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W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精選16篇)

1.會認“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抵、氏”等10個生字。理解並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與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3.瞭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理解並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係。

教學難點:

瞭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抵、氏”等10個生字。理解並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結構特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猜謎語導入,激發興趣(出示課件1)

1.出示謎語:有個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準是下雨或颳風。

提問:“它是誰呀?”——太陽公公

大晴天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太陽。可是你知道關於太陽的知識嗎?這節課就向大家介紹一下

板書:太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課件2)

1.學生齊讀課文。

2.學習生字生詞:

(1)齊讀詞語表中的詞語。

(2)教師指導正確書寫易錯字:殖 蔬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交流收穫

1.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部分?請概括每部分的段意。(出示課件4)

生總結,彙報

課文可以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紹太陽遠、大、熱三方面的特點

第二部分(4—8):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

2.我們來讀第一部分。思考,這部分介紹了太陽哪些特點?(出示課件5)

生總結、彙報

板書:特點:遠  大  熱

3. 作者先給我們講了一個傳說。你知道介紹傳說的作用嗎?(出示課件6)

生總結、彙報

師:介紹神話傳說,增加文章的神祕感,引起閱讀興趣。

4.找出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過渡句,說說過渡句的作用(出示課件7)

生總結,彙報

生:“雖然……但是……”用這個關聯詞結束上文,引起下文“關係密切”的介紹。所以,這是過渡句,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

板書:關係密切

5.第二部分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出示課件8)

生總結、彙報

第二部分是總分總的結構,文章先說“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緊接着就分段告訴我們動植物的生長和人的繁殖靠太陽,雨雪的形成、風的形成、太陽的殺菌能力和給我們送來光明和溫暖。最後用“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來結束。前後呼應。

四、作業超市(出示課件9)

1.抄寫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兩遍。

2.熟讀課文,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上網查找說明方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複習生字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2.瞭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太陽的哪些特點?(出示課件12)

二、學習1---3自然段,品味說明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12)

1.課文是用什麼方法來介紹太陽的“遠”、“大”、“熱”的特點呢?在前三個自然段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生交流、彙報

師出示句子

(太陽離我們……也要飛二十幾年。)

思考:A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B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個句子,讀出“遠”,讀出感情。

師總結:這段話採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使說明對象更具體,更準確,更容易理解,突出了“遠”的特點。

2.課文是怎樣寫太陽“大”的特點呢?生找句子,並彙報

出示句子

(我們看到太陽……所以我們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麼大。)

A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好處?

B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作比較。

3.體會描寫“熱”的句子:

A找出描寫“熱”的句子,說說用了哪種說明方法,好處是什麼。

生總結,彙報

出示句子

(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

板書:列數字。

B讀一讀,讀出“熱”的特點

4.小結說明方法。

師:在介紹太陽的特點的時候,作者主要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於理解。

三、學習4---8自然段,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出示課件18)

1.體會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讀5---7自然段,說說太陽和我們的關係密切在哪裏。

A指名答,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相關資料圖片。

B請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讀,並做出評價。

板書:動植物的生長和人的繁殖靠太陽 形成雨雪 形成風 殺菌

C出示最後一自然段,反覆朗讀,體會太陽作用之大。標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沒有太陽,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四、佈置作業。

上網查找關於太陽的其他知識。

上網查找自己喜歡的天體的相關知識。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在導入這篇課文時,我使用了謎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問題引導他們熟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參與,很快地把握了內容,明白了說明方法的作用,教學效果良好。

2.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分段解決的方式,通過引導學生分段閱讀,分段把握的方式,讓他們理解主要內容,明確主要說明方法。同時,在教學中,我還通過拓展開拓學生的視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我把控得不夠好,致使一些同學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及時改變教學方法,爭取讓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認識太陽的遠、大、熱,知道太陽與人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研究天體的熱情。

2、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及興趣。

3、理解“覺得……其實……”“看起來……實際上……”“如果……就……”“雖然……但是……”等關聯詞的作用。

【課前準備】

適逢有日環食,先帶領學生觀察,或放太陽的幻燈。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創設問題情境、自學課文、分段、讀講第一段。

第二課時:讀講第二、三段,創設情境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結合兒童的生活,引起學習新課的興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個小時,同學們密切注視着太陽的變化,同樣在這樣的這個時間,有上億萬眼睛注視着太陽,觀看、研究日環食這奇異的天象。從同學們的熱情來看,大家對探索天體的奧祕懷有相當大的興趣。

這一課就請同學們來做個小小科學家,研究研究太陽。(板書:太陽)

二、創設研究太陽的情境,促使兒童對新課主動地思考。(出示太陽幻燈)

(運用電化教學創設情境: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燈的電光源使畫面富有真實感。此時,距離地球三萬萬公里的太陽一下子推到學生眼前。這鮮明的形象加上兒童的強烈的求知慾,進入問題情境。)

1、啓發:太陽,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早晨,從東方升起,把光明帶給大地;傍晚,從西天落下,黑暗便來臨。太陽對於我們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實又是很陌生的。因爲對於太陽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去研究它,揭開它的奧祕。

要研究一個事物,首先要會提出問題。(板書:“?”)現在你們面對太陽,你們想知道它的什麼?

學生提問。(估計學生對太陽的大小、遠近、溫度及現象均會提出有關問題。)

2、教師將學生問題分類概括。

教師鼓勵: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說明同學們很有些科學精神、科學態度。

你們提的這些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一是從課文《太陽》中找答案,二是課外自己去閱讀有關資料進一步瞭解,三是有的現在我們人類還沒有得出結論,要靠你們去研究、去發現、去解答。

(這樣處理問題,不僅使學生懷着極大的興趣主動學習課文--這是最主要的;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導引作用。)

三、自學課文,尋找答案。(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並初步培養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1、關於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與人的關係,課文上說得很清楚。現在我們就把這篇課文當作一份資料閱讀。研究科學,要提出問題,還需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學會查閱資料,有的還要搞實驗。現在就請你們閱讀這份有關太陽的資料。看誰通過自己的閱讀找到答案。

(無形之中,就把學生帶入了研究科學,查找、閱讀資料的情境中。他們似乎是一個小小科學家。這時,他們讀起課文來分外專注。)

2、學生自學。

△指導①。

對於這類科普的說明文,一般一小節說明一個意思,我們閱讀時首先要概括出每節的內容。

(板書:一節一意)

要求學生讀時把每個節概括的內容寫在每一小節前,像加註一樣。

△指導②。

每小節內容概括出來了,就要進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引導學生交流,充許多種分段起訖:

指點:閱讀說明文,一節一意首先分清層次,概括段意。(板書符號〢〢)

(實際上,這是教給學生學習說明文、閱讀科普讀物的方法,弄清每節每層說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讀課文,運用不同形式進行檢查,報告答案。

(讓學生繼續擔當小小科學家的角色,這就把學生進一步帶入研究太陽,深入瞭解學習資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你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嗎?(學生回答,教師將數字填入表中。表格見下)

2、指點:從這表上我們可以知道課文上說太陽的遠、大、熱是通過什麼來說明的?

(板書:列舉數字)

對資料中數字比較多,可以列表,將數字一填,就一目瞭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數字來說明的?還用了什麼辦法?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後回答。

①引用傳說(板書:引用傳說)

誰還記得我們二年級時學過的一個關於太陽傳說的故事?(《后羿射日》)誰能說說。

如果這裏不用傳說,光用數字,這三節課文就變爲:

“太陽離我們很遠,有3萬萬公里,

太陽很大,有130萬個地球大,

太陽很熱,表面溫度有6千度,中心溫度有1800萬度”。

文章這樣寫,你們的閱讀興趣怎麼樣?

