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個別學生教育案例(通用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W

國中個別學生教育案例 篇1

真誠待人 寬宏大量

國中個別學生教育案例(通用6篇)

我所教的129班裏,共38名學生,其中男生25名,九年級學生比較散慢,不做作業,上課遲到,上課說話搗亂。班裏的男生有拉幫結夥的現象,一起到四樓抽菸。讓我很頭疼,只要一有問題,我就讓他們叫家長,家長來了訓他們一頓,最後我發現,問題根本沒有解決,反而更難管理了。

有一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我想怎麼能管好這個班,晚上12點多起來打開在電腦上寫了一封《同學們,老師想對你說》,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在班裏唸了一下,我發現學生都認真的聽了,而且那節課,沒有人說話,我發現,其實可以和學生交朋友,心與心的溝通,讓每個人都擔當起紀律委員,衛生委員,學生犯錯後,也不叫家長,只是說服教育,讓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通過和學生的溝通後,我們班形成了非常團結上進的氛圍,遲到的少了,上課說話的人少了,老師對學生的寬容和友愛,可以換來學生的尊重。

一位社會學家曾經說過:“真誠待人,寬宏大量,是健康人格的必備素質,也是處理好人際關係、溝通彼此心靈的重要條件。”在對學生進行寬容理解教育時我感受到:

作爲成年人,我們的言行對孩子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培養孩子的理解與寬容,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改正種種不良習慣,爲孩子作出表率,在孩子心目中樹立一個豁達大度、寬宏大量的形象。同時,還特別要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引導,讓孩子幼小、純潔的心靈自然地建立起一種“人格優勢”。

一是要引導孩子學會忍讓。孩子們沒有成年人那種複雜沉重的心理障礙,他們的內心世界是純潔無瑕的,即使出現了矛盾和隔閡,也非常容易自行解脫或緩和。不能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的不良心理行爲強

加於孩子,給他們純潔的心靈投上陰影,而是要以實際行動培養孩子的寬容之心,教育孩子要具有豁達的胸襟。

二是要引導孩子學會助人。家長們應協助老師一起樹立孩子的集體觀念,注重培養孩子同情人、幫助人的意識,鼓勵其多與同學進行真誠、平等的溝通交流,使孩子完全融入周圍的羣體中去,養成助人爲樂的良好習慣。

三是要引導孩子學會道歉。應從小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教育他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對於自己所犯的錯誤要勇於承認,勇於改正,要學會向別人道歉。

四是要引導孩子學會忘記。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善忘,是人生的一種佳境。作爲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不記前嫌,儘快忘記他人的得罪、挑剔,忘卻遭遇的苦悶、挫折,忘卻心頭的誤解、怨恨„„把不快的事情儘早拋之腦後,大踏步走入這種人生佳境。

我們要通過自身實踐和多方位的引導,讓孩子們真正領會理解與寬容的深刻含義,讓孩子們真正認識到,“豁達的人心胸寬廣,有如海洋,納百川,競千帆,是有大浪激盪時,絕無憂鬱低泣狀。”豁達的人是站在生活的制高點,一覽衆山小;又是處在生活的最深處,風雨平常事。” 會考馬上就要來了,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一起來迎接會考的挑戰。

國中個別學生教育案例 篇2

有一種愛叫尊重

前段時間發生了一件事,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憑着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一貫的認真負責;全身心地投入;體貼入微、耐心細緻的工作作風;張弛有度的管理特點;加上平等、公正的處事態度,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信任和尊敬,樹立了既有威信又不乏親和力的班主任形象,師生關係融洽和諧。這個班級是從高一帶上來的,兩年多時間的朝夕相處,讓我對每一個學生都有了比較深的瞭解,彼此也建立起了感情,所以各項班級工作的開展都很順利,班級在各方面表現良好,呈顯出穩中有進的態勢,一切都在正常的軌道上朝預先設定的目標順利行進。一切都顯得令人放心。

