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應突出解決好問題狀況調研報告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9W

隨着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和國家一系列重農強農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農村農業正在發生深刻而重大的變化。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供銷社作爲涉農經濟部門,如何積極應對,迎難而上,再上臺階?這是每一個供銷人必須認真思考並付諸實踐的問題。當前,正值市委安排部署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旨在“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羣衆得實惠”。並把千方百計保增長、盡心盡力保民生、全力以赴保穩定作爲最根本的檢驗標準。爲此我就供銷社迫切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試圖從不同層面與同仁們商榷。

供銷社應突出解決好問題狀況調研報告大綱

一、關於創新問題。或者說尋求新的發展問題。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本質特徵和獨特品格,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依靠創新,人類擺脫了史前的愚昧時代,邁進了文明的門檻。依靠創新,社會不斷髮展進步,人們生活日益豐富。英國的工業革命,影響了整個歐洲大陸;信息技術的突破,成爲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毛澤東同志把“十月革命”的成功經驗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建立了新中國;我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使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說,創新,是時代的要求,歷史的召喚。一個部門或一個單位,只要勇於創新並善於創新,就有生生不息的發展動力,就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安徽省供銷社在全國供銷社系統綜合業績考覈中連續三年名列前4名,受到總社和省政府的通報表彰,得到省委書記王金山的批示:“供銷社工作很出色,有成績。祝賀取得優異成績,並望再接再厲,再創佳績,牛年更牛!”**市不少縣社和基層社能夠從一個負債社、虧損社、包袱社,變成一個盈利社、發展社、先進社。除了一些利好因素外,靠的就是創新。正如省委常委、副省長趙樹叢在全省供銷社工作會議上指出:“供銷社之所以取得顯著成績,關鍵的一條就是堅持體制機制創新。”關於創新問題,馬克思早在1845年寫的《關於費爾巴哈》一文中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對費爾巴哈的批判所引出的這條傳世經典名言告誡我們,現實的出路是充滿荊棘和艱辛的過程,既然真理並不在我們伸手可得的地方,那麼只好用我們的雙手雙腳去實踐。在歷史的天空下,現實生活催生了我們的新思維,而實踐讓新思維在我們的工作創新中得以檢驗。時下正值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我認爲創新就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我國農村人口衆多,農民消費一直處於較低水平,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拉動農民的消費需求,既是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途徑,也爲供銷社改革、創新、發展、服務開闢了廣闊的空間,更是我們供銷社義不容辭的神聖責任。按照回良玉副總理的要求,就是要積極推進組織創新、經營創新、服務創新,努力使供銷社成爲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骨幹力量、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農民專業合作的帶動力量。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不斷創新發展理念,更新服務內容,調整經營方式,千方百計把廣大農民的消費潛力釋放出來,在新一輪農村市場啓動中發揮中堅骨幹作用,爲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關於網絡問題。或者說發揮供銷社點多、面廣、線長的作用問題。網絡,是供銷社生存與發展的根基所在。無論是服務“三農”,還是參與新農村建設,或是構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都離不開網絡。網絡既是供銷社的抓手,也是供銷社的希望。近年來,全國供銷總社啓動的“新網工程”,爲供銷社發展網絡建設指明瞭方向,爭取了政策。**市供銷社按照總社、省社的部署與要求,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下,進一步挖掘潛力,整合資源,全力打造貫通城鄉、佈局合理、雙向流動、產權清晰、機制靈活的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五大網絡。目前全市供銷社系統共有網點總數6281個,其中農資網點1240個、日用消費品網點1297個、農副產品收購網點129個、煙花爆竹連鎖門點3349個、再生資源網點176個。這些網點已成爲“新網工程”建設中一道靚麗的風景。但全市供銷社網絡建設,仍然存在着基礎薄弱、龍頭不多、網絡不全、技術含量低、與國家產業支持銜接不夠等方面的問題,迫切需要在更高層次、更大規模上加以發展。一要牢固樹立項目興社意識。就是要立足縣情、社情,密切關注國家投資取向,研究制定新一輪“新網工程”項目規劃,爭取把“新網工程”項目納入地方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規劃之中,圍繞地方主導產業,重點籌建農資配送、農副產品購銷、日用消費品連鎖、再生資源利用、煙花爆竹倉儲等五大項目,努力取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切實把項目做大、做強、做好,真正起到富民強社作用。二要優化資源配置。“新網工程”建設,實質就是運用現代流通方式,對供銷社傳統經營網絡進行改造、提升、整合、優化,以構建適應新農村發展需要的現代流通服務體系。在實施過程中,一定要用活用足各種政策,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產生“馬太效應”,好上生好。三要加強聯合與合作。隨着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深,企業之間的聯合與併購現象時有發生。**作爲產業轉移承接示範區,我們要搶抓發展機遇,積極整合資源,勇於敞開胸懷,借勢借力發展,努力構建和擴充網絡佈局。總之,供銷社要整合資源建網絡,優化提升活網絡,城鄉對接壯網絡,搶佔先機固網絡。

