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調研報告(通用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51K

貧困村調研報告 篇1

一、基本情況

貧困村調研報告(通用7篇)

xx村位於xx鎮西南部,屬xx區,總面積5.01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組,725戶2765人,總勞力20xx人,耕地面積4290畝,人均佔有耕地1.5畝,全村2/3耕地流轉給大戶種植經營。現有7名村“兩委”幹部,含下派第一書記1名、大學生村官1名。全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3戶215人,其中一般貧困戶35戶78人,低保貧困戶48戶89人,低保戶23戶31人,五保貧困戶17戶17人。

二、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以來,緊緊圍繞上級決策部署,把精準扶貧作爲全村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以“戶脫貧、村出列”爲工作目標,舉全村之力而爲之,主要工作開展情況如下:

1.精準識別把準關。認真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對貧困人口進行重新識別,村“兩委”幹部每月到戶宣傳扶貧政策,瞭解貧困戶情況,聽取發展意願,謀劃增收措施,跟蹤幫扶項目。

2.精準幫扶結對子。充分發揮市藥監局結對幫扶和駐村工作隊的優勢,構建市、區、鎮、村四級聯動與貧困戶結對子,全村123戶貧困戶做到戶戶有人幫、有人管。

3.精準施策發準力。根據貧困戶發展意願和需求,按戶制定謀劃幫扶措施,全村申報發展產業38戶、光伏發電30戶、危房改造30戶、幫扶就業12戶、社會兜底及其他40戶。目前,全村已通過產業驗收29戶,第一批產業資金按照獎補額度的40%已打卡發放到戶,剩餘9戶正在積極組織第二批次驗收、登記打卡造冊。

針對部分貧困戶無力發展的局面,村“兩委”積極聯繫大戶,以村作爲擔保,由大戶先提供種苗的形式,免費提供給缺少資金和技術的貧困戶先行發展,並簽訂扶貧養殖合同,確保貧困戶敢於養、願意養、養得好,獲得受惠羣衆一致好評。

同時作爲全區居家養老示範點,通過政府花錢購買社會服務的新模式,爲全村32位分散五保、貧困低保老人解決生活後顧之憂,幫助貧困老人解決無人照料、生活起居困難、看病難等問題,每月分4次爲他們提供送餐、助潔、助醫、起居照顧、精神慰藉等服務,切實做到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4.精準管理算好“帳”。村“作戰圖”和“四項清單”全部規範上牆,村作戰體系、脫貧規劃、貧困人口分佈、致貧原因、項目到戶分類清楚明白,脫貧目標、幫扶措施、扶貧責任一目瞭然。扶貧手冊按照“六有”要求規範填寫,實行“一戶一檔”臺賬管理,詳細記錄幫扶項目實施全過程,切實做到識別、幫扶、脫貧全程有據可查、有跡可存。目前,正在結合領導幹部大走訪活動,通過“戶戶到”,看幫扶項目落實情況和幫扶成效,傾聽羣衆意見和幫扶滿意度,幫助貧困戶算好經濟帳,做到心中有數,脫貧有把握。

5.基礎設施穩步推進。投資100餘萬的村集體60KW光伏電站和30戶戶用3KW光伏電站項目已建設完成,正在等待併網發電;投資170餘萬元的8.64公里道路暢通工程,目前路基部分已完工,正在等待檢測,後期將加強調度,加快道路硬化施工;投資14.5萬元的“八小水利”工程,已與施工單位簽訂合同,正在加緊施工中;投資100餘萬的安全飲水工程,正在區水利局的牽頭下穩步推進;投入62萬元涉及30戶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已建成大半,剩餘危改戶正按照計劃逐戶解決。

三、當前存在主要問題

1.村級光伏電站和集中建設的30戶戶用電站,雖然光伏板已安裝完成,但還未能併網發電,產生預期收益;村級光伏電站自籌資金20萬元還未着落。

2.預算100萬元的安全飲水工程,是區招標工程,已完成建設方案,目前正在等待招標結果,項目還未落地施工。

3.部分“三無”戶原先是安排光伏發電受益戶和部分貧困戶因家庭特殊原因,難以有較好的幫扶措施和明顯的幫扶成效,脫貧難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結合當前領導幹部大走訪活動和信息採集工作,逐戶摸清貧困戶目前生產生活現狀,幫扶措施落實情況,幫貧困戶算好賬,做到心中有底;進一步完善扶貧手冊更新和一戶一檔資料整理工作;做好信息採集動態調整和國辦扶貧系統更新維護工作;

2.針對無幫扶措施、有措施無成效的貧困戶,進一步梳理癥結,逐戶逐戶落實幫扶措施,強化幫扶成效;

3.加大村級道路暢通工程、“八小”水利、安全飲水工程、危房改造施工進度;加大與農電公司對接,儘快完成光伏電站併網,儘早產生效益;

4.對照“戶脫貧、村出列”目標要求,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認真梳理,補差補缺,全力以赴做好迎接國家扶貧辦辦、省扶貧辦辦第三方評估工作。

貧困村調研報告 篇2

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統籌城鄉發展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的行動綱領。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協調推進的新農村。而緩解和消除貧困,則是新農村建設的前提和基礎。貧困地區基礎差、底子薄,整體發展水平低,面臨的任務更爲繁重,是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如果連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就根本談不上建設新農村;如果貧困地區建不成新農村,全縣將出現大片的新農村建設"盲區"。沒有貧困地區的發展,就沒有全縣農村的發展。能否有效地推進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將直接影響全縣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因此,扶貧開發是新農村建設中必須優先完成的重要任務。只有通過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改善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貧困羣衆收入,逐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整體素質,才能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本文僅就我縣貧困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難點和對策提出膚淺的觀點。

一、我縣貧困村的基本情況

我縣是廣西的49個貧困縣之一,是梧州市唯一的區定貧困縣,全縣共有78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26個,佔行政村總數的33.3%;全縣農村人口184033人,其中貧困村人口60499人,佔32.8%。20__年底全縣共有貧困人口(人均年純收入在958元以下)23581人,佔農村人口的12.8%。

二、貧困村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基礎環境和條件惡劣。我縣目前還有農村未解決溫飽貧困人口4260人,農村低收入貧困人口19321人,他們大多居住在山區和邊遠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極差,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產出效益低,加上自然災害頻繁,而農民抗禦災害能力又較差。這一系列因素使得要在這些貧困村實現扶貧開發目標困難極大。

2、社會服務體系不到位。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由於多年來投入不足,導致貧困村基礎設施十分落後,特別是農業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問題比較嚴重,普遍存在吃水難、上學難、行路難等問題,二是社會保障不完善。鄉鎮衛生院醫療設施落後,村衛生室形同虛設。因醫保、社保制度未健全,貧困村羣衆無錢治病,大多數農民生了病也是硬撐,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較爲突出。三是文化生活貧乏。貧困村農民看書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情況較爲普遍。由於文化生活貧乏,使封建迷信、賭博等乘虛而入,敗壞了社會風氣,也影響了貧困村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

3、農民整體素質偏低。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但由於歷史原因,貧困村的大多數農民文化水平低,綜合素質不高。據調查,六桂村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數僅佔全村人數的2%,而國小文化程度的則佔58%。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壯年勞力都在外務工,如蘆山村外出打工人數佔全村勞動力總數的72%,六桂村爲64%,六洛村佔61%。留守人員多爲老人和兒童,難以承擔起建設新農村的重任。

4、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近年來,國家加大對貧困村的扶貧力度,採取了多種措施增加農民收入。但由於貧困村自然經濟成份較重,農戶經營規模小、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農村信貸困難、農資價格高質量低和市場調控不力等原因,農民增收仍然十分緩慢。

5、村級組織作用偏弱。農村基層組織特別是村兩委和廣大黨員是建設新農村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但是貧困村一些黨支部、村委會和黨員幹部隊伍現狀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三偏"現象。有的村支部軟弱渙散,後繼乏人。很難成爲領導新農村建設的戰鬥堡壘。有的黨員"雙帶"能力不強,在羣衆中的標杆作用和先鋒作用發揮不好,少數鄉村甚至出現幹部與羣衆關係趨於緊張的現象,直接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的推進。

三、貧困村新農村建設的對策

1、抓組織,發揮黨員幹部作用。貧困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要建設一個富有戰鬥力的村級班子,一支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黨員幹部隊伍。一要組建好村支部。首先要選好"領頭雁",重視培養選拔帶頭人,切實把思想素質好、有能力、羣衆意識和服務意識強的優秀分子選拔爲村支書,建設戰鬥力強的村支部,帶領貧困村羣衆艱苦創業,建設新農村。二要加強幹部隊伍建設,通過"三培兩帶",把優秀村民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和村級後備幹部,解決貧困村班子年齡老化、知識缺乏、缺少後備幹部問題。加強對農村黨員的培訓,着力提高農村黨員創業致富的能力、組織發動羣衆的能力、爲民辦事謀利的能力,爲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三要完善幹部激勵機制。健全村幹部工資保障機制和增長機制,完善村幹部正常離職後一次補發補貼機制,積極探索村幹部"職業化"及養老保險制度的新途徑,使村幹部在政治上有盼頭,工資上有保障,正常離職後有依靠,積極投身 新農村建設。

