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精選2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31K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1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很多寫景的文章,但對於草原卻很陌生,去過草原的學生很少,草原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這對於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受草原之美有一定難度,爲了引領學生走近草原,真切感受草原景和人的特點,課前我準備了大量資料、多媒體課件、配套音樂等學習資源,開課前進行資料介紹,讓學生對藏北草原有了一些瞭解,激發了他們對草原的嚮往,迫不及待地想走近文本。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課堂變得“有聲”,“有色”。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樂在其中。首先,通過複習導入、質疑,將學生的注意力、思路引入文本,如飢似渴地研讀文章,感受作者筆下的草原景和人的特點,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得知識。受到情感的薰陶,如在引導學生感受草原的景美、人美時,也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直觀感受。通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的學習方法,展開討論與交流,從“綠綠的草地,雪白的羊羣,輕輕的歌聲,五顏六色的花朵,飄香的酥油茶”等詞句感受草原的美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時以讀促悟,以讀悟情,在讀中發展語言,入情入境,釋放情感,品味語言文字的優美。二是在學習印象深刻的豐收節的兩個場景中引導學生感受草原人的好客、勇敢,教學時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通過“獻哈達、看畫面、表演讀”加深對豐收節的印象。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整節課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開發者。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精選23篇)

引領學生“在文章中走個來回中”,這是著名教育家張志公先生在談語文教學時提出的觀點,學習本課等於引領學生神遊了一番草原,在快樂中探究着,體驗着,幸福着,快樂着。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2

《藏北草原》一課運用了“總-分-總”的寫作方法。開篇運用一段描寫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藏北草原的熱愛之情。接着作者從藏北草原的自然景色寫到草原人勤勞好客,美麗善良。最後作者再次以深情筆觸抒發自己對藏北草原的熱愛之情。

文章的結構清晰,作者的感情線索十分明朗,而且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教學這一課,我在學生認真完成導學案的基礎上,添加了一點個人的設計:即把這一課與《黃河源》讓學生在寫作方法上比較異同。先知先覺的孩子沉思片刻馬上舉起了小手:“老師,這兩課作者都是一邊描寫,一邊抒情。”“不同之處在於《黃河源》在描寫中穿插了作者的聯想,而《藏北草原》沒有。”“《黃河源》是按作者的觀察順序寫的,《藏北草原》是作者抓住草原的特點分類來寫的……”孩子們自己發現,自己歸納。很快地瞭解了寫景文章的寫作方法。這爲本單元的習作“美麗的校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3

《藏北草原》是鄂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江山如畫”爲話題,安排了三篇課文,要求學生體會字裏行間的情感,感受祖國山河的美麗。《藏北草原》是一篇文辭優美的文章,作者從景和人兩方面具體描寫草原,向我們展現了藏北草原的美麗以及草原人的熱情好客、美麗善良,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構建高效課堂,致力於高效課堂模式的推廣和應用,應是名師工作室全體學員的不懈追求,一切以學生爲中心,以快樂爲根本,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課堂即是目標。所以,要以致力於學生能力的培養爲根本,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以自主、合作、探究爲本質,通過課堂教學手段,真正讓學生體驗到生命的狂歡,成長的幸福,變苦學爲樂學、肯學、會學、學會,教學本節課時,我在劉老師的指導下設計教學,力求打造出精品課。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4

在課後交流時,楊老師一針見血的指出我活動設計的弊病——有效性,如當頭棒喝把我從課堂花哨活躍的欣欣然中敲醒,我拋開之前的緊張與興奮,忽然冷靜下來拿出詳案來仔細琢磨了琢磨,不禁汗顏:還原買書情景、採訪阿長感受,這些環節都很精彩看上去很美,可是它們都是低效的——體會阿長的艱辛其實兩三句話點撥學生就能明白,屬於楊老師所說的“學生能知道的部分”,而我卻花了將近五分鐘去設置這樣一個情境;魯迅先生沒把阿長買書的情景寫出來,而是前鋪墊(自己對於書的渴慕激起了阿長的好奇),後暗示、烘托(阿長嘴裏的“三哼經”不就告訴我們她買書的艱難麼?迅哥兒“震悚的狀態”和“新的敬意”不就是對阿長的愛的體會與感激嗎?)這是魯迅先生筆力勁道之處,也是學生“不知道,需要老師引導他們知道”的地方,而我卻去做口語對話交際,實在是同目標南轅北轍。

