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產學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5W

這次全省產學研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總結“xxx”產學研合作推動自主創新工作,安排部署“xx”和今年的技術創新任務。剛纔,會議表彰了獲得“xxx”以來全省產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獎的企業、高校、科研單位和先進集體;爲新材料深加工示範企業和新認定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進行了授牌;部分單位就加強產學研合作做了典型發言。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單位表示熱烈祝賀!希望全省各級各部門和廣大企業認真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把技術創新和產學研工作做得更好。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在全省產學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大綱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新形勢下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自主創新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的xx大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自主創新是實現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有效手段。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產學研推動自主創新能力工作,省政府成立了產學研聯合領導小組,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強產學研聯合創新促進工業調整振興的意見》、《關於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實施意見》,把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自主創新作爲建設創新型省份的重要突破口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一項根本措施,大力推進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了新提高。“xxx”期間,我省工業企業共授權專利4.8萬件,其中發明專利3889件;累計開發新技術新產品3.4萬多項,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和填補國內空白的2.7萬項,有5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46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二是創新平臺建設邁出新步伐。全省已建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15家,數量均居全國首位,建立了行業技術中心33家、重點企業技術中心147家、工業設計中心61家,65%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建立了多種形式的技術研發機構。三是產學研合作取得新成效。省政府與20家國內外重點高校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全省已有400多家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中心和中試基地,建立生產力促進中心111家、科技企業孵化器57家;連續舉辦了十九屆產學研展洽會,累計簽訂的產學研合同6000多項,促使XX多項重大高新技術成果在我省實現了轉化,爲企業解決了1100多項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四是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在企業中培育了42個“泰山學者”崗位和8個山東省優秀創新團隊,建立了5個“校企合作人才定向培養示範基地”。產學研合作和技術創新對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應對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我省企業緊緊依靠技術創新,大力開展產學研合作,優化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積極開發適應市場需求、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新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了新的發展空間,提高了市場佔有率,在逆境中得到了新發展。實踐再一次證明,只有那些重視產學研合作推動自主創新的企業,才能在危機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在危機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省產學研合作推動自主創新還存在不少差距和問題,一是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較弱。簡單引進依然是許多企業創新的主要形式,原始創新技術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較少;二是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高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化率總體上達不到25%,很多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創新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爲現實生產力;三是高層次科技人才缺乏。全省擁有院士37人,低於江蘇、廣東、北京和上海;全省每萬人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僅爲38.6人,分別是浙江、江蘇分別是1/3和1/2。

當前,我省工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重要時期,工業調整振興進入最後的衝刺期,轉方式、調結構到了關鍵的攻堅期,“xx”剛剛開局、起步,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自主創新對於全面完成工業調整振興目標任務,加快推進轉方式、調結構,實現“xx”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各部門和廣大企業、高校科研單位一定要深刻認識當前做好產學研合作推動自主創新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

首先,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自主創新,是促進轉方式、調結構的必然要求。黨的xx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將科學發展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爲新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題、主線,並要求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省委九屆十次會議在全面部署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工作時,也明確提出要強化技術創新重要舉措,深化產學研合作創新,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爲轉方式、調結構提供技術支撐。這是黨中央和省委在新形勢下對產學研合作推動自主創新提出的新要求。我們只有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提高創新效率和效益,着力攻克制約企業和行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性技術難題,才能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全面推進產業升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工業調整振興。

第二,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自主創新,是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當前,我們正處在從工業化爲主導向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邁進的轉變時期,技術創新、特別是信息技術創新已成爲促進傳統產業高速發展的重要支撐。XX年,我省就出臺了《關於大力發展信息化產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意見》(魯政發〔XX〕85號),提出以技術創新爲動力,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件業和信息服務業,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實現工業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就必須大力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自主創新,努力突破制約我省發展的關鍵信息技術瓶頸,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壯大支柱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第三,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自主創新,是實現工業“雙輪驅動”的迫切需要。實施工業發展“雙輪驅動”,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是我省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內涵,根據時代要求和山東實際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切實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實現山東工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加快推進“雙輪驅動”,必須緊緊依靠技術創新和產學研合作創新,增強產業發展後勁,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要以優化結構、提高技術含量和加工深度、增強配套能力、拉長產業鏈條爲重點,加強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做強做大裝備製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產業,改造提升消費品製造業,鞏固擴大傳統產業優勢;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中,要圍繞“四新一海”重點領域以及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着力在覈心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紮實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爲先導性、支柱性產業。

各級各部門和廣大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一定要統一思想認識,把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自主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思想認識到位,工作部署到位,措施落實到位,使其成爲各級政府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實現工業“雙輪驅動”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爲保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爲全省經濟文化強省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理清思路,明確任務,努力推動技術創新實現新突破

“xx”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攻堅時期,也是我省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的重要時期。全省技術創新總的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中央、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戰略部署,把技術創新和產學研合作創新作爲轉方式、調結構,加快工業調整振興的核心和關鍵,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爲目標,全面加強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引領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爲促進我省工業高端高質高效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今年是“xx”開局之年,也是建黨90週年,做好今年的技術創新工作,對於鞏固和擴大“xxx”技術創新工作成果,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步伐,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大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技術創新工作重點圍繞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大力實施技術創新“五個一工程”,即攻克一批共性關鍵技術,打造一批高水平技術創新平臺,培育一批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建設一批高層次人才隊伍,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和標準,提高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使我省工業技術創新整體水平躍居全國前列。

