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3W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1

5以內的加減法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要求掌握了10的分與合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是後面學習加減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基礎,部分孩子都讀過幼兒園,大部分孩子對這部分內容掌握得較好。因此,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繫,在具體的情景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這一內容上來,具體如下: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通用15篇)

1、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無處不在:

課堂上,我儘量列舉學生身邊的事情創設情景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非常感興趣,如教學5以內的加法時,首先出示小雞的場景圖,引導學生獨立觀察,同桌交流討論,交流認識到:把原來的3只和又來2只合起來共有5只。在老師小結的同時,學生用手勢表示進一步體會加法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其次,在學生讀算式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理解“要把兩部分合起來”需要用加法來計算,這樣即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又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加法的認識,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決問題。

2、實踐運用,鞏固對加法的認識。

首先,出示“想想做做”實物圖,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所獲得的信息後列出加法算式;在此基礎上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學生邊畫圖形邊計算,一方面繼續鞏固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

其次,深化練習,在擺脫具體圖形後學生直接應用合起來的思想計算第3題,在交流中,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算法,同時通過練習,規範學生的書寫格式,給人以數學美的欣賞。

再次,實踐應用,出示第4題的主題圖,在學生自由表達題意的前提上獨立完成,全班交流中培養學生完整表達的能力;另外,還通過計算後投信件的遊戲,不僅幫助學生熟練計算5以內的加法,而且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享受數學成功的快樂與價值。

總之,教學中,我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爲學生提供了數學交流的機會,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由於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解題策略,他們會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會對解決數學問題有深切的體驗,從而取得學習數學的經驗,這些運算方法都是學生根據自己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的結果,每一個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個創新的意識,從而有效地進行了發散思維的訓練。

[本文出處:勵志天下 分享勵志人生經歷]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2

今年我又留級了,重新回到了教五年級。第一週過得很快,很充實,每一天都是打武術那樣----無停手。轉眼間,學生基本學完小數乘法了,回頭反思總結如下:

在以往的實際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明白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爲什麼要這麼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以往教這部分知識時學生會出現以下問題,學生直接寫得數,有些計算三位小數乘一位小數在列豎式算第一步就點小數點了,學生列豎式計算不用尺子劃線,,算出積後,劃去了0再數因數共有幾位小數,點上小數點,也有大多數學生列豎式時,受小數加、減法的影響,居然對齊了小數點,而不是因數的末位對齊,有部分不懂數數位,很多學生算5.23×50時,不懂得處理50中的0,乾脆忽略了,錯漏百出。

本以爲小數乘法只需要看成整數乘法的計算,然後處理好小數點就行了,其實真正操作起來,並不那麼容易,千萬不能忽視,今年我是這樣處理的: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教材安排了複習積變化的規律,透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教學小數乘整數時,我抓好了以下幾點: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複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

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好處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口算。

教材中沒有安排小數乘整數的口算,而實際在口算中由於數目比較小,計算結果能夠比較快速的反饋,易於檢驗學生計算的正確與否,同時能夠幫忙學生理清計算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思路,所以在計算中我增加了小數乘整數的口算練習,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用小數乘整數的好處檢驗方法的正確性,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計算小數乘整數能夠看成整數的計算。

3、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應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爲什麼這麼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爲什麼不對齊了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後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4、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爲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決定小數的位數,在決定小數的位數後選取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在課的結尾還安排了頭腦風暴,填寫×=4.8,讓學生體會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係。

到教小數乘小數時,學生就容易多了,實行了知識的遷移,我收集了歷屆的一些學生的錯豎式,全部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當醫生先在小組內討論,再彙報。在週五我就進行了小測,發現學生學習的效果好多了,但一部分學生因爲整數乘法還但是關,影響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有待下週進行查漏補缺。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3

四則運算是貫穿於國小數學教學全部過程。其資料佔國小教學知識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潛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回頭看以住教學“四則運算”,一般是直奔主題,告訴學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讓學生進行模仿,機械訓練,使學生到達計算的準確、熟練。但練習中忘記運算順序的狀況常會出現。單純的機械訓練,學生只會覺得數學枯燥無趣,感受不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教學例3中,我嘗試給學生帶給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創造的過程,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和小括號的好處。在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自主的,學生的選取是開放的,學生的表述也是多樣的。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這節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在於:

1。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帶給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構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又用什麼方法計算?最後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使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當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後,還要追問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據及表示的實際好處,促進學生正確地概括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給予學生髮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

在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光和空間,放心地讓學生去想、去做。讓學生有進行深入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使每個人的思維潛力都得到發展。當然,由於知識經驗的不足,有些學生會得出錯誤的答案,但這些“錯誤答案”閃爍着學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學生們最樸實的思想、經驗最真實的暴露,是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出學生建構知識時的障礙。我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做完後互相講解,找出錯誤加以改正。應對錯誤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獲得新的啓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識體系。

3.幫忙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本單元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其中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又是重點和難點之一。教學時,我注重加強數量關係的分析,在敘述解題思路時,引導學生透過數看到量,用量的關係來描述解題思路,說清道理在計算。可能開始時學生不習慣,但要逐步培養這種分析方法,解決問題就不會再成爲難關了。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

1。在設計教案時沒有把整節課聯繫起來,過渡比較生硬。

2。學生髮言不用心。

3。時光安排不夠合理。

4。沒有設計減法題,便直接出現法則,顯得很牽強。

5。對學生的預設不夠,缺乏靈活的應變潛力。

改善措施:

1。在教學中創設一個情境,把複習和新授自然地聯繫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使用激勵性語言,和多種途徑讓全體學生髮言。

3。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設,做好靈活處理的準備。

4。把握好各環節的時光,每節課後做好反思,不斷改善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驗。

5。和其他教師多學習,逐步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

6。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幫忙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同時提高計算效率。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4

一.博採衆長,有效反思

在學校,向學生學習,向同組教師和老前輩學習。學生學習愉快或困惑,是我們反思的最基本源泉,爲什麼學生學習會愉快、輕鬆或困難,怎樣使學生學習更輕鬆愉快,怎樣使學習解除困難,我該怎麼做,可通過問卷或談心讓學生說說心裏話。 同學校向老前輩學習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通過聽老教師的課或請老教師聽課評課,與他們一起討論,可以讓你增加教學的經驗,提高教學理論修養。在不斷的聽、評與反思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走出校外多參加教研室組織的公開課、示範課、優質課,同樣能從別人的上課和評課中增加自己的反思力。

課餘,系統的理論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將實踐中的問題與理論結合起來,把特殊的問題歸納到一般化,問題和經驗經過提升和拓展,再到實踐中去檢驗,才能不斷提高反思的有效性。如寫文章和搞課題研究其實也是一種很好反思行爲。

二.記教學失敗之處

大的方面看,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媒體運用是否收到成效;重點、難點是否突破,學生的思維是否打開;小的方面看,語言是否生動,情感是否充足,板書是否合理等。記得有一次上洋流這一課,課前化了很多時間製作了一個authorware課件,每頁背景很鮮豔,有海水運動音樂,整個課件設計爲直線型,一直往下講。雖然有洋流運動的境頭,可整節課讓人感覺很死板,沒有板書設計,交互不強,鮮豔的背景使學生分心。效果還不如沒用課件,這節課使我在以後的課件製作時,考慮到實效性,考慮究竟需不需要課件,什麼樣的課才適合用課件,到底是整個課件好,還是用積件好。記得剛走上講臺時,舉例沒貼近學生生活,沒有典型性,問得不多,老是自己講,問問題也沒有注意情境和層次,教學效果不好。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5

整個教學是成功的,具體表現在: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在主動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對“÷2”的算法有了具體的認識,並且分析思考出分數除以整數的一般性計算法則。

(1)、學習內容來自於生活。

這節課中,選擇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紅毛線,用它作爲研究問題的着眼點,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和思考,創設了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

(2)、解題方法來自於學生。

面對新知識的學習,不是教師去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學習空間,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學生的方法是多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經歷、去交流,對“÷2”的研究確實很到位,想出了畫圖的方法和計算的方法,而且計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從研究的結果看,說明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慾,有去經歷學習過程、探索過程的強烈熱情,這是學生個體的需要,也是張揚學生個性的過程。這一過程恰恰體現了學生們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意識。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6

