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7W

學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1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提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由於當時社會的腐敗他的策略不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攻擊排擠最終逐出都城,流落漢北。屈原生性耿直,不願委曲求全,看破紅塵,跳進了汨羅河以死捍衛正義。當地的漁夫明白此事後十分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河餵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首。之後,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包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逐漸構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人們吃糉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我們全家人都十分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所以,我們家每年都很重視端午節,必須要包糉子以此紀念屈原。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通用5篇)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糉子,賽龍舟。糉子分兩種形狀:一種是牛頭糉,一種是尖尾糉。媽媽是我們家包糉子的能手。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葉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葉子放在溫水裏泡一泡,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完後伴在一齊。等蘆葦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粒棗,之後在裏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間再夾幾片棗肉,包好後再將草繩捆綁好大功告成了。媽媽包的糉子又大又結實,像一個個包袱,又像一個個秤砣。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三十分鐘後,再泡在湯水裏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能夠吃了!媽媽包的糉子香味撲鼻,讓我直流口水,有時一口氣竟能吃上好幾個然後腆着大肚子那憨態惹人笑。

過端午節除了吃糉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握着船槳動作協調、齊心協力地奮力向前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落,使水手們更加鼓足了幹勁,勇往直前……每年賽龍舟的場面都十分壯觀。

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不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並且傳承着中國的傳統文化。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天一大早,奶奶和媽媽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們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裝進去,再放進去蜜棗、花生,用糉葉把它們整個包好,最終拿來一條繩子把它捆綁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完成了。糉子煮好後,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齊,開開心心地吃起了糉子,媽媽還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楚國時,有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奏摺呈給皇帝,可是昏庸的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景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汨羅河。他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們,人們紛紛趕來用葦子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裏面裝上糯米,包成一個個糉子,丟進河裏餵魚兒,期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爲了世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爲端午節,以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了端午節的來歷,我不禁流下了晶瑩的淚……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很有意義,因爲我不僅僅吃到了糉子,還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奶奶。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

我也想親手嘗試一下包糉子的樂趣,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早上當我趕到奶奶家的時候,奶奶已經準備好包糉葉的東西,有糉葉、有糯米、餡料、還有一些扎糉子的線。糯米雪白雪白的,像白雪一般。我學着奶奶的樣貌,拿起幾片糉葉把它們按順序排好,再把這些葉子折成一個蛋筒型。我放了許多糯米,這時奶奶說:“你放的太多了,蜜棗往哪裏放呢?”我連忙倒回一些米,然後選了一顆圓圓的、晶瑩透亮的蜜棗放了進去。奶奶又說:“你還能夠放一些紅豆呀。”我一想,這可是最好吃的紅豆蜜棗糉呀。我連忙放了很多紅豆進去,然後開始包糉子了,可是這時我才發現,我放的米和紅豆太多了,根本包不起來,灑了很多。我都有點灰心喪氣了,這時奶奶安慰我說:“不要放棄,倒掉一些米和紅豆,再試試你就會成功。”在奶奶的幫組下,我的第一個糉子最終包好了。我再接再厲,又接二連三的包了幾個糉子。雖然,這些糉子不像奶奶的包的那麼精美,可是我心裏還是很喜歡。你瞧,有的像肥肥的小豬,有的像瘦瘦的猴子,有的像圓鼓鼓的青蛙,大小不一,簡直就是一個動物糉子展覽嘛。

糉子包好了,有紅豆蜜棗糉、有豆沙糉、有蛋黃糉、還有豬肉糉。奶奶把它們放入鍋中煮。不一會兒,清香、誘人的糉子香味從鍋裏飄出來,我不停地咽口水,心裏想:糉子煮好以後,我是先吃那個小肥豬?還是那個小瘦猴呢?我想來想去決定還是先不吃了。我要把我的勞動成果送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吃,讓他們體會一下我的孝心。雖然,糉子不好看,可是他們必須會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景。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異常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最終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能夠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我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冒着細細的雨絲去姥姥家過節。

來到姥姥家門口看到門前插着一些翠綠的植物,我的心裏冒出一個大問號,這是什麼?爲什麼要掛在大門口?我忙問姥姥,姥姥笑吟吟的說:“這是艾蒿,在端午節天亮前插在門窗上可以驅蚊殺菌,還可以辟邪驅鬼。”接着,姥姥給我和妹妹系五彩線,戴香包,她說;‘小孩子帶上這兩樣東西可以避開蛇蠍毒蟲的傷害,保平安。過了一會兒,姥姥開始準備包糉子的材料。她先把洗乾淨的糉葉放進鍋裏煮十多分鐘,這樣可以除去葉子的青氣,增加葉子的柔韌度,在包糉子的時候纔不會破。然後把糯米淘洗乾淨浸泡五六個小時。一切準備完畢後,開始包糉子了。姥姥把兩片糉葉稍作重疊放在左手中,用右手撈出適量的糯米均勻的攤在糉葉中央,再放上蜜棗和花生,兩食指向中間護攏糯米,卷至半圓柱型,兩邊葉子向中間摺疊在卷,用線纏緊,一個圓嘟嘟的糉子就包好了。等到所有的糉子包好後放進鍋中,煮上兩個小時,把火關小,用文火再煮兩個小時,再把火關住燜上兩個小時就可以吃了。