有效,是您一直所叮囑我們所應堅持與做到的教學準則,我相信,只有做到“略去無效環節”,才能突出教學重點。我突然意識到(實在慚愧,應該更早就明白的),活動,包括一切教學設計都是一堂課外在的“形”,而教學目標、學生所得纔是一堂課內在的“神”,無論“形”再華美再熱鬧,它終究是要處於從屬地位的,是要爲教學本質所服務的,只有以教學目標爲基礎,以突破重點爲目的而進行的設計纔是有效的,才能超越花哨而實現真正的精彩,才能稱得上“形神兼備”的一堂課,否則只能是南轅北轍、“貌合神離”的失敗。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5

一.注重寫作指導,提高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的運用能使文章更富有表現力。本節課我以自己的一件趣事作爲範文,讓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寫作手法瞭解範文中的寫作技巧。例如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以及能夠準確表現主人公動作的動詞的運用,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在寫文章時正確運用寫作手法的重要性,在今後的寫作過程中,能夠恰當地運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二.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習作修改。

葉聖陶先生說過:“文章是學生寫的,最有權力修改的是學生自己。”我在本節課教學中運用自評、師生評、生生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來修改學生的口頭作文,實際上就是把評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和課標上“學生要在習作中自主修改後再加工”的這一要求相符合。讓學生在感受修改過程的同時,掌握寫作時所需的方法。體會到只有恰當的運用多種寫作手法,才能把人物刻畫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6

本節我沒有按照課本順序講解而是設計了以下過程:

1、講解垂直平分線尺規畫圖的方法開始,然後讓學生探究理論依據;

2、練習畫垂直平分線,然後動手測量點到線段兩端的距離進而得到性質;

3、還是利用尺規作圖,讓學生找到畫圖最關鍵是保證半徑相等,也就是到線段兩端的距離相等,根據理論依據得到點在線段平分線上的判定方法。同時解決證明直線爲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時要同時證明兩點都在垂直平分線上。

通過做練習來看整體效果較好。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7

上完《觀滄海》這一課後,我覺得自己收穫頗多,在反覆的修改調整中,我就自己教學中的不足總結出如下規律:

1、講解知識要從形象到抽象

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爲了解“意象”和“意境”這兩個概念,同時學會鑑賞古詩詞的方法,一開始我是從抽象到形象來講授這一知識點的,結果學生丈二和尚 ——摸不着頭腦,只知道記筆記,後來在大家的建議下我改動原有方式,授課的效果就大大提高。

2、要把握好時間

在上完課後,我感覺這次課最不盡任意的地方就是有點頭重腳輕,前鬆後緊,前半部分花的時間太多,結果到最後該解決的問題沒完成,只能放到課後完成。

3、備課要充分

充分的準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觀滄海》這首古詩,從傳統的觀點看,認爲都是抒發作者的雄心壯志,但是我在備課時,在翻閱背景材料時,感覺這種說法有點偏頗,不過我想可能學生不會提到,也沒仔細考究,結果在上課時思維活躍的同學卻想到了,此時我憑藉自己已有的歷史知識給了這位學生適當的合理的引導。

4、要激發學生積極性

說的激發學生積極性,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在實際中怎麼做,做得如何等等,就又另當別論了。此次開完課後我對這一問題起先也沒考慮,直到有一天一位同學氣乎乎的跑到我辦公室,跟我說那次上課打擊了他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當時我莫名其妙,後來才知道原來那天他準備好了問題我沒問他,由此事情我得出這樣的結論,上課的時候我的眼光應該跟同學進行不時的交流,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及時的收集反饋學生的信息,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8

作爲一名剛剛接觸國中的新教師,在新的工作單位裏,對於“師師課代表”下的“激情課堂”教學模式還不是很瞭解。在教學中經過向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並且認真閱讀校發的相關的學習資料。實踐中不斷地探索使我感覺到“激情課堂”教學的優越性。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我在教學中的看法:

一、分析教材,找出亮點。

美術這一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它是集文學、哲學、音樂等等學科爲一體的學科,如:繪畫中的明暗就是利用物理學中的光學;繪畫作品中的層次變化就是運用了音樂中的節奏、韻律;書法就是與文學有着密切的聯繫等等。對於人教版的國中美術來說,圖片較多、文字較少,從整體上來看,多是以問題的形式出現的,對於相關的知識講解不夠系統。對於這些,我爲了上好每一節課,提前認真的看教材,反覆思考。從教材中找出亮點,也就是說從教材中找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知識,進行蒐集資料備課。這樣既不違背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

二、活躍課堂、生生參與。

一個好的課堂要想活躍起來,就離不開全體學生的參與。在人教版的初級美術教材中涉及到了“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結合--探索”等四個類型,這也是新課改的中的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這一要求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在“欣賞--評述”這一類型中給學生講解怎樣欣賞美術作品?怎樣在美術作品中發現美?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步驟;在“設計--應用”這一類型中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關鍵的時候爲了讓學生更直觀的瞭解這一知識,當場給學生演示等等。在備課時,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參與進來,做到討論中求興趣,興趣中求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

三、搞好評價、生生親自操作。

搞好評價是檢測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知識的尺度標準,通過它可以反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掌握的知識信息。在教學中,我常常利用掛圖,以直觀的形式讓學生親自講解、體驗,使學生在講解、體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東西。我給學生做好總結和評價,使學生在總結和評價中學到更多的書本外的知識。美術不同於其他學科,因爲美術具有可操作性、直觀性的特點。因此,在美術教學中遇到操作性的課題,我根據美術直觀性的特點,給學生當場演示和操作讓學生直觀的瞭解到該課題的操作過程,隨後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親自動手操作,如“美術字的寫法”、“手抄報的製作”等等,從而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更好的掌握好所學的知識。

四、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在反思中得到總結。

反思是積累教學經驗的主要階段。在教學中進行反思能夠找到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教學中,我常常反思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並且把這些反思寫在筆記本上。從而,使我的教學業務有所提高,經驗有所收穫。

五、不斷加強自身的知識的修養。

美術包括的知識面比較廣,在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每課涉及到的知識點,我是通過網絡、書籍、相關的雜誌等等資源上去搜索相關的知識資料,以拓展學生的知識。努力地做到“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源源不斷的水”,從而使學生得到更多的知識。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要想搞好教學,就的根據美術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在教材中找到知識亮點。在教學中使學生在課堂上做到生生參與、生生親自操作,做到討論中球樂趣,樂趣中求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9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能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按照教學設計進行教與學的活動,在師生互動中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教給學生,使之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課堂氣氛良好,學生積極性高,達到了“文明自主,高校快樂” 的效果。但由於學生對作者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瞭解不多,體會不深,所以,詩的意境感悟不是十分透徹,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積累及修養有待進一步提高。這節課我試圖走出詩歌教學的困惑,一改過去詩歌教學中,教師講解字句的理解,學生閱讀背誦的死板教學模式。

大膽把閱讀、欣賞、領悟、感受的主動權全部交給學生,教師只略作點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課後發現,由於學生透徹地理解了詩歌,背誦起來也很順利,默寫時甚至很少寫錯別字,而學生筆下的春天也是生機勃勃,詩意盎然。反思課堂教學的設計,我覺得就是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教師主導,學生主動,實現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老師與文本,老師與學生的對話,構建閱讀成爲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課堂,搭建起互動的橋樑,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能想能說,會想會說。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10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對於小手所表現出來的本領能夠感知,但由於年齡的關係,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比較差,無法準確說出來,本次活動,設計了看看、說說、做做等環節,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大膽表現,幼兒通過語言表達說出手指的本領,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讓孩子在遊戲的快樂中感知自己的小手,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每個手指的名稱,體驗它們的作用。

2、變換手的各種動作,對自己的手感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說出每個手指的名稱和手指的本領

活動準備

1、手影圖片如:小雞、小狗、小貓、小兔子等。

2、鈴鼓、圖書、手帕、皮球、玩具等物品。

3、調好的廣告顏料,畫有樹幹的圖畫紙。

活動過程

(一)、猜猜誰來了?(激發幼兒的興趣)

(放圖片),你們看看是誰來了?(手影:兔子、鳥、狗等等)

(二)、認識小手

1.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是用什麼做的嗎?

