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發展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3W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文化產業發展心得體會

很高興來到××這塊美麗的土地,看到這麼漂亮的城市,與這麼多的同志交流文化產業發展思路。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就文化產業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如何正確認識當代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是一個新的概念,按照傳統觀念,文化是上層建築,產業是經濟基礎,把文化與產業這兩個詞放在一起,混淆了我們通常理解的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目前在國際上對文化產業這個詞的由來有多種觀點,而國內關於文化產業的研究,通常做法是先定義。但是文化產業是引進的概念,世界各國對文化產業的定義各不相同,雖然有一些相同的基礎特徵,但外在表述方式上不一樣,特別是歸入文化產業的產業門類各不相同。就國際經驗而言,沒有通常所說的文化產業,每個國家都有着不同的分類。當前,最關鍵的是要認識當代文化產業的由來。認識了基本由來,就知道如何去思考什麼是文化產業,就可以用分析、判斷的方法來思考我們發展文化產業所面臨的問題。我們要拋開不同的概念,拋開不同的行業分類,用正確的方法來分析我們所面臨的形勢。比如說,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下,要正確認識文化產業,關鍵是要掌握方法。研究文化產業的方法其實就是兩句話:“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化”,只有經過這兩個過程,才最後產生了文化產業,也就是說只有通過文化和經濟,文化和市場,文化和產業的高度融合,才產生了文化產業這個概念。這就是我們認識文化產業的基本邏輯和基本思路。

第一,經濟文化化。實際上就是指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發展的基本邏輯和發展趨勢。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就是從經濟走向文化的過程。我們經常用一、二、三產業來區分我們目前的產業結構,每一年的國民經濟統計報表,在宏觀經濟裏面,我們都可看到一、二、三產的比例,它標識了發展階段的基本指標。實際上從國際近20年的發展趨勢看,產業不斷升級、速度越來越快,成了明顯的發展趨勢,三次產業的劃分已經遠遠不夠,我已經把它定義到了第五產業,即我們通常理解的第三產業之後,出現了第四、第五產業。第一個發展階段即農業發展階段,在市場經濟、工業革命發生以前,以農業爲主的經濟占主導地位。經濟學家認爲,農業是直接依賴自然資源進行生產的行業,如農林水牧。在這個發展階段上,絕大多數居民從事生產勞動,大多住在農村,城市化水平很低。第二個發展階段即工業化發展階段,我們把它叫做製造業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也是根據經濟學家的分類,它不是直接對資源生產的過程,而是對資源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生產過程,這包括冶金、紡織、化工、機械、電力、建材、食品,屬於製造業的範疇。第二產業是在工業革命以後逐漸形成的。工業革命造成的結果是主要的勞動力進入了工業生產部門,大部分人口從農村進入城市,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現在一般認爲,我們國家整體上處於第二產業發展後期。我們的城市化率約爲40,第二產業比重較大,三次產業按比重排序爲二、三、一。第三個發展階段是以服務業爲基礎的階段。現在一般有幾種分類方式,有的把商業、飲食業、城市公共管理、教育、旅遊文化服務等歸入第三產業,有的除了一、二產業之外都歸入第三產業。應當說,第三產業跟製造業有着巨大的差別,產業中心或者主要生產部門是由有形產業的生產轉向無形的服務業生產,這是第三產業的基本標誌。第三產業進入了無形的服務業,國民經濟主要來源是無形服務業,主要人口從事服務勞動,城市化水平相比工業化階段進一步提升。我國處在第三產業發展比較迅速的階段,但水平仍然較低。目前,全國第三產業發展比重約佔gdp的34,這個水平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目前我國人均gdp約爲1300美元,從經濟學上分析,超過人均gdp1000美元的國家,三產比重應該大大超過34,也就是說,我們的三產比重太低。我國從“八五”開始,就提出了加快第三產業發展,但到目前爲止,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目標並沒有得到實現。第四個發展階段是以知識型服務業爲基礎的階段。20世紀70、80年代,在發達國家興起了新技術革命,其中有一個最主要的發展領域被稱作新興信息服務業。隨着新興信息服務業的崛起及一系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重大的發展趨勢,在傳統的第三產業(服務業)中,出現了腦力和體力勞動的區分。人們發現,在第三產業中,腦力勞動的比重越來越大。到了90年代,知識經濟成爲特別引人注目的詞彙,主要原因就是oecd(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由發達國家組成),連續發佈了幾個報告,在第一個報告裏,提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它的依據就是在oecd所屬的24個發達國家中,以知識爲基礎的服務業已佔國民經濟總量的70,在這些國家服務部門裏,70已是腦力勞動,而且絕大多數從事信息服務業,oecd根據這樣一個統計數字分析,提出發達國家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在9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一大批研究人員提出了“構建國家創新體系,推進國家科技發展”的新戰略構想。第五個階段是以藝術、文化知識服務業爲基礎的階段。即我們所說的文化產業。20世紀90年代,包括歐美髮達國家研究人員發現,隨着數字化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在知識性的服務業裏面,服務於精神文化需求的部門發展得越來越快。一些社會學家、未來學家對這一發展階段進行了新的定義,其中有一個丹麥的未來學家認爲,人類在經歷狩獵、農業、工業和信息社會後,將進入一個以關注夢想、歷險、精神和情感生活爲特徵的夢幻社會;還有一種說法,知識經濟後,人類社會就要進入體驗經濟。所謂知識經濟,或者以知識爲基礎的經濟,並不是說,這個知識只是指向自然科學知識,實際上,知識經濟範圍很廣,主要是指人文和文化知識。也就是說,文化成爲了產業開發的資源,只有開發了文化資源,生產了文化產品,才能滿足整個社會精神文化和心理需求。未來社會將會越來越向滿足心理需求發展,整個產業發展的最快步幅是在知識產業。以上五個發展階段,是越來越走向文化。經濟學家認爲,經濟越來越走向下游化,直接滿足需求的產業門類越來越大,中間加工這塊越來越小,且滿足直接消費中文化因素越來越大。也就是說越是下游化,越是文化化。如現在服裝沒有品牌,餐飲沒有主題,就吸引不了顧客,就沒有市場。很多日常消費越來越具有文化消費的含義,甚至城郊的農業都已經走向了觀光農業。從以上可以看出,經濟越來越走向下游,越來越走向滿足精神需求,這就是經濟文化化。