1。根據新課程概念:“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的設計遵循了這一理念,注意通過摺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在操作中進行自主探索和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從而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線的性質。並獲得用摺紙這樣的操作發現法探究圖形性質的活動經驗。

2。在本節課的教材內容處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它是滿足所有七年級學生最基本的知識內容,又注意了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本節課突出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即對原有例題作了補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饋練習活動,讓學生在議練活動中學會運用角平平分線性質解決問題,同時還進行了思維拓展,這樣充分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本理念。

3。本節課在教法上採用了“探究——發現”教學模式,這是基於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有實踐背景,適用於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因此本節課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注意突出學生活動,設置了四個活動:①動手活動:通過動手度量、摺紙等活動,探索角平分線的性質;②表述活動:用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合語言表述角平分線性質,並互動說理證明;③應用活動:角平分線的性質的認識及應用;④拓展活動:結合本節課的知識,對線段的軸對稱性進行探索。

4。教材中只給出了角平分線性質的文字語言敘述,並沒有給出符號語言的表述,由於我校的學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學習時,已經接觸了符號語言的敘述,並且能夠進行簡單的說理。因此在這裏,教師引導學生將文字語言結合圖形語言轉化爲符號語言,並且對性質進行了說理,同時在對性質說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師都給出了規範的證明過程,這樣既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又爲後面學習證明(一)、(二)、(三)打下基礎。

5。評價方式根據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教學中教師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說理,是否能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並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和鼓勵。(華東師大版教材七年級(下)第十章第三節“等腰三角形”第一課時)成功之處:我用一句話來說明本節課中我的成功之處,那就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節課我圍繞“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價值觀,緊扣“方法”二字進行突破;使學生從知識技能到思想方法上都得到培養;讓學生在帶着問題自讀教材中學會閱讀;在小組活動中學會知識的探索和歸納;在一題多解中訓練發散思維,從而使能力目標得以達成,也使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爲了真正讓學習知識落到實處,我又在每得出一個知識點後及時給出專項練習題強化訓練;再分別以A、B、C三個水平層次進行分層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使知識目標順利達成,也使學生真正掌握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足之處: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爲有兩個地方需要改進,第一個地方是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文字語言轉化爲符號語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上課時我發現基礎較差的同學不太容易理解,反思之後我覺得:如果老師先把第一個性質的符號語言轉化示範出來,再以填空的形式由學生嘗試完成後兩個性質的轉化可能效果會更好,教學難點更容易突破。第二個地方是小組合作環節,讓學生通過分組活動摺紙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主要還是優等生控制着整個局面,成績較差的學生就只是看和做助手的份。如果我改成每個小組都定成績較差的那個學生爲發言人,使他們有表現的機會,然後成績較好的一名學生爲補充發言人,及時補充和完善小組得到的結論,可能更能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此教師只有不斷地在反思中消除遺憾,才能不斷地改進、完善教學,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仰望星空,它是那樣的遼闊而深邃:教學教育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思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7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爲人們的常識,因此,數學教學不能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這樣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學生學知識是爲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爲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老師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纔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啓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爲"用數學"。

合作探究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例:"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爲單位,調查、瞭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採訪或查閱資料,經歷蒐集數據的過程,蒐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第26頁3題的作業爲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圓、多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說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佈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爲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爲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着求知慾和表現欲。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8

新一輪課改爲學生創造了有價值的學習方式,強調全面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它滲透着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增強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這些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作爲一直跟隨課改腳步的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充分使用“體驗式四環節”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我的體會是精心進行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使教師所編寫的學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此,結合當前國中數學學科的課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學實際,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談談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對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一、明確新課標要求,把握好教學尺度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瞭解”的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化歸轉化、類比、函數、方程等。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有些數學思想在新課標中並沒有明確提出來,比如:化歸轉化思想是滲透在學習新知識和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方程(組)的解法中,就貫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轉化的思想方法。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使學生能夠領悟到這些數學思想的應用,而且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新課標中要求“瞭解”的方法有:分類法、反證法等。要求“理解”的或“應用”的方法有:待定係數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換元法、圖象法等。在教學中,要認真把握好“瞭解”“理解”“會應用”這幾個層次,不能隨意將“瞭解”的層次提高到“理解”的層次,把“理解”的層次提高到“應用”的層次,不然的話,學生初次接觸就會感到數學思想、方法抽象難懂,高深莫測,從而導致他們動搖了學數學信心。

