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徵地勞動力就業難的思考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1W

踐行“xxxx” 竭力爲民謀利 新區徵地勞動力就業難的思考 一、 徵地勞動力就業困難不容忽視 自 1992 年開發區成立以來,河西由園藝場變成了城市,由農田菜地變成了城區,且城區由小到大,由點到面,一天天地在向四周擴展。河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以高新技術產業爲主體的現代化新城區初具雛形。十餘年的開發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日益凸現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歷年來累計產生的徵地轉城人員失地後就業安置越來越難,因徵地而失業的人員越來越多。這些人當初徵地轉城時,由農民轉爲城市居民,有的拿了一筆徵地補償費,有的由勞動部門統一安置到徵地單位工作,心裏甚爲滿意。可進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後,隨着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中一部分人當初拿的徵地補償費早已花光,一部分安置到徵地單位的人員由於單位關停並轉或減員分流而下崗失業,普遍感到生活水平在下降,開始埋怨土地被徵用的歷史,發出對政府不滿的消極情緒。究其根源,就是他們未找到一個好的就業崗位,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 徵地勞動力就業困難是新區就業矛盾的焦點。新區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壓力較大,表現爲下崗失業人員、徵地轉城勞動力、新增勞動力、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大中專畢業生“五流合一”,主要來自於徵地勞動力的就業壓力。開發區十年累計產生徵地勞動力 9250 人,其中通過勞動部門安置的不足 1200 人,領取老年安置費的不足 1000 人,領取一次性安置費的和基本生活費的 3500 餘人中大多尚未就業。隨着開發區城區範圍的不斷擴大,每年徵地轉城失業人員將新增 3000 餘人,直接加大了新區就業的壓力。 就業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計開闢就業門路,幫助徵地勞動力解決就業困難,全心全力促進徵地勞動力就業,關係到新區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係到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係到新區經濟社區的協調發展,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新區的進程,不僅是新區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新區重大的政治問題。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羣衆觀念,認真實踐“xxxx”的重要要求,深刻剖析徵地勞動力就業困難的原因,研究制訂解決徵地勞動力就業困難問題的措施,切實維護徵地勞動力的就業權利,從根本上提高新區徵地勞動力的生活水平。 二、 徵地勞動力就業困難的成因分析 新區農民失去土地後,普遍感到就業困難,難以找到合適的崗位。這其中既有外界因素的影響,也有自身內部的原因。 1 .外界因素。 影響徵地勞動力就業的外界因素主要有:一是政府提供的再就業崗位有限。安置下崗職工已是十分困難,再要安排徵地勞動力的再就業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是加入 wto 後,農業這一“弱勢產業”,農民這一“弱勢羣體”受到衝擊最大,因此,徵地勞動力再就業的機會很小。二是由於受外地民工潮的衝擊,就業崗位競爭越來越激烈。當前,外地大量民工涌入,與本地徵地勞動力競爭就業崗位,他們往往以“肯吃苦、低報酬”的優勢取勝。三是受市場經濟的衝擊,企業改制和減員增效,導致政府統一安置就業數量少,迴流人員多。自 1992 年以來,開發區徵地時由勞動部門統一安置的有 1149 人,這幾年,他們中有近 300 餘人又因企業關停並轉和精減人員或解除勞動合同重新下崗失業。四是新區二三產業結構佈局不夠合理,與城區擴張不相適應。新區第二產業發展較快,就業容量大、安置成本低的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相對滯後,難以消化城區擴大時劇增的徵地勞動力。五是新區就業服務體系尚未健全,難以全面滿足徵地勞動力和下崗人員的就業需求。六是徵地補償金分配不夠合理,基層單位留用的集體經濟組織補償費未主要用於發展集體經濟、進行社區建設、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 2 .內部因素。 在“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機制下,徵地勞動力就業難更主要還是自身原因引起的。突出表現在:一是就業觀念陳舊,不論是年紀大的還是年輕一代的徵地勞動力,不願接受“臨時就業、階段性就業、彈性就業等靈活就業都是就業的新觀念”, 90% 以上的人員還是一味的抱着“等、靠、要”的思想,期待勞動部門安置。二是文化素質和技能素質普遍偏低,高中畢業或中專技校畢業的不到 10% ,難以適應用人單位要求,難以成爲現代高新技術企業的工人。三是擇業標準不現實,脫離自身素質實際,盲目追求高薪酬職位,導致“大事幹不了,小事不願幹”的現象發生。四是就業願望不夠強烈,部分徵地勞動力不從長計議,坐吃徵地補償費,看不起較低薪酬的服務性工作,尤其是對家政服務行業存有偏見。五是上進心不夠強,部分徵地勞動力不思進取,不願參加培訓進行智力投資,一味地抱怨用人單位用人標準高。五是“ 4050 ”型徵地勞動力由於年紀大,文化低,體力下降,就業更是難上加難。 三、 化解徵地勞動力就業困難的有效措施。 化解徵地勞動力就業困難,促進徵地勞動力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地開展工作。 1 、大力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崗位。發展經濟是擴大就業的前提,擴大就業是發展經濟的保障。據調查統計,經濟指標中 gdp 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就可增加就業崗位 1200 個。因此,新區要在積極引進、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的同時,充分利用第三產業就業容量大,安置成本低、就業潛力可觀和社區服務業門路廣、門檻低、拉動就業能力強的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社區服務業。要繼續依託徵地勞動力所在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藉助徵地補償中村集體留存部分,憑藉城郊結合部位有利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和服務行業,吸納更多閒散的徵地勞動力就近就業。 2 .加強職業技術培訓,提高徵地勞動力的素質。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是提高徵地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促進其就業的重要手段。新區要繼續利用職業技術院校和社會力量辦學的資源,建立和完善人力資源培訓基地,通過聯合辦學的方式引進教育產業項目,逐步形成具有新區特色的職業技術教育產業。要根據勞動力市場和用人單位的需求變化,調整就業培訓項目,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 3 .建立和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強化就業服務。要完善就業工

新區徵地勞動力就業難的思考

作網絡,強化就業服務機構的職能,切實做好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政策指導和諮詢、技能培訓、技能鑑定等工作,幫助徵地勞動力和吸納徵地勞動力就業的企業落實好政策。政府部門要出資開發和購買一批公益性崗位,援助大齡困難的徵地勞動力就業。 4 .組織引導勞務輸出,借地轉移就業。鼓勵和支持徵地勞動力到一些土地較多的地方去承辦田土,從事種養業。這樣既可以減少徵地勞動力轉行的壓力,又可以幫助其利用現有的技術去進行規模經營,儘早發家致富。 5 .要形成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促進就業。促進就業工作是全社會的責任,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衆多部門,需要建立多個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條塊結合,縱橫相連的全方位工作體系。各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牢固樹立羣衆觀念,帶着深厚的感情做好就業工作。 6 .要加強宣傳引導,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要利用新聞媒體大力宣傳中央、省、市和區裏的就業和再就業政策,大力宣傳徵地勞動力就業的典,以典型帶動就業。新區促進就業最大的困難要算是徵地勞動力的就業觀念落後。觀念一變天地寬。爲此,要積極引導徵地勞動力樹立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勞動光榮的觀念,樹立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彈性工作等靈活就業都是就業和“只要有穩定收入就是就業”的新觀念,不等不靠,向市場要崗位。正確認識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別,只要合法,就沒有什麼丟臉的事,就沒有什麼放不下的架子。

[1]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