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1K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1

有一位教師在教完《坐井觀天》一文後,讓學生以《青蛙跳出了井口》爲題說話和寫話。有的說青蛙跳出井後,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大海,海濤嚇得它忙向小鳥求救;有的說小鳥看到了高高的山峯和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田野裏稻穀飄香,青蛙陶醉了,它覺得以前的日子白過了;有的小朋友竟然讓青蛙坐飛機去環球旅行,青蛙一下飛機就說:“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教師不住地點頭微笑,此時又一位學生舉手居然說青蛙跳出井後看看,覺得還是井裏好,又跳進了井裏。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精選19篇)

班裏的學生鬨堂大笑,教師也打斷了該生的話並示意他坐下,竟還說了句:我看你就是那隻青蛙!教師從自己教的.角度只關注自己設計的訓練,沒有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更沒有去珍視學生的奇思妙想。這孩子說井裏好,肯定有他獨特的閱讀體驗與生活經驗,興許他比其他學生更有憂患意識地從環保的角度去考慮了。另外儘可能地尊重學生是教師的天職,珍視學生的體驗、成果,是尊重學生的第一要素。在教學中使閱讀成爲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關注學生的心情、關注學生的態度、蹲下來與學生交流,從而關注學生的發展。

另外,感悟語言是一種個性化的語言感受,由於學生知識背景、生活經歷、情感氣質等諸多因素的差異,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區別。因此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時我們應順應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品詞摳句,發掘學生的靈氣,使學生對語言產生具有個性化的理解與感受。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2

這篇講讀課文是一則寓言,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的故事。說明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爲正確,是不對的。根據課文內容,說教法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聯繫插圖,查閱字典,理解生字。

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猜猜生字的意思。如“觀”“答”“別”“弄”等字可用此種方法;再看插圖理解,例如“觀”(看的意思),圖中指誰坐在井底觀天?(青蛙)又如“沿”,可以通過插圖“井沿”理解。最後用檢驗字義。

識字是理解課文的基礎,理解字義是識字的關鍵。通過“聯繫上下文猜義—看圖解義—證義”是理解字義的一種好方法。

2.初讀課文,觀察插圖,理解內容。

讓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麼?再讓學生認真觀察兩幅插圖,說出圖意:

(1)小鳥站在井沿上,望着井底。

(2)小鳥和青蛙在談話。最後讓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回答:小鳥和青蛙在說些什麼?

“輕聲讀課文”,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

“觀察插圖”,在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看圖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再讀回答”,這是第二次的讀,既理解內容,又能概括主要內容。

3.角色朗讀,辨別是非,揭示寓意。

這篇寓言以話爲主,引導學生同桌和分組分角色有表情朗讀,注意標點符號的語氣。再讓學生討論“青蛙和小鳥爲了一件什麼事爭論起來?”(爲了“天的大和小”)它倆誰說得對?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小鳥說的對,從“飛了一百多裏”看出;青蛙不對,從“天不過井口那麼大”看出)然後討論:青蛙錯在哪裏?(錯在它生活在井底,看到的地方很小(有限),人家告訴它,它聽不進去(很固執),堅持自己的錯誤看法)最後討論:你讀了這篇寓言想到什麼?(有的人明明自己所見有限,還以爲自己是對的(所見很廣),這是不對的)可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通過分角色朗讀,可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把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由淺入深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辨別是非,聯繫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話揭示寓意,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

從識字、朗讀、理解到揭示寓意,都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學效益。

部編坐井觀天評課稿3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通過青蛙與小鳥之間生動有趣的對話,寫了青蛙和小鳥爲了天的大小而進行了幾次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

優點之處:

我以識字寫字爲重點,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爲做到在短短的40分鐘內,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課文,我在教學上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趣字當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作爲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我的教學分爲四個步驟進行: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如何讓學生樂於識字寫字,進而輕鬆地走入文本呢,因此我主抓“趣”字,全課以遊戲貫穿,點燃孩子學習的火花。開課伊始,以生動有趣的謎語引入,讓孩子一下子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在進行認識會認會讀的生字的過程中,我以主人公小青蛙爲切入點,設計了闖關遊戲。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方式:開火車順讀,小老師帶讀,男生女生賽讀,齊讀等方式,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又關注了全體學生,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感受識字的快樂。

二、分層閱讀,進行有針對性指導從第一關的生字關到第二關詞語關,學生們學習的興趣盎然。課文中的知識點不僅僅是讀一讀就能落實的,還需要方法的指導。因此,在通過自由讀、聽範讀以後,讓學生們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小鳥和小青蛙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爲了降低難度,我設計了句式:課文主要講了青蛙和小鳥爲而爭論起來,青蛙認爲天,小鳥認爲天。讓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進行思考後的'再整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整體概括能力,又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在進行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引導孩子們抓住兩個小動物在不同的位置,進而理解“井沿”一詞。同時,關注了兩個動詞“坐”和“落”,通過指名讀、評讀,指導讀出感情。而後面的對話通過分角色師生合作朗讀,讓孩子們弄明白什麼是對話。

三、尊重個性理解,關注寫字教學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除了之前對於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識記呢,教學中主要教學四個生字“沿、信、擡、際”。在全班指導“沿”字以後,給予孩子自主識字的空間,讓孩子們自己選擇自己想要教學是生字,噹噹小老師,說說你是怎麼記的,怎麼寫的好看,一則訓練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訓練了孩子的觀察和表達能力。

不足之處:

雖然整堂課孩子們上的還是比較有興趣的,教學設計條理清晰,但是還是有不少遺憾。例如課時內容可以更豐富些,教學“井沿”時,應該進行更多的聯繫實際,進行遷移練習,進一步理解“沿”的意思。還有在生字指導中,可以加入展示環節,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書寫

