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告白讀書心得500字(精選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9W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500字 篇1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初見這本書便被封面上的文字打動。講述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美混血兒—莉迪亞在揹負父母的各種期望下,最終選擇結束生命的故事。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500字(精選9篇)

莉迪亞被給予無限厚望和父母的憧憬,只要母親能留下,她母親的所有心願都變成她的承諾。所以每當母親說“你想不想”的時候,她都會說“是的”。她知道父母一直渴望什麼――不用他們說出來就知道,而她,希望他們開心。她不幸的少女生活沒有任何自己的選擇。最後,以終結自己年輕的生命爲結局。莉迪亞的經歷真的讓我想到輕盈的雪花和致命的雪崩,是同一種東西。

這本書叫無聲告白,有太多對他人的告白在裏面,就像莉迪亞對家人的告白,直到她死去他們都沒有聽到。同樣,莉迪亞對自己的無聲告白,又何嘗不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意識到呢?這不是一本能夠使人愉悅的小說,甚至可以說是一部令人絕望的無聲悲劇,但是這本書會讓人思考,給人以啓發。

家永遠給我們帶來穩定安全感,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了平庸和束縛,我們生活在其中,總會受到家人的影響,我們習慣了被期待,習慣了被要求,習慣了被認同,習慣了在預設道路上半步不敢偏離的小心前行,我們害怕孤獨,害怕一個人,害怕他們的眼光。可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是要成爲普通的大多數,也不是要成爲父母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更不是外界環境要求我們成爲的模樣,而是要成爲我們想成爲的自己,一個擁有獨立思想的自己。當然,成長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各種各樣的不順心,可這些壓力不應該一直成爲自己的負擔,反而可以成爲我們努力的動力。

最後,願每一個人都能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500字 篇2

去年我買了這本書的紙質版本,但一直被各種事情干擾,它一直被擱置。

終於與它重逢,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本書,有很簡潔利落的文風,精準的比喻和描寫,不多不少,非常細膩。

文中所呈現出的各自揹負的壓抑,每一種我都能深深理解。

理解父親因爲種族問題和童年經歷所衍生出的自卑,理解母親一直心懷夢想,卻最終被現實羈絆無法實現的痛苦。理解莉迪亞被愛的枷鎖束縛到絕望的痛楚,理解漢斯和漢娜不被家人重視冷落的難過。

印象深刻的是莉迪亞第一次和朋友看電影,父親在車上尷尬又興奮的樣子,極力的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擁有正常的社交生活,擁有他所未曾擁有過的平常,這樣微小的一件事也令他誇張得快樂。

莉迪亞竭盡全力的滿足了母親和父親的願望和期待,可她最終不堪重負,並沒有人問過她,她想要的是什麼?過多的愛和期待變成種沉重的枷鎖,我們任何人都沒有辦法負擔得起別人夢想的重量。

事情是從哪裏開始錯的?錯的離譜至此?

所有的事情的發生都有因果,都有跡可循。

埋在心裏的陰影不會消失,只會以另一種方式影響我們自己,以及我們身邊的人。有些事,你當時不知道爲何要這樣思考,抉擇,其實,歸根結底,總能找到原因,我們的潛意識推動了我們去做那樣的事。

莉迪亞的死亡像是一場無聲的告白,把這一家人從過去的陰霾里拉了出來,重新沐浴的陽光下,審視生活,重建自己,在陰影裏呆久了的人需要這樣的陽光,需要這樣痛苦的反思,也許痛苦之後我們每個人都能撫平自己內心的創痛。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500字 篇3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這是一個很難過的故事。瑪麗琳用盡全力,掙脫了母親的束縛,擺脫了母親的期待,她不需要成爲母親想要她成爲的樣子了。可不幸的是,她也沒有成爲真正的自己,她成爲了她母親。

自從母親瑪麗琳想完成自己當醫生的夢想而離家出走,有因爲懷上漢娜而不得不迴歸家庭後,莉迪亞的悲劇開始了。爲了留住突然不辭而別的母親,莉迪亞不斷迎合取悅母親,最終失去了自我。我能感受到莉迪亞爲了害怕失去母親的小心翼翼,最終被父母各種期待包圍的絕望心情。

瑪麗琳把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寄託在女兒身上,用言語,用表情,用行爲……一次次把這種期待壓在女兒莉迪亞身上,直到有一天,莉迪亞不堪重負,沉入湖底……

人越是對自己的童年不滿,成爲父母后對孩子的期望就越高,急切地想把自己半生的人生經驗傳授給孩子。

爲人父母的期待好像又都是有理由,希望子女別走自己以前的彎路,希望子女能擁有很多朋友受人喜愛,希望子女能讀很多的書,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希望的東西太多,被迫承載父母的夢想,逐漸被這些夢想壓到無法喘息。

