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通用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3W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1

反觀這節課,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之中,我努力做到聲情並茂,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爭取做到抑揚頓挫,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本中去,讓自己的情感吸引學生。課堂總體感覺良好,氣氛活躍,學生都能踊躍發言,積極配合教學。教學重點、難點貫穿課堂始終,師生共同探討,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教法的選擇,靈活多樣,我主要採用了朗讀法、小組討論法、講解法以及探究歸納法,把課堂充分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極力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出現了很好的“師生互動 ”、“生生互動”的活躍氛圍,是學生飽嘗了語文課堂的樂趣。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得當,這節課,我精心製作了影音課件,圖文並茂,既增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直觀性,有豐富了課堂內容,感性與理性得到了有機結合。板書設計一目瞭然,充分展示“大同社會”的特徵。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通用20篇)

這一節課,我基本忠實了課程標準的關於國中學段文言文學習的基本要求,基本忠實了課本要求,也基本上吸納了教參上的教學建議,沒有過多的拓展。儘管這篇課文字數不多,但孩子們在學習上的障礙還是不少。教學中,我沒有因爲文本短小,就塞進去更多以外的東西。課後聽課老師反饋,在課堂上,學生齊讀、個別讀,整篇讀,分層分句讀,我讀,達到25遍之多,最後能背誦。以讀帶教帶學,更多的孩子動起來,讀起來,說起來,給予讀的方法,給予說的方法,也給予聽課的方法。文言文教學,文與言的處理問題還值得我們去思考與探索。文以載道,這樣的文本,“道”如何處理,度如何把握?一不留神,就滑向了政治課了。我們一線教師如何理解課標,如何運用教材,如何使用教參,有時會因爲教學的日常瑣屑疲於應付而忽略。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2

1、課堂總體感覺良好,氣氛活躍,學生普遍喜歡大同社會,因此能夠踊躍發言,積極配合教學。

2、教學重點難點能貫穿課堂始終,師生共同探討,得到很好的解決。

3、板書設計比較特別,而又一目瞭然,充分展示大同社會的特徵。

4、教學圖片生動直觀,引起學生聯繫課文探討圖片的興趣。

5、導入不夠簡潔明白。

6、所用的圖片與課文的契合性不大,有點勉強。

7、直接進入教學重點,利的是開門見山,弊的是僅僅依靠學生預習所得來展開課文,學生學習起來有點吃力。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3

經過近一週的忙碌,今天《可愛的小象》一課算是告一段落。經過馬玲老師的細心點評,今天比昨天的試講有了進步,同時也有了更多的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昨天的試講是在下午第一節課,本以爲孩子們會有點犯困,課堂的效果不會很理想,誰知,一年級十班的孩子們很是配合,互動起來非常好,並且課堂紀律也很棒。我自己的反思是:只有老師認真的備課了,吸引住了孩子,就不會有搗亂的孩子,不會有沉默的情況,更不會讓我們覺得很無奈,這完全取決於老師對於課堂的把握。

二、備課的過程中,我一直爲“音樂的快慢”這一個知識點的滲透感到頭疼,怎樣讓孩子們感受音樂速度的變化呢。於是我想到了兒歌“小動物走路”用小兔、小鴨、小烏龜、小花貓的形態來體會音樂的快慢,孩子們很快的就理解了。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4

一、 以興趣爲切入點開展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植物王國的奇事十分有趣,從課題的“植物媽媽有辦法”中,引領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提出課上的要求,一起去探究植物王國、探究大自然的奧祕。這樣的引導,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帶到了文本中。

二、 在質疑聲中探究知識。

上課伊始,揭示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後,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這樣的設計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熱情,爲下一步的讀書探究打下基礎。在這樣的訓練中也爲培養孩子們的質疑能力打下了基礎。