改進措施:

在授課結束時,指導學生延伸第四次對話:青蛙如果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會說些什麼,首先,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課文中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啊。”小鳥爲什麼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呢,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理解小鳥嘆天很“大”。

第二,提出一個問題:青蛙爲什麼說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學生們衆說紛紛,因爲青蛙天天坐在井裏,除了一擡頭只看見井口那麼大的天空外,井面的東西都沒有看見。通過這樣的提問、比較,學生終於明白了:小鳥見識廣,青蛙所見有限,目光狹小。我們要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不坐井底之蛙。學生很自然地悟出寓意,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啓示,受到教育。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薰陶過程。學習寓言故事,就是要學生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

第三,寫一寫。指導學生把青蛙如果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說些什麼,通過自己的想象,把話寫下來。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3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爲是,是不對的。這篇課文主要由小鳥和青蛙的三組對話構成,對話的朗讀是本課的重點,寓意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田敏老師的這節課從整體上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課前準備充分。

本課教師設計的教學課件十分生動有趣,以實物的形式展現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利用形象、直觀的特點,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很好地理解課文中“井沿”、“無邊無際”等詞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巧妙地把課文分解成若干問題,注重層次性,指導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得出結論。

三、以讀爲主,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並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領悟文本蘊涵的深刻含義。

四、創設了實踐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

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教師讓同學們做了一個實驗,讓他們把書卷起來看天花板。從而讓學生通過實踐理解了青蛙爲什麼會弄錯的原因。如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做了一個假設:青蛙跳出井口後,會看到什麼?說談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這樣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建議:

1、在突破寓意這個教學難點時,搭建的兩個語言訓練平臺還需斟酌:

之一:小鳥爲什麼說對了?青蛙爲什麼說錯了?此處引導指向模糊,對於二年級學生提問需要直接明瞭,改爲“小鳥和青蛙爲什麼看到的天不一樣?”會更好些。

2、拓展環節: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會說些什麼?因爲沒有情境的創設,回答時孩子的想象受到限制。假若換成:帶上頭飾,扮演青蛙,讓學生就當這隻青蛙進行說話表達是不是更能激發其想象力呢?

總之,這是一節較成功的語文課,老師使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從情感深處激發學生與同學友好相處,注意說話方式。讓課堂短短的40分鐘,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乃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這節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4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寓言。通過生動、富有趣味性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正確理解課文寓意是一個難點,如果教師自己把寓意告訴學生,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爲了不讓學生因爲難以理解就放棄,也爲了學生因爲答案得知太易而不動腦,所以我在教授這課時一直想辦法調起學生學習的胃口。

在課堂上,我通過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大話就是吹牛、不實在的話;聯繫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找小鳥說的話: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並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很快地說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教學重點段時,我讓學生抓住青蛙和小鳥的不同觀點: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天無邊無際,讓學生找出它們提出不同觀點的理由,並進行朗讀。在這個語言環境中學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大話、無邊無際、遙遠”等幾個新詞語的意思。通過擺觀點、找句子,學生一下子分清誰對誰錯。

爲了讓學生能更深刻地瞭解青蛙產生錯誤觀點的原由,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通過用手做成的望遠鏡開天花板,你能看見多大?上課時,這個簡單的實驗引起大家極大的興趣,同時學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書卷起來只看到一點點地方的原因,由此學生也能明白青蛙產生錯誤的原因是:長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閉擋住了它的視線,因此青蛙認爲天只有井口那麼大。最後,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會看到什麼說些什麼?

爲了讓學生更加有目的的學習課文,所以在課前預習時我和大家一起背誦了識字4,並且拓展學生的思維,說出更多的成語,讓他們知道一般的成語故事都能告訴大家一個道理,然後學生很自然的就帶着對於這課的疑問進入了學習。對於二年級的學生簡單的理解課文內容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那如何才能讓學生從看似簡單的文章中體會出道理?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讀書。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注重發展學生思維。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明確目的要求,推薦思考的角度,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覆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時動筆勾畫出弄不明白的詞語和讀不懂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朗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刻意的要求學生哪個字重讀,哪句話必須拖長音或輕讀,而是充分的給孩子朗讀體會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讓學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讀對話,其他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相互比較朗讀的效果,自然就能體會出什麼樣的語氣適合這個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寓意,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通過我隨手畫在黑板上的簡筆畫理解“井沿”,並讓學生指出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從“一百里”入手,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會天的無邊無際;理解“無邊無際”並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就會說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讓學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覺得還是最後兩個自然段的“笑”。“青蛙爲什麼笑了?”學生的回答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爲青蛙整天坐在井裏,看到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而小鳥卻說天無邊無際,青蛙覺得很好笑。”“青蛙以爲自己是對的,它認爲小鳥在說大話,吹牛皮,覺得很好笑。”“那小鳥爲什麼也笑了?”“小鳥天天在天上飛,知道天有多大,聽到青蛙老說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覺得青蛙很無知,小鳥無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裏的青蛙看到卻只有井口那麼大,還不相信小鳥的話,讓人又好氣又好笑。”雖然學生們的總結很稚嫩,但是經過教師的梳理和歸納,學生在回答“學了這篇課文的你懂得了什麼?”難以理解的寓言就順理成章的從孩子們的口中說,“我懂得了我們不能像青蛙一樣,整天坐在井裏看天,而應該跳出井口看看外面,這樣才能不被別人笑話。”“我們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樣就太可憐了。”“我們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己明明錯了,還不聽別人勸告,自以爲是。”本課存在的問題:

1、時間的分配有些失調,前鬆後緊。

2、識字教學不夠紮實。在識字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認讀,有些詞語可以在這個環節中理解意思。

3、雖然讀的形式比較多,但是學生的朗讀質量沒有明顯的提高。

在這節課上我漸漸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講法,當然還很稚嫩,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收穫。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5

部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寓言,這是一個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小鳥從天上飛來,說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說天很小。活潑、大方的吳佳妮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加強朗讀和發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

一、以疑引讀,讀中釋疑

在導入環節,吳老師通過猜圖遊戲,讓學生說一說旅行的見聞。由於圖片中的主人公都是班裏的孩子,學生興趣盎然地交流起各自的旅遊趣事,讓大家感受到夥伴們的見多識廣。沒有直白地解釋,沒有枯燥地認讀,學生在交談中理解“見多識廣”,這樣的教學便是“潤物細無聲”。

初讀課文後,吳老師就讓學生進行男女生比賽讀,學生各個胸有成竹,躍躍欲試,充分展現了朗讀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有的孩子讀得挺投入,但也有個別孩子出現添字、漏字的現象,教師應該及時指出並糾正。

吳老師用直觀、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給“沿”組詞。

“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麼?爲什麼他們的說法不一樣?”吳老師將大問題拋出,學生聯繫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找出“鳥看到的天是怎樣的?”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爲什麼小鳥認爲天無邊無際呢?”學生不難找出“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吳老師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學生通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後自己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鍊,並擴展思維,“小鳥會飛過哪些地方?”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學生認識了一隻見多識廣的鳥。

二、語用訓練,積累語感

在教學中,吳老師巧妙設計了兩次說一說,鞏固並綜合運用了在課堂上學習的語言文字。如,在學習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吶!”一句後,讓學生用“得很吶!”的句式說一說,不僅進行了語言拓展,更是在語言訓練中進行了有效的朗讀訓練,學生讀好了青蛙的固執、目光短淺。再如,“如果你是小鳥,你會對青蛙說什麼?”這樣的說話訓練不僅鞏固了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爲能力。

三、創設空間,自主實踐

吳老師也善於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創造訓練朗讀的空間,不着痕跡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讓學生加上動作、表情分角色朗讀課文,從而給學生創造了自我展示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的表現力。因爲國小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正處於愛玩、愛動的年齡,如果老師能夠抓住這一特性,並且在教學設計上予以考慮,那麼課堂教學不僅能夠順利進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以後的教學也將更有新意。

部編版二年級坐井觀天評課稿範文通用7

首先,很榮幸能成爲張工作室的一員,能得到這些寶貴的學習機會必定要好好珍惜。今天是工作室第一次活動,觀摩了南苑國小吳佳妮老師執教的《坐井觀天》朗讀指導課,讓我瞭解到更多的朗讀指導方法,受益匪淺。

《坐井觀天》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井底的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短淺,自以爲是,是不可取的。這篇課文主要由小鳥和青蛙的三組對話構成,對話的朗讀是本課的重點,寓意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吳佳妮老師抓住重點回歸文本,以多種朗讀方式滲透朗讀方法,值得學習的是:

1、對學生朗讀的評價到位。突出重點,貼近教學目標。

2、教態自然,語調親切,鼓勵孩子的語言很多,課堂氛圍好。

3、抓準朗讀定位,重點指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語氣,在第一次對話朗讀中,小青蛙好奇的語氣吳老師這樣提問:你爲什麼語氣上揚了?哪個標點符號給了你提示?因此引出:朗讀時應該抓住關鍵詞和標點符號,找準朗讀語氣。

4、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吳老師開展了多種朗讀方式,自由讀、評價讀、上臺讀、全班讀、指名讀等等。文本是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對文本語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讀來完成。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朗讀就應該讓孩子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從幾個老師的評課來看,我也學習到很多,比如朗讀指導可以加入現場體驗,可以指導朗讀姿勢和朗讀習慣。最後張校提到,朗讀應自然,應該讀出生活來,從文本中來,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還要有老師的給予,還可以開展朗讀實踐活動。希望能將這些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感謝老師們的無私分享。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6

“五校”聯片教研活動中,有幸聆聽了池培培老師的《坐井觀天》,課堂上池老師和孩子們天真可愛的笑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塊教學是課堂上的大亮點,縱觀整個課堂,板塊教學清晰明瞭,重點研讀部分更是緊緊抓住小鳥和青蛙的3次對話,落實課堂教學目標。

識字教學也是課堂上的一大亮點。課伊始,教師就通過故事的講述,用直觀、形象的版畫理解“井沿”,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在井的什麼位置,從而明確“井沿”的具體位置。對於“無邊無際”一詞的教學也是別有用心,在理解了“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並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就說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

在感悟了“無邊無際”之後,教師出示句式“小鳥飛呀飛,它看見---”,並提供圖片,學生看得津津有味,說得頭頭是道,只是提供圖片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再如在研讀第2次對話時,教師讓學生分別說出小鳥和青蛙對天的看法後,因勢利導,玩“從紙筒裏望天花板”的遊戲,創設了實踐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的能力。從而讓學生通過實踐理解了青蛙爲什麼會弄錯的原因,這樣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當然,池老師也善於創造想象的空間,不着痕跡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做了一個假設:青蛙跳出井口後,他會看到什麼?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只不過時間匆促,學生沒能盡情展開來說。

末了,提一個小小的細節問題,PPT的製作非常精美,但是文本語言的字體顏色爲白色,背景是淺綠色,在今天晴朗的日子裏,學生看得頗爲吃力。此外,對於文本的3次對話,朗讀指導應該也是一個重點,今天落實得也還稍有欠缺。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7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

