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就業全追蹤:哪類海歸受青睞?(1)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2W
海歸就業全追蹤:哪類海歸受青睞?(1)
與別的招聘會相比,北京留學人員招聘會雖然招聘單位和應聘者都少了,但“含金量”卻極高。圖爲第六屆科博會“北京留學人員招聘會”現場。(北京娛樂信報/王成攝)

出去時千挑萬選,回國後千差萬別。“海歸”們抱怨缺少慧眼的伯樂,殊不知用人者看他們時已經掠去了那道曾經十分耀眼的光環。那麼,如今的用人單位最青睞哪一類“海歸”呢?這些“海歸”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嗎?哪一類的海歸最好就業?

從澳大利亞學習工程管理回國的小張,剛回國時給自己訂了找工作的“三不”政策:非跨國大企業不去;年薪低於10萬元不去;工作地非大城市不去。可經過幾次面試之後,才發現“海歸”也不那麼吃香了。4個多月共參加了23次面試,依舊沒有結果。

最近的一次面試是一家美資公司辦事處在招人,消息剛在網上登出他就去了。哪知道一到那兒才發現他還不算早的,辦公室裏已經有幾十個人在排隊了。經過幾輪考覈之後,只剩下9個人,其中有3個和他一樣都是“海歸”。由於有了以前的經驗,當時他的待遇要求還沒敢叫太高,只開了4000元每個月,可最後用人單位還是挑中了一個本科生,說是他有相關工作經驗。最終,有學歷沒有經驗的他只能再一次落選。他真得很迷茫:現在企業到底想用什麼樣的人才?自己的“海歸”身份難道真的難有吸引力了?

三類“海歸”:身份一樣待遇不同

近年來愈演愈烈的海歸潮導致海歸回國就業形勢驟緊,曾有一家調查公司的統計數字表示:累計有57.5%的“海歸”在歸國6個月左右找到工作;選擇的單位大多數是外企和民營企業;37.6%爲中層管理人員,41.6%在專業工作層;供職最多的機構爲外資企業,達32.7%;其次爲民營企業、高校與科研機構和國企;供職的首選城市是上海,北京居第二。“海歸”變成“海帶”名列榜首的原因是薪酬要求過高和個人能力問題。如果按企業的實際需求細分,“海歸”就業是有很大區別的。

隨着留學回國人數的增多,就業在很多人眼中就成了一件很難的事。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回國處程家財處長據該中心掌握的材料分析說:籠統來看,很難說留學哪個國家的人受歡迎,或者是哪個專業的人受歡迎。如熱點國家留學去的人多,回來的人就多,但這並不代表熱點國家的留學生就業無憂,還需要很多因素來考慮。首先,要看所學習的專業是不是國內急需;第二是看學習和工作的背景情況。如在什麼大學學習、有沒有工作經歷等,由本人的整體狀況決定受不受歡迎。幾年來,留學生回國就業的情況可以簡單地分爲三個層次:三者背景不同也造成回國後的待遇差別很大。

一、既有國外文憑又有跨國公司工作背景的“海歸”。他們曾經在國外留學多年,有着資深的教育背景,同時具有若干年國外工作的經驗,這部分人員相對較少。但他們往往具有極強的專業能力和良好的知識結構,以及擁有豐富的國外人際資源網絡,其回國的目的往往是開創自己的事業。有的是自主創業,有的是要在學科領域有所建樹,領導一個實驗室,或建立一個梯隊等。這類“海歸”不僅是國內急需的人才,更是國內外企業爭奪的對象。

二、在國內已經有不錯的工作經歷而出國深造的海歸。一些職場中人士爲了繼續深造,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出國去充電,獲得碩士以上學位。或留學後在國外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的留學人員。這部分人是就業市場上極具競爭力的人羣,也是國內企事業單位中高級主管職位青睞的對象,在就業市場上極具競爭力。

三、學成回國、與應屆畢業生等值的海歸。高中或大學畢業後直接出去留學,獲得學士或碩士學位,畢業後就回國的留學人員。他們缺乏工作經驗,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與應屆畢業生相類似。這類學生在語言及跨文化背景的知識結構上有一定的優勢,對於需要拓展國際業務的用人單位來說,這類人員有其用武之地。

獵頭的反饋:美國“海歸”最受歡迎,年薪高達百萬元

“海歸”本身是帶着一個小光環,但有這個光環只是虛的東西。有沒有能勝任工作的能力纔是更重要的。很多企業更看重實際能力。從獵頭的眼光來看,似乎都比較喜歡獵有一定身價的“海歸”:如有國外正規院校的文憑,又在國外工作了兩三年以上,個人性格成熟、穩重,中西方文化都比較精通,或者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比較精通。獵頭的偏好同時也準確地反映出了企業的真實態度。

北京賽思獵頭公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