畝土地以上的經營大戶就有2100餘戶。黃茅鄉白洋村陸明建等9戶農民於1997年租賃本村300畝荒山,承包30年,至今已累計投入資金11萬元,栽種優質板栗株,優質梨樹3000多株,楊梅、碰柑、脆蜜桃等1000多株,預計進入盛果期產值可達25萬元以上,可以爲15人以上提供勞動就業機會。

二、我縣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

我縣的土地流轉經過幾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動了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由於思想意識、機制束縛等因素的影響,我縣土地流轉仍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我縣土地合理、規範、高效流動。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流轉的組織引導乏力。我縣土地流動主要是農戶自發進行的,個體化傾向較重。各級黨委、政府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引導,至今沒有規範的政策指導操作,沒有明確具體的部門規範管理,致使我縣農村土地難以實現規範、有序和高效流轉。二是土地流轉的市場培育滯後。全縣幹部羣衆“土地市場”的觀念十分淡薄,縣、鄉、村三級都沒有建立爲土地流轉服務的中介組織,市場培育嚴重滯後,從而導致土地流轉的供求信息、交易管理都存在諸多問題。三是土地流轉的檔次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流轉的形式檔次不高。我縣土地流轉絕大部分仍屬最低層次的委託代管形式。在我縣7。62萬畝流轉土地當中,委託代管形式佔82。4%以上。堡子鎮流轉的1235畝土地當中,委託代管形式流轉的就達1000餘畝,佔流轉總面積的81%,其它形式流轉的僅佔19%。而實踐證明,低層次的委託代管所產生的效益仍然是比較低的。其二是流轉地的開發檔次不高。許多流轉地仍處於自發的、粗放的、低層次的經營狀態,流轉規模小、投入低、科技含量不高、抵制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林城鎮一戶居民低價承包了8畝良田,但一年四季都是栽種一些“大路菜”,幾分至2角錢一斤,效益很低,連上交那低得不能再低了的租金也成了問題。四是土地流轉的管理欠規範。由於至今沒有指導性文件,沒有具體的部門組織管理,導致土地流轉的管理欠規範。主要表現在:流轉雙方忽視必要的法律手續;交易監督滯後,集體“暗箱操作”仍有發生;流轉服務體系欠完善,流轉的檔案、信息、價格都沒有規範建立;利益保障還比較乏力,一些流轉地的經營者反映要進一步寬鬆環境,支持他們生產發展。

三、促進我縣土地合理有序流動的對策建議

根據我縣土地流轉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縣要實現土地的規範高效流轉,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提高認識,將推進土地流轉作爲實現農村經濟新一輪大發展的關鍵來抓。

土地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就高度概括了土地的巨大潛能。但從新的農村經濟發展形勢來看,離開了土地流轉,土地的潛能發揮受到了極大的束縛。長期形成的土地平均擁有、所有權和經營權機械統一的模式已明顯不適宜農村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打破這一沉悶局面,就必須讓土地流轉活起來。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和涉農部門要切實提高對土地流轉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土地流轉對合理配置農村土地資源,推動農村經濟新一輪發展的重大意義的認識,充分認識土地流轉是進一步深化和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改革的需要,切實加強對土地流轉的領導。要大力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土地市場”的觀念,轉變領導方式和職能,利用市場引、政策推、行政促、典型帶等方式,大力活化土地這一生產要素,積極加快土地流轉的進程。

2、強化宣傳和引導,使土地流轉由自發逐步轉向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羣衆是土地流轉的主體。

因此,要抓好土地流轉,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廣大羣衆的積極性。

一是要加強對土地流轉現實意義的宣傳。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牆報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土地流轉意義的宣傳,通過宣傳,讓廣大農民羣衆充分認識盤活農村土地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性。基層幹部要深入村組,深入到土地流轉過程當中,向羣衆講清盤活土地與固守原有土地甚至棄耕拋荒的利弊,通過前後效益對比,提高農民對土地流轉的重要性的認識。