在把握教材時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爲文章理解的關鍵。通過這三個詞來了解課文,穿針引線。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設計了動畫,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什麼是無邊無際?通過讓學生欣賞(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原、(無邊無際)的天空,等等,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實現對第一次對話的理解。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大話”,這個關鍵詞語。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大話”這個詞,來把握青蛙認爲小鳥說大話時的心情。順帶指出說大話是指:說誇張,不切實際的話。但是在具體教學時,我又在思考:怎樣讓學生了解說大話的具體含義,以及它與說謊話的區別。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惑着我。最後我想:如果舉個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所以在教學中,我舉了兩個實例讓學生來感受什麼是說大話。這兩個例子,一個是:我能一口氣吞下一頭牛,我能用手推動火車。學生從老師的語氣和自己的經歷中瞭解,這些就是誇張,不切實際的,就是說大話。我發現學生在學的時候,興趣很濃,並且能夠很好的理解這個詞以及青蛙當時的心情了。通過第三個關鍵詞“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對話。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現兩次,這兩次的笑是有區別的。文中兩個笑。青蛙爲什麼笑,小鳥爲什麼笑?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爲是。另一個小折射出了小鳥的虔誠,真誠相勸。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爲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這在爲學生最終了解文章寓言作鋪墊。

本課的教學突破點是重點詞彙,而最終目的是理解寓意。我從無邊無際,大話,笑,着手進入對文本的分析。主要抓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說的“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擡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這句話。

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擡頭”讓學生理解青蛙的自負,和小鳥的謙虛。得出結論: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他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

2、抓青蛙的神態和表情。

文中兩個笑。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爲是。另一個小折射出了小鳥的虔誠,真誠相勸。通過分析青蛙的表情讓學生自己明辨是非。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後的學習生活。

4、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8

竇桂梅老師在《綻放,在公開課的舞臺上》的自序中寫到:“上公開課,就像家中來客必定要灑掃庭院、準備盛宴一樣,其中有準備的緊張,更有展示的興奮。

這就像過日子,如果沒有客人,可能會終年粗茶淡飯、散淡隨意,正是那經常光顧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藝’一日千里。”

是啊,公開課是所有教師都會經歷的吧,這週四,我也迎來了人生第一次公開課。經過一週的精心準備,加上學生的積極配合,這節課相對而言比較滿意,但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現將我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我選取了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觀天》,這篇課文短小精悍,主要通過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遠,不能像青蛙那樣目光短淺,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

整節課我的教學流程是這樣安排的:

1、播放動畫故事《坐井觀天》導入本課的學習;

2、在初讀課文中,提出問題“本文講了誰和誰,它們在哪裏,在幹什麼”,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比較有針對性。

3、檢查生字詞。出示本課生字,接着讀詞語,最後展示課文中的長句子,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

4、在精讀課文中,重點圍繞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進行講解,教師幫助學生理解“一百多裏”、“大話”、“無邊無際”、青蛙和小鳥的“笑”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正是因爲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環節,讓學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又會對小鳥說些什麼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6、佈置作業,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課後續編這個故事。

教師備好課,學生才能上好課,但是課堂上學生是能動的個體,實際的課堂上是存在生成的。

在這節課中,我在講解生字時,沒有給予學生示範性的指導,這是一個重大的失誤;此外,上課啓發引導學生不到位,沒有讓學生真正明白“坐井觀天”的深層含義。

接着,劉老師給予了指導:

1、在學生初讀課文前,提的問題應該不超出兩個,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他們記憶力有限,問題太多就會記不住。

2、在講生字時,教師應該師範書寫,指出容易出錯的字,指導書寫不少於10分鐘。

3、在講解“一百多裏時”,可以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例如:下文的“無邊無際”可以和“一百多裏”進行聯繫,進而理解詞語意思。

4、講解生字也可以放到文中,現在語文提倡“隨文識字”,在講解課文時把生字挑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5、教師上課應該多下臺走走,尤其要關注後兩排的學生,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聽課上來。這次聽課對我來說是一次磨礪,讓我認清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改進,希望下一次公開課的表現能更上一層樓!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9

1、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王老師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恰當地把教材劃爲若干問題的層次,指導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總結規律,獲取“真知”,變被動接受爲主動獲取。

2、以讀爲主,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王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並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領悟文本蘊涵的深刻含義。

3、練習拓展立足於課堂,貼合學生實際,使學生學以致用。比如,跳出井口後的青蛙看到了什麼?會說些什麼?讓學生用“青蛙聽了小鳥的話,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驚呆了,看見____________,於是對小鳥說____________,小鳥說____________。”的句式說一說,這樣的說話訓練不僅鞏固了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爲能力。

4、平等輕鬆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不受束縛,所以常有出人意表之言,卻恰恰形成了“生成”的高潮——科學和數學知識的出現,更體現了語文對其他學科的一個奠基和發展的作用。

5、因爲訓練的多了,所以理解“坐井觀天”的含義時,就有些倉促了。王老師設計的問題也有些難度,如“‘坐井觀天’是指哪一類的人?”“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學生猛然從讀故事轉向理解成語,感覺有些適應不了。不如在角色朗讀的時候進行一下鋪墊,如“你用什麼樣的語氣讀青蛙?青蛙爲什麼這樣說?……”學生可能會更好地體會青蛙的自以爲是、目光短淺吧。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10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故事是六年制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入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過錯還自以爲是。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理解“坐井觀天”的字面意思很容易,但是如果要理解並體會這個成語的寓意那就比較困難了,因爲這個年齡的兒童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正如課文中的“青蛙”是非常片面的。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是否真正達到,癥結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感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硬塞給學生。所以,明確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信任: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同時也是支持者和輔助者。也就是說,教師既要在前引導,又要從旁輔助,和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實現協調的互動,共同完成學習目的。

