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調查報告4篇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4.81K
本文目錄水利調查報告全市農村水利問題的調查報告某市農村水利問題調查報告開展農田水利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我與市農村辦、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勢下特別是農村“兩工”及堤防保護費取消後,如何加強農村水利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問題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通過調研,我們形成的一個基本看法與基本結論是:農村水利已經成爲制約“三農”發展的瓶頸問題,成爲構建和諧農村的嚴重問題,加快解決農村水利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迫在眉睫。

水利調查報告4篇大綱

一、現狀與問題:農村水利問題已到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經過多年治水努力,雖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憂患是水患”這一問題並沒有根本改觀,而且近年來有些問題呈現更加嚴峻的趨勢。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經過近XX年大規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點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由於泥沙淤積加快、工程老化嚴重、資金投入不足等多種因素影響,堤防標準依然不高,防洪形勢依然嚴峻。一是重點垸堤防險工隱患仍然較多。我市5個重點垸一線大堤全長503.7公里。到目前爲止,按二期治理設計標準,重點垸還有52公里未達標;按歷史最高水位標準,未達標堤段有352.0公里,佔堤防總長的69.89%;此外,尚有病險穿堤建築物77處,當衝當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處,兩水夾堤39處,每年汛期險情不斷。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單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個,其中萬畝以上的22個,一線大堤全長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爲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當衝,一遇高洪險情頻發。三是撇洪工程和內江內湖防洪標準極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內江內湖堤防總長1500多公里,線長面廣,先天不足。由於國家投資少,地方財政和羣衆投入有限,工程長年失修,防洪標準極低。特別是五強溪等一批大型水庫建成後,外河中高水位時間延長,致使內江內湖擠排撇洪機率減少,電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時間過長,防汛任務加重。每到主汛期,內江內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築物險情接連不斷,層出不窮,成爲湖區人民的一塊心病。

2、水庫樞紐病險嚴重。我市共有水庫1119座,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34座,小型水庫1082座。病險水庫672座,佔水庫總數的60.1%,主要問題是,不同程度存在壩體單薄、大壩滲漏和滑坡、溢洪道損毀、涵管破裂、啓閉設施陳舊等症狀。桃源縣戈爾潭水庫大壩壩體嚴重滲漏,最大總漏水量達104.51l/s,此外,還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嚴重滲漏、底板結構性破壞、輸水建築物損毀等問題,被認爲是我市水庫第一樞紐病險工程。

3、排澇設施老化失修。一是機電設備老化嚴重。我市建於70年代以前的機埠有395臺4.5萬千瓦,建於70-80年代的機埠有1831臺13.5萬千瓦,這些機埠全部超期服役,設備嚴重老化,機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後修建的機埠,雖然設備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使用年限,但由於大部分泵站無錢維修,機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據統計,全市有2431臺電機2571臺水泵1505臺變壓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鄉村兩級管理,缺少整體規劃和資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別是渠道工程數量多、距離長,疏挖任務大,鄉村很少組織大規模清疏,只是發動村組各自爲戰,搞“百節工程”,致使渠道內雜草叢生,污泥淤積,滲漏嚴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進”的現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條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資金2300萬元。此外,還有300多處1萬平米排灌機房、3000處附屬建築物沒有完善,不能滿足“高水高排、分區排水”的要求。三是內湖調蓄作用銳減。我市湖區大部分地勢低窪,主要靠內湖調蓄和電排排水減少漬災,到XX年,內湖面積減少至43.79萬畝,調蓄水量僅2.4億立米,減少70.7%,相當於16萬千瓦電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擡高帶來負面影響。我市建於70-80年代的排澇裝機有13.5萬千瓦,大部分水泵爲軸流泵,設計揚程7-8米。經過30多年運行,由於外河泥沙淤積,水位普遍擡高2-3米,相當於水泵實際揚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運行不穩,振動劇烈,60%以上外排的機埠被迫停機,加大了排區的漬災損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減。一是大中型灌區灌溉功能萎縮。我市共有大型灌區4處,中型灌區32處,乾渠156條1674.5公里,支渠855條3227公里,設計灌溉面積266.78萬畝。已硬化乾渠僅479公里,佔乾渠總長的28.6%。已硬化支渠僅383公里,佔支渠總長11.9%。由於灌區工程設計標準不高,附屬建築物不配套,管理設施落後,渠道硬化率低,導致輸水能力減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區灌溉渠道總體水利用係數0.4,極個別渠道僅0.2,實際灌溉面積170.79萬畝,佔設計灌溉面積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處,其中小型水庫1082處,塘壩36170處(萬方以上),設計蓄水13.0億立米。由於缺少養護,病險嚴重,實際蓄水能力僅8.8億立米,佔設計水量的65%。

5、水管單位生存艱難。一是工資發不出,職工生存難。XX-XX年,全市水利系統應發基本工資21417萬元,實發工資14563萬元,拖欠6854萬元,佔應發基本工資的32.0%。應繳納養老保險費用4846萬元,實際繳納2601萬元,欠2245萬元,佔應繳費用的46.3%。二是單位負債重,維持運轉難。XX-XX年,我市基層水管單位爲維持正常運轉共需資金38964萬元,實際到位12729萬元,尚欠26235萬元,欠費比例達67%。其中工作經費欠3856萬元,佔所需經費的45%,日常維護管理費欠1944萬元,佔所需經費的42%。三是人心不穩,留住人才難。全市水利系統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本來素質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達3502人,佔51%;初級職稱1932人,佔28.1%;無職稱人員4545人,佔66.1%。更爲令人擔憂的是,由於工資不能正常發放,基層水管單位普遍人心不穩,有文憑、有職稱的專業技術骨幹紛紛自謀出路。1999-XX年,我市水利系統共流失骨幹專業技術人員1612人,XX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專科56人,中專161人。

二、原因分析:制約因素日益凸現

導致目前這種現狀,既有觀念上的障礙,也有現實的原因,更有體制的因素。綜合分析,主要是四大影響:

1、政府投入不夠的影響。多年來,各級政府輕視農村水利建設的問題一直存在,沿襲的是“農村水利農民辦”的治水思路,始終把農民作爲水利投入的主體,認爲農民是一個最大的羣體,“盆大好刮粥”,與水有關的事情,都是農民的事情,農村水利基本上處於一種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求平衡的狀態。突出表現爲“大災大投,小災小投,無災不投”的被動投入多,各級政府自覺修水利的少。一是國家投資逐年減少。1999年,國家投資我市水利建設11.8億元,XX年下降到2.01億元,減少83%,今年還有繼續減少的趨勢。目前國家正式審批立項的洞庭湖治理三個單項工程,總投資46.58億元,其中國家意向投資25.57億元,地方自籌21.01億元,但二期治理已接近尾聲,國家投資已達25.45億元,可利用投資僅0.12億元;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第一批項目的國家投資已基本上安排完,第二批項目正在爭取中,能否啓動還是未知數。二是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對於水利投資,國家在控制總投資的前提下,一般只按工程總造價的40-60%下達國債資金計劃,其餘部分由省市縣配套或業主自籌。由於地方財政困難,配套資金很難足額到位。比如,洞庭湖二期治理重點垸堤防加固工程等三個單項,需地方配套21.47億元,而到目前爲止,省市縣基本上沒有安排配套資金。又比如,XX年我市四水治理需資金976萬元,其中國債資金450萬元,要求地方配套526萬元,而實際到位配套資金僅106萬元,只佔規定配套額的20%。

2、配套政策滯後的影響。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村“兩工”和堤垸保護費被逐步取消。XX-XX年,市“兩工”用工總額5832萬個,年平均用工總額1944萬個,是農村水利修、防、管的投入主體。XX年以前,我市各大垸、修防會每年收取堤垸保護費約1700萬元,其中農村部分1200萬元。多年來,堤垸保護費是維持堤防管理單位日常運轉、大堤培修養護、堤防管理人員工資的主要來源。“兩工”和堤垸保護費分別於XX年和XX年取消,取消後,由於配套政策沒有及時跟進,特別是需要各級財政解決的範圍不明確,致使跨鄉跨村的水利建設投入主體不清,水利建設和堤防管理的主要資金來源被切斷。

3、水費擠佔挪用的影響。XX—XX年,3年時間,鄉鎮共擠佔挪用水費5460萬元,年平均擠佔挪用25.3%。鼎城區牛鼻灘電排站1999年-XX年共應收水費2307萬元,實收917萬元,鄉鎮拖欠1390萬元。

4、水利改革不到位的影響。一是水利改革缺乏統一的政策和標準。由於省裏的《定員標準》、《定額標準》和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辦法未出臺,各區、縣(市)改革進度不一,操作隨意性較大。如同樣是中型水庫,高的是正科級,低的無級別,有的甚至被鄉水管站代管;有的單位定員80人,有的40人,有的只有10多人。二是公益性水管單位的經費來源沒落實。公益性水利工程編制內在職人員經費、離退休人員經費、公用經費以及工程維修養護經費、更新改造除險加固等建設費用,目前普遍沒有落實到位,就連堤防工程等純公益性水利工程,無論屬地方財政還是國家財政負擔的,絕大多數沒有落實到位。三是分級投入機制未建立。國家投入一部分後剩餘交地方負責,地方能拿一點算一點,剩餘的望着國家,導致許多工程國家無投入,地方也無投入。四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滯後。對於面上衆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一個有效辦法就是通過拍賣、租賃、承包等辦法搞活經營管理權。我市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未形成氣候,沒有在大面上得到推廣。

對策與建議:統籌解決農村水利問題

農村水利建設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工程,也是建設和諧農村的前提。改變農村水利建設滯後局面,關鍵是要構建起利益主體明確、事權責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開發和管理機制。

1、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村水利的投入。各級政府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把加強農村水利建設擺在與城市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廣闢投資渠道,形成各級財政分級負擔的公共財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個方面的投入:一是設立防汛應急基金。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用以解決汛前應急處險、汛期防汛搶險、汛後堵口復堤、險情處理、物資器材補充和水毀工程恢復等。二是設立水利建設專項基金。按不低於同級財政可用資金5%的比例,納入年初財政預算,用於屬地方負擔的堤防等純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設、除險加固、管理維護等。三是設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專項補助基金。按中央1號文件要求,對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給予適當補助,並實行以獎代投。四是轉移支付資金要列出專項。明確水利項目轉移支付的範圍和額度,並重點安排堤防等純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農村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用工辦法。從制度上保證防汛用工、堤防維修養護等用工的需要。同時,建立水利投入責任體系和考覈獎懲制度。要在劃清事權的基礎上,明確各級政府水利投入責任,並進行年度考覈和專項考覈,嚴明獎懲制度,確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單位人事改革。一是儘快出臺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編定崗實施意見。對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人員編制、級別予以明確,精減富裕人員,穩定水利技術骨幹隊伍。二是將純公益性水管單位的人員工資等基本支出按國務院和省政府文件規定納入縣級財政統一發放。同時,要落實他們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真正能安心工作,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三是要妥善解決好下崗人員的安置問題。首先要從財政拿出資金補足補齊拖欠他們的工資,同時根據政策和實際情況,從財政安排一定的資金解決下崗人員安置經費,享受下崗職工的同等待遇,以解決他們的生活出路。

3、強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農村水利發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強水法宣傳,提高全社會的水法意識。二是要加強水利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隊伍的素質和水平。三是加大執法力度,依法保護水利工程的安全與效益。依法保護水利部門的權益,如依法收回應由水利部門管理的洲土和禁腳等。四是強化水利規費徵收工作。按照有關規定,切實加強水利建設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資源費、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和水土流失防治費、河道採砂管理費、洲灘開發利用管理費等各項水利規費徵收。特別是市本級的水利建設基金要按城市維護稅的15%足額劃撥到位,以緩解水利建設資金嚴重短缺的問題。

4、創新水利發展機制。一是儘快出臺市、縣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辦法。統一明確水利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和標準,提出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方案和步驟。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通過拍賣、租賃、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確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所有權,推進小型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和民營水利的步伐,進一步調動社會參與水利建設的積極性。三是加快發展經營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門的資源優勢,並通過政府大力招商引資,吸引民間資金、外行業資金、外地資金和境外資金,積極發展經營水利,搞活水利經濟,增強水利系統“造血”功能,壯大水利隊伍和水利事業。四是理順鄉鎮水管站管理體制。實踐證明,過去“以鄉爲主”的管理體制不符合我市農村水利工作的實際,不利於農村水利事業的發展,建議恢復“縣鄉共管,以縣爲主”的管理體制。

