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導遊詞十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7K

順德導遊詞 篇1

一轉眼又過年了,走親訪友喝出去遊玩時不可缺少的。所以我們去了順德。

順德導遊詞十篇

早上一到順德,就被美麗的長鹿農莊所吸引了。長鹿農莊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迷人的地方。甚至讓人流連忘返。我們玩的第一個就是過山車,過山車的軌道就像天上的銀河,相互交錯着,可好玩了,還很刺激。把我嚇得心驚膽戰。之後又玩了卡丁車,那小小的卡丁車在賽道里穿來穿去,就像一隻只小螞蟻正在急匆匆地搬運食物呢!玩完了卡丁車,那就要玩遠近聞名、人人皆知的遊戲,你知道是什麼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那就是—海盜船。一坐上海盜船。一陣陣陰風就吹了過來,彷彿是到了地獄一般,船的中間還矗立這一個有着一雙大眼睛的海盜,可嚇人了!之後,我們就去吃飯了。

下午,我們剛從吃飯蓬裏出來,就被頭頂上烈日炎炎的太陽所驚呆了。因爲天氣預報報今天是陰天,可今天卻是晴天,真奇怪啊!下午我和爸爸玩的第一個遊戲室“鼠的故事”,遊覽車像一隻只小老鼠正忙碌的跑來跑去。最後,我玩了一個360度旋轉的遊戲,從低處轉到高處,再翻幾個跟斗下來,尤其是下來的時候,速度非常快,就像失去了地心引力一樣,關於這個遊戲,長鹿農莊的招式派上還說;男人一路歡笑,女人一路尖叫。我覺得這個遊戲是我玩過最刺激的。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一天又過完了,於是我們就回家了。

其實順德的美並不僅僅只在玩上,還在吃上,住上……都非常有特色。在這裏我把順德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多去那裏玩。

順德導遊詞 篇2

順德雙皮奶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菜,屬於粵菜系。先將鮮牛奶燉滾,趁熱倒在碗裏,熱氣會使牛奶表層結出奶皮;待牛奶完全冷卻後,讓奶皮留在碗底,將牛奶倒出,加白糖、蛋清均勻攪散後,再倒回剛剛有奶皮的碗裏,使碗底的奶皮浮起;然後將其放到火上繼續燉蒸,適時起鍋、冷卻,新的奶皮生成,是爲雙皮奶。原料牛奶上的選擇非常重要,成品既有奶香,又有蛋味,甜而不膩;蒸燉的火候和時間也很重要。20xx年6月,順德雙皮奶入選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公佈名單。

順德雙皮奶始創於清朝末期,當年順德一位叫何十三的農家子弟,在清晨烹製早餐的時候,不小心在水牛奶裏翻了個花樣,不久有個識貨的老朋友買去了配方,開了間食檔,這順德雙皮奶便吃成了傳統,而雙皮奶也便由清末流傳至今。

“雙皮奶”,顧名思義,是含雙皮之奶也。正宗雙皮奶的做法非常考究,把適量牛奶放進食具中燉滾後倒進小碗內,待冷卻凝固成奶皮,然後輕手倒出牛奶,讓奶皮留在碗底。另將鮮奶加白糖攪勻後用羅鬥濾去雜物,把調好奶蛋白的鮮奶倒入,用小碟子蓋好,以防蒸汽滴落面上影響質量,隔水燉15分鐘即成。結出二層皮,上層奶皮甘香,下層奶皮香滑潤口。

順德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你來到順德著名的古典園林清暉園遊覽。我叫__×,是這裏的景點導遊,我先預祝各位今天有一個愉快美好的旅程。

順德“清暉園”與番禺“餘蔭山房”、東莞“可園”和佛山“梁園”合稱爲廣東清代四大名園,上世紀九十年代,清暉園更被列入中國十大名園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遊景點。步入清暉園,相信大家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裏就象是繁囂鬧市中的一片蓬萊仙土。

各位遊客,大家見到的左手邊的一排仿古式民間建築,就是清暉園史館,裏面陳設有許多圖片和文字說明,講述了清暉園的百年發展歷史。現在,大家可以先跟我進去了解一下清暉園的名園春秋。

清暉園,是明代萬曆狀元、禮部尚書、大學士順德杏壇人黃士俊在太艮(即現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築的黃家祠、天章閣的舊址,到清朝乾隆年間,黃家衰落,由順德進士曾出任山西靈石知縣的龍應時購得,析產後其子龍廷槐、龍廷梓改建爲莊園居住。龍廷槐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聰穎好學,於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進士,他初授翰林院編修,不久授監察御史之職,後入值上書房,官至太常卿。到嘉慶五年(1800年)龍應時病逝,廷槐獲准回鄉守孝三年,後見皇親和坤弄權,無心復出,但在鄉中威望頗高。到嘉慶十年(1805年)龍廷槐將父親生前購得產業的中部拓建成莊園,侍奉母親居住。一年後,龍廷槐請同榜進士、江蘇武進的書法家李兆洛題寫“清暉”的園名,意取“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以示築園奉母是爲了報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這也是清暉園名的由來。從應時、廷槐、元任、景燦到渚惠,清暉園經歷了五代人,屢經修繕,特別是龍渚惠,他曾帶領設計師和工匠到蘇州一帶參觀著名庭院,回來後對原建築物作了一番大規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嶺南園林風貌。

獲得左右兩部分庭院的龍廷梓,將它們建成以居室爲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稱爲“龍太常花園”和“楚薌園”。後來龍太常花園的園主衰落,賣給一位商人經營蠶種生意,掛上“廣大”的招牌,故又稱爲“廣大園”。到五十年代後,由省、縣人民政府撥款修復,幾經修葺興建,將清暉園、楚薌園、廣大園及龍家住宅等一起收入園址,基本恢復當年黃士俊花園的範圍。近年來,順德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爲了進一步開發我市的旅遊資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古老的清暉園遊覽面積從原來的7000多平方米擴大到2.2萬平方米。新擴建的庭院,充分吸收了嶺南園林建築的精粹,更借鑑了江南和北方園林的造園藝術,使之成爲園中有園,景內有景,步移景換,充分體現我國園林建築中雄、奇、險、幽、秀、曠的特點。

