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調查報告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1W
本文目錄個人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個人心得深交所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拉動消費是一項重點工程。今年11月份,國務院連續就促進消費發文並提出“新消費”概念,力挺消費信貸發展。在此背景下,國內首家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馬上消費金融”聯合零壹財經於近日共同發起了關於 “談錢傷不傷感情”的消費貸款服務偏好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四大原因致八成消費者更願選擇在線申請個人消費貸款。

個人調查報告3篇

■調查:8 成人消費寧貸款不找親朋好友

生活中資金短缺時,如何解燃眉之急?在此次參與調研的消費者中,57.48%的消費者表示會優先選擇可以直接借錢的網絡平臺或工具,22.29%的消費者會優先選擇可以在一定額度內賒購或分期購買商品的電商平臺,只有11.44%的消費者表示會優先找親戚朋友或同事借錢,願意找傳統銀行、金融服務類實體網點以及其他途徑的消費者佔比僅爲8.8%。

從數據來看,不管是借錢,還是賒購或分期,有八成消費者願意優先選擇通過在線途徑申請個人消費貸款。調研顯示,“不用考慮跟親戚朋友借錢的面子和人情問題”是消費者願意選擇在線申請的四大主因之一,其他原因分別是“在線申請流程簡單、到款速度更快”、“對借款者要求少、不需要提供抵質押及相關擔保”、“不用親自去線下網點省去很多麻煩”。

“日常生活中個人消費信貸需求是強勁的,特別是年輕一代。但是在國內,依然有很多人對借錢消費的行爲持有不太認可的觀念,這也是很多有消費貸款需求的人不願意找親戚朋友借錢反而選擇在線申請個人消費貸款的原因。”馬上消費金融對調研結果解釋到。

另一方面,在新的網絡環境下,通過移動終端上網的用戶數量不斷飆升,這一點可以通過以下數據得以驗證,調查中,九成以上消費者喜歡在移動端進行借款操作,其中手機應用app是消費者進行在線借款的主要工具,佔比高達58.94%,選擇在微信平臺公衆賬號進行借款操作的消費者佔31.38%,只有9.68%的消費者選擇在pc 端進行借款操作。

針對本次調研數據所得結果,劉志軍做了如下總結,“調研數據洞悉了幾個現象。第一個是互聯網消費信貸需求很旺,消費金融大發展時期來了;第二個是多數有意願借錢消費的消費者都希望得到快捷、方便、有隱私保護的服務;第三個是消費者希望借錢消費也能更多地享有自由支配權,即更偏愛現金,真正做到想消費時不差錢,親戚朋友不談錢。”

■歲末年初:消費貸款要有度

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XX年的春節長假即將到來。每年歲末年初都是千家萬戶的消費高峯,一方面,年底本來就是市民購物、娛樂、旅行的高峯期,另一方面,銀行爲了爭奪信用卡市場,也會推出各種各樣的優惠活動吸引客戶。面對各式各樣的消費貸款優惠,不少持卡人都會產生消費衝動。對此,有平安銀行中山分行方面向記者表示,儘量少取現。對於年底各種消費,不少銀行會推出信用卡透支取現的服務。但是大家需注意,一般銀行對於信用卡取現大多收取3%左右的手續費。銀行會從透支取現當日開始,每天按取現金額的萬分之五收取利息,年利率在18%左右,甚至是目前1年期貸款利率的近3倍。因此,少提現能夠節省不必要的開支。

儘量提早還款。不少持卡人都是到最後還款日時纔去還款,殊不知資金未必能及時到賬,尤其是跨行還款。轉賬延遲會產生滯納金損失,個人信用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首先,信用卡還款儘量提前幾日還款;其次,建議採用信用卡髮卡銀行渠道還款,可避免轉賬延誤時間。