二是要加強對土地流轉典型的宣傳。對那些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觀念較新,經營效益較好的經營大戶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大力宣傳,切實發揮典型的帶動作用。通過宣傳,讓更多農村或城鎮的富餘勞動力感到經營土地有利可圖,從而自覺投入到土地流轉當中,利用好土地資源,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是各級黨委政府、基層幹部要善於調動農戶的積極性。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發揮黨。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 篇9

市人大常委會: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年初工作計劃安排,我委在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帶領下,於月日至日深入部分鎮街和部門,對××年以來我市土地利用管理工作進行了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三年來,根據國家有關宏觀調控精神,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規範土地市場秩序,爲實施我市“一路三化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度重視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工作。充分認識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堅決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管理、規範土地市場的重大決策,各級成立了土地市場治理整頓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制發了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系列文件,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工作任務,安排工作人員,保證工作經費,國土、財政、建設、農業、監察、審計等部門緊密配合,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整治保持高壓態勢,通過加大土地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使各級幹部的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得到加強,依法行政意識得到增強,依法管理土地步入有序軌道。如××街道辦事處成立以來重視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進一步規範土地市場秩序,相繼制發了《關於場控規控建情況的緊急報告》、〈〈關於嚴格控制建設及建設用地的通知〉〉、〈〈關於禁止土地非法轉讓的通知〉〉,××年來無新的違規建築和違法佔地。

(二)加大各種土地違法違規行爲的查處。針對目前我市部分鎮街違規越權辦理城鎮建設相關手續、違法收取土地出讓金和建設配套費的較爲普遍現象,近年來市政府多次部署、組織相關部門深入鎮街調查摸底,出臺了〈〈××市人民政府關於對部分鎮街違規越權辦理建設相關手續調查處理的通報〉〉(府函號),深入查找存在問題,分析存在原因,提出瞭解決辦法及今後工作的意見和要求,對於迅速遏止和糾正各種違法違規行爲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三)規範、執行土地管理各項制度。通過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建立了集中統一的土地管理機構。建立了經營性用地公開出讓、用地貯備收購制度,統一了建設用地審批、房地產權證的發放、徵地補償安置實施主體及相關政策,不斷規範完善各項制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確保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比如規範土地供應管理對所有建設用地實行集體會審和用地公示制度,符合招標拍賣條件的一律公開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並規定底價,××年共收取土地出讓金萬元××年達億元今年月入庫數萬元有效地抑制了國有土地資產的流失增加了政府的土地收益。

(四)加強拆遷工作管理。堅持依法拆遷,堅持政策標準,堅持以人爲本,情理法拆遷,堅持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完善政策,加大宣傳,齊抓共管,公開陽光作業,確保了東部新城徵地拆遷安置工作的順利推進,既保證了建設發展,又維護了社會穩定,取得了較好成效。

(五)狠抓遺留問題的解決。結合深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狠抓了“兩證”遺留問題辦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加大了對歷年拖欠農民徵地補償安置費用清理兌現力度,爲維護羣衆的合法權益作出了積極努力。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工業園區存量建設用地利用率不高。新增建設用地難和存量建設用地閒置的矛盾並存,據最新統計,個工業園區閒置一年的土地佔供地總量的'閒置一年以上未動工的佔。××開發區個別單位用地閒置長達十年以上。

(二)正確處理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與依法辦事的關係各地實際運用中依然有差距,對貫徹法律法規嚴格土地管理防止新的遺留問題發生的政治敏銳性、警覺性在認識上依然有差距。個別地方認爲按規定辦手續,佔用時間長,發展受到了影響。

(三)土地監管執法力度不夠。發現土地違法行爲、立案查處土地違法行爲的手段薄弱,對如何預防構建防範體系研究不夠。今年市政府通報××年以來部分鎮街違規越權辦理建設相關手續項目是個。

(四)對羣衆反映東部新城徵地拆遷補償後期工作的一些跡象應引起足夠重視,防止新的不穩定因素的出現。對遺留的城鎮、場鎮國有公房“兩證”的辦理同樣應引起重視,防止象××辦事處、場辦公樓未完善手續的類似情況的發生。