5、改革農村水費徵收辦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鄉鎮徵收爲主改爲縣財政統一徵收,按照收支兩條線的原則,專戶管理,水利部門列出使用計劃,由政府分管領導批准後及時撥付給水利主管部門使用,以確保水利系統的正常運轉。

全市農村水利問題的調查報告水利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全市農村水利問題的調查報告

我與市農村辦、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勢下特別是農村“兩工”及堤防保護費取消後,如何加強農村水利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問題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通過調研,我們形成的一個基本看法與基本結論是:農村水利已經成爲制約“三農”發展的瓶頸問題,成爲構建和諧農村的嚴重問題,加快解決農村水利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迫在眉睫。

現狀與問題:農村水利問題已到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經過多年治水努力,雖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憂患是水患”這一問題並沒有根本改觀,而且近年來有些問題呈現更加嚴峻的趨勢。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經過近xx年大規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點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由於泥沙淤積加快、工程老化嚴重、資金投入不足等多種因素影響,堤防標準依然不高,防洪形勢依然嚴峻。一是重點垸堤防險工隱患仍然較多。我市5個重點垸一線大堤全長503.7公里。到目前爲止,按二期治理設計標準,重點垸還有52公里未達標;按歷史最高水位標準,未達標堤段有352.0公里,佔堤防總長的69.89%;此外,尚有病險穿堤建築物77處,當衝當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處,兩水夾堤39處,每年汛期險情不斷。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單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個,其中萬畝以上的22個,一線大堤全長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爲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當衝,一遇高洪險情頻發。三是撇洪工程和內江內湖防洪標準極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內江內湖堤防總長1500多公里,線長面廣,先天不足。由於國家投資少,地方財政和羣衆投入有限,工程長年失修,防洪標準極低。特別是五強溪等一批大型水庫建成後,外河中高水位時間延長,致使內江內湖擠排撇洪機率減少,電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時間過長,防汛任務加重。每到主汛期,內江內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築物險情接連不斷,層出不窮,成爲湖區人民的一塊心病。

2、水庫樞紐病險嚴重。我市共有水庫1119座,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34座,小型水庫1082座。病險水庫672座,佔水庫總數的60.1%,主要問題是,不同程度存在壩體單薄、大壩滲漏和滑坡、溢洪道損毀、涵管破裂、啓閉設施陳舊等症狀。桃源縣戈爾潭水庫大壩壩體嚴重滲漏,最大總漏水量達104.51l/s,此外,還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嚴重滲漏、底板結構性破壞、輸水建築物損毀等問題,被認爲是我市水庫第一樞紐病險工程。

3、排澇設施老化失修。一是機電設備老化嚴重。我市建於70年代以前的機埠有395臺4.5萬千瓦,建於70-80年代的機埠有1831臺13.5萬千瓦,這些機埠全部超期服役,設備嚴重老化,機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後修建的機埠,雖然設備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使用年限,但由於大部分泵站無錢維修,機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據統計,全市有2431臺電機2571臺水泵1505臺變壓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鄉村兩級管理,缺少整體規劃和資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別是渠道工程數量多、距離長,疏挖任務大,鄉村很少組織大規模清疏,只是發動村組各自爲戰,搞“百節工程”,致使渠道內雜草叢生,污泥淤積,滲漏嚴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進”的現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條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資金2300萬元。此外,還有300多處1萬平米排灌機房、3000處附屬建築物沒有完善,不能滿足“高水高排、分區排水”的要求。三是內湖調蓄作用銳減。我市湖區大部分地勢低窪,主要靠內湖調蓄和電排排水減少漬災,到xx年,內湖面積減少至43.79萬畝,調蓄水量僅2.4億立米,減少70.7%,相當於16萬千瓦電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擡高帶來負面影響。我市建於70-80年代的排澇裝機有13.5萬千瓦,大部分水泵爲軸流泵,設計揚程7-8米。經過30多年運行,由於外河泥沙淤積,水位普遍擡高2-3米,相當於水泵實際揚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運行不穩,振動劇烈,60%以上外排的機埠被迫停機,加大了排區的漬災損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減。一是大中型灌區灌溉功能萎縮。我市共有大型灌區4處,中型灌區32處,乾渠156條1674.5公里,支渠855條3227公里,設計灌溉面積266.78萬畝。已硬化乾渠僅479公里,佔乾渠總長的28.6%。已硬化支渠僅383公里,佔支渠總長11.9%。由於灌區工程設計標準不高,附屬建築物不配套,管理設施落後,渠道硬化率低,導致輸水能力減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區灌溉渠道總體水利用係數0.4,極個別渠道僅0.2,實際灌溉面積170.79萬畝,佔設計灌溉面積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處,其中小型水庫1082處,塘壩36170處(萬方以上),設計蓄水13.0億立米。由於缺少養護,病險嚴重,實際蓄水能力僅8.8億立米,佔設計水量的65%。

5、水管單位生存艱難。一是工資發不出,職工生存難。xx-xx年,全市水利系統應發基本工資21417萬元,實發工資14563萬元,拖欠6854萬元,佔應發基本工資的32.0%。應繳納養老保險費用4846萬元,實際繳納2601萬元,欠2245萬元,佔應繳費用的46.3%。二是單位負債重,維持運轉難。xx-xx年,我市基層水管單位爲維持正常運轉共需資金38964萬元,實際到位12729萬元,尚欠26235萬元,欠費比例達67%。其中工作經費欠3856萬元,佔所需經費的45%,日常維護管理費欠1944萬元,佔所需經費的42%。三是人心不穩,留住人才難。全市水利系統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本來素質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達3502人,佔51%;初級職稱1932人,佔28.1%;無職稱人員4545人,佔66.1%。更爲令人擔憂的是,由於工資不能正常發放,基層水管單位普遍人心不穩,有文憑、有職稱的專業技術骨幹紛紛自謀出路。1999-xx年,我市水利系統共流失骨幹專業技術人員1612人,xx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專科56人,中專161人。

原因分析:制約因素日益凸現

導致目前這種現狀,既有觀念上的障礙,也有現實的原因,更有體制的因素。綜合分析,主要是四大影響:

1、政府投入不夠的影響。多年來,各級政府輕視農村水利建設的問題一直存在,沿襲的是“農村水利農民辦”的治水思路,始終把農民作爲水利投入的主體,認爲農民是一個最大的羣體,“盆大好刮粥”,與水有關的事情,都是農民的事情,農村水利基本上處於一種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求平衡的狀態。突出表現爲“大災大投,小災小投,無災不投”的被動投入多,各級政府自覺修水利的少。一是國家投資逐年減少。1999年,國家投資我市水利建設11.8億元,xx年下降到2.01億元,減少83%,今年還有繼續減少的趨勢。目前國家正式審批立項的洞庭湖治理三個單項工程,總投資46.58億元,其中國家意向投資25.57億元,地方自籌21.01億元,但二期治理已接近尾聲,國家投資已達25.45億元,可利用投資僅0.12億元;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第一批項目的國家投資已基本上安排完,第二批項目正在爭取中,能否啓動還是未知數。二是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對於水利投資,國家在控制總投資的前提下,一般只按工程總造價的40-60%下達國債資金計劃,其餘部分由省市縣配套或業主自籌。由於地方財政困難,配套資金很難足額到位。比如,洞庭湖二期治理重點垸堤防加固工程等三個單項,需地方配套21.47億元,而到目前爲止,省市縣基本上沒有安排配套資金。又比如,xx年我市四水治理需資金976萬元,其中國債資金450萬元,要求地方配套526萬元,而實際到位配套資金僅106萬元,只佔規定配套額的20%。

2、配套政策滯後的影響。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村“兩工”和堤垸保護費被逐步取消。xx-xx年,市“兩工”用工總額5832萬個,年平均用工總額1944萬個,是農村水利修、防、管的投入主體。xx年以前,我市各大垸、修防會每年收取堤垸保護費約1700萬元,其中農村部分1200萬元。多年來,堤垸保護費是維持堤防管理單位日常運轉、大堤培修養護、堤防管理人員工資的主要來源。“兩工”和堤垸保護費分別於xx年和xx年取消,取消後,由於配套政策沒有及時跟進,特別是需要各級財政解決的範圍不明確,致使跨鄉跨村的水利建設投入主體不清,水利建設和堤防管理的主要資金來源被切斷。

3、水費擠佔挪用的影響。xx—xx年,3年時間,鄉鎮共擠佔挪用水費5460萬元,年平均擠佔挪用25.3%。鼎城區牛鼻灘電排站1999年-xx年共應收水費2307萬元,實收917萬元,鄉鎮拖欠1390萬元。

4、水利改革不到位的影響。一是水利改革缺乏統一的政策和標準。由於省裏的《定員標準》、《定額標準》和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辦法未出臺,各區、縣(市)改革進度不一,操作隨意性較大。如同樣是中型水庫,高的是正科級,低的無級別,有的甚至被鄉水管站代管;有的單位定員80人,有的40人,有的只有10多人。二是公益性水管單位的經費來源沒落實。公益性水利工程編制內在職人員經費、離退休人員經費、公用經費以及工程維修養護經費、更新改造除險加固等建設費用,目前普遍沒有落實到位,就連堤防工程等純公益性水利工程,無論屬地方財政還是國家財政負擔的,絕大多數沒有落實到位。三是分級投入機制未建立。國家投入一部分後剩餘交地方負責,地方能拿一點算一點,剩餘的望着國家,導致許多工程國家無投入,地方也無投入。四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滯後。對於面上衆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一個有效辦法就是通過拍賣、租賃、承包等辦法搞活經營管理權。我市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未形成氣候,沒有在大面上得到推廣。

對策與建議:統籌解決農村水利問題

農村水利建設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工程,也是建設和諧農村的前提。改變農村水利建設滯後局面,關鍵是要構建起利益主體明確、事權責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開發和管理機制。

1、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村水利的投入。各級政府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把加強農村水利建設擺在與城市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廣闢投資渠道,形成各級財政分級負擔的公共財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個方面的投入:一是設立防汛應急基金。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用以解決汛前應急處險、汛期防汛搶險、汛後堵口復堤、險情處理、物資器材補充和水毀工程恢復等。二是設立水利建設專項基金。按不低於同級財政可用資金5%的比例,納入年初財政預算,用於屬地方負擔的堤防等純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設、除險加固、管理維護等。三是設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專項補助基金。按中央1號文件要求,對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給予適當補助,並實行以獎代投。四是轉移支付資金要列出專項。明確水利項目轉移支付的範圍和額度,並重點安排堤防等純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農村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用工辦法。從制度上保證防汛用工、堤防維修養護等用工的需要。同時,建立水利投入責任體系和考覈獎懲制度。要在劃清事權的基礎上,明確各級政府水利投入責任,並進行年度考覈和專項考覈,嚴明獎懲制度,確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單位人事改革。一是儘快出臺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編定崗實施意見。對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人員編制、級別予以明確,精減富裕人員,穩定水利技術骨幹隊伍。二是將純公益性水管單位的人員工資等基本支出按國務院和省政府文件規定納入縣級財政統一發放。同時,要落實他們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真正能安心工作,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三是要妥善解決好下崗人員的安置問題。首先要從財政拿出資金補足補齊拖欠他們的工資,同時根據政策和實際情況,從財政安排一定的資金解決下崗人員安置經費,享受下崗職工的同等待遇,以解決他們的生活出路。

3、強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農村水利發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強水法宣傳,提高全社會的水法意識。二是要加強水利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隊伍的素質和水平。三是加大執法力度,依法保護水利工程的安全與效益。依法保護水利部門的權益,如依法收回應由水利部門管理的洲土和禁腳等。四是強化水利規費徵收工作。按照有關規定,切實加強水利建設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資源費、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和水土流失防治費、河道採砂管理費、洲灘開發利用管理費等各項水利規費徵收。特別是市本級的水利建設基金要按城市維護稅的15%足額劃撥到位,以緩解水利建設資金嚴重短缺的問題。

4、創新水利發展機制。一是儘快出臺市、縣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辦法。統一明確水利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和標準,提出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方案和步驟。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通過拍賣、租賃、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確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所有權,推進小型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和民營水利的步伐,進一步調動社會參與水利建設的積極性。三是加快發展經營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門的資源優勢,並通過政府大力招商引資,吸引民間資金、外行業資金、外地資金和境外資金,積極發展經營水利,搞活水利經濟,增強水利系統“造血”功能,壯大水利隊伍和水利事業。四是理順鄉鎮水管站管理體制。實踐證明,過去“以鄉爲主”的管理體制不符合我市農村水利工作的實際,不利於農村水利事業的發展,建議恢復“縣鄉共管,以縣爲主”的管理體制。