2.教師:(在手心裏畫一個媽媽的臉),這是手媽媽,她有幾個手指寶寶?

他們都很能幹,你最喜歡哪個手指寶寶?你用他做什麼事?大拇指,他可以表揚人。這是食指,你們會用食指來指東西嗎?試試看,門在哪裏?(孩子

指)再逐一介紹:中指可以彈琴,小拇指可以和朋友拉拉勾,無名指可以在摺紙的時候幫助我們。

小結:手媽媽有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五個手指寶寶,它可以幫我們做許多的事。

(三)、小手的本領

1、教師:你的小手會做什麼事?(會拍球、穿衣服……)

2、教師:除了這些事還會做什麼?小朋友們看看周圍有什麼東西,你去玩玩。(在各個角落裏放有鈴鼓、書、手帕、皮球、玩具等物品)。

3、幼兒在玩時老師引導:你的小手在幹什麼?引導說清手的動作:如:我的小手在敲鈴鼓、我的小手在疊手帕、我的小手在拍皮球等等。

4、老師還知道小手還有一種特殊的本領是它會說話。(招招手)這是什麼意思?(再見或不要)

5、我們再讓小手做一件新的事情:爲大樹變樹葉(手印畫)老師指導幼兒在作畫時注意不把顏料弄在衣服上。

老師:我們的小手這麼能幹,一定要好好保護它,勤洗手、剪指甲,那我們去洗手吧!

教學反思

1、幼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是有濃厚興趣的,積極的發言。

2、認識各個手指名稱時孩子們對大拇指和小手指頭的名稱脫口而出,其他三個手指頭的名稱就不清楚了。

3、說到手指頭的用處時孩子們模糊了,我設計的是說出每一個手指頭的用處,這一點孩子們在學習中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4、幼兒體驗小手的用處,動手操作物品,充分的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只有讓孩子親身感受了纔會讓孩子知道小手的用處。

5、通過給大樹畫上葉子的手印畫,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力。

6、如果再上一次這節課,我會把引入部分調整爲,手指兒歌開始。

7、在談到手的用處時儘量出示一些圖片來加深幼兒的印象。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11

一、國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爲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爲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爲教學的依賴。我認爲,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爲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爲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爲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爲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全面發展。

四、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爲“興趣生活”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爲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爲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 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覆實驗,查閱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綴入一點文學味,讓“課本劇”化爲“教育詩”優秀的文學作品無不閃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輝,而且蘊涵一定的科學道理。如在講到“動物的發育”時可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若根據所學的生物知識,可將其改爲“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外還可引用成語、諺語來說明生物學道理。同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潛在的情感,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心理需求,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12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纔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纔會有學生的發展。通過我這段時間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帶來的益處。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裏哪裏亮:

在上每節課時,我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着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給七(2)班上完歷史課後,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悅,因爲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說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說:“哪位同學幫老師把圖片準備好?”這兩位同學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她們熱愛勞動和樂於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這兩位同學臉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爲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爲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採取的措施是,每節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爲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爲的“包庇”,公佈於衆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後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後,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後的測驗中沒有再發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祕訣。”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七(2)班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爲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七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臺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後,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爲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七(3)班的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說:“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說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後,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註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於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衆多的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嗎?那麼,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餘,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13

《大海那邊》這篇課文通過三隻小螃蟹的話,講述小螃蟹對大海那邊究竟是什麼的探討。課文中三隻小螃蟹由“初升的太陽”、“駛往美國的船隻”和“高掛的月亮”聯想到大海那邊是“太陽的家”、“美國”和“月亮的故鄉”。課文內容生動,語句優美。最後以“大海那邊到底是什麼呢?” 結尾,留給讀者更多想象的空間。通過學習,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學習課文,帶着問題,展開想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而恰當的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大海那邊》是一篇童話故事這一特點,在教學時,創設了一個“童話天地”的情境,將相對枯燥的語文學習和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有機聯繫。藉助投影,在導入時,先向學生展示了一個色彩豐富、生動的畫面:早晨,海對面的天空現出美麗的玫瑰色。靜靜的海灘上,三隻早起的小螃蟹,揮動着大鉗在做體操。三隻螃蟹一、二、咔嚓、咔嚓、三、四、咔嚓、咔嚓、五、六、七、八、咔嚓、咔嚓……就像聽從指揮一樣,它們一邊做操一邊在討論,大海那邊究竟是什麼呢?然後出示課題《大海那邊》,讓學生讀了課題質疑。短短的時間,一下子扣住了學生的心絃,迅速激活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的情境設計,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喚起了學習的慾望,樂於學習。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14

