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節有哪些節日習俗比較風雅有趣的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3W

過年是中國人的一件大事,每到過年就會有些講究,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解答古代春節有哪些節日習俗比較風雅有趣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代春節有哪些節日習俗比較風雅有趣的

古代春節有哪些風雅的習俗

1. 穿青衣迎春

立春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春旛,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

——《後漢書禮儀志》

古人相信春季萬物生髮,天地翠色,故屬性上對應的顏色是「青」(青綠)。統治階級爲表示自己與「天」的關聯性,所以也把穿青色衣服視作儀式之一。

同理,立夏紅色(朱),立秋白色,立冬黑色。

同理,春季對應的方位是「東」。所以天子和文武百官要前往東門之外迎春。

2. 飲梅花酒/椒柏酒

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董勳雲: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採花以貢樽。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

——《荊楚歲時記》

梅花酒,元日服之卻老。

——《四民月令》

椒柏酒即以花椒、柏枝所制之酒。是的你沒看錯,古時候很流行喝花椒相關飲料。如《楚辭》亦有「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由此衍生而來又有「屠蘇酒」,配料更多些。

梅花酒不確定。立春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梅花尚未開放,應是上一年採摘梅花釀製而成。類似的食譜《山家清供》裏有,不詳述。

3. 食七菜粥

正月七日爲人日。以七種菜爲羹。

——《荊楚歲時記》

中國上古時代的傳說裏也有類似《聖經》中創世紀的情節,如「正月一日爲雞,二日爲狗,三日爲豬,四日爲羊,五日爲牛,六日爲馬,七日爲人」。七菜粥即取七種早春新鮮蔬菜做粥/羹,取迎新去晦之意。

七菜粥如今在日本更爲流行,曰「七草」。國內倒是式微了。

4. 食春盤/咬春

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

——《四時寶鏡》

東晉李鄂立春日,命以蘆菔、芹芽為菜盤,相餽貺。

——《摭遺》(沒查到這本書)

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

——《齊人月令》

新春日獻辛盤。雖士庶之家,亦必割雞豚,炊麪餅,而雜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蔥,沖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紅蘿蔔,名曰咬春。

——《帝京歲時紀勝》

古人認爲春日的氣息是向外發散的——經過冬季蟄伏後,草木蓬勃生長,氣溫回升。所以流行趨勢是食用有「辛味」的東西(如前面提到的椒柏酒),新生的野菜(如七菜),「春盤」「咬春」也是由此發展而來。

一般是韭菜、蔥、水芹、蘿蔔之類新生的鮮嫩蔬菜,有清新口感的。攤在盤子裏,是「春盤」;捲成春捲、春餅之類吃,就是「咬春」。

5. 剪綵綢爲燕子,做頭飾迎春

立春之日,悉剪綵爲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荊楚歲時記》

綵即五色綢之意。

燕子被認爲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鳥兒之一,七十二候裏也有「春分,玄鳥至」的說法。彩燕迎春,大概就是想要像它們一樣輕巧地迎接新春天吧;)

6. 御風

列子御風常以立春歸於八荒,是風至則草木發生。

——《要覽》

立春日,取弘農宜陽金門山竹為管,河內葭草為灰,以候陽氣。

——《玉泉記》

「御風」的正式含義是駕馭着風,乘風而行,我這裏姑且把它理解爲「人對春日氣息的關注和實驗」~~~

古人相信四季的「氣」有所不同,春日的「氣」是「陽氣」,輕清上升,所以如果在竹管內放入一些草木灰,即使沒有人動,春氣也會帶動飛灰,甚至發出聲音。古時稱之爲「葭管」。

但有的時候「葭管飛灰」也被認爲是屬於冬至的——冬至一陽生,已經有陽氣了。

7. 簪花、採花、賜花

立春日,自郎官御史以上皆賜春旛勝,入賀訖,戴歸私第。又士大夫家翦綵為春旛,或綴於花枝之下,或翦為春蝶、春錢、春勝以為戲,東坡立春日,亦簪旛勝過子由,諸子姪笑指雲,伯伯老人亦簪花勝耶。

——《東京夢華錄》

正月八日立春,內出綵花賜近臣。

——《景龍文館記》

紹聖二年上元,幸集禧觀,出宮花賜從駕臣僚各數十枝,時人榮之。

——《聞見近錄 》

立春在公曆2月4日前後,春節也是2月。這時候盛開的鮮花並不多,所以這一習俗最初只有貴族/統治階級才能享受。民間多是把彩紙、金箔做成花朵的樣子,插戴。

唐宋以降,人們開始熟練調配鮮花的開放時間,這時候就有更多的花可供選擇了。

8. 剪綵紙、金箔爲人

翦綵為人,或縷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花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荊楚歲時記》

這個做法好像是爲了祈願,希望自己的形貌精神都煥然一新的樣子。

9. 放燈、觀燈

初八日傳爲諸星下界,燃燈爲祭。燈數以百有八盞爲率,有四十九盞者,有按玉匣記本命星燈之數者。

——《帝京歲時紀勝》

一般認爲從立春後到上元節(即元宵節,正月十五),都要以彩燈裝飾屋宇。初八開始就是賞燈的高潮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什麼的就不用多說了吧:)

春節有哪些習俗不能忘

除夕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爲“饋歲”;酒食相邀,稱爲“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爲“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七年級

很多人認爲,正月七年級忌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着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七年級不出掃帚,不倒垃圾。

八年級

年八年級,出嫁的女兒回孃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八年級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九年級

大年九年級又稱赤狗日,與“赤口”(一意爲“禁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

有的地方會張貼所謂“赤口”,赤口一般是用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貼在前門和後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七年級八年級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九年級才一起清理倒掉。

初四

傳說正月初四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裏,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着這一年裏,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就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竈神回民間的日子。

初五

中國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七年級,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爲財神賀辰。

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

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以前,鞭炮從裏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

初六

在古時正月初六也是大小商家“開市”的日子,門板要貼上“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大紅對聯,以示吉利。

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過年關於垃圾的說法真的蠻多的——這叫“送窮鬼”,如今不少飯店也會選擇在這天正式開業。

初七

中國民間傳說女媧初創世,造世上生靈萬物,第一日造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古代在這一天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爲花、剪綵爲人,或鏤金箔爲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

每至人日,皇帝賜羣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羣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俗稱“人日子”。

諸多習俗講究雖然看上去有些繁瑣,但是其中多是人們對新年的祈福和預祝,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出入平安,避免各種不幸的災難,而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