二、採用多方位的課堂學習評價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與思考,採用多方位的數學學習評價新模式。多嘗試採用操作題、口試題、創意設計等靈活多樣、開放的評價手段與方法,來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狀況,具體直觀地描述學生髮展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減輕學生的壓力,突顯評價的激勵作用,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評價,力爭全面描述學生的發展狀況。新課程要求作業既要有鞏固和檢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還要有體驗和發展功能。所以我們佈置作業時,內容上宜注意突出開放性和探索性,形式上要體現新穎性和多樣性,容量上要考慮量力性和差異性。作業形式可以有解答題、探索題、想一想、動手做一做等。開展同學間作業相互糾錯。注意作業評判的過程性和激勵性,作業批改要重視學生在解題時的思維過程。同時要以學生的發展爲出發點,儘量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評語,既指出不足,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三、創建師生平等的課堂學習環境

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係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係。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態的開放,個性的彰顯;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一種分享理解。交往還意味着教師角色的轉換。如創設情境緊密聯繫生活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再比如安排好教學的層次、精心挑選訓練題進行小結、注意氣氛反饋、重視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個體,而學生是主體,教學中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地學。如課本讓學生看,概念讓學生抽象得出,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析,小結讓學生做。要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於提出質疑。決定學的結果如何,學生的作用是內因,教師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科學的思維和積極的創新,才能使知識內化和昇華爲個人特質。再者,尊重每一位學生,努力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尤其不能歧視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須知,由於每個人的先天和後天的成長條件不盡相同,自然會造成能力上的差異,但這並不是他們將來能否成功的唯一決定因素。況且人的智力和能力發展有先後快慢之分。我們不經意的偏見和冷眼也許會讓世界少了一個愛迪生。教師的鼓勵支持是學生找回自信、勇於努力進取的最佳方法。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9

(1)、重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

雖然是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但是隻要舊知識過關,這一單元並不難,於是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首先,我把分數乘除法練好.再複習分數加減法,這樣學生記算起來感到很順利.最後,我又充分複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分數混合運算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

(2)、本節課我重點講解了5/14÷4/21×0.64的兩種算法(1),0.64和14,4直接約分.(2),把0.64化成分數後再約分

(3)、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嘗試題的出示,促使學生心理上產生疑惑而發生認識上的衝突,激發了學生的內部動機,有利於在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上展開教育.因而我注意在關鍵處提出一些問題,且內容恰當,難易適度,並富於思考性,易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出示嘗試題後,說:"誰能不聽老師的講解就能做題"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做的過程中提出:"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由於學生對這些知識並不陌生,很快會根據先算什麼,後算什麼而計算.這一系列問題,對於學生的思維,有明確的導向作用.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10

一、本節課成功之處

1、充分體現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

本節課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以談話形式進入情境教學,引導幼兒

開展看一看、說一說、擺一擺、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動有趣的活動,培養學前兒童主動參與教學的能力,同時把“你的火車幾點開”的活動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們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2、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要激發幼兒

對數學的興趣,就要讓數學教學充滿魅力,就要求教師組織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爲幼兒

創設積極思維的情景,這樣能使教學過程對幼兒始終有一種吸引力,這樣的課堂也才生動又味。從孩子們在課堂上興趣盎然、積極投入的表現看出,他們是這麼喜歡這樣的課堂。爲此我在課一開始就設計了“兔媽媽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請我們去幫它把這些水果蔬菜送到兩個飯店,你如何分”這樣一個有趣、又具有挑戰性的情景,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3、以活動爲動力,引導幼兒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兒

直接獲取經驗知識的最好的途徑,它可以啓發幼兒

積極參與思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與探索慾望。在教學這一節課時,我讓孩子上黑板把8個圖貼分成兩份,孩子逐個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幾種分法。通過自主操作,使幼兒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處

1、在“說一說”這一環節上,教師要重視關注全體兒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要讓兒童自己發揮。對於學前兒童來說,他們的還沒有足夠的自控能力,這就需要要教師的引導,從而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2、在今後的教學中,多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11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感悟學習知識。使學生在自己的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通過教學來看,效果比較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1、教學採用通過實踐“感悟”的教學,讓學生從實踐的過程中自覺領悟互相垂直的概念。先採用學生生活中的事例,在生活中抽象出互相垂直的圖形。