九年級的主題永遠只有一個:學習。這一點學生心裏也明白。放眼看過去,多是伏案疾書的身影,或苦思冥想,或激烈爭論。每當目光掃過小沈和他的同桌身上,我會不由自主露出欣慰的笑容:這是班中兩個很安靜的學生,卻是其他同學羨慕的一桌。兩個人的成績都位於班級前十名左右,都學習勤奮,都愛鑽研,經常會爲一個學習上的問題各抒己見,各不相讓,都專心一致,都有較強的自控力:電腦,電視,雜書幾乎與他們無關,自修課鬆鬆垮垮,不遵守紀律也幾乎與他們無關。進九年級後,兩個人學習勁頭更足了,你追我趕,考試一次比一次進步,是任課老師們公認的有潛力、又“乖”的好學生,讓我感到特別有希望也特別放心。而當目光落到小李那裏時,心底總會升起一陣擔憂:小李是個留級生,基礎不紮實,最主要的是行爲、學習習慣上有很多毛病:散漫,好動,容易受外界影響,自制力差。在學習上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恆心和毅力,雖多次發誓要“懸樑刺股”,總堅持不了幾天,所以成績總在原地徘徊,是班級後幾名之一。臨近大學聯考了,小李自己也很着急,但又管不住自己,所以希望能跟一個學習好的同學坐,一方面方便問問題,一方面也有個榜樣,可以帶動自己。到九年級了,班裏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願望。能擔當這種任務的學生不多:要幫助別人,多少會犧牲自己的學習時間,而對每個九年級學生來說時間是永遠不夠用的,所以必須是樂意助人的;學習要好;而且要有定力,否則很容易被反影響的,弄不好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反覆考慮權衡之後,我鎖定了小沈。我把我的安排通知了小沈,給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同時希望他能夠幫助同學一起進步。告訴他:對他我很放心,相信他一定不會辜負我的期望的!小沈默默聽完了我的話,問“一定得換嗎?”“那當然!我考慮再三,這樣安排應該是最合適的!”我對自己的安排很滿意。當天中午,小沈和小李成了同桌。小李臉色發亮,小沈也沒什麼不高興的樣子,一切都很正常。

幾天下來,小沈和小李熟絡起來。經常看到小李在向小沈請教問題,而小沈總是耐心地向他講解着。小李的學習勁頭明顯足了許多,上課專心多了,下課也抓得緊了,自修課上跟小沈一樣,不是討論問題就是埋頭作業,整天情緒很高。看得出,小李在向小沈學習,小李有點崇拜小沈。這正是我所希望的結果,一切都如我所願,我很滿意。 幾周過去了。我忽然有了不安:我發覺小沈好像變了,變“活”了:自修課上小沈和小李討論問題的時候多起來了,兩個人都說說笑笑,雖然攤着書本,但明顯不全是討論學習問題的樣子,氣氛活躍得很,鬆散得很;課間兩人談天說地,小李眉飛色舞,頭頭是道,小沈興味盎然地看着他,不時插上一嘴;小李喜歡球,《足球報》一期不拉,好幾次課間我看到小沈在看《足球報》,甚至有一次我發現小沈在翻一本漫畫書,這可是小李的最愛!與此同時,幾次測驗小沈成績有點波動。種種跡象表明“小沈被帶壞了”!我又意外又失望又着急:小沈可是班級的希望,可不能任其發展下去,得趕緊拉回來!我當即決定:換位子,把小沈小李拆開!事不宜遲,馬上行動。第3節下課有眼保健操,有15分鐘時間,正好換位子。我通知了小沈,明顯看到了小李失望的神色。有學生過來問問題,我就講解起來。上課鈴響了,我忽然發現桌子沒動,“快點,把桌子拖過去。”我對換去跟小李坐的學生說。他站了起來。我又低頭講起了題目。忽然覺得氣氛有點異樣:拖過去的桌子橫在半道,小沈低着頭,沒一點動靜,但看得出

