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1W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1

傷病對於每名運動員都是頭號“公敵”,蘇炳添也沒能倖免。在蘇炳添14年的職業生涯中,20__和20__年兩次遭受腰傷的困擾,並且10年他還受過一次傷。20__年他飽受腰部肌肉傷病困擾,競技成績嚴重下滑。全年17強,只在室內賽拿到3個冠軍。他最看重的室外百米僅在瑞士賽奪冠,成績爲10秒34。當時蘇炳添傷病嚴重程度,教練組都很悲觀了。更可怕的是,蘇炳添自己也萌生了退役的想法。跟小時候自己總想着做逃兵不同,這次是因爲自己的身體跑不動了。想着壯志未酬,蘇炳添那段時間無比痛苦。但是經過無比漫長的困獸之鬥,最後蘇炳添還是選擇了繼續戰鬥。在500多天沒有參加任何比賽的背景下,蘇炳添在20__年4月24日廣東肇慶的田徑分區邀請賽跑出9秒98。賽後蘇炳添熱淚盈眶,上次破10秒還是在3年前。雖然離的時間不久,但是對於蘇炳添來說卻恍如隔世。觀衆們看到蘇炳添的神勇表現也無比激動:他們的“蘇神”回來了!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精選20篇)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2

一個身高只有1米72的廣東小夥子,成爲了中國速度,亞洲乃至世界飛人。飛人的背後,卻是一段無比辛酸的成長故事。1989年8月,蘇炳添出生於廣東中山古鎮一個貧苦農家。蘇照華夫婦既不會做生意也沒有什麼手藝,只能以種地爲生。爲了貼補家用,蘇照華還會農閒時節到縣城周邊撿破爛變賣。5歲時,蘇炳添就得承擔家裏的家務,成爲了家裏的小大人。除了照看自己的弟弟外,他還需要學會做一家人的飯、燒水、洗菜。農村孩子也沒有太多可以玩的項目,只能在巷子裏瞎玩瘋跑。街坊鄰居們都親切地喊着這個小巷飛馳的少年“添仔”。小小年紀的蘇炳添那時候就跑得比其他小朋友快,但是他也沒有感覺這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況且他還有一個比他跑得更快的表哥,曾經小鎮的短跑記錄保持者。因爲在學校裏蘇炳添的文化成績並不好,導致他一度厭學自卑。

上了國中,蘇炳添的個頭長到了1米5左右,在同學裏這不算高。他的學習成績依舊在班裏只是中下游。那時候蘇炳添最喜歡的還得是體育課。八年級時一節體育課上,後來成爲蘇炳添啓蒙教練的楊永強敏銳地發現了他的潛力。這個看起來個子不高相貌樸實的小夥子,卻有着驚人的爆發力跟彈跳力。楊永強熱情地邀請蘇同學加入學校的田徑隊。蘇炳添一聽樂壞了,很快就答應了下來。因爲他早就聽說田徑隊下午訓練就可以不上課。跟上課相比,操場對於蘇同學有更大的吸引力。中學的訓練條件有限,那時沒有塑膠跑道,只是鋪着些許炭渣的泥土地。平時訓練時還好,跑起來頂多就是塵土飛揚。但是一到下雨天,滿是泥濘。蘇炳添跟夥伴們不能中斷訓練計劃,只能在泥水中奔跑。那段歲月,雨水、泥水、汗水或許還摻雜有少年們的淚水。就在如此艱苦的訓練環境下,蘇炳添在中山市中學生運動會上,100米跑出了11秒72的好成績。這一下可不得了,蘇炳添在全市中學生體育圈子裏成了小名人。各路團隊紛紛來“搶人”。

此時中山市體校的寧德寶也恰巧來選人,與蘇炳添一見如故。最後蘇炳添接受了寧教練的邀約,進入了中山市體校。這也是蘇炳添成爲偉大田徑運動員職業化道路的第一站。但是到了體校蘇炳添有點懵了,寧教練這次總共收了兩個徒弟,除了他之外,另一名是個女生。而且專業化的訓練課程也讓蘇炳添感到無比枯燥,加上對於離開家的不適應,他就打起了退堂鼓。但是寧教練何許人也,蘇同學的這點小心思瞞不過她。她告訴蘇同學學籍已經轉到體校了,原來學校肯定是回不去了。而後蘇炳添的媽媽也專程來了一趟,叮囑他要好好聽老師的話。於是蘇炳添纔打消了當逃兵的念頭,把心思都放在了訓練中。

時間到了20__年,這一年蘇炳添18歲。在田徑隊的日子雖然已經適應,但是他的成績卻遇到了瓶頸。那種感覺就彷彿你再怎麼努力,都被禁錮在了一個數字下面。蘇炳添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壓根不適合職業運動員這條路,再次打起了退堂鼓。但是有一次他看到隊友們還在拼命地訓練,在爲了提高0.01秒而拼命堅持着。蘇炳添再聯想到了自己,非常羞愧。自那以後,在教練跟隊友的幫助下,他也逐漸克服了心魔。隨之而來的是,他的成績也在一點一點的提高。時間來到20__年,全國田徑錦標賽百米飛人大戰的賽場上。有一個少年如同閃電刺穿夜空一般,以10秒16奪冠,並且打破了塵封13年之久的周圍創造的10秒17的全國紀錄。整個會場沸騰了,在場的每個人都慶幸自己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20__倫敦奧運會是蘇炳添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在20__年8月4日,蘇炳添以10秒19的成績名列小組第三晉級半決賽,成爲了中國短跑史上第一位晉級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的選手。蘇炳添改寫了歷史,但是他心裏知道這遠遠不是自己的終點。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3

中國地大物博,能人輩出。20__年,有一個叫張培萌的青年打破了蘇炳添的記錄,並且還是大幅度打破。張培萌不僅短時間內連續跑出兩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還在全運會上10秒08的成績打敗了蘇炳添。張培萌在世錦賽上跑出的男子10秒的亞洲黃種人最佳成績,是一個非常亮眼的成績。蘇炳添感受到了同時代的天才選手的速度。但是蘇炳添沒有就此消極,反而把良性的競爭當成了一種更好的促進。終於蘇炳添迎來了證明自己的機會。20__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美國尤金站比賽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9的成績獲得男子100米第三名。這個成績打破了10秒00的全國紀錄,並且也在正常風速下,成爲真正意義上第一位進入9秒關口的亞洲本土選手。20__年,蘇炳添再次征戰里約奧運。在里約奧運會100米半決賽,蘇炳添以10秒08排名第14位。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4