2、抓規劃,引導科學有序發展。貧困山區的現狀決定了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須從當地實際出發,從制定規劃着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一是科學制定區域規劃,對發展定位、村莊佈局、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和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戰略研究,科學編制村莊建設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社會公共事業發展規劃。二是統籌制定村域建設規劃。突出山區特點,找準每個村的優勢和劣勢,合理確定村莊規模、統籌規劃產業方向、村莊佈局、服務設施和住宅布點,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三是妥善把握規劃制定和實施中的幾個問題。要突出農民的主導地位,認真聽取農民建議;要體現和諧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追求人與自然和諧;要嚴格控制佔用耕地,要合理確立示範點,並實行動態管理;要選好切入點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從農民最關心、最容易見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實施人飲工程、沼氣池建設工程、村道建設工程、茅草房改造工程等。要整合資源和項目,將資金集中起來辦大事、辦好事。

3、抓教育,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樹立"沒有新型農民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大力實施農民"素質教育工程"。一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農民教育責任制,建立培訓基地,改進教育方式,開展農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主要內容和政策措施,營造新農村建設氛圍,引導農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勵農民羣衆發揮好主觀能動作用。二是加強農民技能培訓。進一步完善農民培訓機制,建立縣級統籌、鄉鎮具體負責、行政村配合的培訓組織體系。對農民進行種養加工技術等培訓,使年滿16歲的山區勞動力基本掌握1-2門農業實用技術和非農領域就業技能培訓,培養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培養一批能人,帶動一方發展,搞活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羣衆"的人才效應,引導有一技之長的"土專家""田秀才"搞好幫帶,引導鄉土人才創辦、領辦經濟實體,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三是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文化事業。大力展貧困村的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事業,全面實行兩免一補政策,使貧困村的孩子上得起學,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要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在貧困村推進"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滿足羣衆的文化需求。

4、抓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建設新農村最本質、最中心的內容就是發展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這一要求在貧困村顯得尤其迫切。因此必須採取超常規手段,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一是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要繼續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積極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使貧困農民在農業產業鏈的延伸中獲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繼續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力度。當前,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務工,仍然是貧困村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積極引導農民工有序流動,促使農村勞動力盡快就業,對貧困村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逐步提高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提高收入水平。三是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和鼓勵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引導農民領辦、創辦、合辦民營企業,在致富自己的同時實現共同富裕。

5、抓基礎,改善生產生活條環境。儘快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是廣大農民羣衆的迫切要求,也是推進貧困村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要改善貧困農民生產生活環境,加大對貧困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把鄉村公路延伸到農民集中居住點;要讓貧困村的農民都能喝上清潔、安全的自來水;要積極推廣沼氣能源建設,帶動改圈、改廁、改廚,改善貧困村農民的生活和居住環境;要加強衛生室規範化建設,切實推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四、充分發揮扶貧開發在貧困村新農村建設中的基礎作用

1、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不動搖。農村貧困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後,一些人對扶貧開發工作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經過調查研究證明,農村低保是從生活保障的層面對貧困人口的求助,只能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扶貧開發是從增強貧困地區的發展能力入手,給予項目扶持,奠定發展基礎,兩者不能互相替代。全區""確定的扶持對象沒有變,扶持標準沒有變,扶貧開發政策沒有變,開發式扶貧的方針沒有變,工作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弱。因此,我們要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不動搖,因村因戶制宜採取幫扶措施,加大開發力度,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生產,增強羣衆自我發展能力;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增加收入,增強羣衆自我積累能力。

2、加強協調和指導。我們要按照黨的xx大報告提出的"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提高扶貧開發水平,逐步提高扶貧標準"的戰略部署,牢固樹立"大扶貧"的觀念,充分發揮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組織、指導作用,積極主動做好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統一思想認識,落實工作責任,切實把各項扶貧政策和資金落到實處,爲貧困村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充分顯示扶貧開發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3、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工程。以貧困自然村爲單位的"整村推進"是新階段扶貧開發方式的一個創新,同時也是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20__-20__年,我縣首批實施整村推進工作的貧困村共11個,兩年間,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787.7萬元,在11個貧困村實施村道、橋樑建設、沼氣池建設、人畜飲水工程建設、重點產業開發、勞動力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培訓,使11個首批整推進的貧困村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已順利通過區級驗收。20__-20__年,我縣實施整村推進的貧困村共8個,目前各項工作正在順利推進中。我們要加大整合資金和組織實施的力度,突出抓好基礎設施、產業開發和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及轉移就業三個重點工作,要確保認識、領導、責任、管理、監督到位,通過精心組織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計劃,使貧困村實現人人有飯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適齡兒童能上學、有病能就醫的目標,真正做到扶持一個村,發展一個村,脫貧致富一個村,逐步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4、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各方投入。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加大對貧困村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加大對貧困村交通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以及教育和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投入。提高貧困村羣衆的科學文化素質,改善貧困村羣衆生產生活條件,使貧困村羣衆切實得到實惠。

5、實施貧困農村勞動力全員培訓,努力提高貧困農村勞動力素質。貧困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導致生產力低下、勞動收入低,制約着貧困人口的脫貧。因此,對貧困農村勞動力,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新增勞動力要進行全員培訓。一是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根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產業扶貧要求以及農副產品市場的變化情況,採取集中講授、地頭操作、農家課堂等形式對貧困農村勞動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實用種養技術培訓。二是對有外出務工意願的青壯年勞動力,則根據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進行培訓,達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效果。三是政府組織,多部門參與。政府統籌安排,整合勞動和社會保障、農業、教育、扶貧、工青婦等部門的資源,制訂計劃,落實措施,形成大扶貧大協作大培訓的局面,使貧困村的勞動力得以全員培訓,勞動力素質得以全面提高。

6、着力推進產業扶貧,增加農民收入。圍繞貧困農民增收目的,着力做好產業扶貧這篇一文章,要結合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結合市場,因地制宜,多種形式地引導、扶持。首先要確立主導產業,建立生產基地。以多種形式引導貧困農戶參與生產,使其增加收入。要讓貧困農戶得到信貸資金(貼息貸款)和風險基金的支持、獲得多種多樣的技術服務以及市場營銷網絡的支持。此外還有免費或低價的種苗、肥料和其他多種形式的支持。其次是建立培植扶貧龍頭企業。認真落實信貸扶持政策、財政扶持政策、社會幫扶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等,以各種優惠政策幫扶扶貧龍頭企業,使企業日益壯大,從而帶動、輻射貧困農戶,讓貧困農戶真正獲得增收。

貧困村調研報告 篇3

按照選派辦、扶貧辦部署,爲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到了17個生產隊,對全村精準幫扶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趙橋村概況

趙橋村隸屬肥西縣豐樂鎮,北臨合安路,東靠花新路,南接四豐路,西瀕趙小河。趙橋村總佔地面積約3960畝,有劉大郢等17個生產隊,總人口1682 人,總戶數408戶,總勞力896人,黨員40人(其中外出務工勞力478人,黨員23人),20xx年人均純收入8189元,貧困戶15戶44人,五保 13戶,低保11戶31人。總耕地2615畝,退耕還林365畝,當家水塘35口,佔地約800畝,溝渠41條,總長約12600米。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比較優勢

當前趙橋村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設施設備落後,與發展現代農業有很大差距,發展後勁不足。

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涉及農村道路、安全飲水、清潔能源亟待解決,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尚需提高。

三是農民的思想觀念不能完全跟上時代發展步伐,文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不適宜的生活方式和風氣習俗仍然存在。四是致富帶頭人缺失,多數年輕人外出務工,村中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孕。五是村發展源動力不足,由於村集體經濟積累幾乎爲零,對村裏基礎建設的投入能力不足,黨員平均年齡55歲,無新鮮血液輸入。

當前趙橋村存在優勢:一是交通優勢顯著。往北距離省際公路10公里不到,緊挨着花崗鎮通往新倉的縣級公路,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二是村兩委班子十分團結。衆人拾柴火焰高,同舟共濟開大船。班子團結是幹事業的基礎、幹成事的前提,只要班子成員心往一處想,就一定能爲羣衆謀來福祉。

對推進精準扶貧的建議

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推進 一村一品 建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趙大郢、任郢、潘郢、萬郢、豐收、馬郢、東西基塘,加強農田基本建設,着力打造優質糧生產基地,使其成爲農產品龍頭企業的生產車間和原料基地;在臨近花新公路的王崗、楊灣、下灣、王圩、一棵樹、吳崗,突出發展設施農業着力打造苗木花卉村、棚室蔬菜、現代養殖專業村,努力使其向肥西三崗花木市場看齊,促其成爲合肥市民的下一個菜籃子;在緊鄰花新公路的劉大郢、椿郢,依靠毗鄰的7個當家塘及緊鄰公路的優勢,積極開發鄉村旅遊,發展 農家樂 旅遊產品,着力打造旅遊農業專業村,帶動整個趙橋村的經濟發展。同時,注意集約利用和生態保護,嚴格執行土地利用規劃,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發展。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整治村居環境。加快推進道路、供排水、新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展以整治 髒、亂、差 爲主要內容的 三線三邊 綜合整治工作,促進人畜糞便的高效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水的有效整治,推進家居生活清潔化。堅持發展爲了羣衆,發展依靠羣衆,發展成果由羣衆共享,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羣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深入普及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引入村級衛生所,健全衛生服務體系。聯繫熱心公益的企業共建,幫扶品學兼優的學子,扶持他們完成學業,減輕農村家庭負擔。加快建立、完善五保和貧困老人的救助機制。

