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于丹讀後心得(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1W

論語于丹讀後心得 篇1

漫漫年華已在彈指一揮間悄然而逝,唯有一部經典未被時光的流沙覆蓋,仍散發着熣燦光芒,在閱讀越來越呈現碎片化的今天,經典仍帶給我們無與倫比的精神享受和文化盛宴——讀《論語》。  《論語》開闢了我學習的道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于丹讀後心得(精選5篇)

孔子的話開啓了我學習與思考的'道路,使我開始探索世界的奧祕。“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孔子的勸告教會了我複習與感悟的道理,使我開始溫習而深深感悟。  《論語》的可貴之處還在於,它教會了我修養自身,從而,也能夠使我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輕巧的一句話,教會了我要寬容,需要培養寬闊的心胸。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簡單的一句話,告訴了我做人要誠實,面對自己不懂的東西,不要不懂裝懂,而是要不懂就是不懂,要不恥下問,否則只會貽笑大方。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也曾拜過師,而他的經歷也正好印證了這句話,我從中學到了要向身邊的人學習他們的優點和改變自身的缺點。  我們身爲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樑,肩負着中華民族發展的重任。雖然前方的路荊棘遍佈,但是我們要學會披荊斬棘;雖然前方雷電交加,但是我們要勇往直前,中國的未來由我們創新!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歷史在吟唱:讀《論語》吧!

論語于丹讀後心得 篇2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明亮的燈光下,我輕吟着《論語》。精煉的語句琅琅上口,它象一支美妙的樂曲使我沉醉其中……。  初識《論語》是在新華書店裏,吸引我的是古香古色的封面。無意間,看到其中的內容,雖然讀起來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但那有着獨特韻味的句子,令我感覺到裏面蘊涵了不少的哲理。買回家後,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閱,雖然有譯文的幫助,但我仍覺得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含義。  與《論語》結爲良伴,是在六年級上學期,老師要求我們背誦三章節的《論語》。

當時我百思不得其解:“《論語》的‘魅力’何在?,爲什麼連老師也要求我們背誦?”。帶着這些大大小小的問號,我又拿出了“塵封已久”的《論語》,並制定了一張計劃表,每天不要多背,一頁就可以了。重要的是領悟其中的奧妙。於是,每天清晨,我家的陽臺上就多了一個小女孩大聲背誦《論語》的身影。時間一長,我便發現《論語》中的句子十分簡潔明瞭,而且表達的中心思想都十分突出,令人深思。  雖然有時我在個別詞語上磕磕拌拌,覺得枯燥乏味,但更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彷彿跨入人生哲學的殿堂,每一句話都宛如牆壁上的寶石一般,光彩照人。

我又覺得自己化成一條小魚,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只有不斷深究,才能領略到更多更美的風光。漸漸地,我已背誦到了《論語》的第二章節。通過不斷背誦,有的內容沒有譯文的幫助,我也能看懂了,雖然只是片面的瞭解,但仍給了我很大的鼓勵,熟能生巧,果然不假!而且通過閱讀《論語》,我還知道了做人要誠實、寬容、體諒別人;做事要果斷而不要武斷……。

讀完《論語》,從中收穫的人生哲學,恰到好處地成爲我人生的指路標。  當然,學《論語》,不能只學不做。而做就是把一些做事的道理注入我們的生活,落實於我們的行動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爲別人辦事有沒有不盡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信的地方?老師傳播的學業有沒有實踐呢?”。是啊,其實不光是曾子,這三點誰都應做到,缺一不可,它將成爲我們成功的基礎。以前,我喜歡耍小聰明,人家是想方設法學習,我是想方設法地偷懶,,結果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虧了老本,我的學習成績一直沒有上去。這個學期,看過《論語》後,我才真正醒悟過來,其實腳踏實地學習,比耍小聰明更容易呢!唉,原來的自己真傻!多虧了《論語》,讓我覺醒。  “啪!”,我的思路被打斷了,定睛一看,原來是《論語》掉在了地上,我微笑地撿起書本,又接着讀下去。因爲我知道,學習《論語》過程中的收穫將使我終身受用。

論語于丹讀後心得 篇3

今天,我們學習了《論語》,《論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學習論語後,我除了學習了一篇課文外,我還有了許多心得體會。:一種是教怎麼做人,另一種則是教我們怎樣學習。  

