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和改進鄉鎮工作的調研分析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4W

爲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調動鄉鎮真抓實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加強和改進鄉鎮工作,促進科學發展。

關於加強和改進鄉鎮工作的調研分析

一、鄉鎮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鄉鎮是人民政權的基石、改革的前沿、發展的重點、穩定的關鍵。“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鄉鎮政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如何,直接影響着民心向背、事業興衰、農村發展、政策落實和社會穩定。切實加強和改進鄉鎮工作,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鞏固農村基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鄉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更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橋樑和紐帶,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穿”,上級安排佈署的各項工作有許多都離不開鄉鎮,都需要鄉鎮去抓好貫徹實施。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構建和諧社會,難點在農村,關鍵在鄉鎮,工作突破口與發展潛力也在鄉鎮。鄉鎮工作的真實性、有效性以及工作層次和水平,直接關係着全縣乃至全市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

鄉鎮幹部是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者,是各項工作的落實者,是帶領羣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組織者,是村級黨組織的建設、監督、管理者,是黨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鄉鎮幹部作爲穩固農村政權的骨幹,直接擔負着經濟社會發展、農村法治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態環境建設和耕地保護、公共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管理、突發事件處置及應急管理、處理羣衆來信來訪、黨風政風行風建設等職能,肩負着團結羣衆、教育羣衆、組織羣衆、發展農村、建設農村、穩定農村的重任。意識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因此,鄉鎮幹部特別是鄉鎮領導幹部,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市、縣的各項決策部署,站在適時的高度,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地確立工作思路,找準工作的着力點,紮實推進各項工作,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從三匯口鄉、開縣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分析

(一)三匯口鄉XX年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三匯口鄉地處開縣的西北邊緣,屬全縣的邊陲貧困山區小鄉,與四川省的宣漢、開江兩縣緊緊相連,西漢北魏時期曾在此設立過縣衙,歷史久遠,源遠流長。自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年來,全鄉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了市、縣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紮實工作,全鄉的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爲推動邊陲鄉鎮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主要表現在:

一是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全鄉有8個行政村、48個村民小組,5900多戶、19800多人。XX年全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000萬元,年增長率爲15%,農民人均收純收入2707元,年增長率爲26%,鄉內金融機構存款餘額6400多萬元,比XX年淨增1000萬元,財政實現收支平衡,略有結餘,消赤減債近20萬元。森林覆蓋率達40%。全鄉工作呈現出發展提速、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二是主導產業初具規模。在中央、市、縣強農、支農、惠農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全鄉上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規模農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爲了“三農”工作的主旋律。上山以花椒、中藥材爲主的經濟帶;中山以核桃、銀杏爲主的乾果帶;低壩以早熟梨、油桃爲主的伏淡季水果帶;以三匯水庫、楊柳關爲中心的庫周旅遊業的“三帶一業”經濟骨幹格局已具規模,形成了特色突出的產業體系。利用已形成的花椒、乾果、伏淡季水果、草食牲畜等新的增長點,推動了現代規模農業的培育和形成。安排資金10餘萬元,組建規範化的果品專業合作社,開辦門市,安排專人管理和服務,爲盤強產業,提高應對市場能力、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提供了示範,在市場營銷、金融、技術、信息、質量標準和產品品牌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引導,培育以種、養、加爲主的各類專業大戶200個,使這部分有能力、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在農業中創業、致富中發展,成爲了發展現代規模農業的主力軍。

三是基礎建設步伐加快。根據人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確立了城鎮區、產業區、保護區,按照“量力而行,積極有爲”的方針,加快了全鄉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臨宣二級出省油化公路、小分水至開江的大分水的硬化油化公路,解決了全鄉6個村、15000多羣衆交通出行和物流等問題,通村、通社、通戶的標美公路相繼修建改選,實現社社和85%的農戶通公路,基本上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在靠主公路沿線或靠集鎮的6個村規劃新修居民新村,使300多戶高山農民住上了寬敞、明亮、舒適、安全的“小洋樓”;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整治水庫大壩和渠堰,修建集中、小型、微型等供水工程,基本上解決了全鄉農田灌溉和飲用乾淨衛生水的問題;爲解決邊貿農副產品流通問題,採取開明、優惠的發展政策,盤活集鎮建設用地,大力發展邊貿小集鎮,從原1個建成了現在的3個邊貿小集鎮,修建沼氣池300口,城鎮化水平由5%提高到28%,成爲了帶動和推進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農副產品、信息、人才流和商貿集散中心。