(走出解說大廳)相信大家已基本瞭解清暉園的歷史,現在,我們就開始遊覽龍家花園。剛纔我們走過的白石園門,增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上面“清暉園”三字是臨摹清代進士、江蘇武進書法家李兆洛的筆跡。站在大門口,我們往裏面看去,穿過這一個寬廣的庭院,正對着的是一個“八角壁裂池”,整個水池是以石頭砌成,沒有用水泥、石灰邊接,但水不往外泄漏。池中有八條陶瓷燒成的紅鯉魚,圍成一圈向中央的寶珠噴水,十分壯觀。

再看右手邊的平臺上,建有一座“大會議室”,這座建築物建於一九五九年。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九日,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南巡視察時,途經順德,曾在此會見當時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人。

步入庭院之中,滿眼都是蔥蔥郁郁的樹木,其中有不少還是我們順德重點保護的古樹名木呢。就如近大門處的這株高大的的老白果樹,它的學名叫銀杏,有“活化石”之稱。據考證在地球第四紀冰川之前,不少國家和地區均有此樹生長,但冰川期後,唯獨中國的大山大嶺中才能保存下來,目前這種樹,樹齡最大的是山東呂縣定林寺的一棵銀杏樹,已有三千多年曆史。這種樹一般要大面積種植,並雌雄間種才能結果,但清暉園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樹齡的老樹,卻能在二十多年內,持續單株結果(每年9至10月間掛果)是一棵“雙性樹”,可謂奇特。

移步換景,穿過這一個拱形小門,園裏的景緻又是另一種風格。面前的惜陰書屋和真硯齋是一組相聯的園林小築,此組庭院式書齋爲昔日園主供族中子弟讀書及接待到訪文人墨客之所,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園主龍家歷代不乏學業有成之人,“惜陰書屋”寓勖勉子弟珍惜光陰、發奮攻讀之意。“綠雲深處”匾額爲乾隆帝十一子、書法家成親王所書,形象描繪出四周綠樹掩映之清幽景緻。“真硯齋”的匾額是原來由清代湖南書法家何紹基所題,因日久而損毀,現掛的是廣東書法家秦鄂生重寫的。

順德導遊詞 篇4

均安蒸豬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太公分豬肉”時代。據史料載:各地春秋二祭“多有燒豬作犧牲分胙肉,而江尾(即今均安鎮)則用蒸豬”。當地每逢有喜事,所有人都會聚集到祠堂一起吃蒸豬,以示慶祝。這一傳統一直沿襲了兩千多年。

最早期最傳統的均安蒸豬,與古老的祠堂文化一脈相承。據《順德均安志》史料載:順德各地春秋二祭“多有燒豬作犧牲分胙肉,而江尾(即今均安鎮)則用蒸豬”。在傳統的風俗裏,在每年的清明節和重陽節(即所謂春秋二祭)於祠堂舉行祭祖儀式,儀式後由村內德高望重之人將豬肉分別分給各個村坊各戶人家,以求全村人獲得庇佑,共享殷實飽餐。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製作的均安蒸豬選擇肥豬來做,而且沒有放油這道工序。當時飲食的食材並不豐富,一隻豬往往是一家人積儲一年的珍饈。因此,蒸豬多選擇100多斤重的大豬,以求蒸煮完工後人人有份。

在以往的均安蒸豬中,並沒有用釘刷扎豬肉的環節,也沒有冰水滲透出精華的繁瑣程序,當地的村民一切以最簡單的方式蒸煮,放入鹽、糖等最基本的味料醃製,然後放入豬盒,柴火燒旺豬肉熟透即可。蒸熟後的豬肉經過切割再以大口碗裝放,隨即傳遞到家家戶戶中。

隨着飲食習慣的改變,現代人更加講究肥而不膩的效果,更注重減少肥油的飲食習慣,也更爲挑剔不同的醃製風味。因此,蒸豬在發展傳承中增加了扎豬油和添加冰水衝擊的環節,並逐漸將目標鎖向60斤左右重的豬。村民自制的釘刷在豬肉快要煮熟時一圈圈扎豬身,以使多餘的豬油流走,減少肥膩,再放一把冰水塗抹沸熱的豬皮,以刺激肉身的口感。

順德導遊詞 篇5

倫教糕的製作起源於廣東順德區倫教鎮,是嶺南典型的漢族糕點名吃。由於品質、風味特殊,特別在夏天爲廣大消費者所喜愛,目前生產已很普遍。 倫教糕是由秈米粉用酵母發醇,使澱粉質轉變爲澱粉和糊精的混合體,再蒸製成型,其透明程度較高。軟韌性則近似用糯米的製品。據說優質的倫教糕,光潔如鏡,雪白晶瑩;糕身橫豎小水泡似的孔眼,均勻有序;質地爽軟、滑潤而富有韌性,折時不留折紋;味道清甜、爽滑。

魯迅經常工作到午夜前後,養成了喜歡吃點心的飲食習慣。1935年4月,他在上海寫下《弄堂生意古今談》,文中便提到了一種糕點:玫瑰白糖倫教糕。玫瑰白糖倫教糕,最早出現於廣東順德的倫教鎮,因此而得名。倫教鎮人巧用當地特有的清泉水製作糕點:用清泉水浸泡大米3個多小時以後,磨成米漿,再壓成乾粉。清泉水加砂糖,在鍋裏煮沸。然後將糖水衝入米粉內,冷卻後加入“糕種”,放置7個多小時,再經發酵等精細加工之後,制好的玫瑰白糖倫教糕,晶瑩潔白,糕身橫豎相間的孔眼,均勻有序,軟滑爽潤,清甜微酸。玫瑰白糖倫教糕問世於明代,魯迅很喜歡這種傳統美食。在《魯迅日記》裏,也有關於糕點的記載。