(這樣教學豐富了課文內容又緊扣課文,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指點:“傳說”是流傳在民間的口頭上的故事。研究科學非常講究科學性,必須說明它的實質。這兒

在傳說以後,用一個什麼詞語來揭示實質?(“其實”)文章中引用傳說,引人入勝,接着用“其實”一詞揭示實質。

(板書:說明實質傳說其實)

下面一節說明實質的又用了什麼詞?(板書:覺得實際上)

③說太陽,怎麼又說了地球,說了沸水和鋼鐵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詞語。)(板書:進行比較)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比較的方法能夠幫助讀者進一步瞭解所說明的事物。

④引導學生從事物相互關係上思考問題。太陽的“大”、“熱”、離我們“遠”這三大特點,與我們的地球關

系是相互聯繫的,你們要做科學家,閱讀資料時,就得認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問題。

例句:(出示句式:因爲……所以……)

△太陽雖然大,但因爲遠,所以看起來小。

△太陽雖然熱,但因爲遠,所以燒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爲太陽大,所以整個地球太陽都照得到。

△因爲太陽熱,又離我們遠,所以太陽光使我們感到溫暖。

第二課時

第二段:

1、提出: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體說來,太陽與人的關係怎樣密切呢?這個問題我們要好好研究。現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2、你們自己讀第二部分,根據你平時觀察所得和書上提供的資料說說太陽與我們人類關係怎麼密切。

提供句式:A、有了太陽……

B、如果沒有太陽……就……,因爲……

(出示兩種句式,由學生自己任意選擇,以體現因材施教。)

3、閱讀、討論後學生回答,進行以上句式的說話訓練。

4、指點:這一節先正面說,“有了太陽……”再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太陽……就……”說明了關係密切。用“看起來……其實……”從現象說到實質。

5、提問:這一節內容可以用哪一句話來概括?書上把這一段內容概括成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這麼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寫在這一段的開頭,這叫“段首概括”。(板書:段首概括)

閱讀這類文章要注意小節開頭的話,那樣往往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全小節的內容。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照理關係不大,這裏意思轉折,所以用上“雖然……但是……”。

6、朗讀全段。齊讀第一句,以下幾句輪讀。

第三段。

第二段說了太陽與我們人的關係,那麼太陽與自然關係怎樣呢?我們學習時可以用箭頭標明,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

分別出示兩組卡片:1.太陽水雨雪水蒸氣小水滴雲

2.太陽熱量多熱量少熱冷風

第四段。

指名讀。齊讀。(突出“沒有……就沒有……”)

五、創設《太陽》的小型展覽的情境,進行鞏固練習。

激發興趣,明確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國可以看到罕見的日環食,爲了幫助同學們認識太陽,我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舉辦一個關於“太陽”的小小展覽會。展覽會用多種形式,用圖畫,用幻燈,還用動畫演示、介紹,說明太陽與人的關係,這是展覽會主要的部分。現在請一個扮演動畫中的太陽公公,一個扮小朋友,兩人對話。小朋友提問,太陽公公回答,幫助小朋友認識太陽。

△同座對話。(全班進行分角色普遍訓練)

△指名扮演講解員。

動畫表演

(此時創設情境需具有綜合性,不僅要鞏固本課學得的知識,加深印象,而且能靈活運用,培養能力。創設“展覽會”情境,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尤其是動畫片角色的扮演,這種形式使兒童興趣濃厚)

總結:

1、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知道了太陽與人的關係密切。沒有太陽就沒有動物、植物、人類,沒有風雲雪霜,沒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學習這篇文章也使我們懂得了怎樣閱讀說明文。

說明文一般在寫作方法上是“一節一意” 、“段意概括” ,常用“引用傳說” 、“列舉數據” 、“進行比較”來說明事物的實質和因果關係。所以在閱讀時,針對這些特點,“一節一意學概括”,“引用傳說增興趣”,“列舉數據可畫表”,“抓住實質明因果” 。

同學們能注意觀察天象,又能認真學習有關書籍、資料,並進行研究,就有點像小小科學家。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正確讀寫詞語。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 瞭解有關太陽的知識,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3.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太陽的特點,掌握有關太陽的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2.體會課文中作者是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請看投影(出示太陽圖片的投影),它與我們共同生活,與我們是形影不離的朋友,它是誰 ?(太陽)

2.你們對 太陽有哪些瞭解呢?(太陽是個大火球,很圓。太陽離我們很遠。沒有太陽,地 球就會變成一片漆黑。)

3.你們對太陽還是有一定的感性瞭解的,但是我們對太陽還要有更深一步的認識,瞭解它與我們人類的關係。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說明文《太陽》。(板書課文題目)

二 初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不認識的生字、新詞多拼讀幾遍。 (2)藉助字典弄清生字的偏旁部首和筆順、筆畫。

(3)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4)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課文中介紹的有關太陽的知識。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彙報交流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新詞卡片。

攝shè 氏shì度 莊zhuānɡ 稼jia 生存cún 繁fán 殖zhí 蔬shū菜 比較jiào 預yù防 殺shā菌 差chà不多 抵dǐ得上 溫wēn度 鋼ɡānɡ鐵

(2)認清字形。

①找出相同結構的生字。

上下結構:蔬 殺 繁  左右結構:抵 稼 殖 較 預

半包圍結構:差 莊 存 麻  獨體字:氏

②“蔬” 左下部的筆順:。

③“繁”左上部“每”第四筆是。

(3)學會書寫。

①不要少寫一橫的字:差 殖 獸

②不要少寫一點的字: 抵 蔬 預

③不要多寫一點的字:氏 莊

(4)用生字組詞。

麻 棉麻 麻煩 心亂如麻   存 生存 存在   殺 殺害 捕殺

(5)理解詞語意思。

攝氏度:攝氏溫標的單位。 估計:根據某些情況,對事物的性質、數量、變化等作大概推斷。

繁殖:生物產生新的個體以傳代。 治療:用藥物、手術等消除疾病。

(6)全文共有八個自然段。

4.總結自學生字、新詞的方法。(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學會書寫,用字組詞,理解詞義。)

三 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層次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

第1自然段:太陽離我們很遠。

第2 自然段:太陽實際上很大。

第3自然段: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

第4自然段:太陽雖然離我 們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第5自然段: 太陽和雲、雨、雪的關係。

第6自然段:太陽和風的關係。

第7自然段:太陽光可以用來預防和治療疾病。

2.課文可以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講太陽的特點。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寫太陽與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3.文中有一個過渡句,你能找出來嗎?(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點撥:句中的關聯詞語(雖然……但是……),它是表示轉折關係的,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很自然地引出另一部分內容,因此把它稱爲過渡句。如果是一個自然段,稱爲過渡段。

3. 分段朗讀課文,感受 太陽與我們的關係。

四 引出課下思考題

太陽有哪些特點?作 者是用什麼方法進行介紹的?

第8自然段:太陽給地球送來光明和溫暖。

殺菌:用日光、高溫、過氧乙酸、酒精、抗生素等殺死病菌。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4

1、通過誦讀推敲詩意,提高詩歌鑑賞能力。

2、理解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風格特點。

3、培養學生探究、質疑、批判的文化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要求學生掌握“抓詩眼,品意境”,“知人論世”的詩歌鑑賞方法。

2、挖掘文本的深層意蘊,探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難點)

教學安排:

一學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作者簡介

由英文詩歌《紅豆》引出詩人王維。王維字摩詰,太原人。其思想以四十歲爲限分前後兩個時期。早年王維積極用世,是至情至性之人,用詩筆寫愛情,如《紅豆》,寫親情和友情,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四十歲後,則清心寡慾,流連山水,寄情田園,於是有了“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他在長安東南置下宋之問的輞川別墅,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從此,暮鼓晨鐘,青燈黃卷,沉迷於佛法禪理當中。今天我們選學一個反映他後期生活的篇章《山居秋暝》。(出示課題)

二、教師範背或指名學生背誦默寫。

三、誦讀指導。(節奏停頓,語氣語調)

四、學生談初讀感受,自由評析,教師點評。

五、鑑賞全詩。(引導學生探究、質疑、批判。)

要點:1、

新雨——清

空山——幽

秋意清明

首聯交代節令天氣,秋雨過後,羣山如洗,空明清幽。“空”爲全詩之眼,言山空實則爲心空,詩人晚年已經參悟世間萬相,看透人事紛爭,心境歸於寧靜。

2、頷聯起筆寫景,先高處着筆,神聖靜穆,展現畫面的高度。再低處收束,流動延伸,拓開環境的深度。這是一幅清泉映月圖:朗月如鏡,纖塵不染,照徹詩人靈魂,清泉自流,逝者如斯,當爲人生倥傯。一靜一動,一色一聲,和諧安適。“鬆、泉”兩象言歸隱之情趣,古人歸隱,均言埋跡林泉,遁形江湖。

