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通用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9W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1

請大家擡頭望去,高高地掛在山中間的就是懸空寺,就像一座嵌在岩石上的房子一樣,上面有陡峭的岩石,下面有危險的山谷,看起來真讓人擔心是吧,正因爲這一樣,懸空寺纔不枉徐霞客稱之爲的“天下第一奇觀”,大家再看看岩石上那兩個蒼勁有力的“壯觀”二字,那是我們的詩仙李白所寫的。來懸空寺的遊客也是比較多的,但是由於對歷史文物保護的原因,所以懸空寺的裏面沒法進入,我們就在外面欣賞感嘆一下了。

現在我們就準備進入寺廟了,從這裏的樓梯攀登而上,可能現在大家覺得很平常並沒有什麼驚險的感覺,但是待會你們就不會這樣覺得了,等一會兒我們要通過樓宇之間的棧道,大家會發現十分狹窄,只能一人通過,所以到時候請大家不要推擠,依次小心的通過。

現在我們到了寺廟中,這裏共有殿堂四十餘處,最著名的就是三官殿。因爲空間狹窄,寺中的佛像自然也就小了許多,但仍然被工匠雕刻得栩栩如生。雕樑畫柱的飛檐上掛有驚鳥鈴,在微風中發出清脆的鈴聲。

現在我們來到的殿閣就是著名的三官殿。殿內共有三尊佛像:中間爲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左邊爲儒家創始人孔子,右邊爲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於一殿,在全國各地寺廟建築中極爲罕見。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對於文化大同的崇高境界。

好了,剩下的時間大家自由瀏覽,注意安全。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2

目前我們所在的地方是懸空寺,整個懸空寺的特點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奇、險、巧”。

在懸空寺裏,我們會發現懸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但是其中有三尊最爲珍貴,說它們尊貴是因爲它們的塑造藝術是十分獨特的,它們是採用脫紗的工藝。高50釐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裏最輕、最名貴的塑像。

那麼懸空寺的第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的懸空了。外面的木柱給人的感覺就是靠着十幾根木柱支撐整個寺廟,單其實那些木柱大多數都是不承重的,而我們看到在每一部分起連接作用的是棧道,在棧道的下面有一些橫樑,這些橫樑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時候,將岩石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裏面放上錐形木楔,將橫樑做成剪刀形猛力砸進去,木楔就鑽入橫樑,外面的力氣越大,裏面咬合得就越緊,它們把力就壓在岩石上。

我們知道,恆山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麼每個朝代的統治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三教殿集佛道儒於一身,無論在任何朝代都會受到保護,這也是懸空寺千年不毀的一個政治原因吧。

下面就讓我帶領大家去遊覽這座懸空着的寺廟吧。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3

懸空寺,位於恆山腳下,在大同市渾源縣城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巖峭壁上。自古以來,這裏一直被列爲北嶽恆山的第一奇觀。新加坡電視連續劇《蓮花爭霸》曾在這裏取景。

懸空寺,懸掛在北嶽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峯的半崖峭壁間,始建於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因歷年河牀淤積,現僅剩58米。1957年列爲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巖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爲正。全寺爲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樑爲基,巧借岩石暗託,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僅152.5平米的面積建有大小房屋40間。懸空寺的總體佈局以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樓的分佈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爲彈丸之地,佈局緊湊,錯落相依,其佈局既不同於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於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凌空而構,看上去,層疊錯落,變化微妙,使形體的組合和空間對比達到了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遠望懸空寺,像一付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鑽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迴旋,仰視一線青天,俯首而視,峽水長流,叮咚成曲,如置身於九天宮闕,猶如騰雲皈夢。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檐有單檐、重檐、三層檐,結桅構有擡樑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懸空寺是歷代文人墨客嚮往之處,古代詩人形象的讚歎:"飛閣丹崖上,白雲幾度封,蜃樓疑海上,鳥到沒雲中"。公元735年,詩仙李白遊覽後,在巖壁上寫下了"壯觀"二個大字。明崇禎六年,徐霞客遊歷到此,稱之爲"天下巨觀"。

懸空寺由於科學的選址,是建在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且兩邊突出的山崖緩解了風勢,東邊天峯嶺遮擋了太陽,年平均日照時間爲2小時,風侵,雨蝕、日曬都對其損害不大。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遺訓:"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換句話來說,就是讓人們上了這處寺院,感到與天上的神仙共語,而將人世間煩惱拋掉。從天師仙逝到始建的43年間,他的弟子們多方籌資,精心選址設計,乃至寺廟宗教內容的構思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將陶宏景(公元456—540)明確提出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體現在一處空中寺院內,並將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處,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他們神態各異。殿內正中端坐佛主釋迦牟尼,慈和安祥,左邊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謙恭,右邊是道教主老子李耳,清高割達,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對話,三教殿內的宗教內容,佛、道、儒的和平共處,體現了儒家思想"和爲貴"、"仁者愛仁"、"智者見智"以及道家的"無量度人","禮度爲先"和佛教"普渡衆生"的思想,是三教思想融恰昇華的展示,爲指點世人化解矛盾紛爭作出了榜樣。因此,懸空寺始建至今,地處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恆山,不但沒有遭到破壞,而且歷代都加以維修、完善,(懸空寺的現貌是保存了金大定18年修繕後的基本原貌),足以說明天下渴望和平的無窮力量。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4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懸空寺。懸空寺位於中國第九大古都、中國歷史名城、中國雕塑之都、煤海之鄉的大同市東南約65公里處,從酒店出發需要大約1小時30分鐘的時間。利用這段時間,我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懸空寺。