20__年,劉秀祥的故事被媒體報道後,各種幫助也隨之而來。臨沂大學爲他和母親提供了臨時住處,並給他安排了勤工助學崗位。

入學後,不少熱心人士和企業都曾表示願意提供幫助,但都被他拒絕了。劉秀祥說,他害怕別人是因爲可憐他而提供幫助,“我覺得人活着不應該讓他人覺得可憐,而是讓人覺得可親和可敬”。

雖然拒絕他人幫助,但劉秀祥卻積極幫助他人。

大學期間,他課餘時間外出做兼職,並將部分收入寄回貴州,用以支持國中拾荒時認識的三個弟弟妹妹上學。“我每個月給他們每個人寄300元的生活費。”劉秀祥說,兩個弟弟妹妹後來考上了大學,現在有着不錯的工作

20__年,劉秀祥即將大學畢業,最初他並不打算回貴州工作,而是計劃在外省找一份好工作,然後將工資寄回去,幫助老家那些像曾經的他一樣需要幫助的人。

劉秀祥收到了不少企業的橄欖枝,但從家鄉打來的一通電話,讓他改變了想法。

電話是國中拾荒時認識的一個妹妹打來的,她告訴劉秀祥,自己不想讀書,準備結婚了。

通話很短,卻改變了劉秀祥的想法。

劉秀祥說,聽到妹妹的決定後,他很震驚、心酸,覺得自己必須回去。

就這樣,離開望謨八年後,劉秀祥又帶着母親回到家鄉,成爲打易中學的一名歷史老師,不久後被調入望謨縣民族中學任教。20__年8月,望謨縣高級實驗中學成立,他被任命爲副校長。

曾經拼盡全力守護夢想的劉秀祥,成了別人的“守夢人”。

劉秀祥說,現在學生最大的問題是迷惘,不明白爲什麼要讀書。他想通過自身經歷,告訴那些處於迷惘中的孩子:人生必須有夢想。“如果我沒有夢想的話,可能早就放棄了。”

爲此,除了常規教學和處理行政事務,劉秀祥還會應邀到各個地方演講。目前,他已經演講超過1000場,足跡遍佈貴州各市(州),今年8月份還應邀去了浙江寧波。

近年來,劉秀祥先後被授予“中國好教師”“中國五四青年獎章”“最美教師”等榮譽稱號,也曾有機會去到更好的平臺發展,但他都婉拒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出去可能對我自己會更好,但我更願意留在這裏。”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5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尋覓生命的支點,挖掘幸福的源泉,新時代、新使命、新徵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下,他們夫妻將在鄉村振興的戰略中,再立新功,再創輝煌,再當新標兵,再樹新形象。

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是的,追逐幸福生活永遠在路上。近段時間以來,爲幫助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實現在家發展電商產業的心願,昆明市東川區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爲其定製了電商創業幫扶培訓計劃,從資金幫扶、電商培訓、電商崗位實習等方面爲張順東一家做電商運營實操培訓,再從直播帶貨等方面教會張順東一家在電商平臺創業。

在東川區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安排下,張順東的兒子張光雲開始電商試崗學習。目前,張光雲學會了作爲淘寶客服與客戶簡單交流並自主接單發貨,同時,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售後問題。此外,在產品拍攝、視頻剪輯方面,張光雲通過學習可以自行製作產品主圖,張光雲說:“我想在學習電商創業相關知識後,帶着父母一起開網店、一起直播,同時,幫助村民在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宣傳推廣東川土特產。”東川區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將繼續幫助他們一家掌握電子商務銷售產品的流程,並能獨立運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業務,同時,引導、鼓勵、支持更多的殘疾人、農村青年等人羣通過電商創業就業,帶動羣衆增收。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6

(一)學習張順東、李國秀夫妻矢志不渝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沒有黨的親切關懷和書記對殘疾人的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夫妻最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和過去對比,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把對黨的感恩之情銘記在心,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李國秀把“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頌黨恩、跟黨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永遠跟黨走”等心裏話,一針一線地繡在鮮紅的十字繡上,表達了內心深處對黨、對書記最真實的感激之心和無比感恩之情。

(二)學習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勤奮勵志,孝老愛親的良好家風

張順東6歲時被電擊傷,由於家庭貧窮沒錢醫治,右手、雙腳相繼截肢,妻子李國秀天生缺少雙手,兩人加起來只有一隻手和一雙腳,但是,貧困的現狀並沒有壓倒他們,日益加重的家庭負擔也沒有壓倒他們,教育子女讀書和贍養父母的重擔更沒有壓倒他們,反而是更加堅定了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我們雖然殘疾了,但我們精神上不殘,我們還有腦還有手,去想去做。”張順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到的。李國秀靠雙腳在地裏勞作,靠雙腳繡花寫字,爲這個貧困的家庭撐起了半邊天。張順東憑藉一隻手,學會熟練駕駛農用三輪車,幫助村民運輸物資,實現了自我價值。20多年來,他們從未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勤奮勵志,崇德向善,用殘缺的身體,撐起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他們贍養孝敬老人,教育培養出了一雙兒女,生活幸福和睦,在他們身上充分體現了中國養兒育女,孝老愛親的良好家風。

(三)學習張順東、李國秀夫妻自強自立,艱苦創業追逐幸福夢的拼搏精神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相依爲命,不等不靠、不找不要,在戰貧鬥困中奮發、奮鬥和奮進,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堅韌和毅力,超越身體的極限,克服了重重困難,解決了生活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題,用實際行動書寫了“無腳踏出脫貧路,無手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沒有什麼坎兒過不去的!”這就是他們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在他們身上充分體現了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動力,在逆境中頑強拼搏的堅韌意志,在追逐幸福夢中堅持逆風飛翔,完美地詮釋了“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這個著名論斷。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7

