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3W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1

教材分析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通用17篇)

這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勵我們要學好本領,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

教學目標

認識皖、郝兩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爲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瞭解作者由具體事物而產生的聯想,理解課文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

理解先烈的寬闊胸懷、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爲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由具體的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教學構思

先指導自學。通過速讀了解大體內容,找出不懂之處。在自學的基礎上抓重點理解,理清課文條理。指導學生抓住主要內容進行縮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查找的有關革命先烈的故事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燈光,對於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了燈光,會是怎樣呢?(學生暢所欲言)

3、許多革命先烈,從未見過燈光,但爲了讓我們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生活,他們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便圍繞着燈光回憶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根據閱讀提示,學生自主學習。

三、交流自學體會。

1、小組交流:可先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提出不理解的問題。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1)課文中前後出現了幾次燈光?火光?

(2)作者爲什麼要用燈光作題?

(3)戰鬥前夕,郝副營長爲什麼要看那本書?

(4)郝副營長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裏,他可能在想什麼?

(5)郝副營長能否既照亮了道路,又不暴露自己?根據提出的問題,再讀書,嘗試自己解決,並在組內互相說說想法。

2、指導學生填表(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深入讀書、體會。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出現三次)討論:他們說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什麼?(對學生討論要求不要過高,學生只要能根據課文內容,分清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的是什麼就可以了。)

第一次 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天安門廣場廣場上千萬盞燈北京的夜晚真美啊!

祖國的建設發展得真快啊!

第二次戰鬥前夕交通溝書中插圖如果大家能夠國上這樣和平、幸福的生活該多好啊!

第三次戰鬥前夕交通溝書中插圖戰爭結束後,孩子們都能夠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四、再次自學,討論寫法。

1、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

(2)哪些地方是寫往事?

2、找出文章的想象部分。

3、小結想象部分的作用。

(展示美好願望,表現內心世界,使主題昇華。)

五、你學習了本文後,有何感想?你想對革命前輩們說些什麼?怎樣才能不忘前輩呢?

六、寫一寫感想,指名讀一讀。

七、教師小結:

爲了這次戰鬥的勝利,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下學習,年僅22歲的郝副營長獻出了他的寶貴生命。當我們安享燈光的溫暖與明亮時,請不要忘記那些沒來得及見到燈光的革命先烈。

作業設計

1、把這個故事講給小夥伴們聽。

2、查找有關革命先烈事蹟的資料,開個故事會。

板書設計

3燈光

引起回憶

燈光 對往事的回憶

回到眼前(現實)

六年級下冊《燈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和關心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學習生字詞。

3、有感情讀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郝副營長廣闊的胸懷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詞,簡介作者。

燈光,我們都非常熟悉,平時並不特別注意它。然而,我們今天要學的《燈光》一課,卻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願堅,當代著名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解放後創作了不少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

二、生讀題,再讀學習提示:看看學習這篇課文,要我們解決哪些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2.多好啊!分別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3.他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三、出示課件,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對以下詞語的理解:挺進、豫皖蘇、圍殲戰、突擊連、

憧憬、千鈞一髮、璀璨、交通溝、胸牆。

2、學生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後同座互相說一說。再抽生說。

四、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餘寫的都是往事。引導學生悟文章寫作方面的特色。(倒敘、前後照應)

2、快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再深入想想,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什麼。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麼?

3、交流

(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三次。第一次是清明節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讚歎:多好啊!說這話的人也許是第一次來北京,也許是時過幾年又來北京,看到北京的美麗,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內心的由衷讚美。

第二次是戰鬥打響前,郝副營長藉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一個孩子在電燈上讀書。多好啊是郝副營長看插圖時的自言自語。此時,他也許想到勝利以後,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也許觸景生情,暗暗下決心,爲了戰鬥的勝利,爲了下一代能過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第三次是郝副營長在和 我交談時說的話,多好啊是他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

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

下學習。)

3、在學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後,要讓學生再深入往下想,爲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鬥中郝副營長怎麼做,畫出有關語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再次深入理解課文

五、

1、找找文中寫燈光的句子,想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什麼?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着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第二句: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着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着那幅圖,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裏。

第四句: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第五句: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3、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個句子。

六、拓展話題,讀寫結合。

(一)在這星火光中,在華燈照耀的今天,我們似乎還能看到郝副營長那張年輕的臉,還能見到李大釗那張什麼的臉?(平靜而慈祥的臉)還能見到誰的臉?

(設計理念:從火光引伸開發,引導學生聯繫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蹟來談)

(二)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讓我們能在電燈下學習。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麼?以燈光爲話題寫一寫,把你內心涌動的情感化爲文字表現出來,可以是一首小詩,也可以是一段話

(三)師對照板書總結全文:今天,當我們再一次回到燈光,說到多好啊!,不會忘記今天的燈光中有着那麼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動,還有着無限的懷念。相信現在可以擦去燈光後的問號了,那麼就把這點點火光與燈光一起融入我們的朗讀中吧,再次讀課題。

板書設計:

燈光

--王願堅

看到:千萬盞燈

一、引起回憶 聽到:多好啊

看書、憧憬未來關心

下一代

燈光

二、回憶往事點燃書本

三、懷念戰友獻出寶貴生命無私奉獻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殲滅、憧憬、千鈞一髮”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順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感悟革命先烈爲理想而獻身的無私和偉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抓住幾個“多好啊!”體會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抓住主要線索,讀懂課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

1.大家對“燈光”一定都很熟悉,一到夜晚,每家每戶都燈火輝煌,大家都覺得燈光沒什麼惹人注意的地方。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就是《燈光》。(板書課題:燈光)我們來看一看,本文圍繞燈光講了一件什麼事?

2.自由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難讀的詞語做個標記。

(1)交流難讀或難懂的詞語。

(豫皖蘇平原、圍殲戰、胸牆、憧憬、黑魆魆、千鈞一髮、璀璨)

(2)尋找帶有“燈”或“燈光”的句子,在課本上畫出來。

學生勾畫,同桌輪讀。

3.讀完以後,用精煉的語言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天安門廣場上的千萬盞燈,讓我想起了親愛的戰友——郝副營長。他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4.理清課文表達順序:通過初步閱讀,你發現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餘寫的都是往事。這篇課文運用了倒敘的寫法,有首尾呼應的特點。)

二、細讀課文,認知文本

1.面對燈光,文中的人們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多好啊!”)(板書:燈光 多好啊)

2.快讀課文,小組探究:【課件2】

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再深入想想,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什麼。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麼?

3.交流,教師實時指導點撥。

“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讚歎:“多好啊!”

說這話的人也許是第一次來北京,也許是時過幾年又來北京,看到北京的美麗,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內心的由衷讚美。

第二次是戰鬥打響前,郝副營長藉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一個孩子在電燈上讀書。

“多好啊”是郝副營長看插圖時的自言自語。此時,他也許想到勝利以後,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也許觸景生情,暗暗下決心,爲了戰鬥的勝利,爲了下一代能過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犧牲。(板書:幸福生活)

(3)第三次是郝副營長在和“我”交談時說的話。

出示:【課件3】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裏。

“多好啊”是他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下學習。”

4.在學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後,要讓學生再深入往下想,爲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鬥中郝副營長怎麼做,畫出有關語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板書:燈光 多好啊 生命換取)

三、聚焦“燈光”,理解課文

1.學到這,能說說文章爲什麼以燈光爲題呢?

(燈光給人帶來光明和溫暖,這也是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引導:如果只想到這一層,遠遠不夠。我們的學習應由表及裏,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默讀課文,再想想這個問題。

2.學生默讀。教師引導:文中還有一處特殊的“燈光”,你發現到了嗎?

(郝副營長在黑暗中點燃書本,照亮後續部隊前進的道路。)

3.讓我們靜下心來讀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這特殊的“燈光”

(1)“千鈞一髮”是什麼意思?請聯繫文中語句介紹當時的情況。

(2)“燈光”對戰友意味着什麼?(生的希望,戰鬥的勝利……)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郝副營長清楚會有這樣的後果嗎?這樣做是爲了誰?請聯繫上文對郝副營長的描寫,靜靜地思考。

“燈光”對郝副營長意味着什麼?(爲了全國解放,爲了讓後代過上安寧生活而犧牲自己。)

4.再現“燈光”。

(1)教師範讀。請大家在腦海中再現這一感人的畫面。

(2)郝副營長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幸福和安樂,讓我們滿懷敬意來讀這特殊的“燈光”。

根據剛纔的想象,寫寫郝副營長當時的心情、動作、神情,讓英雄的形象刻畫得更清晰。

四、拓展文路,深化主題

1.最後的告別

【課件4】今天,我們來到了埋葬郝副營長的沙柳叢裏。站在英雄的墓前,回憶他生前的夢想,你想說些什麼呢?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今天能在明亮的燈光下讀書學習,不會忘記你們的豐功偉績。我們一定不辜負你們的殷切希望,爲了讓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立志成才。)

2.主題深化

【課件5】這“燈光”會熄滅嗎?請發表你的看法。

(這“燈光”其實象徵着英雄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因此不會熄滅,必將永遠閃耀在人們的心中。)

3.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涌現出無數像郝副營長這樣的英雄人物。正是他們默默地燃燒自己,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同學們可以利用網絡讀一讀英雄們的故事。

4.無論過去多少時間,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們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爲我們開創的,不要忘記那些革命先烈。

板書設計

燈光

燈光  (多好啊)  幸福生活

火光  (多好啊)  生命換取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獨立識字,認識六個生字:皖、殲、郝、鈕、堡、鈞;

2、寫摘錄筆記,積累好詞: 豫皖蘇平原 圍殲戰 郝副營長

電鈕 地堡 千鈞一髮 憧憬 璀璨

3、讀懂課文主要內容,梳理文章脈絡和線索,知道倒敘、首尾呼應寫法,學習使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讀題質疑:

1、師:同學們,燈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們平常都在哪裏見過它呢?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燈光》。(齊讀課題。)

3、釋題質疑:當你讀着課題,你的眼前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

師小結: 是啊,每當晚霞帶走最後一抹陽光時,夜幕就悄然降臨了。每逢此時,人們有的在燈光下敘說親情;有的在燈光下愉快讀書;還有的則徜徉於五彩繽紛的霓虹燈下,盡情地享受着休閒時光……燈光是人們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4、那麼,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師過渡:學貴有疑。同學們都很善於思考,能提出這樣有價值的問題。可是要想解決同學們的這些疑問,就要好好地讀課文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2、彙報交流:

(1)指名讀詞語: 豫皖蘇平原 圍殲戰 郝副營長

電鈕 地堡 千鈞一髮 憧憬 璀璨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線索。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的事,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介紹倒敘)

師:第1、2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寫的是現在,中間寫的都是往事。先說現在再回到過去,這樣的敘述順序就叫倒敘。 這樣寫,文章條理清晰,還能吸引讀者去閱讀過去的事。

2、同學們,請你們讀讀課文開頭兩段和最後一段,看看作者在這兩部分都寫了什麼? (燈光)

3、首尾都寫燈光,這樣的寫法叫什麼? (首尾呼應)

4、課文除了首尾寫“燈光”外,還有哪些句子也與“燈光”有關?