另外,節假日期間很多消費者爲了方便大宗消費,往往會在節前向銀行申請臨時提額,甚至不少銀行還會主動建議持卡人提額,大家要謹記臨時額度是必須在還款日前一次性還款的,不然會導致被罰滯納金,影響個人信用記錄。如果實在需要節前調高信用卡額度,你要記得還款日前,需要一次性還清全部金額。

至於另一方面,廣州e貸方面向記者表示,年底投資者還應提前做好理財規劃。一方面,投資者可以提前留足年末年初期間的消費開支,同時理順以下自身現金流情況;另一方面,對於年底到期的大額理財存款,投資者應借年底節點提前購買收益相對較高的理財產品。考慮到今年銀行理財市場的走弱,大家可以將資產適度分佈在優質p2p、混合型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投資領域。

調查報告個人心得個人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爲期一個月的調研,與其說是一次比賽,不如說是一次學習和體會,無論是相關知識的增長,抑或是比賽時心態的一種鍛鍊和成長,還是比賽過程中的學習和感悟,與隊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方面,我都收穫了很多東西,所以,總的來說,我是很感謝這個比賽的,

首先,感謝一下隊友。一開始,無論是開會還是q上討論時,我表現得都太過……強勢了些(反省),就發表意見時的語氣和態度,現在想來,真的很感謝我的隊友們能夠容忍我,所以,道歉先。以前我堅持的是,我不會去定義自己是一個leader,然後強勢的去支配大家,或者表現出一種盛氣凌人的姿態,反而,我不願去擔當一個領導者的角色,我堅持的是,團體工作中,儘自己的力量,有想法就拿出來跟大家討論,也可能由於這個原因,我發表個人看法時總會很理直氣壯的說出自己的原因,有時就給人一種我很強勢的堅持個人看法,其實我只是這樣在想:我之所以說出我的理由,是想讓大家來指正一下,如果覺得不好,說出建議的那些不足,我會很開心的接受,但是,不瞭解的人,可能爲了所謂的“和氣”和給予我的尊重,只是會認爲這是我強勢的表現,從而選擇沉默或者勉強接受和贊同,想到自己之前也沒跟大家明確的解釋一下,因此給大家帶來很多精神上的壓力或者煩惱什麼的,再次道歉和反省,我以後也會,並且應該注意一下自己講話的語氣和方式,我得深入思考,爲什麼別人同樣是發表個人意見和看法,但是完全不會給人強勢的感覺呢?

其次,就我個人工作而言。我主要負責查閱資料,以及後期,結論和建議方面的一些工作,雖然,在之前的採訪提綱和問卷方面也提供了一些建議,但起的作用不太大。資料這塊,我只是在找一些可以幫助我們在報告中可以適當引用的資料,而忽視了,去研究別人的調研報告製作過程中的亮點和應注意的細節問題等,因此,在調研工作展開的前期,我在大傢俱體去發問卷,統計結果這段時間,沒有好好去思考,查閱,導致在後期報告製作過程中,不能提供一些建設性專業性的想法和思路,沒能合格完成資料查閱這部分工作。另外,在協助製作報告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我都只是提出了概括性的想法和建議,而把具體的實施和製作這部分工作丟給隊友,有時候,提出的想法和建議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浪費大家的時間後才知道不可行,耽誤團隊的工作進度,所以,以後自己提出一個想法後,就應該積極地去驗證它的可行性,然後再具體實施分工,節省大家的時間,

另外,工作態度不夠積極主動,不夠注重細節。工作中,潛意識裏好像覺得自己不是組長,不用從大局去着想 ,組長具體分配我去幹什麼我再去,幹完之後就一身輕鬆了,而不是,主動地去思考整份作品和團體的成效,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工作中哪些地方還有不足,還需要改進,並且,做事兒時不夠注重細節,有了輪廓和思路後,就停止去認真思考了,導致很多工作在實施時才遇到困難,大大耽誤工作進度。