第二,文化經濟化。或者說從文化走向經濟。我認爲,文化的發展,同以上所講的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也有五個階段。最近幾年,這五個階段發展趨勢逐漸明朗。第一個發展階段,即傳統文化的發展階段。這是與農業經濟相適應的發展階段,在市場經濟前或進入工業化前,農業社會的文化被普遍認爲是一種精英文化,只有很少的人在從事文化創作,消費文化產品;大衆既不能參與創作,也不能參與消費文化產品,這是與當時經濟發展水平相關,因爲絕大多數人住在農村,城市化水平非常低,創作精神文化產品和消費、欣賞、收藏精神文化產品的人羣,只能侷限在統治階段、貴族和他們所供養的藝術家,所以說,前現代化、前工業化是個精英文化的時代。第二個發展階段,是商業化的發展階段。工業文明造成大量的人口從農業轉向工業,農民大量進入工廠,農業人口大量轉變爲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旨在提高入城農民素質、滿足工業發展需要的各類教育培訓急劇增加。城市人口的集中和教育的普及,必然帶來城市人口、受教育人口分享文化的需要。進入城市的農村人口受到教育後,具備了一定的精神文化消費能力,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場。這就產生了一個矛盾,仍然很少的文化藝術生產和迅速增長的消費需求形成落差,文化產品嚴重不足。在這個階段,催生了大規模的文化市場,即在文化創作與消費之間出現了商業環節,出現一批文化商人,他們負責複製文化產品,並通過商業營銷的模式送到廣大消費者手中,現代印刷術也是這樣產生出來的,現代化的報紙、期刊、圖書都是在這個階段發展起來的。第三個發展階段,是文化產業的發展階段。這首先要談到商業文化的特點:一是產生了大規模的商業化市場,有一批文化商人從事各種各樣的文化交易,使文化成爲大衆消費;第二是技術快速發展。以前文化傳播主要靠傳統印刷術,要達到產業化規模非常難,一本書要被50萬人消費(閱讀)已經很不容易了。但通過電子媒介就不同了,如最初興起的廣播業,一個國家只要建一個電臺,就可以覆蓋整個國家,受衆只要購買了接收機,就可以進行精神文化消費。現代廣播就是文化產業的第一種形態,隨後產生的電影、電視,更容易被大規模的複製和傳播,這就使文化真正具有了產業化的特徵,美國以好萊塢爲代表的迅速發展的廣播、電影業,正是在這個發展階段出現的。在這一時期也就出現了對美國文化工業的批判。由於美國現代傳媒和大衆文化的快速發展,使得一批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家對於資本主義最新發展態勢進行了批判,這個學派即法蘭克福學派,他們認爲美國的文化產業,是統治工人階級的新形式,統治階級壟斷傳播器,傳播虛假信息,讓工人階級滿足現狀。本來工人覺得受得剝削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結果電影一出現,工人們回家一看電影就放鬆了。他們認爲資本主義文化產業的出現,是資本主義進行統治的一種新形式。文化產業這個詞最早就是這麼來的。第四個發展階段,是內容產業發展階段。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不僅用文化產業定義,還用內容產業來定義這個發展階段。內容即容器。爲什麼叫內容產業?我們知道,知識經濟最基礎的技術是數字化的信息技術,它改變了迄今爲止的傳媒的技術基礎。數字技術最早是以計算機和網絡出現的,後來發展到“三網合一”,“三網”即:互聯網、廣播網、通信網。我們所說的“三網合一”,其實就是用互聯網統一廣播和通信,互聯網出現後已將數字技術變成了廣播和通信統一的技術,從廣播上講,數字電視就是數字化信息技術在廣播上的運用;從通信上講,我們安裝了電話,就可以接駁電腦,可以上網。因此,可以這樣說,現代技術的三大基礎——計算機、互聯網、通信網已經形成了統一的整體,歐洲人把這叫做傳媒匯流,這是未來各個國家的重點發展方向。我國在“十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推廣“三網合一”。XX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已經推出了數字電視5年計劃,這是一個大趨勢,從上世紀90年代歐洲已經就在重點推廣。“三網合一”的最終結果是以前制約廣電發展的最主要的因素——“頻段的稀缺”已成爲歷史。我們知道,廣播電視是通過電波來傳播,而電波所用的頻段是稀缺的,世界各國都要控制通信和廣電的發展,因爲通信和廣電所使用的頻段必須由國家來控制和管理,不能隨意讓單位或個人使用頻段,否則會導致頻段衝突。而數字技術有壓縮功能,在同樣的頻段上,可以至少增加10倍的傳播內容,數字電視一旦全面鋪開,我們至少可以同時看到500個臺。