英雄王鋒的故事,要從20__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災事故說起。

那天夜裏,在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預見,危險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點多,因一樓電動車短路失火,繼而引發大火。租住在一樓的王鋒最先發現火情,帶着女兒第一時間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鋒一邊大聲呼喊,一邊折回頭衝進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兒子。

“你打電話報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樓裏還有很多人。”王鋒安頓好妻子潘品後,便轉身第二次衝入火海。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樓東間的兩名學生和一名託教老師的生命。

此時,樓內已火光沖天,還不時響起爆炸聲。“裏面還有人,我還要去救人。”說完這句話,他第三次衝入火海。

這一次,他挨門挨戶敲門示警。鄰居聽到咚咚的敲門聲,趕忙起牀逃生。樓裏二十多個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個逃出去的王鋒,第三次從火海中出來時,已被燒成了“炭人”,全身烏黑,神志已經不清醒,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邊跑邊喊,奔走呼號。住處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鋒帶血的腳印。

整棟樓的鄰居無一傷亡,但王鋒全身的燒傷總面積達到98%,命懸一線。

雖經多方救治,但因嚴重感染,在頑強堅持了136天后,王鋒於20__年10月1日因多臟器衰竭不幸離世。

英雄王鋒當選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是對他英勇事蹟的高度認可。

如今,王鋒事蹟已在全國發酵,關於他事蹟的電影也感動了無數觀衆。

就像“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王鋒的頒獎詞寫的一樣,高貴的靈魂浴火涅盤,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8

古希臘偉大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幸運的是,張順東、李國秀夫妻生長生活在這個偉大的國度——中國,生長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逐步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是由於有了黨的好政策,他們夫妻才找到了生命的支點,創造了生命的奇蹟。現將對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先進事蹟的幾點啓示簡述如下:

一、學習張順東、李國秀夫妻的“三種精神特質”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是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芭蕉箐小組的殘疾人羣衆,他們是脫貧攻堅路上雲南殘疾人不等不靠、勇敢追夢的典型代表,他們夫妻共同譜寫了雲南殘疾人脫貧攻堅的壯麗篇章,他們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內心強大,樂於助人,活出了精彩的人生,爲雲南脫貧事業奉獻了光和熱,爲實現中華人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他們的感人事蹟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關注和表揚,經中央、省市媒體持續關注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良好的反響。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是在脫貧攻堅中涌現出的優秀殘疾人代表,他們曾獲20__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20__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20__年全國最美家庭、20__年全國文明家庭、20__年雲南十大新聞人物、20__年雲南省最美家庭、20__年雲南省光榮脫貧戶等殊榮。爲深入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蹟,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雲南省殘聯率先在全省殘聯繫統發起了向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學習的號召。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精神是前進中源源不絕的動力,任何時候,精神支柱永遠都不能倒下。張順東、李國秀夫妻的精神概括起來主要有四種:自立自強的奮鬥精神,永不言棄的抗爭精神,拼搏向上的進取精神,勇於創造的創新精神。

(一)自立自強的奮鬥精神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兩人加起來,只有一隻手,兩隻腳,但是,他們身殘志堅,自立自強,樹立了“脫貧光榮,爭貧可恥”的信心,不等、不靠、不要、不爭貧,他們付出了超越常人數千倍、數萬倍的艱辛艱苦和汗水心血,才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真正應驗了一句話:“凡自強不息者,必獲自救”。

(二)永不言棄的抗爭精神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不拋棄、不放棄”,生命不止,奮鬥不息,“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他們夫妻合力奏出了與生命不屈抗爭的最強音。正如貝多芬所說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他們夫妻永遠不向命運低頭,攻堅克難,永不言棄;生命不息,就與命運抗爭不止。

(三)拼搏向上的進取精神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不等不靠,迎難而上,艱苦奮鬥;迎接挑戰,戰勝自我,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雄辯地證明了“奮鬥,改變人生;夢想,使我們與衆不同。”在他們夫妻頑強地拼搏下,女兒大學畢業,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兒子長大成人,現已外出務工,“脫貧致富奔小康,鄉村振興放光芒”,現在,他們家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紅紅火火。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9

缺胳膊缺腿但從不缺“鈣”,殘軀不足30公斤卻意志如鋼。濟南軍區原某師戰士、一級傷殘軍人朱彥夫謝絕特級護理,在沂蒙山一個異常貧瘠的小山村幹成了一番事業。3月下旬,記者採訪時,人們用3句話概括他的傳奇人生:參加戰鬥上百次,失去四肢和左眼;擔任村支書25載,治山治水拔窮根;宣講千餘場,著述兩部書。

朱彥夫出生於1933年7月,14歲入伍,16歲入黨,先後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參加戰役戰鬥上百次,3次榮立戰功。1950年12月,在異常慘烈的長津湖戰役中,朱彥夫所在連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後,全連僅剩下一個彈傷遍體的朱彥夫。歷經47次手術、93天昏迷後,朱彥夫雖然醒了過來,但膝蓋以下、肘部以下和左眼珠全沒了,成了一根名副其實的“肉軲轆”。

重度傷殘,信念依舊。1956年初,剛學會穿戴假肢行走的朱彥夫,毅然回到家鄉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第二年,朱彥夫被推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25年。期間,他帶領羣衆在石山中打出3眼深水井和3個大口井,修建引水渠,徹底解決了祖祖輩輩吃水難問題;帶領鄉親填平3條大溝,平整出近200畝旱澇保收的小平原,年增產糧食數萬公斤;帶領羣衆種樹、種果,綠化荒山800餘畝,經濟效益持續釋放。現任黨支部書記劉文合對記者說:“老支書是個大能人,在他帶領下,俺們村在全縣第一個有了拖拉機、第一個實現平均畝產300公斤、第一個通了電……”