懸空寺,位於恆山腳下,在大同市渾源縣城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巖峭壁上。自古以來,這裏一直被列爲北嶽恆山的第一奇觀。新加坡電視連續劇《蓮花爭霸》曾在這裏取景。

懸空寺,懸掛在北嶽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峯的半崖峭壁間,始建於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因歷年河牀淤積,現僅剩58米。1957年列爲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巖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爲正。全寺爲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樑爲基,巧借岩石暗託,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僅152.5平米的面積建有大小房屋40間。懸空寺的總體佈局以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5

懸空寺,位於恆山腳下,在大同市渾源縣城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巖峭壁上。自古以來,這裏一直被列爲北嶽恆山的第一奇觀。

大家請擡頭看,殿樓的分佈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爲彈丸之地,佈局緊湊,錯落相依,其佈局既不同於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於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凌空而構,看上去,層疊錯落,變化微妙,使形體的組合和空間對比達到了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遠望懸空寺,像一付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檐有單檐、重檐、三層檐,結桅構有擡樑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現在大家有30分鐘的自由瀏覽時間,請大家注意安全,準時回到這裏集合。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6

莽莽蒼蒼蜿蜒起伏的北嶽恆山,有許多奇特的景觀,古有“恆山十八景”之說,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建於北魏後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的懸空寺。

懸空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現爲明清建築風格,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建築具有險、奇、巧的特點,共有樓閣40餘間,從低到高三層迭起,最高處三教殿距峽谷深處的高度曾爲90餘米,由於1500餘年峽谷河牀沙石沉積,現高度僅爲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臨險境的感覺。這座純木構建築,矚目遠望,彷彿是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飛之勢,鬼斧神工,令人歎爲觀止。民間道:“懸空寺,半天高,三尺馬尾空中吊”,大詩人李白則用“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來形容之。據史料記載,初建時,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撐寺院的僅僅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柱子。懸空寺爲什麼建在這懸崖峭壁之上而不與地相接?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隨着政治勢力的分裂,道教也分爲南北天師道場。北魏時期,太武帝拓跋燾崇信道教,曾一度滅佛興道,並且迎請嵩山道士寇謙之來京都平城設立道壇。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詔將天師道場移到恆山,就在當年,按照寇謙之道長“上延霄客,下絕囂浮”的遺訓修建了“崇虛寺”,後來人們根據崇虛寺建築懸空的特點,改稱如今的“懸空寺”。

懸空寺以西爲正,大門朝南,整個建築由南向北擴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勢相對越高越狹窄。寺院由三部分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層式的樓閣,內設懸梯連接。第一部分是一個標準的寺院佈局,由於建於懸崖峭壁之間,所以將一個平面的寺院佈局立體化了。第一層是禪堂;第二層是大雄寶殿的兩個配殿,爲比肩式樓閣。真正體現“懸”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兩座樓之間飛架懸空棧道連接,半插飛樑爲基,巧借岩石暗託。插入岩石裏的橫樑使用當地產鐵杉,事先用桐油浸過,起到防蟲防腐作用。之前先將木楔置於洞內,後將橫樑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邊用力越大里邊咬合就越緊,這樣固定的橫樑就把壓力傳到了岩石上。在橫樑的下面用木柱支撐,這些木柱長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則虛設,甚至可以晃動,根本不受力,懸空寺像這樣形似虛設、可以晃動的支柱有十多根。當然,這些虛柱不僅僅是作爲裝飾用的,一般情況下並不吃力,一旦承重壓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頂千斤的作用,從而使懸空寺形成一座似虛而實、似危而安、危中見俏的奇特建築

懸空寺的選址充分顯示出它的合理性,沒有花費巨大的勞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勢造殿,顯示出各殿閣的主次錯落和強烈的節奏感。寺廟建築半藏絕壁之中,上有巨崖掩護,兩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擋,下雨時雨水順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廟前檐流入峽谷,避開了雨水對殿宇的侵蝕;山風吹來兩旁突出的石壁減緩了風勢,減少了對寺廟的威脅。另外,對面高聳的恆山主峯天峯嶺遮擋太陽,相對縮短了寺廟的光照時間,就是日照時間最長的夏至時節,每天也只有三四個小時。這些因素是懸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風采的重要原因。

懸空寺不僅以建築奇巧著稱於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體現“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閣,位於懸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層。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間爲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左邊爲儒家創始人孔子,右邊爲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於一殿,在全國各地寺廟建築中極爲罕見。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懸空寺不僅外形美觀,轉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樣具有藝術價值。木梯上用鐵釘組成數十種蓮花狀的圖案,如繁星燦爛,似鐵水迸濺,令人賞心悅目,堪稱古寺一絕。既起到保護木板和裝飾的作用,又賦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進寺,踏步而上,可謂“步步登蓮,吉祥如意”。集實用、裝飾、宗教價值於一身,可見古代建築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銅鑄、鐵鑄、木雕、石刻、脫紗等塑像80餘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寶殿內的3尊脫紗佛像。其做法先用膠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產的麻(也叫夏布)一層層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貼金。塑完後把裏邊的泥胎從底部掏出,整個塑像形成空殼,高度達50釐米的塑像,淨重不超過3公斤,爲懸空寺塑像中的一絕。