三、幾點建議

(一)統一思想,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從實踐“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上來,切實增強對嚴格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把落實好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作爲對政府執政能力的檢驗。必須正確處理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與保護土地資源的關係,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推進土地管理各項改革,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加強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檔案建設和基層隊伍建設,不斷完善土地法制,建立嚴格、科學、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維護好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確保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進一步加強土地市場建設,規範土地市場運作。強化政府對土地的集中統一管理,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放活土地二級市場,土地徵用、劃撥、出讓、轉讓等工作,必須由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實行用地集中統一計劃供應,經營性用地必須按“招拍掛”方式進行出讓,嚴禁違規出讓經營性土地使用權。要進一步加強和規範地價管理,及時調整更新和公佈基準地價,健全地價體系;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金徵收管理,嚴格實行土地出讓金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做到應收盡收。

(三)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加大土地管理執法力度。一是嚴格按出讓合同約定加強建設用地跟蹤管理。嚴禁閒置、囤積、炒賣土地。對用地單位閒置的土地,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處理。二是加大土地違法違規行爲的查處。建立公開的土地違法立案標準,以利社會各界監督,建立國土資源與監察、審計等部門聯合辦案和案件移送制度,既查處土地違法行爲,又查處違法責任人。典型案件要公開處理。防止有案不查、違法不糾、執法不嚴的現象發生。對歷史遺留問題要妥善處理,總結經驗教訓。

(四)加強徵地實施過程的監管,維護公開、公平、公正法制秩序。健全徵地程序,完善徵地補償辦法,妥善安置被徵地農民,使被徵地農民生活水平不因徵地而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加強規劃實施管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凡涉及改變土地利用方向、規模、重大布局等原則性修改,必須報原批准機關批准。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也不得擅自修改。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及村鎮建設用地管理,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增量,盤活土地存量,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五)牢固樹立遵守土地法律法規的意識。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深入持久地開展土地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活動,深刻認識我國國情和保護耕地的極端重要性,本着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精神,嚴格依法管理土地,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走新型工業化、城市化道路。進一步提高依法管地用地的意識,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合理用地。對違反法律法規批地、佔地的,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 篇10

20xx年黑龍江省農業稅免徵、取消特產稅、糧食直補等政策的出臺大大激發了農民耕種土地的積極性,同時土地承包問題所形成的糾紛也大幅度增加。1998年二輪土地承包以來,黑龍江省樺南縣人民法院受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達100餘件。如何化解這些糾紛,對更好地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貫徹實施《農村土地承包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農村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結合審判實踐對這些土地承包糾紛的特點及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一、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基本類型及特點

1、農村基層幹部違約引起的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多,這類糾紛佔受理案件的20%。在農村土地承包中突出地表現在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益在一些地方不斷受到侵害。主要表現爲:隨意縮短承包期、收回承包地和隨意調整承包地,多留機動地。有的地方鄉村幹部有一種錯誤的看法,認爲農村土地實行集體所有制,而自己是集體的代表,只要是爲集體辦好事,自己就可以調整土地承包,一些鄉村幹部刻意歪曲土地承包制30年不變的含義,農民俗稱“三年一小調,五年一大調”形成糾紛,使土地承包權難以“永久化”。而絲毫不顧及法律,法規和農民的感受,使土地承包權無法穩定。

2、土地互換引起的糾紛案件多,這類案件佔受理案件的19%。在農村土地分配過程中,由於各村、屯土地狀況存在着區別,土地所在的位置和自然狀況影響着土地耕種質量,收益好和收益差的地塊存在着很大的差別,並且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主要是按人口和勞動力進行分配土地,這樣村集體就要考慮各種實際情況統一分配土地。使得農民個人耕種的地塊不易集中,相對顯得分散。有的農民爲了便於耕作和其它的一些原因就要進行互換,互換耕作後,有的互換雙方對土地的自然狀況、肥沃程度以及自己對農作物種植的調整,發現互換的土地同自己原來耕種的土地有很多不適宜的地方,甚至有的投入大、產出少,這樣有的農民就會要求重新調整雙方互換的土地關係,因此在互換土地的農民之間極易產生糾紛。