這些句子中寫到了什麼光?

過渡:學到這兒,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如果說課文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顆珍珠,那麼串聯這些珍珠的線索是什麼呢?(燈光)

師總結:這條線索就是燈光,課文圍繞着燈光寫了“廣場上的燈光——火柴微弱的光——給孩子照明的電燈——燃燒書本的光——廣場上的燈光”。這電燈、這火柴光、燃燒書本的光,組成了一組激動人心的悲壯而光輝的意象,照耀着故事中的人物,也照耀着每一個讀者的心,使全文始終像詩一樣熠熠生輝。

四、作業:

1、再讀課文,找出三個帶有“多好啊!”的句子,在句子的旁邊把自己的體會、感受或者疑問記下來。

2、積累好詞,抄寫關於描寫燈光、火光的句子。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千鈞一髮”在課文中的意思。

2.抓住重點語句揣摩人物內心世界,體會郝副營長爲了崇高的理想而勇於獻身的奉獻精神,讓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3、練習在理解人物時追問他是爲了什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燈光》這篇課文,誰來說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燈光》,讓我們循着燈光走近郝副營長,認識郝副營長。

二、深入課文,感受郝副營長的崇高品質

(一)出示自學提示:首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8~11段,思考:

1、郝副營長的願望是什麼?他的願望實現沒有?

2、爲了實現心中的願望,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

(二)彙報交流:

●郝副營長的願望是什麼? (能讓孩子們在燈光底下學習)

1、你是哪兒知道的?

2、什麼原因讓他有這種想法? 什麼樣的圖畫?

3、看完圖畫郝副營長說了什麼? 什麼“多好啊”?

4、從這一聲“多好啊”你體會到什麼? (郝副營長對燈光的羨慕、渴望)

5指導朗讀:你能讀出郝副營長對燈光的羨慕、渴望嗎?

(師過渡:正是因爲對書中孩子的羨慕,所以郝副營長才有了這個美好的願望,誰再來讀讀寫郝副營長願望的句子。)

6、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板書:美好憧憬)

7、指導朗讀。

●爲了實現心中的願望,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

(師過渡:郝副營長的願望實現了嗎?爲了實現心中的願望,他是怎麼做的呢?)

PPT出示: 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郝副營長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爲後續部隊指了路。

1、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板書:英勇獻身)

2、師:“千鈞一髮”是什麼意思?

3、文中的“千鈞一髮”指的是什麼時刻?

4、爲什麼說這是“千鈞一髮”的時刻?

PPT出示: 在突擊連與後續部隊失去聯繫的時刻—————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擊連的戰友就會(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我們所精心部署的計劃就會(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這場戰役就會( )。

5、說說郝副營長這樣做意味着什麼?

(師過渡:這真是千鈞一髮的時刻啊!可是,郝副營長,您知道這樣做意味着什麼嗎?大家說這意味着什麼? 郝副營長知道嗎?)

6、探討郝副營長爲什麼要這樣做。

(師過渡:明知道這樣做會暴露自己,明知道這樣做會被敵人打中,明知道這樣做會有生命危險,但郝副營長爲什麼還要這樣做呢? 此時此刻,他可能會怎麼想?)

PPT出示:爲了( ),我必須這麼做!

7、指導朗讀。

(師過渡:多麼崇高的理想啊!這位年輕的戰友,這位偉大的戰士,他帶着美好的願望走了。他用壯烈地犧牲換來了圍殲戰的勝利,換來了孩子們能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時此刻,面對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戰士,你會產生怎樣的感情呢?)

PPT出示: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您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爲後續部隊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您自己,您被敵人打中了。

8、大家將大屏幕上的句子和課文中的原句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這樣改動有什麼不一樣?

(好像和郝副營長在面對面說話;更能表達對郝副營長的崇敬之情;表達的語氣更強烈一些……)

9、再次指導朗讀。

三、拓展昇華:

1、讀完此文,我和同學們一樣被郝副營長英勇的獻身精神深深感動了,此時此刻,你想對郝副營長說點什麼呢?趕快拿起筆寫一寫吧。

2、在泱泱歷史長河中,像郝副營長這樣爲了崇高理想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不計其數。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英雄人物,他們也像郝副營長一樣值得我們崇敬,值得我們懷念呢?

3、探討課文爲什麼以“燈光”爲題?

(師過渡: 同學們,在下課鈴即將敲響之前,老師還想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那就是課文爲什麼要以“燈光”爲題?)最後,讓我們再次帶着無限感激和懷念之情齊讀課題:燈光再深情一些:燈光孩子們,讓我們將這美好的燈光永遠留在心中吧!

四、課外拓展

1、好書推薦:課下可閱讀王願堅短篇小說《金色的魚鉤》或《三人行》。

2、寫寫自己的感想。

板書設計:

燈 光

美好憧憬 英勇獻身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讀準生字的讀音,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語言嚴謹用詞準確以及在謀篇佈局上的條理性。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教育學生要珍愛地球,善待地球。

4.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過調查地球的資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關信息,懂得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受到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課文,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難點:

通過聯繫實際思考總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教學媒體:

1、 重點詞句、段落的文字課件

2、 美麗地球動畫課件

3、人類破壞地球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在浩瀚無邊的宇宙,有一個美麗的星球,她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它是太陽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愛的地球(板書:地球)

2、同學們都知道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

3、大家的知識很豐富,真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地球的文章——只有一個地球。(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把詞語讀準確,語句讀通順。思考:課文又向我們介紹了地球的哪些知識。

2、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地球的哪些知識?請同學們看屏幕,對照課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說一說,抽生說。剛纔我們通過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讓我們把括號裏的詞語牢牢地記在你的小腦袋裏,齊讀。

3、當宇航員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後發出了怎樣的感嘆? (課件出示)板書:可愛;易碎

4、請同學們快迅瀏覽課文,用“——“劃出表現地球“可愛”的語句.

三、研讀課文

(一)研讀“地球可愛”

過渡: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地球的可愛”。

1、學習第一段(課件)

(1)“薄”字讀音。形容厚度小讀“bao”和淺在一起時讀“bo”

(2)從作者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板書:美麗)你能具體說說從哪些詞語感受到地球的美麗?誰知道紗衣指什麼嗎?(大氣層)運用了什麼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書:打比方)

(3)運用打比方的手法讓我們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麗。誰來把這段話,再美美地讀一讀。

(4)齊讀。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手法?把地球比作什麼?(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

(5)小結:看,作者運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麗、可愛,更多的是對地球的讚美。讓我們用讚美的語氣再讀這句話。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難道僅僅就因爲她外表美麗嗎?(課件:地球無私地向人類提供着各種資源)

(1)板書:無私 慷慨。

(2)你是如何來理解這兩個詞。

(3)用“慷慨”造句

(4)地球無私的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同學們都知道那些礦產資源?象這些要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地質變化才能形成,而且用完可能永遠消失的資源,我們稱它們爲不可再生資源。除了這些資源,地球還向我們人類提供着什麼資源呢?(水資源、大氣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這些資源的特點是可以循環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資源。可見在這段話中提到的礦產資源只是地球的各種資源中的一種,你知道這是運用了什麼手法嗎?(板書:舉例子)

3、總結:地球賦予萬物生命,哺育人類成長,可以說,沒有地球就沒有人類,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讚美自己的母親。齊讀(課件: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4、聽到同學們發自內心的讚美,我也被深深地感動,老師想寫一首小詩來贊讚我們的地球,大家願意和我合作嗎?課件。地球媽媽:你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是你明亮的眼睛,——是你濃密的秀髮,——是你寵愛的精靈,——是你呼出的氣息……

(二)研讀“地球容易破碎

過渡:是啊,“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 “同時它又太容易破碎了!”你從哪些語句讀出了“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1、第3自然段。

(1)第三段告訴我們,人類對不可再生資源是什麼態度?(不加節制的開採)怎樣的開採叫不加節制,說說你的理解。這讓老師想起前不久在網上看到的資料,據科學家推算,依照現在的速度,煤再有100年左右將會完全枯竭。(板書:資源枯竭)你知道“枯竭”意味着什麼嗎?

(2)作者面對這些殘酷的現實,他在寫這一段話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氣憤、不滿、着急、告誡……)

(3)那麼,把你的理解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吧!女生讀第一句。男生讀第二句。

2、第4自然段。

(1)人類又是如何對待可再生資源的呢?抽生讀。

(2)“本來”是什麼意思?換成“原先”再讀一遍。

(3)現在呢?爲什麼?