古往今來,懸空寺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詩人李白雲遊至此,揮毫書寫了“壯觀”兩個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遊歷懸空寺後,在他的遊記當中留下了“天下巨觀”的讚譽;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曾無限感慨地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的懸空寺把美學、力學、宗教巧妙地融爲一體,達到了盡善盡美,我真正懂得了畢加索所說‘世界上真正的藝術在東方’這句話的含義,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而且是全人類的驕傲。”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7

殿樓的分佈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爲彈丸之地,佈局緊湊,錯落相依,其佈局既不同於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於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凌空而構,看上去,層疊錯落,變化微妙,使形體的

組合和空間對比達到了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遠望懸空寺,像一付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鑽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迴旋,仰視一線青天,俯首而視,峽水長流,叮咚成曲,如置身於九天宮闕,猶如騰雲皈夢。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檐有單檐、重檐、三層檐,結桅構有擡樑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懸空寺是歷代文人墨客嚮往之處,古代詩人形象的讚歎:飛閣丹崖上,白雲幾度封,蜃樓疑海上,鳥到沒雲中。公元735年,詩仙李白遊覽後,在巖壁上寫下了壯觀二個大字。明崇禎六年,徐霞客遊歷到此,稱之爲天下巨觀。李鐵映同志1989年來恆山視察時,揮毫寫下了偉哉神工四個大字,當人們感概之餘,不競要問,建懸空寺的初衷是什麼?爲什麼歷經1500多年,能夠保存完好?

懸空寺由於科學的選址,是建在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且兩邊突出的山崖緩解了風勢,東邊天峯嶺遮擋了太陽,年平均日照時間爲2小時,風侵,雨蝕、日曬都對其損害不大。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3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遺訓: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換句話來說,就是讓人們上了這處寺院,感到與天上的神仙共語,而將人世間煩惱拋掉。從天師仙逝到始建的43年間,他的弟子們多方籌資,精心選址設計,乃至寺廟宗教內容的構思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將陶宏景(公元456-540)明確提出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體現在一處空中寺院內,並將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處,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他們神態各異。殿內正中端坐佛主釋迦牟尼,慈和安祥,左邊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謙恭,右邊是道教主老子李耳,清高割達,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對話,三教殿內的宗教內容,佛、道、儒的和平共處,體現了儒家思想和爲貴、仁者愛仁、智者見智以及道家的無量度人,禮度爲先和佛教普渡衆生的思想,是三教思想融恰昇華的展示,爲指點世人化解矛盾紛爭作出了榜樣。因此,懸空寺始建至今,地處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恆山,不但沒有

遭到破壞,而且歷代都加以維修、完善,(懸空寺的現貌是保存了金大定18年修繕後的基本原貌),足以說明天下渴望和平的無窮力量。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8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您在這個吉祥美好的日子,光臨中華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

莽莽蒼蒼蜿蜒起伏的北嶽恆山,有許多奇特的景觀,古有“恆山十八景”之說,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建於北魏後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的懸空寺。

懸空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現爲明清建築風格,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建築具有險、奇、巧的特點,共有樓閣40餘間,從低到高三層迭起,最高處三教殿距峽谷深處的高度曾爲90餘米,由於1500餘年峽谷河牀沙石沉積,現高度僅爲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臨險境的感覺。這座純木構建築,矚目遠望,彷彿是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飛之勢,鬼斧神工,令人歎爲觀止。民間道:“懸空寺,半天高,三尺馬尾空中吊”,大詩人李白則用“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來形容之。據史料記載,初建時,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撐寺院的僅僅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柱子。懸空寺爲什麼建在這懸崖峭壁之上而不與地相接?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隨着政治勢力的分裂,道教也分爲南北天師道場。北魏時期,太武帝拓跋燾崇信道教,曾一度滅佛興道,並且迎請嵩山道士寇謙之來京都平城設立道壇。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詔將天師道場移到恆山,就在當年,按照寇謙之道長“上延霄客,下絕囂浮”的遺訓修建了“崇虛寺”,後來人們根據崇虛寺建築懸空的特點,改稱如今的“懸空寺”。中 華 考 試 網

懸空寺以西爲正,大門朝南,整個建築由南向北擴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勢相對越高越狹窄。寺院由三部分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層式的樓閣,內設懸梯連接。第一部分是一個標準的寺院佈局,由於建於懸崖峭壁之間,所以將一個平面的寺院佈局立體化了。第一層是禪堂;第二層是大雄寶殿的兩個配殿,爲比肩式樓閣。真正體現“懸”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兩座樓之間飛架懸空棧道連接,半插飛樑爲基,巧借岩石暗託。插入岩石裏的橫樑使用當地產鐵杉,事先用桐油浸過,起到防蟲防腐作用。之前先將木楔置於洞內,後將橫樑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邊用力越大里邊咬合就越緊,這樣固定的橫樑就把壓力傳到了岩石上。在橫樑的下面用木柱支撐,這些木柱長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則虛設,甚至可以晃動,根本不受力,懸空寺像這樣形似虛設、可以晃動的支柱有十多根。當然,這些虛柱不僅僅是作爲裝飾用的,一般情況下並不吃力,一旦承重壓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頂千斤的作用,從而使懸空寺形成一座似虛而實、似危而安、危中見俏的奇特建築