情緒很激動。眼保健操音樂在響,不少雙眼睛看着這邊。“把桌子搬好,快點!要上課了!”我有點不快,加重了語氣。小李朝我看看,朝小沈看看,要去搬桌子,我明顯看到小沈伸手攔住了他。“怎麼回事?”我感覺到了小沈的牴觸和一股火藥味,我的火也慢慢升了起來:本來是派他幫助同學,現在反而被別人影響,學習都退步了,我爲他着急,爲他考慮,他不知道,還敢公然與我較勁!這麼不知好歹!今天不制住他,以後工作還怎麼做!暴風驟雨已到了嘴邊。可是,快上課了,我還能感到個別學生“看你怎麼辦!”的眼神。穩定了一下情緒,我走過去,一邊拉桌子,一邊平靜但嚴厲地說:“不要影響同學們上課!小沈,你出來一下!”

在辦公室裏,小沈擰着臉,橫下一條心的樣子,與平時判若兩人。“知道爲什麼叫你出來嗎?”我決定先把他的氣焰壓下去,心平氣和纔可能溝通。“不知道!”“因爲你擾亂正常的教育秩序!是不是想叫大家上不成課?”“沒,不是的。”“那你想幹什麼!有什麼事可以等下課好好說,影響同學們上課絕對不允許!要受校紀校規的嚴肅處理的!”小沈也許只是一時意氣用事,因爲他畢竟一向是個好學生;也許也想出題考我,藉此發泄:因爲我如果意氣用事,在大庭廣衆與他交鋒,很容易擴大事態,影響上課,引發其他同學的反感。所以我先把他置於全班同學的反面,由於個人原因影響上課秩序,怎麼說也是不對的。小沈應該明白的。果然,在這點上他無法分辯,承認了自己做得不對。看他慢慢緩和下來,我開始跟他談換位子的事情,擺事實,說根據:說了我的期望,說了我的擔心,說了我的着急。這次換位子的出發點就是爲了給小沈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讓小沈更專心致志,更全力以赴,進步更快,沒想到小沈不僅不體會我的苦心,還要與我鬧彆扭,真的太讓我失望了。聽了我一番有禮有節有情的話,小沈被打動了,也打開了心結:與小李相處很輕鬆,說說球,說說電視,說說遊戲,很新鮮,可能時間不如以前抓得緊了,有點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不想換位子,一方面是與小李已交上朋友,相處不錯,另一方面主要是第一次換心裏就不太願意,而且換環境會讓自己好一陣靜不下心來,這纔剛有點適應又要動心裏也有點擔憂„„

換位子的風波就這樣平息下去了:小沈有了新同桌,並慢慢恢復了狀態,班級也依然平靜。但這件事卻觸動了我,讓我想了很多。這是一場完全可以避免的風波:第一次換座位,我應該給小沈選擇和表達意願的機會,作一些細緻的思想工作讓小沈理解我的安排。第二次換座位,我可以把理由明白告訴小沈,給他一個認識和接受的時間,包括小李的思想工作,都可以做的更細緻,讓他們不至於失落,不至於牴觸。但,我什麼都沒做,爲什麼?因爲在我看來,這點小事,很容易搞定的:道理明擺着,我一片真心爲他們着想,不說也應該明白的。而且,我已考慮得很周到了,對我的安排,學生不應該再有異議的!事情之所以發展到這一步,主要是源於我內心的獨斷和霸道,源於我的以自我爲中心。我愛我的學生,但這種愛缺乏平等,缺乏尊重,也缺乏公平。我看重的是學生的“乖”,“聽話”,“令人放心”,以自己的想法替代學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意願代替學生的內心,而忽略了他們是一個個充滿個性,充滿張力的鮮活靈動的個體,有自己的判斷,有自己的見解,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有 自己的所思所想所需所要。像這種缺乏理解,缺乏尊重的愛勢必缺乏熱力,走不進學生的內心,也無法傳遞彼此的關心和理解,對小沈如此,對小李未嘗不是!換位子的風波就是一面鏡子,映出了我“耐心細緻,平等公正”姿態下的粗和霸道!