提高農民素質,塑造文明新風尚。以培養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新型農民爲目標,以培養 種養 能手、經營能人和鄉村科技人員爲重點,多層面、多渠道培養農村實用技術專門人才。建立政府幫扶、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培訓機制,以各級職業學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農技推廣機構爲依託,加強對農民的農業技術、職業技能的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種養和轉崗轉產的能力。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政策、法律、科技、文化、衛生進村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勇創家業。

加緊成立合作組織,培養現代新農民。堅持從羣衆願望出發,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保持合理的人員結構和知識結構,成立生產合作組織,實現整村推進。注意研究市場,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耕種農作物,做到不跟風,防止市場供大於求,給農民帶來損失。

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營造農村平安和諧環境。努力吸收年富力強、致富能手加入黨組織,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提升基層黨組織帶領羣衆致富的造血能力。加強村民自治組織建設,建立健全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機制,認真落實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各項制度。深入開展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引導農民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增強農民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和自覺履行義務的責任感。鼓勵、引導和支持發展各種農村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提高農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推進社會治安打防控體系建設,建立完善村民規約,廣泛開展創建平安鄉村、和諧鄉村活動,構建靈活多樣的羣防羣治網絡,創建良好社會治安環境。

貧困村調研報告 篇4

一、“十

一五”扶貧工作

20__年來,在上級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縣扶貧工作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xx大、xx大及國家、省、市扶貧開發工作戰略思路,緊緊圍繞《全省扶貧開發綱要》、全縣扶貧開發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突出以扶貧開發重點村整村推進爲主體,以產業扶貧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爲兩翼的“一體兩翼”扶貧開發新思路,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紮實開展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扶貧工作完成情況

以來,我縣扶貧開發認真貫徹落實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方針政策,外爭項目、內抓管理,按照“一體兩翼”扶貧開發思路,不斷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紮實推進各項工作,使我縣貧困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貧困羣衆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農村貧困現象得到了緩解,有力地推動了脫貧致富的進程。三年來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2667.5萬元,其中省級投入8372.5萬元,市級投入1045萬元,羣衆投勞折資達3564.2萬元。

1、整村推進。期間,計劃完成省級整村推進285個。目前,省下達234個,已實施完成163個,正在實施71個;市級配套和市級部門掛鉤實施完成33個。196個整村推進,共投入財政資金2900萬元,完成羣衆投勞折資1245萬元。

2、易地扶貧開發。按照“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的原則,共實施完成易地搬遷安置685戶3050人,其中財政易地搬遷安置560戶2500人,國債易地集中安置123戶550人,共投入財政資金1525萬元,其中國債資金275萬元。

3、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以培訓基地職業技能培訓爲主導,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實施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3200人,其中基地職業技能培訓1200人,短期引導性培訓20__人,共投入培訓資金110萬元。

4、科技產業扶貧。緊緊圍繞縣委、縣人民政府大力發展旅遊、礦產、水電、畜牧、生物資源開發五大支柱產業的發展思路,科學選擇項目。完成戰河鄉5000頭肉牛養殖基地建設,__縣高原犛牛特色資源開發項目,爛泥箐鄉20__畝脫毒洋芋種植示範基地和西川鄉4000畝核桃標準化種植項目,共投入財政資金200萬元。

5、農村民居、安居項目。完成安居工程1436戶,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500戶。共投入扶貧資金1200萬元。極大改善了貧困羣衆的居住條件。

6、信貸扶貧。積極與金融部門合作,利用信貸資金扶持發展種養殖業,促進羣衆增收。共發放扶貧貼息貸款1650萬元。

7、社會扶貧。積極動員各級各部門、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工作,爭取在人才資金技術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實行縣級領導聯繫掛鉤到鄉,科級領導聯繫掛鉤到村委會,部門聯繫掛鉤到村民小組,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到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掛鉤幫扶制度。共累計投入各級各類幫扶項目50個,幫扶資金1450萬元。

(二)主要做法

1、高強重視,加強領導。縣委、縣人民政府始終把扶貧開發作爲統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務來抓,認真貫徹中央、省、市扶貧方針、政策,切實加強對扶貧工作的領導。不斷充實和完善扶貧工作領導班子,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爲組長、縣長爲副組長、縣四套班子及各涉農部門主要領導爲成員的扶貧領導小組,各鄉村層層成立領導小組,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

2、精心組織,落實目標責任。爲把各類扶貧項目落到實處,縣與鄉簽訂了項目實施目標管理責任狀,鄉與村、村與農戶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並對目標管理進行量化考覈,考覈結果列入縣對鄉綜合考評重要內容。把扶貧工作開展得好與壞,作爲考覈提拔使用幹部的重要依據。明確任務,責任落實,精心組織,確保扶貧工作件件有人抓、有人管。

3、嚴格項目資金管理。嚴格按照中央、省、市扶貧項目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對項目資金管理,確保項目順利完成和資金的安全運行。

(1)項目管理。一是瞄準對象,科學規劃。根據先難後易的原則,深入鄉村調查研究,召開村民大會徵求羣衆意見,根據缺什麼補什麼優先解決羣衆最需要、最迫切、最困難的原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篩選項目,自下而上制定規劃項目。二是嚴格公示公告制。省、市項目批覆後,縣鄉兩級通過電視、網站、政府公示欄等形式對項目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爲8個工作日。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對項目實施進度、投資情況、工程質量、資金到位情況進行公示。項目竣工後,設立標誌碑進行公示。做到了項目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後的公示,使項目資金接受社會及羣衆的監督。三是嚴格項目監督檢查。項目實施中,組織財政、監察、審計等部門多次到各項目點督促檢查項目實施情況。縣扶貧辦班子按南中北三個片區,定期或不定期對項目進行跟蹤督促檢查。四是加強項目後續管理。項目完成驗收後,及時進行移交,制定項目後續管理辦法,明確具體管護人,做到誰受益誰管護誰維修,確保項目長期發揮效益。五是嚴格驗收制度。項目實施完成後,先由鄉村自查自驗,再由縣扶貧領導小組逐一對扶貧項目進行縣級驗收,最後報請市級驗收。要求縣鄉兩級驗收覆蓋率達100%。

(2)嚴格資金管理。一是項目資金實行專戶存儲,專賬覈算,專款專用,封閉運行。二是嚴格撥款程序。根據項目實施進度按4:4:2進行撥付。資金撥付實行四級聯籤制(提出用款申請→分管領導→主要領導→紀委書記)。三是實行鄉財縣管鄉用,所有扶貧資金全部在財政直接支付,到戶資金一律實行一折通支付。鄉村不設扶貧項目資金戶。四是結合縣情,制定出臺了《__縣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暫行)》,確保資金到村到戶,規範安全。五是嚴格實行縣級報賬制。完善了資金縣級報賬回補制,每批次資金報賬由用款鄉提出申請,經縣扶貧辦審批後,由縣報賬中心按批覆項目資金補助標準審覈,報賬再回補剩餘資金。六是大宗物資進行招投標統一採購,嚴格管理。七是嚴格審計制度,項目完成後,要對項目資金進行審計,並形成審計意見書。八是每年組織紀委、監察、財政等部門對扶貧項目資金進行一至二次的檢查監督。

4、扶貧先扶智。在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採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農村適用技術培訓,使項目區羣衆戶均有1人掌握1—2項農村適用技術。

5、發揮羣衆的主體作用。始終把農民羣衆作爲扶貧開發投入主體,廣泛動員羣衆參與扶貧工作,積極動員投工投勞。以來共累計投勞折資3564.2萬元,佔總投資的14%。

6、部門協作,整合資金。以整村推進爲平臺,按照“統一規劃、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有效整合各類資金。一是整合扶貧內部各項扶貧資金;二是整合外部門投入。

7、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在發揮羣衆積極參與扶貧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實行社會幫扶和掛鉤扶貧相結合的辦法,形成合力推進扶貧工作。

8、強化內部管理。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不斷加強幹部職工思想教育,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進一步細化職責,落實責任。樹立創新理念,創新工作方法,促進扶貧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主要工作成效

扶貧開發投入資金明顯增加。20__年至20__年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2667.5萬元,其中省級投入8372.5萬元,市級投入1045萬元,羣衆投勞折資達3564.2萬元。投入逐年增加。

貧困人口明顯減少。全縣貧困人口從20__年20.9萬人減少到20__年的18.48萬人,其中貧困人口減少2.42萬人,低收入人口減少0.5萬人。

貧困羣衆收入明顯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__年782元增加到20__年1614元,增加106.39%。

貧困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以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爲載體,着力改善貧困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在整村推進項目中完成農田建設2769畝;通電89件,345.12km,解決用電困難56個村1265戶4535人;通路49件,23.34km,解決了34個村1947戶8627人通路困難;水利工程完成193個件,659.8km,個水池(窖)1199個,解決22050人23708頭(只)牲畜飲水困難,新增灌溉面積5003畝,改善灌溉面積5222畝;1436戶6892人告別了祖祖輩輩居住的茅草房、杈杈房,2500戶居民住上安全抗震民房;易地安置685戶3050人達到了“搬得出,安得穩,能發展”的目標。