(4)“本來”這個詞能不能去掉?爲什麼?板書:不能再生。作者在表達方面注意用詞的準確,行文的嚴謹,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5)你知道人類的這些破壞行爲,造成了哪些生態災難嗎?生交流。

(6)老師也收集了到了一些相關資料。(出示課件)

(7)面對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此時你有怎樣的感受呢?(痛心,憤怒,可怕,心情沉重,沉痛)

(8)是啊,地球媽媽因爲人類沒有好好地保護你,你原來是那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而現在卻面容憔悴,傷痕累累。誰來接着說。(把詩補充完整。)

(9)把我們現在的心情融入到這段文字中,自己練習讀一讀。

(10)抽生讀。評價

四、上牽下連,引出第5——7自然段的內容

1、有人可能會說:既然地球那麼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資源又是那麼有限,我們就到別的星球上去生活吧!可不可以呢?

2、 “至少”什麼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萬億千米之外的情況還不能確定。)

3、那麼40萬億千米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課前,我做了一個計算,就拿飛機以每小時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計算。你們知道飛機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達?猜猜看。600萬年!能到達嗎?人類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4、地球被破壞了以後,我們真的是別無去處。因爲我們只有——生齊答:一個地球!

五、 回到課題,昇華情感

1、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別無去處!那麼,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2、讓我們一起來向全世界呼籲,端起課本齊讀。板書:精心保護地球

六、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看屏幕,老師建議大家課後可以自主開展六個一的環保活動: 發一則環保信息;收集一條環保小常識;提一個環保金點子;參加一次社會環保活動;寫一篇環保徵文(故事,日記,讀書筆記、調查報告);編一份環保小報

2、讓我們從自身做起,用具體行動,共同捍衛我們的地球媽媽!

板書設計:

只有一個地球

太可愛: 美麗而渺小,慷慨無私

太容易破碎:資源枯竭、不可再生

精心保護地球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識記九個生字,理解字意,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渲染”“勾勒”等詞語。

(2)揣摩文中優美語句,體會文中在表達上的特點,學習作者書法情感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

(1)熟練利用字典等工具書學習課文中生字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自主感受課文中描述的草原風光及風土人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課文對內蒙古大草原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的讚美,感悟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激發學生對草原風光及草原人民的熱愛。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對內蒙古大草原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的讚美,感悟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

(1)激發學生對草原風光及草原人民的熱愛之情。

(2)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過程:

兩個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同學們暑假期間有沒有去什麼地方旅遊呢?(學生答,師生互動)

那有沒有哪位這次去了草原或者以前去過草原的同學們願意說一說你們都去了哪裏的草原,都有什麼有趣的經歷呢?(學生答,師生互動)

看來同學們的草原經歷還都挺有意思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們的第一篇課文《草原》,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的腳步一起再去那片美麗的大草原走一走。沒有去過草原的同學們也跟隨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大草原的美麗風光。

板書:草原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出示作者簡介課件: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因爲老舍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爲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爲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1]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老舍的語言俗白精緻,雅俗共賞。幽默風趣,是老舍作品語言的總體風格特色。

《草原》這篇散文記敘了老舍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字裏行間浸潤着濃郁的草原風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騎馬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現了蒙古族同胞的純樸、熱情好客,以及蒙漢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課後揭示或作爲問題讓同學們在學習中總結出)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等,用筆做上記號;通過查字典、聯繫生活實際解決生字詞。優美的詞語或者有特殊意義的詞語用線畫出來。

2、檢查字詞學習效果。

採用問答引導方式,讓學生自主總結歸納字詞大意,教師最後出示課件歸納字詞正解。

字:毯、陳、裳、虹、蹄、腐、羞、澀、微。(字形、字音、注意點)

詞:明朗:光線充足(多指室外)。

一碧千里:一片碧綠,十分廣闊。千里,指草原的範圍遼闊無邊。

茫茫:形容沒有邊際,看不清楚

渲染: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

勾勒:用線條畫出輪廓。

翠色慾流:指青草鮮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

境界: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一碧千里,翠色如流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奇麗:奇特而美麗。

無限:沒有窮盡,沒有限量。

灑脫:(言談、舉止、風格)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險。

迂迴:迴旋,環繞。文中指河像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羞澀:難爲情,態度不自然。

天涯:指極遠的地方。

話斜陽:在夕陽下告別。

其他優美詞語或特別詞語可由學生補充,教師幫助解釋。(例如:奶豆腐、陳巴爾虎旗、摔跤、手抓羊肉等。)

3、教師提問:作者文中都寫了些什麼?

預測:草原的美麗風光、草原人民熱情好客、蒙古族同胞迎接遠客設宴款待的情景等。

三、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細讀課文,分析作者是怎樣描寫草原的。作者是按什麼爲線索來寫作的。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形式總結課文內容,老師予以積極評價,引導正確答案。

——作者按照參觀訪問的順序寫的:首先描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美景,接着展示了遠迎客人、激情相見、盛情款待、聯歡話別的隆重場面,最後用詩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結束全文。描述了草原風光美、蒙漢一家親的場面。

(預設板書:草原美景

熱情迎接

親切相見

盛情款待

依依惜別)

四、精讀品析,草原美景

1、請同學們細細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看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作者是怎麼描寫草原美景的,你又是從哪裏感受到草原很美的呢?畫出你認爲優美的句子或詞語。

2、學生自主品讀,找出優美詞句。

3、小組內交流總結,教師按課文順序適時引導學生回答。

出示優美例句:

(1)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分析:一個“可愛”就足以間接表達了作者見到草原時的心情,給人一種身心舒暢愉悅的感覺,“清新”“明朗”的草原是作者看到草原時的感受,這種感受使作者感到滿心的愉快,以至於想高歌一曲來表達自己此時的心情。

作者這裏由景生情,直接表達了自己初見草原時的驚喜和愉悅,是一種情景交融的寫法。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分析:“碧”形容青草很綠,“千里”指草原的遼闊。這句話形容草原一片碧綠,十分遼闊。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但是卻並不因爲空曠而顯得蒼茫冷清。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結合圖片課件展示這種渲染效果,幫助學生理解)

分析:“翠色慾流”是說翠色將流而未流;而“流入雲際”,則是說翠色已經流入雲間。這兩者是自相矛盾嗎?其實,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顯現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態。“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分別描寫了兩種不同的視覺形象。前句是近鏡頭描寫:草原綠得濃厚將滴,綠得油亮閃光,給人“欲流”的感覺。這是化靜爲動,突現草的色澤,草的生命,也抒發了作者無限的熱愛和讚歎。後一句是遠鏡頭描寫:極目遠眺,草原與長空相接,濃綠與雲天照映,翠色千里,連綿不斷,一直伸向雲天深處。再說汽車在前進,視野中的那些“只有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雲天嗎?

(4)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分析:這種境界是指草原一碧千里,猶如一幅寫意的中國畫一樣的境界。那從未見過的“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大草原讓作者感到非常驚歎;而草原的遼闊,小丘額柔美和羊羣的點綴猶如一幅中國畫令人感到非常舒服。“願久立四望”是因爲草原景色迷人,讓人恨不得一直看下去;“想坐下”,是因爲眼底美景沁潤着心田,誘發起激情,想吟一首小詩來表達內心的讚歎與喜悅。作者用這種看似矛盾卻又合理的筆觸巧妙地刻畫出“我”在這種特定境界裏的豐富的內心感受。

句式:既。。。又。。。(並列關係)會用該句式造句。

4、教師總結:本自然段作者由景生情,又寓情於景,採用了情景交融的寫法表達了自己初見草原的驚喜和對草原風光的讚歎之情,字裏行間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由衷的讚美。

板書:草原美景 ——風光美

5、師:同學們,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美不美,老舍先生用非常優美的語言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爲我們描述了草原的美景,讓我們彷彿置身其中,讓我們試着背誦第一自然段,把這一幅如畫的美景記到心裏吧。

五、深讀感悟,人情之美

師:既然來到了美麗的蒙古大草原,自然要去看看獨居特色的蒙古包,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熱情好客的蒙古人民中吧。

請同學們自讀二到五自然段,讀後小組討論你的感受。

1、走進草原,熱情迎接

出示優美例句: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問:“灑脫”是什麼意思?(瀟灑、自由)

可以換成哪些詞語?(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 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分析:在廣袤的草原上,可以自由的開車,不用顧忌有任何阻礙,而且一路翠色盡收眼底,在這樣的環境裏心都變得寬廣和灑脫了,這是多麼讓人嚮往的啊!

(2)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問:這句話給你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熱情好客)

你都是從那些詞句感受到的?(“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 “羣馬疾馳”“襟飄帶舞” “像一條彩虹”)

分析:“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 “羣馬疾馳”“襟飄帶舞” “像一條彩虹”

表現了蒙古人民的迎接遠客的急切表現,他們都是盛裝打扮,揮動馬鞭疾馳的像我們本來,體現了他們對於遠客的重視和熱情。

該句爲比喻句,作者把這種景象比作彩虹,不僅體現了當時的景象,更把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比作了彩虹一般絢爛,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3)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調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寂靜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問: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你在朗讀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試着朗讀這句話。

分析:草原人民熱情好客令人動容,讓人感動,讀起來也是充滿了激動之情。

板書:熱情迎接

2、蒙古包外,親切相見

師:作者一行跟隨這駿馬一路到達了蒙古包,那麼主人與客人們在蒙古包外相見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請同學們朗讀第三自然段,看看蒙古包外的情形,你又有什麼感受?