3、土地轉包引起的糾紛多,這類糾紛佔受理案件的17%。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土地的收入已經不是其經濟的唯一來源,很多農民將土地轉包他人後自己外出務工、經商。在轉包土地的時候,缺乏全面考慮,轉包的期限一般約定的都很長。將土地轉包他人自己外出務工的農民所從事的工作很多都具有季節性,在務工休閒的季節完全可以回鄉耕種土地;經商的農民在經商過程中有的遇到了挫折,加之中央惠農政策的吸引,這樣這些農民也要回鄉,重新耕種賴以生存的土地。在這些情況下,返鄉農民要求重新耕種土地,必然與其土地的承包者之間形成糾紛。

4、機動地處理不公正,引發的糾紛案件多,這類糾紛佔受理案件的23%。個別鄉、村幹部忽視有關土地承包經營的法律規定,在機動田承包中,搞“關係地”、“人情地”,因此引起糾紛。“人情地”、“關係地”使衆多農民不滿,有些農民要求重新發包,聯名上告,甚至用毀壞秧苗等手段進行報復引起糾紛。在機動田承包中由於沒有完善的制度,一些基層幹部利用制度缺陷發包“人情地”“關係地”,侵佔農民利益。在機動地發包過程中,有的農村幹部對土地承包合同標的物缺乏正確的認識和評估,承包基數過低,期限過長,因而引發經濟利益分配糾紛。

5、用土地承包經營權折抵村集體所負債務的糾紛多,這類糾紛佔受理案件的21%。有些村屯爲了改善鄉村學校、道路、水利、廣播、衛生、通訊等公共設施舉債建設;甚至爲了完成稅收任務,一些村集體領導個人借錢墊稅。農村集體的債務,很少是按國家規定的金融利率借款,基本上是高息借貸。這些欠債合在一起,債務面廣,數量大,利息負擔高。由於農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除了土地根本沒有其他的債務償還能力,只好將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折抵集體的債務發包給債權人。“三農”優惠政策的出臺,農村土地越來越俏。人多地少的農戶以及新增人口的農戶紛紛要求村集體合理分配耕地;得到土地承包權的債權人又不願退出耕地,而村集體又沒有土地調劑,因此形成糾紛,以至形成集體上訪。

二、農村承包土地合同糾紛產生的主要原因

1、法律意識淡薄,行政干預使土地承包合同簽訂帶有較多的強制性。譬如,一些鄉村幹部對耕地搞強制發包,對合同隨意變更,對簽訂的合同想變就變,使承包方的合法經營權落空。少數農村基層幹部用不正當手段進行承包以權謀私,擅自發包,自發自包。有的農村基層幹部對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認識存在偏差,把家庭承包僅僅看作是集體經營的一個環節,沒有認識到這種承包關係是黨在農村的一項基本政策的體現。還有的把農民與集體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視爲一般的合同,沒有看到這種合同的特殊性。如某村有農戶132戶,在20xx年2月份,該村因爲土地承包合同的簽定、發包、變更等問題,36戶村民聯名起訴該村,要求確認該村與他人所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無效。該村對土地的承包有意見的農戶佔全村農戶的27%。在糾紛處理過程中,這36戶村民多次到有關部門上訪。農民承包集體的土地,其承包期、承包方式基本由國家確定。農民作爲農村土地承包的當事人,當土地承包經營權益受到侵害尋求保護時,常常遇到權利義務界限不清,保護手段不夠有力等問題。