3、前四聯寫自然萬象,此聯起,寫人物活動。“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因要符合詩律,故用倒文,實爲“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此山中之趣,除天籟,尚有人籟。故詩人並不孤寂。“竹、蓮”均爲高潔之物,浣女漁舟則寫出鄉居安適之氛圍。

4、最後一聯乃言志之語,自然萬物盛衰榮枯已不爲詩人關心,“自可留”是自可隱,順應天性,恬然自適在結尾顯露無遺。

5、小結。法國藝術理論家凡貝爾說:“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詩歌亦如此。此詩之“意味”在於詩人心中埋跡山林,閒適自足之真性情。中國古代也有“歌詠言,詩言志”的說法,本詩之志又體現在詩的景和畫中,因此蘇東坡曾評價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

6、關於“空山”。《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空”不光寫出清幽安閒之境,也正是詩人皈依佛法之悠悠禪心,不是山空,是心空。

7、質疑和批判。黃培芳在《唐賢三昧集箋註》評“寫景太多,非其至者。”

六、學生將此詩改寫成散文短章,相互交流。

七、課堂遷移訓練。(見課件,從略)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學會“榆畔帳聒”四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5、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21課的前兩首古詩,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張籍那濃濃思鄉情。那麼誰願意給大家背誦一下古詩?請學生配樂誦讀。

2、當“洛陽城裏見秋風”的時候,張籍的內心涌動着“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思鄉之情。那麼,在風雪交加的夜晚,納蘭性德又將流露出一份怎樣的思鄉之情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昨天已經佈置同學們預習課文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預習的?(查閱相關資料、反覆誦讀、試着理解古詩詞的意思)

2、在預習時,你發現長相思與前兩首古詩有什麼不同了嗎?點擊課件,出示詞

教師介紹詞:詞是詩的別體,詞因爲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

教師補充:

長相思是詞牌名,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通常用來寫思念之情。也是這首詞的題目。

3、檢查朗讀

下面誰來給大家讀一下這首詞。

大家看,更在這兒應該讀幾聲?你怎麼知道第一聲的?解釋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讀,教師評價:字正腔圓

古代,詞是可以配樂唱和的,有它自己的節奏,老師給大家標出來了,誰來試試。一起試着這樣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讀讀這首詞。

三、學習這首詞

(一)默讀

1、同學們已經把這首詞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但這還不夠,還要讀得有情有味纔可以,這就需要我們讀懂詞意,體會詞人的情感。同學們,想想可以運用什麼辦法讀懂這首詞?和我們讀懂古詩的方法一樣。

2、請大家運用剛纔提到的方法自學這首詞,想想這首詞的大體是什麼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標記出來,可以請教同學,也可以請教老師。

3、同位之間可以交流一下學習收穫。

(二)學習上闕

1、大家看,這是詞的上闕,誰來讀讀,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嗎?誰能幫他解決?

誰能簡單說說它的意思。

2、康熙21年,納蘭性德作爲御前一等侍衛隨皇上從北京出發,出山海關去長白山祭祀,他們初春時節出發,現在已經到了寒冬時節,這期間他們豈止翻過一座山,跨過一道河,山一程水一程指的是?你從這一程又一程讀出這是怎樣的征途?板書:征途

我們可以用那些詞語可以形容這種漫長艱辛的征途?(長途跋涉千里迢迢、翻山越嶺、跋山涉水)

3、告別了家鄉,告別了親人。納蘭性的他們風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

學生讀,學生評價,你認爲他讀得怎樣?他的讀,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4、夜深千帳燈,讀到這兒,老師產生了疑問,你有什麼要問的嗎?

是呀,將士們白天車馬勞頓,疲憊不堪,爲什麼夜深還不休息?

(三)學習下闋

1、自己讀讀下闋想一想,爲什麼會夜深千帳燈

2、誰來說說下闋的意思。

3、和上闋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樣,這兒的風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風雪交加。

4、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走進營帳、走進納蘭性德,邊聽邊想,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讓學生讀出自己看到的畫面,讀出自己的感受。

5、同學們,出現我們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詞人。板書:身在,心繫故園

他行走在千山萬水之間,然而他那顆心,卻在故園,在家人身上。

6、大家想像一下,出征前,在他的故園會有什麼樣的情景呢?學生交流,他多麼希望可以,夢迴故園,感受這份溫馨、寧靜、祥和,可是,現在,卻被吵得鄉心破碎,鄉夢難圓。

7、此時,你就是納蘭性德,你來讀,

8、對詞人來說,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齊讀)長相思

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齊讀)長相思

四、拓展

1、同學們,這首如夢令也是納蘭性德在這次征途中寫下的佳作。自己讀讀。

萬丈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還睡,

解道醒來無味。

2、指名讀讀,

3、仔細讀讀這首詞的註解,想一想這首詞和長相思,有什麼相同之處呢?

註解:將士們懷念自己的家園,不禁借酒消愁,希望沉醉不醒。但是,大淩河水,驚濤拍岸,把夢中人催醒了。當一覺醒來,這思鄉者又趕緊叮囑自己再睡一會兒,因爲睡着了總比眼睜睜地思鄉好過一些。

4、是呀,雖然,聒碎鄉心的聲音不同,但是納蘭性德的思鄉之情是一樣的,體會着詞人的思鄉之情讀讀這首詞。

五、總結

同學們,故鄉,是遊子心頭永恆的家。多年以後,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也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長相思》。

六、課下請同學們繼續誦讀這兩首詞,也可以蒐集一些表達思鄉的歌曲唱一唱。

板書設計:長相思

身在征途

心繫故園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6

【設計理念】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從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出深沉的母愛。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

根據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設計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陷、碌、攥”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體會母愛的深沉。

【學習重點】

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重點語句,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VCD:《燭光裏的媽媽》。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回顧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學完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後,我們深受感動。一位父親經過38小時挖掘終於救出了遇險的兒子。這件事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愛所迸發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這種愛是偉大、無私的。那麼,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慈母情深》,將讓我們深深地感受一番母愛。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學生自學:

⑴ 藉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生字要多讀幾遍。

⑵ 思考: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同桌相互讀課文,相互正音。

3、彙報自學情況:

⑴ 出示生字“陷、碌、攥”,學生認讀。

⑵ 交流: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1、感悟慈母對孩子深沉的愛:

⑴ 根據“提示”要求,自學課文:

畫出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等語句,聯繫上下文,說說這是一位___的母親,有理由即可。

⑵ 小組交流。

⑶ 全班交流:

自己的見解,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如:

這是一位瘦弱的母親。從“瘦弱的脊背彎曲着,頭和縫紉機捱得很近。”可以體會出來。

這是一位貧苦的母親。從“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辛勞的母親。從“有事快說,別耽誤幹活。”“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了背……”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善良、關愛孩子的母親。從母親的同事認爲“我”是要錢買閒書,勸阻她給“我”錢時,母親卻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位母親家境這麼貧寒,掙錢又這麼艱辛,卻慷慨地給“我”錢買書,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母愛。

再如,這是一位勤勞的母親,這是一位慈祥的母親,這是一位無私的母親,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小結:通過對文中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句段的讀悟,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這位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這位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2、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讀完課文,誰都會被慈母情深深打動,更何況是文中的“我”。請找出“我”深受感動的語句,如,“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錢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引導學生用學過的閱讀方法──聯繫上下文,反覆讀讀,邊讀邊想,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四、感情朗讀,昇華情感

1、選取自己感受深的語句讀,讀出對偉大母愛的讚頌以及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五、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1、聯繫生活實際,講述自己親身經歷母愛的故事。

2、自由朗讀課後的“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感受冰心奶奶熱愛母親,懷念母親的思想感情。

3、寫幾句話或編一首詩,抒發你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總結,歌曲結束

1、教師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是慈祥的,母愛是深沉的,母愛也是偉大、無私的。這種愛,作爲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正如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課件播放《燭光裏的媽媽》,學生跟着輕輕哼唱。

七、作業超市,注重積累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蒐集頌揚母愛的名句或詩歌。

3、課外閱讀頌揚母愛或感激母愛的文章,如《母親的“存摺”》、《那一刻,我理解了母愛》、《媽媽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網查找)。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故事之間的聯繫

3、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

1.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2.瞭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出示課題。理解:“和”,就是和好。

2、質疑激趣。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

“將”和“相”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爲什麼和好?