學生朗讀分析。

出示例句:

(1)也不知是誰的手,總是熱乎的握着,握住不散。

分析:主人和客人相見的激動之情。

(2)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分析:語言不通卻並不妨礙大家相見時表達彼此的激動興奮之情。

師:該段描寫了主人和客人們在蒙古包外親切相見時的情景,讓我們感受到了雙方都非常激動的心情。

板書:親切相見

3、蒙古包內,盛情款待

師:接下來讓我們跟隨着客人們一起和主人去蒙古包裏面看看吧。看看主人們是怎樣招待客人的?

分析:“倒上了”“擺上了”“不大一會兒”說明主人早有準備,用自己民族的特色美食招待客人。幹部和老人向客人敬酒,爲客人唱民歌體現了主人的熱情好客和對客人的重視。而客人們回敬酒,跟着唱歌,這種互相敬酒,齊聲歌唱,主人的盛情款待和客人的賓至如歸的場景也正體現了蒙漢兩族人民相親相愛的深厚情誼。

板書:盛情款待

4、面對離去,依依惜別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朗讀最後一段,看看描寫了怎樣的場景?你又是怎樣感受到的?

學生朗讀,學生小組內總結,分析情感。教師引導總結。

分析:飯後小夥子們和姑娘們紛紛表演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項目,客人們也跟着一起唱歌跳舞,慢慢太陽已經偏西,可是誰也不肯走,體現了蒙漢兩族依依不捨的美好情感。

板書:依依惜別

出示例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是怎樣理解的?

教師引導分析:在這美好的草原美景和蒙族同胞的熱情款待中讓我們感受到了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我們在這種深情厚誼和歡聲笑語中怎麼忍心離別呢。面對着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在夕陽下兩族人民互相訴說着依依惜別之情。

該句問文中的中心句,作者直接抒情,從主人熱情迎客款待到聯歡話別處處體現了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兩族人民團結友愛難捨難分。充分表明了作者感受到的草原人民的人情之美。

板書:人情美

六、課堂總結,體會情感

師:同學們一起來回味整篇課文,作者都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作者是通過怎樣的表達手法來抒發感情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該篇課文描寫了作者初入草原,看到了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美麗風光,讓人感到非常愉悅和灑脫,後來到蒙古同胞的熱情相迎、盛情款待和聯歡話別依依不捨的場景。讓我們感受到草原的風光美和人情美,體會到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抒發了作者對於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希望祖國各個民族的大團結的美好祝願。

文中作者採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等修辭。

板書設計:草原美景 ——風光美

熱情迎接

親切相見

盛情款待 ——人情美

依依惜別

七、作業佈置

1、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情感,並背誦第一自然段

2、根據自己去草原的經歷,或者從文中所感受到的,寫一篇關於草原的小詩或者散文等,來描述下你眼裏的草原風光。

3、完成課後習題。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味充滿童趣的語言,體會文字背後所傳達的作者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梳理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進行選材的。

【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味充滿童趣的語言,體會文字背後所傳達的作者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難點:梳理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進行選材的。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出核心問題

1、師導入:同學們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如果請你用“夏天是一個

的季節”說一句話,來表達你對夏天的感受,你會怎麼說?。

2、師質疑:那麼,在作者的眼裏夏天又是怎樣一個季節?

3、請學生齊讀第一段,“夏天是萬物迅速成長的季節”,師提問:你認爲哪些詞語比較關鍵?針對這些關鍵詞語你會提出哪些問題?

(預設:夏天是萬物迅速成長......的季節。萬物是指哪些事物?爲什麼說是迅速生長?)

二、品讀語言,感受充滿童趣的語言,體會文字所傳達的情感

1、師過渡:請同學們帶着“萬物是指哪些事物?”、“爲什麼說是迅速生長?”這兩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並圈劃關鍵句子,同桌之間可互相交流。

2、學生散讀課文,圈劃語句和詞語,做好交流準備。

3、學生交流,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品讀語言,讓學生體會文字所傳達的情感。

(預設交流:

品讀第2段:A.學生交流:豆棚瓜架上的綠蔓、竹子高粱拔節、植物開花結果、白石頭長苔蘚、黃泥土長草長菜、動物小貓小狗小雞小鴨、教師邊板書

B.教師引導學生品讀: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

的長......)

關注朗讀中的停頓和跳躍起伏的節奏感。

C.

師質疑:在朗讀中,我們除了能讀出生物生長的過程中的生機勃勃之外,還能

讀出什麼來呢?——作者對生命的熱愛。

D.

請學生帶着對生命熱愛的感情再讀課文,並請學生仿寫句子。

品讀第3段:A.學生交流:草長—樹木長——山豐滿:稻秧長—甘蔗長——地高起;太陽威力增

—溫度增加—鐵路、柏油路生長)

B.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句子之間的因果關係:(因爲)草

——(所以)山

C.師質疑:鐵路、柏油路都是沒有生命的事物,爲什麼作者說它們也在生長?

D.師提問:第3段作者從有生命的事物寫到沒有生命的事物的迅速生長,從字裏

行間你們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品讀第4段:A.學生交流:人的生長和成長

B.

教師請學生朗讀第4段,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哪些句子寫出了在人的生長過程中,有些是看得見地長,有些是看不見地長。

C.

教師質疑:就第4段,你還有哪些沒有看懂的地方?

D.

教師總結:是啊,如果農作物到了該長的時候不長,或是長得太慢,就沒有了收成的希望,所以,農民都會在植物生長的最近時期,讓植物茁壯成長,這樣秋天的時候纔會有好的收成。其實我們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量地長。這也是文章要表達的主旨)

三、梳理文本:理解作者選材的用意

1、師提問:文章第2段、第3段、第4段之間有什麼聯繫?

(預設:從有生命的事物寫到沒有生命的事物,再寫到人,層層遞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最終表達了在美好的自然和生活面前,作者希望每個人都能趕時候,儘量地用力量地成長,由此可見作者選擇這些材料來寫都是爲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主旨服務的)

2、師進一步質疑:文章的第1段說“夏天是萬物迅速成長的季節”,我們能否把標題改爲“夏天裏的生長”?

四、感悟主旨,交流拓展

師提問:文章的結尾說“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量地長”,學完課文後,你對這句話又有了怎樣更深的理解?(學生交流)

五、佈置作業

蒐集與夏天有關的諺語進行分享交流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7

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駿馬、雄鷹、潺潺、迴盪、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

投影儀,收集關於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瞭解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發表演講的時代背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引入新課

1、完成填空練習:( )的土地

學生口頭填空,教師板書詞語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來到這樣一片土地上──《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理解“神聖”的意思(原指極其崇高而莊嚴,不可褻瀆)。

過渡:“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爲什麼用“神聖”來形容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1、 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2、 交流主要內容,瞭解“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補充介紹文章背景。

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本文是根據當時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回信編譯的。西雅圖對白人很友好,爲了紀念他,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爲西雅圖。白人居民還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紀念碑。

3、 圍繞“神聖”,理清文章脈絡。

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神聖”講了哪些內容?

三、研讀課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聖”

1、正像同學們剛開始上課時所說的,我們常用廣闊、肥沃(列舉學生填空時用的詞語)等詞語來形容土地,而作者卻選擇了“神聖”這個詞語。那麼1、2、3自然段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邊讀邊想邊勾畫,並批註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現“神聖”的詞句。

重點理解以下語句,並相機指導朗讀:

(1)“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

“我們這個民族”──印第安人,演講的原文中自稱爲紅人。

(2)“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這句話充分地表明瞭人類與大地不可分割的關係,也預示着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於我們有多麼重要。

(3)“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這句話再一次表明了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關係,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

3、師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就在這每一部分都那麼神聖的土地上,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自由閱讀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小結: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那樣聖潔。

4、引讀2、3自然段。

四、小結

這就是我們的家園,這就是我們神聖的土地。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於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這份神聖呢?同學們課後自主閱讀課文,找找答案。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感知“神聖”

1、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紹西雅圖這個城市。

過渡: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麼怎樣才能保存這份神聖, 留住這片聖潔呢?

二、研讀課文,理解”神聖”

1、學生自由讀四至八自然段,從文章中找出體現“神聖”的相關語句,並做好旁批,寫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出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瞭解“你們”是誰?(白人)

2、抓住關鍵語句進行交流,並指導朗讀

“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1)學生交流感受。(河水對我們很重要。)

(2)爲什麼作者說要像善待兄弟一樣善待河水?請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讀4、5自然段。

“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嚐風景過草地後的甜美味道。”

(4)“它”是誰?爲什麼要照管好它?

重點理解“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後一聲嘆息。”

(5)有感情地朗讀6、7自然段。

“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

(6)引導學生舉例理解”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⑵自由讀第八自然段,說說我們怎樣熱愛、照管這片神聖的土地的?

3、默讀9、10自然段,思考:我們爲什麼要這樣熱愛、照管這片神聖的土地。

重點理解:“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小結;人類屬於大地,因爲大地擁有着生命成長的物質,使人類的生命不斷得以繁衍、延續。只有愛護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確保人類生命成長需要的各種自然條件,從而保持生命的延續。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聖”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後,出示“我們一定要 “,引導學生補充課文以外的自然物。

2、獨立思考,補充,並交流。

四、課後練習,積累語言

練習:前3題爲必做,第4題爲選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語段背下來。

2、勾畫好詞佳句並摘抄。

3、閱讀西雅圖酋長演講原文。

4、小練筆:聯繫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是否得到了保護,寫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善待河水

神聖的土地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8

教學重、難點:

第 一 課 時

一、出示課題、解題 1. 窮人是什麼意思?(窮苦的人)文中寫了幾個窮人?看着這個課題,你心裏想到些什麼?

課文爲什麼用“窮人”做題目?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

4.師: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桑娜和漁夫,在鄰居西蒙病死後,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⑴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爲幾段?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寫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遺孤,內心忐忑不安。

三、自讀課文,理解文意,體悟“窮”

1. 質疑激趣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老師讀了很多遍,除了題目之外,文中一個“窮”字也沒有,讓我們來試着找一找,課文哪些內容描寫了他們的窮?