從上面的圖形中可以看出互相垂直的直觀圖形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經有了很清晰的印象,這是一種爲學生提供的憑直覺感悟的過程。從實踐看來學生接受的效果很好。

2、學生實踐,把長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邊形的紙折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出現了下面的情況: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學生得出用一張紙先折一次,然後沿摺痕對摺,就可以得到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在折的時候,出現了有的同學折得很複雜,找出了很多組互相垂直的線。

3、學生悟出結論: 要形成互相垂直的必備條件是:在同一平面內相交、交角成直角。

4、這節課成功地採取選擇貼近學生思維的素材,通過學生實踐感悟學習的教學方法,成功地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着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現知識。儘管要解決的問題具有挑戰性,探究的過程也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由於將解決互相垂直的知識置於生活實踐之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被“激活”,因此就能夠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動完成認知的建構,把直角、相交等知識結合起來。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12

回頭看以住教學“四則運算”,一般是直奔主題,告訴學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讓學生進行模仿,機械訓練,使學生到達計算的準確、熟練。但練習中忘記運算順序的狀況常會出現。單純的機械訓練,學生只會覺得數學枯燥無趣,感受不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嘗試給學生帶給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創造的過程,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和小括號的好處。在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自主的,學生的選取是開放的,學生的表述也是多樣的。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這節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1。注重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要爲學生帶給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忙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本單元中,我將探求解題思飄過程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混合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帶給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構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又用什麼方法計算?最後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使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當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後,還要追問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據及表示的實際好處,促進學生正確地概括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我們改變了以往計算題的呈現形式,創設必須的情境,使資料生活化,並注意了開放性,即問題情境開放、條件開放、解題的策略也開放,學生能夠選取自我喜歡的信息解答問題。這些滿足了不一樣層次學生的需要,真正體現了不一樣的學生學不一樣的數學。在課堂中,老師爲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時光與空間,在情境中探索新符號,並掌握了計算方法。

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使學生樂想、善思、敢說,自由地思考、實踐、計算。

2。給予學生髮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

現代數學教學理論認爲: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數學教學本身,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的分析。建構主義認爲,學生的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進行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建構自我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理解者,而是一個主動探究、發現知識的研究者。教師傳授知識技能,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用心性,引導學生自我動腦、動口、動手,才能變成學生自我的財富。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光和空間,放心地讓學生去想、去做。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使每個人的思維潛力都得到發展。當然,由於知識經驗的不足,有時會得出錯誤的答案,但這些“錯誤答案”閃爍着學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學生們最樸實的思想、經驗最真實的暴露,是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出學生建構知識時的障礙。應對錯誤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獲得新的啓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識體系。

2.幫忙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13

今天,我在(1)班教了5以內的加法。在導入新課時,我先複習舊知識,口答5以內數的分與合。這樣爲學生學5以內加法做好鋪墊。接着利用情景傳授新課。注意加號和算式讀法的教學。整的一堂課下來,我覺得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在進行課堂小結時,我用口算5以內加法的練習代替,這樣反覆的練習,以便學生鞏固新學的知識。

不過,我覺得這堂課還是不盡人意,例如:1.自已課前準備仍不夠充分,在教例題時可以不用課本上的內容,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裏的人物更能吸引學生。2 在教學過程中,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比較少,聲音普遍不夠響亮。3·在檢查鞏固練習時,仍有20來個學生沒辦法獨立完成。而自已課後也沒及時進行補差。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需要更加努力地鑽研教材,鑽研學生,多請教有經驗的,學識淵博的教師,以爭取更大的進步,早日成爲一個優秀的數學教師。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14

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工作已將近兩年的時間了。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如何儘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45分鐘的學習效率,這對於剛剛接觸高中教學的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要教好高中數學,首先要對新課標和新教材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這樣才能將知識系統化,注意知識前後的聯繫,構成知識框架;其次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認知結構,瞭解學生此階段的知識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係。課堂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程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智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個性是自學。尤其是在課堂上,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裏,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爲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取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資料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於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在數學教學中,要透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潛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到達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要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教學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着教學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爲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能夠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資料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資料,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透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適當地還能夠插入與此類知識有關的笑話,對所學資料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潛力。