四是社會事業全面推進。大力實施可持發展戰略,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強化依法行政、利益導向、村民自治和生育文化建設,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了6%以內;加大對教育的關注力度,主動出擊爭取資金,整修中心國小,新修基點村校,普及義務教育,使全鄉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達到了99%,真正地體現了最好的房子、最優美的環境、最安全的地方是學校;建立健全基本醫療體系,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機制,新農合參保人數達85%,農民就醫報銷達2萬多人次,報銷金額達到130多萬元,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無錢看病、看不起病的問題;高度關注困難弱勢羣衆,嚴格執行和落實各項惠農、支農、強農政策,將全鄉800多萬元直補、惠農資金全部落實到了農民手中。利用各種特別是村校的閒置資產改造建設3處、可容納100名農村“五保”集中居住的場所,建立健全了農村“五保”老人集中居住或供養的長效機制;健全完善制度,全面實施“五位一體”運行新機制,整合安全、司法、調解、治安、信訪等資源,實行專人值班,流程規範、分工負責、屬地管理、定期排查、預警健全、責任倒查運行模式,出現了民心安定、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鄉村文化事業日趨活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全面實施,困難羣衆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廣播電視、體育等社會事業迅速發展。

五是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衣、食、住、行、用全面改觀,物質生活較爲充裕,人民生活水平從貧窮落後到基本解決溫飽,目前正在向實現小康目標邁進。XX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07元,年增長率實現26%,增長率居全縣之前列。農村人均儲蓄存款餘額由30年前的不足10元增加到XX年的3200多元。農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分別由30年前的不足15增加到XX年的30平方米。全鄉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得到有效解決,90%的農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混樓房。鄉、村幹部、羣衆思上、思進、思發展,同心、同向、同努力,出現了心齊、氣順、風正、勁足、勇爭一流、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二)開縣XX年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XX年,是開縣發展過程中經受嚴峻考驗並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面對異常繁重的移民搬遷任務、極具挑戰的物價結構性上漲、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衝擊,全縣廣大幹部羣衆克難奮進,加快發展,經濟社會取得了顯著成績,主要表現在:

一是經濟平衡較快增長。生產總值達到110·68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地方財政收入達到4·82億,增長率16·2%;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76·87億元,投資增長1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8·65億元,增長25·1%;年未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148·72和29·61億元。

二是農業生產勢頭良好。農業產值達到25·33億元,農業增加值增長7·3%。土地規模經營集中度爲17%,縣級以上龍頭企業41,農業綜合機械化率爲17%,縣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爲60%。

三是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率達到32%,新增硬(油)化公路208公里,完成農村人行便道120公里,建成各類水利工程8549處,新建沼氣池6800口,帶動“三改”5000戶,農網改造覆蓋面達70%,建成康居農房620戶。

四是環境質量得到提高。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縣城區空氣質量達到12級,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均達100%,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森林覆蓋率達39%。

五是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自主研發新技術、新產品40餘項,國家授權量達23項。化解“普九”欠債4121萬元,改、擴建校舍9萬平方米。創建規範化鄉鎮衛生院3個、合格村衛生室93個規範化村衛生室40個,城鄉居民就醫條件改善。“四苗”全程接種率97·1%,住院分娩率83·5%。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10個、村文化室148個,送戲下鄉80場。人口自然增長率3·65%。

六是民計民生持續改善。支農、惠農、強農政策全面落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33元,年增長19·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9%,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提高幅度高於物價指數上漲幅度,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0%。轉移農村勞動力49萬,勞務總收入30億元。減少貧困人口3·5萬。

從偏僻貧困的三匯口鄉、開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顯著成績中可以看出,是全縣各鄉鎮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把中央、市、縣的方針政策同自身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已有的發展條件,努力挖掘發展潛力,不斷創造新的發展優勢的結果,更是全縣各鄉鎮組織鄉、村幹部真抓實幹的具體體現。

對照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衡量,與人民羣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迫切願望相比較,在審視市情、縣情、鄉情和民情的基礎上,我認爲目前鄉鎮工作還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五種類型:

一是思想保守型:個別幹部思想保守,不思進取,工作缺乏緊迫感和事業心;個別幹部面對工作沒有激情,精神不振,面對困難畏首畏尾,工作消極;個別幹部無所作爲,四平八穩,缺乏幹大事、幹成大事的勇氣和魄力。

二是工作模糊型:個別鄉鎮發展思路不清、發展信心不足、發展方式落後、發展質量不高、發展後勁不足,不協調、不均衡的問題比較突出;個別鄉鎮幹部發展意識、責任意識不強,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夠,對工作情況掌握得不很清楚,開展羣衆工作的能力和政策水平不高,真抓實幹的力度不大,工作長期沒有起色、打不開局面,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依然存在,嚴重地影響了農村各項工作的推進和真抓實幹的實際效果。