2. 學生自學課文──探究窮人“窮”在哪裏。

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黴,倒黴!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談話,導入新課

1.指名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口頭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艱辛與困苦,體會“窮”。

二、走進心理,體會品質

★“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兒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不,沒有人!上帝,我爲什麼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

①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

②讀第一個句子。

“非這樣做不可”是因爲桑娜在當時的情形下,沒有做過多的考慮,只知道自己應該也必須這樣做,才能挽救那兩個孩子。這是桑娜本能的行爲,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②5個孩子已經夠他們受得了,爲什麼還抱來兩個,你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讀懂“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第3到8自然段)

這層中,連續用了五個省略號,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斷斷續續和思考內容的變換,桑娜心理十分複雜與矛盾。有的省略號還有更豐富的內容,如,第一個省略號“是他來啦?”省略了桑娜聽到門口有什麼響動,於是想到“是他來啦”。第二個省略號則省略了她往門口看了看這個動作,然後得出結論:“不。

現出桑娜此時矛盾的心理。

②體會句中省略號的用法。

桑娜是多麼善良,多麼富有同情心啊!爲了幫助兩個無辜的孩子,她寧可自己受苦受累。

⑵找找:對話中幾次寫到沉默?並聯繫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漁夫爲什麼沉默?在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

⑷教師過渡:剛纔,我們在體會桑娜品質時,抓住了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段。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

②議議:漁夫的臉爲什麼變得嚴肅?他憂慮些什麼?

(西蒙死了,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確實是個嚴重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總要有人撫養。

④理解句子:“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b.討論:這裏爲什麼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詞呢?

(體會:“熬”是極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漁夫明知困難大,卻寧願自己多受苦,也要幫助這兩個孤兒的善良而美好的心靈。

⑹“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麼兇,真叫人害怕。

課文的結尾耐人尋味。“‘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帳子。”此時,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釋重負,外表平靜而內心激動。

三、課堂小結

3.教師小結:課文通過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

四、作業設計

4. 體悟那四處流溢的“富有”

5. 請大家再次讀課文,找找哪些內容體現了他們精神上的“富有”?

7. 交流。

小結:讀了這些句子,讓我們看到了桑娜的內心理世界。(多麼勤勞、多麼善良)我們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樂於助人的品質所感動。

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困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

四、抄寫生字詞

板書:

窮人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9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擔任的六年級有26名學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9人。通過幾學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所好轉,但還不夠自覺尤其是男生需要監督學習。有個別語文基礎更差,連最簡單的漢語拼音也不會拼讀,平時應加強訓練。新學期中,應一面加強“雙基”訓練,一面着重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興趣;讓學生觀察周圍事物,親身體驗,有所感受,有所發現;使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整體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八組,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8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14篇。

本冊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根據語文學習目標,既對人文內涵給予充分關注,又注意總結、歸納讀寫方法,力爭使學生在情感薰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均有獲益。本冊涉及到的讀寫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其中,“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讀課文時能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冊的學習重點。

三、教學目標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本冊要求會寫120個字。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4、積累語言,鼓勵運用。

5、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6、抓住關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表達效果。

7、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

8、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9、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10、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四、教學措施

(一)精讀課文

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生識字量不斷增加,閱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的能力。閱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作文的能力。

根據課標第三學段對各種文體的具體要求:

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面、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在教學中注意點:立足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滲透人文內涵。首先要圍繞單元主題,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和活動,將精讀與略讀、閱讀與口語交際、習作緊密結合。其次,要以讀爲本,讓學生充分地讀,邊讀邊展開想象,在讀中感受與欣賞,在讀中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最後要精心組織促進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我概括成以下四點:

1、工具性人文性有機統一:真正的閱讀是學生與文本作者進行精神的對話與心靈溝通的過程。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必須通過語文學習和語言實踐來體現。抓住典型語言信息,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精妙,感悟做人之道。

2、感悟與質疑和諧相生:“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後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胡學者非悟之難,而疑之難。”——清、唐彪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要選擇質疑的時機,要給予質疑的時間,要重視問題的梳理,要點撥質疑的方法。

3、積累與運用雙管齊下:關於語言積累,本冊教材課後練習採用了靈活安排和指定任務相結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較寬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抄寫喜歡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權;有的要求比較明確,如,“找出文中描寫閏土外貌和動作的句子,抄下來,再體會體會。”“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加強學習的指導性。

4、閱讀與表達攜手共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練筆資源,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練筆機宜。另外,要注意文言文的教學。說到文言文,在第十冊中已經學習過《楊氏之子》,第十二冊還有:《學弈》《兩小兒辯日》。對於國小中出現的文言文的教學,考慮到國中一下子接觸有困難,先作個鋪墊。國小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感受文言文;讀正確,讀流利,讀中正確表達語句的意思;熟讀至成誦。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什麼呢?當然是讀。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當然也是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國小生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文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作爲本單元,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略讀課文

本冊教材精讀、略讀課文各佔一半,如何正確對待這一類課文,發揮他們應起的作用。

一是內容上,理解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爲重點。

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具體的詞句學習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略讀課文的教學也要注意與單元學習重點結合起來。對一類文質兼美,可讀性強的文章我們完全可以把它們當作精讀課文來上。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10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說說作業4中帶點詞語的意思。並初步體會詩中對仗句的特點。

4、通過誦讀這首詩,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

瑞博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在我們的文學長河中,有一顆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詩。有成就的詩人更是數不勝數,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個。以前,學過幾首孟浩然的詩,誰來背一下?

2、學生背誦《春曉》、《宿建德江》。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孟浩然的另一首詩《過故人莊》

二、學文

1、請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古詩。

出示自學要求一,請學生朗讀,明確要求。 師隨機點擊“資料”,老師蒐集了一些資料可以幫助大家理解這首古詩。

2、學生自學,師巡視。

3、交流(回到老師的界面)

(1)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讀了此詩,你知道它講述了一件什麼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請,來到鄉村做客的事。)

(3)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詩人與老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4)你從哪裏體會到的?

4、交流:點擊“邀“——“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讀詩句,理解字詞 故人——老朋友 具雞黍——準備豐盛的飯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請,看到這一桌豐盛的飯菜,詩人心情怎樣?(開心、高興)

(3)指導讀好這句詩句。

5、交流:點擊“話”——“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1)指名讀。

(2)把你的體會說說。(打開窗子,面對穀場和菜園,舉起酒杯暢飲美酒,閒談農事。只有老朋友之間纔會談家常事。)

(3)隨機理解“桑麻”

(4)看着插圖,發揮你的想象,完成“說一說”——“想象詩人和老朋友會聊一些什麼?)

(5)學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謝你爲我準備了這麼豐富的菜餚,下次歡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們這兒真美,真想一直住在這兒啊!) (今年的收成怎麼樣?還好,有可能是個大豐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幾句詢問農事中,就在這悠然地舉杯飲酒,閒談農事中。

(7)齊讀“話”句 6、交流:點擊“別”——“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8)指名讀

(9)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依依不捨)

(10)即將分別了,孟浩然會和友人說寫什麼?和旁邊的同學說說。

(11)交流。

7、是啊,真摯的友情讓詩人依戀,農家的生活讓他嚮往,那還有什麼讓詩人要相約重陽日在來賞菊花呢?(優美、淳樸的田園風光。)

(1)出示“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綠樹圍繞着村邊,青山在村外橫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看到的說出來。)

(2)讀好此句。

(3)講述對仗句。 師範讀“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句詩讀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樂什麼修辭手法嗎?(對仗) 師講述什麼是對仗句。 師生對對子:“綠樹”對________;“村邊”對_______;“合”對______ “綠樹村邊合,”對____________ 這首詩中還有一句對仗句找出來。(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師生共對對子。 讀好這兩句詩句。 練習背誦。

三、拓展

1、在我們《古詩七十首》中,還有許多田園詩,其中,我們學過兩首,一起復習一下——《清平樂 村居》、《四時田園雜興》(背誦)

2、今天,我們將一起在學一首陶淵明的《飲酒》

3、出示自學要求二,學生自學。

4、學生交流自學結果

(1)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2)讀讀背揹你喜歡的句子。

四、作業

完成“作品區”裏的作業。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11

一、教學目標

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

2、通過具體語句,分析人物心理的變化過程。

3、學習分析小說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通過具體語句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齊讀課題“盼”,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說文解字》

盼,美目也。——《字林》

說明這個字是期待等待美好的事物,或者實現一個美好的願望。今天我們看看作者要盼望一個什麼美好的事物呢?盼穿雨衣。主人公在實現“穿上新雨衣”這一願望的過程中,他的心理有哪些變化?作者如何表現這樣變化呢?

二)、研讀課文

1、文章1-2段,這是一件什麼樣的雨衣?

“綠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麗、便捷。

2、我初次見到它時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戴”“抖抖”“窸窸窣窣”

3、這些詞體現了我當時什麼樣的心理?

內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人物的具體表現來體會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變天,我是如何盼望着變天的呢?

“每天在放學的路上我都是這樣想”:體現我內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過人物的直接描寫,體現人物心理。

5、我盼變天,終於變天了,此時我的心理有怎樣的變化呢?