師愛是一種大愛,從某種意義上說,師愛更落實爲一種尊重。作爲一名教師,你可能做不到“愛”每一個學生,但你可以也必須做到尊重每一個學生。只有基於尊重的愛才更平等更公正,才能像陽光,溫暖每個學生的內心,優秀的,或不夠優秀的。而尊重不僅僅是形式,也不僅僅是和藹可親,輕言細語,噓寒問暖,更是走進學生的內心,聆聽學生內心的聲音,給與心靈成長最溫暖的呵護和最自由的空間。

事情已過去好長時間了,但還常常浮現在我心頭,它不斷鞭策我更真實地瞭解自己,審視自己,更真誠地面對學生

國中個別學生教育案例 篇3

一位學生的轉化過程

在班級裏,有幾個特別調皮搗蛋的學生,他們的所作所爲,令我頭疼,尤其是那個叫學生。他整天上課無精打采,要麼搞小動作,要麼影響別人學習,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作業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天天都有學生向我告他的狀。於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爲主,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他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後來口頭上答應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覺得身爲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後進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必須面對現實!

爲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我首先與他父母進行談話,在談話中,我瞭解到父親在外打工,只有母親在身邊,並且他不肯聽從母親的教導,做事我行我素,經常受到媽媽的批評和捱打。同時我從父母親的講述中瞭解到是一個十分倔強的孩子,威脅他,強迫他,不會有絲毫作用。於是我再次找他談話,談話中,我瞭解到他心裏怨恨父母親,認爲父母親對他的關心不夠。針對他的這一想法,我列舉了父母親關心、疼愛他的許多事例,讓他逐漸打消對父母親的怨恨,並且耐心給他講一些道理。我還常常找他聊天,想法設法跟他交朋友,儘量找一些他感興趣的事讓他去做。雖然開始時沒有什麼見效,但我總在心理激勵自己,只要我有耐心教育,他肯定會改變的。直到有一天晚上,我接到一個出乎意料的電話,竟然是x同學打來問我今天的作業情況。當我聽到他說“老師,今天有什麼科學作業,我忘記抄了。”這句話時,我心裏一震,有好一會兒說不出話來。我意識到他正在逐漸改變自己。後來,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

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

在更新教育觀念的今天,作爲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有責任讓學生樹立信心進而達到育人的目的。讓我們攜起手來,使每一位後進生都能沐浴在教師的關愛之中。

國中個別學生教育案例 篇4

素質教育其實就是愛的教育,是對祖國、師長、父母、朋友真摯的愛,愛是教育的根本。夏丏尊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低眉靜思,在這一年級班主任工生活中,只有自己緊緊拽住一顆真摯不滅的愛心,才能演繹出我教師生活的精彩,纔能有說不完道不盡的幸福的案例。

一、基本情況

劉林森性格孤僻,經常和班上的同學打架,作業速度慢,沒有人監督就不動筆寫。寫字潦草馬虎,(認不得幾個字)課堂上不是發呆就是影響周圍的同學上課,如:突然發出一些奇怪的叫聲或者爬到地板上學狗爬等,老師越是去制止他他越是得意。班上的同學都不喜歡和他玩,有的同學還嘲笑他傻,他自己也說自己傻。不會聽課,所以是裏學習困難的學生之一。如何幫助他改變學習態度和這些怪異的行爲呢?