三是作風漂浮型:個別幹部工作作風漂浮,方法簡單,服務工作不到位,特別是對現代農業產業化服務管理工作不到位;個別事業單位服務工作人員上班不到崗、不到位;個別幹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暢通,有的不作爲甚至亂作爲,幹羣矛盾突出,較爲嚴重地影響了黨和政府在羣衆中的形象。

四是環境驅使型:個別鄉鎮辦公條件簡陋,住宿條件差,生活環境長期處於艱苦狀況,精神文化設施缺乏,生活單調;個別鄉鎮財政運行艱難,幹部工作難、工作苦、待遇低,不調動、老齡化等問題突出,知識化不夠。由此造成幹部工作不安心、不盡力,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有走心、無守心,致使鄉鎮工作被動落後。

五是對象失控型:當今年輕一代的農民思想活躍,與老一代農民相比,集體觀念相對淡薄,參與公益事業建辦方面積極性不高,再加之近年對對農民教育管理失之過寬,導致鄉村公益事業建設十分困難,有的農民在國家實施的重點項目建設中,漫天要價,東阻西撓,向當地政府施加壓力,影響項目建設,給鄉鎮工作造成了極大困難;農村黨員結構不合理,老齡化問題比較突出,基層黨組織缺乏活力。由於大部分農民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不足,致使先進實用技術很難推廣,骨幹產業開發進展緩慢。

上述存在的這五種類型,是我們發展前進中遇到的問題,既有歷史、自然、資源、區位等客觀因素的制約,也有思想、意識、工作、作風等主觀因素的影響,更有體制、機制、技術、資金等中觀因素的束縛,需要我們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鄉鎮幹部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和解決。

三、加強和改進鄉鎮工作促進科學發展的建議

科學發展觀是黨在新時期新階段認識發展、指導發展、實踐發展的重大思想武器,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加強和改進鄉鎮工作,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緊緊圍繞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這一主題,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管理和工作制度,優化發展環境和服務體系,切實加強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增強以鄉鎮黨委爲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努力提升鄉鎮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促進科學發展的能力,爲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有力保證。我認爲應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加強和改進鄉鎮工作,促進科學發展。

一、規範管理,着力探索新途徑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深入分析鄉鎮工作現狀、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新辦法、新途徑,使鄉鎮工作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加符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更加符合人民羣衆加快發展的迫切願望。按照“打基礎、謀長遠,高標準、快速度,抓落實、做到位”的要求,健全完善鄉鎮工作運行程序和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鄉鎮工作職能及其工作範圍,創新管理模式。着力解決工作中存在的不科學、不理性、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努力推進鄉鎮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堅持科學發展、注重實績、羣衆公認、綜合考覈的原則,用新的標準去檢驗工作實績、衡量發展成果、引領發展方向,真正形成一套完善的以實績排名次、憑貢獻定獎懲、按發展論功過的綜合評價機制。在確定對鄉鎮工作進行全面考覈時,應根據鄉鎮的自然條件、發展基礎、資源狀況等進行分類,對每類考覈排名前茅的鄉鎮給予重獎,對符合條件的領導幹部優先重用提拔;對每類考覈排名未位的鄉鎮實行誡免,必要時應對黨委、政府班子進行重新組合,不稱職或不合格的領導幹部實行誡免,必要時應進行降撤職或調離到條件艱苦的鄉鎮工作。對鄉鎮領導幹部應加大交流力度,堅決打破鄉鎮、縣屬單位類別或所謂的級別界限,條件好的要交流到條件差的鄉鎮或單位工作,差的要交流到好的鄉鎮或單位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文件和領導的講話稿中。充分調動和激發基層幹部的工作熱情,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促進農村各項工作不斷向更高、更深層次邁進。