1912年5月,魯迅來到北京,住在宣武區南半截衚衕的紹興會館。這裏距著名的糕點鋪稻香村較近。稻香村是進入京城的第一家“南店北開”的糕點鋪。前店後廠,自制各式南味糕點,既好看,又好吃,花樣不斷翻新,深受京城各方人士的歡迎。魯迅是浙江紹興人,對江浙風味的稻香村食品自然更加偏愛。再加上“稻香村”這個樸素清新、雋永上口的字號,融入了濃濃的鄉土味、文化味,魯迅便時常來到這裏,購買他所喜歡的糕點。魯迅在北京期間,結識了一位名叫季自求的南通人,共同研究文學。1912年至1920年的《魯迅日記》,記載了魯迅與季自求交往的許多情況。一來二去,季自求知道魯迅喜歡吃糕點,便將家鄉特產的嵌桃麻糕推薦給魯迅。1915年1月17日的《魯迅日記》記載,午後季自求來,帶來了書籍,還特意帶來南通特產嵌桃麻糕。魯迅品嚐之後,嘖嘖稱讚,認爲嵌桃麻糕的美味,名不虛傳。

順德導遊詞 篇6

在祖國大地的東南邊上,有一處古老的水鄉——順德,那兒有精美的佳餚,秀麗的景色,同時也擁有一條健壯有力、神威凜凜的巨龍——龍舟。

小時候,媽媽經常抱着我到河邊,等待着父親的歸家。在媽媽優美的龍舟調中,我會依偎在她的懷中靜靜地守候。日落西山,爸爸撐着一隻小艇回來了,他渾身沐浴着金色的夕陽,撐着小艇緩緩靠近。爸爸以及爺爺早年都是划龍舟的好手,從此我也與龍舟結下了不解之緣。

等我稍大一些,我爸會帶着我到他們訓練的地方旁觀。在開闊的水面上,一艘修長的龍舟停在水岸。飄逸的龍尾像金黃的流蘇;塊狀的龍鱗就像一塊塊閃閃發亮的金子;栩栩如生的龍頭大張着嘴,帶着不容置疑的威嚴。伴着鼓手一陣有力的鼓聲,龍舟在水面上隨着節奏一下下地向前向着那飄揚着紅旗的終點前進。

爸爸和那些叔叔們也隨着鼓手響雷般的鼓聲有力地划着槳,那認真的樣子真讓人欽佩。忽然,斜刺裏也衝出來一艘龍舟,那是一條黑龍,漆黑如墨的身軀像一陣閃電,上面的叔叔們個個都鬥志昂揚,好像要和爸爸的金龍一決高下。你追我趕,好不激烈。叔叔們個個都使勁划着槳,誰都想先拔頭籌。

這時,又有一條黃龍加入了這激烈的爭奪,三龍並駕齊驅,一時間個個都用上了全部的力氣,個個都不分上下,鬥得難解難分。鼓聲震天,激烈的划水聲不絕於耳,要是在遠處看的話,還真有可能以爲是三條巨龍在水裏激烈地打鬥呢!最後,爸爸那組龍舟領先了一個頭,率先取得了勝利。

我們的“功臣”們都上了岸,全部都已經成了“水人”,衣服都像是從水裏撈出來的一樣。我細心地發現,劃黑龍舟的人中有一個竟是我家的鄰居——李爺爺!他樂呵呵的,幽默的說:“還是你們有力氣,我可老了!”隨即又嘆了口氣說:“這划龍舟的人是越來越少了,不久就要沒有人會划龍舟了,這傳統的習俗失傳可怎麼辦啊?”

我聽了,心裏挺不是滋味,鼓起勇氣對李爺爺說:“沒事!還有我呢!我也能把這划龍舟的手藝學會!”李爺爺捋着鬍鬚,說:“好哇,有你在,這划龍舟的手藝就不愁沒有人了!我得好好獎勵你!”我望望爸爸,他也悄悄地給我豎起了大拇指。

湖面上漣漪微動,三條龍舟並肩而停,像是一齊對我投去了讚許的目光。這水鄉的巨龍,又怎會無人守護呢?

順德導遊詞 篇7

清暉園坐落在順德大良新路,它和佛山的十二石齋(梁園)、番禺的餘蔭山房、東莞的可園合併稱爲廣東四大名園。由於清暉園內整體佈局獨具匠心,既有江南園林風格,又有華南亞熱帶景物特點,加上建造至今已經有160年的歷史,所以它是一處很具有觀賞、藝術與使用價值的園林景觀。上世紀九十年代,清暉園更被列入中國十大名園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遊景點。步入清暉園,相信大家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裏就象是繁囂鬧市中的一片蓬萊仙土。

在進園之前,我先簡單給大家介紹清暉園的建造歷史。

明萬曆35年即1607年順德杏壇右灘村人黃土俊高中狀元。相傳這位黃狀元入仕三十年中曾三次辭官歸故里,中間一次爲侍奉病中老父,另兩次因看不慣官場傾軋(ga)而獨善其身。期間於明朝天啓元年即1621年,在原太艮城(今大良)南郊建築了黃家祠和天章閣、靈阿之閣,這些祠、閣周圍都有花園,這便是清暉園最大的蹤跡了。所以算來距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

