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反思總結(通用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9W

歡樂反思總結 篇1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充分的朗讀可以爲學習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把課文讀熟之後我便讓他們找找看,課文要告訴我們歡慶什麼?這對孩子們來說不成問題,主要是讓孩子們跟文本來個課堂上首次的整體接觸。意料之中,孩子們都說是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然後我就讓孩子們將目光聚焦到“誰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田野、楓林、藍天、大海、十三億孩子”,都被孩子們一一找了出來,我一一板書在了黑板上。於是,我進行了課堂上的第一次說話訓練,把黑板上出示的詞語都用上,完整地講述“誰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官文晨是第一個舉手的孩子,這孩子上課思維總是最活躍的,她說:“田野、楓林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緊接着,文若蘭說:“田野、楓林、藍天、大海、十三億孩子都來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有了兩句的示範,孩子們便躍躍欲試。

歡樂反思總結(通用19篇)

之後,我明確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這節課就讓我們好好學習這些大自然的生靈是怎麼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吧!”那麼,田野是怎麼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的呢?孩子們說:“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我讓孩子們說說獻的意思,孩子們說是“送”,那爲什麼不用送而用獻呢?孩子們都說不出個所以然,我舉了領導慰問人們時,人們都會給他獻上鮮花,好不容易,萬唐奇點出了“獻”有尊敬的意思!“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旗幟”是“旗子”的意思,孩子們也明白。欣喜的是孩子們說楓林舉起的火紅的旗幟就是它的樹葉,說很多很多的紅色的樹葉看過去就像火紅的旗幟。“藍天飛着潔白的鴿子”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

歡樂反思總結 篇2

《程門立雪》是一篇成語故事,講的是宋朝著名學者楊時尊敬師長,虛心求教的故事。通過教學,要教育學生學習楊時熱愛學習,虛心求教,尊敬老師,尊敬他人的優良品質。

整堂課,我就提了一個大問題,“課文中哪些詞句體現了楊時尊敬老師?”就這個問題,同學們劃句子,圈詞語,再讀一讀,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朗讀,體會楊時尊敬老師的好品質。上完這節課,我體會到:教師的教要建立在學生的學的基礎上,在課堂上,有好幾個學生圈畫出句子中的重點詞,這些重點詞,老師在備課時也沒有想到,比如有一個學生說,句子中一個“您”字,也體現了楊時對老師的尊敬,我當場表揚了這個學生,說他讀書很仔細。課堂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有些學生圈出的詞語並不是特別重點,但是學生有自己的理解,只要他們能夠自圓其說就行。

歡樂反思總結 篇3

在本篇課文設計教學時,我注重了學生對農業的興趣,要讓學生了解農業,將來也像袁隆平爺爺等農業科學家那樣獻身農業。同時通過學習還要培養學生蒐集材料的能力和積累語言的能力。通過交流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本以爲學生脫離了農村和農業,其實是我們沒有真正引導他們接觸和認識農業及農業技術,看來真正脫離農業的恰恰是我們自己。個別學生蒐集的大量資料,雖然技術性語言較多,但足以見得學生對農業科學知識的興趣,也引發了其他同學對科學知識的熱情。我想:如果我真正把學生帶到大棚中去參觀認識蔬菜,瞭解蔬菜的培植技術,或者去苗圃觀看植物培育情況,學生更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

歡樂反思總結 篇4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取和三年級截然不同的教學古詩方法,重點讓學生學習把單音節詞組成雙音節詞或者多音節詞,並通過組詞,自主感悟詩句的意思,改變以往老師“串講”,機械理解詩句內容的方式進行教學。雖然這是第一次嘗試,但是理解力強、詞彙量多、感悟力強的學生能夠較快、較準地理解單音節詞的意思,而且通過提問,也越來越多學生感悟到這種方法,古詩教學變得簡便了不少。

在《遊山西村》中,由於本冊書的一個重點內容是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而恰好,這兩首詩的主要內容又隱藏在題目中,於是,通過讓學生解讀詩的題目,瞭解古詩主要內容,統領全詩,學生對古詩也有一個全面的感知。另外,在具體詩句的意思的感悟上,我採取讓學生自由討論、提出問題,全班討論,教師解答等方式讓學生從交流中獲得知識。不過,學生對於兩首古詩關鍵性的蘊涵豐富哲理的句子還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必須通過老師引導、舉例,再次地朗讀、背誦,思考才能悟得一、二。