比賽時,在現場,包括ppt展示和現場答辯。首先是ppt的製作和展示,我總結到:ppt的展示內容反映的最主要就是我們的作品製作思路以及我們要強調的作品亮點,因此,內容可以不全面,但是一定要表現深刻,其次,解說時一定要自信坦蕩,要儘量有感染力,我覺得有激情和笑容,就成功了一大半。答辯時,無論回答什麼問題,都最好回到自己的作品上來,讓評委老師相信,你問的我們的報告是可以解釋的,報告是提供了充分的說明和解釋的,我的回答也不是主觀的,是嚴格根據調查得出的,而我,直到決賽時才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最後,此次比賽中,我更看到了隊友們優秀的品質,很值得自己去學習。澤鋒的認真負責,和勤奮努力,錦波的認真思考和嚴謹工作,素端的積極主動,旭瓊和陸勉的踏實……他們讓我更加相信,工作時的認真和積極纔是最重要的,也更加激勵我工作時應該更深入更細緻的去思考問題,因爲那纔是用心去做事兒,也只有那樣,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近一個月的努力換回一個三等獎,我想說,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一開始的時間安排上就有些銜接得不好,該做的事情沒有按預想的按時進行,於是後面的事情安排顯得緊了,特別是寫結論和製作ppt那部分。另外在分工方面也有不少重疊與疏漏,辦事的效率大受影響,比如調查問卷的設計和數據分析方面。最後一點還需要注意的是,感覺在這次調研中小組成員的聯繫還應該再加強的,當然這跟09幹事未有電腦幹系很大。由於大家都基本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一些疏忽是在所難免的。此外因爲上課而沒時間、人手方面的欠缺、學生會單方面的時間變動,都對我們工作展開造成了一些影響。以後要更加註重事前的安排計劃,即使不能胸有成竹,也要做到心中有數。雖然還是有這些不足,但這些在我們今後的工作中都可以學習改進,總體上我們還是順利地完成了此次調研。

這一個多月,相信對大家來說,感受應該多少都有一點吧。以前很少有這樣的一個機會,一羣人爲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我們明白自己的所做不僅關係着自己,更關係着小組,明白這一份責任感相信會讓我們今後的人生獲益匪淺。也是這一份責任感讓我們把我們所深深認同的團隊合作精神投入到這一次的調研中去,儘管也許我們的合作仍不是很理想。我也看到好多組員身上的優點,印象最深的是素端,那工整的體永遠是我自嘆弗如的。除了認真盡責,她在問卷設計、志願實踐還有上臺演講方面所表現的積極與熱情,也很讓我很感動。很希望大家,當然亦包括我自己,無論在今後的工作中還是將來親身投入社會生活,都能擁有並保持這一份積極、熱情,去應對自己將面對的一些事。或許是我比較小心眼吧,三等並不是我的希望。並不是在強調名次的重要性,我們都不是做調研的人,維權部更不是調研部,名次對我們就僅僅是一個數,一個反映我們在這次調研中投入的時間精力在我們的努力配合下能達到的完美程度的數。而這一點在所有的工作中是一致的:通過最有效的配合,讓我們的付出發揮最大的效果。所以,如何有效的搭配安排人員,讓大家形成一種默契,應該是我們思考的一個重點。

感受着大家領完獎的那份快樂,覺得,一個月的付出,值得。

調查報告個人心得,想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裏,希望大家能喜歡。

深交所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個人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日前發佈的《深交所XX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對於註冊制、深港通等今年資本市場重要工作,過半投資者認爲對股市總體利好。

其中,52%的投資者認爲“註冊制改革將增加投資者新股選擇數量,抑制上市發行價格過高現象,對股市總體上是利好”。48%投資者認爲“註冊制改革下垃圾股將被多數人拋棄”。

據悉,該份調查的調查時間是XX年12月至XX年2月,系深交所自XX年來開展的第六次年度調查。

該調查通過網絡在線的方式進行,並對3649個有效調查樣本進行了分析。調查顯示,個人投資者在證券市場的入市資金持續上升。受訪投資者XX年的平均賬戶資產量爲52.1萬元,而XX年這一數爲49.4萬元。