美點尋蹤環節,我引領學生髮現語言美和人情美,語言美主要從修辭和精彩的用詞角度挖掘。如“琅琅的讀書聲從後面追了上來”中“追”字之妙,擬聲詞“叭嗒”的表達效果;人情美尋蹤重點研讀回憶爺爺給李京京講故事及和妮兒摘桑果吃的畫面,感受親情和質樸的友情。並且適時齊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共鳴。

評價人物時,採取多層次評析,指出人物的優缺點,並從文中找出有力的依據,讓學生迴歸文本。一個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髮現了李京京的膽小自卑,“嚥了一口唾沫”的細節被他發現,我及時表揚,坐下後我發現他的眼神裏寫滿了喜悅。

課接近尾聲時,一些學生意猶未盡,我的內心也滿是喜悅。一個有智慧的語文教師,就像是一個優秀的導演,總會給學生設計一些精彩,創設特別的情境,入境,入戲。成爲有智慧的教師,是我努力的方向。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15

從四年級開始,學生們便逐漸地接觸古文,而到了六年級,很多孩子已具有了初步的學習古文的能力,但他們對學習的方法缺乏概括性、明確性、運用性。因此,本課的教學中,一個教學環節的開始或是之後,我都會以“學法”爲導向或是總結。如:在“誦讀古文”時我引導學生“學習古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讀’,而且要放開聲音大聲讀,讀着讀着,你會發現自己越讀越順口,越讀越明白。現在就請同學們放開聲音大聲讀,讀幾遍你自己定,只要你覺得自己能把課文讀流利了,你就停下來。”又如,在理解寓言意思時,我強調地告訴學生“學好古文的第二個重要方法就是藉助譯文理解意思”。再如,在最後的領悟寓意時,我總結地說“寓言往往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而道理又往往隱藏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中。結合板書,分析文中的這兩種主要人物,想想: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這樣,學法不僅串起了整個的教學環節,也推動了教學的進程,使課渾然一體,更使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鞏固和明確了學習的方法,爲國中的進一步學習做好了鋪墊。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16

很喜歡一位語文老師說的一句話,讓語文課味正情濃,這也是我在課堂上一直想要追求的.教學了<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使我更有這樣的觸動.

1、關注字詞的教學.我在教學中力圖找到最佳方案幫助學生感悟、理解、拉近與文本的距離。如理解“沉思片刻”我設計了小資料讓學生拓讀,在理解“濃墨塗抹”和“輕筆細描”先讓學生試着用自己已有的經驗,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再通過錄象直觀的方式,使學生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清晰化和深入化。

2、關注朗讀訓練的過程:《新課標》提出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行爲,提倡學生自主感悟、自主閱讀,是讓學生思維的個性能從教師一味地牽引出來釋放出來。讓學生在語文實踐的活動中,依據文本,憑自己已有的舊知去發現、嘗試、並通過不斷反饋,達到新的實踐。在畫技高和人們誇讚兩塊教學中,我採用了不同方式,前面是讀議結合,讀悟結合,在後半部分是讀演結合,不僅停留在理解而是運用,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語文表達能力。體現讀的層次性以及文本的生成過程,這也是符合文本是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出發點和語文學習的目的。

3、在《畫家和牧童》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動筆標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和由這些生字所組成的詞語,然後同桌之間交流標畫的詞語,合作學習。在學習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誇讚、稱讚、讚揚”等近義詞標畫出來,並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這三個詞語的意思。通過朗讀相關的語句來理解這些詞語。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17