(一)攻克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圍繞制約我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引領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重點突出工信部確定的節能環保、原材料工業、裝備製造業、消費品工業、電子工業等8個重點產業領域需要着力解決的162項關鍵共性技術,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集中力量,整合資源,重點攻關,攻克制約行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100項,完成重大技術創新成果轉化項目100項。

(二)打造一批高水平技術創新平臺。高起點推進企業技術中心、行業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建設,以重點骨幹企業爲依託,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建立面向市場、服務產業、開放運行的以各類技術創新平臺爲核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着力提升企業、行業和區域技術創新能力,新培育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0家,全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總量超過700家;新培育認定行業技術中心5家,工業設計中心30家,工業設計示範基地10個,重點培育的企業技術中心科技經費支出佔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以上。

(三)培育一批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圍繞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凝練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新項目,突出抓好發展基礎好、產業鏈條長、技術水平高、帶動力強的自主創新項目,培植工業發展新的增長點,組織實施省級以上企業技術創新項目2500項,其中50%以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或國際先進水平。

(四)建設一批高層次人才隊伍。實行高層次人才無障礙引進等政策,以各類技術創新平臺和項目爲載體,實施“萬人計劃”、“泰山學者”和“創新團隊”等一系列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凝聚工程,重點引進一批省外和海外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儘快形成推動山東工業發展的人才高地。加強人才培養和培訓,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方向和專業設置,加強企業在職人員的培訓力度,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共建,促進創新型、應用型、複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引導企業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完善的人才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實行股權、期權、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促進各類人才向企業集聚。

(五)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和標準。全面加強工業產品和生產性服務業質量管理,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大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代表山東工業水平的自主品牌,推進工業產品標準建設,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化工作模式,推進名牌產品的培育,制定工業產品標準80項,促進我省工業產品的質量、安全、節能、環保等特性逐步達到國際先進標準水平。

三、加強領導,密切合作,形成推進技術創新的強大合力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把技術創新作爲轉方式、調結構的中心環節,作爲加快工業發展的一項長期任務,擺上重要工作議程,創造條件,積極推進,務求取得更大成效。要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協調工作機制,爭取更多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參與和支持,形成共同推動技術創新的合力。要加強分類指導,鼓勵創新發展,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上下聯動的發展格局,推動技術創新統籌協調發展。

(二)推進商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是以實現價值最大化爲目標,整合企業運行的內外要素,形成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在現代市場條件下,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等同樣重要,特別是製造業、服務業加速融合推動生產體系重構,甚至成爲新經濟的顯著特點。作爲政府部門,要樹立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統籌推進的觀念,高度重視商業模式創新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巨大作用,當前要力爭在幾個方面儘快實現突破:電子信息產業,推進硬件、軟件和製造業服務融爲一體,全面提升產業發展層次;節能環保產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現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業模式,實現節能與產業發展雙贏;新材料產業,加快新材料生產企業與應用深加工企業的緊密合作,完善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套銜接,推動新材料產業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在校企共建研發中心、企業在海外設立信息中心以及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方面,也要積極探索商業模式創新。

(三)加強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科技成果應用和產業化是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最終目的,是政產學研用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經過多年探索,我們在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的問題上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總體看發展不平衡,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科研導向與市場需求沒有有效對接,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機制不順、渠道不暢,難以形成產業鏈和創新規模。下一步要積極探索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有效途徑,加強五個環節的相互銜接、滲透、支持。政府要發揮頂層設計、科學佈局和統籌協調的主導作用,把政產學研用幾個環節有機銜接,使成果向產品和產業擴展;高校科研單位要切實提高科研選題的針對性和應用性,面向市場、面向企業,多出科技含量高、市場需求大、產業化前景廣闊的科技成果;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進一步凝練需求、主導創新、加大投入、開拓市場、提升能力,把創新體現在各項工作中,變成每個企業的自覺行動。全省所有產值過億元以上企業都要與一個以上大學、科研單位合作,構建更有活力的成果轉化鏈條;要以落實各項自主創新政策爲引導,使經濟政策與科技政策相互銜接,加快完善產業創新政策體系,促進經濟發展主動依靠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更加貼近經濟發展。

(四)強化監督考覈。從今年開始,省經信委每年將對全省17市技術創新能力進行考覈,爲此專門制定了《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評價考覈指標體系》和《考覈辦法》(討論稿),這次會上發給大家進行討論,待進一步修改完善後,正式頒佈實施。這次考覈的目的是引導各級各部門建立科學的政績觀,提高領導幹部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積極性,同時,通過考覈可以準確評價、監測各市技術創新活動和創新水平,爲推動技術創新工作創新決策提供基本依據。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採取切實措施做好抓好技術創新工作,爭取在考覈中取得好成績。這次會上還印發了全省17市XX年各項技術創新能力基本情況,其中包括專利、技術創新項目、科技投入比例、科技成果獎勵、人才隊伍建設等多項涉及技術創新能力的指標,希望各市通過這些數據查找差距,採取有力措施把本市的技術創新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五)優化發展環境。研究制定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定期發佈技術創新項目指南和技術導向目錄,做好現有技術創新政策的宣傳和落實工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構建符合企業特點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推進中介服務機構建設,作爲政府管理和服務職能的延伸,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爲企業提供政策指導、項目管理、技術評估、資金支持、法律諮詢等方面的有效服務。加強輿論宣傳,營造全社會關注技術創新、支持技術創新、參與技術創新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加快技術創新任務艱鉅,意義重大。希望大家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認清形勢,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努力推動技術創新再上新水平,爲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推動工業調整振興,建設經濟文化強省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