二、初讀感知

1、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簡單介紹歷史背景。

3、快速瀏覽全文,把“將”、“相”的名字用________畫下來。同時想一想,這篇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一下。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

三、理清層次

1、這三件事情分別用了哪幾個自然段來敘述的?根據提綱給課文分段,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暴,維護國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四、深入研讀

1、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由和轉向不和的原因是什麼?課文中哪裏開始寫到了不和。

“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麼?(廉頗內心的不滿……)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有一天會鬧僵,到那時,趙國可能將國將不國了。你現在的任務是勸服正在氣頭上的,什麼也聽不進去的廉頗。爲了勸好,老師建議大家讀讀全文,看看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麼能耐?

3、出示學習提示:

(1)學習任務: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學習建議:建議大家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揣摩人物特點,並感情朗讀,然後採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說服廉頗。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可以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跟藺相如作對比,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4、學生自主研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感悟體會

1、說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

(1)“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說着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讀這段話,從中你發現了藺相如得什麼特點?從哪裏看出來的?

“……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

“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

②體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2)“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所在澠池上,秦王爲趙王擊缶。”

①讀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

②從這裏可以看出藺相如得什麼特點?

“我就跟你拼了”——捨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爲趙王擊缶。”——不畏權勢

三、角色體驗

1、導入:廉頗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錯誤。於是有了動人的負荊請罪這一幕。

2、讀一讀書上描述負荊請罪的句子。

3、引導學生看插圖,書上只說:“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廉頗負荊請罪一直被後人傳爲美談,我想他們當時一定說了許多感人的話。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們當時說的話還原出來。

4、學生寫作,交流。

5、想象說話: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他們會說些什麼?這件事傳到趙王或秦王的耳朵裏,他們可能會說些什麼?廉頗的屬下或藺相如的屬下看到大將軍廉頗負荊請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又想說什麼?請你任意選擇一個角色說一說。自由準備--同桌互說 ---指名說

6、同學們,一位功勳卓著,叱吒風雲的老將軍,他能夠脫下戰袍,露着脊背,赤着腳,背上荊條,跪在相府門前認錯,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氣魄啊!所以,有句俗語叫:宰相肚裏能撐船,將軍背上能插荊。

四、總結提升,課後延伸

1、請同學談談學了這篇課文後的收穫。

2、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後去閱讀有關的書籍,瞭解一下後來秦國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那麼趙國後來怎麼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8

【摘要】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海力布救了龍王的女兒,得到了一塊能聽懂動物說話的寶石,後來爲了救鄉親們,他把聽到的話告訴了鄉親們,自己卻變成了一塊石頭的故事。

【關鍵詞】

救白蛇得寶石救鄉親變石頭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讚美了海力布熱心助人、捨己救人的高貴品質。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本文爲民間故事,充分體現故事情節完整、曲折、生動的特點,並帶有神話色彩。運用多種描寫手法,使人物形象鮮明突出。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本課生字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複述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2)能有自己的閱讀感受,受到“熱心助人、捨己求人”的教育

3、教學重難點:

(1)抓住文中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細心體會人物的品質。

(2)學習瀏覽課文,練習有一定的速度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學情分析】

到本學期爲止,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通過預習,瞭解文章大意,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對學生自學能力的檢測,在檢測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理解詞語的方法,但文章的關鍵詞語,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辨析、理解與運用,進一步提高他們掌握字詞的能力,以及藉助詞語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課堂重點訓練的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要藉助語言訓練,初步掌握品讀重點詞句,感受文字背後情感的能力,繼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簡要複述是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通過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瞭解了一些複述的方法。但學生在複述課文時往往抓不住重點,複述等同於背誦課文內容;有的在複述過程中條理不清晰,語言不簡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鋪設“臺階”,更好地幫助學生清楚、有條理、有重點地複述課文。

【教學策略】

1、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爲師生互動式教學,本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因此本節課以討論爲主,在充分準備實物、圖片和各種有關資料的情況下,利用多媒體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

2、學法: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

生通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門喜歡聽故事嗎?誰來說一說你讀過哪些故事,爲什麼會喜歡它呢?你的故事講的真好,今天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一個故事,名字叫《獵人海力布》

這是一個非常生動的蒙古族民間故事,而且具有神話色彩。據說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山村,有一塊奇特的石頭,傳說是海力布變的,大家稱這塊石頭爲“海力布”。海力布是一個獵人,怎麼會變成一塊石頭呢?爲什麼他的故事會流傳了這麼久呢?同學們想知道嗎?現在我們就來學習16課。

二、板書課題

1、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22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2、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說的真好)

3、這篇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呢?

現在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括出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同桌可以商量。起因:海力布救了龍王的女兒,得到了寶石。

經過:海力布勸鄉親們搬家。

結果:海力布爲了救鄉親,自己變成了石頭。

三、分析理解,閱讀感悟

從剛纔的分析中,我們瞭解了故事,那你認爲海力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板書熱心助人捨己爲人

看來同學們的課文讀的非常認真,概括能力也特別強,

1、在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熱心助人的人呢?請同學們在1到7自然段中畫出來,然後說說你的理解

2、有一個細節同學們注意到了嗎,小白蛇和海力布說話的時候,有一句話重複了兩遍,是哪一句,爲什麼?

3、海力布因爲救了小白蛇,而得到了這麼好的一塊寶石,他想多打獵去賣錢嗎?

4、海力布並不貪圖寶石,他想得到寶石就是想多打獵,好多分給鄉親們一些。就是這樣一顆寶石,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來看文章的8到14自然段,請同學們畫出描寫海力布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並說一說使你感動的地方在哪?並做批註。生彙報

抓重點詞語指導朗讀(急忙、急得掉下眼淚、鎮定)

5、在這裏有幾個描寫動作的詞,誰能找到,如果讓你描述人物動作時你會運用這些動作的字、詞嗎?試一試。

6、還有嗎?(生找說感受)現在情況十分危急,儘管海力布全鄉親們避免災難,但是鄉親們都不聽他的,所以他流着眼淚着急的說(引讀“我可以發誓,我說的話千真萬確。相信我的話吧,趕快搬走!再晚就來不及了!”)焦急地說(引讀)鎮定的說(引讀)

7、爲什麼由着急變得非長鎮定,是,雖然他很着急,但她沒有亂了方寸,是因爲他已經決定要救鄉親們,只有犧牲自己。

8、誰能找到最後一部分對海力布心理描寫的句子。

9、讀課件說體會。這裏有兩個詞“遲延、災難”誰來讀一讀這句話什麼意義。

10、難道他不知這樣做的後果嗎?(生答)對這是何等可貴呀。這種捨己爲人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難道他不是我們心中的英雄嗎?

11、當鄉親們看到海力布變成石頭的時候,他們心裏會怎麼想呢?會怎麼說呢?誰來模擬鄉親們來說一說。

12、鄉親們得救了,可我們可愛的獵人變成了石頭,找同學們讀一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13、人們世世代代紀念海力布,據說現在還能找到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呢?爲什麼用據說這個詞呢?

14、獵人海力布雖然只是一個民間故事,但是海力布捨己爲人的精神代代流傳,今天在學習結束之前,你想說點什麼呢?