在今天的語文課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找出作者觀點的句子,看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 的,並強調是觀點而非中心論點,學生的積極性立馬比平時要高出許多,因爲他們不必擔心自己會找錯。學生有找的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爲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有點是找“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於勸誡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爲什麼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爲好;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當學生找出這兩處時,我再進一步啓發他們這兩個同學找的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區別又在哪裏。這樣學生就在討論辨析中瞭解了作者的本意。從而掌握了本文乃是爲了駁斥一些人對不求甚解的錯誤理解而談談自己的看法。

當我們知道了文章是闡述不求甚解的兩層意思,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看看作者是如何說不求甚解是一種虛心的學習態度,文章哪些地方談這一點的。學生自然就會從陶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中感悟這原來是一種虛心的求學態度,而普列漢諾夫的求甚解不過是自以爲是,敢說自己讀懂讀透原文的人乃是一種狂妄自大的人,一如《紅樓夢》,我們總是每讀一次,理解就多了一份,永遠如此。所以陶淵明並非是淺嘗輒止,而是虛心呀。至於 “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文章說得就更易懂了,學生很容易就從諸葛亮的讀書中領會理解,再輔以陸象山的語錄,就更是清楚明白。這樣學生很快就整理出本文的思路。最後不用我說學生已經很容易的看出本文的論證方法,舉例對比引用。一節課的時間,上完了一篇課文,學生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在討論中辨析,很輕鬆的瞭解了作者的觀點、文章的思路和論證的方法。我認爲我是運用了馬南?的“觀其大略”“不求甚解”來教讀這篇課文,效果還不錯。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18

1、怎樣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用語言調動孩子的情緒。平淡的語言會讓孩子感到乏味。當老師自身的語言抑揚頓挫的時候,孩子的情緒也會隨之起伏,能夠自然地引領孩子進入課堂,進入學習狀態。

用微笑拉進師生的距離。一堂課下來,如果教師一直板着臉,無形之中孩子就會疏遠你,從而產生一些厭學情緒,因爲他覺得老師不喜歡他,所以他也不喜歡老師,就更不會喜歡這樣的老師的課堂了。

用評價激發孩子的興趣。孩子每回答一個問題,最期望的就是老師給他一個針對他回答的恰當的評價。當你的評價給他以肯定的時候,他會有學習的成就感;當你的評價給他以鼓勵的時候,他會有學習的動力;當你的評價給他以建議的時候,他會有學習的方向。可當你的評價給他以批評的時候,他會有挫敗感,會傷害他的自尊心,引起他的自卑甚至是厭學的情緒;當你沒有評價的時候,他會失落,因爲他沒有引起你的重視,從而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

2、怎樣達到預設的課堂效果

通過讀去感悟,帶着感悟再讀。孩子通過讀課文,能從子裏行間裏有所感知,讓孩子把其感知再回歸到課文,通過讀來表達與強調自己的體會,就加深了其對課文的理解。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的點撥與指導。當孩子理解不夠到位的時候,教師要通過範讀來強調,讓孩子透過聲音來感知。在理解兄妹倆對話的時候,我先讓孩子自己讀,從對話中聽出了什麼。通過讀書反饋,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課文,我讓其帶着自己的體會讀出來,比如,一個孩子說她聽出了盲姑娘很熱愛音樂,讓她通過讀把盲姑娘熱愛音樂體現出來,孩子的讀就多了一分體會,多了一分感情色彩,自然就走入了文章,進入了角色。同時,教師只有自己入情入境了,才能引領孩子感情的投入。

教師的語言必須千錘百煉。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預設的問題越長,孩子越不能準確理解教師的意圖;孩子的思維是活躍的,也是讓教師常常意想不到的,預設的問題一定要用語簡潔準確,可能一個字的偏差,就導致了孩子的歧義理解。同樣地問題不一樣的問法,就收到不一樣的課堂效果。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19

讓幼兒真正成爲遊戲的主人

“小貓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樂遊戲的教學過程中,遊戲情節發展到高潮的時候,幼兒的情緒也發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導遊戲方法的狀況下,逼迫性的讓幼兒安靜了下來,在遊戲即將結束時幼兒卻不遵守遊戲規則,在我的指導下也沒有起色,我沒有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遊戲,使幼兒對自我失去信心和對遊戲的興趣。幼兒是遊戲的主人,遊戲是讓幼兒獲得愉悅的一種活動。幼兒在遊戲時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又不能成爲成人願望的執行者,那麼咱們就應怎樣去指導幼兒才能充分發揮遊戲的作用,去展示遊戲自我的舞臺呢?