懸空寺的選址充分顯示出它的合理性,沒有花費巨大的勞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勢造殿,顯示出各殿閣的主次錯落和強烈的節奏感。寺廟建築半藏絕壁之中,上有巨崖掩護,兩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擋,下雨時雨水順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廟前檐流入峽谷,避開了雨水對殿宇的侵蝕;山風吹來兩旁突出的石壁減緩了風勢,減少了對寺廟的威脅。另外,對面高聳的恆山主峯天峯嶺遮擋太陽,相對縮短了寺廟的光照時間,就是日照時間最長的夏至時節,每天也只有三四個小時。這些因素是懸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風采的重要原因。

懸空寺不僅以建築奇巧著稱於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體現“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閣,位於懸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層。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間爲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左邊爲儒家創始人孔子,右邊爲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於一殿,在全國各地寺廟建築中極爲罕見。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懸空寺不僅外形美觀,轉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樣具有藝術價值。木梯上用鐵釘組成數十種蓮花狀的圖案,如繁星燦爛,似鐵水迸濺,令人賞心悅目,堪稱古寺一絕。既起到保護木板和裝飾的作用,又賦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進寺,踏步而上,可謂“步步登蓮,吉祥如意”。集實用、裝飾、宗教價值於一身,可見古代建築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銅鑄、鐵鑄、木雕、石刻、脫紗等塑像80餘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寶殿內的3尊脫紗佛像。其做法先用膠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產的麻(也叫夏布)一層層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貼金。塑完後把裏邊的泥胎從底部掏出,整個塑像形成空殼,高度達50釐米的塑像,淨重不超過3公斤,爲懸空寺塑像中的一絕。

古往今來,懸空寺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詩人李白雲遊至此,揮毫書寫了“壯觀”兩個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遊歷懸空寺後,在他的遊記當中留下了“天下巨觀”的讚譽;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曾無限感慨地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的懸空寺把美學、力學、宗教巧妙地融爲一體,達到了盡善盡美,我真正懂得了畢加索所說‘世界上真正的藝術在東方’這句話的含義,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而且是全人類的驕傲。”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9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懸空寺。懸空寺位於中國第九大古都、中國歷史名城、中國雕塑之都、煤海之鄉的大同市東南約65公里處,從酒店出發需要大約1小時30分鐘的時間。利用這段時間,我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懸空寺。

懸空寺,位於恆山腳下,在大同市渾源縣城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巖峭壁上。自古以來,這裏一直被列爲北嶽恆山的第一奇觀。新加坡電視連續劇《蓮花爭霸》曾在這裏取景。

懸空寺,懸掛在北嶽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峯的半崖峭壁間,始建於北魏太和20xx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因歷年河牀淤積,現僅剩58米。1957年列爲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巖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爲正。全寺爲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樑爲基,巧借岩石暗託,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僅152.5平米的面積建有大小房屋40間。懸空寺的總體佈局以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樓的分佈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爲彈丸之地,佈局緊湊,錯落相依,其佈局既不同於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於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凌空而構,看上去,層疊錯 落,變化微妙,使形體的組合和空間對比達到了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遠望懸空寺,像一付玲瓏剔透的浮 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鑽天 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迴旋,仰視一線青天,俯首而視,峽水長流,叮咚成曲,如置身於九天宮闕,猶如騰雲皈夢。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檐有單檐、重檐、三層 檐,結桅構有擡樑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懸空寺是歷代文人墨客嚮往之處,古代詩人形象的讚歎:"飛閣丹崖上,白雲幾度封,蜃樓疑海上,鳥到沒雲中"。公元735年,詩仙李白遊覽後,在巖壁上寫下了"壯觀"二個大字。明崇禎六年,徐霞客遊歷到此,稱之爲"天下巨觀"。李鐵映同志1989年來恆山視察時,揮毫寫下了"偉哉神工"四個大字,當人們感概之餘,不競要問,建懸空寺的初衷是什麼?爲什麼歷經1500多年,能夠保存完好?

懸空寺由於科學的選址,是建在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且兩邊突出的山崖緩解了風勢,東邊天峯嶺遮擋了太陽,年平均日照時間爲2小時,風侵,雨蝕、日曬都對其損害不大。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遺訓:"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換句話來說,就是讓人們上了這處寺院,感到與天上的神仙共語,而將人世間煩惱拋掉。從天師仙逝到始建的43年間,他的弟子們多方籌資,精心選址設計,乃至寺廟宗教內容的構思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將陶宏景(公元456-540)明確提出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體現在一處空中寺院內,並將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處,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他們神態各異。殿內正中端坐佛主釋迦牟尼,慈和安祥,左邊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謙恭,右邊是道教主老子李耳,清高割達,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對話,三教殿內的宗教內容,佛、道、儒的和平共處,體現了儒家思想"和爲貴"、"仁者愛仁"、"智者見智"以及道家的"無量度人","禮度爲先"和佛教"普渡衆生"的思想,是三教思想融恰昇華的展示,爲指點世人化解矛盾紛爭作出了榜樣。因此,懸空寺始建至今,地處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恆山,不但沒有遭到破壞,而且歷代都加以維修、完善,(懸空寺的現貌是保存了金大定20xx年修繕後的基本原貌),足以說明天下渴望和平的無窮力量。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10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懸空寺。懸空寺位於中國第九大古都、中國歷史名城、中國雕塑之都、煤海之鄉的大同市東南約65公里處,從酒店出發需要大約1小時30分鐘的時間。利用這段時間,我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懸空寺。