四、劃分段落

五、複述課文。

海力布的故事這樣感人,你們想不想講給別人聽,根據文章的起因、經過、結果複述課文。

六、結束語

老師建議你把這個故事講給你周圍的人聽,我相信同學們通過學習,一定會把海力布的這種熱心助人,捨己爲人的精神發揚光大,我也相信同學們時刻能做到心中有他人,處處留美名。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扉、癮”等生字,並通過相互提示認清字形,讀準字音。

2、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重要內容,重點感悟作者從讀書和作文中受益的語句。

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中領會讀書的快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要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明白感悟作者從讀書和習作中受益的語句,並學習作者的讀寫要領。

教學難點:

結合自己的課外閱讀和習作領會“長水果”的寓意。

課前準備:

讓學生蒐集關於讀書的名言警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發言導入,板題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關於讀書的文章。(板書課題)

2、板題:我的“長生果”。

二、出示自學目的

1、自由朗讀課文,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詞。

2、通過閱讀課文,抓住文章的重要內容,聯繫自己的讀書領會,明白課文。

3、摘抄文中優美的文句。

三、出示自學引導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課文讀暢通,記一記不了解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記生字的辦法,並互相讀一讀課文。

3、帶着問題默讀課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問題:

(1)我的“長生果”指的是什麼?

(2)作者寫了童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自學時間8分鐘。

4、找出文中的優美詞句,同桌討論其中的含義。

四、學生開始自學。

五、檢測學習情況

1、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樣讀書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樣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讀幾遍,畫出相關的句子並做批註。

2、小組交流讀書的體會。

3、全班彙報交流讀書體會。

(1)作者在童年是怎樣讀書的?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並說說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看叫做“香菸人”的小畫片時津津有味;看連環畫時廢寢忘食;讀文藝書籍時不求甚解;讀中外名著時如醉如癡。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讀書的體會和方法學習作者寫讀書筆記:記書中優美的詞句,記描寫的精彩段落,並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鑑運用。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樣的道理?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衆不同的“鮮味”纔好;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3)引導學生理解爲什麼作者說書是“我的“長生果”。

(4)引導學生讀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並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4、品讀課文,積累詞句引導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讀一讀,背一背,寫一寫。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和比喻的生動。

六、當堂訓練

1、寫出有關讀書的詞語和描寫秋天的詞語。

2、抄寫文中的優美詞句。

七、板書設計:

4、我的“長生果”

津津有味→廢寢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癡

閱讀:博覽羣書如情入境寫讀書筆記

作文:構思別出心裁寫真情實感借鑑模仿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會認“魄、抑”等11個生字,會寫“辭、抑”等12個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細節描寫中蘊含的深沉的母愛,喚起熱愛母親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等詞語。

2.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深沉的母愛,喚起熱愛母親的情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魄、抑”等11個生字,會寫“辭、抑”等12個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鋪墊的作用。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聚焦“情深”

1.板書:慈母情深

2.請同學們滿懷深情地齊讀課題。

師:看題目,大家不約而同地強調了“深”這個字。慈母的情深在何處?讓我們有怎樣的感受?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出示課件2)

1.自讀課文,解決課後的生字詞,會讀,並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2.閱讀課文,用簡單的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生總結,彙報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出示課件3)

三、精讀課文,體會鋪墊的作用。

1.同學們,我們知道事情的起因是買一本書。你們覺得買一本書容易嗎?請大家讀1-4自然段。

2.在讀的過程中思考:

①“書價一元多”從這句話中,我們瞭解到什麼信息?(出示課件5)

板書:書很貴。

(出示課件6)②“母親還從來沒有……要過這麼多錢。”從這句話中,我們瞭解到了什麼信息?

這句話暗示了家裏很窮。“從來沒有”“也從來沒有”這兩個詞表明

板書:A家裏很窮。

B“我知道家裏窮,因此很懂事,不給家裏增添負擔。”

③讀第4自然段,你從中獲得了什麼信息?(出示課件7)

這個自然段是直接描寫自己家“窮”的。從“賣破收音機”和“吃進了肚子裏”直接描寫家裏的窮。

板書:破收音機 吃進了肚子裏

④同學們,請大家思考一下,作者爲什麼反覆交代家裏很“窮”呢?裏面的用意是什麼?(出示課件8)

生各抒己見

師總結:文章一開頭先介紹書價(一元多),然後反覆強調“從來沒有”,暗示讀者這一元多對“我”家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了。緊接着作者又寫出“賣破錄音機”和“吃進肚子裏”,這是直接描寫自己家窮。作者反覆介紹“窮”是爲了下文母親毫不猶豫地掏錢讓“我”買書做鋪墊,從而襯托出母親對“我”的愛。

板書:窮 做鋪墊,襯托母愛的偉大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解決了生字詞,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還知道了文章運用了襯托的寫法做鋪墊。可以說收穫匪淺。

五、佈置作業。(出示課件9)

1.背寫課後生字詞。

2.繼續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段落。

2.通過分析描寫母親的細膩的語言文字,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

3.通過品讀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和善良,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1.聽寫會寫的生字。

2.爲了突出母愛,作者進行了怎樣的鋪墊?

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對書的渴望與貧困的家境讓作者失魂落魄。也就在這一天,作者走進了母親那個他從未靠近的世界。

二、深入品讀

1.請同學們自由讀5~29自然段,邊讀邊想,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母親?(出示課件12)

板書:瘦弱 疲憊 貧窮 辛苦 善良……

2.在這部分中,關於母親的哪些鏡頭讓你印象最深?

3.羅列句子,對比感悟:(出示課件13)

⑴“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

①你的腦海中有這樣一幅畫嗎?帶着你的感受再讀讀。

②外表極其瘦弱的母親內心也瘦弱嗎?她是怎樣做的?從哪兒可以感受到母親內心的堅強呢?

引出對比:“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③哪個詞讓你的這種感受最深?

④母親爲什麼要“立刻”?“立刻”帶給作者的又是什麼?

⑤對比對這兩句話,小結:

瘦弱但堅強。

⑵“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出示課件14)

①再帶着感受讀這句話。

②如果你是樑曉聲,面對這樣一位眼神疲憊的母親,你讀懂些什麼?

③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極度需要休息的母親卻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嗎?

二次引讀“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母親這樣的“立刻”是一天嗎?是一個月嗎?

⑤讀,小結:

辛苦 忙碌。

(出示課件16)⑶“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

①從哪個詞最能體會母親的辛苦?(龜裂)

②怎樣的手才叫“龜裂”的手?母親的手爲什麼龜裂?

③儘管手已龜裂,但母親還在任勞任怨,爭分奪秒地忙碌着:

三次引讀“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再讀這句話,你還讀懂些什麼?“皺皺的毛票”說明了什麼?

⑤讀,小結:

貧苦不吝嗇。

4.再讀這些句子,母親的偉大形象是通過什麼表現的?

(1)自由讀。

(2)交流:

板書:動作、神態、語言……

(3)再讀,再感受。

三、觸景寫情(出示課件17)

1.拿出筆,寫下作者的感動:

我拿着母親給我的錢,鼻子一酸,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於是,我攥着錢跑了出去,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2.交流。

3.母親的希望是什麼?你覺得那個勸她的女人說的話有沒有道理?

四、音樂渲染

1.母親像天空,像大海,更像一條河,靜靜地流淌在四季的交替中……

2.送出歌曲《母親》。

五、作業。(出示課件18)

1.蒐集表現“母愛”的古詩句。

2.用充滿感情的文字來寫一寫自己的母親。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 本課教學設計,我始終努力堅守以學生爲主體,以情感的教學爲主線,以個性的悟讀爲手段,通過展示文章重點句子和段落,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人物(母親)的偉大、無私形象。

2. 課文對人物的描寫有多種方法。首先是文章開頭的襯托,然後就是直接描寫,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的描寫來體現人物形象。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些方面,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寫法,效果較好。

美中不足的是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對學生激勵性的評價不多,因此,對學生的情緒調動不起來。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改進。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11

設計說明

布魯納說:“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美的結構把它們連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被遺忘的知識。”因此,本方案着眼於整體,聯繫上下文,採用變序教學法,從結尾段中的中心句入手,以“疑”爲線索,以“思”爲核心,精心地設計“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啓迪,提高語文素養。帶着問題去讀,去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蒐集整理《鳥的天堂》的相關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蒐集巴金的資料和與“鳥的天堂”有關的文字資料及圖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題引趣

1.(播放多媒體課件“百鳥朝鳳”音樂。)提問:同學們,你們聽到了什麼?誰來談一談?