其中,創業板投資者的平均賬戶資產量爲77.0萬元,高於非創業板投資者的43.7萬元。同時股票投資者的總體交易活躍度也在上升。受訪投資者XX年的交易頻率平均爲6.7次/月,而XX年爲5.3次/月。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類型投資產品中,公募基金的投資者佔比降幅明顯,從XX年的59%下降到XX年的37%。

爲了解青年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態度,本次調查首次增加了“青年潛在股票投資者”,認定範圍爲20~29歲之間過去12個月未進行過股票交易的個人。

調查顯示,青年潛在股票投資者主要的投資品種爲互聯網理財產品(57%)、銀行理財產品(48%)和公募基金(23%)。

深交所《XX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發佈

日前,深圳證券交易所完成了《深交所XX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爲全面掌握投資者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和服務工作,提供了大量一手資料。

此次調查系深交所自XX年以來開展的第六次年度調查活動,調查問卷由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與綜合研究所共同設計,內容包括投資者受教育程度、投資者交易習慣與決策方式、證券公司風險教育及投資者服務狀況、投資者對投資產品的需求及互聯網金融的態度等多個方面。既包括在之前歷年調查基礎上的跟蹤調查,也包含一些新的熱點問題。爲保證調查的科學性與嚴謹性,深交所一直委託知名調查機構尼爾森(中國)執行此次調查項目,負責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統計工作。

本次調查時間是XX年12月至XX年2月,與之前5年的調查相比,爲提升調查的科學性與全面性,本次調查在樣本選取上進行了重大調整。首先,爲了解青年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態度與投資者教育需求,本次調查將20~29歲之間過去12個月未進行過股票交易的個人(青年潛在股票投資者)納入調查對象範圍;同時,對於過去12個月進行過股票交易的個人(股票投資者),以30歲爲界限區分了青年股票投資者(20歲~29歲的股票投資者)和非青年股票投資者(30歲以上的股票投資者)。其次,本次調查不再侷限於原來的9箇中心城市,而是依據證券交易的活躍程度,在全國七大地理區域各挑選1~2箇中心城市和3~5個非中心城市,共計36個代表性城市展開調查。

根據不同年齡段投資者的特點,調查採用了網絡在線訪問方式。最終取得的總體有效樣本爲3649。其中股票投資者有效樣本爲3549,最大抽樣誤差

有關調查結果摘錄如下:

一、投資者對股票的投資信心和交易活躍度持續提升

XX年個人投資者對股票投資的信心和交易活躍度都有所提升,主要表現在:

1、個人投資者在證券市場的入市資金持續上升。受訪投資者XX年的平均賬戶資產量爲52.1萬元,而XX年這一數爲49.4萬元。其中,創業板投資者的平均賬戶資產量爲77.0萬元,非創業板投資者的平均賬戶資產量爲43.7萬元,創業板投資者的平均賬戶資產量更多。

2、個人投資者股票投資資產佔比與上年相差不大。受訪投資者XX年股票投資佔家庭總投資額的比例爲29.0%,而XX年這一數爲28.3%。

3、股票投資者的總體交易活躍度上升。受訪投資者XX年的交易頻率平均爲6.7次/月,而XX年爲5.3次/月。分板塊來看,創業板投資者的交易頻率爲6.8次/月,非創業板投資者交易頻率爲6.6次/月。

二、七成個人投資者接受過高等教育,創業板投資者受教育程度高於非創業板投資者

XX年受訪投資者中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佔比爲70%,該比例在XX年爲74%。其中,創業板投資者整體受教育程度更高,其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的羣體比例(76%)較非創業板投資者的這一羣體比例(68%)高8個百分點。

三、投資者資產組合多元化程度變化不大,各類投資品種中,公募基金滲透率較上年下降

XX年投資者的資產組合多元化程度較XX年變化不大,平均每人持有4.39種金融產品,而XX年這一數爲4.49種。各類型投資產品的滲透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公募基金的投資者佔比降幅明顯,從XX年的59%下降到XX年的37%。