5、改革農村水費徵收辦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鄉鎮徵收爲主改爲縣財政統一徵收,按照收支兩條線的原則,專戶管理,水利部門列出使用計劃,由政府分管領導批准後及時撥付給水利主管部門使用,以確保水利系統的正常運轉。

某市農村水利問題調查報告水利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今年暑假我與市農村辦、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勢下特別是農村“兩工”及堤防保護費取消後,如何加強農村水利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問題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通過調研,我們形成的一個基本看法與基本結論是:農村水利已經成爲制約“三農”發展的瓶頸問題,成爲構建和諧農村的嚴重問題,加快解決農村水利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迫在眉睫。

現狀與問題:農村水利問題已到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經過近XX年大規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點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由於泥沙淤積加快、工程老化嚴重、資金投入不足等多種因素影響,堤防標準依然不高,防洪形勢依然嚴峻。一是重點垸堤防險工隱患仍然較多。我市5個重點垸一線大堤全長503.7公里。到目前爲止,按二期治理設計標準,重點垸還有52公里未達標;按歷史最高水位標準,未達標堤段有352.0公里,佔堤防總長的69.89%;此外,尚有病險穿堤建築物77處,當衝當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處,兩水夾堤39處,每年汛期險情不斷。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單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個,其中萬畝以上的22個,一線大堤全長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爲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當衝,一遇高洪險情頻發。三是撇洪工程和內江內湖防洪標準極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內江內湖堤防總長1500多公里,線長面廣,先天不足。由於國家投資少,地方財政和羣衆投入有限,工程長年失修,防洪標準極低。特別是五強溪等一批大型水庫建成後,外河中高水位時間延長,致使內江內湖擠排撇洪機率減少,電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時間過長,防汛任務加重。每到主汛期,內江內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築物險情接連不斷,層出不窮,成爲湖區人民的一塊心病。

2、水庫樞紐病險嚴重。我市共有水庫1119座,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34座,小型水庫1082座。病險水庫672座,佔水庫總數的60.1%,主要問題是,不同程度存在壩體單薄、大壩滲漏和滑坡、溢洪道損毀、涵管破裂、啓閉設施陳舊等症狀。桃源縣戈爾潭水庫大壩壩體嚴重滲漏,最大總漏水量達104.51l/s,此外,還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嚴重滲漏、底板結構性破壞、輸水建築物損毀等問題,被認爲是我市水庫第一樞紐病險工程。

3、排澇設施老化失修。一是機電設備老化嚴重。我市建於70年代以前的機埠有395臺4.5萬千瓦,建於70-80年代的機埠有1831臺13.5萬千瓦,這些機埠全部超期服役,設備嚴重老化,機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後修建的機埠,雖然設備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使用年限,但由於大部分泵站無錢維修,機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據統計,全市有2431臺電機2571臺水泵1505臺變壓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鄉村兩級管理,缺少整體規劃和資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別是渠道工程數量多、距離長,疏挖任務大,鄉村很少組織大規模清疏,只是發動村組各自爲戰,搞“百節工程”,致使渠道內雜草叢生,污泥淤積,滲漏嚴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進”的現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條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資金2300萬元。此外,還有300多處1萬平米排灌機房、3000處附屬建築物沒有完善,不能滿足“高水高排、分區排水”的要求。三是內湖調蓄作用銳減。我市湖區大部分地勢低窪,主要靠內湖調蓄和電排排水減少漬災,到XX年,內湖面積減少至43.79萬畝,調蓄水量僅2.4億立米,減少70.7%,相當於16萬千瓦電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擡高帶來負面影響。我市建於70-80年代的排澇裝機有13.5萬千瓦,大部分水泵爲軸流泵,設計揚程7-8米。經過30多年運行,由於外河泥沙淤積,水位普遍擡高2-3米,相當於水泵實際揚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運行不穩,振動劇烈,60%以上外排的機埠被迫停機,加大了排區的漬災損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減。一是大中型灌區灌溉功能萎縮。我市共有大型灌區4處,中型灌區32處,乾渠156條1674.5公里,支渠855條3227公里,設計灌溉面積266.78萬畝。已硬化乾渠僅479公里,佔乾渠總長的28.6%。已硬化支渠僅383公里,佔支渠總長11.9%。由於灌區工程設計標準不高,附屬建築物不配套,管理設施落後,渠道硬化率低,導致輸水能力減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區灌溉渠道總體水利用係數0.4,極個別渠道僅0.2,實際灌溉面積170.79萬畝,佔設計灌溉面積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處,其中小型水庫1082處,塘壩36170處(萬方以上),設計蓄水13.0億立米。由於缺少養護,病險嚴重,實際蓄水能力僅8.8億立米,佔設計水量的65%。

5、水管單位生存艱難。一是工資發不出,職工生存難。XX-XX年,全市水利系統應發基本工資21417萬元,實發工資14563萬元,拖欠6854萬元,佔應發基本工資的32.0%。應繳納養老保險費用4846萬元,實際繳納2601萬元,欠2245萬元,佔應繳費用的46.3%。二是單位負債重,維持運轉難。XX-XX年,我市基層水管單位爲維持正常運轉共需資金38964萬元,實際到位12729萬元,尚欠26235萬元,欠費比例達67%。其中工作經費欠3856萬元,佔所需經費的45%,日常維護管理費欠1944萬元,佔所需經費的42%。三是人心不穩,留住人才難。全市水利系統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本來素質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達3502人,佔51%;初級職稱1932人,佔28.1%;無職稱人員4545人,佔66.1%。更爲令人擔憂的是,由於工資不能正常發放,基層水管單位普遍人心不穩,有文憑、有職稱的專業技術骨幹紛紛自謀出路。1999-XX年,我市水利系統共流失骨幹專業技術人員1612人,XX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專科56人,中專161人。