無邊無際造句之後,我說孩子們小青蛙聽你們說外面那麼好,他也想跳出來看一看,於是我播放課件把青蛙從井底跳到了井口,又說青蛙跳出井裏會看到些什麼呢?讓孩子們想像說話,孩子們從池塘邊說到果園裏,從果園裏說到公園裏……想像力非常豐盛,這時我突然拋出這樣一個問題:這麼俏麗的景色,小青蛙以前怎麼不知道?“因爲它哪裏也不去?”“你想像它那樣嗎?”“我可不想,我要像小鳥那樣。”於是我戴上青蛙頭飾,低下頭說:“小朋友,我知道錯了,可是我怎樣才幹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呢?快幫我出出主張吧!”“我建議你多看書。”“我說應多走走,瞭解一下外面的事情。”“多聽聽廣播,多看看消息。”“遇到事情,多試一試,多想一想。”“對孩子們,要多聽多看多想多做,那麼你們必定會成爲一個見多識廣的人。”

瞧,孩子們說的,不就是這寓言要告知我們的道理嗎?雖然他們沒有說出:“不要做目光淺、狹隘的人“但從他們的話語中不難看,孩子們已有所感悟,已形成精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11

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生活是學習語文的有力助手。如今,在新課程的指引下,教師的天地廣闊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衝”進了課堂教學。語文的學習成了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因此,我想方設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生活積累,將教學與學生日常的直覺經驗融爲一體。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自讀自悟,由學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教學,改變了以往老師帶領學生進入學習過程的環節,通過學生的質疑、解疑,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我提出疑問引起興趣,導入新課,學生馬上有序的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並畫出生字,然後小組合作進行拼讀;然後由我檢查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這期間,我參與到具體的小組學習中,重點對個別後進生進行指導。

二年級的孩子能從個體自學預習課文,讀準字音,到小組合作認讀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動自學課文,這正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要求。低年級學生是有能力自動化地自學課文,掃除閱讀的障礙的。讓孩子藉助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實踐努力去認讀課文,並且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幫助,合作去讀準課文,而不是按傳統的教學“一步步”領着學生向前走,能讓孩子在主觀意志上建立“我能學”的自信,並通過主體的實踐努力達到掌握一定學習策略的“我會學”。把學習的主動權更好的教給孩子,讓孩子掌握學習的策略,更利於孩子明天自己去學習。

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加強朗讀訓練,注重發展學生思維。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思考什麼問題,要解決什麼問題,都向學生交代清楚,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覆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感悟。營造了書聲琅琅的教學氛圍,教給了學生讀書方法。

進行角色朗讀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它們爭論的很激烈吧?我們怎樣才能讀好?我們分角色朗讀,想想怎樣讀纔讀得好?”孩子們紛紛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態度積極認真,有的爲了讀好角色,練習讀了好幾次,課堂氣氛活躍熱烈。在本環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三十個孩子就有三十隻青蛙,三十隻小鳥。他們可以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的朗讀就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我拼棄了以前那種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哪兒必須得讀重音,哪兒必須讀拖長音或讀輕聲,而是充分的給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該怎樣讀,纔會讀好,讓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建構,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在教學中我還體會到要有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我組織孩子們分組進行練習,但我發現孩子們練習時,往往就練習喜歡的角色,所接受的訓練是單一的;還有的孩子,因爲怕讀不好角色,就單挑旁白來讀。積極的孩子,朗讀水平較好的孩子就“走進”角色,朗讀水平較弱的就“永遠”旁白,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不利於孩子的發展。我就創設情景,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要求孩子再研究時進行多次的練習,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複,要輪換角色。這樣利於孩子們整體綜合發展.

寓言故事的教學,到最後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我在教學寓意這一部分時,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切合學生生活實際來引入的,而不是純粹的說教。“如果有人說你是坐井觀天,你明白他在說你什麼嗎?你想對坐井觀天的人說些什麼?”或者讓學生出點子幫助小青蛙:“你們願意像小青蛙一樣什麼都不知道嗎?你們能出出點子讓小青蛙也能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嗎?”這樣就更能從學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並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與方法的訓練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12

聽了我校龔月梅老師執教語文人教版第三冊中的《坐井觀天》一課。我受益匪淺,感到聽龔老師上課是一種享受,同時又使我倍受啓發。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

龔老師能根據低年級的教學重點組織教學,多種形式的讀貫穿整節課,讓學生自悟了寓意。龔老師不以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沒有繁瑣的分析和抽象的說教,而是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讀中感悟。

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多中形式的讀,例如分男女讀,男生坐着讀青蛙說的話,感受青蛙的不學不問,不聽勸告,自以爲是,女生站着讀小鳥的話讀出天很大很大的語氣。還配上了動作。教師通過適時點撥啓發並恰到好處的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小鳥和青蛙爭論什麼?”“小鳥和青蛙誰對誰錯?”“青蛙爲什麼錯了”······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同學說這是一隻愚昧的青蛙、有的說是一隻目光短淺青蛙、有的說是一隻固執的青蛙。可見學生們已經充分的理解了故事的意思。接着把學生引領到生活中去,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真正領悟到了故事的寓意。

這節課體現出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是多麼重要,教師充分重視了以學生爲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從低年級就開始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爲將來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孩子們贏在寫作的起跑線上。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13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想通過青蛙和小鳥之間的三次對話告訴我們:看問題不要鼠目寸光,要目光長遠;不要自以爲是,要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或者意見;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做能夠觀整個天空的小鳥。