四、創業板投資者在收益期望和風險承受能力上仍高於非創業板投資者

創業板投資者XX年平均期望年化收益率爲26.5%,XX年這一數爲25.9%;可承受的虧損率從XX年的23.6%下降爲XX年的22.2%。受訪的非創業板投資者對股票投資的收益期望從XX年的21.8%升至22.7%,可承受的虧損率由XX年的20.7%上升至本年的21.7%。總體來看,創業板投資者無論在收益期望還是風險承受能力上,依然高於非創業板投資者。

五、投資者獲取投資信息的渠道使用上較去年略微下降

總體來看,XX年受訪投資者獲取投資信息的渠道平均爲3.13種,排名前三位渠道分別爲“依據股票價格走勢、成交量變化等技術指標分析”(62%)、“網絡類媒體(如股吧、論壇、微博等)”(45%)、“上市公司招股書、定期報告、臨時公告等信息披露”(39%),這一排序與XX年相同。

從板塊差異來看,創業板投資者在信息獲取方面使用的渠道要多於非創業板投資者,平均信息來源渠道爲3.8種,非創業板投資者爲2.9種。非創業板投資者仍更依賴熟人推薦,而創業板投資者則更注重從股票走勢、公司公告、金融機構研究報告等渠道收集信息後自己做綜合判斷。

六、券商經紀業務競爭白熱化,佣金率維持低值,券商對投資者的服務力度變化不大

XX年證券公司的平均佣金率爲0.07%,與XX年持平。另一方面,在對投資者的服務方面,75%的證券公司會主動和客戶進行聯繫,也與XX年持平;證券公司聯繫投資者的平均頻率爲0.87次/周,聯繫內容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推薦股票或投資產品”、“告知宏觀形勢與政策變化”以及“提示交易風險”,分別佔70%、57%和52%;在聯繫方式選擇上,證券公司主要選擇通過短信(73%)、電話(63%)和電子郵件(49%)。56%的受訪投資者對券商主動聯繫客戶持正面評價,認爲“對自己非常或比較有幫助”,比XX年53%的正面評價比例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七、個人投資者仍普遍認爲融資融券交易風險較大,大都持謹慎心態參與交易;大部分投資者認爲融資融券對股市是“中性”或“正面”作用

XX年交易過融資融券的受訪者比例爲37%,其中近八成(77%)受訪者認爲融資融券交易風險較大,比進行股票買賣時“需要更加謹慎”,平均的融資融券爲34萬元,最大負債金額50萬以下的佔87%。關於融資融券對股市的作用,投資者主要認爲是“中性”(50%)或是“正面作用”(34%),只有16%的投資者持有“負面作用”的觀點。此外,受訪者未開立融資融券賬戶兩大主要原因分別爲“融資融券交易風險太大”(48%)和“不瞭解或沒聽過融資融券業務”(21%)。

八、對於股票期權,投資者瞭解程度不高,主要持觀望態度

對於股票期權,整體來看,10%的投資者表示沒聽說過,57%的投資者表示瞭解很少,只有33%的投資者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此外,對於參與個股和etf期權,投資者目前以觀望情緒爲主,52%的瞭解期權的投資者表示要等推出之後再決定,有10%的受訪者表示肯定不會參與;而對於交易目的,最主要是套期保值(45%),其次分別是套利(32%)和投機(23%)。

九、網絡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及網絡理財等互聯網金融產品滲透率持續加強,投資者對規範p2p網貸行業有強烈期待

調查顯示,第三方支付平臺、網絡理財、網絡銀行是投資者認知度和投資者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聽說過這三種的受訪者比例分別爲87%、85%和79%,使用過或想嘗試的投資者比例分別爲70%、63%和52%。對於互聯網金融風險,投資者最擔心的仍是網絡信息安全風險(佔受訪者40%),其次是虛假信息欺詐風險(佔受訪者23%)。