懸空寺,位於恆山腳下,在大同市渾源縣城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巖峭壁上。自古以來,這裏一直被列爲北嶽恆山的第一奇觀。新加坡電視連續劇《蓮花爭霸》曾在這裏取景。

懸空寺,懸掛在北嶽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峯的半崖峭壁間,始建於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因歷年河牀淤積,現僅剩58米。1957年列爲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巖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爲正。全寺爲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樑爲基,巧借岩石暗託,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僅152.5平米的面積建有大小房屋40間。懸空寺的總體佈局以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樓的分佈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爲彈丸之地,佈局緊湊,錯落相依,其佈局既不同於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於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凌空而構,看上去,層疊錯 落,變化微妙,使形體的組合和空間對比達到了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遠望懸空寺,像一付玲瓏剔透的浮 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鑽天 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迴旋,仰視一線青天,俯首而視,峽水長流,叮咚成曲,如置身於九天宮闕,猶如騰雲皈夢。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11

大家好!我是郝晨伊小導遊。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參觀山西恆山的懸空寺。

現在,我們一起走近懸空寺。你瞧,只有三層高的寺廟,全部由木頭搭建而成。在懸崖峭壁之間蜿蜒盤旋,顯得十分高大雄偉。懸空寺創建於北魏後期,已經經歷了1400多個年頭,所以樓梯十分古老,大家一定要小心腳下,待會兒走到頂樓時,還會聽到一些“嘎吱嘎吱”的響聲。不過,沒有關係,大家不用慌,懸空寺雖然看起來十分懸,但它的內部其實是由十多根堅固的石柱支撐着的,只要我們文明參觀,安全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大家馬上要走過一段木板路來到堅硬的石板路了。這段石板路上有8間房,是當地相信佛教的人每年進去拜菩薩的地方。如果你們想去拜拜,也可以進去體驗一下。跨過門檻,就來到“密道”,這條路黑漆漆的,讓人感覺可能有點陰森。但是,它可是一條近路哦。可以讓我們快速地下到二樓。

大家跟緊了,拐一個彎後,我們就會看到懸空寺中最著名的那片竹瓦。每當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時,竹瓦就顯得金光閃閃,無比耀眼。我們今天很幸運,遇到一個大晴天,可以飽覽竹瓦以及遠處恆山上的美景呢!

好了,給大家30分鐘自由活動的時間,可以再逛一圈懸空寺,太陽下山前,我們在山下小溪邊集合!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12

各位遊客:山西,山西旅遊,導遊,山西導遊,旅遊,太原,太原導遊,歷史,學習,導遊學習,導遊詞2 F' }; E! k2 C" Y; b: g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到山西來,我是山西省中國國際旅行社的導遊員,曾有一位高僧這樣講我的名字:許是曾修勝善根,萍水相逢唸佛緣。開頭的兩個字,剛好是我的名字——許萍。今天有緣與各位同行,我非常高興,希望您的山西之旅圓滿,快樂!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大自然總是無私的把它的美奉獻給您,但是,當您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跡已踏遍大江南北時,請千萬不要認爲,您已經真正認識到我們中華九州千千萬萬個廬山真面目,因爲當您順着東方古老文化的搖籃黃河走來時,一定就會發現,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蹟在山西境內是星羅棋佈。今天,我們遊覽的就是舉世聞名的高空建築——懸空寺。

懸空寺位於五嶽之一恆山的腳下,地處山西省渾源縣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巖峭壁上。自古以來,這裏一直被列爲北嶽恆山的第一奇觀。據《恆山志》中記載,懸空寺創建於北魏後期(公元471--520xx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驚奇的稱之爲“天下巨觀”,由此可見,懸空寺是怎樣的值得一觀。

懸空寺坐西朝東,面對摩天接雲的恆山主峯天峯嶺,背靠恆山的另一座主峯翠屏峯。硃紅色的寺廟在褐黃色的山石的映襯下,色彩協調,比例勻稱,全寺爲木質所建,樓體大都懸空,下面就巖支撐的木柱都不及碗口粗,共有大小殿閣40多間,各種雕像80多尊,懸空寺距谷底有26米,它的最高處離地面大約有50米,舉目遠眺,懸空寺像一塊玲瓏山木雕鑲嵌在翠屏峯的萬仞峭壁上。它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怵目驚心。當地人稱之爲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這流傳的民謠固然誇大得過分,然而懸空寺結構之驚險,造型之奇特,卻令人叫絕,難怪遊人們都說,未上懸空寺,心倒是給懸起來了。

但是,在我國古代,我們的古人又是怎樣憑虛而建懸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間的一塊石碑上寫着,“不知者以爲神爲之也”。相傳,在當年修懸空寺時,一位姓張的師傅率領一羣巧匠承攬施工,他們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後繞幾十裏山路運到寺頂山頭,連人帶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懸空寺的整個建築是依據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爲基,巧借岩石暗託尤其是連接棧道的支撐木把懸空二字體現得淋漓盡致。至今我們還可以看到因爲相互連接而留下來的鐵環。懸空寺在1420xx年間僅維修過幾次,每一次可維持數百年。現在,讓我們從側面看一看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懸空寺是凹進崖龕中的,三面環山,不受西北來的任何氣流襲擊,一天內日照時間只有3個小時,可少受日光侵蝕,延緩風化。可見,古人對建築氣象還是頗有研究的。置身其間,我們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於古人殫精竭慮,才成就這天地間有獨無偶,千年懸而不墜的空中閣樓,它的玄妙構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結合,可以說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極致。山西導遊論壇0 a# ~/ `# t/ q! X