到了清乾隆年間,黃氏家道衰落,庭園建築日漸荒廢,庭園廢址由由順德進士曾出任山西靈石知縣的龍應時購得。到嘉慶十年即1805年,龍應時將所購得的黃家祠等物業析產給其兒子龍廷槐、龍廷梓改建爲莊園居住。龍廷槐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聰穎好學,於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進士,他初授翰林院編修,不久授監察御史之職,後入值上書房,官至太常卿。到嘉慶五年(1800年)龍應時病逝,廷槐獲准回鄉守孝三年,後見皇親和坤弄權,無心復出,但在鄉中威望頗高。到嘉慶十年(1805年)龍廷槐將父親生前購得產業的中部拓建成莊園,侍奉母親居住。一年後,龍廷槐請同榜進士、江蘇武進的書法家李兆洛題寫“清暉”的園名,意取“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以示築園奉母是爲了報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這也是清暉園名的由來。從應時、廷槐、元任、景燦到渚惠,清暉園經歷了五代人,屢經修繕,特別是龍渚惠,他曾帶領設計師和工匠到蘇州一帶參觀著名庭院,回來後對原建築物作了一番大規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嶺南園林風貌。獲得左右兩部分庭院的龍廷梓,將它們建成以居室爲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稱爲“龍太常花園”和“楚薌園”。後來龍太常花園的園主衰落,賣給一位商人經營蠶種生意,掛上“廣大”的招牌,故又稱爲“廣大園”。由龍應時、龍廷槐、龍元任、龍景燦和龍渚惠,清暉園經歷了五代人,屢經修繕,特別是龍渚惠,他曾帶領設計師和工匠到蘇州一帶參觀著名庭院,回來後對原建築物任作了一番大規模的整修,逐步形成了格局完事的嶺南園林風貌。由於上世紀初國內戰亂,加上龍家世道末落,庭園又兩次荒廢了。建國後,1959年3月,當時的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來順德檢查工作時特地視察了清暉園,對這座古代庭園給予了調度主人和重視,指示應將作爲文物加以保護、重修,並特地撥專款予以補助。重修後的清暉園把左鄰的楚香園,右鄰的廣大園以及附近的建築複合爲一,面積達到6600平方米。近來,順德區委爲了進一步開發順德的旅遊資源,投入了了大師的人力、物力、財力,進一步的修復擴建清暉園,使清暉園的遊覽面積至22000平方米。新擴建的庭院,充分吸收鐵精粹,可以講是集四大名園一身,更借鑑了江南和北方園林的造園藝術,使之成爲園中有園,景內有景,步移景換,充分體現了我國園林建築中雄、奇、險、幽、秀、曠的特點。

好了,朋友們聽完我一番講解之後,就會清楚地知道,清暉園沒有正式建造前是狀元、禮部尚書黃士俊的園林舊址,距今360年;而它真正的主人是清代進士龍廷槐的曾孫龍渚惠,於160年前修建的。龍家是順德人,在順德能修建這麼一座頗具嶺南特色的園林,肯有明媚秀麗、淡雅樸素、曲折出深的特色,是很值得大家觀賞的。現在就讓我去仔細欣賞清暉園的美。

我們來到的清暉園是擴建後的新園大門,門樓的建築式樣是參照原清暉園正門而放大兩倍,門樓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帶的木雕、灰塑工藝是廣東省內最有名氣的,整個清暉園所有的木雕、灰塑勻是出版潮汕工匠之巧手。門樓後按中國古典園林“欲揚先抑”的手法,設置了“暗八仙堂”,入門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風作用的藍色陶瓷製品,它是清暉園珍藏已久的清代石灣陶瓷“八仙法器圖”,大家能夠分辨出八仙的法器嗎?此物現已被列爲文物,因此這個堂也就稱爲“暗八仙堂”。

順德導遊詞 篇8

陳村粉產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已經有近80年的歷史。1927年,順德陳村人黃但創制出一種以薄、爽、滑、軟爲特色的米粉,聲名鵲起,當地人稱之“粉旦(但)”。此後,他們將粉送到外地,外地人以“陳村粉”名之。由於製作精細,陳村粉產量不高,一天只能產粉幾百斤,因而顯得格外“矜貴”,外地人不易享此口福。

製作陳村粉有十幾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有祕訣。例如,新米要放半年才能用,製成的粉才別爽;洗米也有講究,要把米放在盆裏狠搓十多分鐘,然後再泡30分鐘以上,就連磨米的石磨都要選用特別的石料特製。由於製作精細,陳村粉產量不高,一天只能產粉幾百斤,因而顯得格外“矜貴”,外地人不易享此口福。北京一些外事單位曾派人乘飛機輾轉至陳村買粉宴請貴賓。

陳村粉有三個重要的特點:一是米香味濃郁,二是厚度很薄,只有0.5—0.8毫米,而普通粉的厚度都在1毫米以上,三是陳村粉的韌性適中,比普通粉好,可以說柔韌性十足而又嫩滑。

跟老牌的小食沙河粉相比,陳村粉屬後起之秀,只有70多年的歷史。1927年,順德陳村人黃但借鑑了南海西樵人的經驗,經過精心改進,創制出一種以薄、爽、滑、軟爲特色的米粉,當地人稱之爲“黃蛋粉”,外地人則以“陳村粉”名之。

經廚師們的不斷革新,陳村粉的烹製方法已由傳統的幾種,激增至近四十種,而且風味各異。蒸着吃糯,妙着吃爽,滾着吃韌,據食客反映,以蒸制最佳。把粉切段,蒸熟後澆上用香油、醬油、酸薑絲、烤芝麻調成的佐料,吃來香軟無比。

順德導遊詞 篇9

清暉園坐落在順德大良新路,它和佛山的十二石齋(梁園)、番禺的餘蔭山房、東莞的可園合併稱爲廣東四大名園。由於清暉園內整體佈局獨具匠心,既有江南園林風格,又有華南亞熱帶景物特點,加上建造至今已經有160年的歷史,所以它是一處很具有觀賞、藝術與使用價值的園林景觀。上世紀九十年代,清暉園更被列入中國十大名園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遊景點。步入清暉園,相信大家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裏就象是繁囂鬧市中的一片蓬萊仙土。