三、用讀、悟的方法自主探究。

爲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自讀自悟這幾位植物媽媽是靠什麼傳播種子的,並用筆畫出有關的句子,再自由說說喜歡哪位植物媽媽的辦法。在學習課文時,我重點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蒲公英媽媽的這一段,抓住“降落傘、紛紛”等詞去感悟,通過評讀、賽讀、想象閱讀、師生對接讀等形式反覆朗讀體會,爲第3、4小節的學生自學作好鋪墊。這樣的讀、悟結合的方法,孩子們易於接受,而且自主地交流的練習也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四、課後預留作業給學生拓展空間。

在課前預留的預習中,我讓學生收集植物,並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各種植物,瞭解植物種子傳播的一些辦法。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各自介紹瞭解的一些植物知識,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後,我模仿課文進行了一個小節的仿寫,引領同學們可以在課後嘗試進行創編,看到孩子們創編的詩歌,既有韻律又蘊含知識,還是很不錯的。

這節課也有自己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在質疑後的落實上稍有些亂,另外板書不夠及時,希望可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進行彌補。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5

課文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課文敘述了在一羣逃難的人中,有一位年輕人——哈默,他執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別人施捨的食物,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還維護自己做人的尊嚴,後來成了傑克遜大叔的女婿,併成爲美國的石油大王。

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尊嚴”來展開,讓學生明白年輕人在什麼情況下講尊嚴,人物言行是怎樣體現尊嚴,他的勤奮,努力又如何獲得尊嚴及傑克遜大叔尊重和常識尊嚴。在設計上抓住傑克遜大叔對哈默評價的那句話,讓學生找一找,從這個切入點入手,突出了重點,自然而貼切。當學生讀完這句話時,並不理解,隨之問到爲什麼大叔說哈默有尊嚴呢?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呢,讓學生畫一畫,把讀書的感受寫出來。這個問題既指向文章內容,又能引導學生來理解感悟內容,覆蓋的閱讀面比較大,給學生思維空間比較大,這樣有利於學生整體感悟,實現有效閱讀。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6

1、讓自信在音樂課堂中開花、結果。

在音樂課堂中作爲一名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就不能爲學生上好音樂課。在本節課上,魏老師自信的面容,親切的教態,

傳神的表情和富有感染力的兒童語言深深感染着學生、影響着學生。從問題的設計到提問,從知識的講解到歌曲的範唱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正因爲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和自信,才使學生

能快進入狀態,使學生在整堂課上都沉浸在興奮的學習中,從音樂體驗中獲得美的感受。

2、讓自信心在融洽的師生關係中孕育。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培養學生自信心不可缺少的條件。魏老師在課堂中非常的風趣幽默、和藹可親、活潑自如,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課堂上沒有嘲笑,沒有指責,而且和老師建立起平等、和諧、融洽的良好師生關係,在寬鬆的心理氛圍中萌發了自信心。

3、讓自信心在實踐活動中增強

要使學生有大膽、自信的表現,不僅需要和諧的師生關係和多樣的評價,更需要有能使學生積極參與、獨立大膽地實踐和自主表現的活動機會。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多種教學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特別是最後音樂劇的表演,爲學生提供主體參與的機會,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和感受。不管學生最後表演如何,效果怎樣,至少學生願意參與了,我想這就是一個飛躍。創造音樂,不僅僅是看結果,更重要的在於學習過程,我覺得如果每位老師在平時的點滴生活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相信我們的學生會越來越棒!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7

在學習後面內容的時候,抓住本文的重點句段即每段的中心句進行學習,是我們設計這篇文章的一大特點。如:畫出能夠反應和田維吾爾人特點的語句;最能集中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先進行第一個模塊:自學。先讓學快速瀏覽課文,自己解決。再進行第二模塊:交流討論,在學生交流討論後,要求學生抓中心帶動學生激發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重點語句瞭解維吾爾人的特點是:豪氣與樂觀,熱愛土地,愛美,能歌善舞。