“繼承父母的夢想是多麼艱難,如此被愛是多麼令人窒息。”如今我自己以爲人父母,這本被多人推薦的小說我花了近7小時,邊讀邊慶幸:幸好在孩子小的時候我讀到了這本書,並時刻提醒自己在以後的親子時刻給足孩子安全感,並學會靜靜地等待孩子成長,而不是強加自己的思維給他們。

願每個人都能擁有獨立的人格,活在自己對自己的期待裏,可以勇敢地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想做的事情,想成爲的人,不要害怕別人的看法,不要害怕別人貼的標籤,活出自我!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500字 篇4

《無聲告白》是美國的香港第二代移民伍綺詩耗時六年寫就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文字很細膩,寫作也很清新自然流暢。

對於我來說,我讀這本書,讀到了很多,有很多共鳴,描述詹姆斯心境時所說,雖然詹姆斯生在美國長在美國,但他卻沒有一刻覺得有家的感覺,我覺得這是中國人在國外生活的羣像,出國後,我們能發現自己與我們的國家緊密相連,我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打扮自己,不敢放鬆。別人覺得我們宅,我們自閉,我們只會讀書。那就要更努力去社交,保持好成績,出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這樣的緊張也是在提醒着我們,這一方水土,是戰場,不是家。

而對於這裏面的感情描寫我也覺得非常的細膩,作者在描寫詹姆斯和瑪麗琳初見時在詹姆斯的辦公室裏,瑪麗琳觀察到對面人五官的細節,動作的細節,那種小鹿亂撞的緊張,看着伍綺詩的文字,似乎眼前有了畫面,似乎心跳也隨着加速了。

總之,這本書有着神奇的魅力,看着看着就會深陷其中,並不是爲了知道後面的結局,而是這樣的文字就是一種舒服的感受,不知不覺就想一直看下去。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500字 篇5

在《無聲告白》裏,詹姆斯一家,一對夫妻和三個可愛的孩子,看似幸福的家庭,但在這個家庭中生活的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編織的美麗謊言和噩夢裏。但很明顯,導致這個家庭的不幸的,不僅僅是溝通和傾聽的問題,悲劇的根源在於父母詹姆斯和瑪麗琳自認爲是美好正確但不負責任的婚姻裏。他們隨意的開始,隨意的懷上了孩子,又隨意的步入婚姻的殿堂組成一個家庭。她們刻意地忽略對方的過去,然後幻想不切實際的未來,到頭來的是女兒莉迪亞的自殺,現實狠狠擊碎了他們自己編織出來的幻像。

悔悟或許永遠都不會晚,但也挽回不了什麼。大兒子內斯對於這個家庭已經心灰意冷,無時無刻都迫切的想要逃離;大女兒莉迪亞被父母的期望壓垮,最終選擇自殺;而小女兒,出生即不被期待,在家庭生活中游走於邊緣,即使在莉迪亞死後,瑪麗琳終於看到了可憐的漢娜,他也失去了同齡孩子該有的童真和無憂,在未來的家庭生活中,也會難以避免的卑微和小心翼翼。

做父母的真的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在一個家庭中,孩子多的話,是人難免都會對其中的一個偏愛一點點,甚至可能自己都沒有察覺,但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感受也很重要。而且我漸漸的發現寬容真的是一件很難得的事,在生活中,其實大部分人自認爲寬容,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你的身上。溝通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瞭解,所以也更容易獲得對方的寬容,在一個家庭裏,作爲最爲親密的人,要善於訴說自己的感受,才能更好的互相體諒。溝通真的很重要,但我討厭那些自以爲是的自說自話。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500字 篇6

“1977年5月3日早晨6點30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莉迪亞死了,他們只清楚一個無傷大雅的事實:莉迪亞來不及吃早餐了。”———這,是此書的開篇……

莉迪亞是整本書的線索,作者以莉迪亞的死,如流水般波瀾不驚地展開了一個又一個情節。縱觀全書,你會發現其實這裏並沒有一個特定的主人公,只要你覺得他(她)是,那麼就是。

詹姆斯·李是自幼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人,他的妻子瑪麗琳是美國人,他們擁有着一個兒子兩個女兒。莉迪亞是家中的老二,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髮,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的離去給這個“家”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慢慢地揭露了這個混血家庭的種種糾葛與矛盾。