二、案例分析

1.個人因素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性格孤僻,不喜歡和班上的同學玩,但喜歡打人。如果有人逗他,他就會打人家。學習習慣差,課堂上需要動筆寫時,他不是不見鉛筆就是筆沒有削好。上課不聽講,容易發呆走神,各項作業從來不能按時按量完成,作業書寫潦草馬虎。長此以往,他的成績就越來越差。上課就更沒有精神了,所以時不時的還會突然發出一些奇怪的叫聲,或有時趴到地板上學狗爬。考試的成績一次比一次差,經歷的挫折多,失敗也多,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中。這樣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發展。

2.家庭因素

劉林森從小和母親在農村老家生活,爸爸和兩個姐姐在南寧生活。上國小的時候才和母親到南寧來生活,一年級下冊父母鬧離婚,爸爸外出不歸,媽媽把小孩留給叔叔和舅舅看管,然後出去找劉林森的爸爸。孩子往往因爲缺少父愛或母愛而導致心理失衡,他們常常感到孤獨,憂慮失望,往往情緒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這些心態如不及時糾正,久兒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發展。加上,舅舅和叔叔不敢管他,也沒能及時的輔導他的功課。孩子過重的壓力未能達到老師的要求時,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形成不安、孤僻、浮躁、離羣等情感障礙隨之而來。

3.教師因素

在學校裏,教師對一些同學尤其是學困生不夠了解,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過了幾個星期,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後,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老師那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美,又會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孤立,以及家長的不滿和不理解。長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

一些行爲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你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就慢慢佔了上風。

三、輔導措施

自信的缺失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習,生活都有損害。那麼,究竟如何引導學生增強自信,正確的評價自己呢?

1.增加關注,給予肯定。

每個人都害怕孤獨,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平時我就多有意識的關注他,盡力去發現任何值得關注的地方,盡力去發現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上課要求學生跟讀時,我會經常用眼神示意他跟我讀,只要他一張嘴,我就送出我微笑給予肯定和鼓勵。經常設問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來回答,只要他能站起來回答我都表揚他。如果答得對,全班同學表揚他,答錯了,我會說,“不要緊,聽聽別的同學怎樣想”然後請他重複一遍,接着肯定他學會傾聽了。就這樣經常在全班的同學面前表揚他進步了,課堂上學會聽課了,作業能交了等等。每天利用課餘時間和他交談,“今天上午你表現得很棒,今天下午繼續好嗎?”等等。

2.激勵教育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是要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被別人認爲自己是一個好學生。我也認爲只要學生智力正常,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爲了去除劉林森的這些怪異行爲,幫助他端正學習態度,我在課餘時間有事沒事就找他閒談,和他一起跳繩、玩腦筋急轉彎等。讓他感覺到老師就是他的好朋友,讓他先喜歡上老師,然後喜歡上老師的課,聽老師的話。上課從來不公開點名批評他,發現他有所進步及時表揚他,還經常用眼神鼓勵他,常在班上說:“大家看,今天劉林森坐的真好呀!今天劉林森的字寫的有進步哦”等。漸漸地我發現他開始“關注”我了,課間有時會主動來到我的跟前和我聊天,課堂上趴到地板上或突然亂叫的怪異行爲沒有了。

3.家校溝通,促進自信

劉林森能有這些怪異的行爲舉動大部分是由於家庭的變化造成的。也許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周邊的人關注他。因此,我常與家長聯繫,每天他叔叔或舅舅來接我都會把他當天的在校的表現及出現那些問題詳細地告知家長,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行爲的方法。建議家長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氣氛,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儘量發現他的閃光點,及時的肯定他。 在家裏得到的表揚告訴老師,在學校的到的表揚告訴家長。在評價中,劉林森從他人那裏得到了肯定和滿足,也增強了自信。

四、輔導效果

通過師生、家長的努力,劉林森各方面都有進步了。課堂上已經沒有再發出奇怪的叫聲,也不趴地板了。有時候可以主動起手回答問題,作業大部分可以自覺完成,成績也在慢慢地提高。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做作業比以前自覺了,