然而,這兩個環節學習的時候,給我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在展示點拔時,雖然學生已能熟練的通過表達方法來體會重點句子的意思,但是我點撥過多,廢話連篇,犯了一大過,怕學生找不到我所想說的話,怕說不到我的點子上,繞來繞去,對重點和難點處理的不是很理想。雖然我從郝老師的課堂上感覺到存在的問題——教學內容沒按時完成,自己也及時做了調整(想借助維吾爾的豪氣樂觀、熱愛土地這兩特點從表達方法上讓學生加以體會,並及時聯繫中心句好體會維吾爾人即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這句話的含義),但是,還是同樣惘然,仍然沒有按時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所以,因爲以上的一些不成熟的一些做法,導致我在時間的把握上,還做得不夠好。既然是略讀課文,有些地方我還可以講得更簡練一些,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整節課的時間安排,教學內容的處理,都不是很到位,我自己感覺不是很理想,這節課太讓我找不到成就感了。我會繼續反思,總結,學習,繼續我對“語文”的思考,我相信,只要樂於反思,善於總結,勤於準備自己的課堂教學,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得失與成敗,才能在教學之路上越走越寬,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提高教學藝術,實現自我價值,找到成就感。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8

語文不是無情物,它本身就蘊含着浪漫和詩意,作者情感的表達隱匿於語言文字的深處。葉聖陶先生曾說:“閱讀教學必須引導學生推敲、揣摩、細細品味,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纔會有正確豐富的理解。”可見,閱讀教學中的感悟訓練的關鍵是“瞭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即抓重點、關鍵詞句比較、咀嚼,就能品出語氣神韻,領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領悟語言運用的規範意義。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認真揣摩、品味文中的精彩之處品出作品的美妙之處,悟出深邃之意,從而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文中的“忐忑不安、熬、受”等詞都值得揣摩。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通過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來領悟。在教學第九小節時,我先讓學生找出桑娜在沒得到丈夫的同意抱回西蒙兩個孩子的心情時怎樣,找出“忐忑不安”一詞後,讓學生圍繞“忐忑不安”這個詞通過找有關句子進行交流,朗讀中體會詞語的意思,並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同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桑娜害怕、矛盾又堅定的心理,她那善良的形象油然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在交流“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醒來。”體會漁夫善良的環節時,我先讓學生找出這句話中最能讓你感受到漁夫的善良是哪個詞(熬),能換個詞嗎?比較說說爲什麼?這樣學生在交流中揣摩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領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9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一個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課文先寫老木匠做了一個小木偶,並在小木偶的臉上添上了一個“笑嘻嘻”的表情,以爲只要會笑小木偶就會永遠快樂;接着寫小木偶在着急、生氣、委屈甚至是痛苦、傷心時也總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後寫小木偶在女巫的點化下,擁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時他發出了內心的感嘆:“要是隻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

教學本課,我有兩個地方比較滿意:

一、抓住課文的特色,設計“積累詞語”。因爲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我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來達到積累運用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道理的三重目的。我把“板着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溫柔、痛苦、傷心、着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打在屏幕上,讓學生先讀詞,讀準字音,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後以選詞說話達到運用的目的。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因爲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種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不理解就猶豫着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既加深了學生對此語的理解,又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緊扣了本課所蘊含的道理,有助於展開課文的教學。這就是有效教學吧,能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讓學生深深地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抓住童話特色,進行“想像訓練”。在體會過後,讓學生想像,如果現在遇到老木匠,你會對她說什麼嗎?學生都能暢所欲言,但是在說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題大都埋怨老木匠爲什麼只給他一種表情,所以這個地方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了引導,朗讀前面幾個自然段,學生體會到了老木匠的用心良苦,然後孩子開始說覺得老木匠想的不周到等等思維的迸發,那麼隨機我問孩子,你應該怎麼對老木匠說呢?孩子說的就很具有人性化,語氣委婉,而且很到位,很欣喜。之後,又讓孩子想象小木偶有了所有表情之後發生的事,續編這個故事,孩子們很踊躍,水到渠成。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10

《家》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凝練,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很受兒童的喜愛。“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這首兒童詩就是以“家”爲題,從比喻的角度寫“家”,目的就是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比喻,讓學生體會爲什麼說“祖國就是我的家”,培養兒童愛家愛國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應把握兒童詩的特點,並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啓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薰陶。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着力爲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在讀中激趣,在想象中馳騁,讓學生在朗讀、說話、唱歌等活動中輕鬆愉快地獲取知識,受到情感的薰陶。

