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心得:語文學習的第一要訣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9W

本站: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怎樣才能提高語文成績。對於這類問題,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語文學習的第一要訣》。

語文教育心得:語文學習的第一要訣

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就是培養學生語言的感覺,學會更好地感受和運用偉大的漢語。我認爲,朗讀是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在我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可能過多地重視了對文章的分析和大量的練習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並沒有真正地去感受語言的魅力,沒有體會到文章內在的美感。因此,我要求同學們大聲地朗讀,不僅動嘴,還要去聽,還要去體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提高語文成績。

大聲的朗讀,體現投入的態度。神奇教練米盧留給了中國一句名言“態度決定一切”。的確,沒有一個端正務實的態度,做任何事情都很難達到預期目標。大聲的朗讀,正是體現了一個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學習態度。試想,讀書的時候,如果聲音微弱,情緒低落,那很容易就會分心,乃至產生睏倦,“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其結果和效率可想而知。

如何把我們的學生拉回課堂?如何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詩歌學習中來?朗讀,顯而易見是個很好的方法。在課堂上,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放開聲音大聲朗讀詩歌作品,甚至提倡一種原生態的“狂讀”,在朗讀聲中掃除倦意、振作精神。也正是在這大聲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能夠把心思真正地投入到作品本身,投入到品味、理解和感悟上去。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再去研究詩歌的意象、領會詩歌的意境、鑑賞詩歌的手法、品味詩歌的語言,都將會有堅實的基礎,學習的效率自然而然會得到更大的提高。

大聲的朗讀,培養敏銳的語感。只有對語言有親切的感覺,才能深入理解,才能運用自如。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熟能生巧的道理。大聲朗讀,調動所有器官,用嘴讀,用眼看,用耳聽,甚至會伴隨着搖頭晃腦,手舞足蹈,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觸語言,給予大腦充分的刺激。久而久之,語言會變得越來越熟悉,越來越親切,讀者在和文字不斷拉近距離的過程中,會將陌生的文本變作知心的朋友,乃至是親人,最後和它融爲一體。

在我們的教材中,有些文章哲理比較豐富,文字表述方式比較獨特,不是很通俗易懂,比如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寒風吹徹》等散文。在學習這樣的文章時,學生難免產生抗拒情緒。此時,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興趣的最好方法便是大聲朗讀。老師帶領學生讀書:自由朗讀、全班齊讀、分段品讀……多種方式交叉進行,靈活運用。於是,在讀書聲中,課堂氛圍熱烈了,學生積極性高漲了;更重要的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一遍遍地朗讀中,學生會越來越貼近文本,會對作者所說的話越來越有感覺,而這感覺,正是我們理解文意、體會妙處最寶貴的切入口。

大聲的朗讀,享受美妙的情趣。形容校園,人們往往都喜歡用這樣的詞語——“書聲朗朗”。是啊,走在校園裏,或清脆或厚實,或低緩或高亢,書聲悅耳,與窗外的鳥語花香相得益彰,這真可算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在讀書的時候,悉心體會,隨着文字本身的韻律,用聲音去跳舞,去貼近課文溫潤的肌膚。在朗讀的過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的內涵,更真實地體驗了作者的情感,收穫了閱讀的愉悅,構建了閱讀的價值。

文學,應該是富於情趣的,語文課不應該是枯燥乏味的;我們的教學,應該是激發學生情趣的過程。比如李白的詩歌,充滿了奇特的比喻和瑰麗的想象,全詩洋溢着濃烈的浪漫主義情懷。在課堂上,我們不妨就把教學目標定爲指導學生正確地朗讀,讀出李白詩歌的味道。《將進酒》是李白最重要的作品,它是一首豪邁的詩,抒發了作者狂放不羈的激憤之情。詩歌的情感基調是抑鬱和悲憤的,但其中又不乏暫時的狂歡和灑脫,而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無疑又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認知過程,一般從感覺、知覺開始,然後經過記憶、思維和想象,最後完成對事物規律性的認識。而大聲的朗讀,便是認知文本的第一步。走好了第一步,才能順利完成對文本的解讀。

公衆號:教書匠陳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