2.導入:同學們很有想象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鳥有關的文章。(板書:鳥的天堂)

設計意圖:以樂曲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讓學生把聽到的與想到的結合起來,加深印象,自然引出課文題目,爲下個環節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問號。

2.檢查反饋。

(1)學習字詞。出示會認字:槳、樁、暇。

①指名認讀,讀準三拼音節“槳”,翹舌音“樁”。

②理解詞語:船槳、應接不暇。

“船槳”可結合圖片或實物來理解;“應接不暇”可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

(2)談談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3)個別讀課文,通過讀文檢查預習情況,師生交流有關資料。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解決文中生字、新詞,爲下面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三、再讀課文,理清結構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1)“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作者去了幾次?看到的景象有何不同?(2)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①自己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

②同桌討論,重點討論“爲什麼”。

2.檢查反饋:

(1)“榕樹”和“鳥”這兩部分,喜歡哪部分就讀哪部分,把特別喜歡的語句畫下來,在旁邊寫上批註。

(2)讀文理清層次: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寫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近看大榕樹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寫作者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羣鳥歡騰的景象。

(板書:第一次 大榕樹;第二次 羣鳥)

設計意圖:再讀課文,讓學生深入思考,進一步熟知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結構,爲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四、通讀課文,感受情趣

1.輕聲讀課文,朗讀時要注意讀出榕樹的靜態美和百鳥齊飛的動態美。

2.談一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爲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驗,爲下面疑難問題的解決埋下伏筆。

五、教師示範,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本課會寫字。

2.教師選擇難寫字範寫。

暇:右部右邊上面不是“口”。

拋:要托住“力”。

3.學生隨教師書空。

4.互相評價,找出寫字的優缺點。

5.學生練寫其他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寫好漢字,是國小階段的重要任務。寫字教學是國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國小教學的始終。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培養學生在寫字時的注意力、觀察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等,這些都非常重要。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設疑啓思

1.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麼。請同學們快速讀文,用書上的一句話說一說。(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2.導入:爲什麼第一個“鳥的天堂”要加引號,而第二個“鳥的天堂”卻不加引號呢?爲什麼說“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讓我們再次閱讀,展開想象的翅膀,一起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從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突出重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質疑解疑成爲理解內化的學習過程。

二、精讀理解,體會情感

1.自由朗讀課文,仔細品讀描寫大榕樹的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

全班交流:

(1)作者在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榕樹的呢?你讀懂了寫榕樹的哪些詞語或句子?(相機板書:幹、枝、根、葉、不可計數)“不可計數”是什麼意思?(生介紹大榕樹的有關資料)(師隨機板書:枝上生根)

(2)(出示多媒體課件:榕樹近景。指名上臺指出圖中榕樹枝、根、葉的位置。)寫榕樹的“大”,除了這兩處還有什麼地方呢?(榕樹正值茂盛的時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看着這株榕樹,作者不禁發出了怎樣的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作者讚美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美麗的大自然,我們應該帶着什麼樣的感情讀這句話?(師隨機板書:直垂地上 充滿生機)

①重點讀課文第8自然段,思考:最能突出榕樹茂盛的句子是什麼?作者是怎樣描寫綠葉的?

②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榕樹的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技巧。抓住“似乎”“新的生命在顫動”進行啓發想象,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③圍繞描寫榕樹枝幹多、葉子密的相關語句,啓發學生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3)作者通過描寫榕樹的枝、幹、根、葉,寫出了榕樹大和茂盛的特點,寫出了榕樹那靜靜的樣子,作者主要用了什麼描寫方法?(靜態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動的對榕樹的熱愛、 引導學生了解

讚美之情,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情 什麼是靜態描寫。

來讀讀這部分內容吧!

2.看着這株美麗奇特的大榕樹,朋友說這裏是“鳥的天堂”,作者聽了有什麼感受?(“鳥的天堂”裏沒有一隻鳥,我不禁這樣想。)可是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時他又有什麼感受?(我感到一點兒留戀。)作者的感受怎麼會有這樣的變化?爲什麼兩次看到的景象如此不同?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語句畫一畫,並在旁邊寫上批註。(教師巡視並指導。)

全班交流:

(1)爲什麼說“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這個問題現在大家明白了嗎?誰來談一談。(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在傍晚,那時鳥兒都休息了。而作者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在早晨,鳥兒都出來活動了。)作者又是怎樣寫鳥的,課文哪幾處具體寫了鳥?看看你最喜歡寫鳥的哪句話。(師相機板書:“叫”“飛”“撲”)從這幾個寫鳥的動詞來看,你們覺得鳥兒怎麼樣?

(2)和榕樹比較,作者對鳥兒採取了什麼描寫方法?(動態描寫)作者抓住鳥

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動態描寫。

兒活潑好動的特點,主要從聲音、位置的變化和動作等方面進行動態描寫。

①“應接不暇”是什麼意思?練習用這個詞語說話,體會羣鳥紛飛的景象。請同學們欣賞這部分內容的課件。(播放多媒體課件:羣鳥在大榕樹上紛飛歡鬧。)

②看了這段視頻,你們有什麼感受?(這個地方真是鳥兒幸福生活的樂園。)這就是第二個“鳥的天堂”的含義。那爲什麼作者在第一個“鳥的天堂”上加引號?(第一個“鳥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樹。)

(3)看來同學們和作者一樣深深地愛上了這裏,讓我們帶着肯定和讚美的感情讀讀最後這句話。把這句話放在課文結尾有什麼作用?同學們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體會到作者在課文中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樣表達的?

3.小結:這一靜一動,互相映襯,突出了“鳥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滲透“邊讀邊想象”的學習方法;藉助現代化的電教手段,真實地再現了衆鳥紛飛的壯觀景象,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激發了學習興趣。

三、熟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由讀課文第一、二部分有關內容,比較兩個部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二部分有關語句,嘗試用靜態描寫、動態描寫的方法描寫一處景物。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藝術技巧,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小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快速默讀課文。

(1)思考:“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這句話的意思。

(2)討論:這茂盛的大榕樹爲什麼會成爲鳥的天堂?

2.反饋交流:

(1)第一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是特指,所以加引號;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的鳥的天堂,所以不加引號。

(2)榕樹爲鳥類提供了生存空間,當地的居民愛鳥、護鳥。同時鳥的糞便成爲榕樹生長的肥料,使這棵榕樹長得愈加繁茂。鳥兒在這裏棲息繁衍,過着幸福的生活,所以說這裏是鳥的天堂。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

4.觀看《鳥的天堂》完整的多媒體課件,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查找的資料,請你以導遊或小鳥的身份,向遊人介紹這裏的風景。

(1)再次瞭解作者巴金,閱讀《築渝道上》的片段。

(2)感受巴金對大地、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3)齊讀課後的閱讀鏈接的內容,讀出情感。

(4)佈置閱讀任務,蒐集《築渝道上》這篇文章,認真閱讀,有能力的加上讀書批註。

設計意圖:播放課件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再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語言,並結合自己蒐集的一些資料編寫導遊詞,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綜合整理和寫作能力。提出背誦的要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

板書設計

image

教學反思

注重以讀爲本,促進學生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提倡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瞭解“風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詩詞中的特殊情味。

3.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

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

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長相思》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藉助註釋,讀懂詞意

(一)導入

師: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江南岸的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麼,在納蘭性德的心中,鄉愁又是什麼呢?

(二)讀準《長相思》

結合誦讀穿插討論:

──“更”爲什麼要讀平聲?

──什麼人聽得到打更的聲音?更聲對這些人意味着什麼?

──“風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颳了一更的風,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師:詞讀到這裏,你們有些什麼印象和感覺?

(三)讀懂《長相思》

師:帶着這些印象和感覺,默讀《長相思》,看看書中的插圖,讀讀書中的註釋,想想這首詞大概講了怎樣的意思。

讀後討論:作者的“身”在哪裏?你們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指名多位學生回答)

師:這裏站着好多位同學。作者的身在哪兒?這些站着的同學就是作者的身經過的點,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小河大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書:身在征途)

師:作者的“心”又在哪裏?(板書:心繫故園)你們是從哪兒讀懂的?

