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作文素材寫作指南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5K

大學聯考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的抉擇,也是一次重要的升學考試,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挑選的20xx大學聯考作文素材寫作指南範文,供大學習和參閱。

大學聯考作文素材寫作指南範文

20xx大學聯考作文素材寫作指南

近日,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基層的文件材料、領導講話、宣傳標語大量雷同,抄襲成風,所謂“傳遞式”發文和寫作頻頻出現。比如今年以來,陝西神木縣街頭文明宣傳標語出現地名“穿越”的情況,開頭第一句話竟是“愛國愛家,愛我長沙”。宣傳標語的48個字與3年前長沙市發佈的文明公約完全相同。

該報道還稱,安徽省委巡視組上半年在一個縣巡視時,發現縣裏一些領導幹部發言材料雷同。巡視組將25份發言材料通過“關鍵字”在互聯網上逐一搜索,結果有20份能在網上搜到原文,並且相似度都超過90%。其中,有多名幹部抄襲了同一份材料,甚至還有幹部將別人已經發表的文章拿來,直接署上自己的名字。

如果說,各層級的公文寫作,因爲體例和規範性的要求,出現似曾相識的情況實屬正常,尚情有可原的話。那麼署名文章東抄西抄,多人同抄一份材料,侵犯原作者權利不論,背後反映出的卻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當然,一些基層幹部也許會感到委屈。例如報道中某位省級機關祕書處負責人說:“我一年來要撰寫的文件材料有290多份,平均每個工作日至少有一份”,並且“有些材料要得着急,當天佈置當天要,有的要連夜完成,根本沒有精力認真組織內容,涉及的文件、材料、領導講話至少70%是‘照葫蘆畫瓢’。”

其實,抄襲之風和文山會海,很難說到底是哪個造成了哪個。文山會海、形式主義之風的確助長了抄襲成風,但是抄襲成風,又何嘗不是降低了講話成本、材料質量以及會議門檻,使得文山會海得以輕鬆實現,形式主義之風愈演愈烈。

說白了,抄襲成風和文山會海,不僅相互推波助瀾,而且都是形式主義的一種。文山會海,是會議形式上的形式主義,而抄襲成風,大話空話套話連篇,則是會議內容上的形式主義。所以,要破除基層抄襲成風的弊端,需要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在把會議數量減下來的同時,把會議質量提上去。

要把會議質量提上去,就必須讓與會者和組織者深入思考、細緻調查,不人云亦云。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領導幹部帶頭樹立以說大話套話空話爲恥的風氣;需要領導幹部帶頭少開會、開有質量的會,多調研、多思考,養成獨立思考和判斷的風氣;需要領導幹部解放思想,營造寬鬆的氛圍,讓下屬不怕講錯話,而恥於不講真話、不講實話、不講自己的話。

抄襲成風不僅助長形式主義,也影響着治理能力的提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語言是思想的反映,也影響和塑造着思想的形成。抄襲成風,造成部分基層話語體系封閉、話語資源匱乏,隨之而來的,就是思想活力和創新能力的下降。而像“神木愛長沙”這樣的依靠粘貼複製而來的低級錯誤,就是表徵之一。只有力戒抄襲,樹立起說自己的話、說真誠的話、說有質量的話的風氣,基層遍地“文抄公”的尷尬纔能有機會得以消除,類似“神木愛長沙”的笑話纔會不再出現。

20xx大學聯考作文素材寫作指南範文

放在十幾二十年前,互聯網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的時候,這樁“神童”造假的行爲,很容易被當真——整個證據鏈看上去“非常完美”:當事“神童”接受採訪言之鑿鑿,地方最權威的文教管理部門公開發文宣傳,再加上跟風媒體的片面報道,不少人不但會深信不疑,還會以此爲榜樣,向自己的孩子進行灌輸。

這次的“神童”鬧劇,之所以這麼快被戳穿,一是因爲現在的社交媒體,有了很強的自淨能力,謊言的生存時間越來越短,網友僅僅通過公開的郵件截圖以及相關的學校、機構名稱,就發現相關證據漏洞百出;二是人們對待“神童”傳說,已經有了足夠的免疫力,可以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神童”,人造“神童”已經基本不具備弄假成真的土壤了。