也就是說,在相同的頻段裏面,可容納的內容大大增加,結果是頻段、頻道過多,內容不夠。由此,歐洲、日韓提出了目前關鍵是發展內容產業,只要有好的內容,就能站在產業發展的高端。我國目前也正在研究內容產業,我去年參加了中辦、國辦關於信息資源開發與研究的文件起草工作,起草工作小組對信息內容產業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發現信息內容產業涵蓋了通信、網絡等產業部門,且在信息產業中,70以上與文化有關。由此,國務院提出要大力發展內容產業,因爲在全國推廣數字電視需投資近萬億元人民幣,如果不能提供好的內容,這一投資將成爲巨大的風險。所以說內容產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新階段。第五個階段,即創意產業。現在的網絡裏面數字內容很多,但質量不高,有專家聲稱網絡裏90的資源是垃圾資源。XX年,我做過數字圖書館研究,曾看到美國總統信息顧問委員會給布什總統遞交的一份新報告,其中談到美國的信息產業發展到今天,幾個關鍵問題還沒有突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網絡資源搜索器技術太差了,最好的搜索器只可以搜到16的內容,即便搜到,也大多無用,他們要求美國投入資源進行技術突破,因爲只有真正實現技術突破,才能實現內容產業的大發展。歐洲提出要發展有意義的內容產業。如芬蘭,由於他在信息技術上的突破,一直穩居世界各國競爭力排名的前三位,他也是歐洲第一個提出發展內容產業的國家。芬蘭人在一份報告裏談到,芬蘭只有300餘萬人,雖然說信息技術最發達,上網人數比例最多,但在網上只能看到以美國爲主的英語國家的文化,芬蘭文化幾乎沒有。而要提供芬蘭的文化,只有用國家或產業發展的手段,有意識地製造、提供與芬蘭文化相關的內容,否則,下一代芬蘭人將不知道什麼是芬蘭文化,因爲他看不到,這樣就會發生技術進步、文化消失的怪現象。目前芬蘭正在加緊整理歷史文化資源,把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的資料都變成數字信息資料輸送到網絡,他們認爲只有這樣,才能爲芬蘭人提供有意義的文化內容。到了90年代,英國人首先提出了“創意”產業,它的涵蓋範圍相比芬蘭更爲寬泛,因爲芬蘭人是從信息技術、芬蘭文化的角度來提出的,而英國人則認爲文化產業是創意產業,並把它分爲13類,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特徵是把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在一起。現在英聯邦國家都在發展創意產業,並把設計業作爲創意產業的最關鍵行業,他們認爲,如果設計業做好了,那麼文化產業的潛力就會擴展到所有產業中去,如可以將把建築業納入文化產業,因爲建築業除了設計外,其它都沒有很多價值;可以把服裝業納入文化產業,因爲服裝業中品牌是其核心;把餐飲業納入文化產業,如現在流行的“星巴克”咖啡廳就是一種飲食文化,它把餐飲業與文化產業融合了。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啓示,傳統產業特別是與羣衆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只要發展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向文化產業延伸,否則就無法生存。到了這樣一個階段,就形成了“創意產業”,實際就是文化產業普遍化,文化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印有米老鼠、唐老鴨等卡通形象的產品銷往全球。再比如日本有個卡通形象,叫kitty貓,通過授權生產15000種商品銷往世界各地,每年可獲得幾十億美元的收入。我們國家的動漫產業不發達,主要是知識產權保護不夠,另外還有個認識問題,不能總指望卡通片靠收視率賺錢,必須發展配套產業,當然我國這方面也有了進步,如國產卡通形象“藍貓”授權了6000餘種商品,在全國有XX多個專賣店。文化發展到這個階段,就和我們所有的經濟活動相關。就產生了一個鏈條,在前端有大量的、獨特的文化資源,並以文字、圖像或以民間風俗形式存在;在末端是所有日常消費品;中間是一個增值區。這個鏈條深入到所有資源開發領域,由此我們發現,那些最具有獨特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是最有傳播價值、最受關注的東西,最易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這就爲文化資源豐富,但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提供了一個發展機遇。