對於p2p網貸理財產品,99%的投資者採取了風險控制措施,投資者採用的主要風險控制措施分別爲“甄選p2p平臺(如考察其股東背景、註冊資金、管理團隊、交易規模、知名度等)”(65%)、 “投資期限較短、流動性較好的產品”(57%)和“選擇不同的p2p平臺進行分散投資”(52%)。問及如何促進p2p網貸行業健康發展時,投資者最看重的三條措施分別爲“對投資人的資金進行第三方託管”(75%)、“落實實名制”(73%)、“設置一定的行業准入門檻”(71%)。

十、青年股票投資者受教育程度更高,但資產量較少,同時投資知識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對更低;此外,超四成青年潛在股票投資者表示希望進入股市,但缺乏相關投資知識

對於青年股票投資者,其接受過本科及以上教育的比例爲81%,遠高於非青年股票投資者(68%);其平均資產量爲37.9萬,顯著低於非青年股票投資者(54.6萬);主要獲取信息的渠道方面,青年股票投資者更依賴“熟人推薦”(44%,非青年股票投資者爲33%)和“移動互聯媒體”(41%,非青年股票投資者爲34%);而其投資者知識得分(50.7)卻低於非青年股票投資者(58.9)。風險承受能力上,無論是創業板還是非創業板,青年投資者能承受的最大虧損率(分別是19.6%和20.5%)都低於非青年投資者(分別是22.1%和22.5%)。

對於青年潛在股票投資者,該羣體主要的投資品種爲互聯網理財產品(57%)、銀行理財產品(48%)和公募基金(23%)。問及沒有進入股市的原因,超四成青年潛在股票投資者表示“希望進入股票市場,但缺乏相關投資知識”(41%)。此外,該羣體最希望獲得證券投資知識的渠道是“互聯網上搜集並學習所需證券知識”(57%),其次是“購買相關書籍學習”(38%)和“深交所官方微博、微信推送的證券投資知識”(32%)。

十一、從投資者地區差異來看,華東地區投資者資產量和證券投資知識得分最高,中心城市投資者資產量遠高於非中心城市,但在投資知識得分和股票投資佔比上中心和非中心城市相差不大

在證券投資知識得分上,華東地區投資者得分最高(60.1),而西北地區最低(54.6),中心城市(57.9)和非中心城市(57.0)相差不大;平均資產量上,華東地區最高(57.7萬元),西北最低(41.6萬元),中心城市(56.1萬元)遠高於非中心城市(44.7萬元);投入到股票中的資產佔現時家庭總投資金額的百分比最高的爲華東(30.0%),而最低的爲華北地區(26.8%),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28.8%)相差不大。

十二、展望XX年證券市場,投資者對監管層加大對證券違法違規行爲的打擊力度、恢復“t+0迴轉交易”制度、允許未盈利互聯網企業在創業板上市、ipo註冊制改革和深港通開通都有較多期待

對於XX年證券市場,逾七成投資者(72%)希望監管層“淨化市場,進一步嚴厲打擊上市造假、虛假披露、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爲”,過半投資者(51%)期待“恢復"t+0迴轉交易"制度”。此外,關注“允許未盈利互聯網企業在創業板上市”、“ipo註冊制改革”以及“深港通開通”的投資者分別佔46%、45%和40%。

對於ipo註冊制改革,過半投資者(52%)認爲“註冊制改革將增加投資者新股選擇數量,抑制上市發行價格過高現象,對股市總體上是利好”,還有48%投資者認爲“註冊制改革下垃圾股將被多數人拋棄,價值投資、成長投資將逐步成爲市場的主流”,認爲“註冊制改革將導致上市公司ipo提速,股市擴容,對股市總體上是利空”的投資者僅佔30%。對於深港通,在XX年底開通滬港通的背景下,68%的股票投資者認爲開通深港通對深市是利好。此外,85%的股票投資者表示“如果允許未盈利互聯網企業在創業板上市,有必要制定針對性的行業信息披露指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