對策與建議:統籌解決農村水利問題

1、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村水利的投入。各級政府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把加強農村水利建設擺在與城市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廣闢投資渠道,形成各級財政分級負擔的公共財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個方面的投入:一是設立防汛應急基金。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用以解決汛前應急處險、汛期防汛搶險、汛後堵口復堤、險情處理、物資器材補充和水毀工程恢復等。二是設立水利建設專項基金。按不低於同級財政可用資金5%的比例,納入年初財政預算,用於屬地方負擔的堤防等純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設、除險加固、管理維護等。三是設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專項補助基金。按中央1號文件要求,對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給予適當補助,並實行以獎代投。四是轉移支付資金要列出專項。明確水利項目轉移支付的範圍和額度,並重點安排堤防等純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農村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用工辦法。從制度上保證防汛用工、堤防維修養護等用工的需要。同時,建立水利投入責任體系和考覈獎懲制度。要在劃清事權的基礎上,明確各級政府水利投入責任,並進行年度考覈和專項考覈,嚴明獎懲制度,確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單位人事改革。一是儘快出臺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編定崗實施意見。對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人員編制、級別予以明確,精減富裕人員,穩定水利技術骨幹隊伍。二是將純公益性水管單位的人員工資等基本支出按國務院和省政府文件規定納入縣級財政統一發放。同時,要落實他們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真正能安心工作,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三是要妥善解決好下崗人員的安置問題。首先要從財政拿出資金補足補齊拖欠他們的工資,同時根據政策和實際情況,從財政安排一定的資金解決下崗人員安置經費,享受下崗職工的同等待遇,以解決他們的生活出路。

3、強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農村水利發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強水法宣傳,提高全社會的水法意識。二是要加強水利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隊伍的素質和水平。三是加大執法力度,依法保護水利工程的安全與效益。依法保護水利部門的權益,如依法收回應由水利部門管理的洲土和禁腳等。四是強化水利規費徵收工作。按照有關規定,切實加強水利建設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資源費、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和水土流失防治費、河道採砂管理費、洲灘開發利用管理費等各項水利規費徵收。特別是市本級的水利建設基金要按城市維護稅的15%足額劃撥到位,以緩解水利建設資金嚴重短缺的問題。

4、創新水利發展機制。一是儘快出臺市、縣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辦法。統一明確水利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和標準,提出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方案和步驟。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通過拍賣、租賃、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確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所有權,推進小型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和民營水利的步伐,進一步調動社會參與水利建設的積極性。三是加快發展經營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門的資源優勢,並通過政府大力招商引資,吸引民間資金、外行業資金、外地資金和境外資金,積極發展經營水利,搞活水利經濟,增強水利系統“造血”功能,壯大水利隊伍和水利事業。四是理順鄉鎮水管站管理體制。實踐證明,過去“以鄉爲主”的管理體制不符合我市農村水利工作的實際,不利於農村水利事業的發展,建議恢復“縣鄉共管,以縣爲主”的管理體制。

5、改革農村水費徵收辦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鄉鎮徵收爲主改爲縣財政統一徵收,按照收支兩條線的原則,專戶管理,水利部門列出使用計劃,由政府分管領導批准後及時撥付給水利主管部門使用,以確保水利系統的正常運轉。

此調查報告系作者與個政府部門的相互配合調查下得出的總結報告,希望我們在面對問題的所在時能作出相應決策,爲促進人民生活發展的社會環境提供優質保障。

開展農田水利建設情況調查報告水利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無論是新農村建設還是小城鎮建設,做爲農業大縣的xx縣,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都是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且農業生產效益直接影響xx縣城鄉居民消費水平。近年來,爲確保糧食安全、擴大內需,xx縣加大了對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農田排水等水利工程的建設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於歷史欠賬較多,一些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運行現狀還令人擔憂,配套設施差、保障程度低等問題還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基本情況

xx縣位於x江省東部,地處張廣x與x的銜接地帶,幅員面積x平方公里,轄6鎮4鄉,x個行政村,總人口x萬,其中農業人口x萬,耕地面積x萬畝,屬半山區農業縣份,素有“五山半水四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我縣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降雨量x毫米,水資源總量x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x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x億立方米,全縣人均擁有水資源x立方米。縣域內的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有11條,較大的河流有x,較小的河流有x河等,這些河流均爲x江水系。其中,xx河爲xx江一級支流,xx河的一級支流,其它小河流爲x河的二級支流。

(一)建設情況

多年來,在省、市水利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縣採取民辦公助、政策激勵、資金捆綁等措施,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水利工程建設,加快了水利建設步伐。xx至今,全縣共投入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x億元,新建改造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規模的防洪除澇、農田灌溉、水土保持和城鄉供排水體系,基本保障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目前已建成水庫x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x座,小1型x座、小x型x座,總庫容x億立方米;堤防總長度x公里,堤防保護面積x萬畝,建設穿堤建築物x座;機電井x眼,x壩x處,提水站x處,萬畝以上灌區x處,水田灌溉面積達到x萬畝,配有用水乾渠x條,排水渠道x千米,配套建築物工程橋、涵、閘、壩等各類建築物x餘座;已建人畜飲水井x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積x萬畝。

(二)管理情況

目前,全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有縣管、鄉管、村管、羣衆自管、用水合作組織管理、個人承包租賃等x種形式,農民用水協會組織達到x個。縣水務局下設幾個直屬管理單位:向x個水庫設有直接管理單位,負責庫區工程的管理、維護及夏季防洪。河道處、水資源辦爲行政事業執法單位,擔負着河道、堤防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資源的開採利用和管理;水保站負有生態環境建設管理職能;設計隊負責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規劃、設計、測量、施工、科技推廣等方面提供技術服務工作;灌區、澇區管理單位負責灌澇區的水利工程管理,保證農田及時供水和排水。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着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從總體上看,我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現狀已不能滿足糧食產能不斷提升的需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灌區田間工程不配套。由於我縣不靠近大江大河,前些年不是水利投資重點,灌區田間工程建設時間早,工程標準低、不配套,年久失修。如江河自流灌區共有攔河壩x座,但永久性的只有x座,僅佔x%,其餘均爲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建設的條石壩,建設標準低,工程質量差,加之運行年久、老化失修,實際灌溉排澇能力很低,渠道滲漏嚴重,農田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資源浪費十分嚴重。灌區續建與節水配套更新改造的形勢逼人、任務艱鉅。