不過,這種教學方式對老師教學藝術比較高,因爲學生提出的問題總是與備課設想不同,教學思路要隨時轉變。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感到有些吃力和無所適從,看來還要繼續調整教學方法,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歡樂反思總結 篇5

文章較長,識字量較大,字音不易讀準,字形也較複雜,因此識字環節中注意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讓學生藉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識字,並安排生動有趣的讀書和鞏固識字的活動。 如:“悄悄話”。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接力賽”。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並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這樣針對本課生字字形複雜,字音難記的特點,採用多種復現方式,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質量。

在感悟課文時, 對於小林遇到的難題,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但是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教學中以此爲憑藉,進一步培養學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的有效引導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默讀課文時思考:“小林遇到了幾次難題,是怎麼解決的?”成了統領全文的一個大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提高默讀的速度,如果一次沒讀懂,可再次默讀思考。同時抓住重點問題進行思考,也能夠迅速地幫助學生粗知課文大意。再抓住課文重點,通過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內容,學生深刻感悟到“小林愛思考”和“勤實踐”的好品質,逐步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思維:“你從“充氣雨衣”的發明得到了什麼啓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發現還有哪些不便之處,動手改進一下”通過這樣的指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並留心觀察生活,培養勇於實踐的好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樣的設計進一步開發文本資源,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動手實踐。

歡樂反思總結 篇6

經過緊張激烈的一番準備,《慈母情深》終於結束了,心中也鬆了一口氣。說緊張是因爲我的大腦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想找到一個準確的切入點,讓學生從帝王高的學習,由表及裏的理解。說激烈是因爲我們百利語文團隊在磨課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談自己的想法,大家研究着,討論着……課後回想着,思索着,感受頗多。

1、朗讀指導

朗讀的重要我在這裏勿需多言,沒了朗讀的課堂算不得真正的語文課,這節課我比較滿意的就是朗讀的指導。本節課具有指導性的朗讀有兩處:一處是母子的對話,一處是別人阻止母親給錢的句子。先說阻止母親給錢的句子“大姐,別給!沒你這麼當媽的!供他們吃,供他們穿,供他們上學,還供他們看閒書哇!……”學生讀第一遍一定很平淡,我引導讀出前面的提示語“旁邊一個女人停止踏縫紉機,向母親探過身,喊”,一個“喊”字給了學生提示。此時學生的“喊”也是停留在淺層次的喊,並沒有喊出情感,(上課時沒有想到啊)學生只有明白這個女人爲什麼態度這樣堅決的時候,對喊才能明白,讀出感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對於母子的對話,教師先是誤讀,把孩子的語氣讀得理直氣壯,學生馬上判定老師讀法的錯誤,又對文字的內容和標點符號重新考慮,從而知道怎樣來讀,也體會到孩子此時內心的矛盾。

2、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

本文需要理解與感悟的句子很多,而且每個句子都值得一說,真是不捨得放棄哪一個。如果不捨,一節課是絕對完成不了的,可是舍哪個 ?留哪個?經過語文團隊的討論,把能夠與前後文聯繫到一起的句子留下,就是“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骯髒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兒疲竭的我熟悉的一雙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的眼睛…… ”和“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裏了,大聲回答那個女人:‘誰叫我們是當媽的啊!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前一句能夠把母親的工作環境和家庭條件的艱苦聯繫到一起體會,感受母親爲兒子,爲一家人生活的操勞。後一句能夠把母子的對話和女人的阻止聯繫到一起來感受母親對兒子的懂得,感受慈母情深。

3、教學的起點

本節課的設計還有明顯的牽的痕跡,這也是我思想一直鬥爭的地方。怎樣的切入纔是從學生的實際切入?才能讓學生由表及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學習呢?閱讀與閱讀教學是完全不一樣的,閱讀時任何一個讀者都可以做的事情,而閱讀教學卻是教師該做的事情。如果教師只是閱讀,那對學生就缺乏閱讀指導層面的東西。我的思想還在鬥爭着,我也還在鬥爭着……