1982年,身患多種疾病的朱彥夫辭去村支書,鄉親們以爲他要頤養天年了,不料他又開闢了另一個戰場:傳播我黨我軍光榮傳統。14年間,他到軍營、企業、學校,作傳統報告1000多場,聽衆超過百萬人次。期間,沒有上過一天學的朱彥夫,翻爛4本字典,閱讀大量經典名著,用嘴含筆、用殘臂夾筆,撰寫出版了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1996年,他作傳統報告時突發腦梗塞,從此半身癱瘓。出院後,他又口述了24萬字的傳記文學《男兒無悔》。

81歲高齡的朱彥夫曾有多個身份:戰士、支書、作家,而他最看中的是“戰士”這個身份。他說:“戰士就意味着衝鋒,生命不息衝鋒不止。”今年3月,濟南軍區黨委和山東省委分別作出《關於深入開展向朱彥夫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10

站上機械臂,面向茫茫宇宙,目之所及是璀璨銀河,環繞身邊的是光焰奪目的“天宮”。

這曾是劉伯明腦海中的畫面,現在,夢想即將照進現實。6月17日,他搭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第二次進入太空,成爲天和核心艙的首批“入住人員”。

按照計劃,飛船將與天和核心艙對接,航天員預計將在天和駐留3個月,開展艙外維修維護、設備更換、科學應用載荷等一系列操作。

對劉伯明來說,出艙並不陌生。20__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時,他與翟志剛和景海鵬配合,共同完成我國首次太空出艙行走。當時,劉伯明和同伴在打不開艙門、軌道艙火災警報的“驚心動魄”後,最終讓五星紅旗在宇宙中飄揚。

這次飛行任務更加複雜,航天員需要多次出艙,出艙時間也將大幅增加。“無論困難多大,風險多高,任務多重,我堅信有地面專業人員的支持,有我們乘組三位‘帥哥’的默契配合,我們將滿懷信心迎接一切挑戰。”劉伯明這樣說。

1966年9月,劉伯明出生在黑龍江省依安縣紅星鄉東昇村的一戶普通農家。6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的他,和其他孩子沒有太多不同。

在父親劉志生看來,劉伯明最大的特點就是調皮,愛拆東西。他曾向媒體講起劉伯明小時候的趣事:當時家裏並不富裕,最值錢的東西就是收音機。有一次,劉志生髮現當時還在上國小的劉伯明把收音機拆成了零件,氣還沒消,就看到兒子快速把收音機重新組裝,而且還能正常收聽。

劉伯明成爲航天員後,他的父親再講起他小時候的調皮經歷時,總是會透出驕傲,因爲兒子的聰明讓他一路走出農村,進入飛行員大隊、航天員大隊,讓他在家人難以想象的光榮事業中發着光。

1983年,劉伯明考入依安一中讀高中。當時,家裏要同時負擔5個孩子讀書,這給一個農村家庭帶來了巨大壓力。爲了給家裏省點錢,劉伯明沒有住校,而是選擇了跑校(走讀)。

騎着家裏低價買來的二手破舊自行車,劉伯明開始了每天近20公里的跑校生活。從劉伯明家到學校,是一條坑坑窪窪的土路,晴天顛簸不斷、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濺得滿身是泥水,冬天道路結冰,騎行難上加難。在劉志生的印象中,“披星戴月”是兒子跑校期間的常態,天不亮就要出門,天黑了才能到家。

依安的冬天寒冷而漫長。劉伯明高三時的班主任張福林,二十多年後仍然記得,劉伯明騎到學校時經常臉上、脖子上、身上掛滿白霜,被同學們戲稱爲“小雪人”。“他是我所教過的學生中最肯吃苦的孩子。”在張福林看來,辛苦的跑校生活也讓劉伯明的身體更加結實,意志更加堅韌。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11

蘇炳添一戰打破了三個紀錄:

首先,新中國從1984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到現在37年的歷史上,首次有中國男性運動員打進到100米決賽的賽場,絕無僅有,這個意義不亞於當年劉翔闖進奧運會決賽並且奪冠。

第二,在1932年的奧運會上,曾經有一位日本運動員打進到奧運會男子100米的決賽圈,但他不是第一名,而且那個時候是用手計時的時代,跟電子技術時代差的還比較多。

第三,亞洲國家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在1900年的巴黎奧運會,也就是第2屆奧運會上,到現在121年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位亞洲運動員以100米半決賽第1名的身份進入到世界最頂級的百米飛人大戰的決賽。

這是史無前例的偉大榮耀,屬於偉大的中國,也屬於亞洲。年過30的蘇炳添,靠着頑強的自律,靠着超強的意志品質,成功的打進到了100米的決賽當中,爲全亞洲人長臉。就連中國田徑名將劉翔在微博上也發文祝賀蘇炳添:“封神!9秒83!!!”

此前展望半決賽時,蘇炳添強調,半決賽就是自己的決賽:“對我來說,能夠進入決賽就算完成任務。如果能夠突破10秒大關,進決賽應該沒問題。”

看了比賽,真是激動得哭了!太不容易了!簡直是一戰封神!正像劉翔所讚揚的那樣,這是中國奇蹟和中國速度,這也是亞洲奇蹟和亞洲速度!簡直讓人不敢想象。

每一次踏上賽場,蘇炳添的腦海裏都只有一件事:竭盡全力跑出“中國速度”,爲祖國添彩!能打破亞洲紀錄,打破黃種人的極限,站在東京奧運百米決賽的跑道上,所有的夢想都在這一瞬間變成了現實!