“路邊的小樹忽然莎啦啦地喧鬧起來,好像在嘻嘻地笑。”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樹被風吹動的聲音,體現起風了,要下雨了。因此通過此時環境的特點,來展現人物的內心。

6、因此當我們理解人物內心時,可以通過直接描寫人物內心的語句、描寫人物外在表現以及環境描寫襯托人物心理這三方面來分析人物心理特點。

四人爲一組,閱讀文章的5—21節,圈畫出描寫主人公心理的語句,並結合三個表現人物內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時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語言、肖像(外在表現),體現主人公無法穿上雨衣內心的失望。(分角色朗讀課文)

16段:人物的心理活動,直接體現人物的心理。

17段:環境描寫,運用比喻的修辭,體現人物興奮愉快的心理。

20段:“挺”“小心翼翼”人物的外在表現,體現人物此時興奮的心情。

三)、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會了可以有三種方法來分析人物的心理。全篇文章作者盼望着穿雨衣的故事,把故事寫得這樣的一波三折,同時人物的內心更是跌宕起伏。作者盼望穿上雨衣其實就是盼望着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盼望着美好的生活。

板書:

直接描寫人物內心

欣喜

興奮

喜悅

描寫人物外在表現

着急

失望

環境描寫烘托心理

(七)作業

我們也會盼望着很多事情的發生,請同學們自己朗讀這個小片段,我此時應該是什麼樣的心理,補寫50字,要求使用兩種方法展示人物的心理。

家裏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吃晚飯時可以看電視。我自然“見機行事”,分秒必爭地打開電視。我把視線從電視上收了回來,才發現碗已經空了。

母親:“吃完了就去做功課吧。”

……

正是關鍵時刻。”

我嘟囔着,心想,我還沒看完呢。

“且慢!”我急中生智,使出我的緩兵之計。

“我還沒吃飽呢!”爲了大飽眼福,我急忙嚷到“再來一碗!”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爲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默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2、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如何觀察、如何展開想象和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夏日裏的蟲鳴聲;大自然的圖片;摘抄卡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

3、交流反饋。

(三)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裏看見了什麼?

2、交流反饋。

(1)它們的村子散佈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裏,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2)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着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裏。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3)隨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裏看到了什麼?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終於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着翅膀,……這是隻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爲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築,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1)我目光追隨着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理解“追隨”)

(2)今天,我又躺在田野裏,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鬆。有這樣的環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纔會發現這“草蟲的村落”,纔會發現──(生齊讀)

“我發現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麼得意啊!”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在草蟲的村落裏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那裏,我們發現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爲什麼說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課再去學習。

作業: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現了一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作者認爲“草蟲的村落”是個“快樂天地”?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請大家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畫句子。

(二)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1、從“歸來的遊俠”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1)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着。它不斷地左衝右撞,終於走出一條路。

①作者爲什麼把黑甲蟲稱作“遊俠”,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②你從哪裏看出甲蟲是勇敢的?

小結:從這位勇敢的小俠客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悅,他是快樂的。

③雲遊四方,回到家鄉,同伴們是怎麼招呼遊俠的?你感受到它們的快樂了嗎?

2、從“村民的和諧生活”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抓住“駐足癡望”、“攀談地很投機”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得很好,和異類的關係也十分的融洽。他們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

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我的目光爲一羣音樂演奏者所吸引,它們差不多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讓陽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勵學生髮揮想象,理解甲蟲們所在的音樂廳很美,是“天然”的。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動着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隻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

(1)聯繫實際,說說你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音樂家演奏出來的音樂。

(2)作者認爲甲蟲的叫聲“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抓住“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3)小蟲們特有的靈性和才智讓作者佩服。讀好這句話。

(4)從“村民的勞動”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現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着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着路。是什麼力量使它們這麼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麼力量使甲蟲們這麼勤勉地奔忙,你讀懂了嗎?(生活的快樂,以及對家庭的責任,促使甲蟲們勤勞地工作着,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快樂着。)

小結:通過交流,我們體會到甲蟲們在自己的天地中快樂地生活着,勞動着,也快樂地創造着。

(三)昇華情感,進行練筆

小甲蟲們不但有生命,還有靈性。這是作者用心觀察的結果。

1、自由讀最後兩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體悟作者對田野、對大自然充滿了喜愛之情。)

2、只要我們能像作者一樣用心去觀察,我們也會發現很多,說說你去觀察過什麼?

3、請同學們發揮想象,把自己觀察過的小蟲寫下來,寫的時候要學習作者的寫法,融進自己的感受,等會兒我們看誰寫得最生動。

4、交流反饋。

板書設計

堅硬黑甲的小蟲

花色斑斕的圓蟲

奇異的遊歷——草蟲的村落紫紅色的果實陶醉於自然

行色匆匆的小蟲忘情於自然

紅斑鳩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重點:品味詩人遣詞造句的妙處,領略詩歌意境。

難點:品味詩人遣詞造句的妙處,領略詩歌意境。

教法:引導、合作、探究。

課時設計: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鋪墊:

1、介紹宋詞:宋詞是繼唐詩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名”,依調填詞叫“依聲”。詞別名“長短句”(在宋代以後,可以說長短句是詞的別名,但是在北宋時期,長短句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一個詩體名詞)。

宋詞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裏汲取營養,又爲後來的明清戲劇小說輸送了養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們的情操,給人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宋詞也叫詞,著名的關於宋詞的書有:《宋詞三百首》等等。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豪放派)、柳永(婉約派)、陸游、李清照,人們說的“蘇辛”指的是蘇軾和辛棄疾。

2、介紹作者: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爲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

二、導入

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宋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由背誦。

1、語言導入:課前,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詩詞。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爲傳誦。今天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近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板書課題)

2、誰來讀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麼發現?(如這首詞的詞牌名,黃沙道是哪裏,整個題目的意思等)相機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面,那兒風景優美,農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辛棄疾遭貶職後那兒多年閒居,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三、新授

1、下面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出示這首詞,教師範讀。)

2、請同學們自由地練習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練讀,教師巡視指導)3、師激勵學生讀

4、男女生比賽讀。

5、當堂背誦。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複習檢測學生對宋詞的瞭解識記

2、複習檢測學生對作者的瞭解

二、新授

讀懂——與作者對話過渡: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裏所包含的意思,這纔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詞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品味一下吧!

(一)品讀上闋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1、自讀自悟,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動起你所有的感覺器官,欣賞這美麗的夜景。2、交流:A: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學生不理解“別枝”,相機出示:別枝:現主要有三種解釋:[ 1)離開枝頭;2)斜枝、樹枝;3)另外一枝。]在作者的筆下,它們是靜止不動的嗎?讓我們再讀,用心去體會。指名描繪自己的所見。“明月驚鵲”可以聯繫“月落烏啼”來理解。學生可能受插圖的誤導,認爲稻子是金黃色的,引導學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揚花灌漿,會是金黃色的嗎?B:聞到的:稻花香 體會豐收的景象。C:聽到的:蟬鳴、鵲啼、蛙聲、說豐年同學們,詞中說伴隨着清風吹佛,傳來陣陣稻花香和哇鳴聲,彷彿是青蛙們在爭說豐年,那他們會說些什麼呢?同桌試着演演說說;指名演演說說(豐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蟲子之類)。小結:同學們演得真是太好了,說得真是太好了!這兒的“說”字,是青蛙在說嗎?那是誰在說?(青蛙、農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對呀,作者聞着飄於黃沙嶺的稻花香,多麼盼望有一個豐收年呀!出示紅字:因爲這樣,老百姓就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了。齊讀這兩句,體會詞人企盼之情。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靜謐。聯繫學過的詩句,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體會以動寫靜的表現手法。3、你的腦海裏呈現出怎樣的一幅畫面?(學生自由描述,大致內容是: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鵲兒都驚醒了,撲棱棱地離開枝頭,飛起來了,引起樹枝搖曳,半夜裏,清風徐徐地吹來,讓人感到真涼爽、舒服,風兒還送來一聲聲蟬的鳴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裏,稻花開了,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讓人感到神清氣爽。詞人辛棄疾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許多納涼的老農,都在說着“今年真是一個豐收年”,池塘裏,傳來一片青蛙的叫聲,似乎也在爭說豐年。教師相機評價並指點:在古詩詞的學習中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纔會感受得真真切切。)4、感情朗讀,前一句讀出“幽”,後一句讀出“喜”。5、明亮的月光,驚醒的鵲兒,微微的涼風,鳴叫的蟬兒,清新的稻花香,這一切多麼的美好,讓我們一起置身於這麼美好寧靜的夜晚,感受着清風明月,輕輕地吟一吟吧——齊讀上闋。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樣?(興奮、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二)品讀下闋過渡:這麼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着走着,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自己讀讀下闋,在腦海中勾勒畫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如果討論還不能理解的,請準備質疑。1、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2、學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3、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詞人完全沉浸在展望豐收的巨大喜悅之中,渾然不覺天氣的悄然變化,他猛一擡頭,看到了----“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樣?就是這個時候,引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4、提出質疑: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過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邊,詞人爲什麼找不到了呢?出示選擇:[(1)道路非常的彎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爲詞人沉浸在“稻花香裏說豐人,聽取哇聲一片”的愉悅心境之中。](體會詞人可能因爲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現,而後來路轉溪橋後忽然看見的喜出望外之情。)陸游有一句詩,寫的也是這種峯迴路轉的驚喜,你知道嗎?(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想像作者在看到舊時茅店後的神態、動作、語言,感受作者的喜悅。指名讀,比賽讀。5、這就是生活的樂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很難體會得到的。讓我們再一起來體會體會——齊讀下闋。6、大家知道辛棄疾的號是什麼嗎?(稼軒)“稼”就是種植莊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農事,關心農民憂樂,這首詞就很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讓我們再來讀全詞,體會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時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讀出詞獨有的韻味。

讀透——與時空對話1、同學們,學詞的最高境界是讀透它。讀透就是要求我們在讀詞時,一邊讀一邊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做到詞圖合一,身臨其境。2、這首詞爲我們展示了兩個美好的畫面,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感受,願這美好的境界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裏——齊讀全文。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描寫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勝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觀壯景,但是這支醉人的鄉間夜行曲卻讓我們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喚起了我們對農村田野風光的熱愛,這源於詞人自然清新的語言,真摯樸實的情感,精湛的創作技法。我們學習古詩詞就是要從詩詞美妙的語言中領會作者細膩、真切的情感,學習他獨特的創作技法。3、師總結:相信同學們在認真完成自己設計的作業的過程中會有更大的收穫。讓我們再次帶着欣賞的目光,有感情地讀讀這首詞,感受詞人的真摯感情和匠心獨運。

三、拓展: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四、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嘗試將這首詞改寫成白話文。

板書設計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興奮、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14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通過讀、思、議等教學方式,使學生知道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大家要精心保護她,初步受到保護環境的教育。

2、通過理解重點詞句,聯繫實際,讓學生了解該怎樣保護地球。

【教學重點】

瞭解地球上人類活動的範圍很小,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使學生真切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並在實際生活中用行動保護地球。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讓每一位中國人歡欣鼓舞。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乘坐中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神舟號”宇宙飛船到太空去旅行。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的飛船馬上就要升空了。好,飛船已經升到了太空,請睜開眼,觀看太空美麗的景色。

(這就是我們美麗的地球。)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母親,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可是對她又瞭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它。

二、聽錄音,或教師範讀課文。

三、整體分析,感悟體會

課文讀完了,老師給大家提個問題:宇航員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發表了怎樣的感慨?(可愛,容易破碎。)

1、你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地球的可愛?