還主動拿作業給家長檢查。媽媽知道孩子的變化後,沒過多久就回家了。

五、小結

學生尤其是國小生,一但缺乏愛、缺乏被關注就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有的孩子爲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做出偏激的行爲等。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和關注,讓他感覺到溫暖,讓他覺得身邊處處都有愛。讓他們覺得“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看到劉林森的改變,讓我更加認識到愛是多麼的偉大,激勵對學生來說也是多麼的重要啊!因而,對象劉林森這樣的學生,我們老師要做到不嫌棄,不放棄,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老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不良的表現上,要多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放大孩子的優點。使之一步步地打開自己的心結,正確地評價自己,使自己融入到集體當中去,感受大家給他的善意,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各項活動的參與,使其自信自強。因此,老師因做學生學習、生活、心靈的導師,做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引路人,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守護者,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要用愛心,恆心,和耐心對待“問題”生,使他們感到老師對他們不但始終沒有放棄,而在堅持不懈地努力,對他們有信心,給他們從新開始的機會。

國中個別學生教育案例 篇5

[案例描述]王老師是一位青年教師,工作熱情非常高,他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他經常要求學生不要講髒話;不要亂扔廢紙„„而這位教師講課情急時,常常“笨豬”,“死腦子”不絕於耳。吸菸後,隨手將菸蒂拋在課桌下面„„教育後的班級會怎樣呢?雖然王老師沒少用嘴皮子,沒少用各種懲罰手段。但是班上說髒話、粗話連篇,紙屑雜物隨處可見。王老師百思不得其解。 問題:請你幫助分析一下,王老師教育的班級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後果,做一名班主任應怎樣教育學生纔能有良好的效果?

[案例分析]: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王老師“身教”不利,沒有“身教”,“言教”就顯得蒼白無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還能像春雨潤物一樣起着細微的、不易覺察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嚴格要求自己,隨時把自己置身於“榜樣”和“鏡子”的位置,事事從自我做起,才能順利地“內化”爲學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須以理服人,否則無教育可言。學生中出現問題,一味的“管、卡、壓”,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達到教育效果。否則一切教育都是徒勞的。

第三是心教不誠。教育不過是爲了不讓學生弄清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錯在什麼地方,怎樣去改正,而不應該把學生的錯誤化成 給學生的理由。如果這樣學生會產生對立情緒,對教師產生戒備和反感,甚至會“背道而馳”。由此可見,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必須抱着關心、幫助、諒解、鼓勵的態度,用“心”去愛學生,讓學生明白‘老師是愛你,才教育你”。讓學生感到你的“愛心”和“誠意”,樂於接受你的教育,纔會有效果。

國中個別學生教育案例 篇6

[案例描述]一次公開課過後,我把課堂上用過的精美卡片作爲獎勵發給同學們,然後對他們課堂上踊躍的表現給予表揚。從這以後,我漸漸發現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銘同學在課堂上的聽課狀態有了明顯的好轉。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母親說:“自從你給了他那個‘特殊的獎勵’後,他對自己的要求嚴格了。” 詢問,我才知道,我獎勵給同學們的卡片中僅有一張是最大的,在我按順序發的時候,恰好這張被宋振銘得到了,他回家後對母親說:“老師可能覺得我這節課表現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張送給我”。現在這張卡片還貼在他的牀頭,誰都不準碰。他說那是“特殊的禮物”。這位老師一次無意中的舉動,卻造成了一個“美麗的誤會”。 問題:請你就此案例談談你的看法。

[案例分析]一個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勵的話語,一次讚美的微笑,都會爲孩子的生命注入無窮的動力,甚至爲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麗的“誤會”,改變了孩子的學習態度,這份“特殊的禮物”在孩子的美好心靈裏是一份至高的榮譽,這份榮譽也將一直激勵着他,成爲他前進的動力。

新課標中強調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這種新的評價傾注了更多的情感 與人文色彩。這樣一種發自內心的評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