把半決賽當成決賽。是啊,人生路上關鍵的每一步都需要這種精神,我要向蘇炳添學習,他是我最崇拜的奧運英雄。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12

劉伯明,1966年9月,出生在黑龍江省依安縣兆祥公社東昇生產大隊(今紅星鄉東昇村)普通社員家庭。父劉志生(獨生子),母生五子、一女,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因其子女多,勞動力少,家境貧困。伯明自幼穎悟懂事,性格內向、堅毅。從小話語不多,人很文靜、聰明,其他兄弟4人都沒有他頭腦靈活,在兆祥公社讀國小和國中時,學習成績總是班級前三名。伯明愛運動,課餘生活豐富多彩,凡是娛樂樣樣都會,特別愛好下圍棋,喜歡踢足球,酷愛體育運動。

1982年9月,劉伯明以優異成績考入依安縣第一中學高中。這時家裏同時負擔6個孩子讀書,以種地爲生的父親深感乏力。劉伯明知道家裏困難,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住校。父親咬牙花100多元錢給他買了一輛二手的自行車,供他往返。家距學校10餘公里,他每天騎着破舊的自行車往返家和學校之間20餘公里。東北夏季天長冬季天短,每年11月份便是冰天雪地。每天要早起兩個多小時,上下學都需近1小時,晚8時纔到家。他帶午飯總是玉米麪大餅子,外加鹹菜。一年四季都沒換過新衣服。爲賺學費,暑假到附近磚廠打力工。吃多少苦受多少累從來不說,卻鍛鍊體魄和毅力,爲成爲航天員奠定了堅實基礎。1985年6月,高中畢業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飛行基地學校來依安一中招飛行員,他聽說考上飛行員讀大學不用花錢,還管吃管穿管用,就悄悄報考軍校。父親得知後,他對父親說:"家裏負擔太重,當兵能省一大筆費用,"面對懂事的兒子,父親感到欣慰。經嚴格考試和重重體檢,最後一輪到齊齊哈爾市體檢合格,他成爲依安一中唯一被選上的飛行員。1990年9月,劉伯明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成爲一名戰鬥機飛行員。並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飛過殲八等機型,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爲空軍一級飛行員。但他並不滿足,經幾年刻苦訓練,無論飛行技能還是戰鬥機飛行員的作風養成,都有快速進步。他號稱"小諸葛",除學習和訓練好,凡是動腦筋的事他都願參與,每次智力競賽他都參加。有一次,一名以出刁鑽題著稱的教官連續提問十餘個難題,伯明卻對答如流。他常說:"只要認真做事,就沒有不成的理兒"。從此,教官對他實行"免提"政策。1998年1月,經多年航天員訓練,劉伯明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覈,成爲中國首批航天員之一。

20__年,"神舟五號"飛船上天前,作爲"神五"飛船首飛梯隊隊員的劉伯明,突然聽到母親病故噩耗,非常悲痛。母親的去世讓劉伯明沉浸在深深的悲慟之中,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劉伯明始終鬱鬱寡歡。後來。劉伯明的妻子、戰友也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並帶他做心理治療。大約過了半年時間,他才從母親去世的陰影中擺脫出來。

20__年,劉伯明升爲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正團職,上校軍銜。同年6月,他入選"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20__年9月15日21時10分,劉伯明作爲"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成員,同翟志剛、景海鵬一道,承載着全國人民的企盼與厚望飛向太空,並同翟志剛密切配合,協同操作,完成了太空出艙行走的偉大壯舉,圓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被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

劉伯明爲祖國增光,爲家鄉添彩,依安人民爲之驕傲和自豪。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13

家庭會議 叮囑家人要支持他的工作

“今後,我可能更忙,更照顧不了家。”就在13日回到下莊的當晚,毛相林在晚飯桌上開了個家庭會議,爲家人們分工,叮囑大家要支持他的工作,“當了‘時代楷模’,就要有楷模的樣子,我還要爲下莊再幹幾年。”

毛相林的妻子身體一直不好,家務活兒都落在了兒媳和84歲的老母親身上。只要在家,毛相林每天早上5點就起牀,剁豬草、煮豬食,吃了早飯就去忙村裏的工作。

“媽,你年紀大了,能忙多少算多少。”毛相林的母親當過村婦女幹部,是共產黨員。毛相林永遠記得,自己年輕時第一次交入黨申請書沒能入黨,是母親指出他脾氣暴躁、工作不踏實,必須要接受組織考驗;修路死了人,是母親鼓勵他不要泄氣,關鍵要把安全落實好,“媽媽現在年紀大了,還整天扛着鋤頭挖地幹活。”

老人說,累是累,但能讓兒子騰出精力來爲下莊乾點事,自己感到很幸福,“兒子去北京領獎了,我高興得很,要支持他。”

“其實,我還是可以幹些事兒。”毛相林的妻子表態說,“大家都很忙,平時家裏來的人也多,掃地、燒開水、照顧娃娃這些事,我還是幹得下來。”

最後,毛相林又囑咐兒子,在果園打糞坑,一定要注意質量問題,糞水不能漏到河裏去了。對兒子,毛相林是放心的。兒子入黨有10年了,之前在外打工。20__年,村裏要發展柑橘,差技術員,他把兒子叫了回來。現在,兒子是村裏的團支部書記,管理柑橘是把好手。

家庭會議的次日早晨,讓毛相林沒想到的是,兒媳向他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這是兒媳第二次交入黨申請書了,但毛相林覺得寫得還不夠深刻,他要求兒媳繼續打磨。

這是毛相林從北京回來後收到的第二份入黨申請書。陪他一起前往北京的彭淦,回來也寫了入黨申請書。彭淦是下莊的新一代,就在當地學校代課。他說,打通下莊出山路、幫助他家脫貧、幫他完成學業,這些事兒讓他認識了毛相林這樣的共產黨員。他說,自己要入黨,也要爲下莊的明天出一份力。

“下莊的未來需要年輕人啊!”毛相林很欣慰,眼下最緊要的工作就是柑橘銷售、“下莊精神”陳列館廣場建設、人居環境整治,要讓在外的年輕人今年春節回家看到一個嶄新的下莊。他說,“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回村建設下莊。”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14

他身着一身紅色運動服,足蹬一雙白色運動鞋。鳴槍響過,他在第一道出發,起跑穩健,如一道紅色閃電,劃過海沃德田徑場。9秒99,衝過終點,他緊盯着大屏幕,攥緊雙拳仰天長吼。他就是“中國飛人”蘇炳添。

北京時間20__年5月31日凌晨,在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男子100米決賽中,他以9秒99的成績奪得季軍,超過日本名將伊東浩司和中國名將張培萌共同保持的10秒整的亞洲本土運動員最好成績,創黃種人百米新歷史。