師:同學們,作者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們連起來,(在這兩句上畫一個圓圈)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四)小結

師:身在征途,心繫故園。我們可以想見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懷着這份感情,大家齊讀《長相思》。

二、展開想象,讀出詞情

(一)想象上闋的情境

師:同學們自由朗讀詞的上闋,你們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嶺的畫面。

──你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鄉的畫面。

──你看到了風雪交加的畫面。

──你看到了刀光劍影的畫面。

……

(二)自由朗讀詞的下闋

師:如果身在故園,又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呢?請同學們選擇一個畫面、一種場景,用手中的筆,更用心中的情把它們寫下來。(播放音樂、畫面)

師:那可能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曠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圍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暢談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着茶,嘮家常……那還可能是……(學生在音樂聲中寫話)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好一幅恬靜安閒的村居圖。

──故鄉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針針納入寒衣的線啊!

──故鄉就是妻子那一雙含情脈脈的眼睛啊!

──一個多麼寧靜、多麼美好的團圓之夜啊!

──故園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樂融融的生活。

……

(三)對比引讀

師:但是,這一切現在有嗎?沒有。

故園啊,我的故園,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去郊外踏青、放飛風箏。可在這裏,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師:故園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園,當明月東昇的時候,我們一起圍坐在庭院裏,數着一顆一顆閃閃的星星。可在這裏,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師:故園啊,我美麗溫馨的故園,當朋友相聚的時候,我們一起暢飲,一起高歌,那時多麼快樂啊!可在這裏,這一切都不復存在,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四)小結

師:面對此情此境,納蘭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詞中大大地寫下了這個讓人心碎的“碎”字。同學們,什麼碎了?

(學生自由發言)

師:《長相思》讀到這裏,你們感受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孤獨、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傷感……)

(全班學生齊讀《長相思》)

三、互文印證,讀透詞心

(一)質疑問難

師:詞讀到這裏,你們有什麼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你爲什麼要遠離家鄉去從軍呢?

──既然你這麼思念家鄉,爲什麼不早點回去呢?

──你離開家鄉已經有多長時間了?

──你在行軍途中遇到過哪些困難?

……

(二)互文印證

師:這次出行,納蘭性德寫下了好幾首詩詞。在一首《菩薩蠻》的詞中,他留有這樣的詞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還有誰也想這樣問一問詩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誦讀:

──長亭外,楊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問他──(齊讀此句)但是,聖旨鐵定、君命難違呀!我只能──(齊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古道邊,芳草萋萋,傷感的朋友深情地問他──(齊讀此句)但是,報效朝廷、建功立業是男子漢的理想呀!我只能──(齊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月光下,秋風瑟瑟,孤獨的納蘭性德深情地問自己──(齊讀此句)

(三)迴歸課文

師: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嗎?再讀《長相思》,用心體會。

(四)小結

師:就這樣,納蘭性德將自己對故園的無限思念和依戀寫進了這首感人肺腑的《長相思》中。

師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讀:長相思。

師引: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讀:長相思。

師引: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作──

生讀:長相思。

【設計思路】

一、語文課程具有整體性的特點

遵循這一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語文課程具有情感性的特點

遵循這一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在情感上下工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咀嚼品味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互文參讀中升情。

三、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的特點

遵循這一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做到引領價值、傳承文化。古詩詞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而其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本課教學引領學生融入這種文化,從而洗滌心靈,鋪墊精神底子。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感情朗讀感悟作者濃厚的思鄉之情。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引入課題

1. 導入新課.-----朗誦鄉愁

師朗誦鄉愁。

2.讀課題。

師範讀課題,生跟讀。

3.長相思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寫的一首思鄉詞。

(出示幻燈片:納蘭性德字容若,清代第一詞人,他的詞主要是寫離別相思之情。

二、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初讀。

請大家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讀的時候要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它讀正確。

生讀《長相思》。

(師出示課件《長相思》)

(1)找生字和多音字。

學生朗讀。

出示幻燈:生字

分析聒的字型和解釋。

(2)出示停頓的地方。

師範讀。

男女同學分上下闋讀看看。

(男女分角色朗讀長相思)

3.同桌交流。

生讀,讀完後和你的同桌說說你讀懂了什麼?如果有不懂的地方還可以互相探討一下。

4.全班交流。

師:誰來說說從這首詞中你讀懂了什麼?

三、品詩詞——(深入品味詩的情感)

1.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生:自主學習,認真地品讀詞或句,並及時做旁註。老師巡視,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機作出指導

2.反饋交流、引領提升

小組交流。

(師板書)

作者的心在哪兒呢?你從文中的哪一個詞可以看出來?

全班一起讀。

3.仔細研讀。

生閉上眼睛,老師要播放一段錄音,讓我們隨着音樂一起走進納蘭性德的生活,一起走進他的征途。

播放課件。

交流。

4.想象意境。

故園無此聲啊,故園無此聲。那麼在納蘭性德德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當中,他的家鄉,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

(播放雨韻)課件——音樂、詩詞、畫面:“憶當時,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

讓生想象自己是納蘭性德,那此時此刻,你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呢?

5.對比引讀:

(播放琵琶語)

但是,這一切現在有嗎?沒有。有的只是──故園啊,我的故園,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去郊外踏青、放飛風箏。可在這裏,有的只是──(指名朗讀詞)故園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園,當明月東昇的時候,我們一起圍坐在庭院裏,數着一顆一顆閃閃的星星。可在這裏,有的只是──(指名朗讀詞)故園啊,我美麗溫馨的故園,當朋友相聚的時候,我們一起暢飲,一起高歌,那時多麼快樂啊!可在這裏,這一切都不復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讀詞)

我的家鄉多麼美好呀!故園,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寧靜詳和……而身在塞外,聽到的卻只有風雪交加,感覺到的只有寒冷孤寂,臥不成眠!叫我怎能不想家!這種心情,誰人知曉呀!這種身心分離的痛苦交織在一起,融成了一個字,那就是——

生:(感情十分充沛地朗讀)

再一次感情朗讀!試着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苦、那種痛、那種碎讀出來!

五:背誦全詩,積累語言

1.師生演繹長相思。(師演唱,生朗誦配合)

2.課後拓展。

師:同學們,思鄉的詩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課後還可以去收集。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1、認識“璧、臣”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相、強、劃”,會寫“召、臣”等12個字,會寫“召集、大臣”等37個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質。4、結合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感受人物形象。2、瞭解“將”和“相”從“和”到“不和”的發展過程和內在的原因。3、結合課文學習,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準備:教學課件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故事導入,預習檢測1.講述和氏璧的來歷相傳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璞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就叫鑑別玉的專家來鑑定,鑑定的專家說是石頭。厲王大怒,認爲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腳。不久,厲王死後,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璞玉奉獻給武王。武王也讓鑑定專家來鑑別,結果也說是塊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楚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幹了,哭出了血。文王聽說後,就派人問他:“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像你這樣痛哭的,你怎麼哭的這麼悲傷呢?”卞和回答:“我不是爲我的腳被砍掉而悲傷,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於是,文王派人對這塊玉進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塊寶玉,文王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爲“和氏璧”,和氏璧夜能發光,冬能取暖,價值連城。2.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歷史故事。這個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起的。(板書課題:將相和)齊讀課題——。 故事發生在20__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之後100多年,西漢司馬遷在他的著作《史記》中記載了這個故事,(板書:《史記》)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根據它改編而來的。板書課題,學生齊讀。3.解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看到課題,我想知道“將”、“相”分別指誰?“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1、學生小聲自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2、指名讀生字、新詞,質疑交流。3、出示生字、詞語:讀準字音,指導字音、字形。隨機展示圖片“鼓瑟”“擊缶”。指導書寫“荊”,注意“荊”左右結構,左邊的部分寫短一些,收一些,右邊的“刂”可以向下伸展一些。三、整體感知,理清文脈1.同學們都讀過了課文,知道了課題中的“將”是指——(廉頗),“相”是指——(藺相如),題目是“將相和”,那麼之前兩人之間因爲什麼原因不和呢?我們先來關注兩個詞語,這是戰國時期兩個官職的名稱,誰來讀一讀:上大夫、上卿,(指名讀,正音、齊讀)你們讀了課文,知道這兩個官職誰更高嗎?(上卿比上大夫級別更高,相當於宰相。) 2.課文圍繞着“將相和”講了三個小故事,下面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每個小故事中小結性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並試着找出關鍵詞概括小標題。(學生交流)(1)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用小標題概括——完璧歸趙,看老師把這個詞語寫到黑板上,(板書:完璧歸趙)“璧”其實就是一種玉器,所以是——玉字底。在這個故事裏的這塊璧可不是一塊普通的璧,它是無價之寶——和氏璧。(2)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爲上卿,職位比廉頗高。澠池是一個地名。在這段課文中還有這幾個詞語比較難讀,誰來試試——鼓瑟 侮辱 拒絕 擊缶;(指名讀,正音、齊讀)第二個故事用小標題概括——澠池之會(板書:澠池之會或澠池立功)(3)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用小標題概括——負荊請罪。理解“負”(揹着)(板書:負荊請罪)(4)這三個小故事合起來就是“將相和”。請大家把這3個小標題端端正正地寫在相應的故事旁邊,寫詞語的時候注意字與字之間的相互關照,寫整齊,寫美觀。3.這三個小故事之間有什麼聯繫呢?學生交流,師小結。(起因——發展——結果)