歡樂反思總結 篇7

主要通過學生自主交流收集到的含有百分數的資料,使學生感悟百分數的意義,同時體驗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數學的學習始終與生活聯繫在一起,其學習的價值不言而喻,學生蒐集到的百分數也很有代表性,如牛奶、飲料、班級合格率、優秀率等。在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後再得出百分數的意義就水到渠成了。接着,通過讓學生找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繫和區別以及兩個句子中哪幾個分數可以用百分數來表示的辨析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真自學、積極思考、與同伴的交流,獲得知識真諦——因爲百分數表示兩個量之間的相比關係,所以百分數不表示具體的量,也沒有單位名稱;但一般的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量之間的相比關係,又可以表示具體的量,當分數表示具體的量時,它就有單位名稱,瞭解了百分數和分數的區別和聯繫。

習題比較具有趣味性。第一題鞏固了百分數的意義,並對學生進行了保護環境的教育;第二題既掌握了百分數的寫法和意義,又啓迪了思維。讓學生根據自己寫的百分數的個數說一句有關百分數的話,學生興趣盎然。第三題的成語中的百分數和用百分數來表示學習情緒更讓學生大喜,原來百分數還有這等妙用。

歡樂反思總結 篇8

首都北京對於我班的學生來說,幾乎都沒去過。絕大部分學生缺少對北京的直接感知,這就對課文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尤其是理解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課文對所提到的名勝古蹟、公園、新建的高樓大廈未做詳細介紹,因此,要全面地瞭解北京,對於孩子們來說有難度。爲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引導學生紮紮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我採取的相應對策是充分運用多媒體網絡,讓學生更直觀、更準確地感受祖國首都北京的美,激發學生對北京的熱愛之情。當北京風景以及風俗民情真實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受北京的偉大、美麗,同時有助於學生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

在課外我還收集了許多北京的圖片在課上給學生欣賞,目的是讓學生更充分的瞭解北京,當圖片播放的時候,學生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紛紛發出讚歎,與此同時,圖片中的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景物被學生紛紛猜疑起來,如果在這裏我再向學生作一下介紹就更好了。

歡樂反思總結 篇9

一節課下來,自我感覺效果還可以,學生的參與面廣,學生很感興趣,想象豐富,課堂氣氛活躍。

比如,“讓學生想象有一位仙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遭遇,她會看到什麼,又會怎麼想,怎樣做的?”這裏學生最有興趣,學生還可以展開想象,小姑娘在找水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她又是怎麼克服的?

又如,在讓學生轉換角色時,學生就是小姑娘,我問:“你爲什麼這樣匆匆忙忙的啊?”這時學生的思維完全打開了,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那種情景之中,此時學生都知道,便不約而同地說:“急着爲母親去送水啊!”

再如,在解決第三個問題時,我問:“小狗會向小姑娘哭訴什麼?”“小狗又會向小姑娘歡喜地說些什麼?”我用親切的評價語去引導學生說,學生非常願意說,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於是,我再讓學生自主學習,相互交流,學生非常樂意。我覺得這是我這節課的一個亮點吧。

歡樂反思總結 篇10

《論語十則》有的講學習態度、有的講學習方法、有的講做人道理,是一篇進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由於七年級學生,剛進入中學,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老師的進一步培養,同時端正學習態度對於今後學習其着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教育學生如何學會做人更是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因此把這篇文章的德育目標設定爲:感受孔子光輝的人格魅力,提高個人修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課堂上緊緊聯繫學生的實際,因勢利導,效果顯著。

本課課前預習很充分,收集到關於《論語》和孔子的知識,並根據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了字詞。所以課堂上學生髮言積極,基本都上能正確的回答問題,特別是背誦時學生們熱情高漲。但在學生翻譯課文時教師應注意點撥,點明寓意。

以上是我的教學設計的目的,我覺得從整體上看,設計還是比較有條理,思路清晰,簡潔明瞭,教學手段上注重了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參與。但也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

1、 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給學生生動的視聽感受;

2、 在朗讀的環節上,沒有注意貫穿教學始終,將朗讀與教學割裂開來,這樣不利於對課文的理解。缺少指導背誦的環節;