2、合同不規範、權利義務不明確缺乏必要的書面形式。有的土地承包多是發包方“畫地爲牢”或“指山定界”,條款不完善,表述不準確。如某村集體作爲發包方,實行指定地片進行發包。也就是給這塊地按照習慣起一個簡單的地名,如“村南崗東地”、“道西窪地”等,然後把承包戶叫到該地確認一下就直接簽訂合同。在該村76份土地承包合同中,其中29份是採用這種方法發包的。佔承包合同的38%。這些合同中,沒有確切的畝數,對土地的四至也僅能說出大體方位,致使許多情況下雙方產生糾紛案件事實很難以查明。還有的合同中沒有保證合同履行的規定,造成合同履行過程中缺乏制約機制,影響承包效果。出現了隨意縮短承包期、收回承包地和提高承包費;隨意調整承包地,多留機動地;不尊重農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強迫種植、強迫流轉承包地等。給發包方和具有農村土地資源管護責任的村民委員會、鄉鎮政府等侵害農民承包經營權益製造了條件。

3、現行法律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的設定概念模糊。"農民集體"沒有明確的法人代表,在行使具體權力時,作爲所有權人的農民集體的真實意願難以得到真正體現,使一些農村幹部利用其地位,充當所有權代言人,爲自己牟取利益,使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以法律形式規定下來存在現實困難,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得不到實現。

4、沒有在法律理念上把土地承包權當作農民神聖不可侵犯的`財產權利,對農民權益的保護現行法律中缺少最直接、最具體的規定。農民的積極性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能不能得到很好落實,歸根結底還要落實到法律在農村土地承包權的規定上。

5、缺乏必要的矛盾調處機制。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訴訟、調解、和仲裁製度不完善,矛盾發生時沒有相應的機構及時調處,有個別糾紛案件已經上升爲刑事案件。由土地侵權引發的村民集體上訪案時有發生。大量糾紛直接到法院起訴,而法院審理案件受相應程序法律的限制,不能及時審結,往往造成延誤農時,使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和農民權益得不到及時處理和保護。

三、對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幾點建議

1、提高對以法律形式確認和保護的農村土地承包戶的市場主體地位的認識。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的長期穩定,爲農業發展和農村穩定提供基本的制度保證。在依法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依法、規範、有序地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多種形式的流轉,穩步實現社會化服務與家庭承包經營的緊密結合。

2、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更新理念和觀念,對農村集體土地推行自主承包。規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緩解因爲土地承包經營帶來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使農民的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在土地承包經營中得到保障。正視農民對土地的承包使用權,保護農民的土地經營權,保護農民的物質利益。

3、加大對土地承包合同履行的保護力度,杜絕土地承包合同履行過程中的違法現象。“契約必須被遵守”,這是自羅馬法起就已確立的古老法則,在當代,仍有其意義。土地承包合同的實質是一個物權契約,合同一旦生效,契約一方的承包經營人便取得了土地的部分物權權能,由於物權的位階高,效力強,權利人具有追及力,請求力,排他力和優先力,這都是土地承包權利人權利受侵害時可以依據要求保護的法律理由,解決農村中的土地承包合同糾紛問題應特別注重調解工作。

4、把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視爲農民的財產權,並予以嚴格的法律保護。穩定農民對土地收益的預期。將土地承包權通過法律硬化爲一種財產權,有利於土地承包權的商品化,促進土地流轉市場的形成。承認農民的土地財產權,將提高農民的社會歸屬感,有利於鄉村社會的穩定。農民的土地財產權越是得到尊重,就越有利於農村社會的穩定。由於土地不同於一般財產,它具有明顯的區位性,所以明確農民的土地所有權,也不能一概而論。

5、規範土地承包合同,明晰權利義務,健全土地流轉條件。在適當時機,將已經夫去實際意義的現行土地承包合同,通過民主程序予以解除。吸取先進地區土地承包的經驗,將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明晰土地產權關係。從而達到明確集體土地所有權,穩定農民土地承包權,放活生產者土地經營權的目的。在土地承包合同中設立土地承包權的流轉條件。農民土地承包權按照承包合同的約定可以採取不同形式進行流轉。流轉年限必須在二輪承包期內,即可以在土地承包權持有者之間流轉;也可以由集體經濟組織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通過一定民主程序,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流轉。無論是土地在承包權持有者之間進行流轉還是向其它的社會主體流轉,都必須履行土地承包權流轉手續,簽訂合同。集體經濟組織要對土地承包權流轉實施有效管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