產業扶貧取得明顯進展。緊緊圍繞縣委、政府提出的五大支柱產業發展思路,結合村情、鄉情積極扶持特色種養業發展,共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20792畝,引進推廣優良畜種7290頭(匹、只)。

社會事業明顯進步。20__年以來實施農村學校危房改造,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羣衆就學難、就醫難等得到明顯緩解,羣衆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加強農村適用技術培訓,全縣培訓8250人次,實施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3200 人,已轉移輸出3232人。

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認真做好扶貧工作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新建沼氣池105口,節柴竈605眼,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完成種植經濟林果20792畝,進一步增強了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__縣是一個集山、少、邊、貧爲一體的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解放前,__尚處於奴隸制、封建領主制、原始共耕制等多種社會形態。1956年自治縣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開展扶貧工作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和扶貧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中央、省、市的深切關懷下,通過全縣各族幹部羣衆的共同努力,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扶貧工作不斷推進,全縣面貌發生了巨大深刻的變化。但由於基礎差、底子薄、起步晚、發展慢,至今仍是一個全省特別貧困的縣份,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扶貧任務重的縣情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扶貧工作面臨許多困難問題。

一是自然環境差,社會發育程度低,經濟社會發展滯後。__山區面積佔97%,海拔高差達3160米,山高坡陡,生態環境惡劣,多種自然災害頻繁,不少地方已喪失生存發展條件,需要易地搬遷的有13455戶43550人。__縣脫胎於奴隸制、封建領主制,原始共耕制等式多種社會形態,落後的生產關係長期制約着生產力的發展,發展基礎極其薄弱,加之勞動者素質普遍低下,貧困羣衆思想觀念落後,生產技能弱。從縱向比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橫向比發展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到20__年底全縣生產總值19.3億元,財政收入52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14元。

二是基礎設施落後,羣衆生產生活條件差。長期以來用電難、飲水難、行路難、上學難、住房難一直困繞着貧困羣衆。到目前,28645戶11.45萬人、22.42萬頭(只)牲畜飲水困難;21242戶貧困羣衆仍居住杈杈房、黃板房、高危房(部分爲無房戶);468個村民小組未通路;有610個村民小組未通電;70個村委會630個村民小組無自來水飲用;13個鄉無農貿集市;1048個村民小組無衛生室,420個村小組未通廣播電視,527個村小組未建文化活動場所;村小危房230間共18400m2。

三是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開展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以來,由於上級關心支持,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貧困羣衆參與扶貧熱情高漲,投工投勞積極性高,扶貧效益十分顯著,每年減少貧困人口4500人左右。但由於返貧現象突出,貧困人口基數居高不下。到20__年底,按農民人均純收入1067元標準,全縣仍有18.14萬人貧困人口,佔全縣農業人口的78%。這些貧困人口大多數居住在高寒山區和乾熱河谷地區。這些地區生存環境惡劣,生產生活條件差,收入水平低下,生活質量極差,過着吃糧靠老天、穿衣靠救濟的貧寒生活,許多貧困家庭家產不足千元。

四是投入與需求矛盾加劇,扶貧難度大。全縣有15個鄉鎮、91個村委會(社區)、1152個村民小組。1065個貧困村民小組中,被省列爲整村推進範圍的有285個,僅佔貧困村民小組總數的26.7%;已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的貧困村民小組,因投入太少,15萬元的財政資金投入解決不了村民的更多實際困難,難以實現實施一個村、脫貧一個村的目標,許多已實施項目的村仍用電難、行路難;因原居住地喪失生存發展條件就地脫貧無望而搬遷的人口達5200人,但因易地開發指標少,實際享受補助政策的僅佔搬遷總數的25%;未實施整村推進的貧困村,大多山高坡陡,交通閉塞,居住分散,項目實施難度大,投入效益明顯降低。

五是產業發展基礎弱,貧困羣衆增收難度大。受自然地理條件的制約,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單一,結構不合理,效益不明顯。近幾年來,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扶持發展了一批特色種養業,但因投入不足、不成規模、銷售難度大、商品率低等原因,增收的效果不夠明顯。自去年以來,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農產品出現滯銷、價跌,使好的收成變不成好的收入。另外,隨着農民工進城務工人數的急劇增加,許多貧困村已無青壯年勞動力,這對於培植貧困地區的產業和提高生產技能也帶來了不利影響。

三、近期扶貧工作目標及重點任務

根據新的形勢任務要求,按照中央、省、市會議精神,結合__實際,縣委、縣政府進一步調整扶貧工作思路,確定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緊緊瞄準貧困羣體和貧困對象,突出抓好扶貧整村推進,加快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強化勞動力培訓轉移,落實多項扶貧措施,進一步改善貧困羣衆生產生活條件,皺褶提高貧困羣衆自我發展能力,努力增加羣衆收入,加快推進社會發展,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到20__年的扶貧工作目標和任務是: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充分整合各類資源,加大投入,擴大扶持範圍,基本消除無電村、無路村,基本實現鄉鄉有特色產業、村村有增收項目,基本完成易地搬遷任務,解決貧困地區人畜飲水困難問題、貧困農戶住房困難問題,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根據扶貧工作思路,圍繞上述工作目標,今後三年的主要工作任務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對扶貧工作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的認識,切實把扶貧工作作爲統攬全縣經濟社會全局的中心工作重抓,努力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扶貧”工作格局。進一步充實加強縣鄉扶貧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不斷理清工作思路,採取更加紮實有效的措施,紮實抓好各項扶貧工作,積極探索符合縣情、具有特色的__扶貧工作模式。進一步落實扶貧工作目標責任制,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完善工作辦法措施,分解工作目標任務,整合各類資源,發揮羣衆參與積極性,把扶貧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二)實施“一體兩翼”戰略,突出抓好重點工作

一是整村推進。積極爭取將全縣未列入省級整村推進規劃的780個貧困村和因災返貧的85個貧困村列入近三年內整村推進實施範圍科學制定規劃,合理選擇項目,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優先解決與脫貧關係最大、羣衆最關心、要求最迫切的問題。加大資金整合力度,以縣級整合爲主,以整村推進爲平臺,按照“統一規劃、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將整村推進與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整治、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易地扶貧搬遷、“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等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實施一個村、改變一個村、發展一個村。積極爭取整鄉推進項目,按照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州市縣自籌、省級補助、多方投入、合力攻堅的原則,每年選擇一至二個鄉鎮開展整鄉推進扶貧。

二是產業扶貧。根據__縣情,結合縣域經濟發展和產業佈局規劃,選擇優勢特色產業給予重點扶持,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路子。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用好用足用活信貸扶貧政策,扶持發展一批優勢特色產業,把貧困羣衆增收致富建立在產業支撐的基礎上,扶持發展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建立企業與貧困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機制,努力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突出抓好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運用,啓動實施“雙百”工程(每年扶持發展100戶種植大戶、100戶養殖大戶),努力提高生產水平和增收效益,確保每戶至少有一名掌握1—2門實用技術,每戶年均銷售一頭商品畜,戶均有一項可靠的增收產業。力爭3年內扶持重點龍頭企業10個,實施畜牧品種改良3萬頭(只),種植核桃100萬畝、木瓜10萬畝。

三是勞動力轉移培訓。進一步提高對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它作爲一項重要的產業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實現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多層次、寬領域轉移就業,最大限度地增加農民務工收入。實施分類指導,採取對外輸出與就地轉移相結合、引導培訓與基地培訓相結合的辦法,努力實現勞務輸出由數量追求型向質量效益的轉變,由追求單純增收型向追求培植產業提高素質型轉變。3年內完成勞動力培訓轉移1萬人以上,確保培訓後職業資格證書獲證率不低於80%,培訓後穩定轉移就業率不低於85%。

(三)落實扶貧措施,做好各項扶貧工作

一是易地搬遷。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做好分類建檔立卡工作,堅持政策標準,嚴把扶持對象,協調利益關係,完善管理措施,充分尊重安置農戶意願,採取多種安置方式,實施好易地開發扶貧項目,解決好特困羣衆生存發展問題。力爭每年實施5000人易地扶貧項目。

二是安居工程。我縣貧困農戶住房特別困難,黃板房的簡陋程度決不亞於茅草房,且三五年需重建一次,生態破壞力強。實施對黃板房的改造,不僅是貧困羣衆的迫切需要,是民心工程,而且是貧困地區保護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德政工程,同時也是促進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需要,是和諧工程。目前我縣尚有2.1萬戶貧困戶居住在極其簡陋的黃板房內,有3.5萬戶農戶的住房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力爭每年實施7000戶安居工程,3年內基本消除黃板房,實現貧困戶戶戶有安全可靠的住房。

三是社會幫扶。繼續抓好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掛鉤扶貧和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工作,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充分調動貧困羣衆參與積極性,努力構建“大扶貧”的工作格局。積極爭取,協調服務,爭取外部力量對__扶貧地區的更大扶持,紮實做好與中央、省、市掛鉤單位的協調聯繫,配合服務。