3、 小組合作環節上,還需讓學生多多參與,交流,讓學生有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

歡樂反思總結 篇11

評價讀可以是師生間的評價,也可以是生生間的評價。學生愛挑別人的毛病。教師對這種現象加以引導,對別人的朗讀要先提出優點、值得學習的地方再指出要改進的地方。如讓學生評評老師讀得怎樣,哪個詞讀得好,爲生生評作鋪墊。通過評價,有利於掌握朗讀的技巧與方法。這時,再加上賽讀、挑戰讀,學生就更來勁了,學生的好勝心理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了,紛紛要向班裏最好的同學挑戰,也感受到了朗讀有趣。

讓學生人人都讀,人人都有體會,人人有收穫。改變了課堂教學以往情形以教爲主。以學爲輔。變學生被動學爲主動學,以動帶靜,以優促差。全班同學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更高了。文章中重點、難點在學生無拘無束的說的過程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朗讀能力在師生間,生生間交流過程中得到提高。

這樣就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這樣的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還可以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歡樂反思總結 篇12

《河中石獸》設計的特點是,在朗讀的基礎上,圍繞“譯——議——悟”的結構模式,

從知識能力到情感體驗,從文本走向生活。具體有如下收穫。

1、 突出了重點:在誦讀中體味、感悟。

2、 突破了難點:巧用“換字法”,體會“多”和反問句的情感,既避免了空洞的分析,又體現了“過程和方法”。

3、 體現了特點:抓住了學科與文體的特點,上出了一定的“文學味”。

這是《河中石獸》的第二課時,所以文言字詞的重點稍有偏頗,但課後有學生問我:老河兵的方法是不對的?突然意識到,我犯了文言文的忌諱,本末倒置,沒有紮實“言”,而高屋建瓴地探究了“文”的蘊含。以下是我幾點不足。

1、過度預設:第一板塊“點譯、句譯、全文理解”,隨着PPT的呈現,看似學生回答得流暢,但是流暢的背後是教師過度預設,這拋棄了“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如果讓學生藉助註釋口頭翻譯,把盲點疑問等標註出來,也許課堂生成地更有效果。“全文理解”,由於時間關係,我也只是用“一段話概括”故事來檢測落實,其實這沒有真正的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對於文言文,我們該落實到字詞,還是粗略地瞭解大意?這也是個疑問,也許是家常課和公開課的問題。

2、資料更近不足:“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這是整篇短文的句眼,一個“多”,一個反問句,包含了作者紀昀的情感,對當時社會的想法,然而由於我淺薄的知識,無法理清《閱微草堂筆記》撰寫的時代、宋代理學家的特點、乾隆年間的故事,這些都是作者的生活環境,適當的資料更近,有利於學生了解紀昀的情感,“論事”方能全面“知人”。

3、忽視知識序列銜接:七年級學生對於文言文學習仍處於低層狀態,接受識記文言字詞也許比較合理,“通假字”、“古今異義”、“實詞”、“虛詞”等,這些也許是他們知識大門敞開所需要的,當然也需注意隨文而教的問題;然而,這篇文章,我把後半部分的設計重點放在了體悟上,兩次“笑”的不同,論“三類人”的做法,還強行灌輸了“表達方式”的內容,七年級學生的知識需要和我所教的知識,有一定的落差。

歡樂反思總結 篇13

教材中,分米和毫米是兩個同等重要的知識板塊。整節課的設計,我針對學生平時生活中扔鉛筆這一現象,從情境創設入手,引起學生思考、爭論,使他們自身主動地產生探究新知的強烈慾望,然後引導他們通過估、量、找的方法開展數學活動,注重學生們在活動中的體驗、感受、反思及運用。一節課上下來,我頗有感觸:

在估、量、找三步驟教學時層次清晰,而且結合教材內容把估計貫穿教學始終,從小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發展了他們的估測能力;通過實際測量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另一方面經過量不斷調整學生原來的估計,又培養了學生的反思意識;找一找生活中大約1分米、1毫米長的物體,體現出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感受到所學數學知識的真正價值。學生已經學習了釐米與米兩個長度單位,他們已經掌握了用米或釐米做單位測量生活中一些物體的長度,已經具備一定的估測能力。因此,我對教材進行了調整,先安排學習毫米再學習分米,在引入分米時改變教材從估一估10釐米長的鉛筆入手做法,創設了讓學生用釐米爲單位量一量課桌的長度,讓學生在測量過程中認識到在實際測量中必須有一個比釐米大的單位----分米。這樣,讓學生深刻的體驗到新知識的產生來源生活生產活動過程,同時也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本節課,不管是通過估測、測量產生出新的長度單位,還是在生活中、身邊尋找1分米和1毫米長的東西,至始至終都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讓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也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究知識。在學習毫米與釐米、分米與米的關係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直尺,並把觀察結果填入表格中,讓他們自己發現毫米與釐米、分米與米的關係。

歡樂反思總結 篇14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一是瞭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二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三是積累一些四字詞組,並學會恰當地運用。本課篇幅較長,情節較複雜,在本課設計過程中,我先抓少年這條主線,體會他對中國人民的友誼,再抓“我”這條副線,理解“我”心情的變化及探究變化的原因,如此主副線交融,互相照應、補充,就會“主幹分明”而又“枝繁葉茂”、“血肉豐滿”。但在教學中,更加應該注意主副線之間的聯繫,少年的雕刻技術高操,讓我起先是愛不釋手,又因爲帶不走木雕而感到遺憾。但又因爲少年“內心的真誠熱情”而感到高興和感動!這樣處理文本,更能讓主副線水乳交融,而不能割裂這二者之間的聯繫!另外在朗讀上,更要讀出人物的情感變化的過程!

對於爲什麼少年會送我木雕,由於有它特殊的背景,如果不瞭解背景資料會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所以我在上課期間向大家介紹了中國援助非洲修建坦贊鐵路的資料,比如:20世紀70年代,中國無利息貸款9.88億元人民幣給非洲國家。中國幫助非洲的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兩個國家建造長達1860公里的鐵路。其施工間,中國派遣了5萬人左右的工程技術人員去。其中有64人爲之獻出寶貴生命這是中國幫助非洲國家的一件真實且重大的事。這項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這樣爲後面的課堂做了很好的鋪墊,爲後面學生理解“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打下基礎。

歡樂反思總結 篇15

教師每教一篇課文.不能硬性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因爲課堂是動態的,充滿着變數,而且,教師的理想期望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可能存在差距.教師在時間的支配上應有更大的靈活的處理空間.充分發揮教材的文本價值取向,讓學生在學習一篇課文後,觸動內心深處的情感,在感受人物品質的同時淨化和提升自己的內在品質。通過學情評估,能更準確地瞭解教師在處理教材時的定位及達成的效果,幫助教師提高處理教材和落實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1、把握文本特色,重視情感體驗。

整個教學過程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映照作者的內心世界,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三讀,一速讀感知老王形象,二跳讀感受老王品質,三細讀精讀感人片段,領悟作者情感。

2、立足語言品味,穿插寫作指導。

課堂教學能夠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讓學生選擇一個片段,結合自己的感悟說出感動的原因,並想具體說說是哪個字打動了你。由事情到細節到句子到詞語,逐步提升情感領悟。由賞析語言到情感體驗逐步提升,並對如何寫人給予學生適當指導,既重視了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又訓練了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

3、面向全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在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同時,運用了高效課堂模式,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側重學生的自我感知、自我體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有些不愛發言的學生也舉起了手,並說出了他們獨特的想法。

在教學設計中有四個問題需要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可是我們有六個小組,於是我就設計讓學生們搶題,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同時這堂課但也存在着不足。因將兩課時內容壓縮爲一課時完成,在時間安排上有些力不從心,如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有些問題挖掘不深,結論下得過早;整個教學過程有些前鬆後緊,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歡樂反思總結 篇16

這是一篇沒有注音的課文,連生字也沒有注音。學生習慣了藉助拼音識字,一下子沒有了拼音,學生如何讀課文認識生字呢?

學習新課之前,我習慣讓學生先預習,這篇課文我事先沒有讓學生預習。因爲我覺得這是一篇極好的鍛鍊學生自主識字的好素材。

要讓學生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首先讓學生對課文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課: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新朋友:小壁虎(板書:小壁虎)。誰來說說小壁虎長什麼樣兒呀?(出示課件:小壁虎)可是有一天,小壁虎的尾巴沒有了,沒有尾巴多難看呀!小壁虎決定去借尾巴(板書:借尾巴)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它藉着了嗎?