通過以上兩個邏輯,我們發現,經濟活動越來越向上走,越來越具有文化特徵;而文化越來越向下走,越來越進入日常生活,其本身變成了經濟活動,所有文化符號越來越有價值。通過“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化”,文化與經濟已經高度融合,絕大部分文化生產、消費已不是上層建築的因素,而是一種經濟本身的活動。所以傳統的觀念必須根據這一發展趨勢進行轉變。同時,我們還發現,不同的國家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就會有不同的發展需要,他們對文化產業的表述和行業分類各不相同,這一點是和發展水平及發展條件、要求相關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理解文化產業的發展邏輯,比把機械的行業標準作爲發展文化產業的工作指導更爲有效。所以說,文化產業沒有特別嚴格的行業門類劃分,而是根據地方發展要求提出的新的發展思路。另外,我們剛纔講的是歷史、時間的發展邏輯。實際上,發展是個不平衡的過程,就全球來講,有發達國家、欠發達國家、最不發達國家等劃分方式;就全國來講,也有東、中、西部之分。但所有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處在一個統一的市場環境中,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我們不能說,我們處在低的發展階段,就不用去考慮別的問題,這就會帶來很大風險。因爲如果做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的時候,僅侷限於自己的發展階段,而不兼顧更高發展階段的需求,就會爲未來發展留下隱患。嚴格來講,處在統一的市場環境裏面,會有一個分工佈局,如果沒有積極主動的態勢,就會被動地接受別人的分工,從而失去今後的發展機會。如我國加入wto後,與發達國家處在了不對稱競爭的態勢。如在入世談判的最後階段,焦點問題就是文化分銷領域,發達國家提出要我國開放文化分銷領域,讓他們的企業在我國建立電影、音像等文化產品的分銷系統。這就是說,我們是用今天的產業來換取明天的產業,或者說我們是用夕陽產業來換朝陽產業。現在我們還很難超越這個發展階段,但如果不進行戰略謀劃,我們就會徹底喪失發展的機遇。因爲如果我們不加區分、無限制地讓外國文化進入市場,那麼我們的文化市場就會讓外國佔領,就會失去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空間。所以國家明確要求在發展第二產業的同時,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也就是說,在繼續加快第二產業發展的同時,要做好未來在文化產業領域與發達國家競爭的準備。從××來講,我們處在中部欠發達地區,人均gdp僅爲東部的十分之一,經濟發展階段處在第二產業迅速發展、文化產業剛剛起步的階段。但一定要知道,如果要獲得文化產業發展的長期可能性,就必須看到產業升級、整合和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只有認識到這一點,纔不至於關注今天的發展而失去了明天的機會。爲此,在考慮文化產業發展時,既要立足當前發展階段,又要着眼長遠。