在進園之前,我先簡單給大家介紹清暉園的建造歷史。

明萬曆35年即1607年順德杏壇右灘村人黃土俊高中狀元。相傳這位黃狀元入仕三十年中曾三次辭官歸故里,中間一次爲侍奉病中老父,另兩次因看不慣官場傾軋(ga)而獨善其身。期間於明朝天啓元年即1621年,在原太艮城(今大良)南郊建築了黃家祠和天章閣、靈阿之閣,這些祠、閣周圍都有花園,這便是清暉園最大的蹤跡了。所以算來距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

好了,朋友們聽完我一番講解之後,就會清楚地知道,清暉園沒有正式建造前是狀元、禮部尚書黃士俊的園林舊址,距今360年;而它真正的主人是清代進士龍廷槐的曾孫龍渚惠,於160年前修建的。龍家是順德人,在順德能修建這麼一座頗具嶺南特色的園林,肯有明媚秀麗、淡雅樸素、曲折出深的特色,是很值得大家觀賞的。現在就讓我去仔細欣賞清暉園的美。

我們來到的清暉園是擴建後的新園大門,門樓的建築式樣是參照原清暉園正門而放大兩倍,門樓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帶的木雕、灰塑工藝是廣東省內最有名氣的,整個清暉園所有的木雕、灰塑勻是出版潮汕工匠之巧手。門樓後按中國古典園林“欲揚先抑”的手法,設置了“暗八仙堂”,入門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風作用的藍色陶瓷製品,它是清暉園珍藏已久的清代石灣陶瓷“八仙法器圖”,大家能夠分辨出八仙的法器嗎?此物現已被列爲文物,因此這個堂也就稱爲“暗八仙堂”。

穿過門堂,前面是一座晶瑩通盤,沒有磚牆,只用滿洲窗裝飾的玻璃屋建築,叫“紅蕖書屋”,其裝飾用色鮮亮,給人清閒脫俗之感,是突破中國傳統園林色澤風格的傑作。因爲通透光亮,宜於讀書寫畫,所以“書屋”名之。“蕖”指“芙蕖”,是蓮花的別稱,象徵品格高潔,中國文人常以之自喻,屋前一泓碧水,遍植紅蓮,更與書屋的名字相應。

這座建築臺基成T字形,沒有磚牆,十多根赭紅石石柱收嵌於立面之中,內部空間開闊大氣,整體晶瑩剔透,五彩繽紛。由於四面均是彩色玻璃門窗,所以又稱“玻璃屋”。

書屋前邊一池碧水,水畔用黃石和本地的龍江石堆砌出五百羅漢羣石,其間遍種.種類植物,奇偉勃鬱,禪意與野趣共治一爐。

在整個清代,龍家都是當時大良有名的書香子弟。清暉園主龍廷槐少而好學,聰穎過人,而且質樸無奢,能詩善文。在38歲高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官左春坊贊善、監察御史。後見奸臣和坤弄權,朝政黑暗惡濁,便決意隱居終老。

由“紅蕖書屋”出來,往西走我們將進入一個充滿自然氣息的景點“沐英澗”,入上門上方是一套清朝乾隆年間評定的“羊城八景”玻璃製品,分別被命名爲“白雲晚望”、“大通煙雨”、“蒲澗謙泉”、“扶胥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歸”、“石門返照”,這八塊彩繪蝕花金片玻璃,是一套目前僅存於世的舊羊城八景玻璃製品。清暉園整個新景區,裝飾門窗的彩繪玻璃都是清代套色玻璃製品,是當年嶺南玻璃業的工匠利用從意大利、法國進口的套色玻璃運用我國古代猢的蝕刻、車磨、手繪工藝製成,這些玻璃製品只用於當年嶺南宦官達貴、富戶商賈所建的豪宅裏,據說這門手藝已失傳,園內裝嵌在窗上的套色彩繪玻璃,是由於廣州西關豪宅的清拆,經過十三年的苦心收集,大規模地應用在同一個庭院裏,可謂“後無來者”。每一個分園的地磚都是用手工製成的泥磚,選用這種材質可以嗇整個新園的歷史感。

“沐英”有蒙受鮮花潤澤的意思,而澗是指山間溪流。這裏雖然有水池,但並非山野活水。爲了模擬自然,池中放養了無數錦鯉,錦鯉活潑遊動,便使水面保持浪花濺涌,本來靜止的池水也遊動起來,汩汩(gu)如溪澗了。沐英澗主要以遊廊、小橋、花徑、假山、荷塘、水榭結合,中央的這座玲瓏榭是整個景點最具特色的建築,它呈八角形,坐落在八角環流的池水中央,室外混種各種名花異木,而室內八面全是木製裝飾的玻璃窗格,大部分鑲以無色透明的玻璃,所以整體通透,人在榭中,可細覽外面荷塘的景色。窗門上有八塊紅片玻璃,是原清暉園留下的清代玻璃製品。

玲瓏榭的周圍有四座按坐落方位分別以“春、夏、秋、冬”命名的石山。坐落在西面的是秋石,它用黃石所造,秋石有灰雕彩繪“沐貢澗”三字,旁邊種有楓樹、烏柏、桂花、紫藤等植物,渲染秋天的氣息。坐落在北面背陰處的是“冬石”,石料取自江蘇湖州的太湖石,石面泛白,有雪景之意。構圖選用元代袁江的“富貴玲瓏石”,作屏風關。東南面置於晨光可照之處是“春石”,以英德石所造,配以鬆皮石筍,騰雲駕霧種植竹子和灌木,讓我們感受到初春大地復甦時草木的纖細和清秀。“春石”的後面就是“夏石”,也是本園的主峯――鳳來峯。

穿過小拱橋,來到另一個景點“鳳來峯”。鳳來峯是以古代經典的“風雲際匯”石山構圖,整體形態如九獅嬉舞,以宋代被列爲貢品的山東花石崗石砌成,共用了近三千噸石,全高12.8米,是廣東省內最大、最高的花石崗石山。大良鎮中部有山狀如鳳凰,所以大良又稱“鳳城”。鳳,歷來就是順德人最心儀的吉祥之物,此石山也因此而得名。石山上有小徑,一棵小榕樹穿山破石而長,還有人工瀑布,凌空飛瀉而下,全景達到了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氣勢不凡,雖由人造宛如天開的境界。峯下水池幾塊“汀(ting)步”踏石,引導遊人進入山洞,考究細水長流的古井。