二是中小河流防洪堤防標準低。我縣流域面積超過x平方公里的x條中小河流中,已設堤防的還不足1/3,其餘均沒有設堤防,而且建成的堤防多爲砂基砂壩,防洪標準很低,建築物也不配套。按照設計標準x河要達到30年一遇洪水標準,八虎力河、七虎力河等其它中小河流堤防要達到20年一遇洪水標準,目前只達到5—XX年一遇標準,有的堤段斷斷續續,有的堤段爲沙堤,穿堤建築物不配套,存在嚴重的防汛隱患。遇有暴雨極易成災,每年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損失很大。堤防防洪標準亟待提高。

三是控制性工程不足。全縣地表徑流總量x億立方米。目前,縣域內流域面積超過x平方公里的河流多數沒有控制性工程,只在x力河和x河上修建了向陽山水庫。在雙龍河上修建了共和水庫和團結水庫,金沙河上修建了金沙水庫,七虎力河支流修建了x水庫、x水庫,控制面積只有x平方公里,僅佔全縣區域面積的x%。攔蓄地表徑流總量x億立米,只佔徑流總量的x%,在x河、x河、x力河等主要河流上沒有水源控制性工程。由於缺少控制性工程,大量的水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水資源利用率低,抗災能力較弱,浪費現象嚴重,沒有形成優化配置水資源的格局。

四是水源工程分佈不均。xx縣是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尤以旱災爲重,一遇乾旱農業生產損失慘重。目前我縣還有大部分耕地沒有抗旱水源和灌排設施,仍舊靠天吃飯。現有的x眼灌溉井都集中分佈於水田和平原區,山區、半山區、丘陵地帶的旱田灌溉幾乎空白。

五是水土流失嚴重。我縣是全省水土流失重點縣之一,水土流失面積爲x平方公里,約佔全縣幅員面積的x%,高出全省平均數x個百分點,水土流失造成溝壑增多,吞噬良田,淤積河道。同時,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土地沙化、瘠薄,糧食減產。近幾年,雖然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任務,但由於投入不足等原因,僅完成治理面積僅x萬畝,不足水土流失總面積的x%此外,又由於人口增加、建設規劃用地等原因,不斷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務十分艱鉅。這種狀況不改變,農業整體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的壓力很大,生態環境日益惡劣,急需治理的形勢迫在眉睫。

六是建管機制不暢。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減,既有資金短缺的原因,也有機制的問題。目前,大部分農田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運行管理機制。農田水利的投入補償機制未形成,工程水費收取困難,當前推行的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管理體制,由於工程設施落後、思想認識不夠等原因,也遇到了較大困難,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維護經費短缺,水利工程使用週期縮短。同時,農村水利建設涉及面廣、參與建設管理部門較多,部分工程由於沒有水利部門的介入,造成工程質量差、標準低,農田水利建設沒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綜合建管機制。

七是工程管護人力和資金短缺。雖然近年來國家水利投資不斷增加,但資金缺口仍然很大。特別是水利建設投勞投資嚴重不足,目前各地普遍採取由勞動積累工支付維護管理經費,取消兩工後,縣級財政沒有能力解決管護資金,致使大部分防洪灌溉工程管理滯後,工程老化、得不到及時維修,損壞嚴重,進而又形成了新的隱患。尤其是那些存在病險隱患的小水庫和小塘壩,簡單的維修都難以進行,正常防汛備土無法到位,使本來建設標準不高的水利設施更加脆弱不堪。其次,水利工程正常管護難以爲繼。部分小型灌溉工程處於無人管理狀態,嚴重影響了水利設施的良性運行和安全維護。

八是工程佔地協調難。水利工程大部分屬於公益事業。但是在基層,當興修水利工程這樣的公共利益與村民利益發生衝突時,村民代表大會往往是有事不議、有事難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工程正常用地哪怕是涉及到水利工程用地或行洪區內土地,老百姓都是“寸土不讓、寸土必爭”,水利工程用地難以協調,給施工帶來了很大困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受到明顯限制,減少幅度很大。

三、對策與建議

1、要強化地方政府的責任意識,提高基層對水利工作的重視程度。要改變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面臨的諸多問題,地方政府必須要提高重視程度,積極採取各種途徑加強水利設施建設。一要用好政策。XX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必須下決心加快水利發展,切實增強水利支撐保障能力,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可以看出“xx”時期,國家加大對農田水利建設投入的決心和力度,水利建設正進入大投入、大發展的最好機遇期,作爲地方政府必須要搶抓這個機遇,加大對上爭取力度,積極協調,力爭上級更多的資金和項目支持,最大限度地改善當地的水利基礎設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二要放寬視野。地方政府應放寬水利的建設和投資渠道,解決水利建設投資渠道單一依靠政府投入的“瓶頸”問題,要鼓勵符合條件的融投資企業通過直接、間接融資方式,參與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並協調信貸部門加大對涉水工程資金的扶持力度,加快水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要築巢引鳳,精心包裝推介項目,搭建招商平臺,吸引外來投資者參與營利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三要發揮主體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採取多幹多補、少幹少補、不幹重罰等硬性的措施和辦法,調動各鄉、鎮政府加快水利建設的積極性;同時,加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力度,充分調動農民興修農田水利的積極性,發揮其在改造水利設施方面的主體作用,形成上下聯動、同頻共振的水利發展格局。

2、要形成多元投入格局,解決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投融資問題。造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減嚴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必須要儘快建立和完善國家、地方、羣衆等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機制,徹底解決水利工程存在的標準低、不配套、防洪能力弱、控制性工程少的問題。一是各級財政要捨得投入。各級財政要按照經濟增長速度,調整公共支出結構,加大對農田水利工程的投資額度。尤其是地方財政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投資上,應確保在原有基礎上穩中有升、逐年加大,不等不靠、積極主動地改善當地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抗災能力。二是各類資金要捆綁整合。根據“渠道不亂、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將農業綜合開發、水利、扶貧和以工代賑等用於水利建設的資金捆綁使用,採取資金分部門按原渠道管理,項目建設內容按照水利總體規劃進行的方法,集中進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提高農田水利建設的整體效益,最大限度地發揮投資效果。三是民營水利要加快發展。鼓勵和支持發展市場開發和運行機制,本着有利於調動羣衆的積極性、有利於加快水利建設步伐、有利於加強工程管理的原則,制定和完善發展民營水利的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走民建、民有、民營、民受益,“小農水、全民建”的發展之路,解決水利投入資金不足,渠道單一的問題。