論做人,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真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雖然吃粗糧,喝冷水,沒有太多的物質享受,但他卻樂在其中。這句話告誡我們不要貪求那麼多的物質享受,精神與學習纔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事物。

讀完這句話,我也不由得聯想到現實。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盲目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買許多名牌衣服,卻不知這些都是父母的血汗錢,到最後,仍是一事無成。這句話讓我明白,不能貪求名利,要做一個安貧樂道之人。  論學習,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中要學會學思結合。這句話讓我感到頗爲熟悉,讓我想起國小老師也經常這樣說。想了一會,纔不由得感嘆到古人的聰明才智,就算到了今天也仍然適用。這句話讓我明白,要學思結合,光學不思或光思不學都是錯誤的學習方式。  學習過《論語》,我有許多的心得體會,同時也感嘆於孔子這位文學巨匠的偉大,沒有他,也就沒有“溫故知新”,沒有“不恥下問”,沒有“誨人不倦”,沒有“後生可畏”這些大家耳熟能祥的成語。學習《論語》給我帶來了很多,在現實生活,我也要學以致用,努力做一個愛學、樂友、有修養的人。

論語于丹讀後心得 篇4

《論語》的真正含義是告訴我們如何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幸福生活。它教會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得精神上的愉悅,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的座標。  《論語》傳達了一種簡單而熱情的生活態度。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賢人。孔子以這種樸素而溫和的生活態度影響着他的弟子。他所有的弟子都是就像一粒種子,傳播着對生命的態度和生命的智慧。  

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理解。  這句話,可以說是孔子倡導的學習方法。一味地讀書,而不去思考,只能被書牽着鼻子走,會被書本所累,從而被書的外表所迷惑而不得其解。  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但只是一味地埋頭苦思,不進行必要的書本知識積累,那麼對知識進行研究和推敲,也只能是一種幻想,問題得不到解決,會產生更多的疑問和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你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  作爲一名教師,只有做到學習與思考的結合,做一名學習型教師,反思性的教師,才能不斷進步。  

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這些都強調了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西方哲學家康德說:“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與孔子的這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能夠說是驚人的一致。可以看出,在認識和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無論地域和種族多麼不同,其基本原則總是相似的。學會聽別人講解,也要自己思考,不要一味地聽別人的。  只學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邊想邊學,邊感受智慧。可見,學習與思考緊密結合,缺一不可。這些都強調了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論語于丹讀後心得 篇5

這個星期我學了4篇小說,其中我最喜歡和最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家住法國哈佛爾的一戶人家對於自己的親人于勒的態度的轉變而反射出在當時社會金錢至上的社會狀況。

于勒當初行爲不正,糟蹋錢,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連親人也認爲他是壞蛋。是流氓,是無賴。以至於被送到美洲,到了美洲,賺了小錢,然後 又發了大財,並來信說要補償菲利普一家,於是成爲大家的”福星“。把于勒當做是正直的人,有辦法的人。菲利普一家渴盼有錢的于勒歸來。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都很高興,出國到哲爾賽島的旅行。他們在船上卻見到一個酷似於勒的窮苦的賣牡蠣的人,菲利普在船長那裏得到了證實。於是菲利普夫婦又變回以前的態度,菲利普先生變得驚慌失措起來。不但改變生活狀況和地位的夢想化爲烏有,滿足虛榮心的美夢成爲泡影,連二女兒的婚事也面臨危險。最後全家人躲避于勒回到家裏。

學完這篇文章以後,我感到很震驚,難道金錢比親情還重要嗎,但事實卻就是如此。我不禁對菲利普夫婦的行爲感到憎惡和痛恨,在社會中雖然金錢很重要,但它也不是萬能的,還有許多它買不到的東西。難道真是驗證了那句”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我感到茫然,但還是堅信自己的想法,于勒已經從以前的”敗家子“ 變成現在知道生活艱苦,靠自己雙手吃飯的”賣牡蠣的老人“了,他已經改過自新要自力更生。而克拉麗絲卻看他現在沒錢,怕他回來拖累他們,而躲避他。這說明了她的冷酷自私。而父親連自己的親弟弟都不認也和母親一樣”見利忘義“,實在是有太強的虛榮心。

我想不管貧窮還是富裕,親人總是最親的,什麼都不能替代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