這種理性眼光的形成,建立在懷疑的前提下,也有基本的常識作支撐。現在的孩子,終日接受各種智能設備的影響,所接觸的信息量與掌握的知識技能,都遠超過去的孩子。“六歲設計關閉學校電腦程序,八歲建博客並自主研發《開放式雲計算平臺》”,這種語焉不詳的說法,給人造“神童”提供了很大的浮動空間,如果能夠獲得接入許可,再借助智能設備與軟件,許多孩子都能做出“神奇”的操作,如此說來,豈不是家家戶戶都有個“神童”?

在這次“神童”的“認證”過程中,萊陽教體局的官方發文宣傳,是激發它成爲公共話題的關鍵一步。輿論雖然也質疑“神童”,但更多卻是指向官方在發文宣傳時的草率態度,如果官方在決定宣傳“神童”之前,能夠稍微進行一下判斷與覈實,那篇令人疑竇叢生的文稿就不會出爐,“神童”也就只是令當地人半信半疑的傳說,不會引發這麼大的討論浪潮。

中國的“神童飢渴症”由來已久,民間崇拜“神童”,是因爲從古代的科舉制度到現代的中、大學聯考加分政策,都在鼓勵兒童利用“早慧”特徵走快捷通道進入利益羣體,官方崇拜“神童”,則是父母官們彰顯“地域文化優勢”、“區域教育環境”的政績心理作祟。學者王曉漁在上世紀80年代,曾使用“球籍焦慮”和“時間焦慮”來詮釋“神童少年班”的泛濫,“中國落後於西方多少多少年”是這兩種焦慮的產生根源。

“神童”造假之所以長盛不衰,是因爲處在這個造假鏈上的所有人,包括學生、家長、學校、政府、官員等,都能得到虛虛實實的好處,說白了,很多時候很多人都是對“神童”造假睜隻眼閉隻眼,圖個高興,於是,“神童”在某種程度上也具備了“吉祥物”的特徵。

近幾年“神童”傳說有絕跡的傾向,除了大人們寄託在孩子身上的虛榮心有所轉移這個因素外,還因爲公衆對於智力見識與努力、環境與教育等有了更客觀的認知———某個孩子在特定領域優於其他孩子可以理解,但這個世界“神童”是極爲罕見的。本能地拒絕相信“神童”的存在,纔會端正教育態度,培養出真正的優秀人才。

20xx大學聯考作文素材寫作指導範文

一個悲劇性傳奇畫上了句號。

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的家人發表聲明,證實霍金教授在劍橋家中去世,享年76歲。

在當代,很難有哪位科學家的去世能在社會中引起如此大的反響。

“我們失去了一個卓越的科學頭腦,也失去了一位影響力巨大的科普工作者。”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蔡榮根談及霍金的離世,唏噓不已。

在黑洞物理學領域他是一流的科學家,眼睛是他唯一能動的地方

霍金1942年1月8日在英國牛津出生。他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並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1963年,21歲的他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隨着病情加重,他逐漸失去了行動能力。

現在公衆看到的霍金,幾乎總是一個樣子——癱在輪椅上,頭歪着,嘴微張。說實話,這一形象並不光鮮亮麗,但這就是霍金。他發不出自己的聲音,只能由電子合成音代勞。如果要給霍金拍視頻,一定要注意給他眼睛特寫,因爲那是他全身唯一能動的地方。

但霍金一直在思考。

霍金的研究領域是引力與黑洞。他有兩大主要貢獻——和他人共同提出的奇點定理與霍金輻射。“在黑洞物理學領域,霍金是一流的科學家。1973年,他發表了關於黑洞熱輻射的論文,可謂這一領域的開山之作。”蔡榮根這樣評價。