3、要做好水利工程規劃,提高水利工程建設的科學性和前瞻性。水利建設,規劃先行。必須從規劃這個基礎抓起,本着“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講求實效”的原則,自下而上編制農田水利建設規劃,逐級審覈彙總,形成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總體規劃。首先,要順應民意。在編制農田水利建設規劃時,要堅持羣衆參與、民主集中的原則,腳踏實地地聽取農民羣衆、農村基層組織的意見,使水利工程建設在規劃時做到傾聽民生、符合民意,科學合理地做好規劃工作。其次,要超前謀劃。目前,多數地區都存在“國家不投入、地方不動手”的問題,上級有政策以後,爲了爭取資金和項目,不顧實際,未經論證就盲目上報,導致項目投產後偏離實際。必須要結合國家水利發展形勢與當地實際需要,安排專項規劃經費,提早謀劃,超前運作,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切實做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項目的前期謀劃儲備工作。立足於早規劃、早落實、早行動,加快水利基本建設步伐,全力推進全縣的防洪工程體系、抗旱工程體系、水土保持工程體系、人畜飲水工程體系建設,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加強水利工程管理,爲推動我縣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隨着樺南縣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口不斷增加,現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城鎮用水需求,要做好城市後備水源建設。即使“xx”期間一些項目不能上馬,也要謀劃水利遠景規劃,強力推進項目前期,通過建設寒蟲溝水庫、“引八濟向”調水工程和向陽山大型灌區爲主的灌排渠道,連接七虎力河、八虎力河、倭肯河等河流和向陽山水庫,形成河湖連通水網體系。第三,要統一協調。隨着國家對“三農”工作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包括農業綜合開發、扶貧和以工代賑等部門都有水利項目,在地方出現了“多龍治水”的現象,由於各部門缺少水利專業人員,甚至個別項目沒有聘請有資質的設計部門進行規劃設計,在建設施工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程標準低、質量不過關等問題,建成後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建議水利部門做好這些項目的統一協調佈局,納入到水利工程建設的總體方案中,由水利部門統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建設,全程參與、監督工程質量和標準,堅決杜絕重複建設和今天建明天改的現象。4、要完善工程管理機制,增強水利工程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着力克服長期以來形成的“重建輕管”的思想觀念,從單一注重建設向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轉變。一要狠抓落實強化制約。要從根本上改變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管理薄弱問題,必須落實好關於農田水利建設管理的法規條例,明確各級政府、社會組織、廣大羣衆的責任,建立保障農田水利建設管理的投入機制,依法建設、管理和使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二要分級負責分類管理。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應根據工程建設規模和受益範圍的大小,深入推進建管分離,主體明晰、責權利統一的良性投入、管理和運行模式,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效果。以我縣向陽山灌區爲例,實行了“分級管理、鑑定管理責任狀”的管理模式,灌區總站和分站鑑定責任狀,用水協會與分站鑑定責任狀,管理者既是承包者也是受益者,既調動了承包者的管理積極性,又能節約管理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要深化水利體制改革,增強水利發展的活力。要按照“抓大放小,改舊促新”的指導思想,轉讓所有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權,激活發展內力。一是深入推進“五小”水利工程改革。深入總結“五小”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的經驗,針對合同不規範、養護不及時、承包期限短、拍賣租賃形式少等問題,總結推廣改革中的成功模式,推進水利工程改革的深入開展,保證水利工程發揮更大的社會效應。二是進一步推進管理體制改革。目前,全員聘任、能上能下的運行機制在基層操作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分離人員的兩險、陳欠工資和買斷費用等問題實際解決起來難度很大,應儘快對水管單位採取定崗定編、轉換機制、管養分離的辦法,從根本上解決水管單位機制不活、經費短缺、人員臃腫、管理粗放的問題。並理順鄉鎮水利助理的權屬關係,將編制、經費上劃到水利系統,提高水利部門對工程建設管理的管理水平。三要放開水利工程的建設權、管理權和經營權。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在搞好試點的基礎上,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單位和個人按照“誰建設、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採取獨資、合資、股份合作等各種形式,興修農田水利工程;採取租賃、拍賣、承包等辦法,進行小流域和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的開發,逐步實現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經營企業化。

5、要強化節水措施,提高水土流失的保護和治理能力。水資源是有限的,在充分利用的同時,要強化節約和保護意識,避免過度使用和浪費水資源現象的發生。一要以轉變運行方式促節水。目前,大多數地區灌溉用水是按畝收費,必須要大力促進節約用水,在完善工程配套的前提下,探索實行農民定額內用水享受優惠水價、超額用水累進加價的辦法,統一計量收費的水價收費方式,打破用多用少一個標準的傳統收費方式,切實提高用水戶的節水意識。二要以加快治理促節水。要加快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加大資金和人力的投入,在控制流失的基礎上,狠抓綜合治理,提高水土資源使用率,改善生態環境。同時,要加大對旱田節水灌溉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以建立旱田灌溉示範園區爲核心,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從整體上提高旱田的節水灌溉和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三要以健全監督體系促節水。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包括林業、畜牧、工業項目佔地等各種原因,控制流失必須要強化綜合治理,針對各種能夠導致水土流失的問題,研究切合實際的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地方性的制度和辦法,建立起縣、鄉、村三級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水土保持監督網絡,有效保護和控制水土流失,遏制人爲水土流失現象的發生。

6、要強化隊伍建設,提高水利隊伍的服務能力和水平。農村水利工作量大面廣任務繁重,且技術性強,打造一支堅強有力、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的基層水利服務隊伍是建設現代新型農村水利的基礎。一要提升隊伍整體素質。加強水利隊伍的教育培訓,採取短訓、輪訓、委培、脫產學習等多種形式,幫助基層水利管理人員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要保障基層水管人員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切實解決晉級晉升、工作條件、生活待遇等具體問題,充分調動基層水利人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二要做好農民技術員的選聘培訓。要在農民中選拔一批懂業務,會指導的人員作爲技術員,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並放寬入口,把農民技術員中的優秀骨幹充實到水利系統,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強化農民的培訓工作,引導農民科學合理地建設、利用和管理水利基礎設施,發揮其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的主體作用。三要發揮村級組織的作用。嚴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議”的原則,健全約束機制,逐步建立農民自願參與、村社自行組織、政府協調服務的組織形式。特別要把加強水利規劃、項目篩選、事前宣傳、效益分析等環節納入議事程序中來,提高議事的成功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