二、××市制定文化產業規劃必須研究的四個問題

今年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已經做了2-3個規劃,在制定規劃過程中,專家們發現,必須突破傳統的思路,不能再按以前的線型模式(如上年增長9、下年增長10的規律性增長方式)做了,必須對發展定位問題深入研究,要對整個產業的發展趨勢、需求、模式進行新的分析,重新認識發展的階段和起點。只有這樣,才能重新認識我們目前的發展階段,重新謀劃我們的發展戰略。

1、要研究文化產業的發展思路。要結合“文化經濟化、經濟文化化”兩個邏輯來研究××在經濟發展上處在什麼階段,在文化發展上處在什麼階段,在全國性的整體發展格局中處在什麼地位。

2、要研究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瞭解了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就可以知道我們所設定的戰略發展目標,是否符合國家和所處區域發展的戰略需要。制定規劃必須研究文化產業的發展機遇和空間。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存在戰略性短缺,XX年我國人均gdp爲1000美元,同期文化消費爲5600億元,與國際上同等經濟發展水平的文化消費平均值有將近5600億元的差距。這個巨大的空間爲文化產業提供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如果要對××市文化產業進行具體分析,我這裏提供一個思路,按照剛纔的邏輯來講,實際上文化產業是滿足兩種需求,第一是滿足生活需求,即我們通常所指的文化產業,爲消費者提供電影、音像等文化產品服務;第二是滿足生產需求,文化產業要服務於傳統產業,要爲傳統產業提升附加值,如服裝設計業要爲服裝業提高附加值,建築設計業要爲建築業提高附加值。從生活需求來講,文化產業就有很多發展機遇。就××而言,我們可以統計居民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應該消費多少、還有多少未消費,可以開發的消費需求是多少。還可以分析周邊市場對我們的產品、服務和旅遊資源的需求,分析全國市場對我們的需求。××成功舉辦過全國第五屆農運會等大型國際國內賽事,這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因爲舉辦賽事可以吸引全國觀衆來宜。另外從旅遊角度講,××有很多獨一無二的旅遊資源,特別是禪宗文化資源可以滿足全國甚至是全球佛教徒的消費需求,如韓日佛教徒對朝拜××禪宗祖庭有着強烈的願望。這些消費市場是××發展文化產業滿足生活需求應該考慮的事情。從滿足生產消費需求來講,我國有很多的資源,特別是雲南自然、人文資源的多樣性、奇特性、詭異性在全世界都有影響,可以在文化產業品牌運作上實現突破。打造品牌一可以整合資源,二具備傳播性,品牌本身就是傳播的載體。雲南有很多是一個產品做成一個品牌,然後帶動一批產品。如運作“雲南印象”品牌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某房地產開發商投資4億元做了一個永久性的“雲南印象”演出場館;後在周邊開發了商貿中心,專門銷售雲南特色的工藝品,還做了一個“雲南印象”商品樓羣,這三個東西就構成了“雲南印象”。然後再用“雲南印象”這個品牌註冊了服裝等100餘種商品,充分擴張了“雲南印象”品牌中所包含的文化觀念、文化價值,因爲雲南意味着少數民族、多元文化、山水風光、異域風情,民族文化的單一性、獨特性等多種含義,並易爲人們所接受,品牌開發潛力巨大。這樣一種開發思路,對我們××很有借鑑意義。××有獨一無二的禪宗文化,我們可以把它開發成一個品牌,然後擴大到一批產品,帶動一批產業。我曾參與無錫市運作宗教品牌。無錫有個小靈山,與佛祖的靈山同字,無錫人就想做一個大佛,他們運作得很好,得到中國佛協原主席趙樸初的支持,樸老甚至把它作爲一生中最後一件功德來做,全力以赴,曾親自寫了兩封信給xx同志。靈山大佛很快建成後,無錫人將“靈山”品牌註冊了100多種商品,並檢索全國有無“靈山”牌商品,發現浙江有個“靈山”牌汽車後立即將其買斷,目前已開發出煙、礦泉水等一系列產品。10年前,我們爲無錫制定的發展目標爲“10年實現10億元產值,帶動100億元的產業,做活1000億元的區域經濟”,到去年,剛好實現10億元產值,這其中門票佔的份額很小,僅爲30,最大一塊爲“靈山”牌香菸。我們××禪宗文化資源豐富,完全可以打造成品牌。