據雁北地方史有關專家統計,歷史曾經有24個皇帝到過恆山一帶,有13個皇帝曾親自帶兵在這裏打過仗,僅大的戰爭就不下十次,那麼爲什麼懸空寺卻千年無毀且容顏依舊呢?讓我們一起到懸空寺的最高處——三教殿,去尋找答案。殿內,中尊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左邊是儒家學說代表孔子,右邊是道家教聖老子,三個人都是豐臂潤面,端坐蓮臺。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他們的面部表情,就不難窺探到他們隱祕的內心世界,釋迦牟尼對自己居中似乎認爲理所應當,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歷劫成道,證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爲三界的導師,四生的慈父,確實是功德巍巍,而我們的孔老夫子卻一臉的不滿意,“我主張的儒家思想是東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榮,同天並老,現在,怎麼能讓你一個外國人居中呢?”與他們同樣屈居次坐的老子卻神態安詳,笑意盎然,一副與世無爭的道家本色,認爲世事難測,還是順其自然吧。看來,他們的矛盾已接了1420xx年都沒有頭緒,我們局外人也就免開尊口吧,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見,這正是古人的聰明之處,歷代統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這三種,因此不論怎樣改朝換代,懸寺都能迎合統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護是其他寺廟所不及的,正所謂“自古佛門多虔誠,暮鼓晨鐘誦太平”。

各位遊客懸空寺的遊覽我們到這裏就結束了,寺廟建在山上,使朝拜者如登天梯,而它坐落在西邊,無形中又吻合了西方極樂淨土,難怪王維會有“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的佳句。總之,不論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懸空寺都有一種流動的美,正應了蘇東坡的一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其中的奧妙你就慢慢去品吧!

上下五千年,悠悠三晉史,歷史的變遷給山西大地遺留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至今仍迷醉着旅遊者的雙眼。俗話說“物惟求新,人惟求舊”。讓我們相約再聚龍城,最後,祝大家好花常開,好景常在!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13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大自然總是無私的把它的美奉獻給您,但是,當您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跡已踏遍大江南北時,請千萬不要認爲,您已經真正認識到我們中華九州千千萬萬個廬山真面目,因爲當您順着東方古老文化的搖籃黃河走來時,一定就會發現,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蹟在山西境內是星羅棋佈。今天,我們遊覽的就是舉世聞名的高空建築——懸空寺。

懸空寺位於五嶽之一恆山的腳下,地處山西省渾源縣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巖峭壁上。自古以來,這裏一直被列爲北嶽恆山的第一奇觀。據《恆山志》中記載,懸空寺創建於北魏後期(公元471——52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驚奇的稱之爲“天下巨觀”,由此可見,懸空寺是怎樣的值得一觀。

懸空寺坐西朝東,面對摩天接雲的恆山主峯天峯嶺,背靠恆山的另一座主峯翠屏峯。硃紅色的寺廟在褐黃色的山石的映襯下,色彩協調,比例勻稱,全寺爲木質所建,樓體大都懸空,下面就巖支撐的木柱都不及碗口粗,共有大小殿閣40多間,各種雕像80多尊,懸空寺距谷底有26米,它的最高處離地面大約有50米,舉目遠眺,懸空寺像一塊玲瓏山木雕鑲嵌在翠屏峯的萬仞峭壁上。它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怵目驚心。當地人稱之爲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這流傳的民謠固然誇大得過分,然而懸空寺結構之驚險,造型之奇特,卻令人叫絕,難怪遊人們都說,未上懸空寺,心倒是給懸起來了。

但是,在我國古代,我們的古人又是怎樣憑虛而建懸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間的一塊石碑上寫着,“不知者以爲神爲之也”。相傳,在當年修懸空寺時,一位姓張的師傅率領一羣巧匠承攬施工,他們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後繞幾十裏山路運到寺頂山頭,連人帶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懸空寺的整個建築是依據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爲基,巧借岩石暗託尤其是連接棧道的支撐木把懸空二字體現得淋漓盡致。至今我們還可以看到因爲相互連接而留下來的鐵環。懸空寺在1400年間僅維修過幾次,每一次可維持數百年。現在,讓我們從側面看一看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懸空寺是凹進崖龕中的,三面環山,不受西北來的任何氣流襲擊,一天內日照時間只有3個小時,可少受日光侵蝕,延緩風化。可見,古人對建築氣象還是頗有研究的。置身其間,我們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於古人殫精竭慮,才成就這天地間有獨無偶,千年懸而不墜的空中閣樓,它的玄妙構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結合,可以說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極致。

據雁北地方史有關專家統計,歷史曾經有24個皇帝到過恆山一帶,有13個皇帝曾親自帶兵在這裏打過仗,僅大的戰爭就不下十次,那麼爲什麼懸空寺卻千年無毀且容顏依舊呢?讓我們一起到懸空寺的最高處——三教殿,去尋找答案。殿內,中尊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左邊是儒家學說代表孔子,右邊是道家教聖老子,三個人都是豐臂潤面,端坐蓮臺。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他們的面部表情,就不難窺探到他們隱祕的內心世界,釋迦牟尼對自己居中似乎認爲理所應當,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歷劫成道,證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爲三界的導師,四生的慈父,確實是功德巍巍,而我們的孔老夫子卻一臉的不滿意,“我主張的儒家思想是東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榮,同天並老,現在,怎麼能讓你一個外國人居中呢?”與他們同樣屈居次坐的老子卻神態安詳,笑意盎然,一副與世無爭的道家本色,認爲世事難測,還是順其自然吧。看來,他們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沒有頭緒,我們局外人也就免開尊口吧,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見,這正是古人的聰明之處,歷代統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這三種,因此不論怎樣改朝換代,懸寺都能迎合統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護是其他寺廟所不及的,正所謂“自古佛門多虔誠,暮鼓晨鐘誦太平”。