一、聯繫學生實際導入,調動學生已有情感體驗。

上課伊始,我出示“家”字,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你的家怎樣?有的說我的家很溫暖,有的說我的家很漂亮,在家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關心照顧我,我很幸福。這樣激發了學生對自己的家的熱愛。

二、媒體教學展現優美的畫面,創設美好的情境,引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優美的畫面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課堂上,我讓學生看藍天白雲圖、樹林小鳥圖、小河魚兒圖,祖國風光圖,並配以優美的解說,給學生直觀形象地體會到白雲、小鳥、魚兒、種子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很快樂,激發學生對家的熱愛。爲學生有聲有色的朗讀做好情感準備。《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堂上,我讓學生用多種形式充分自由地朗讀,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學生朗讀的同時進行適時的評價點撥,給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因而學生讀得有聲有色。

三、巧設情境,突破難點

課文的第二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是全文的重點句,也是全詩理解的難點所在。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讓學生說說,我們的祖國叫什麼名字,播放祖國山水風光的圖片,如巍峨的高山華山、黃山,桂林山水、雲南石林、遍地的鮮花,讓學生來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麗的景象,進而感悟祖國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讓學生唱一唱《娃哈哈》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使學生體會在祖國的哺育健康學習、生活、成長的快樂,進而感悟“祖國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後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在音樂聲中感情朗讀,入情入境,與文本產生情感的共鳴。

家有大家,有小家。學習課文時,我不僅注意課文中說的家,白雲、小鳥、魚兒、種子、我們,並將其拓展延伸,所有中國人有一個共同的家叫“中國”,全世界的人們有一個家,叫“地球”。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我們的家?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習。

兒童詩的語言精煉、意象簡單使得詩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讓學生帶着對文本的獨特感受,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想像,請學生仿照課文,去填補這些空白。課堂上我創設“學做小詩人”的實踐活動,如:我讓學生說說藍天還是 的家。樹林還是的家。小河還是誰的家。泥土還是的家。學生欣欣然走進詩的意境,入情入境,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這不僅巧妙地進行了語言訓練,豐富了對詩歌的理解,更開啓了詩性思維,激發了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更積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且體現大語文觀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五、識寫生字,授之以漁。

在教學生字“兒”時,我出示“兒”的筆順,讓學生看着筆順說說筆畫,在書上描紅,再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從旁點撥和指導,並以兒歌提示學生書寫注意點,學生興趣濃,印象深刻,接着示範板書,最後讓學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規範地書寫生字。

總之,通過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展開想象說話,體會家的溫馨,在家中生活得幸福快樂,從而使學生不僅體會了詩句,而且受到了情感地薰陶,學習效果較好。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11

作爲一名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爲,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纔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通過打節拍的方法,記住基本節奏,培養學生樂感。課堂注重音準與節奏,能夠完成每一首歌曲。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12

一、創設情境,體現童趣。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讀書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我在閱讀教學中還學生以真正“讀者”的地位,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直接閱讀的基礎上,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從而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與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在語文教學中,我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學法,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在情境中成爲學習的主人。於是在教學活動中我努力將學生帶入一個富有色彩的童話故事,讓他們與文中的小動物打招呼、和小動物們進行心靈交流。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盎然,還結合情境理解文中的詞語,引發學生的潛在智慧得以體現。

二、誦讀悟情,體現發展。

以讀爲本,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本節課的教學充分圍繞由讀通到讀出感情的訓練過程爲主,並把讀通課文與讀好長句子和重點部分有機結合,加以指導,重點突出。我在教學中抓住“樂壞了”“他們再也看不到紙船和風箏了……”等語句,抓住矛盾,體驗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了“飄與漂”的不同含義。另外,多讀是感悟的基本方法,又是發展語言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在教學中將讀貫穿教學始終,採用了自讀、範讀、跟讀、讀中思考、讀中體會等方法,在如何讀出感情方面還進行了有效地組織和嘗試,引導學生在讀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兩個小動物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識字教學情境化。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我在識字教學中,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讓學生快快樂樂識字。在識記過程中,學生既瞭解漢字的演變歷史,又學會了識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13