3、要研究文化產業的區位優勢和競爭環境。這主要是解決我們設計的戰略目標是否具備可行性。要深入研究××周邊的競爭環境和整個區域的佈局形式,只有分析清楚了,我們制定的戰略才具有可行性。如果根本不瞭解周邊環境,做到中途,發現與周邊重複了,這就不行。一定要研究××的文化資源稟賦與周邊有何不同,周邊發展戰略目標是否與自己有重複。我認爲,從傳統制造業走向第三產業,區位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傳統產業的區位優勢集中表現在:交通發達、大量勞動力供給,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產出,如傳統的鋼鐵廠要麼在鐵礦旁邊,要麼在煤礦旁邊,要麼在水源旁邊。而文化產業的區位優勢發生了變化,因爲市場已經高度整體化,特別是網絡的快速發展減少了有形的、物質的材料的運輸,很多信息資源通過網絡可以共享,直接導致區域優勢評估指標發生變化。簡單來說,文化產業的區位優勢集中表現爲:大城市及周邊;環境優美、生活舒適的地域;歷史文化悠久,能獲得文化創作靈感的地方。從事文化創作的人員都希望住在生活舒適、文化氛圍濃厚的地方。我們國家文化產業比較發達的地區爲北京、上海、廣州及雲南麗江。××人口少,自然環境優美,既有明月山風光,又有厚重的禪宗文化,是一個非常適合文化產業發展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說,××第二產業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原有特色沒有被倉促的城市化進程所摧毀,可能是我們的一個優勢。我96年到過山東泰安,泰安城中有條“奈河”,河旁有個小山叫“蒿里山”,是傳說的中國人死後魂歸之地,象徵着冥界;城中還有岱廟,爲現實世界的人們所朝拜,可謂集陰陽之事。而當地政府90年代就拆毀了岱廟前的一條古街,建成了現代化的街道;在奈河兩岸建了狹窄的街道,把城市靈魂都丟棄了。後來又要毀掉“蒿里山”,建亞洲最大的地下商場,專家怒斥“不要挖了中國人祖墳”後才罷休。專家們建議泰安只有儘早恢復古建築,才能揚優成勢,實現跨越式發展。所以我們××要做深入調查,瞭解自己最有價值的東西。不能爲了追趕現代化,把自己最優秀、最值得開發的資源廢壞了。雲南麗江沒有很多古老的東西,但他們有做地方特色的意識。當麗江發生地震時,當地政府加大了對外宣傳力度,到處聲稱“地震把麗江震壞了,希望幫助麗江恢復”,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連聯合國也開始關注起麗江,並授予了世界文化遺產。現在麗江把古老街道恢復了,每天還請一些納西族老太太在街上跳傳統舞,吸引了大量遊客來麗江。麗江比××偏遠,可是每天有幾萬人到麗江遊玩,甚至很多遊客留在麗江生活。在傳統的工業化時期,被認爲是根本沒有發展機會的地方,可是到了後工業時代,卻是最好的發展區域。所以在做區位研究的時候,一定要突破傳統工業發展階段的區位觀念,不能用傳統觀念去評估發展的區位,即使我們現在還需要發展工業,也要避免破壞人文環境。同時,我們還可以大做“體育”產業這篇文章。