(四)加強項目管理,確保資金安全

嚴格執行《__省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制定和完善更加紮實有效的管理辦法措施,切實做到扶貧資金專戶儲存、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封閉運行。認真執行項目資金公示公告制,廣泛接受社會監督;認真執行項目報批審查制,嚴格按批覆實施項目;建立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落實項目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加強施工管理和質量監督,確保工程質量;落實大宗物質詢價採購,統一管理制,並逐步把它納入政府採購範圍,嚴把物質價格質量;嚴格執行扶貧資金分期撥付和回補報賬制,加強項目資金審計工作,確保扶貧資金安全;加強內業工作,完善後續管理,探索產業滾動發展,按要求設立標誌碑,簽定廉政合同,強化項目驗收。

(五)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工作水平

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爲契機,進一步加強扶貧系統內部自身建設。深入調查研究,適時開展專題調研,理清扶貧工作思路,探索新辦法措施,創造性地開展好工作。完善項目資金管理制度,落實工作目標責任,實施項目工程全過程的管理監督,嚴把重點環節,確保不出問題。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建立工作激勵機制,明確崗位職責和業務分工,加強協調聯繫,增強責任意識,發揚敬業精神,樹立團結實幹的工作形象。加強業務培訓,改善工作條件,緩解公用經費困難,使扶貧辦的自身建設逐步適應扶貧工作的需要。

四、意見建議和請求事項

1、請求恢復我縣藏彝地區待遇,給予特殊政策扶持,或針對小涼山地區特殊情況,制定特殊政策,給予重點扶持。

2、請求將未列入省級整村推進計劃的貧困村和未解決溫飽的貧困村共865個村,列入三年內省級整村推進計劃範圍,每村投入的財政資金增加到30萬元。

3、請求安排專項資金,分三年度基本消除無電村、無路村,每年安排不低於7000戶的安居工程項目。

4、請求對原搬遷未享受補助的搬遷戶,在3年內給予落實補助政策;每年安排不低於5000人的易地開發扶貧項目。

5、請求每年安排500萬元財政資金用於扶持畜種改良和發展特色養殖業;每年安排500萬元財政資金扶持發展核桃、木瓜等經濟林果和特色種植業。

6、請求每年安排小額信貸扶貧資金5000萬元以上。

7、請求將我縣列入互助資金扶持對象,每年安排2-3個互助資金扶持項目。

8、請求每年安排基地職業技能培訓1000-1500人,安排指導性轉移培訓5000人。

9、請求把我縣列入縣級整村推進範圍或每年安排2個鄉實施整鄉推進項目。

10、請求加大中央、省級部門掛鉤扶持力度,增加掛鉤部門數量。

11、請求安排資金支持特困縣扶貧辦自身建設,改善辦公條件,單列項目工作經費,加強業務培訓。

貧困村調研報告 篇5

一、xx鎮鎮情

xx鎮位於信豐縣東部,國道信安線穿境而過,東臨大橋鎮、新田鎮,南臨安遠縣、安西鎮,西接大塘埠鎮、嘉定鎮,北靠贛縣。屬贛南四大名鎮之一,有“頭唐江二”之說。鎮內田疇肥沃,水源豐沛,物產豐富,是信豐縣產糧大鎮之一,林業資源豐富,其中金盆山爲國家級森林公園,素有“贛南小廬山”之稱,農土特產全縣翹楚,早年有“粉幹、豆腐、腐竹、番薯粉”等四寶,今添“臍橙、生豬、蜂蜜、甜玉米”等新四寶。縣新型動力能源產業園大唐工業園坐落太平、天光兩村,鎮內現有溫氏、諸信、正邦等多家國家級、省級大型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幅員面積3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355畝(其中水田面積25194畝、旱地面積3161畝),林地面積227677。5畝,公益林面積25814。5畝(其中國家公益林面積19628。9畝,省級地方公益林面積6185。6畝),果業面積6023。51畝,菸葉面積1050畝。

全鎮轄1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30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931人,其中新屋村爲省級貧困村,另有石背、中坑、餘村、天光、楓樹、圳玄和李田七個市縣級貧困村,截止目前全鎮還有貧困人口966戶、3017人。其中完全喪失勞動力的低保、五保的貧困人口1330,實施精準扶貧的扶貧對象450戶1687人。

二、精準扶貧工作階段性開展情況

一是“三項保障”體現領導高度重視和組織有力。20xx年和20xx年是全面啓動落實《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9]25號)和省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方案》(贛辦字[20xx]19號)的重要年,也是優化整合扶貧資金、大力實行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到村到戶的關鍵年,xx鎮作爲貧困人口較多的農業重鎮,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積極主動,不甘人後,做了不少工作。鎮裏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爲組長的領導小組,並抽調扶貧、民政等部門的“老中青”幹部,組建全新的扶貧辦公室,專門負責精準扶貧工作,村裏以太平畲族村、新屋村爲試點,組建村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抽調專人成立扶貧工作站,做到有機構、有專人、有資料。

二是“三個精確”確保貧困戶識別有理有效有別。全鎮轄1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30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931人,每家每戶情況怎麼樣,哪些家是貧困戶,原來的貧困戶是否已脫貧,是否有返貧現象存在?這些都是精準扶貧基礎工作亟須弄清楚的問題,對此,20xx年下半年,根據上級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xx鎮組織人員力量下村入組,按照“三個精確”的要求對全鎮的貧困戶認真識別。即流程精準。設立村級貧困對象民主評議小組,對遞交申請的農戶進行年人均純收入調查,按照從低到高進行排序後,初步確定扶貧對象名單;並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對初選名單進行表決確定;然後由鎮黨委政府審覈後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後報縣扶貧和移民辦複審,審定後在各村進行公告。嚴格按照“申請、調查、初選、表決、審覈、公示、複覈、公告”程序,把真正的貧困戶對象公開、公正、公平的識別出來。對象精準。通過全面摸排、村級民主評議公示、鄉鎮審覈公示等程序,最後確定出全鎮貧困人口爲966戶共3017人,全部納入精準扶貧對象行列。定位精確。對造成農戶貧困的因素進行具體分析,並分門別類,將識別出的貧困戶劃分爲“一般貧困戶、扶貧低保戶、低保戶、五保戶”等四種類型,對全鎮一般貧困戶438戶1641人、扶貧低保戶12戶46人、低保戶442戶1244人、五保戶74戶86人一一登記造冊,並建檔立卡,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鎮有簿”。

三是“三合一”建檔立卡完善貧困戶信息管理。對於精準扶貧工作,資料信息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工作,xx鎮在原有基礎上不斷豐富完善貧困戶的信息管理,初步行成“三合一”貧困戶信息檔案。即紙質戶情卡。按照國家統一的貧困戶建檔立卡要求,爲每一戶建立了戶情卡(見附件一),使貧困戶家底一目瞭然。電子檔案。對照紙質戶情卡,將貧困戶的信息錄入到市、縣、鎮、村四級與“三送”工作平臺互聯互通扶貧信息系統平臺,實現各級各部門(單位)與貧困戶信息直通,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影像資料圖。xx鎮正着手採集收集貧困戶的影像資料,一張照片或是一段視頻承載着兩個主題:農戶的致貧原因和脫貧願望,爲後期的結對幫扶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在精準扶貧工作啓動後全面鋪開的元年,xx鎮在這方面雖然在不斷完善基礎工作,並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但仍有不成熟之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我們的走訪調研中,就發現了一些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少數村組存在宣傳力度不夠、渠道過窄、甚至內容不對的問題。精準扶貧政策是國家近期的一項大的惠民利民政策,本應該廣而告之,做到家喻戶曉,盡人皆知,而且要正確的解讀,但在我們的調研過程中,一些偏遠地區的村組的一些羣衆卻並不知情,或是隻是知道個大概,不知其所以然,甚而有些農戶把這項工作當成了“評先評優”的面子工程,在工作人員進行調查摸底時,不配合反而藏窮掩貧,生怕別人笑話他的貧困。

(二)農民思想上的貧困成爲貧困戶脫貧的致命障礙。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許多貧困人口由於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很大差距。加之貧困戶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落後,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儘管有些貧困戶有擺脫貧困的願望,並不斷努力嘗試,但由於思路不清,觀念不明,缺少引導,導致失敗,最終失去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

(三)農民收入難以估算增加了精準能識別難度。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元經濟相互交織混合發展,給準確調查覈實農戶收入增加了難度。加之,受農業經濟效益低而不穩影響,近年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勞務收入成爲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羣衆的一些隱性收入較難掌握。

(三)農村情況錯綜複雜增加了精準扶貧難度。一是隨着青壯年勞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婦女、兒童、老人,實際長期居住人員不足三分之一,在農村實施規劃扶持項目中出現勞力緊缺和種植項目後期管護難到位的現象。二是一些幹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責任心不強,作風不民主,對貧困人口認識有偏差,認爲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是搞形式,扶貧到戶不一定能兌現,導致鄉村幹部對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不夠重視。三是精準識別要求規劃到村、幫扶到戶、差別到人,而識別過程缺乏剛性標準,難以做到讓羣衆心服口服。

四、下一步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推進認知共識。拓寬宣傳渠道,精準扶貧工作宣傳教育的重點是,幹部達成精準扶貧共識,羣衆增強脫貧致富信,將精準扶貧工作作爲中心工作,鎮村的很多工作都可以圍繞精準扶貧工作的需要來展開,宣傳教育的方式要靈活多樣,大會小會不忘提,主要街道路口樹立專門宣傳欄,深入村組開展與精準扶貧相關的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形成精準扶貧大合唱的濃厚氛圍。