《美麗的小路》這課結束了,看到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麼高,尤其是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積極性,一些平時很少發言的學生也高高舉起了小手,讓我很是欣慰。課中進行的識字遊戲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識字;在分角色表演這一環節,我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告訴學生不僅可以像以前那樣丟掉提示語,加上動作和表情,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自己加以編排。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準備,同時也到各小組去了解情況,並加以點撥。彙報表演時,學生不僅把小動物的動作一絲不差地表現出來,還把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九段進行改變,使故事更完整。爲了獲得表演的機會,甚至出現了爭搶的現象。但是,在課堂有限的時間裏,不可能讓每一個學生的願望都得到滿足,當我看到那些沒有獲得機會的學生失望的表情時,他們的心情我似乎也感同身受。

爲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爲教師,教學不是對教案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爲每一個學生着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爲每一個孩子創設身心愉悅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那麼如何創設一個讓每一個孩子都得以獲得發展和提高的課堂教學環境應該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也是一個只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14

有了這些鮮活的東西給孩子們做背景,腦子裏有了畫面,就缺教師如何去引導,讓他們能在輕鬆愉快中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條理,如:課文前三段是總起,告訴20__年來北京的客人,一定會在北京度過愉快的時光,最後兩個自然段總結全文,再次發出邀請,“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到我們中間來吧。”中間部分分別從對祖國的體育傳統、北京城的特點、友善的北京人、以及文化計劃的介紹幾個方面,情真意切地表達了我國人民對申奧的期盼與渴望。

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主要是以讀代講,用一個問題:“你對哪一部分內容最感興趣?和大家談談感受?緊扣這一問題着重理解了句子“新的局面”“新的高度”的含義,結合第九自然段,談談你對本段文字所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也許是鋪墊做得好,也許是學生對此感興趣,無論是句子的理解還是段落的掌握,感覺都還不錯,以此,我認爲課前備課的充分與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把握好這一關。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15

一、從題入手,質疑定向

板書課題後,我讓學生質疑。學生提出的問題有:誰與象共舞?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與象共舞”是什麼意思?我充分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價值,並出示投影打出我事先預設的問題,學生驚喜地發現他們提出的問題與老師提出的問題驚人地相似,他們很願意帶着這些問題自學課文。

二、由表及裏,深層體會

學生自學後是全班交流,根據“泰國人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這個問題,首先將學習重點鎖定在第五自然段。學生讀完這一段,我問學生:“與象共舞”是什麼意思,明白了嗎?此刻大多學生的回答停留在表面,認爲“與象共舞”就是人與大象歡快地跳舞的意思。我接着追問:泰國人爲什麼能做到與象共舞?“與象共舞”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與象共舞是泰國人象和諧相處的極致表現,人與象不僅共舞,甚至共生共樂,從而提升認識。

三、授之以法,言意兼得

在課堂上,我滲透了學習方法的傳授。學生理解了“與象共舞”的含義後,我問: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出人與大象之間的關係和諧融洽的?實際上,這也是課文自學提示中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善於抓住每一段的要點,並儘量考慮周到,從多個方面思考。根據學生的反應,我相機指導學生抓中心句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簡要地回答問題。通過解決這個問題中,學生不僅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還了解到了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和課文先概述再分述的結構範式。

四、情境教學,朗讀課文

最後,我創設了“小導遊”的情境,請學生向遊客介紹泰國人象共舞的異國風情。我的出發點是通過這一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共有4位學生當了小導遊,讀了第三、四、五幾個自然段。