而且,雖然病痛纏身,霍金在科研界依然活躍。蔡榮根介紹,霍金最近一直在研究黑洞信息丟失問題,其關係到廣義相對論、量子物理基礎性理論。就在20xx年,霍金還寫了篇討論宇宙早期爆炸模型的論文,在線進行了發表。

他在人民大會堂講述宇宙起源,來了6000名聽衆

霍金來過三次中國。

1985年,第一次。霍金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了天體物理的學術報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當時讀大三,聆聽了那次報告。他記得,那時霍金已經必須坐在輪椅上,也幾乎發不出聲音來。他的英國學生將耳朵貼在他的嘴上,轉述他的話,然後再由天體物理專家翻譯成漢語。“報告的內容我已不記得,但是霍金瘦弱身軀和行動之艱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則賢說。

20xx年,第二次。霍金在中國呆了17天。他在北京作了主題爲“膜的新奇世界”的科普報告,8月,他到訪杭州,同樣發表了演講

霍金的這次到訪,至少改變了一名中學生的人生軌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系助教劉翀說,當時他因爲化學成績優異而成爲與霍金見面的學生代表之一。就是那次見面,讓劉翀下定決心走科研之路。“霍金是我的科研領路人。”劉翀說得動情。

20xx年,是第三次,也是霍金最後一次來中國。他在人民大會堂講述了《宇宙的起源》。

“本來我們把演講安排在大會堂一個能容納1000人的廳。但報名人數太多,最後不得不調整到最大的廳。”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嶽良記得,當時來了近6000名聽衆,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科學家都來了。

霍金身體不好,卻堅持追求真理,畢生致力於讓大衆瞭解科學,認識科學。在吳嶽良看來,這是非常動人的地方。“我想那天來聽講座的聽衆,不光是爲了漲知識,也是被他雖處逆境卻仍然上下求索的科學精神所感染。”

不僅感染了公衆,霍金的報告也堅定了吳嶽良自己研究統一理論的信心。“近年來,我在引力量子場論方面的研究成果,應該可以作爲我對他最好的懷念。”吳嶽良說。

擁有他是這個時代的幸運,他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

聽到霍金逝世的消息,李永平也感到悵然若失。“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李永平曾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編輯。1992年,他編輯的《第一推動叢書》第一輯面世,《時間簡史》就是其中五本書之一。這也是《時間簡史》在中國的第一次亮相。

那是一套氣質獨特的科學書籍,開風氣之先。李永平說,這套書第一次將“科學精神”的概念,引入到普通讀者的腦海。

“我們實在沒想到《時間簡史》會這麼火。”李永平認爲,這其中有諸多因素起作用。“霍金本身就寫得好。而且他探討的是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宇宙從何處來。”

《時間簡史》真正大火,是在1994年到1995年左右。最讓李永平驚訝的是,1994年夏天,他們一度在市場上發現了《時間簡史》的盜版。“這樣一本科學著作,竟然有盜版!”李永平連連慨嘆。

雖然未曾謀面,但李永平覺得,霍金對我國的科學傳播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的著作成了我們科學傳播史上的標杆。哪本科普著作能暢銷20xx年呢?”

作爲科學家,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坦言,科學界和公衆,都要感謝霍金。

“科學家不是爲了諾貝爾獎才做科研的。”看到霍金逝世的消息後,他連發了好幾條朋友圈。“霍金雖然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他對世界的影響,比絕大多數諾貝爾獎得主對世界的影響更大——他影響到了我們每一個人。”

20xx年11月,霍金以視頻報告的形式,遠程參與了騰訊WE大會。這也是他面向中國觀衆所作的最後的公開演講。

錄製視頻當天,霍金親自挑選並回復了中國網友的四個問題。最後一道題是:“在回到過去和去往未來之間,你怎麼選擇?”霍金立刻給出答案:“未來。”說完,他眼角流下一滴淚。

那或許只是生理性淚水,但卻讓團隊印象深刻。

霍金曾經說過:我們只有此生,來欣賞宇宙之美,因此我心懷感恩。

如今,他欣賞完了,離開了。

宇宙依然深邃不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