(二)統籌把握好外部幫扶和自我奮鬥的關係。強調,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俗話也常說,人窮最怕志短,扶貧必先扶志。要教育引導貧困羣衆堅定戰勝貧窮、改變落後面貌的信心和決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要讓貧困羣衆參與扶貧開發規劃制定、扶貧項目建設、扶貧項目管理和監督的全過程,充分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民主權利,充分調動他們自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組織實施方面,xx鎮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實行點與面相結合的方式,階段式推進工作,先通過抓實有代表性的兩個村,形成可操作、可複製、可借鑑的工作模式,再在其他村進行全面推廣。

(三)探索“自助餐式”幫扶思路引導貧困戶主動脫貧。

根據上級有關要求,xx鎮秉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理念,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工作思路,對貧困戶實行分類定向精準幫扶。按照分類,對因病、因災、文化水平低、勞動技能低下、目前尚無致富門路等具有發展能力的扶貧開發戶與扶貧低保戶歸類爲一類貧困戶,對殘疾、智障、孤寡、缺勞少力等沒有發展能力無法幫扶的低保戶與五保戶歸類爲二類貧困戶。xx鎮精準扶貧領導小組初步形成了“自助餐式”幫扶思路,“政府主廚,農戶點單”,xx鎮黨委政府制定了農戶“菜單”即《xx鎮精準扶貧幫扶措施情況表》。表中將二類貧困戶統一歸爲政策保障類,這些貧困戶需要政府堅決落實“保障兜底”輸血政策,通過民政社會救助維持其基本生存,逐年脫貧;而一類貧困戶則進一步劃分成產業項目扶持類、教育扶持類和就業扶持類,這類人員成爲精準扶貧的主體,對此,xx鎮結合本鎮實際,形成了自己的幫扶思路。

一是產業項目扶持。xx鎮內田疇肥沃,水源豐沛,物產豐富,是信豐縣產糧大鎮之一,林業資源豐富,農土特產全縣翹楚,早年有“粉幹、豆腐、腐竹、番薯粉”等四寶,今添“臍橙、生豬、蜂蜜、甜玉米”等新四寶,在這些以形成的產業優勢和資源稟賦的基礎上,鼓勵貧困戶積極創業,或養殖業,或種植業,或小食品加工業,政府在相關領域給與支持和幫扶。

二是就業扶持。一是依託縣新型動力能源產業園大唐工業園、溫氏、諸信、正邦等家國家級、省級大型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和農伯樂蔬菜基地,解決貧困戶中有就業意向和勞動能力的人的就業,幫助增長其家庭收入,今早脫貧;二是大力實施“雨露計劃”,提升貧困家庭勞動力創業就業技能。

三是教育扶持。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是生活和精神上脫貧的根本之策。xx鎮貧困人口在校教育人數爲682,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上人員有93人,加大對這些貧困生的資助力度,保障他們的穩定升學及畢業就業是培養貧困戶脫貧力量的重要舉措。

此外,還要進一步摸索建立易操作的剛性識別標準。國家、省因制定出臺科學、合理、易操作的貧困戶識別評判標準和辦法,目前的識別評判辦法不科學,操作性不強,識別出來的對象難於讓羣衆信服,容易引發社會矛盾,而各級應儘量使識別過程和程序的公平、公正和公開,確保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

貧困村調研報告 篇6

一、“十

一五”扶貧工作

20xx年來,在上級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縣扶貧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xx大、xx大及國家、省、市扶貧開發工作戰略思路,緊緊圍繞《全省扶貧開發綱要》、全縣“”扶貧開發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突出以扶貧開發重點村整村推進爲主體,以產業扶貧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爲兩翼的“一體兩翼”扶貧開發新思路,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紮實開展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扶貧工作完成情況

“”以來,我縣扶貧開發認真貫徹落實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方針政策,外爭項目、內抓管理,按照“一體兩翼”扶貧開發思路,不斷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紮實推進各項工作,使我縣貧困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貧困羣衆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農村貧困現象得到了緩解,有力地推動了脫貧致富的進程。三年來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2667.5萬元,其中省級投入8372.5萬元,市級投入1045萬元,羣衆投勞折資達3564.2萬元。

1、整村推進。“”期間,計劃完成省級整村推進285個。目前,省下達234個,已實施完成163個,正在實施71個;市級配套和市級部門掛鉤實施完成33個。196個整村推進,共投入財政資金2900萬元,完成羣衆投勞折資1245萬元。

2、易地扶貧開發。按照“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的原則,共實施完成易地搬遷安置685戶3050人,其中財政易地搬遷安置560戶2500人,國債易地集中安置123戶550人,共投入財政資金1525萬元,其中國債資金275萬元。

3、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以培訓基地職業技能培訓爲主導,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實施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3200人,其中基地職業技能培訓1200人,短期引導性培訓20xx人,共投入培訓資金110萬元。

4、科技產業扶貧。緊緊圍繞縣委、縣人民政府大力發展旅遊、礦產、水電、畜牧、生物資源開發五大支柱產業的發展思路,科學選擇項目。完成戰河鄉5000頭肉牛養殖基地建設,**縣高原犛牛特色資源開發項目,爛泥箐鄉20xx畝脫毒洋芋種植示範基地和西川鄉4000畝核桃標準化種植項目,共投入財政資金200萬元。

5、農村民居、安居項目。完成安居工程1436戶,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500戶。共投入扶貧資金1200萬元。極大改善了貧困羣衆的居住條件。

6、信貸扶貧。積極與金融部門合作,利用信貸資金扶持發展種養殖業,促進羣衆增收。共發放扶貧貼息貸款1650萬元。

7、社會扶貧。積極動員各級各部門、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工作,爭取在人才資金技術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實行縣級領導聯繫掛鉤到鄉,科級領導聯繫掛鉤到村委會,部門聯繫掛鉤到村民小組,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到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掛鉤幫扶制度。共累計投入各級各類幫扶項目50個,幫扶資金1450萬元。

(二)主要做法

1、高強重視,加強領導。縣委、縣人民政府始終把扶貧開發作爲統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務來抓,認真貫徹中央、省、市扶貧方針、政策,切實加強對扶貧工作的領導。不斷充實和完善扶貧工作領導班子,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爲組長、縣長爲副組長、縣四套班子及各涉農部門主要領導爲成員的扶貧領導小組,各鄉村層層成立領導小組,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

2、精心組織,落實目標責任。爲把各類扶貧項目落到實處,縣與鄉簽訂了項目實施目標管理責任狀,鄉與村、村與農戶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並對目標管理進行量化考覈,考覈結果列入縣對鄉綜合考評重要內容。把扶貧工作開展得好與壞,作爲考覈提拔使用幹部的重要依據。明確任務,責任落實,精心組織,確保扶貧工作件件有人抓、有人管。

3、嚴格項目資金管理。嚴格按照中央、省、市扶貧項目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對項目資金管理,確保項目順利完成和資金的安全運行。

(1)項目管理。一是瞄準對象,科學規劃。根據先難後易的原則,深入鄉村調查研究,召開村民大會徵求羣衆意見,根據缺什麼補什麼優先解決羣衆最需要、最迫切、最困難的原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篩選項目,自下而上制定規劃項目。二是嚴格公示公告制。省、市項目批覆後,縣鄉兩級通過電視、網站、政府公示欄等形式對項目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爲8個工作日。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對項目實施進度、投資情況、工程質量、資金到位情況進行公示。項目竣工後,設立標誌碑進行公示。做到了項目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後的公示,使項目資金接受社會及羣衆的監督。三是嚴格項目監督檢查。項目實施中,組織財政、監察、審計等部門多次到各項目點督促檢查項目實施情況。縣扶貧辦班子按南中北三個片區,定期或不定期對項目進行跟蹤督促檢查。四是加強項目後續管理。項目完成驗收後,及時進行移交,制定項目後續管理辦法,明確具體管護人,做到誰受益誰管護誰維修,確保項目長期發揮效益。五是嚴格驗收制度。項目實施完成後,先由鄉村自查自驗,再由縣扶貧領導小組逐一對扶貧項目進行縣級驗收,最後報請市級驗收。要求縣鄉兩級驗收覆蓋率達100%。

(2)嚴格資金管理。一是項目資金實行專戶存儲,專賬覈算,專款專用,封閉運行。二是嚴格撥款程序。根據項目實施進度按4:4:2進行撥付。資金撥付實行四級聯籤制(提出用款申請→分管領導→主要領導→紀委書記)。三是實行鄉財縣管鄉用,所有扶貧資金全部在財政直接支付,到戶資金一律實行一折通支付。鄉村不設扶貧項目資金戶。四是結合縣情,制定出臺了《**縣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暫行)》,確保資金到村到戶,規範安全。五是嚴格實行縣級報賬制。完善了資金縣級報賬回補制,每批次資金報賬由用款鄉提出申請,經縣扶貧辦審批後,由縣報賬中心按批覆項目資金補助標準審覈,報賬再回補剩餘資金。六是大宗物資進行招投標統一採購,嚴格管理。七是嚴格審計制度,項目完成後,要對項目資金進行審計,並形成審計意見書。八是每年組織紀委、監察、財政等部門對扶貧項目資金進行一至二次的檢查監督。