觀察書上的插圖。這篇課文可有意思啦,請大家看書上68、69頁的彩圖。書上一共有幾幅圖呀?誰來給大家講第一幅圖?學生一副一副地講,然後把六幅圖連起來講,降低難度又有了整體的把握。

“大家喜歡這個故事嗎?看看書上是怎麼寫的?”我範讀課文。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讀,爲學生喜歡讀又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老師讀的好嗎?相信大家也能讀得這麼好!同學們,你們發現了麼,這篇課文有拼音麼?那遇到了不認識的生字怎麼辦?”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問老師,有的說問同桌。

“今天比一比,看誰學會了自己認字。我提議大家把不認識的生字先畫上橫線,三個人一小組,畫完後三個人交流不認識的字,互相教一教記住繩子的方法。如果你們三個都不認識,就畫上三角,一會兒我們集體學。

”學生自主識字,我巡視指導。一開始個別小組知道先幹什麼再幹什麼,有的小組急於求成畫課後橫條裏的二類字。我馬上給予全班學生提要求,按老師的要求做,自己先讀課文,邊讀邊畫不認識的生字。學生慢慢進入狀態,我在給予個別指導。然後交流小組內不認識的字,此時我並不急於教孩子,而是提問別的小組有沒有認識的,動用全班學生的力量,說說識字的方法。有了這樣一個過程,二類字一類字學生都已掌握,只需集體鞏固即可。提出最多的是:斷和檐兩個字,進行了集體識記。

進行了這樣的訓練,旨在教給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方法有了,識字問題將不再是個難題。

歡樂反思總結 篇17

這次教學《北京》一課,在反反覆覆的磨課中,我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進步。我們教研組的每位成員都鼎力相助,出謀劃策,幫我更改教學設計,聽我的課,再改教學設計,再上課,教研組長張老師更是幫我聯繫學校讓我試上,師傅胡老師也是不斷幫我指出各不足之處讓我改正。在這個磨課過程中的收穫遠遠超出我的料想。

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北京》這一課時,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改變導入的方式,把課文的第一句的後半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作爲本課的導入,再引出北京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它還是我國的首都。另外,先上學生喜歡的,讀起來優美動聽的有許多優美詞語“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川流不息”等的第三自然段,教師作爲導遊來介紹沿途的風光,讓學生閉目想象,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再讓學生作爲遊客的身份談談看到的美景,給學生自主的權力,而不是由老師牽着學生一個個地教學好詞好句。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這也給我的教學帶來了難度,課堂的生成性變化不易掌控了。最後上北京的象徵即最重要得景點——天安門,使整個課堂達到一個高潮。

歡樂反思總結 篇18

從教材本身來看,老教材體現出較抽象簡約化的風格,較多的呈現出數學結論性的知識,而新教材更體現出生動具體生活化的風格。教材呈現方式的變化,並不會改變數學教學的本質,那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從數學的角度以數學的思維面對生活世界。作爲數學教師就要通過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面對新教材,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來解讀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教學。

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面對這一教材,我思考的是作爲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爲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爲重要,而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提出問題的思維要求遠比解決一個問題的要求要高得多。我們懷念老教材是因爲只需要讓學生解決問題書本上提出問題就可以了,其結果是隻要學生能夠解答出來即可。而新教材更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自己提出問題。

歡樂反思總結 篇19

本文作者爲我們展示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寫出了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眷戀和思念。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熟讀課文,並提問讀了課文之後,覺得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當學生回答表達了熱愛,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時,再請學生說出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指名朗讀課文,然後交流:課文哪幾個自然段着重寫"小橋流水",哪幾個自然段着重寫"人家" 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的優美景色和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領會每句話所表達的情感。

學習完後交流:作者表達的是思鄉之情,他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應到學生體會到作者通過對故鄉的具體的人,事,景,物的描寫來表達的,再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進一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使文章不空洞,更真實,更感人。讓學生走進文章,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樂於接受,效果很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