1989年8月29日,蘇炳添出生在廣東省中山市古鎮的一個普通家庭,幾年後,弟弟也降生在這個家裏。一家四口,日子安穩,其樂融融。

上國中時,蘇炳添的老師喜歡留下成績差一些的同學留堂補課,成績不理想的蘇炳添,幾乎天天被老師留下來“開小竈”,這讓他非常苦惱。爲了避開補課,他主動申請加入學校的田徑隊。蘇炳添在體育課上向來都是活躍分子,彈跳力和瞬間爆發力很強,教練楊永強看到他的這些優勢,同意把他帶入田徑隊。

此時的蘇炳添癡迷上了速度,他喜歡騎摩托車,那種風馳電掣的快意讓他感覺非常舒服。但因條件限制,他沒有受過系統專業的訓練,只是在泥巴地裏,跑啊跑啊,像一個追風的少年。20__年11月份,15歲的蘇炳添第一次參加了正規的比賽——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他出人意料地在100米比賽上奪得第一名,成績用秒錶計時是11秒72。因此,他被中山市體校田徑教練寧德寶看中。

進入省隊後,蘇炳添曾萌發了不當運動員的念頭。20x年,他在田徑隊的成績屬於中等,但有一段時間成績老是上不去,甚至出現了下滑,他很痛苦,一度想放棄。

有一天,他坐在賽道旁,看着在賽道上飛跑的身影,心裏五味雜陳。他多麼喜愛奔跑啊,可是現在,他爲此猶豫不決。

兩個剛剛訓練完的隊友說笑着坐到他身邊,沒有注意到他隱藏的痛苦,一個說:“今天我比你快了0.01秒。”“不就是0.01秒嗎?有什麼了不起。”另一個回答。

“速度,屬於執着於每個0.01秒的人。我只要每次都比你快0.01秒,我就每次都是贏家……”

隊友的話對蘇炳添觸動很大,是啊,只要堅持,哪怕每次只提高0.01秒,那麼,對自己來說就是勝利的。很快,他調整了心態,在大家的鼓勵和幫助下,成績一點點好起來,並進入了國家隊。

20x年的全國田徑錦標賽上,他以10秒16奪冠,打破了13年前周偉創造的10秒17的全國紀錄,堪稱當時中國第一“飛人”。在隨後的兩年裏,蘇炳添一直稱霸中國男子百米跑道。

俗話說:沒有常勝將軍。20x年,張培萌連續跑出了兩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的成績,打破了蘇炳添創造的全國紀錄。並且在遼寧全運會上以10秒08的成績戰勝了蘇炳添,奪取了全運會冠軍。此外,因爲張培萌跑出了男子10秒的亞洲黃種人最佳成績,平了伊東浩司的紀錄,而且是在國外進行的世界錦標賽上獲得的,所以也更爲引人矚目。這讓蘇炳添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

夜晚,望着無垠的夜空,他想起了一句話:一切可能之事皆不可得,你只有執着地堅持世上看似不可能的事——莫貪念,莫浮躁,莫鬆懈。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機會總是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速度,屬於執着於每個0.01秒的人。

懷揣着這種不服輸的信念,蘇炳添捅破了這層讓幾代人夢寐以求的“窗戶紙”。

蘇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破十對中國是個里程碑,作爲中國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寫進歷史,我感到非常驕傲。但在未來的路上我還要繼續努力,不要因這個成績而自滿。”蘇炳添在賽後接受採訪時說。作爲中國“飛人”,他的未來依然可期。

奔跑吧!蘇炳添!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15

20__年9月10日,第36個教師節到來,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舉辦的“閃亮的名字20__尋找最美教師”發佈儀式在北京舉行,公佈了10位最美教師、1個最美教師團隊的先進事蹟。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實驗高中教師劉秀祥就是其中一位“最美教師”。

今年32歲的劉秀祥,是曾經千里背母上大學感動了無數人的中國孝子。他在大學畢業後毅然回鄉任教,如今是貴州省黔東南州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從20__年從教至今,劉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學生,他牽線“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1700多人,開展公益勵志演講1000多場,聽衆達上百萬人。

劉秀祥老師 鄧小藝攝9月7日,記者一行赴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採訪劉秀祥老師的事蹟。採訪結束,我們和劉秀祥在校門口告別時,一名女孩挽着父親,拿着錄取通知書來找劉秀祥報喜。女孩叫姚恩全,前一天剛收到大連財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父母都在望謨縣實驗高中食堂工作。劉秀祥拿着錄取通知書看了又看,高興地說:“恭喜呀!你們在學校爲學生們服務,自己的孩子又取得這麼好的成績,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從劉秀祥爽朗的笑聲中,我感受到了採訪中人們的說法:“劉老師,他是光……”

“他是光……”王代分深情地說起劉秀祥老師。

王代分和妹妹王代美是一對雙胞胎姐妹,她們的父親身有殘疾,精神也需要長期靠藥物穩定,只靠母親一人支撐一家5口人的生活。20__年,在望謨縣民中高一的一次歷史課上,劉秀祥注意到了這對眼神中充滿對知識的渴望卻有些怯怯的雙胞胎姐妹。在瞭解到了姐妹倆的家庭情況後,劉秀祥像哥哥一樣,在生活和學習上都盡力幫助她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她們。

“劉老師的經歷和我們有些相似,我們會覺得很有共鳴。當時劉老師特意爲我們倆姐妹寫了一篇文章《同樣的命運,同樣的堅強》,鼓勵我們。他是我們奮發讀書,改變命運的精神動力!”說到這裏,王代分有些激動。

現在,王代分和王代美已經分別從貴州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姐妹倆都選擇回到望謨建設家鄉。妹妹王代美在望謨縣政府工作,王代分則成爲了劉秀祥工作室的一員,看到工作室籌備的消息時,她立刻聯繫劉秀祥表示自己希望加入。“劉老師改變了我們,我們也想回來改變更多的人。”王代分說。

劉秀祥工作室是在寧波市教育局、黔西南州教育局和望謨縣教育局的支持下建設起來的。工作室致力於培養更多優秀的鄉村教師,幫助更多孩子,將劉秀祥的光和熱輻射到更廣的範圍。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16