4、扶貧先扶智。在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採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農村適用技術培訓,使項目區羣衆戶均有1人掌握1—2項農村適用技術。

5、發揮羣衆的主體作用。始終把農民羣衆作爲扶貧開發投入主體,廣泛動員羣衆參與扶貧工作,積極動員投工投勞。“”以來共累計投勞折資3564.2萬元,佔總投資的14%。

6、部門協作,整合資金。以整村推進爲平臺,按照“統一規劃、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有效整合各類資金。一是整合扶貧內部各項扶貧資金;二是整合外部門投入。

7、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在發揮羣衆積極參與扶貧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實行社會幫扶和掛鉤扶貧相結合的辦法,形成合力推進扶貧工作。

8、強化內部管理。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不斷加強幹部職工思想教育,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進一步細化職責,落實責任。樹立創新理念,創新工作方法,促進扶貧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主要工作成效

扶貧開發投入資金明顯增加。20xx年至20xx年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2667.5萬元,其中省級投入8372.5萬元,市級投入1045萬元,羣衆投勞折資達3564.2萬元。投入逐年增加。

貧困人口明顯減少。全縣貧困人口從20xx年20.9萬人減少到20xx年的18.48萬人,其中貧困人口減少2.42萬人,低收入人口減少0.5萬人。

貧困羣衆收入明顯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xx年782元增加到20xx年1614元,增加106.39%。

貧困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以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爲載體,着力改善貧困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在整村推進項目中完成農田建設2769畝;通電89件,345.12km,解決用電困難56個村1265戶4535人;通路49件,23.34km,解決了34個村1947戶8627人通路困難;水利工程完成193個件,659.8km,個水池(窖)1199個,解決22050人23708頭(只)牲畜飲水困難,新增灌溉面積5003畝,改善灌溉面積5222畝;1436戶6892人告別了祖祖輩輩居住的茅草房、杈杈房,2500戶居民住上安全抗震民房;易地安置685戶3050人達到了“搬得出,安得穩,能發展”的目標。

產業扶貧取得明顯進展。緊緊圍繞縣委、政府提出的五大支柱產業發展思路,結合村情、鄉情積極扶持特色種養業發展,共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20792畝,引進推廣優良畜種7290頭(匹、只)。

社會事業明顯進步。20xx年以來實施農村學校危房改造,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羣衆就學難、就醫難等得到明顯緩解,羣衆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加強農村適用技術培訓,全縣培訓8250人次,實施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3200 人,已轉移輸出3232人。

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認真做好扶貧工作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新建沼氣池105口,節柴竈605眼,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完成種植經濟林果20792畝,進一步增強了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縣是一個集山、少、邊、貧爲一體的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解放前,尚處於奴隸制、封建領主制、原始共耕制等多種社會形態。1956年自治縣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開展扶貧工作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和扶貧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中央、省、市的深切關懷下,通過全縣各族幹部羣衆的共同努力,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扶貧工作不斷推進,全縣面貌發生了巨大深刻的變化。但由於基礎差、底子薄、起步晚、發展慢,至今仍是一個全省特別貧困的縣份,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扶貧任務重的縣情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扶貧工作面臨許多困難問題。

一是自然環境差,社會發育程度低,經濟社會發展滯後。**山區面積佔97%,海拔高差達3160米,山高坡陡,生態環境惡劣,多種自然災害頻繁,不少地方已喪失生存發展條件,需要易地搬遷的有13455戶43550人。**縣脫胎於奴隸制、封建領主制,原始共耕制等式多種社會形態,落後的生產關係長期制約着生產力的發展,發展基礎極其薄弱,加之勞動者素質普遍低下,貧困羣衆思想觀念落後,生產技能弱。從縱向比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橫向比發展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到20xx年底全縣生產總值19.3億元,財政收入52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14元。

二是基礎設施落後,羣衆生產生活條件差。長期以來用電難、飲水難、行路難、上學難、住房難一直困繞着貧困羣衆。到目前,28645戶11.45萬人、22.42萬頭(只)牲畜飲水困難;21242戶貧困羣衆仍居住杈杈房、黃板房、高危房(部分爲無房戶);468個村民小組未通路;有610個村民小組未通電;70個村委會630個村民小組無自來水飲用;13個鄉無農貿集市;1048個村民小組無衛生室,420個村小組未通廣播電視,527個村小組未建文化活動場所;村小危房230間共18400m2。

三是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開展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以來,由於上級關心支持,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貧困羣衆參與扶貧熱情高漲,投工投勞積極性高,扶貧效益十分顯著,每年減少貧困人口4500人左右。但由於返貧現象突出,貧困人口基數居高不下。到20xx年底,按農民人均純收入1067元標準,全縣仍有18.14萬人貧困人口,佔全縣農業人口的78%。這些貧困人口大多數居住在高寒山區和乾熱河谷地區。這些地區生存環境惡劣,生產生活條件差,收入水平低下,生活質量極差,過着吃糧靠老天、穿衣靠救濟的貧寒生活,許多貧困家庭家產不足千元。

四是投入與需求矛盾加劇,扶貧難度大。全縣有15個鄉鎮、91個村委會(社區)、1152個村民小組。1065個貧困村民小組中,被省列爲整村推進範圍的有285個,僅佔貧困村民小組總數的26.7%;已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的貧困村民小組,因投入太少,15萬元的財政資金投入解決不了村民的更多實際困難,難以實現實施一個村、脫貧一個村的目標,許多已實施項目的村仍用電難、行路難;因原居住地喪失生存發展條件就地脫貧無望而搬遷的人口達5200人,但因易地開發指標少,實際享受補助政策的僅佔搬遷總數的25%;未實施整村推進的貧困村,大多山高坡陡,交通閉塞,居住分散,項目實施難度大,投入效益明顯降低。

五是產業發展基礎弱,貧困羣衆增收難度大。受自然地理條件的制約,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單一,結構不合理,效益不明顯。近幾年來,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扶持發展了一批特色種養業,但因投入不足、不成規模、銷售難度大、商品率低等原因,增收的效果不夠明顯。自去年以來,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農產品出現滯銷、價跌,使好的收成變不成好的收入。另外,隨着農民工進城務工人數的急劇增加,許多貧困村已無青壯年勞動力,這對於培植貧困地區的產業和提高生產技能也帶來了不利影響。

三、近期扶貧工作目標及重點任務

根據新的形勢任務要求,按照中央、省、市會議精神,結合實際,縣委、縣政府進一步調整扶貧工作思路,確定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緊緊瞄準貧困羣體和貧困對象,突出抓好扶貧整村推進,加快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強化勞動力培訓轉移,落實多項扶貧措施,進一步改善貧困羣衆生產生活條件,皺褶提高貧困羣衆自我發展能力,努力增加羣衆收入,加快推進社會發展,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到20xx年的扶貧工作目標和任務是: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充分整合各類資源,加大投入,擴大扶持範圍,基本消除無電村、無路村,基本實現鄉鄉有特色產業、村村有增收項目,基本完成易地搬遷任務,解決貧困地區人畜飲水困難問題、貧困農戶住房困難問題,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根據扶貧工作思路,圍繞上述工作目標,今後三年的主要工作任務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對扶貧工作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的認識,切實把扶貧工作作爲統攬全縣經濟社會全局的中心工作重抓,努力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扶貧”工作格局。進一步充實加強縣鄉扶貧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不斷理清工作思路,採取更加紮實有效的措施,紮實抓好各項扶貧工作,積極探索符合縣情、具有特色的扶貧工作模式。進一步落實扶貧工作目標責任制,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完善工作辦法措施,分解工作目標任務,整合各類資源,發揮羣衆參與積極性,把扶貧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二)實施“一體兩翼”戰略,突出抓好重點工作

一是整村推進。積極爭取將全縣未列入“”省級整村推進規劃的780個貧困村和因災返貧的85個貧困村列入近三年內整村推進實施範圍科學制定規劃,合理選擇項目,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優先解決與脫貧關係最大、羣衆最關心、要求最迫切的問題。加大資金整合力度,以縣級整合爲主,以整村推進爲平臺,按照“統一規劃、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將整村推進與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整治、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易地扶貧搬遷、“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等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實施一個村、改變一個村、發展一個村。積極爭取整鄉推進項目,按照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州市縣自籌、省級補助、多方投入、合力攻堅的原則,每年選擇一至二個鄉鎮開展整鄉推進扶貧。

二是產業扶貧。根據**縣情,結合縣域經濟發展和產業佈局規劃,選擇優勢特色產業給予重點扶持,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路子。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用好用足用活信貸扶貧政策,扶持發展一批優勢特色產業,把貧困羣衆增收致富建立在產業支撐的基礎上,扶持發展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建立企業與貧困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機制,努力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突出抓好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運用,啓動實施“雙百”工程(每年扶持發展100戶種植大戶、100戶養殖大戶),努力提高生產水平和增收效益,確保每戶至少有一名掌握1—2門實用技術,每戶年均銷售一頭商品畜,戶均有一項可靠的增收產業。力爭3年內扶持重點龍頭企業10個,實施畜牧品種改良3萬頭(只),種植核桃100萬畝、木瓜10萬畝。