各位遊客懸空寺的遊覽我們到這裏就結束了,寺廟建在山上,使朝拜者如登天梯,而它坐落在西邊,無形中又吻合了西方極樂淨土,難怪王維會有“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的佳句。總之,不論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懸空寺都有一種流動的美,正應了蘇東坡的一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其中的奧妙你就慢慢去品吧!

上下五千年,悠悠三晉史,歷史的變遷給山西大地遺留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至今仍迷醉着旅遊者的雙眼。俗話說“物惟求新,人惟求舊”。讓我們相約再聚龍城,最後,祝大家好花常開,好景常在!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14

My friends, the scenic spot we are going to visit today is Jiulongbi inDatong. The tour time is about 2 hours. Please don't take photos or touch thewall during the tour. Now, please check the tour bus license plate and XiaoZhang's mobile phone number again. If you have anything, please contact me intime.

Jiulongbi was built in the last years of Hongwu in Ming Dynasty. It is theZhaobi in front of the house of Zhu GUI, the 13th son of Emperor Zhu Yuanzhangof Ming Dynasty. Together with the Jiulongbi in Beijing Palace Museum and BeihaiJiulongbi, it is called "three major Jiulongbi in China". Unfortunately, thepalace was destroyed in the end of Chongzhen. Jiulongbi was preserved because itwas separated from Heyang street. On June 25, 20__, as an ancient building ofMing Dynasty, Datong Jiulongbi was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to be listed inthe fifth batch of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Jiulongbi is 45.5 meters long from east to west, 8 meters high and 2.02meters thick. It is the largest and oldest existing dragon wall in China. It canbe called the first dragon wall in China. The top of the wall is covered withglazed tiles, and the top is supported by glazed brackets. The wall is made of426 pieces of specially made multicolored glass. Nine flying dragons aremajestic and soaring on the wall. On both sides is the pattern of sun and gap of the dragon is filled with the patterns of rocks, flowers and the bottom of the wall is xumizuo, 2.09 meters high, with 41 groups of ErlongXizhu patterns carved on it. The waist is made up of 75 pieces of glass bricks,with various animal images such as cattle, horses, sheep, dogs, deer andrabbits. The most beautiful time of the nine dragon wall is when the sun that time, the nine dragon wall is bathed in the dazzling brilliance, and thegiant dragon seems to travel through the flowing clouds, just like the realdragon reappearance, which is fascinating.

Different from Beihai in Beijing and Jiulongbi in the Forbidden City, theDragon claws of Jiulongbi in Datong are four clawed dragons, which distinguishesthe status of the Daiwang and the emperor, but it also shows the status ofDaiwang in the current Dynasty.

After appreciating the majestic momentum of Jiulongbi, you must be verycurious about the origin of Jiulongbi. Ha ha, don't worry about it. Next, let mesay it for you. It's like this: Zhu GUI, the 13th son of Zhu Yuanzhang, theemperor of Ming Dynasty, didn't read poetry since he was a child. He wasstubborn and eccentric. He didn't dare to give stars to the moon, and hecouldn't get a pig's tail or a cow's head. Zhu Yuanzhang made him king of Yuwhen he was enfeoffed as a vassal king, and later he was changed to a king ofDai Dynasty to guard Datong. When Daiwang arrived in Datong, he often killedpeople for no reason in the streets. People in Datong called him "LengzhengDaiwang" behind his back. Xu Shi, the imperial concubine of Dai Wang, was anugly and jealous shrew. She once painted the two beautiful girls of Dai Wangblack on the bottom of the pot to vent their jealousy. In this way, the couplestirred up Datong City and the people were in dire straits.

After Zhu Yuanzhang established the king of Yan to succeed to the throne,the king of Dai made a big fuss in the golden palace, shouting that he wouldbecome emperor too. Zhu Yuanzhang had no choice but to build large-scalebuildings and palaces in the city of Datong, so that the Daiwang could live anemperor's life. Up to now, there are street names such as "Huangcheng Street","Zhengdian Street" and "Donghuamen" in the ancient city of Datong, which are theruins of the old imperial palace.

One day, this Leng Wang Ye suddenly wants to go to Yan Di to see his fourthbrother Zhu Di. The king of Yan was annoyed and afraid of him, but he had nochoice but to entertain him with a small feast for three days and a big feastfor five days. One day, Dai Wang strolled outside the palace full of wine andfood. When he saw that a new glazed nine dragon wall had been built in front ofthe palace, he clamored to build one in front of the palace of Datong, andbrought the design back to Datong. When the princess found out, she asked forhelp

It must be two feet longer, two feet higher and two inches thicker than theDragon Wall in the palace of King Yan. The king of Dai had no choice but toagree. Therefore, the Dragon Wall in Datong is the largest in scale, and the onein the Forbidden City can't match it.