1、咱們共同認爲對於不一樣年齡特徵的幼兒要用不一樣的方法來指導遊戲。如:小班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個性鍾愛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遊戲時咱們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孩子對新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鍾愛玩遊戲時,咱們就用孩子不感興趣的玩具玩遊戲,這樣就會引起孩子模仿的興趣,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的作用。

2、中、大班幼兒,咱們能夠作爲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解決問題的幫忙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遊戲。如果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教師參與,咱們扮演一個主角參與幼兒遊戲中,透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遊戲的作用。在遊戲的過程中爲幼兒帶給一段時刻讓幼兒把遊戲中的過程體驗、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透過幼兒之間的討論,引導幼兒以他們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我認爲不一樣遊戲主題的指導方法是不一樣的,咱們要根據每一種遊戲特點及幼兒需要指導遊戲。

3、遊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咱們就應讓幼兒自我確定想玩什麼、怎樣樣玩、和誰一齊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遊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遊戲時,就需要咱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好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好輕易地打斷幼兒的遊戲,在遊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遊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爲出發點;要讓幼兒自我的方式解決遊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遊戲中的規則。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爲遊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遊戲,自主決定遊戲的方法。這是咱們教師指導幼兒遊戲的關鍵所在。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20

本節課我結合教材所提供的情境,首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西遊記”(八戒化緣)故事引入,很快的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帶着問題以主人公的態度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通過分餅,引導學生經歷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能正確讀寫假分數、帶分數,瞭解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係。並讓學生總結髮現辨別三種分數的方法。

通過分析教材,我設計了四次分餅活動,每次的側重點不同,第一次是將三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四個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這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然後組織交流,最後教具演示,這樣化抽象爲直觀,讓學生們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再觀察驗證,從而加深對兩種分法的理解。第二次是將7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有了之前的分餅經驗,孩子們很快得出結果,這既是對新知的鞏固,又能引出分子比分母大的假分數。接着問:“把4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把9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又能得到多少呢?”從中引出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數和帶分數。在此基礎上,揭示“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概念,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真分數”和“假分數”分子分母的特點,以及這三種分數與1的關係。最後給出一組分數,讓學生判斷各是什麼分數,哪些分數的大小相等,在加深對概念理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髮現假分數和帶分數之間的關係。這樣的活動安排,條理清楚,目的明確,學生學得主動,教學效果較好。

反思本課教學,有三點啓示和兩點不足,啓示是: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正義心,但是教學任務和發展學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爲其服務的,千萬不要本末倒置。二,要有實踐空間。一部好的電影作品,應留有一定的餘地,應讓觀衆有一定的想像空間。同理,在研究中,一定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實踐空間。學生只有親歷動手、動口、動腦過程,才能提出屬於自己的發現、假設、問題,才能充分驗證、得出結論。三,從“獨奏”走向“合奏”。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有意義的知識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本堂課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對話,很好的解決了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從“獨奏”走向“合奏”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是師生在新課程中的成長之路。只有“對話”,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不足之處:一、學生對於3張餅的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三張餅,也就是帶單位和不帶單位的分數區分不清,這在習題中得到了驗證,分數的意義這一節應進一步加強認識。二、要求學生練習太少。由於在前邊我讓學生探索、彙報用了本節大部分時間,以致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用假分數、帶分數表示陰影部分。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21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實施了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詞句,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真正上成有語文味道的語文課。

讓事實來說話是最後的論證方法。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聯繫實際來理解課文,那樣會更輕易與作者產生共鳴。特殊是學習蒲公英被空飲料罐砸這一部分,我問學生“你們平時有沒有被空中砸物砸過啊?時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法?”結果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想上前跟那些亂扔垃圾的人理論,有的說要教育那些人不要亂扔垃圾,從而與作者產生了共鳴,自然而然地樹立環保意識。

一節課下來,總覺得自己還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首先在時間安排上,把握得不夠 好,以至於後來的總結部分內容講得不夠完整。再者是對於“蒲公英的夢”應該進行更深刻的挖掘,這樣才能和後來“蒲公英的不快樂”進行對比。相信自己,一切會更好。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22