三、關於合作經濟組織問題。或者說夯實供銷社服務組織體系問題。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勢頭方興未艾。供銷社作爲全國最大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新一輪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力量。要甘當重任,不辱使命。首先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佈實施,標誌着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進入依法發展的新階段,這是農民專業合作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近年來,全市供銷社緊緊圍繞當地特色資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創辦、領辦、合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涌現出一批輻射面廣、牽動力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促進城鄉統籌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供銷社系統現有各類專業合作社39個,擬在XX年發展到60個。從“三農”形勢發展的需要來看,仍然存在着數量少、規模小、功能弱的問題,迫切需要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發展。同時要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點建設,充分發揮供銷社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其次要大力發展行業協會。行業協會是聯繫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樑和紐帶,是反映行業合理訴求、維護行業合法權益的重要組織力量。各地供銷社要圍繞自身主業,發展農資、棉花、煙花爆竹、農產品經紀人等各類行業協會。加強協會管理,規範協會行爲,發揮協會作用,使協會真正成爲行業利益的代表者,誠信經營的建設者,公平競爭的維護者。

四、關於改制問題。或者說盤活存量資產的問題。曾爲農村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供銷社企業,隨着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其體制不順、機制僵化、管理粗放等弊端越來越明顯。一些傳統老企業,人員多,歷史包袱重,經營萎縮,開拓乏力,生存難以爲繼,有的已經名存實亡,陷於停業、癱瘓狀態。因此,企業改制仍然是擺在當前供銷社面前一項迫切而艱鉅的任務。近年來,各縣(市、區)供銷社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全國供銷總社、省社和市社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強勢推進企業改革改制。全市103個基層社已完成改革改造的53個,佔52%。社屬企業73個,完成改制的佔70%以上。通過改革改制強化了體制機制的創新,工作方法和內容的創新,經營服務和組織體系的創新。一批龍頭企業撐起了供銷社發展的新天地。與此同時,成立資產管理中心,統一經營管理社有資產,爲供銷社實現由“管企業”向“管資產”的轉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企業改制任務依然艱鉅,面對的形勢依然嚴峻,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要想取得更大進展,必須花大力氣推行改制,以存量資產吸引增量資產,以增量資產激活存量資產。一要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具有半個多世紀的供銷社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異常複雜,僅靠供銷社自身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實踐已充分證明,要想企業改制取得成功,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是根本的保證。二要與發展新生組織結合起來。對改制後的剩餘資產,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一步整合資源,重新組建一批集生產、收購、加工、貿易爲一體的新型企業。三要因地制宜,因企制策。供銷社企業既有一般企業的共性,又有合作經濟的特性。因此,供銷社企業改革,必須實事求是,以人爲本,充分尊重廣大職工的意願,選擇最適合的改制形式,依法、按章、合理地解決改革過程中的問題,充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切實維護國家、集體、職工的利益。

五、關於產業化問題。或者說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把事業做大的問題。農業產業化對於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供銷社作爲棉花、茶葉兩大產業化牽頭單位,與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取得了長足發展。龍頭企業實力和帶動力進一步增強,農產品深加工能力進一步提高,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兩大產業農民收入進一步增加。爲進一步加速提升全省或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去年省政府提出實施“532”提升行動後,省社針對棉花、茶葉兩大主導產業的現狀,提出實施“612”行動計劃,我市又結合實際制定了“3261”

提升行動計劃。省委常委、副省長趙樹叢指出:“就安徽省來說,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關鍵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供銷社要發揮積極作用,力爭在產業佈局、行業管理、基地建設、科技推廣應用、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求得新突破。一要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體,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必備條件和重要組織模式,是農戶聯結龍頭企業,進入市場的橋樑與紐帶。也是供銷社整體形象與實力的體現。沒有龍頭企業的帶動,農業產業化也就無從發展。二要加強基地建設。基地是發展產業化的基礎,沒有基地的規模化,也就沒有農業的產業化。要在沿江沿湖產區建設優質棉基地,提高棉花單產、纖維成熟度和品質一致性。三要加快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農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核心力量,是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礎,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要鼓勵龍頭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加工水平和產品檔次,開展科技宣傳和培訓。

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省政府38號文件及市政府的1號文件,都對新時期供銷社提出了明確的任務,並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從外部環境來看,應該是供銷社快速發展的最好時機。我堅信,有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有各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有供銷人的頑強拼搏與無私奉獻,供銷社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