在盧仁峯家鄉內蒙古,沙漠深處生長着一種樹,名爲“胡楊”。與其他的楊樹不同,胡楊能忍受沙漠中乾旱、多變的惡劣氣候,對鹽鹼有着極強的忍耐力,生長在沙漠中枝繁葉茂,被人們讚美爲“沙漠的脊樑”。

盧仁峯常常把自己看作一棵胡楊,即使失去了一隻手,那種堅定的信念始終深植心中,支撐着他正視眼前的困難,越挫越勇,向着一個個難題險關發起衝鋒。

熟悉盧仁峯的人,都知道他是老軍工人的後代。幾十年前,他的父母遠赴大西北支援國家建設,在一線生產崗位一干就是一輩子,這種舍家爲國的奉獻精神從小感染着他。重技術、講奉獻,是老一輩軍工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他希望把這種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當下,全社會都在宣揚工匠精神。對此,盧仁峯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爲:“工匠要有一顆責任心,有一種敬業精神。當工人就當最優秀的工人,做焊工就要成爲最有能力的專家。”

“全國十大最美職工”“中華技能大獎”“國家級技能大師”……面對一項項榮譽,盧仁峯表現淡然。相比這些榮譽,盧仁峯更在乎的是他的“工作室”,他希望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絕活毫無保留地傳承下去。

盧仁峯所帶的科研攻關班,被一機集團命名爲“盧仁峯班組”。在他的帶領下,班組成員個個都是焊接能手,並擔負起多個重點項目的攻關任務。

多年來,盧仁峯帶出的百餘名工匠,迅速成長爲企業的技師、高級技師和技術能手,有的還獲得“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等殊榮。

在徒弟們眼裏,生活中的盧仁峯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哥,工作中的他卻是一位極爲嚴苛的老師。盧仁峯說:“嚴師出高徒,我對他們嚴一些就是希望他們早日成才。”

一天5塊鋼板、30根焊條的“定位點焊”,是盧仁峯對徒弟們的硬要求。徒弟們焊接完鋼板,盧仁峯會逐個檢查點焊效果,誤差超標就要重來。他常常對徒弟們說:“把軍品做成精品,是每一名軍工人的職責所在。”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17

身穿開線的毛線背心,披着薄棉軍大衣,“穿”着解放鞋的兩條假肢並立牀前,端坐牀上的朱彥夫,似乎隨時都會披衣下地,擡“腳”出門。

“很想回去看看。”4月1日,朱彥夫說,想去曾經熱鬧一時的張家泉村夜校舊址走走,去流水淙淙、繁花朵朵的大寨田逛逛,去看看鄉親們。只是看看。

鄉親們也惦記着他。從張家泉村嫁出去的蔡淑英一直念着朱彥夫的救命之恩。她說,“最近老是從電視上、報紙上見老書記,特別想親眼見見他。”

朱彥夫不當村支書有32年了,大夥兒爲啥還惦記着他?

“爲羣衆做事,幹不幹,實不實,帶頭不帶頭,境界不一樣,影響不一樣,結果更不一樣!”沂源縣委常委、紀委書記黃雪頌說,朱彥夫幹村支書25年,光假肢就磨壞了7副。他帶領鄉親種植蘋果和花椒,綠化荒山近千畝,在貧瘠的山地上造出一塊塊旱澇保收的“小平原”。至今,當年種下的果樹還在開花結果,造福村民。“朱彥夫心裏裝的都是羣衆,唯獨沒有他自己,這樣的人,過上一百年,大夥兒也能記住他。”

“沒有手,卻把羣衆的事辦得更實;沒有腳,卻爲羣衆趟出了一條希望之路。他與羣衆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基層幹部衝鋒在前、務實爲民的責任擔當。”黃雪頌說,朱彥夫值得沂源縣全體黨員領導幹部學習。

濟南市天橋區桑梓店鎮桑梓店村村支書滕長利瞭解到朱彥夫的事蹟後非常感動。他告訴記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朱彥夫剛回村當支書時,每月拿36元的傷殘補助金,是鄉里唯一吃“皇糧”的,可他竟然也是全村欠債最多的人。

錢都去哪兒了?

1956年,朱彥夫傾盡積蓄湊了172元,在沂源農村辦起了第一個圖書室;大女兒朱向華出嫁時,村裏打井修渠正到關鍵時刻,他把手裏的錢都貼到工程上,沒給一分錢嫁妝;村民蔡淑英10歲時,先天性心臟病發作,他揣上撫卹金及時送醫,蔡淑英得以脫險。

羣衆有苦,他自己難甜;羣衆受窮,他心裏難安;羣衆有難,他慷慨相助。滕長利說,朱彥夫把羣衆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關心羣衆勝過自己,贏得了父老鄉親發自肺腑的擁護和愛戴。“如果我們所有的村支書,能做到像朱彥夫這樣,一心爲民、從不爲己,學習他真正植根人民、嚴格自律、廉潔奉公的崇高品質,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底線,我們廣大的農村基層,會不會比現在更有凝聚力?”滕長利又彷彿是喃喃自語,“哪怕,只是做到一部分呢?”

“什麼是幸福?”在舉國上下掀起學習朱彥夫的熱潮之際,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發出這樣的疑問?毫無疑問,朱彥夫用一輩子的實際行動作出了他的回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一心爲羣衆着想、爲百姓謀福。

“現在有些價值觀認爲,幸福就是房大不大,錢多不多,爲追求幸福不擇手段,甚至有些黨員領導幹部也如此。這是享樂主義的幸福觀。”王忠武認爲,當今中國,亟需補足“精神的短腿”。

“要像朱彥夫那樣,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時刻把羣衆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羣衆所想,幫羣衆所需,從實際出發,真抓實幹,艱苦創業,不圖虛名,不辱使命。如果沒有奉獻精神,作爲執政黨就沒有感召力,作爲民族就沒有凝聚力和前途。要實現中國夢,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必須樹立朱彥夫奉獻本位的價值觀。”王忠武說。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18

聶海勝是湖北棗陽人,20__年曾成功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10日下午,中新社記者趕到棗陽市楊壋鎮聶海勝家中時,這裏早已聚滿了人。