開學兩天了,學生似乎還未從假期中回過神來,顯得那麼懶散,還好這兩天是期初複習。今天做了單元測驗,有些學生已把上學期的知識“還”給我了,看來這學期又得繼續“革命” 。

期初複習目的是什麼?思忖良久,認爲大概有三:其一,交流促溝通。剛剛度過三週有餘的寒假,師生又回到熟悉的課堂。新的一年,新的學期,肯定都有一些新的想法。如果能充分交流、相互啓發,對於融合師生關係、生生感情必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二,過渡促適應。先不進行新課,而是期初複習,理所當然是學生適應新學期生活的重要過渡。其三,習相促發展。新課的學習離不開相關舊知的支撐。知識技能、習慣態度等是學生進一步發展的基礎。總之,複習不能只着眼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層面,還應使其在情感與態度層面得以喚醒與鼓舞。

基於以上想法,我首先從New Year 談起,接着再提問年齡,How old are you ? 把全班62個同學逐個問到,表明老師心裏想着他們,使他們從第一節課就開口講英語,找回往日的感覺,儘快進入狀態。最後,自然過度到birthday,引出新學期第一課 When is your birthday ?

最後在黑板上寫下:我又長大了一歲,這意味着……建議同學們先獨立思考三分鐘,再在小組內交流,最後集體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在交流時要善於傾聽。下面還是聽聽他們的想法吧。

我又長大了一歲,這意味着我應該更懂事;我又長大了一歲,意味着我應該更自覺,自制力應該更強;我又長大了一歲,意味着我在各個方面要再上一個新臺階;我又長大了一歲,意味着只要我勤奮努力,知識會更豐富;我又長大了一歲,意味着時光又流逝了一年,我應該加倍珍惜美好時光,刻苦學習;……

同學們的發言真的感動了我。於是我滿懷激情地說:過了一年,同學們長大了一歲,老師也長大了一歲,我們一年六班同樣長大了一歲,只要我們每一位小主人能以嶄新的姿態投入到學習與生活中去,我們的集體便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一節課就要結束了,學生用黑板上板書的幾個詞連成一句話:只要我們認真傾聽、善於思考、認真細緻、講究方法,就一定能夠成功!我也真誠地希望我的學生能獲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開學第一課的教學反思【3篇】相關文章:

1.開學第一課教學反思範文4篇

2.數學角平分線教學反思範文3篇

3.工程建設實施方案範文3篇

4.開學教學第一課教學反思範文

5.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小結

藏北草原的教學反思 篇23

一節課,無論教師採取何種手段,一支粉筆也好,多媒體技術也罷,都必須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本節課筆者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 生自己在 原有知識基礎之上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這是任何外在手段不能替代的。教師的教必須轉化爲學生的學,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通過組織、引導和激勵,努力推 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

而活動課堂是自主課堂的必然要求,沒有學生的活動,就沒有自主可言。學生在活動中去經歷、去探索、去發現, 在 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創造的歡樂。有經驗的教師從不陶醉於個人的表演,而是一環扣一環地引導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聽一聽、議一議、試一試、練一練、想一 想、演一演……根據課堂需要和學生水平不斷變換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用活動貫穿整個課堂,使學生興趣盎然,樂在其中。

當然,成功的課堂裏不僅僅只有讀書聲,而且不乏掌聲和笑聲。在成功的課堂裏,師生之間不再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取而代之的是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和協商,友愛的交流與合作;在成功的課堂裏,師生之間心相印、情相通。就其自主、活動、民主這個意義上說我這節課是成功的。

但 是,成功的課堂裏總是處處閃耀着藝術的火花---引人入勝的開頭,漸至佳境的層次,貫穿全課的主線,跌宕起伏的情節,餘音嫋嫋的結尾……在成功的課堂裏, 老師娓娓道來的講解、親切從容的教態、恰到好處的點撥,無不給人以藝術的享受,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 還是欠缺的。成功的課堂基於教材卻不爲之所困,而是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改造與創新,而教者往往還侷限於課本,拓展不夠。 就這些方面來說,筆者認爲教師的教育機智還不夠老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