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課文反思小結(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27K

《假如》課文反思小結 篇1

這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詩歌。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的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純真無暇的心。捧起這篇課文,濃郁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這是一首詩,更是一首愛的讚歌。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他們希望認識社會、改造自然。在兒童的心靈裏,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噴發般的力量。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假如》課文反思小結(通用5篇)

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共鳴,也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還可能產生寫詩的衝動。這都是要建立在對文本的理解以及對關愛之情培植及的基礎上。所以我就把本課的重難點定位在:在品讀中激發學生的同情心、愛心,啓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我首先以《神筆馬良》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輕鬆的談話形式引導學生進入課題。在學習正文的過程中,我主要通過聲情並茂地描述感人的故事,創設情境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並以引讀的形式穿插整個教學過程,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邊演邊讀或邊背。

語文課本不是教本,而是讀本。讀是語文教學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語文教學最成功的一個顯著標志。語文教學以讀爲主,詩歌的學習尤其如此。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漸漸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在讀中感悟理解,在讀中觸發情感,在讀中培養學力,提升思維。這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能夠主動參與各種學習活動,樂於學習,積累能力、實踐能力和想象創新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能表達對他人、對環境的關愛之情,編出了許多感人的詩句。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注重了根據課文內容給學生創設情境。如:學習第一小節時我爲了引起學生的興趣,設計了讓學生扮演小樹,讓學生去體驗小樹很冷,並直接與“小樹”對話,“小樹,你爲什麼縮着身子?”“小樹,你在嘆息什麼?”進一步讓學生走進文本,在這一基礎上,再讓學生去感悟當紅紅的太陽出來了,小樹又是什麼樣的感覺?這時,學生的朗讀就水道渠成了。學生不但朗讀的熱情高,而且充分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假如》課文反思小結 篇2

課後我讓學生以課文那樣的形式寫在寫話本上,在欣賞學生的作品時,我再一次被那句句樸實、單純的話語而感動。一位學生寫到: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爲生病的爺爺畫一個健康的心臟,這樣他就不必整天躺在病牀上,可以天天跟我在一起了。還有孩子寫到:假如我要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爲四川的小朋友畫結實的校園,這樣地震也不能摧毀它,小朋友就能安心安全的上學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乞丐畫一個家,他們就不會到處流浪,時時捱餓。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沙漠畫一片綠綠的小草……多有心的孩子,多善良的孩子,我感動至極。

這課教學本着“以學生爲本”的原則,注重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注重學法指導,努力培養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注重人文關懷,使孩子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愛學、樂學。自己也在教學中受到啓發,課堂以學生爲本,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的課堂學生們既充滿活力,也樂於學習。

《假如》課文反思小結 篇3

在積極倡導新課改的大潮中,我們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紮實的語文基本功訓練。課始,我就安排學生自主、個性化識記生字,讀通讀順課文。同時,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通過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詞的精妙與意蘊。

在識字教學的設計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把生字當成自己的朋友做"找朋友"的遊戲,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了較好的學習目的。

在本課的設計中,我還注重對學生語言拓展的訓練,通過文章結尾的省略號的用法,讓學生模仿文中的句式說出自己的美好願望,既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使主題進一步得到昇華。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很好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關愛他人的美好願望,達到了教學目的。

《假如》課文反思小結 篇4

反思——顧名思義,就是指我這一段做了很多不該做的事,我要好好地反思反思了。上個星期,下午放學回家,媽媽好好地給我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課”,媽媽回到家,說她下午到學校去了解了我在班裏的學習情況,我一聽,就蒙了,心裏想:完了,我要挨批了。媽媽說:“你覺得你最近學習怎麼樣啊?上課注意聽講了沒?你知道你們班這一次中段考試你在你們班佔多少名嗎?......”面對媽媽一連串的問題,我有點招架不住了,索性就直接掉了“金豆”,媽媽一見我哭了,就生氣了,“你哭什麼?!我又沒打你。”我不敢說話,只是低着頭,我知道自己這一段時間確實沒好好學習,我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但媽媽又問了:“你上課是不是總是想其他事,上課爲什麼總是開小車,不注意聽啊?你學習是給你自己學的,又不是給我們學的!而且也不勤奮了,你是爲了作業而作業,學習而學習嗎?”我仍舊沉默,媽媽終於“爆發”了,“你爲什麼不說話?說話!天天在想些什麼?”看到媽媽兇惡的眼神,我說不出話來,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媽媽這時非常生氣,一個巴掌打到我臉上,我用手擋了一下,打到我的手了,雖然沒打到臉,但是這一巴掌讓我意識到了:落後就會捱打。如果現在再不努力,以後會捱得更多,更狠。媽媽沒有就此不提,而是接着問我上課到底爲什麼不認真聽講,我說是因爲上課老是想着玩遊戲,媽媽說:“以後再也不許玩電腦了,除了發博客,我非要讓你戒掉網不可。”我自然也就順從了。相信媽媽那天給我上的那堂課會讓我“改邪歸正”的,我相信,只要我不再玩電腦,在課堂上多用點功,我會變回原來的那個勤奮,愛動腦子的我。加油啊!

《假如》課文反思小結 篇5

在課堂上,同學們發言很踊躍。一個平時思維特活躍的學生站起來卻說:“如果我是阿切爾,我就不發明什麼打孔機,我用縫紉機走一遍,就裁好郵票了。”顯然,這學生很善於動腦子,是按自己的思路在說,而往往這樣的發言總會攪得其他同學的思路也走了。我平時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真的覺得兩難。一是怕耽誤時間,教學任務完不成,二是怕打擊學生積極性。爲阻止轉移話題,我只好搶過話頭,我只好說:“聽你的發言,老師知道你找到了更好的辦法。看來阿切爾是不足以讓你喜歡的啦?我們來聽聽其他同學的看法。”就這樣,我看到這孩子掃興地坐下了,儼然沒有了發言時的興奮勁了。說真的,我真的很欣賞這學生的發言。後面的課確實如我所願進行得很順利,而我並沒有成功的感覺,總想自己是不是少說了點什麼?

少說了點什麼呢?如果不是討論課文的文字,或許我會由着學生的性子和他們一起海闊天空的。爲什麼語文課上得那麼不和諧,總有老師意志和學生個性相沖突的地方。我還應該對學生說點什麼?我此時如哽在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