教學的成功之處可以從以上介紹中略見一斑,而失敗的地方也很明顯。

一是放手仍然不夠。雖然明知是略讀課文,教師不能包辦、牽引過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不自覺地越粗代庖了。如針對題目讓學生質疑固然好,但不能問出“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人與大象的關係”這一重要問題,而這個問題還是後來我親自提出來的。又如以“小導遊”的方式進行朗讀不夠自由,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朗讀成果,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話來介紹。

二是朗讀指導不到位。第五自然段無疑是朗讀訓練的重點,但學生讀得並不好。我錯過了兩次好的指導契機:第一次是學生回答“與象共舞”是怎樣的場景時,我只是要學生隨便讀了一下,這顯然不行。應該要讓學生談談感受,然後帶着自己的感受去讀,而且讀的形式要多樣,自由讀、個人讀、齊讀相結合,初步奠定歡快、和諧的朗讀基調。第二次是學生當導遊讀這一段,一直比較平淡,入不了“戲”,此刻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大象跳舞是有音樂的,你們想想是什麼音樂?學生可能會說是搖滾、迪士科之類,然後再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感覺去讀,效果應該會好些。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16

1、問題設計遵循了整體把握文本的原則,力圖使學生經歷從整體到局部的閱讀過程。提問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牽一髮而動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層次感。上闋圍繞“爲什麼寫景產生了壯美的效果”一問展開,下闋則以對比爲支點,融評價歷史人物與理解“風流人物”內涵於一體。

2、鑑於作品作爲詞的文體特點,仍關注了一些難點詞句。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須”“文采 ”“風騷”等。

3、備課時也把介紹意象和“詩品取決於人品”的論點定爲教學目標,意在豐富學生詩詞鑑賞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對提高學生鑑賞水平應該說是大有裨益的。具體操作過程也引發了有價值的比較閱讀。

回顧備課過程,我意識到自己根本的立場是努力回答了一個問題:我應該教給學生什麼?以自己研讀教材的體驗爲設計教學的立足點、出發點,在此過程中首先要求自己擷取精華,深刻透徹地領會作品的思想實質及表達形式,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啓發學生,自己的收穫能有效地幫助學生。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17

課堂導入時爲了 讓同學們進一步的靠近雷鋒叔叔,並創設情景,我特意下載了雷鋒叔叔冒雨護送一位年邁大娘和孩子回家的一段錄象,使同學們受到了強烈感染,讓雷鋒形象進一步 具體化。爲了創設情景,激發情感,我設置了影樂伴讀環節,圖文並茂,這讓孩子們頭腦中的雷鋒叔叔形象更加豐富,加上音樂的感染力和老師入情入境的朗讀,讓 學生在情景交融中接受了感染,激發了情感。接下來在這種情景氛圍中讓同學們練讀課文。由於本人在指導朗讀方面還缺乏實踐和學習,我感到在指導孩子們朗讀時 缺乏藝術和技巧,課文讀得不夠充分。我感到課文生成精彩的地方是,再提到最後“哪裏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裏”怎樣理解這句話時,同學們能夠聯 系生活實際,說身邊的雷鋒。

我還特意設制了這樣一個問題,“除了在小溪旁,小路邊可以找到雷鋒叔叔的足跡外,還可以在哪裏找到雷鋒叔叔的 身影”。這個問題可以提高同學們發散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聯想能力,可同學們理解成身邊的雷鋒了,和最後聯繫實際說身邊的雷鋒環節上有些重複也是個美中不足的 地方,也可能是老師語言引導上不到位,這需要我以後課堂上多注意錘鍊語言。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18

此課的教學,前後的兩個課時相互“鏈接”,融爲一體,默讀中的三個問題貫穿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由三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默讀完之後,依次交流,學生的默讀成果分類板書。每一個問題的解答,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觀點,在“矛盾”之處生成新的問題,這裏的新問題是對原問題的深層思考,可以留給第二課時,因此不必馬上解決。“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巧置懸念,吊吊學生的胃口。胃口吊一次還不夠,還要吊第二次,第三次,學生都快坐不住了!第二課時學生的濃烈興趣依然不減。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課堂,帶着更多的新問題出課堂。”這一課的教學我不就是在實踐着這一個理念嗎?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走入文本,帶着成功的喜悅走出文本,引發新問題後,學生再次走入文本,帶着勝利的喜悅再次走出文本!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活躍的狀態,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自然而親暱,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也在享受着語文。第二課時的末尾雖然沒有再產生更新的問題,但是凡卡超乎尋常的堅強,爲自由而生存的堅強已經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裏,引發的將是更加深刻的問題,留給學生的將是一生的思考。