Half a year later, nine dragon wall was built. Zhu GUI, the king of DaiDynasty, Xu Da, the old general, and his daughter, Xu Shi, went up to the citytower to watch. In the sun, the glazed tiles on the top of the wall weredazzling, and the nine colored glass dragons on the wall were lifelike. Daiwangcheered with joy. After a while, the clouds were thick and it began to the palace lanterns were all on, through the rain curtain, the colorfulwall was bathed in Jiulong water. It was complicated and confusing, and had aspecial taste. So there was the saying of playing Dragon in the rain.

The king called out again, and suddenly there were three thunders in theair. Zhu GUI was startled. In a trance, he saw two dragons flying from the sky,black and yellow, spitting water like a spring in front of the wall. It turnedout that the dragon on the Dragon Wall confused the real with the fake, whichattracted the giant dragon in the sky to send rain. After the rain, the rainbowis in the sky, the sunset is red, and the Jiulongbi which has been bathed ismore dazzling. Dai Wang orders people to go to find out if there are any scarson the dragon wall. The people who came back reported that jinpocang behindlongbi was blasted out of two wells, one sweet and one bitter, within threesteps. Now jinpocang has two wells, which is also a scene of Jiulongbi. Therewas also a pit in front of the dragon wall, which was filled with green Wang asked people to build a pool in front of the wall. Water from two wellsis introduced into the pool, sweet water is used for food, and bitter water isused for treatment. The nine dragons are reflected in the water. The wind blowsand the water moves. It's like a dragon playing in the water. It becomes anotherscene of the nine dragon wall.

Well, that's all for the explanation. Next, let's enjoy it by er here in 2 hours. Have a nice trip!

山西大同懸空寺導遊詞範文 篇15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參觀的是大同雲岡石窟。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雲岡石窟。

大同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方石雕藝術寶庫,是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與甘肅敦煌石窟的莫高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齊名的中國"三大石窟"之一,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據史書記載,雲岡石窟開鑿於公元460年前的

北魏王朝,共有洞窟45個,現存佛教造像51000餘尊,佛龕1200多個。依據武周山勢自然起伏,雲岡石窟又分爲東、中、西三部分,今天我們着重參觀第5、6窟和被譽爲雲岡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下面我們從第5、6、窟開始參觀。

雲岡石窟的第5、6窟是毗連一體的一組雙窟。是雲岡石窟最精彩、最爲壯觀、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5 窟的洞窟開頭爲橢圓形的草廬式,分前後兩室。進入後室,首先感覺這一洞窟十分高大,中央這尊兩腿雙盤的大像高達17米,爲雲岡石窟的第一大佛。大佛着褒衣博帶,通肩袈裟,頭頂爲藍色螺鬢,佛像面部輪廓清晰,白毫點朱,細眉長目,鼻準方直,雙肩垂耳,給人以一種端莊、肅穆、慈祥之感。由於後世爲了積功德造福,對這尊佛像敷了厚厚的泥裝,再塑了金身,可惜的是,我們看不到原始的北魏石雕的形態了。第5 窟的佛像佈局爲三世佛,中央的坐佛爲釋迦牟尼佛,佛像的右邊這尊立佛是未來佛,由於這尊佛身上泥裝的脫落,我們得以目睹原始的北魏石雕藝術的風采。第5 窟值得讓大家欣賞的還有,在窟室南壁 門拱上方兩層高約1米的8尊石雕佛教造像和拱門東側雕有菩提樹和樹幹下二佛對坐的石雕佛像,雕刻十分精美。 下面我們參觀第6窟。

第6窟被爲雲岡石窟的"第一偉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後室呈回字形,窟正中鑿一方形塔柱,塔柱稿約15米,它分爲上下兩層。整個洞窟雕飾富麗堂皇,洞窟的四壁雕滿了佛像、菩薩、羅漢、飛天、供養人和瑞鳥、神獸、花卉等,這是一座熱鬧擁擠、琳琅滿目、美妙神奇的佛國世界。由於雕刻技藝極爲精湛,雕刻內容十分豐富。第6窟被譽爲雲岡石窟的"第一偉窟"。你看那四塔柱上層的接引佛。整個四壁加上塔柱一共15尊,和下層大龕的5尊佛像,都採用近似圓雕的高浮雕刻法來增加佛像的立體感。在中心塔柱上層4個角和4 個9層塔柱和上層中心的四方立佛,更是採取了具有鏤空雕刻法。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獨具匠心的仙人們利用有限的壁畫,用淺浮和高浮雕相結合的手法,以塊浮雕的形式連接排列,形象而生動的雕刻了33幅釋迦佛陀本生的故事圖,吧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事例展現在世人面前。

接下來我們來到第20窟,第20窟就是被譽爲雲岡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經歷了1000多年的洞窟坍塌之後,這尊高達13.7米的大佛就端坐在光明之中了。大佛雕刻於1542年前,她的圓潤的髮髻,寬闊的額頭,細纖的長眉,方直的鼻樑,垂直的雙耳,雕刻的極其自然,那充滿了無窮智慧的雙眼是那樣的安詳和寧靜。這尊佛像在端莊之中含着俊秀,在慈祥之中藏着莊嚴,在智慧之中有露着敦厚。堪稱妙相之佛,傳神之佛。作爲雲岡石窟5萬餘尊佛像的代表,她不辭勞苦,年復一年的用佛祖那博大的仁愛撫慰着芸芸衆生。

好了,主要洞窟的已經向大家介紹完了,下面請大家自行遊覽,靜靜的體會佛國世界的靜謐和偉大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