二、發揮優勢,着力培育新格局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當前,金融危機尚未完全見底,工業發展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和制約明顯,加強鄉鎮工作,促進農業發展,是全縣應對金融危機、促進科學發展最現實、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舉措之一。全縣綠色農副產品資源十分豐富,絕大部分鄉鎮均以種植糧食、發展畜牧業爲主,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多樣性的地形地貌特徵,爲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富民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空間。隨着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以發展現代服務業、餐飲業、日雜業、物流業等爲主的第三產業優勢十分明顯,發展前景廣闊,開發潛力巨大,具有很強的輻射帶動作用。必須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經濟園區,培育主導產業,依託各自優勢和區位特點,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各有側重,突出特色;典型示範,分層推進。積極探索把新農村建設做優、經濟做強、事業做好、穩定做實的鄉鎮工作推進模式。調結構、上水平,打基礎、謀長遠,重民生、促和諧,抓落實、做到位,促進鄉鎮工作實現大突破、大跨越、大發展,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產業發展路子。每個鄉鎮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制定好產業發展規劃,做大做強主導產業,調特調優產業結構,加快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優勢產業。着力推進“一戶一色、一社一園、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高效農業示範片,走名、優、特、新、品之路。充分發揮水、土、光、熱等優勢條件,努力發展設施精細的農業園區,大力推廣城郊服務型、市場帶動型模式。着力發展旅遊觀光農業,積極構建縣城與集鎮、集鎮與鄉村之間的“商品鏈”、“資金鍊”、“信息鏈”、“人才鏈”、“交通鏈”;大力發展綠色蔬菜園區,推廣綠色蔬菜食品供應、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模式。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資源、資產、資金,謀劃一批項目,建辦一批企業,培育一批產業,致富一方羣衆。

三、深化改革,着力健全新機制

鄉鎮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是縣域經濟、宏觀經濟發展的基礎。加強鄉鎮工作,促進科學發展,必須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科學理性的態度,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着力破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必須進一步深化鄉鎮改革,切實轉變職能,完善發展機制,應把鄉鎮的主要職能轉變到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強化公共服務、着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維護農村穩定,推進基層民主、促進農村和諧上來。加快完善以鄉鎮管理爲主、行業部門業務指導爲輔的精幹高效的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整合現有鄉鎮事業站所,建立服務優先、依法行政、上下協調、運轉順暢、廉潔高效的農村基層工作新機制。不斷完善縣對鄉鎮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積極推行“鄉財縣管”、“村財鄉代管”、“村級重大事項民主決策五項制度”等,提高鄉鎮財力保障水平。穩妥化解鄉村債務,在鎖定舊債、杜絕新債的前提下,分類進行處置,對公益性債務積極爭取政策逐步予以補貼消化;對生產經營性債務按照市場原則協商解決。積極探索農村項目建設的體制機制創新問題,把國家投資與羣衆投資投勞有機結合起來,把責、權、利有效統一起來,把各類項目資金、資源整合起來,充分調動羣衆參與結構調整、產業開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着力解決政府大包大攬、羣衆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積極探索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新機制,健全完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認真研究制定鄉、村幹部管理意見,突出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縣、鄉之間、鄉鎮之間和鄉鎮內部幹部管理的交流、輪崗,健全完善鄉鎮幹部能上能下、能出能進的用人機制。加快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固本強基工程,全面推行村幹部公開競選制度。對政治覺悟高、工作能力強、農村經驗豐富的村幹部,要招聘爲鄉鎮幹部,村幹部的政治、經濟待遇要逐年予以提高。一村一名大學生的“村官”行動應在3年內完成,優化村幹部結構,增強基層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優化環境,着力打造新平臺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靠鄉鎮來推動,黨的支農、惠農、強農政策靠鄉鎮來落實,老百姓的利益訴求靠鄉鎮來解決,保障民生民計各項工程靠鄉鎮來實現。因此,必須把改善鄉鎮幹部的工作生活環境作爲重點來抓,不斷增強鄉鎮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是實施服務工程,着力提高生活質量。高度重視解決鄉鎮幹部生活方面的實際困難,多渠道籌措資金,下大力氣改善鄉鎮政府機關生活服務設施,推行鄉鎮幹部生活補助制度,努力使鄉鎮幹部的生活條件有明顯提升。市、縣財政要擠出資金,建立鄉鎮幹部生活困難補貼基金,每年應給鄉鎮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專項用於改善困難鄉鎮幹部生活補貼,切實爲鄉鎮幹部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二是實施扶助工程,着力改善文化生活。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文明鄉風,着力營造健康文明、和諧向上的文化氛圍和拴心留人、幹事創業的工作氛圍,爲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保障。採取結對幫扶的辦法,由縣屬單位(部門)一對一幫扶鄉鎮,共同推進鄉鎮政府機關精神文明建設。確定幫扶的單位(部門),應多渠道籌措資金,幫助鄉鎮建好文化娛樂活動中心,購置一批生活、文化、娛樂等必備的生活學習用品,有效改善鄉鎮幹部的文化生活條件。鄉鎮政府要積極創造條件,建設完善圖書閱覽中心、文化娛樂中心、綜合活動中心和籃球場、羽毛球場等文體活動設施,經常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機關文體活動,豐富鄉鎮幹部的業餘生活。三是實施改造工程,着力完善工作條件。加快鄉鎮政府機關基礎設施建設,對於辦公場所不足的,要多渠道籌集資金抓緊建設;辦公場所陳舊的,積極進行整修改造;辦公設施不配套、不完善的,安排採購添置,確保工作正常開展。抓好鄉鎮政府機關院落的綠化、淨化、美化、亮化、硬化工作,着力建設園林式庭院和文明衛生機關。市、縣政府對辦公樓用房差的鄉鎮,要按照地處偏遠、條件艱苦優先的原則,安排資金進行全面改造建設,共同推進鄉鎮辦公樓建設步伐,努力爲鄉鎮工作順利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四是實施培訓工程,着力提升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各級黨校的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強化鄉鎮幹部的教育培訓,採取多種措施、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培訓鄉鎮幹部,在一、兩年內使全縣鄉鎮幹部普遍到縣委黨校接受一次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教育培訓,培養更多的有利於搞好鄉鎮工作的“複合型”人才,不斷提高幹部隊伍素質和工作水平。通過上述工程的實施,切實提高鄉鎮幹部的政治、生活、福利待遇、綜合素質和理論政策水平,使幹部在鄉鎮能夠住得下來、安得下心、幹得成事,促使他們真正地面向農村、服務基層,想百姓事、謀發展計,盡心竭力爲農村羣衆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五、關注民生,着力構建新關係