母親瑪麗琳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把出類拔萃的夢想寄託在女兒身上———“除了當醫生,莉迪亞無法想象自己能夠擁有別樣的未來和不同的人生”。莉迪亞自小就被迫學習各種知識、技能,即使父母不說她也明白,那是他們想要她成爲的樣子……面對各種期待,以及母親隨時可能離家出走的恐懼,莉迪亞只能一味地說“是,是的。”

母親離開之前,她根本不會意識到幸福是多麼脆弱……她弱小的身軀終究還是無法承擔一切的期待———“她低頭看着湖水,黑暗中彷彿空無一物,只有黑幽幽的顏色,一片巨大的虛無在她腳下鋪展開來”,也許這個家中,她纔是真正走出來的那個,真正找到自己的那個……

也許死亡,纔是真正屬於她的選擇,哪怕這是一場悲劇。

小說揭示的真相振聾發聵,“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莉迪亞以她“無聲的告白”喚醒了衆多麻木的人。身份危機、種族歧視、人生等等問題無一不讓人心痛,力透紙背的.深情更是給讀者心絃重重一擊!也許我們真的應該停下來,靜靜的想一想,“我們的初心是什麼、夢想是什麼、到底現在的是不是你想要的……”

時光靜好,卻也匆匆,但願你不要活成別人眼中的自己,不要爲了別人而活,不要迷失了真正的自己……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500字 篇7

讀完了還久久沉浸在故事裏,在讀完前一直很壓抑,爲莉迪亞感到惋惜!雖然作者每一章節都在不同的時間段跳動,但是讀的很流暢,很有感。

故事雖然發生在美國,但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總想着給我們最好的,爲我們提前鋪好路,讓我們成爲她們理想中的樣子。仔細想想一切都是規劃好的,一眼就可以看到底的人生還是很可怕的!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自己父母還是比較尊重我的看法的。

書的封面寫着“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這就是這本書想帶給我們最主要的問題吧。

現在的我其實並不完全確定自己是否會特別熱愛那個大學聯考前一直想實現夢想,只有真正的到達下一個結點我才能決定是否繼續或是向其他方向繼續前進。我想“找到自己”應該是一個不斷髮現不斷前行的過程,不探討是否擺脫期待至少每一個選擇都是自己願意的,不會後悔的,能爲自己活着就是件幸福的事!

這又讓我想到了道家的“無爲而治”,無論是治國,管理,還有教育都有很大用處。以後對子女教育也很受啓發,哈哈哈!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500字 篇8

活在自己構造的世界裏的父母,“沒有你覺得,只有我覺得的”。父母對莉迪亞的偏愛與過度關注,這部分傾斜的愛,並不是她想要的,她也承受不來,哥哥是他唯一的傾聽者,但他不完全懂她,他想着逃避面對這個家,就想離開,恐懼包裹着她。缺少關注又渴望關注的,想逃離這個讓他窒息家的內斯。被全家人忽視,弱小無助的漢娜,她仔細的觀察着所有人,她像一個透明人,小心翼翼生活着,收藏着別人可有可無的小玩意。

帶着童年創傷的父母,內心不願觸及的回憶,用自以爲是的方式,將自己未能做到或者未完成的心願,強加於他人。才造下這樣的悲劇。瑪麗琳和詹姆斯應直面過去,莉迪亞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內斯,漢娜站出來,告知他們的存在。一個家庭不是隻靠犧牲莉迪亞就能緊緊連在一起,這種畸形的關係,最終都會土崩瓦解,導致無法挽回的悲劇。

無聲告白讀書心得500字 篇9

“是什麼讓某些東西變得寶貴?

失而復得。”

——從第十二章的這句話開始,莉迪亞的家人開始反思,想回到正軌。與曾經的爭執和解。那些莉迪亞從未留在日記裏也沒來得及說的祕密把她壓得喘不過氣甚至帶走了她的生命,到最後也沒有告白,留下“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遺憾和虧欠。

比較打動我的不是揹負期待無法抗拒的主線,而是父母在經歷了孩子死亡後選擇了迴歸家庭——試問,有多少人在爲了婚姻放棄夢想和獨立(甚至還有尊嚴),卻仍然遭受背叛後,還有勇氣給支離破碎的信任一次重歸於好的機會?我可能很難吧。

給美麗的作家小姐姐比心—3.5分,語言有散文的風格,行文流暢,結構緊湊,挺喜歡的,會推薦給身邊的好朋友~但可能想cover的主題(比如種族歧視)寫得不夠深刻有些蜻蜓點水,家庭性別分工的衝突寫得很尖銳,讓我不禁陷入思考天枰兩端的籌碼該如何選擇才得以完美的平衡。Tricky ...

PS看一本「華裔用英文寫後再找國人翻譯成中文的作品」難免有些隔靴搔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