王老師從齊讀課題出發,看似直接導入,實際上是動畫激趣,通過看與課文相符的FLASH動畫理解課題,熟悉課文。之後王老師從畫面定格的地方進行深入挖掘啓迪,從瞭解井出發,爲之後青蛙和小鳥奠基。接着進行了主人公的位置定位,這樣就可以開始“表演”了。整個過程我覺得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1.朗讀的教導真實有效,渾然天成。例如青蛙和小鳥的第一次對話,青蛙問:“你從哪兒來呀?”不僅強調是什麼句子,而且強調語氣。小鳥問:“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從理解小鳥飛了多遠出發,感受小鳥的累與渴。還有一個教師從重點詞語的理解出發,體會文章內容,深究復原當時情境。

2.重點詞語的理解與生活緊密結合。無邊無際是什麼意思?生活中還有什麼是無邊無際的?

3.訓練說話井然有序,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王老師秉承了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將課文的講解控制在學生已有的發展水平和可以達到的發展水平之間,讓生造句給予看圖說話這個階梯,生即使剛開始不理解,看到圖後就會有話可說。

建議:“青蛙在小鳥的建議下,終於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好多美的東西。續編青蛙與小鳥的第四次對話”和“坐井觀天指的是什麼樣的人”應該對調,效果會更加。坐井觀天是個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必然有完整的寓意。在講完課文後引導學生坐井觀天的意思和體現了什麼樣的人是相輔相成的,不能人爲割裂。之後的續編故事應該屬於思維和說話的拓展練習。

這是我的幾點想法。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14

聽了戴老師執教的《坐井觀天》這一堂生動有趣的閱讀課,收穫很多,下面我簡要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看法:

1、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學生是主體,“教”致力與“學”,服務於“學”。教師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恰當地把教材劃爲若干問題的層次,指導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總結規律,獲取“真知”,變被動接受爲主動獲取。

2、創設了實踐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戴老師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卡片戴在頭上,讓學生更好的進入到課文中去。通過上臺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每個角色語氣的不同。

3、以讀爲主,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戴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通過三次對話,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並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領悟文本蘊涵的深刻含義。

總之,整堂課戴老師始終以學生爲本,對學生的發言都進行科學的評價,使學生始終積極的投入學習,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坐井觀天評課稿3

“讀、說、寫、用”四步三曲是我校語文課改的基本模式,今天早上,滕老師執教的是二年級上學期的《坐井觀天》一課,對於這篇故事簡短、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我個人覺得她上得非常成功,整個課堂都洋溢着她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精心、細心、勇於創新的工作態度。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滕老師展現出來的亮點很多,比如:教案設計合理、重難點分明;能圍繞教學內容設計青蛙、小鳥獎勵卡片;能用動畫形式展示故事內容;評價語言及時、豐富等等,不過,我現在最想講的還是她大膽創設實踐空間,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等諸多能力的做法。

1、“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這是青蛙非常堅定的觀點。“紙筒裏的世界”這個遊戲很好的解決了青蛙因視線受阻而所看範圍有限的難題。

2、利用表演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品讀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了小鳥與青蛙性格上的巨大差異:一個謙虛有禮、態度平和,一個傲慢無禮、自以爲是。

3、假如青蛙能跳出井口來,它會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嘗試編寫青蛙與小鳥的第四次對話。這個環節,既是對文本的鞏固,又是對課文的延伸,由於有前面滕老師的“無邊無際”詞語的訓練,到這個環節的時候確是水到渠成了。

滕老師這節課,教學環節緊湊,課堂張弛有度,“讀、說、寫、用”落到了實處。我們學校的課改,就是需要她這種敢想、敢做激情飛揚的老師,祝滕老師的課越來越精彩。

建議:假設青蛙能跳出井口的環節是否也能做成動畫效果呢?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15

1、教學課件設計精巧

在這節課中,看到侯老師製作的教學課件就能發現,侯老師在這節課的設計上一定花了不少心思。教學課件設計的十分生動,以實物的形式展現課文內容,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針對國小生形象思維發展活躍的特點,採用動畫展示的形式,讓學生很好的理解了“井沿”“無邊無際”等詞語的含義。

2、識字教學,展示教學亮點

識字教學也是課堂上的一大亮點。識字寫字對於國小生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這堂課上,侯老師另闢蹊徑,在開始授課的時候,侯老師就通過故事的講述,用直觀、形象的版畫理解“井沿”,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在井的什麼位置,從而明確“井沿”的具體位置。對於“無邊無際”一詞的教學也是別有用心,在理解了“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並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就說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這一引導,不僅讓學生很好的理解了要學的詞語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做到了知識的遷移,這種能力的培養也爲學生以後更好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侯老師的這一點,做的非常好,值得我們學習。

3、以讀爲主,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在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都知道“讀”的重要性。在這節課中,侯老師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以及文章的含義,使教學有一個水到渠成的效果。並且侯老師在學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的範讀,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吸引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4、創設了實踐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

侯老師也善於創造想象的空間,不着痕跡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做了一個假設:青蛙跳出井口後,他會看到什麼?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因爲國小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正處於愛玩、愛動的年齡,如果老師能夠抓住這一特性,並且在教學設計上予以考慮,那麼課堂教學不僅能夠順利進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以後的教學也將更有新意。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16

部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寓言,這是一個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小鳥從天上飛來,說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說天很小。活潑、大方的吳佳妮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加強朗讀和發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

一、以疑引讀,讀中釋疑

在導入環節,吳老師通過猜圖遊戲,讓學生說一說旅行的見聞。由於圖片中的主人公都是班裏的孩子,學生興趣盎然地交流起各自的旅遊趣事,讓大家感受到夥伴們的見多識廣。沒有直白地解釋,沒有枯燥地認讀,學生在交談中理解“見多識廣”,這樣的教學便是“潤物細無聲”。