科學發展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績。鄉鎮幹部處在農村改革發展的前沿陣地,與農民羣衆聯繫最緊密、工作最直接,必須牢固樹立“爲誰工作、爲誰發展、爲誰服務”的理念,每年辦幾件羣衆看得見摸得着的實事好事,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羣衆、發展依靠人民羣衆、發展成果由人民羣衆共享,讓人民羣衆真正獲得實惠。堅持深入羣衆,傾聽民聲,體察民情,關注民生,化解民困。問政於民要問得深,問需於民要問得真,問計於民要問得實。從“富民、育民、惠民、便民、健民、安民”等方面入手,全力落實黨的各項支農、惠農、強農政策。加強以水、電、路、通訊、廣播電視等爲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以鄉容村貌爲重點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切實把農民增收與產業開發、設施配套、環境改善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讓人民羣衆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用上放心的藥品,在良好的人居環境中生產生活,確保人人過得去,力爭人人過得好。切實增強羣衆觀念,對羣衆要有真情,視羣衆爲衣食父母,贏得羣衆的信任;對羣衆要有真心,真心實意聽取羣衆的呼聲,維護羣衆的利益,贏得羣衆的擁護;對羣衆要說真話,不說空話、套話,更不能說假話。同時,要充分發揮農村致富能手的示範帶頭和科技入戶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和政策法制教育,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大力培養新型農民。認真研究新形勢下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問題,把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與產業開發、市場營銷對接起來,着力解決生產經營中政府大包大攬、羣衆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加強農民的思想教育,在農村深入開展“熱愛國家、熱愛家鄉、熱愛集體、熱愛公益事業”和“提高致富奔小康本領”的新型農民培訓教育活動,解決好意識形態領域裏存在的問題,大力倡導鄉風文明,引導農民遵紀守法,正確理解和貫徹執行黨的各項農村政策,構建密切和諧的黨羣幹羣關係。

六、改進作風,着力提高新水平

鄉鎮幹部長年奮戰在農村第一線,在實踐中錘鍊出了能吃苦、能戰鬥、能奉獻的精神,要用這種崇高的精神、務實的作風紮實推進各項工作,把科學發展的着力點放在求真務實上,認真開展“幹部作風年”活動,撲下身子,用心幹事。鄉鎮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當作加快發展、推動工作的重要機遇和強大動力,牢固樹立“不勤政就是腐敗”、“只要用心、就能幹好”、“尋找成功辦法、不找失敗藉口”的理念,切實擔負起“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的重任,高標準定位、高起點統籌、高水平推進,做到工作親自佈置,問題親自過問,矛盾糾紛親自協調,落實親自督辦,徹底改變遇到問題熟視無睹、遇到矛盾繞道走、面對工作避重就輕、面對困難束手無策的狀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集中精力抓落實、做到位,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進村入戶民情日誌”等,做到項目一個一個狠抓、難題一項一項破解、事情一件一件實辦,高效率、快節奏地促進工作落實,真正在抓落實上作表率、創實績、促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