觀瀑亭上有兩幅灰塑作品。靠門口的那一幅是按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著名七律《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爲意境的觀瀑圖,另一面灰塑題爲“秦時明月,漢國山河,高山流水,琴瑟長鳴”,描寫晉代大詩人、“竹林七賢”之嵇康、劉伶灑脫生活的奏樂進酒圖。圖中嵇康手揮五絃,正彈奏《廣陵散》,琴音慷慨激昂,寄託懷古之思,而旁邊的劉伶持酒聆聽,若有所悟。兩幅作品一動一表,都抒發了恩古幽情,爲這座奇山秀水的鳳來峯,增添了文化的靈氣。

穿過塑有“讀雲”二字的門口,來到了讀雲軒。古語有說“讀者品石、石乃雲根”,意思是山間去靄都是從山石上梟梟升起的。而“讀”有品味鑑賞的意思,這大概就是讀雲軒的名字的由來。“讀雲軒”是依照佛山“十二石齋”所造,而“十二石齋”的出處在國內資料並無記載,根據加拿大溫哥華市立圖書館英國學者有“東方石學”一書,認爲“十二石齋”應是古時東方傳統庭院的布石形制,和佛教有十分密切的關係。讀雲軒瓦面構造層層疊疊,融合了中國亭臺樓閣“明標暗拱”的特點,每逢下雨時節,雨打瓦面,雨聲清脆,恍如奏樂。據傳當年順德有名的敗家仔“大良鬥官”出生後啼哭不已,家人不惜打碎珍貴的瓷器,或撕裂昂貴的絲綢以博鬥官一笑,但日久失靈,後來發現鬥官很喜歡聽雨打屋瓦的聲音,但雨聲一停哭聲又起,於是其家人購買大量黃豆,派人拋灑上屋頂,年年月月日夜不停,直到鬥官長大。

往前走,你會看到清暉園璀保存最古老的門口,它建於嘉慶年間,上面“清暉園“三字是李兆洛真跡託版,門旁一幅“白木棉九魚圖”壁畫,畫面上九尾大金魚活靈活現,據本地長者所講,清暉園有三寶:大金魚、白木棉、百壽圖,但時過境遷,現今僅存的只有百壽圖,爲此特作大金魚、白木棉圖聊以爲記。

從讀雲軒轉出來,沿着走廊,可看到一棵不起眼的龍眼樹,細心留意一下,這棵樹的樹幹只剩下幾層樹皮連着上面的樹枝,而上面支枝葉茂盛,它們之間只靠樹皮上的氣根相連,實屬罕見。廊道盡頭的水池中是英石山“九獅圖”,形態逼真生動,石山穿越走廊,形成了造假山的一種新風格。

旁邊是“雲集小築”,與之相鄰的園內最高建築物“留芬閣,這種建築物很適合廣東地氣潮溼的特點,但在古代只有富戶人家纔有能力興建。據說,當年園主狀元黃士俊於明代歷任禮部、戶部尚書,後明覆滅,黃士俊將舊的奏章和著作全部燒燬,蟄(zhe)於樓上,不下地面,以示盡忠明室,不踏清朝土地。留芬閣分三層,首層窗上鑲有六塊藍片玻璃蝕刻畫,分別了神話傳說“八仙過海”中的六位道教仙人,名叫“八仙圖”,可惜只能部分傳世,有兩塊已經無法找到了,這六塊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價值。

留芬閣還有一絕,那就是東面帖牆上裝置的陶瓷出水筒。它從三層陽臺直通到地面,燒製成一根又粗又筆直的茅竹形狀。翠綠的“竹葉”帖着青磚牆身而“生長”,頂端有一燕巢,兩隻金黃色的大鳥護衛着一圈小鳥。當然這些全是陶瓷燒製的,但栩栩如生。出水筒的燕巢部分爲明代文物。

園內每一株植物都以泥磚圍上,仿似一盤盤的盤景,坐落在東北面的是“連理樹”,這種樹是小葉榕,樹長大後才連在一起,以雌雄異株同處。

“留芬閣”前面的是一個蘭臺,拾級而上,是一座以風化石所造的吸水石山,石山的疊法取自古山水畫之“披麻皺”,以適合吸水石的機理特性,石頭長時間吸水後,容易長出表苔,整座石山變綠,有“綠雲”之別稱。