初讀課文後,吳老師就讓學生進行男女生比賽讀,學生各個胸有成竹,躍躍欲試,充分展現了朗讀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有的孩子讀得挺投入,但也有個別孩子出現添字、漏字的現象,教師應該及時指出並糾正。

吳老師用直觀、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給“沿”組詞。

“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麼?爲什麼他們的說法不一樣?”吳老師將大問題拋出,學生聯繫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找出“鳥看到的天是怎樣的?”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爲什麼小鳥認爲天無邊無際呢?”學生不難找出“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吳老師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學生通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後自己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鍊,並擴展思維,“小鳥會飛過哪些地方?”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學生認識了一隻見多識廣的鳥。

二、語用訓練,積累語感

在教學中,吳老師巧妙設計了兩次說一說,鞏固並綜合運用了在課堂上學習的語言文字。如,在學習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吶!”一句後,讓學生用“得很吶!”的句式說一說,不僅進行了語言拓展,更是在語言訓練中進行了有效的朗讀訓練,學生讀好了青蛙的固執、目光短淺。再如,“如果你是小鳥,你會對青蛙說什麼?”這樣的說話訓練不僅鞏固了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爲能力。

三、創設空間,自主實踐

吳老師也善於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創造訓練朗讀的空間,不着痕跡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讓學生加上動作、表情分角色朗讀課文,從而給學生創造了自我展示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的表現力。因爲國小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正處於愛玩、愛動的年齡,如果老師能夠抓住這一特性,並且在教學設計上予以考慮,那麼課堂教學不僅能夠順利進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以後的教學也將更有新意。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17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爲是,是不對的。這篇課文主要由小鳥和青蛙的三組對話構成,對話的朗讀是本課的重點,寓意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今天聽了康老師的《坐井觀天》一課,我認爲這節課從整體上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非常值得我學習:

一、語言親切自然,感染力強。體態優美,具有親和力。

二、課前談話,激趣導入

康老師通過猜圖、當小導遊、分享旅行中的趣事等這一些孩子非常喜歡的形式,不僅訓練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叫“見多識廣”,並適時地引出與之相反的“坐井觀天”這一課題。設計巧妙。

三、緊抓關鍵字詞和標點符號進行朗讀指導

一個“井沿”,一個“落”,一個“無邊無際”讓人記憶深刻。

通過擺一擺小鳥和青蛙的位置,讓學生深刻認識了“沿”的意思。(是井的口子,就是井口的一圈,最後終於說出是“井的邊”,老師順勢拓展,桌子的邊叫“桌沿”,帽子的邊叫“帽沿”,牀的邊叫“牀沿”。這個訓練讓學生不僅深刻認識“沿”的意思,連運用也能自如了。)

能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重點詞語“落”,讓學生體會到小鳥飛的很遠,非常辛苦勞累。

通過出示“大海、沙漠、田野、天空的圖片直觀地來理解“無邊無際”,並相機出示句式進行訓練“無邊無際”,指導學生把學過的詞語進行靈活運用,培養了學生髮散性思維,能舉一反三。再回到文本反覆進行朗讀練習,對詞語理解到位而且拓展得當,可謂環環相扣。

在康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對問號、感嘆號的理解深刻到位,掌握了根據標點來表達語氣。

四、多種形式朗讀,明白文中道理

康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如自由朗讀、男女生賽讀、齊讀、指名讀、同桌合作朗讀、教師示範讀、表演讀等,可謂非常豐富。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達到,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感悟出來,還是老師硬塞給學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康老師着重抓住以下幾個方面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1.抓對話,第二次對話,在學生初步理解青蛙認爲小鳥在“說大話”“天只有井口大”之上抓住“說大話”“井口大”兩個點,理解什麼是“說大話”,哪句話是大話,進而引出青蛙對天的認識:“只有井口大”。“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這是一個反問句,老師通過換一種說法讓學生初步認識反問句與陳述句表達方式雖然不同,但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不過語氣的程度不同。小鳥對青蛙的少見多怪並未反脣相譏,它誠懇地指出善意地糾正:“你看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2.第三次對話則抓住了兩個“笑”:“青蛙笑了,小鳥也笑了”。同樣是笑,笑的含義是不同的。青蛙的笑是自以爲是,盲目自信的,小鳥的笑是無可奈何的。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整堂課康老師始終以學生爲本,對學生的發言都進行科學的評價,使學生始終積極的投入學習,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這是一節成功的語文課,老師使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這節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範文5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想通過青蛙和小鳥之間的三次對話告訴我們:看問題不要鼠目寸光,要目光長遠;不要自以爲是,要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或者意見;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做能夠觀整個天空的小鳥。

王老師從齊讀課題出發,看似直接導入,實際上是動畫激趣,通過看與課文相符的FLASH動畫理解課題,熟悉課文。之後王老師從畫面定格的'地方進行深入挖掘啓迪,從瞭解井出發,爲之後青蛙和小鳥奠基。接着進行了主人公的位置定位,這樣就可以開始“表演”了。整個過程我覺得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1.朗讀的教導真實有效,渾然天成。例如青蛙和小鳥的第一次對話,青蛙問:“你從哪兒來呀?”不僅強調是什麼句子,而且強調語氣。小鳥問:“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從理解小鳥飛了多遠出發,感受小鳥的累與渴。還有一個教師從重點詞語的理解出發,體會文章內容,深究復原當時情境。

2.重點詞語的理解與生活緊密結合。無邊無際是什麼意思?生活中還有什麼是無邊無際的?