三、根據具體資料,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着教學資料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於新授課,我們往往採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也能夠結合課堂資料,靈活採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有助於學生思維潛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四、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高中新課程的宗旨是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並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瞭解學的對所講資料的掌握狀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後,讓學生複述;講完一個例題後,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於基礎差的學生,能夠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鍊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五、切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衆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爲只有透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潛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透過超多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蘊含着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

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透過讓學生超多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多數學生“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複雜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於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決定錯誤。不少學生說:此刻的試題量過大,他們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於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及潛力的高低。可見,在切實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中同時應重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養。

六、滲透教學思想方法,培養綜合運用潛力

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係數法、反證法等。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滲透在中學數學教材的條章節之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忙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從而到達傳授知識,培養潛力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就應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用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數學5以內減法教學反思 篇15

一、新課程理念更符合時代的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改變過去如何講授結論,如何發現定理,公式,法則使學生理解,記憶,然後運用的教學方式,過去也教給學生如何學習的學習方法,但這只是教師的傳授,學生接受的過程。這使得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被老師牽着走,跟着老師學會,新的教學方式是要使學生會學。因此,課堂教學不再按預設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而是師生平等交流,互動的過程。教師要善於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習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了解爲什麼要學,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慾望。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組織學生探索問題,在小組進行交流合作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合作學習的合作伙伴。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自主探索,親身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教學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有意義的學習能誘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因此爲了使學習變成有意義的學習,首先學習材料必須是有意義的,也就是使學生感到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對生活實際和數迷的發展都是有用的,另外,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要具有適當、可以與新知識進行相互聯繫和作用的知識,從另一角度來說就是新知識對學生來說是難度適當,新知識對學生既有智力的挑戰,又使學生經過努力可以贏得挑戰,新知識是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知識處於最近發展時,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是教學成功一半。

三、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教師儘量引導學生思考,探索,相研究。學生通過在小組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大膽發表見解,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在日常的教學中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交流等新穎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有個性的過程。

四.課堂教學評價具有促進學生髮展和和教師專業成長的從重功能。首先,改變了教師教學的方式和學生學習的方式。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帶着學生一步不差地進行,學生則基本處於被動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動,也是在教師事先設計或限定的範圍內,爲某個教學環節服務。但如果關注學生的“學”,教師的這種教學方式就會受到挑戰,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將被空前地重視起來。其次,改變了教師課前準備的關注點和備課的方式,“以學論教”使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並思考相應的對策。於是,促使教師從以往“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備課方式中轉變出來,注重花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而不是在課堂上簡單地再現教材。再次,改變了教師支教學能力的認識。從關注“教”到關注“學”課堂教學評價重心的轉移,將促使教師重新反思一堂“好”課要求教師具備的教學能力是什麼。也許一個板書並不漂亮、口語表達並不是很利落的教師也能上出一堂好課來。因爲“以學論教”課堂教學評價模式更爲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做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學會些什麼和感受到什麼等等,教師的板書和口語表達能力已不再是一堂好課的必要條件了。只要這位教師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板書也許是學生來寫,總結也許是學生來說,但這依然是一堂好課,一堂學生“學”得好的課。可見,教師需要對“教學能力”進行新的思考和認識:對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已不夠了,自主實踐將會引發學生形形色色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儲備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此外,更具挑戰的是教師要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五、要致力於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在轉變觀念和方式的同時,重建制度,這同樣是本次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教學與學習方式的轉變需要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爲其保駕護航。就學校教育內部而言,觀念更方式轉變的最大阻力來自落後的教學管理和評價制度。用應試教育的模式來管理和評價教師,怎麼可能讓教師生髮出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和行爲方式呢?對於本次課程和教學改革,教師反映最強烈的也就是教學管理和評價問題。他們盼望、呼籲與新課程、新教學相適應的新管理、新評價。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具有核心性的意義,它將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觀念和行爲問題。當然,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本身需要在改革過程中不斷完善起來,也可以說,它與觀念更新、行爲轉變是互動的過程,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推進。

總之,課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爲基礎的新型師生情感關係,爲此,需要教師全身心的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學活動和完善個性兩個方面共同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