穿過分隔新舊園的小門,池塘邊分別是碧溪草堂、澄漪亭、六角亭。

六角亭位於池塘短邊中間,坐在這裏看池,水景顯得最爲深遠。亭兩邊栽種的水鬆兩株,樹幹由水中聳立而出,蒼勁挺拔,生機勃勃。

碧溪草堂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是現今園內最古老的建築,是當年園主人主要起居室,草堂正門是一幅精美的木雕,鏤空成一彎翠竹,形成圓形門洞,這種圓門在古建築上叫做“圓光罩”,門框鏤成兩束疊翠禾狀,兩扇門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個“壽”字,字字形態不同,這共96個字,都出自名家手筆,號稱“百壽圖”。相傳《百壽圖》的製造還有一段掌故。話說,乾隆年間順德有個十分聰明的工匠,當年清暉園園主就是請他來雕刻《百壽圖》的。工匠一時疏忽設計錯誤,每邊只排下48個壽字。完工驗收時,園主怎麼也數不出一百個壽字出來,於是勃然大怒,工匠急中生智道:“老爺你有所不知,之所以這樣安排,內中是大有玄機的。我們中國人講究壽人能滿,滿招損。‘九’就是‘久’,‘六’就是‘祿’,‘九十六’也就是‘福祿長久’的意思。大吉大利呀!”園主人想了想臉色開始多雲轉晴,但依然有些不甘心:“你說得倒也有道理,但當初我要的是《百壽圖》,現只有九十六個壽字那還算是《百壽圖》麼?”工匠一聽,又起生一計:“當然算了,九十六個壽字那是明擺着能看見的,還有四個是藏起來的。常言說得好,藏壽長壽嘛。”園主人忙問:“藏在哪兒呀?”工匠道:“您看這左四十八個壽字,合起來就是一個大壽字,右邊四十八個壽字,也暗藏着一個大壽字。”園主人又問:“那還有兩個呢?”工匠道:“老爺您做這《百壽圖》,目的不就是想長壽麼?所以有一個壽字就藏在您身上;而我爲您刻《百壽圖》我也想長壽,不能把‘壽’字用盡了,所以有一個壽字便藏在我身上。這合起來不就是一幅完完整整的《百壽圖》麼?”園主人聽後頓時笑逐顏開,加倍付了工錢。機靈的工匠也長鬆了一口氣,歡歡喜喜的回家去了。

澄漪亭位於方池西邊,是一座伸向池中的水榭。亭兩邊檐角比較開揚,似有展翅欲飛之態。由於澄漪亭位於長邊中央,在此觀池,景象最爲開闊,滿眼是蓮翻碧浪,風荷婀娜,森林樹木和密集屋舍退至遠處,天光雲色交匯,是中部景區最明朗最亮麗的去處。

在澄漪亭內,如果不是別人提醒,你肯定不會注意到那一扇扇船頭明媚陽光窗戶,上面安的不是玻璃而是經過精工打磨而成的貝殼!做窗戶的人們將收集到的貝殼集中起來,挑選大塊可成型的進行加工。他們首先將貝殼清潔乾淨,然後將它們細細地磨成極薄的貝殼片兒,再將它們切成長方型的一塊塊薄片兒,既美觀又經濟,體現了順德人物盡其用,巧思疊出的特性。在這個澄漪亭內的門窗上、天花內的貝殼,都是明朝後期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古物,它們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可算得上是清暉園內最有發言權的見證人。

船廳位於方池東北角,是全園建築精華之一。它並沒有船的外形,其實是依照中地區古代“紫洞艇”的船樓部分的式樣建造的。據傳說,當年清暉園主人有一位女兒,視若掌上明珠,特建此樓做爲閨閣,又別稱“小姐樓”。船廳尾部相近的一座叫“丫環樓”。從丫環樓到小姐樓,雖近在咫尺,卻要通過架空的走道,幾經曲折才能到達船舷。站在船頭左右有兩口池塘,組成綠樹碧水的景觀,人好像站在船上,而船恍似仿停在水鄉岸邊,船頭左邊栽有一棵古楊,彷彿像穩着大船的一根竹竿,古楊邊還栽有百年紫藤一株,好象縛在竿柱上的一條固定船隻的纜繩。踏進船廳,前艙和內艙之間,以鏤空成芭蕉雙面圖案的木刻落地掛作間隔,芭蕉樹下的石上各刻有兩隻蝸牛,栩栩如生。廳內窗戶的格子以竹樹圖案的木雕裝飾,人在廳內彷彿可以感覺到珠江三角洲的田園氣息。

在“惜陰書屋”左面地勢較高處,建有“花巔”四角亭,花巔亭原來叫鳳台,後來被大風颳倒,龍渚惠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此名。亭內上方還掛着當年由李文田所書的“風臺”二字牌匾。(花耴亭原名鳳台,典出《死仙傳》。傳說,古代有一對神仙夫婦,男的叫蕭史,女的叫弄玉。蕭史善吹蕭,能以蕭作鸞鳳之音,被秦穆公收於門下。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兒,也好吹蕭,並且對蕭史十分仰慕,天長地久,逐民心生愛意。秦穆公於是就將她許配給蕭史,並築鳳台給他們居住。龍氏在家園內築起鳳台,仿效古人也過起神仙眷屬的日子。歷經四代,到了第五代龍渚惠時,鳳台被大風吹倒,龍家認爲“鳳台”之“鳳”與大良別稱“鳳城”之“鳳”相沖,因而招致災禍,於是龍渚惠在自己大婚前一年重建此臺時,將“鳳台”二字改爲“花耴亭”。後李文田爲了撫慰天神以保女兒與壠渚惠結婚後的平安,更大書了“風臺”二字懸於亭中,此示此亭原爲“風臺”而非“鳳台”。)

亭旁是一座維妙維俏的“獅山”,有一大二小的三隻獅子蹲伏棕禾叢中,相互偎依,呼之欲出。獅山用料爲廣東英德出產的英石,其石質堅硬而潤澤,色灰黑,表面嶙峋起伏,紋理豐富,折皺繁密。因爲英石體量較小,一般很少如太湖石那樣能千萬偉峭的獨體石峯,所以用較小石塊堆疊造型,就成了嶺南英石假山建造的主流。這座石山與東莞可園的“獅子上樓臺”並稱爲嶺南園林掇(duo)山傑作。

順着真硯齋的廊道,轉入竹苑小徑,門口塑有“風過有聲皆有竹韻,有明無處無花香”的對聯,過洞門回望,門上方塑有“紫苑”二字,兩旁裝飾着灰塑綠色芭蕉葉,葉上刻有“時泛花香溢,日高葉影重”的對聯。它位於中部景區的西北部,是一個長形庭院。清暉園常運用“園中有園”的設計意念,它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庭院的前半段右實左虛,實的是歸寄廬的側牆,虛的是加襯墊西北景區的一塊空闊地和遊廊。往前走數步,原本空曠的的左邊出現房舍,空間變實了,右邊側出現一堵石山,石山再靠右是連接歸寄廬與小蓬瀛的短廊,石孔和廊柱多少露出一些空疏來,又變爲虛了,再往裏走,左邊是筆生花館的正門,右邊小蓬瀛的側牆,又是一變。這個長不足十丈的庭院,虛實相間相生,佈景靈巧多變,正應了“步移景換”、“引人入勝”這些老話,十分耐看。