3.訓練說話井然有序,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王老師秉承了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將課文的講解控制在學生已有的發展水平和可以達到的發展水平之間,讓生造句給予看圖說話這個階梯,生即使剛開始不理解,看到圖後就會有話可說。

建議:“青蛙在小鳥的建議下,終於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好多美的東西。續編青蛙與小鳥的第四次對話”和“坐井觀天指的是什麼樣的人”應該對調,效果會更加。坐井觀天是個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必然有完整的寓意。在講完課文後引導學生坐井觀天的意思和體現了什麼樣的人是相輔相成的,不能人爲割裂。之後的續編故事應該屬於思維和說話的拓展練習。

這是我的幾點想法。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18

最近,學校爲了提高年輕老師的業務能力,進行了輪流聽課,收穫很多,下面我就聽後的感受和大家交流。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以“預學——交流——拓展”中,趙莉芳老師執教的《找駱駝》一課,整堂教學環節做得很到位,預學題的設計,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最後揭示道理:認真觀察,留心生活。趙莉芳老師在總結課文內容時,學生有些不知所措。建議趙老師可以先交給學生方法:比如:交代清楚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用兩三句話做總結,學生就不會照着書本讀了。

張景芳老師的《坐井觀天》一課,設計過多,前鬆後緊,以至於最後時間不足,匆匆了事。主要有以下幾點:

1)、講解過多,代替了學生的思考和朗讀。

2)、應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帶青蛙和小鳥的'頭飾)分角色朗讀,從讀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3)、時間的處理上過於倉促。

範春豔老師這節識字課有很多亮點,下面我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電化教學代替了老師的板書和拼音卡片。

2)、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很短,老師要不斷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師生互動做一做遊戲,讓學生的大腦休息一下,放鬆一下。

3)沒有對生字進行書寫指導,學生一節課沒有寫一個字。

不管怎樣我們都要本着以“學生爲本”的原則,進行深入的研究,使我們的課堂真正爲學生服務。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 篇19

這是一堂紮實、有效的,平實又本真的課。下面我就從項目性評價闡述一下我對這節課的看法。

一、孔老師能根據關鍵要素: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和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搭設了兩個平臺,第一個平臺是爲什麼青蛙和小鳥看到的天不一樣呢?第二個是語言訓練平臺,你認爲誰說得對呢?那你能幫小鳥勸勸青蛙嗎?這兩個平臺都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搭設的。第一個平臺是從教學內容出發的,爲的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學會讀疑問句和感嘆句;第二個平臺是讓學生從交流中理解寓意,知道要全面看問題。

二、學生能根據教師所搭設的平臺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理解文本。如識字教學就是本課的一大亮點。課伊始,教師就通過故事的講述,用直觀、形象的版畫理解“井沿”,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在井的什麼位置,從而明確“井沿”的具體位置,然後教師拓展“碗的邊呢?(碗沿)小河的邊呢?(河沿)”讓學生能聯繫實際理解“沿”的意思,然後再學習生字,這樣學生接受起來就比較容易一些。再如:對於“無邊無際”一詞的教學也是別有用心,在理解了“無邊無際”意思是,孔老師擴展學生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還有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就說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師用這種方式教學,學生不僅能很好的理解“井沿”“無邊無際”詞句的意思,還培養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三、交互。師生交互和諧,生生交互熱烈。師生分角色朗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收穫,在讀中訓練語感,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同時發揮導學的功能,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要求來讀書,讀的有目的、有內容、有體驗。

這是一節成功的語文課,老師讓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從情感深處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讓課堂短短的40分鐘,成爲師生共度的一段難忘時光,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乃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這節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綜合這節課的情況,我還有以下幾點建議:

1.如在理解井口大小時,教師讓同學們把書卷起來看天花板。通過實踐理解青蛙爲什麼會弄錯的原因。這樣是不是會更好?

2.第三次對話兩個“笑”:“青蛙笑了,小鳥也笑了”。同樣是笑,笑的含義是不同的,是不是可以讓學生再理解一下?

坐井觀天評課稿7

首先,很榮幸能成爲張工作室的一員,能得到這些寶貴的學習機會必定要好好珍惜。今天是工作室第一次活動,觀摩了南苑國小吳佳妮老師執教的《坐井觀天》朗讀指導課,讓我瞭解到更多的朗讀指導方法,受益匪淺。

《坐井觀天》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井底的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短淺,自以爲是,是不可取的.。這篇課文主要由小鳥和青蛙的三組對話構成,對話的朗讀是本課的重點,寓意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吳佳妮老師抓住重點回歸文本,以多種朗讀方式滲透朗讀方法,值得學習的是:

1.對學生朗讀的評價到位。突出重點,貼近教學目標。

2.教態自然,語調親切,鼓勵孩子的語言很多,課堂氛圍好。

3.抓準朗讀定位,重點指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語氣,在第一次對話朗讀中,小青蛙好奇的語氣吳老師這樣提問:你爲什麼語氣上揚了?哪個標點符號給了你提示?因此引出:朗讀時應該抓住關鍵詞和標點符號,找準朗讀語氣。

4.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吳老師開展了多種朗讀方式,自由讀、評價讀、上臺讀、全班讀、指名讀等等。文本是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對文本語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讀來完成。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朗讀就應該讓孩子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從幾個老師的評課來看,我也學習到很多,比如朗讀指導可以加入現場體驗,可以指導朗讀姿勢和朗讀習慣。最後張校提到,朗讀應自然,應該讀出生活來,從文本中來,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還要有老師的給予,還可以開展朗讀實踐活動。希望能將這些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感謝老師們的無私分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