在聶家客廳,當地幹部正在認真佈置會場:懸掛五星紅旗以及聶海勝飛行照片。棗陽市以及楊壋鎮將於11日下午在此集中觀看神舟十號發射直播。

聶家位於楊壋鎮明星路上,是一座新修不久的兩層小樓。走進客廳,只見正面牆上掛着“航天英雄之家”的牌匾。牌匾下,是聶海勝母親的遺像。

弟弟聶新勝出生於1979年。由於父親去世較早,幾個姐姐出嫁,照顧母親的責任一直落在聶新勝身上。他說,由於哥哥太忙,從不敢打擾他,擔心影響他。

“他盡忠,我盡孝,我在家裏照顧好母親,讓哥哥能夠安心工作就是我最應該做的事情。”聶新勝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哥哥也是這樣。”

“我們很少去北京,即使結婚後也沒有去。兒子一歲多時,哥哥回來看過一次。”聶新勝說,哥哥很少回來,即使回來也基本是因爲公事。

聶新勝現在棗陽一中後勤部門做水電工。聶新勝表示說:“哥哥和我從不談他的工作,更不會告訴我神舟十號何時發射,我是從網上才知道的。”聶新勝說,希望哥哥再次和戰友一起,圓滿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

作爲“航天英雄之家”,聶家牆上掛滿了聶海勝照片。由於受英雄航天員聶海勝影響,聶新勝年僅4歲的兒子取名爲“聶天揚”。

聶海勝於1964年出生於楊壋鎮樊莊村聶莊。村主任聶經玖曾是其兒時夥伴。聶經玖說兒時他們經常一起玩耍,印象中聶海勝記憶力好,成績總是班上前幾名。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19

湯洪波,1975年10月出生,湘潭縣雲湖橋鎮飛欄村人。他從一名飛行學員成長爲一名航天員,這一路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又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在困難面前,湯洪波迎難而上,勇於直前,敢於衝破一道道難關。

1995年,湯洪波被空軍某航校錄取。可入學後,他遭遇到了第一道難關——體能成績在班裏是最後一名。空軍航校的學員是實行淘汰制的,如果體能通不過,就會被淘汰。怎麼辦?練!只有練,才能增強體能。於是,湯洪波一有空就在跑道上一圈一圈跑,在單槓雙槓上反覆地練,在操場上堅持跳高跳遠。晴天,就在操場上鍛鍊;雨天,就在器械室鍛鍊。不管學業有多忙,他堅持天天練從不間斷。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後,他的體能成績從最後一名進到優秀行列。

從航校畢業後,湯洪波來到了空軍某部。在進行飛行訓練時,湯洪波駕駛的飛機在落地時,一度把握不穩。於是,他總是拿着飛機模型比劃着起飛降落。夜深人靜時,他躺在牀鋪上,腦子裏還在一次次演練操作飛機的起降,琢磨着眼手腳如何更好地協調;甚至在吃飯時,他也常常拿着飯勺子比劃着。經過幾個月訓練後,他的飛行訓練成績次次被評爲優秀。

20__年,湯洪波被選爲航天大隊航天員。天空和太空,有着巨大的跨越,航天員要完成上百個課目的訓練。這些訓練,既挑戰學習能力,更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可失重訓練一度是湯洪波邁不過去的坎。失重訓練時,訓練服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動。一段時間,他一穿上訓練服,心裏就煩躁。後來,他請教執行過太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如何闖過煩躁關,又請工作人員把訓練服溫度儘量調低,以便讓情緒穩定下來。經過反覆訓練後,他終於闖過了這道難關。

20__年12月,湯洪波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20__年6月17日9時22分,他和戰友聶海勝、劉伯明乘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向了太空。3個月後,他們圓滿完成任務,勝利返回地球。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蹟素材材料 篇20

不久後,丈夫離世,她精神上的石頭隨之瓦解。女兒畢業、結婚,她肩上的重擔也隨之減輕。當時她想:“我一輩子辛勤勞苦,到晚年,我的兩個女兒都出嫁了,我想我將來可以樂享餘年。”

1976年,命運給了52歲的葉嘉瑩又一次沉重的打擊。當年那個與她相依爲命在患難中成長的大女兒,在外出旅遊時出了車禍,與女婿同時罹難。料理完女兒、女婿的後事,她閉門不出,日日哭泣,寫了10首哭女詩,每一句都是對女兒最透徹的思念。

“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逼人一世來”,“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勞瘁竟何爲”,她嘆命運不公,反思勞瘁一生的意義。年逾半百,痛失愛女,葉嘉瑩悲痛欲絕。但是經此一難,葉嘉瑩突然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個終極的追求和理想。”

1978年,聽聞中國恢復大學聯考,她請願回國教書。她要讓自己從“小我”的家中走出來,要把“餘熱都交給國家,交付給詩詞”,要把“古代詩人的心魂、理想傳達給下一代”。

她曾在信中寫道,自己一生“很多事情沒有選擇的餘地”,而這次是她唯一一次主動地爭取。1979年春,國家同意了葉嘉瑩的申請,最終受邀去南開大學任教。於是,葉嘉瑩在南開大學開始了三十餘年的教書報國路。

每次上講臺,葉嘉瑩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期間也很少喝水。雖然因爲皮膚過敏,葉嘉瑩的手常會因接觸太多粉筆而皮膚開裂,但是仍常常在黑板上大段板書。

因此,她的課程在南開非常受歡迎,不僅中文系,外系外校甚至外地的學生都來聽講,場場爆滿,甚至有學生爲此僞造聽課證。在此期間,葉嘉瑩應邀到國內的幾十所大學講學,以及輾轉國際多所大學講學,她將傳承古典文化作爲自己的責任。

除了教課,葉嘉瑩在南開大學創辦了“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以老師顧隨的名義設立“駝庵”獎學金。她在晚年賣掉京津兩處房產,又將自己的稿費、版稅收入悉數捐出,累計捐贈3568萬元,在南開大學設立了“迦陵基金”,用以支持研究古典詩詞文化。

將全部財產捐獻,在她看來,不過是實現了她“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的一點願望。莊子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越樸素單純的人,越有內在的芳香,不懼歲月,優雅老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