竹苑通道的盡頭左面是筆生花館,館內的使是出自“夢筆生花“的典故(李白兒時,曾夢見自己的筆頭開出奇花,後來長大,果然詩才橫溢,名聞天下),寓學業有成,文才出衆之意。在筆生花館西窗牆上,灰朔着一幅《蘇武牧羊》的壁畫,這是清暉園上百年的古物。蘇武是西漢官員,派西域攻打匈奴,被捕七年。畫上蘇武手執節杖牧着羣羊,鬚髮皆白,東戶長安,思鄉之情躍然壁上。

竹苑庭院內那座石山很是一絕,它形狀狹長,起伏有致,玲瓏緊湊。石山下栽種了龍眼、九里香、修竹、棕竹等,野趣盎然。在這樣狹窄的空間,能佈置如此規模的假石山,豐富了庭院的觀賞內容,卻無擠逼侷促之感,的確妙不可言。初看之下,庭院只有我們走過的門口,再無出處。但細看就會發現,原來假山有一個洞,洞上鐫“鬥洞”二字,側身空穿過去,竟來到另一景區,那就是小逢瀛與雪寄廬等組成的院落。是設計者的奇巧構思,給了我們這種身處庭院無路,其實“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審判快感。

小蓬瀛旁邊有一木樓,是兩層的仿古磚木結構樓房,裝飾精緻華麗,古色古香,鑲嵌着圖案華美的木格彩色玻璃窗戶。底層廳堂裝飾着一幅大型彩繪木雕作品《百壽桃》,上刻仙桃一株,枝繁葉茂,碩大的“仙桃”熟透的紅暈,襯出滿堂喜氣,是一幅民間色彩很濃的佳作。(畫中的想法子有一百個,但其中有一個做得非常隱蔽,粗略數來便只有九十九個。因爲“百”是個滿數,民間講究“壽”不能滿,所謂“人生不滿百”,壽滿便是壽盡,閻王聽了要來索命。又因“藏”與“長”諧音,桃子又是壽命的象徵,“藏壽”也暗示了“長壽”,再加上九十九又切合了長長久久之意,因此“蟠桃樹上有九十九隻仙桃”的廉潔自然深得人心,並長久流傳下來了。)這裏曾用作主人的臥房,通過右側的木樓梯,走進二樓,這裏設有煙室,恍恍身其中,依稀之間似有梟梟煙味飄逸箅(bi)際。

在出口有一個“八角壁裂池”,整個水池是以石頭砌成,沒有用水泥、石灰連接,但水不往外泄漏。還有一株高大的有“活化石”之稱的老白果樹(銀杏樹),這種樹據考證在地球第四冰川之前不少國家和地區均有此樹生長,但冰川期之後,唯獨中國的大山大嶺中才能保存下來,目前這種樹,樹齡最大的是山東呂縣定林寺的一棵銀杏樹,已有三千多年曆史。這種樹一般要大面積種植,並雌雄異株間種才能結果,但清暉園這棵樹卻能在二十多年內,持續單株結果(每年9至10月間掛果)是一棵“雙性樹”可謂奇特。。

近門口的土坡上,建有一座“大會議室”,此建築物建於1959年。1984年1月19日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_同志南巡視察時,途經順德曾在此會見當時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人。他老人家一再鼓勵當時的縣書記歐方源,要發揮順德的地理環境和商品經濟訴優勢,儘快地讓順德人民富裕起來。

清暉園,是集明清文化、嶺南古園林建築、江南園林藝術、珠江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是一個如詩如畫、如夢幻似仙境的迷人勝地。

順德導遊詞 篇10

早上,我七點整起了牀,吃完早餐,和家長還有小弟弟向學校走去。

我們到了學校,好多人都來了,我的好朋友胡恆宇已經幫佔好了位置。

上車了,胡恆宇已經給我安排好了座位,所以我就跟胡恆宇坐了。過了一會,車開動了,我們開始表演節目。熊世幀給我們猜了兩個謎,一個是,羊來了(打一水果),同學們紛紛回答:“草莓”。第二個迷是狼來了,(打一水果)有的同學回答:楊桃,有的同學回答:楊梅。有的家長說,不知道。我們在車上蹦蹦跳跳,說說笑笑可開心了!兩個小時過去了,車子終於到站了,同學們都下了車,導遊發完東西,講完話,同學們就像野蜂似的衝了出去。

在順德農莊,我們一邊欣賞美景,一邊瘋狂的玩各種遊樂項目,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玩了跑跑卡丁車,卡丁車玩起來可爽了,好像就是自己在開車,有油門,有剎車,就可惜沒有倒車的踏板,我一上車,就踩了一下油門車子一下子撞到了龍嘉雯開的車子上,碰!這時候,龍嘉雯縮了一下肩膀,說:“媽呀,嚇死我了,以後別再亂撞了,你想撞也可以,只要不撞我就OK。”我笑着說:“我沒有撞你本人,我是撞了你正在開的車。”她一臉苦笑,“只要跟我沒有關係就行了。”他說。說完,我就開着車走了,我安全的轉了一圈,第二圈的剛開始,我在和龍嘉雯撞車的地點又跟胡恆宇撞上了,胡恆宇說了和龍嘉雯一樣的話,因爲她知道我下一句會說什麼,所以沒等我回答就掉頭走了。跑跑卡丁車真是太好玩了,

我還玩了很多好玩的遊戲。雖然天氣很炎熱,我們頂着烈日,盡情地跑啊、笑啊、鬧啊,這種感覺很久都沒有了,我愛這青山、綠水和新鮮的空氣,我更愛和夥伴們一起打鬧、嬉戲,享受這種無憂無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