吃着香甜的糉子,姥姥又給我們講起端午節的來歷,原來是爲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一種傳統方式。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他爲人正直,憂國憂民,一心致力於國家的變法圖強,但是卻屢屢遭受小人的讒言攻擊和迫害,再加上楚懷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滿懷忠君愛民熱情的屈原最終在悲憤絕望中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投江後,老百姓爲了防止魚蝦啄食他的屍體,駕着龍舟把糉子扔下江趕走魚蝦。從此以後每到端午節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等習俗。我一邊吃着糉子,一邊聽姥姥講故事,感覺到生活是多麼美好啊!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4

端午節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們兒童開心的節日,因爲可以放三天假,可以盡情玩耍。快要考試了,正好可以好好放鬆放鬆。

這個端午節我決定和我姑姑、表妹一起去表妹奶奶家玩。姑姑約定一起第二天早上5點半在聖埠停車場集合。

早上五點一刻多,我睜開眼睛,下牀去刷牙洗臉,看見爸爸躺在沙發上,正準備等我收拾好,走呢!我連忙刷完牙洗臉。穿好衣服,叫爸爸送我去聖埠停車場去。姑姑早在停車場,等我了。

姑姑開着小車帶我們去表妹奶奶家。一路上,我們四處觀看風景,到處花花草草,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

過了快兩個小時,我們終於到達表妹奶奶家。我們四處張望,到處都是新奇,我們開心極了。一起聊天,姑姑說:“我們去摘毛豆,摘蔬菜。”“好。”我們異口同聲,我們每人拿着一個籃子,我們來到菜園,我們嫌太多了。沒去,再上面草坪等她們,我們看到草坪上有一隻白白的流浪狗,我們走過去,小心翼翼地撫摸它。我們漸漸不怕了,我們看它好像餓了。我表妹彎腰下去摘了3個毛豆給它吃,一下全吃完了。我們問姑姑拿不能養。姑姑說:“可以放鄉下養。”“耶,太棒了!”我們開心地叫道。我們看見旁邊有一個老奶奶在池塘邊洗衣,她說:“這裏有魚。”我們求她幫我抓一些……

吃完午飯,我們便坐車回去了。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5

今日是端午節,我親愛的老媽有事,所以把我“託”到了王別格家。

我剛一衝進門,就看到了王別格和嶽阿姨在餐桌上忙活。王別格一見我來了,就讓我一塊兒包糉子。怎樣辦?我可是個包糉子的“大菜鳥”啊!叫我吃糉子還行,叫我包糉子還不如讓我去毀糉子呢!我當時那個汗那。我直愣愣的站在那裏。“快點過來!”王別格又朝我喊道。我被逼無奈只好硬着頭皮走了上去,說:“呃,這個嘛,我不會。”王別格不以爲然的說:“我也不會嘛,我第一次包糉子的時候還把糉子包成了沙漏,一鬆手,米”嘩嘩“的往下流”。我只好拿起一片竹葉跟她學了起來。“首先,把竹葉對摺,再折一個小角。”,王別格向我演示完就來檢查我折的怎樣樣。“哎呀。這是吃的,你不要把她當成卡紙折啊!”王別格對我說。我無可奈何,只好重新折了一次。“嗯,這次還不錯”聽到了她說的話,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看樣貌,她不會再叫我重新再折一遍了。“之後把糉葉打開,握住下頭”王別格一看,說:“做的還不錯,此刻要放餡兒了。先放一勺米,再放一勺豆,然後再放一勺米,然後再放半個棗,最終放一勺米。”王別格說的太快了,我有暈,於是對她說:“你直接告訴我要幾勺米、幾勺豆、幾勺棗就能夠了,我自我搭配。”嶽阿姨說:“其實這個能夠根據自我的口味來搭配。”我曰:“那我就光加米,不加豆,也不加棗

。”王別格說:“不行,就你喜歡那種口餡,別人都不喜歡。誰明白你你包的糉子是哪個呢?”我立刻反駁道:“做個記號不就得了?”由於往下我不能做了,所以那個半成品被送到了嶽阿姨那裏,叫她幫忙“整整容”,再“縫好皮膚”。

該煮糉子了。阿姨先把糉子倒進“盆地”(小鍋)裏,又把一盆水倒進“盆地”裏,讓水沒過糉子,使所有的糉子“溺水”,無一倖免(當然不能有幸免的了,不然,怎樣吃呀)。然後,煮上兩個小時,再悶上半個小時,糉子就煮好了。

王別格一聽說糉子煮好了,便飛也似的跑向餐桌。嶽阿姨剛把糉子端上來,她便迫不及待地把一個糉子撥開,把糉子用筷子一分爲二,小口小口的品嚐完了,對糉子讚不絕口。我被她所逼,原本想“付出無回報”的,但被她硬塞進了大半個糉子。噎的我直翻白眼,不得不以跑步的方式來緩解我那可憐腸胃的壓力。

這可真是個有喜也有憂的端午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