三是勞動力轉移培訓。進一步提高對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它作爲一項重要的產業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實現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多層次、寬領域轉移就業,最大限度地增加農民務工收入。實施分類指導,採取對外輸出與就地轉移相結合、引導培訓與基地培訓相結合的辦法,努力實現勞務輸出由數量追求型向質量效益的轉變,由追求單純增收型向追求培植產業提高素質型轉變。3年內完成勞動力培訓轉移1萬人以上,確保培訓後職業資格證書獲證率不低於80%,培訓後穩定轉移就業率不低於85%。

(三)落實扶貧措施,做好各項扶貧工作

一是易地搬遷。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做好分類建檔立卡工作,堅持政策標準,嚴把扶持對象,協調利益關係,完善管理措施,充分尊重安置農戶意願,採取多種安置方式,實施好易地開發扶貧項目,解決好特困羣衆生存發展問題。力爭每年實施5000人易地扶貧項目。

二是安居工程。我縣貧困農戶住房特別困難,黃板房的簡陋程度決不亞於茅草房,且三五年需重建一次,生態破壞力強。實施對黃板房的改造,不僅是貧困羣衆的迫切需要,是民心工程,而且是貧困地區保護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德政工程,同時也是促進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需要,是和諧工程。目前我縣尚有2.1萬戶貧困戶居住在極其簡陋的黃板房內,有3.5萬戶農戶的住房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力爭每年實施7000戶安居工程,3年內基本消除黃板房,實現貧困戶戶戶有安全可靠的住房。

三是社會幫扶。繼續抓好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掛鉤扶貧和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工作,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充分調動貧困羣衆參與積極性,努力構建“大扶貧”的工作格局。積極爭取,協調服務,爭取外部力量對扶貧地區的更大扶持,紮實做好與中央、省、市掛鉤單位的協調聯繫,配合服務。

(四)加強項目管理,確保資金安全

嚴格執行《**省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制定和完善更加紮實有效的管理辦法措施,切實做到扶貧資金專戶儲存、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封閉運行。認真執行項目資金公示公告制,廣泛接受社會監督;認真執行項目報批審查制,嚴格按批覆實施項目;建立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落實項目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加強施工管理和質量監督,確保工程質量;落實大宗物質詢價採購,統一管理制,並逐步把它納入政府採購範圍,嚴把物質價格質量;嚴格執行扶貧資金分期撥付和回補報賬制,加強項目資金審計工作,確保扶貧資金安全;加強內業工作,完善後續管理,探索產業滾動發展,按要求設立標誌碑,簽定廉政合同,強化項目驗收。

(五)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工作水平

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爲契機,進一步加強扶貧系統內部自身建設。深入調查研究,適時開展專題調研,理清扶貧工作思路,探索新辦法措施,創造性地開展好工作。完善項目資金管理制度,落實工作目標責任,實施項目工程全過程的管理監督,嚴把重點環節,確保不出問題。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建立工作激勵機制,明確崗位職責和業務分工,加強協調聯繫,增強責任意識,發揚敬業精神,樹立團結實幹的工作形象。加強業務培訓,改善工作條件,緩解公用經費困難,使扶貧辦的自身建設逐步適應扶貧工作的需要。

四、意見建議和請求事項

1、請求恢復我縣藏彝地區待遇,給予特殊政策扶持,或針對小涼山地區特殊情況,制定特殊政策,給予重點扶持。

2、請求將未列入“”省級整村推進計劃的貧困村和未解決溫飽的貧困村共865個村,列入三年內省級整村推進計劃範圍,每村投入的財政資金增加到30萬元。

3、請求安排專項資金,分三年度基本消除無電村、無路村,每年安排不低於7000戶的安居工程項目。

4、請求對原搬遷未享受補助的搬遷戶,在3年內給予落實補助政策;每年安排不低於5000人的易地開發扶貧項目。

5、請求每年安排500萬元財政資金用於扶持畜種改良和發展特色養殖業;每年安排500萬元財政資金扶持發展核桃、木瓜等經濟林果和特色種植業。

6、請求每年安排小額信貸扶貧資金5000萬元以上。

7、請求將我縣列入互助資金扶持對象,每年安排2-3個互助資金扶持項目。

8、請求每年安排基地職業技能培訓1000-1500人,安排指導性轉移培訓5000人。

9、請求把我縣列入縣級整村推進範圍或每年安排2個鄉實施整鄉推進項目。

10、請求加大中央、省級部門掛鉤扶持力度,增加掛鉤部門數量。

11、請求安排資金支持特困縣扶貧辦自身建設,改善辦公條件,單列項目工作經費,加強業務培訓。

貧困村調研報告 篇7

一、基本情況

__村位於__鎮西南部,屬__區,總面積5.01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組,725戶2765人,總勞力20__人,耕地面積4290畝,人均佔有耕地1.5畝,全村2/3耕地流轉給大戶種植經營。現有7名村“兩委”幹部,含下派第一書記1名、大學生村官1名。全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3戶215人,其中一般貧困戶35戶78人,低保貧困戶48戶89人,低保戶23戶31人,五保貧困戶17戶17人。

二、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以來,緊緊圍繞上級決策部署,把精準扶貧作爲全村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以“戶脫貧、村出列”爲工作目標,舉全村之力而爲之,主要工作開展情況如下:

1.精準識別把準關。認真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對貧困人口進行重新識別,村“兩委”幹部每月到戶宣傳扶貧政策,瞭解貧困戶情況,聽取發展意願,謀劃增收措施,跟蹤幫扶項目。

2.精準幫扶結對子。充分發揮市藥監局結對幫扶和駐村工作隊的優勢,構建市、區、鎮、村四級聯動與貧困戶結對子,全村123戶貧困戶做到戶戶有人幫、有人管。

3.精準施策發準力。根據貧困戶發展意願和需求,按戶制定謀劃幫扶措施,全村申報發展產業38戶、光伏發電30戶、危房改造30戶、幫扶就業12戶、社會兜底及其他40戶。目前,全村已通過產業驗收29戶,第一批產業資金按照獎補額度的40%已打卡發放到戶,剩餘9戶正在積極組織第二批次驗收、登記打卡造冊。

針對部分貧困戶無力發展的局面,村“兩委”積極聯繫大戶,以村作爲擔保,由大戶先提供種苗的形式,免費提供給缺少資金和技術的貧困戶先行發展,並簽訂扶貧養殖合同,確保貧困戶敢於養、願意養、養得好,獲得受惠羣衆一致好評。

同時作爲全區居家養老示範點,通過政府花錢購買社會服務的新模式,爲全村32位分散五保、貧困低保老人解決生活後顧之憂,幫助貧困老人解決無人照料、生活起居困難、看病難等問題,每月分4次爲他們提供送餐、助潔、助醫、起居照顧、精神慰藉等服務,切實做到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4.精準管理算好“帳”。村“作戰圖”和“四項清單”全部規範上牆,村作戰體系、脫貧規劃、貧困人口分佈、致貧原因、項目到戶分類清楚明白,脫貧目標、幫扶措施、扶貧責任一目瞭然。扶貧手冊按照“六有”要求規範填寫,實行“一戶一檔”臺賬管理,詳細記錄幫扶項目實施全過程,切實做到識別、幫扶、脫貧全程有據可查、有跡可存。目前,正在結合領導幹部大走訪活動,通過“戶戶到”,看幫扶項目落實情況和幫扶成效,傾聽羣衆意見和幫扶滿意度,幫助貧困戶算好經濟帳,做到心中有數,脫貧有把握。

5.基礎設施穩步推進。投資100餘萬的村集體60KW光伏電站和30戶戶用3KW光伏電站項目已建設完成,正在等待併網發電;投資170餘萬元的8.64公里道路暢通工程,目前路基部分已完工,正在等待檢測,後期將加強調度,加快道路硬化施工;投資14.5萬元的“八小水利”工程,已與施工單位簽訂合同,正在加緊施工中;投資100餘萬的安全飲水工程,正在區水利局的牽頭下穩步推進;投入62萬元涉及30戶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已建成大半,剩餘危改戶正按照計劃逐戶解決。

三、當前存在主要問題

1.村級光伏電站和集中建設的30戶戶用電站,雖然光伏板已安裝完成,但還未能併網發電,產生預期收益;村級光伏電站自籌資金20萬元還未着落。

2.預算100萬元的安全飲水工程,是區招標工程,已完成建設方案,目前正在等待招標結果,項目還未落地施工。

3.部分“三無”戶原先是安排光伏發電受益戶和部分貧困戶因家庭特殊原因,難以有較好的幫扶措施和明顯的幫扶成效,脫貧難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結合當前領導幹部大走訪活動和信息採集工作,逐戶摸清貧困戶目前生產生活現狀,幫扶措施落實情況,幫貧困戶算好賬,做到心中有底;進一步完善扶貧手冊更新和一戶一檔資料整理工作;做好信息採集動態調整和國辦扶貧系統更新維護工作;

2.針對無幫扶措施、有措施無成效的貧困戶,進一步梳理癥結,逐戶逐戶落實幫扶措施,強化幫扶成效;

3.加大村級道路暢通工程、“八小”水利、安全飲水工程、危房改造施工進度;加大與農電公司對接,儘快完成光伏電站併網,儘早產生效益;

4.對照“戶脫貧、村出列”目標要求,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認真梳理,補差補缺,全力以赴做好迎接國家扶貧辦辦、省扶貧辦辦第三方評估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