第二課時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1、“將”指的是誰?“相”指的是誰?2、《將相和》一課由哪三個小故事構成?二、深入閱讀,感知人物過渡:廉頗和藺相如之間有和,那在這之前就有不和,快速瀏覽課文,找到課文中直接描寫兩人不和的那段話。1、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廉頗說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他頭上了,說說廉頗是什麼樣的人?藺相如又是什麼樣的人?指導朗讀,讀出廉頗的不服氣。那藺相如是不是隻靠一張嘴就會耍嘴皮子呢?我們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我們應該怎麼學呢,誰能告訴大家用什麼方法學?(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據人物的言行,分析藺相如的性格特點。)2、討論、交流、整理:(1)語言:“我願意帶着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就沒有動兵的理由。”(機智) 行動:當滿朝文武爲難時,藺相如挺身而出。(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 (2)語言:“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機智) 行動:當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沒有誠意換璧時,就上前一步,故意指點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機智) (3)語言:“我看你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裏,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行動:捧着璧,往後退了幾步,靠着柱子站定,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3、看圖講述,訓練表達。 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發揮想象,說說藺相如智鬥秦王、完璧歸趙的故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複述故事能力。進一步瞭解藺相如是個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人。4、小結: 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着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地和秦王鬥爭,做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爲上大夫。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個故事。 6、總結、擴展 (1)總結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 (2)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3)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7、學生自主學習“澠池會見”和“負荊請罪”(1)學生按照以上學習方法,前後桌四人爲小組進行學習。(2)組織交流學習情況。(3)小練習:師:廉將軍爲什麼口口聲聲表示不服藺相如,可最後爲什麼又負荊請罪了呢?結合插圖想象,廉頗揹着精挑到藺相如門上請罪會說些什麼?藺相如又會怎麼說?運用本節課所學的描寫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言行寫生動具體,符合人物當時的心境。三、總結:最終,藺相如完璧歸趙,“完”是完好無損,那完好無損的只有和氏璧嗎?(引導學生回答)除了和氏璧,還有藺相如自己,更爲重要的還有趙國的尊嚴,藺相如憑藉自己的勇敢機智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被封爲上大夫。經過澠池會見和負荊請罪,最終促成了將相和這一家喻戶曉的大故事。本篇課文選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閱讀,去體會其中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四、作業設計1.小練筆:請用上“無價之寶,爲難,理屈,完璧歸趙”等詞語,把藺相如完璧歸趙這件事簡寫成100字左右的小故事。 2.蒐集歷史故事進行閱讀。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將相和》是一篇敘事性課文。這篇課文的三個小故事中,表現藺相如性格特點的詞句是教學重點,教學中抓住這些詞句,就能讓學生體會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國事爲重的品質,同時感性認識在特定的環境中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在教學時,我提出的問題是:藺相如和廉頗爲什麼不和?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層層展開學習。他們從故事的發展中知道這兩員大將之所以不和的最終原因是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那藺相如又是怎麼“爬到”廉頗的頭上呢?學生通過閱讀很快會找到結果:是因爲藺相如聰明機智,以國家利益爲重,幫楚王解了圍。 長文短教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摸索實踐,最終用最短的時間上好較長的課文,既完成教學任務,又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冠”,會寫11個 生字。正確讀寫“獵豹、冠軍、俯衝、浩瀚”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什麼比獵豹的速度更快。

3、瞭解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什麼比獵豹的速度更快。

難點:瞭解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課前準備:ppt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圖片,激發興趣

1、師出示奔跑中的獵豹的照片,先讓學生猜是什麼動物,它每小時的速度是多少?(生紛紛舉手回答,師:獵豹奔跑的瞬時速度可達到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時,學生譁然。)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同學們看了這個題目,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什麼比獵豹的速度更快?快多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1)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新詞和難讀的詞語;

(3)思考同學們剛提出的問題,找到關鍵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檢 查反饋,指名生讀。重點指導多音字:冠、噴;整體認讀音節:赤、置;“枚”字右邊的寫法。

三、再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默讀課文,簡要地說一說每一自然段講的是什麼內容?

2、 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讀給老師、同學聽。

3、生討論交流,指導分段,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作者按運動 速度從慢到快對比列舉了人、鴕鳥、獵豹、遊隼。

第二部分(第 5 -9自然段):作者按運動速度從慢到快對比列舉了噴氣式飛機、火箭、流星體、光,結尾指出宇宙中速度最快的東西是光。

四、熟讀課文,思考課後的題目。

五、作業設計:

練習有感情地讀文。抄寫生詞3遍。

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提前、

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啓發學生談談自己童年裏難忘的人和事,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

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讀自悟和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悟這種感

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感情朗讀,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一、談話引入。

1.談話:同學們,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難忘的,回憶童年美好的事情更

是一種享受,充滿了樂趣。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賞美麗的桂花雨。

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琦君(1918—)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畢

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中國臺灣,在司法部門工作

了26年,並任中國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定居美國。出版散文

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內有《煙愁》《細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

《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峯》《與我同車》《留予他

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

等。

3.介紹桂花:桂花,也稱木犀,木犀科。常綠小喬木,高達15m,冠卵圓形。

葉對生,硬革質,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全緣或具疏齒。花簇生葉腋或頂生聚傘

花序,黃色或白色,極香,花期中秋。核果橢圓形,藍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

產我國西南、華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變種較多,有金桂、銀桂、四季桂。

是傳統的名貴香花,城市綠化、美化的重要樹種。桂花經蜜餞後,可做各種甜食。

二、檢查預習

1.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桂花的名句。

因爲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歷代文人墨客經常用美好的詩詞歌頌它。

你們讀過哪些有關桂花的名句來跟同學交流一下好嗎?我們卻從未聽說桂花會下

雨。

2.抽名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3.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桂花雨”是什麼意思?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幫媽媽搖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來,就像下雨一樣。)

三、自讀自悟細讀悟情。

1.自讀自悟(出示思考題)。

(1)默讀2──6自然段,看看桂花給作者帶來了哪些快樂?勾出有關的詞

(2)把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給同桌聽。

2.細讀悟情(討論交流)。

重點理解句子:

(1)“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一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的香氣,桂花不僅花開時香,晾乾了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瀰漫。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裏。它的香,已掙脫了季節的束縛,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重點理解搖花時的樂趣:

(2)爲什麼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3)畫出“我”搖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

②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爲什麼說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讀體會。

1.八月桂花,十里飄香。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纔是香飄十里。可是母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爲什麼?

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着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穫桂花,體驗着饋贈桂花的快樂,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裏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麼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就涇渭分明瞭。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2.“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個“又”字說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只是這次母親的話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了作者對故鄉桂花深深的懷念。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一起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植進了他的生命,成爲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記憶。這恐怕是作者難忘家鄉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板書設計:

7、桂花雨

桂花飄香十里

搖花真像下雨

愛花賞花拾花

彷彿回到故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