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W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專題一:理想信念

1. 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國夢)

2. 在實踐中化理想爲現實

(1)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係是實現理想的思想基礎

現實是理想的基礎,理想是未來的現實。

(2)堅定的信念是實現理想的重要條件(意志條件)

(3)勇於實踐、艱苦奮鬥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

專題二: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

1. 愛國主義的含義:

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羣衆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係,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種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它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係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範,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 愛國主義的基本要求:

(1)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祖國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風光,而且是主權、財富、民族發展和進步的基本載體

(2)愛自己的骨肉同胞。對人民感情的深淺程度,是檢驗一個人對祖國的忠誠程度的試金石

(3)愛祖國的燦爛文化。文化傳統作爲一個民族羣體意識的載體,常常被稱爲是國家和民族的“胎記”,是一個民族得以延續的“精神基因”,是培養民族心理、民族個性、民族精神的“搖籃”,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礎。

(4)愛自己的國家

4. 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一的一致性

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首先就體現在對社會主義中國的熱愛上,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堅持的立場和態度。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統一,這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愛社會主義,與愛中國共產黨以及愛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內在一致性。

5. 愛國主義與經濟全球化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愛國主義並沒有也不會過時,只要國家繼續存在,愛國主義就有其堅實的基礎和豐富的意義。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必須堅定地捍衛自己國家的利益。

6.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熱愛祖國是貫穿中國歷史發展的一根主線,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根主線。民族精神的內涵除愛國主義外,還包括: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愛好和平、團結統一。

7. 時代精神的內涵: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

專題三:人生觀與價值觀

1. 人生觀主要是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主要方面體現出來的。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觀的核心,有什麼樣的人生目的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態度,就會追求什麼樣的人生價值。

2. 人生價值的標準

人生價值內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既相互區別,又密切聯繫、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人生價值的矛盾統一體。

(1)人生的自我價值不僅是個體生存的前提,也爲個體的發展提供條件。

(2)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基礎,沒有社會價值,人生的自我價值就無法存在。一個人的需要能不能從社會中得到滿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滿足,取決於他的人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即他的社會價值。

3. 人生價值的標準

(1)一個人的生活具有什麼樣的價值,從根本上說是由社會所規定的,而社會對於一個人的價值評判,也主要是以他對社會所做的貢獻爲標準。

(2)人生價值評價的根本尺度,是看一個人的人生活動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通過實踐促進了歷史的進步;評價人生價值的基本標準,是勞動以及通過勞動對社會和他人做出的貢獻,這是社會評價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的普遍標準。

4. 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實現人生價值最重要的是社會實踐:走與人民羣衆相結合的道路;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5. 科學對待人生環境

自我身心和諧: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方法;合理調控情緒;增進人際交往

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人與人的關係在本質上是社會關係尤其是社會利益關係的表現形式。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係,關鍵是要處理好個人與他人的利益關係。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要做到四個原則:平等原則;誠信原則;寬容原則;互助原則。

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歸根到底是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係。

促進個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關係的協調,最終取決於人與人關係的協調。

專題四:道德觀

1. 在道德的功能系統中,主要的功能是認識功能和調節功能。道德認識功能往往藉助於道德觀念、道德準則、道德理想等形式。道德調節的主要形式是道德評價。

2.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爲人民服務爲核心,以集體主義爲原則。

3. 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辯證統一。集體主義原則的根本思想是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係。

4. 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主要內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其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核心要求。5.誠實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的一項基本道德準則;誠實守信是職業道德的一項基本要求;誠實守信是做人的一項基本道德準則;誠實守信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

5. 道德修養

(1)錘鍊個人品德

特點:實踐性、穩定性、綜合性。

要求:加強個人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借鑑積極有效的道德修養方法;自覺向道德模範學習

爲什麼要向道德模範學些?道德模範是自覺踐行社會道德要求的典範,反映了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精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模範的典型形象能夠帶給人以極大的精神鼓舞與心理感染,對社會良好風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動作用。

專題五:三大生活領域的道德規範與法律規範

1. 公共生活的含義及其特徵:活動範圍的廣泛性、內容的公開性、交往對象的複雜性、活動方式的多樣性。

2.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提高社會成員生活質量的基本保證,是國家現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

3. 社會公德的基本特徵:

①繼承性②基礎性。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是每個社會成員應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準則,是社會爲維護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③廣泛性④簡明性。

4. 遵紀守法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5. 公共生活中法律規範的作用:指引作用(最首要)、預測作用、評價作用、強制作用(是法律規範其他作用的保障)、教育作用(主要通過規定、制裁、獎勵三種方式得以實現)

6. 職業道德基本要求:愛崗敬業(最低要求)、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羣衆、奉獻社會(最高要求)。

7. 勞動爭議處理的法定途徑:協商、調解、仲裁、訴訟。

專題六:法制觀

1. 社會主義法治觀念

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是人類歷史上最高類型的民主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由平等觀念。最爲核心的內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平正義觀念。堅持立法公正與執法公正並重;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並重。

權利與義務觀念。權利與義務的關係:結構上的相關關係;總量上的等值關係;功能上的互補關係。

2. 法律思維方式的特徵

講法律。以法律爲準繩。

講證據。以證據爲依據。

講程序。從法律程序出發。

講法理。運用法律原理和精神。

3. 憲法的特徵

在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憲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爲嚴格。

4. 憲法基本原則:黨的領導、人民主權、公民權利、法治、民主集中制

5. 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

(1)平等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觀念。平等權是公民實現其他權利的前提和基礎。

(2)政治權利和自由:①選舉權和被選舉權;②政治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權:是公民具體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實際享受其他權利的前提,是保持和發展公民個性的必要條件。狹義的人身自由主要指公民的身體不受非法侵犯,廣義的人身自由,則還包括與狹義人身自由相關聯的人格尊嚴、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祕密受法律保護等與公民個人生活有關的權利和自由。

(5)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和取得國家賠償權。

(6)社會經濟權利:財產權、勞動權、勞動權、物質幫助權。

(7)特定主體權利

6. 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

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憲法規定的我國公民的最高法律義務。

7. 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

8. 民事權利:財產權和非財產權。民事責任: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和侵權的民事責任。

9. 行政法基本原則有:(1)行政合法性原則,又稱依法行政原則或行政法治原則;(2)行政合理性原則。

10. 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權益爭議時,可通過五種途徑解決,即: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工商、物價、計量等管理部門)提出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裁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2.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1)國家適當干預原則;(2)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3)可持續發展原則。

13. 刑法的基本原則:(1)罪刑法定原則;(2)適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則;(3)罪刑相當原則。

14. 犯罪構成: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

15. 程序性法律制度:分爲訴訟性程序法律制度和非訴訟性程序法律制度。

訴訟性程序法律制度包括民事訴訟法律制度、刑事訴訟法律制度、行政訴訟法律制度、非訴訟性法律制度包括仲裁與調解制度。其中,仲裁與調解制度屬於非訴訟性程序法律制度,調解又包括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是訴訟外調解,司法調解是訴訟中調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