品詞析句:

指導學生抓住“水藍色”“紗衣”“晶瑩透亮”等詞語體會地球的美麗壯觀。

[板書:美麗]

2、地球的可愛僅僅是因爲它的外表美嗎?(學生談談自己的認識)從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學生讀有關的段落)

指導學生抓住“無私”“慷慨”等詞語體會地球的資源豐富“和藹可親”,讓學生體會出地球的慷慨。理解能把有限的資源無私的奉獻給人們這就是的慷慨。

小結: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你們覺得它可愛嗎?能把喜愛之情讀出來嗎?

指導感情朗讀。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評:你們讀得真棒,我彷彿置身太空,遙望地球,在許許多多一片死寂的星球中,我一眼就看到了我們的地球媽媽,它晶瑩透亮,美麗壯觀,它資源豐富,滋養萬物,我真爲我們人類擁有一位這麼和藹可親的母親而驕傲!讀到這我想同學們應該理解到,爲什麼我們把地球稱爲我們人類的母親了。只有母親纔能有這樣的心去包容、去奉獻。

3、是啊,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對人類是慷慨無私的,他像母親一樣爲我們提供了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在我們的心中,他永遠都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可親可愛。 在我們的眼裏,地球是那樣的堅固。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些地方呢?指導小組合作學習

⑴地球的渺小。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地球的渺小?

[板書:渺小] (指名男生讀第二自然段)⑵資源有限。誰來說說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有限性?

[板書:資源有限]

資源有限 不可再生:不加節制地開採 枯竭

可再生: 隨意毀壞自然資源 不能再生

不顧後果濫用化學品 災難

指導感情朗讀。(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小結:面臨着不可再生資源即將枯竭的磨難,承受着可再生資源即將毀壞的威脅,地球母親在一次次災難中變得越來越脆弱。

四、激發情感,引起共鳴

是誰在不加節制地開採,使不可再生資源枯竭了?(是人類)

是誰在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使可再生資源不能再生?(是人類)

是誰在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造成一系列生態災難?(是人類)

是誰在不斷地破壞環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還是我們人類)

地球母親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各種資源,可是我們人類正用罪惡的雙手,使我們的地球母親傷痕累累,奄奄一息。

教師提供資料:

每天,我們的地球上有15億人呼吸着受污染的空氣,至少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500噸氟利昂排入大氣層,嚴重破壞着地球的外衣。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500人死於飲用不潔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裏。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55000公頃的土地變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55000公頃森林因大火砍伐毀於一旦。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800億噸水在消然。

[播放課件]

噓,你們聽,聽到地球母親的了嗎?她在說什麼?聽到地球母親的哭訴了嗎?此時此刻,你想對地球母親說些什麼呢?(安慰)

(自由發言)

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板書: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可是有人不這麼想,有許多人對保護環境不以爲然,甚至有人說: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裏有數不盡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辯論探究: 人類能否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學生討論明確:

[板書:不能移居]

學生齊讀6、7自然段

賞析句子: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爲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提問:“至少”一詞能去掉嗎?

明確:這句話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40萬億千米”直觀地表明瞭範圍之大,大到人類根本無法到達。“至少”一詞是強調了目前的研究成果還只限於這個範圍,“40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還不能確定,體現了說明的嚴謹性。同時,“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進一步說明了距離的遙遠,從而簡潔有力地證實:目前還找不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易於理解,又讓人信服。

小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只有一個地球!

能爲人類提供資源的星球———只有一個地球!

能使人類世代生存下去的星球——只有一個地球!

地球這個孕育着億萬生靈的神奇母親,我們只有保護她。那是因爲──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我們可親的地球媽媽,正在遭受着無情破壞。我們的家園──這個水藍色的星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們一起去精心保護她。

請同學們帶着對地球母親的一片愛心,齊讀8、9自然段。

我覺得最後一自然段倒數第二句中的“要”應該改一下!

討論如何修改。(改成“必須”)

對,應該改成“必須”,因爲不精心保護地球,就是自掘墳墓!

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板書課題)(生齊讀)痛定思痛後只有一句──(生齊讀)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記住──(齊讀)只有一個地球。

五、說寫創新:

看到我們的地球母親所遭受的災難,我們能爲保護地球做點什麼呢?(學生自由發言)(行動)

想對地球媽媽說些什麼嗎?請把你的祝福寫下來吧! (祝福)

六、全文小結

聽了同學們的發言,老師感受到你們已經瞭解了地球母親的苦難。作爲一名國小生,作爲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爲保護地球母親做貢獻,讓我們的家園的天空更藍,空氣更清新,清清的河水魚蝦歡暢,處處山青水秀、鳥語花香。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理解爲什麼說 “夏天是萬物長大的時期”。

2.體會作者的表達特點,明白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時間,積極爭取知識、能力、經驗的增長,不能錯過時機,否則就會成爲一事無成的人。)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閱讀,理解爲什麼說“夏天是萬物長大的時期。”

2.瞭解作者寫作的順序,學習運用淺顯的語言表達情感的方法。

3.體會作者的表達特點,明白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課時分配】

本課需要2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指導朗讀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掃清閱讀障礙,學習生字、新詞。第二課時全面掌握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運用淺近的語言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準備】

1.相關植物的照片。

2.查找資料理解文中引用的諺語的意思。瞭解生物的生長規律,在夏天裏生物生長的狀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是秋天的碩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裏用力的生長得來的,沒有夏天的生長就不會有秋日的豐收,今天我們共同體會“在夏天裏成長”。

(此環節的設計邊觀看圖片邊聽老師的敘述,吸引讀者,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通讀全文,找中心句。

1.老師找4名同學逐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讀,用心感受。

2.這幾位同學讀得多流利呀,而且老師發現大家聽得也非常認真。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誰在夏天裏成長嗎?大屏幕出示:夏天是萬物長大的時期。大家齊讀這句話。(板書)

3.這句話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全文都是圍繞這句話寫的。那麼,圍繞這個中心句,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講述的呢?誰願意說說。

(這個環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獨立思考能力。)

三、抓住中心,深入學習。

(一)下面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這段主要寫了哪幾樣生物?作者是如何來寫的呢?他們都有什麼變化?你可以用筆在文中畫一畫,然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強調交流)

1.老師發現大家讀得都很認真,那麼誰願意說一說.

第二自然段交流提示

2.這些生物在夏天裏成長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哪句話能說明這個特點?

3.大屏幕出示:“生物從小到大,本來是天天長的,不過夏天的長是飛快地長,跳躍地長,活生生地看得見地長。”“飛快地”、“跳躍地”、“活生生地看得見地” 說明生物生長的速度怎麼樣呢?(快 很快 迅速)

4.因此,在朗讀 “飛快地”、“跳躍地”、“活生生地看得見地”這幾個詞語的時候,要讀出節奏感,稍快。誰願意來試試。

(本環節,培養了學生朗讀能力、閱讀能力。)

(二)在夏天裏,綠蔓,竹子,高粱,鮮花,苔蘚,草坪,菜畦,小貓,小狗小雞,小鴨都在長大,那麼還有誰在夏天裏成長呢?誰願意把第三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1.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山水:山 地 河 鐵軌 馬路 無生命)

2.大屏幕出示:你能用“因爲……所以……”這樣的句式把這五種事物成長的特點說出來。

如:因爲草長樹木長,所以山是一天天變豐滿。(因爲秧苗長甘蔗長,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來;因爲水長瀑布長,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變深變大;因爲鐵軌長,所以縫隙是一天天地變小;因爲柏油路長,所以路是一天一天的高起來。)(解釋:物體遇熱膨脹所以縫隙變小,路面高起來。)

3.夏天還有哪些事物生長迅速,你能仿照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嗎?(你可以把你想到的先說給同桌聽)

(本環節,培養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觀察能力。)

(三)同學們看(指板書),有生命的植物、 動物(相機板書有生命)乃至不具生命的山水、 鐵軌 甚至馬路(相機板書無生命的)在夏天裏都在長大,(指板書)說明了夏天的確是萬物長大的時期,那麼人也是一樣的,也是在一天天的長大,人在夏天裏的成長有什麼特點呢?誰願意把第四自然段讀給大家聽。(指讀第四自然段)那麼人在夏天成長有什麼特點呢?

