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課文反思(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87K

泊船瓜洲課文反思 篇1

這是王安石的一首名作,詩中的作者身處瓜洲,遙望故鄉,雖然是隔山隔水,但作者卻認爲是近在咫尺,“一水間”“只隔”等詞把作者的心早已帶回了“故鄉”鐘山,此爲全詩的起勢,營造氛圍。此時作者的情感也似那平靜的江水,緩緩而來。待到“春風又綠江南岸”作者的情感也似這盎然生機、綠意萌動的江南,積蓄着豐富的情感力量。萋萋的青草和作者的思鄉之情一樣滋生、蔓延,茫茫而不可摸狀,幽幽而又纏綿。到一個“又”字,作者的情感慢慢激涌;春風再來,而我卻……,再到“綠”字,那濃濃的傷別情就如勃勃的春草一樣奔涌而出,一發不可收拾,只有遙望問明月:何時能伴着我回家。藉着淡淡的月光,作者的心也回到了故鄉,月光如水,情感如水,靜靜地傾瀉在家鄉的大地上。

泊船瓜洲課文反思(通用5篇)

在古詩教學中巧妙運用“推想”不僅能解決一些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使難點迎刃而解,還能體會詩歌主旨,昇華主題。而且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了自主學習古詩的能力。社會在變革,知識在更新,時代在前進,新世紀賦予我們教師的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爲自主、發展的人。

泊船瓜洲課文反思 篇2

《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級閱讀教學要求中提出: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巧用推想,不失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古詩的一種好方法。

我在教學《泊船瓜洲》這首詩時,在理解第二句“鐘山只隔數重山”一句時,學生的意見有了分歧:有的學生認爲,鐘山與京口只隔幾座山;而有的學生認爲,是鐘山與瓜洲隔着數重山。而且堅持第二種說法的學生人數居多,這是我備課時萬萬沒有想到的,教參中也未作重點、難點涉及到。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難點,我先讓學生各自闡明觀點,展開辯論,結果同學們爭論得面紅耳赤,勝負難分。這時,我抓住機遇巧用推想,對學生說:“剛纔你們的辯論都很精彩,各有各的道理,倒讓老師也不知所措了。這樣吧,讓我們置身於畫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麼地方?看到什麼?會想些什麼?弄清鐘山到底與哪兒隔着數重山。”同學們各個學着作者背起雙手,挺起胸脯,翹首遠望。教室裏鴉雀無聲,他們都進入了詩的意境中,靜靜的進行着各自的推想。突然間,他們驚奇的嚷道:“老師,老師,我知道了,是鐘山與京口只隔數重山。”我乘勝追擊,“你怎麼體會出來的,快告訴告訴老師?”他們爭先恐後的說:“因爲作者站在瓜洲遙望一江之隔的京口,自然想到離京口不遠的家鄉鐘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太好了,經你們這麼一說,老師也明白了,來,讓我們爲自己鼓掌。”(掌聲不斷)

分析:本來乾巴空洞的內容,經同學們這麼身臨其境的推想,便變得情趣盎然,這一糾纏不清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而學生將保持這種高昂的情緒,順利學完此詩,這真是無聲勝有聲啊!

泊船瓜洲課文反思 篇3

我上了一節公開課是《夜歸鹿門歌》,這篇課文是孟浩然的代表作,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在備課時,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找不到一個切入口,最後,以單元目標爲切入口,這個單元的目標是“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發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從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據此。我設計以下的教學環節。

以李白《贈孟浩然》詩中的前四句“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導入,先入爲主,讓學生對孟夫子及其隱居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然後講“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鑑賞詩歌的三部曲方法。最後圍繞此方法設計了四個問題。自我感覺不錯,一氣呵成,重難點突出,教學目標明確。但是等我講完這篇課文,發現問題多多。

第一,問題設計有點概括化,第三個問題“展開聯想,引用意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山中的畫面,江邊的畫面,並概括畫面的特點”,在展示點評學生作業時,發現好多同學僅僅是將課文內容翻譯了一篇,並沒有自己獨特理解的含義。我在此也沒有提示學生對意象添加適合的形容詞修飾,感覺這個環節有點流於形式。

第二,老師的講解太感性,第四個問題“在這兩幅畫面中,作者喜歡哪一個畫面?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儘管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很好,但是總感覺空落落的,原來老師在這裏缺少具體的補充,比如“忽到龐公棲隱處”這句中的“忽”字的解釋不到位,一句帶過,應該重點講講,“忽”字是詩人微妙的感受,表達了詩人爲大自然所融化,忘情山水,與自然融爲一體的超然境界,表現出應以的情趣。