4、要研究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目前大文化產業發展主要有美國模式、歐洲模式和東亞模式。美國模式是完全市場化、自由的市場經濟模式,大的文化產業集團都是在市場競爭、資本運作中成爲國際巨頭。美國的電子媒介等傳統產業的發展與歐洲截然不同,歐洲是通過國家控制所有廣播公司;而美國則是採取“政府監管”的方式發展,政府制定“行業標準”和服務標準,引導企業經營。歐洲是通過政府制定政策積極干預文化市場,美國是消極的、不一致的市場。就政府財政投入而言,歐洲很多國家財政下撥大量款項支持文化產業,而美國財政投入文化產業僅佔其總投入的10。東亞特別是韓國,是政府強力主導的文化產業。從美國到歐洲再到東亞,是政府介入越來越積極、主動、強力的趨勢。這是與歷史、文化和體制環境相關。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是政府強力主導型。其原因,第一源於歷史,我國文化企業是從公共服務部門分離出來的,且仍處在分離的過程;第二源於現實,我國是個發展高度不平衡的國家,東、中、西部經濟發展和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不一樣。由於有這麼多的差別,所以政府必須有着強力的主導作用。如在不發達地區發展文化產業,應更多地制定優惠政策。這種政府強力主導的模式有兩個基本點,首先要有產業發展的主體——企業,然後是政府主導和干預。這就區別於政府直接主辦。當前要避免兩個極端:一是政府過多幹預;二是過於放手,文化產業成爲弱質產業。在××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下,政府和市場如何結合,邊界應劃在哪,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我認爲政府應該只能做市場不能做或做不好的事,政府決定干預時,要特別考慮好乾預的方式,關鍵是要在參照其他地方的發展思路及他們出臺的政策基礎上,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把地方性的操作層面做的做好。特別是要做到發展與創新同抓,政策創新首先是在基層,目前我國處在發展和轉型階段,政策創新和法律的制度創新都是在基層率先實行,希望××結合實際制定有利於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

可以這樣說,如果把以上四項研究做好了,我們發展文化產業的思路就比較清晰了。

三、關於××發展大文化產業的戰略思路、戰略突破口和實施步驟問題

1、關於戰略思路。××已經制定了文化產業發展思路,這其中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我們提出了大文化產業的概念。實際上文化產業是個普遍性的大產業,它不是與傳統產業邊界很清晰的產業,而是與傳統產業互動、融合越來越緊密的產業,在這個意義上講,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就是走向大文化產業,它與服裝、餐飲、建築業和傳統的服務業結合,爲他們增加了文化附加值和文化含量,使他們更具有文化競爭力。大文化產業是一篇可以做的文章。另外從××本身的條件來說,文化產業的分類不能象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一樣,因爲他們已經形成了幾個邊界清晰、運作有序、形態非常完整的產業,統計體系可以分開。而××產業融合度、關聯度非常高。但是有一條,只要對經濟和文化發展有促進,本身存在了關聯度、融合度,就可以放在一起規劃。從這個意義上說,大文化產業提得非常好、非常有意義。

2、關於戰略突破口。在歷史文化資源特別豐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產業門類不是特別全的地方,發展文化產業必須選好戰略突破口,避免平均用力,因爲什麼都做結果是什麼都做不了。要選擇一個產品、項目,集全市之力打造品牌,然後再延伸、擴大。如“雲南印象”的推廣就是由雲南省委副書記丹增親自負責,出國、赴京宣傳都是丹增書記親自帶隊,可以說是集中全省之力打造品牌,8月份雲南舉辦了文化產業論壇,專門討論了雲南模式,專家們認爲:在當今世界,不被傳播就沒有生存價值,就沒有市場。希望我們××在這方面下大力氣,想方設法利用××的現有資源,運作出一個品牌,生產一批產品,帶動一批產業。至於發展戰略步驟,我認爲××必須走:突破-擴張-全面發展的道路。

熱門標籤