1.(指生答)身體的成長、年齡的增長。國小——中學 中學——大學 或快或慢(總是要長)

2.理解諺語

(大屏幕出示諺語)指生讀,課前老師已經佈置大家查找這兩條諺語的意思了,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

“六月六,看谷秀”:農曆六月初六,就到處可見齊腰深,秀出穗的穀子了,穀穗吐金後穀苗讓農民們欣喜不已。

“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處暑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此時的穀子如果還不出穗,就沒收成的希望了,就像無用的荒草一樣,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1.師小結:這兩條諺語說的是農民在夏天裏總是能抓住植物生長的最佳時機,所以植物的生長狀態很好

2.在這一段中,哪句話使你受到的啓發最大?(指生答。)

3.(大屏幕出示最後一句:農作物到了該長的時候不長,或是長得太慢,就沒有了在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量地長。)說說你是怎麼理解的?

(1)農作物夏天不長或長得太慢,秋天就沒有收成的希望。

(2)道理: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量地長。

(3)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麼?明白了什麼?

(4)熱天:不是指季節,而是指利於學習知識,利於成長的時間、環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時期。

(5)長:不僅僅指身體的成長,年齡的增長,體重的增加,還要看知識的積累,認識的提高,對時間的珍惜,對機遇的把握,努力學習。

(6)人生的夏天指的是?一個人的青少年時期。

(7)這句話告訴我們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時期珍惜時間,積極爭取知識、能力、經驗的增長,不能錯過時機,否則就會成爲一事無成的人。

(8)齊讀第四自然段,再一次體會一下人要成長的道理。

(此環節的設計吸引讀者,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獨立查閱資料能力。)

四、回顧課文,拓展延伸。

1.指板書,作者爲什麼選取這幾種事物來寫?

(典型事物,抓住特點,今後我們在寫作文時,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點去寫,這樣你的習作纔會感人,纔會吸引讀者。)

2.本文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使用的語言都是我們熟悉的語言,淺顯易懂,這種表達雖沒有華麗的詞彙,卻用得恰到好處,可以舉例子說說,這樣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樸實。)

a) 那麼你對作者描寫的哪些事物最感興趣,就細細地、美美地讀一讀,突出這些事物在夏天裏生長快這一特點。(分別指生讀一句)

b) 拓展寫詩。觀察夏天的事物,寫一首《在夏天裏成長》的小詩。

(此節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教師小結 總結全文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裏有力量地生長着,希望同學們能夠在自己人生當中的夏天裏同樣有力量地生長,等到了秋天纔會有好的收成!這樣讓我想起了一首詩“(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六、作業:寫一首《在夏天裏成長》的小詩。

【板書設計】

綠蔓 竹林 高粱

苞蕾 苔蘚 有生命

夏天是萬物 山 地 河 珍惜時間

抓住機會

長大的時期 鐵軌 馬路 無生命

人 趕時候 趕熱天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16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練習給課文各段加上小標題。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魯迅先生是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成長,熱愛勞動人民,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深受廣大人民羣衆愛戴的人。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文題目

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所寫。課文題目點明瞭作者與魯迅的關係,這篇課文就是通過回憶記敘了伯父魯迅先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

請同學們聽課文範讀,對課文內容有大概瞭解。(課件播放課文範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指名學生讀。

2、朗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並加小標題。

課文回憶了魯迅先生的幾件事,以自然空行爲標誌,把課文分爲五段。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通過討論,確定各段段意並加小標題。小標題是對一段內容的高度概括,他通常用詞語或短句標明。

3、討論、瞭解魯迅先生,爲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三、深入理解課文,學習第三、四段

1、回顧文章內容,瞭解“伯父”是怎樣的人,並畫出有關句子。

(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

2、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魯迅先生“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

(1)學習第四段“救助車伕”,瞭解魯迅先生是怎樣救護、資助車伕的。

①邊讀邊想,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魯迅是個怎樣的人?

②從那裏可以看出來?

A、指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魯迅救助車伕的動作語句,想想這一段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麼品質。

a請同學朗讀。想想這段話是從哪個方面來進行描寫的。(動作)

b請大家在書上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C(課件出示)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着,一個半跪着,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腳裏的破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乾淨。他們又給他敷上藥,紮好繃帶。(“扶、洗、敷、扎”等詞表現了魯迅先生關心、愛護勞動人民,憎恨舊社會的感情。)

d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體會這一連串動詞的用法。從這裏我們知道了可以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反映人物的品質。

B還可以從哪些從地方看出魯迅是一個同情關心勞苦大衆的人?

a(課件出示)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悅的表情了,突然變得那麼冰冷,那麼嚴肅。他沒有回答我的話,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嘆了口氣。

b你準備抓住那些重點詞語來理解?說說你的理解。

c這一段話是從那方面來進行描寫的?從這裏我們知道了可以通過人物神情的描寫來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質。

魯迅先生在救助車伕以後,爲什麼臉上變得那麼嚴肅?他在想什麼?

④老師小結。這樣一位關心、同情勞動人民的伯父去世了,作者再也見不到他的面了。請同學們回到現實,一起讀一讀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2)學習第三段“笑談‘碰壁’”,體會魯迅先生爲人民羣衆的解放進行不懈鬥爭的精神。

①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讀邊想:“笑談‘碰壁’”這件事反映了魯迅怎樣的品質?你從那裏看出來的?

②重點學習:“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再讀原句,結合資料談體會。

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各角色的語氣。

③老師小結。

(3)學習第二和第五段。

自主學習第二和第五段,同學交流。

學習第二段“談論《水滸傳》”,瞭解魯迅先生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對下一代的深切關心。

A聯繫上下文,說說“囫圇吞棗”和“張冠李戴”是什麼意思,這說明“我”讀書怎樣?(態度不認真)

B“哈哈!還是我記性好。”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我”聽了伯父的話後,“羞愧”“悔恨”什麼?爲什麼比捱打捱罵還難聽受?

C完成填空練習伯父是一個(關心下一代)的人

D小結

②默讀第五段“關心女傭”,體會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感情。

A魯迅先生是怎樣關心女傭的?從魯迅的話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什麼品質?

B默讀本段,完成填空練習。

伯父是一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C小結

請大家再讀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的情感。

3、總結伯父的品質

(三)學習第一段“深切的懷念”

1、請同學們認真讀第一段,瞭解什麼事使“我”驚異。

2、指導學生從課文內容思考作者驚異什麼。

3、爲什麼呢?請同學們討論這個問題,從三方面來找一找原因。

指導朗讀,體會作者因“年紀還小”而產生的“驚異”。

人們爲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爲魯迅生前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因此人民愛戴他。

(四)總結全文。

1、出示填空

你覺得這是一個(關愛下一代、同情勞苦大衆、憂國憂民、愛憎分明、受人愛戴)

2、說說自己對魯迅先生的評價。

六年級上冊語文《燈光》精品教案本 篇17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 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學習重點】

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學習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知識鏈接】 餘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爲“琴仙”。《苟子•勸學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林”,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鍾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羣島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現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俞伯牙的作品。後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爲題材還創作了琴歌《伯牙吊於期》。

【教學過程】課前預習

1.背誦《三字經》“人之初——千而萬”

2.(教師在黑板左板書)

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指名朗讀,說這兩個四字詞語有什麼特點。

(AABC式;前面的疊詞形容後面的景物)

同學們能不能也說幾個這種形式的詞語。

(生說,教師板書)如:

皎皎明月 徐徐清風 藹藹雲霧 裊裊炊煙 依依楊柳 青青草色……

一.激情導入,揭題

1. 同學們,人們常說“千金易得,知音難尋。”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貴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知音”的文言文。

2.讀題解題:介紹伯牙後說說“絕、弦”是什麼意思?

3.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伯牙是春秋時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演奏家,琴是他的生命,可是他爲什麼要把自己的琴絃弄斷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這是一則文言文,學習這類課文的方法就是多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先看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自由、大聲地讀課文,讀2—3遍,爭取讀通課文。

2.指導學生讀課文,讀後評價並相機提示學生注意斷句停頓,讀出節奏。

(過渡:同學們將課文讀正確、流利了,也讀得有些古文味了,那這則文言文描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註釋去看看。出示課件)

三、讀懂課文,領會文意。

1.自主學習,疏通文意。

2.結合課文下的註釋和課外資料,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大家兩人一組互相講給對方聽,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向老師求教。

3.彙報: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故事。

(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故事呀,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四.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1.探究一:什麼是“知音”?

①學生反覆讀課文,勾畫出鍾子期和俞伯牙互爲知音的語句寫下來。抓住關鍵字“善”,反覆品味。(聽着琴聲,鍾子期彷彿看到了什麼?此時他的神情又如何?指導學生讀出激動、驚訝!)

②大膽想象: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讚歎的?

仿句說話: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細雨,鍾子期曰:“善哉,( )兮如( )!”

伯牙鼓琴,志在( ),鍾子期曰:“善哉( ), 兮像( )!”

③指導朗讀,板書“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想想此時伯牙的心境應該是 ,讀出心中的激動與歡喜。一個所念,一個必得之,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伯牙把子期視爲知音。板書:知音)

2.探究二:爲什麼要“絕弦”?

①過渡:碰到這樣的知音,那伯牙爲什麼還要斷絃呢?(就是這樣一鼓一聽,一彈一和,兩心相印,其樂融融。約定的一年見面時間將至,伯牙坐船撫琴而來,但與他見面的是子期的墳墓呀。所以……也可藉助學生的答題話語過渡)

②出示語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在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③指導朗讀語句(此時,面對鍾子期的墳墓,伯牙的心境如何?)

就是這種失去知音下的悲痛的心境下,讀——

就是他痛失知己,肝腸寸斷的情況下,讀——

就在他悲痛欲絕的心境下,讀——

④小結:可見知音難覓呀!所以我國的古詩常有提及“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自由讀資料袋,讀完袋,相信同學們對這個故事會有更深的瞭解,下面請同學們帶着那份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後蒐集表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板書: 25.伯牙絕弦

再無知音 子期死

伯牙所念 鍾子期必得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