第三,“惟有幽人自來去”這句話中讀出了孟浩然看似灑脫隱逸生活背後的無奈與失落。爲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種感情,除了提供幾則關於孟浩然求仕的軼事外,還應該聯繫孟浩然的另外一首詩《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前兩聯描繪洞庭湖壯麗闊大而充滿活力的景色;後兩聯抒情,表達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從政的理想。這樣一聯繫,同學們對孟浩然的理解更加深刻,知道孟浩然原來的初衷也並非做一名隱士,而是積極博取功名利祿。在唐朝,文人們通過正常的科舉考試得不到功名利祿時,往往選擇了隱居。一種隱居是真隱居,過着與山林禽鳥爲伴的生活,與世無爭;另一種隱居是假隱居,即希望通過隱居這樣的方式得到世人的讚賞,皇帝的認可,然後圖謀一官半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終南捷徑”。孟浩然的隱居應該屬於後一種。他想得到官職卻得不到,他想受到當局者的關注於是選擇了隱居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是迫不得已,並非是一種自然率性。這樣我們就越能理解孟詩這一句“惟有幽人自來去”背後的辛酸、落寞與孤單。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環節一個重要的過程,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好好地備課,而且還要備得好好的,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只要好好挖,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泊船瓜洲課文反思 篇4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之間開學的第一次月考已經結束了。這次月考試開學的第一次月考,雖然我的數學和英語還可以,但是語文考得很不好,居然只考了120分。這次月考語文是我從國小到現在以來最差的一次。語文裏,我的閱讀扣得分數最多,光是閱讀就扣了10多分。其次就是課文的作者以及出處,也扣了我很多分。這次的語文考試讓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處,所以我以後要多做一些語文的閱讀,還要多複習課文的作者資料。通過這次月考我不但感到了自己不足之處,爲此我要下決心從現在做起:平時多積累一些成語和好詞好句,無論在平時或考試的時候都要仔細讀題,克服愛馬虎的毛病。英語考試的成績還算可以,主要就錯在做題詞組的固定搭配,單詞不熟,還有就是作文少標點。考試技巧貴在練習。我還要多多加強自己的練習和複習,平日生活學習中學會積累,語文需要積累好詞好句,英語則需要多練習一些題,多積累單詞。最後我認爲,我應該改掉考試不細心讀題目的壞習慣。有時候我往往看着題目前面就順手把後面的問題寫上了,但是卻錯了很多。這也許也和答題技巧有關係。總之,通過以後的練習,我一定要在考試的過程之中認真審題,自習讀題,把題目看準、看好。時間允許的時候要多檢查幾遍,絕對不允許自己再犯類似於這樣的無謂的錯誤。

我覺得我應該加油!!

泊船瓜洲課文反思 篇5

中心意思:這幕獨幕劇通過一個家庭中兄弟互相殘殺的故事,抨擊了兵禍戰亂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得災難,控訴了戰爭的罪行。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分析劇本的特點,完成〈學習與評價〉

一.寫作特點1.主題的理解:揭露兵禍戰亂給社會和家庭帶來的災難,控訴了軍閥混戰的罪行。三方面表現:一是弟兄之間的槍殺的清節,二是弟兄倆,尤其是長子的人性扭曲,三是母女倆生活理想的破滅。

2.結構的欣賞:結構緊湊,情節集中,矛盾主線清楚,衝突激烈。故事集中在半天時間內,對白交代情節,兄弟衝突爲主線,成功運用巧合,誤會等戲劇藝術技巧。

3.精練通俗,思想內涵豐富的語言

二.完成〈學習與評價〉中的有關練習。

板書設計:

一,人物性格分析:

母親:善良本分,對生活沒有奢求,對社會感到絕望

女兒:對生活充滿憧憬。有理想。

長子:愛母親,留戀溫馨的家庭生活但滿身兵。

痞氣和流氓習氣,品行惡劣,是非不明

次子:比哥哥善良,關心妹妹,孝敬母親

長子與次子的相同點:都是內戰的犧牲品,靈魂扭曲,把前途寄託在所投靠的軍閥身上,站在自己投靠的主子的立場判斷是非,他們是一種互補關係。

二.中心意思:這幕獨幕劇通過一個家庭中兄弟互相殘殺的故事,抨擊了兵禍戰亂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得災難,控訴了戰爭的罪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