《凡卡》的教學,默讀與交流交替進行,學生不斷地在文本中走進走出。每一次進出,學生都有新的發現;每一次交流,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不斷受到啓發;每一次產生新的問題,學生總是興致盎然,興趣大增。我想這就是理想的語文課吧!“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語文課也應該像說評書那樣,經常帶給學生“意猶未盡”的享受!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19

一位老師告訴我,每一節課後都問問自己,學生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說實話,很多時候我不敢問自己這個問題,因爲無法面對良心的拷問。《信客》之後,我不得不問自己對學生的給予,結果汗顏不已,因爲我無法給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說法。也許除了語言的薰陶、形象的積累之外,那節課我給予學生的真的寥寥!

於是我爲自己追加了一個問題:《信客》的賽課令我學到了什麼?概括說來只消兩個字:震驚!爲了一節比賽課,我會查那麼多資料,進行那麼多的嘗試,不妨回頭看看日常的語文教學,不外乎就是看看文章,讀讀參考,想想技巧,之後便欣然登場了……有多少節課留下過遺憾我已經說不清了,現在想來除了震驚也只有震驚了!

課堂評價語應該充滿詩意。本案例中,課堂評價語單一,“很好”“太好”重複出現,使得課堂缺乏詩意。作者是用詩意典雅的語言來構築質樸風雅的人生,如果教師的課堂評價語也充滿詩意,那麼實際上是在強調一種詩意的人生,引導學生髮現美,感受美,這也正是語文人文性和審美性的具體體現。

大道之行也反思總結 篇20

本班此次活動工作主要分爲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同學代表發言,每個同學都對科學發展觀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大家都一致認爲,作爲大學生,學習科學發展觀,更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把學習到的東西積極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第二階段是嘉賓節目。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我們外語系學生科科長艾老師、本班班主任李芳老師、以及07級各班的團支書來參加我們班的此次班會。爲了使此次班會的氣氛更加活躍,我們還專門邀請艾老師爲我們唱了一首歌,有了艾老師優美的歌聲之後,同學們更加活躍、積極的投入到我們的活動中去。

第三階段是進行知識問答,首先,由主持人提出關於科學發展觀的問題,然後同學們舉手回答,在活動當中,同學們都很認真的思考並積極地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問題。同時,在活動當中,我們還設有獎品,回答問題正確的同學還有機會拿到精美的獎品。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同學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讓同學們更好的瞭解到科學發展觀的知識,這爲我們班以後開展的各項學習活動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第四階段是老師進行發言總結。首先是艾老師對我們此次班會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然後,他又結合實際,要求我們同學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科學發展觀。同時他還要求我們在學習書本知識外,平時還要多閱讀各方面的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而且還應該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實踐,充分應用所學知識以及學習各種技能,使自己成爲一個全面協調發展並與社會同步的人。在艾老師總結完之後,接着就是李芳老師給我們講話,她說在她去越南的半年時間裏,回來之後我們都成長了不少,在處理事情時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不像以前大一時那麼不懂事了。然後,她又聯繫科學發展觀,向我們提出,作爲大學生,我們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既要抓好自己的學習,又要豐富自己的生活。既要謀求自身的發展,又要心懷他人和集體,樂於助人,有全局觀念。兩位老師的總結,讓我們受益匪淺。最後,我們合唱了一首《走進新時代》來結束我們這次的主題班會。

通過此次班會,同學們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活動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同學們都紛紛表示,對科學發展觀的意義重大,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學習科學發展觀的工作做好、做足,以實際行動來餞行科學發展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